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一﹑实验室应建立并且维护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实验室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1.当实验室活动涉及致病性生物因子时,实验室应改进行生物风险
评估。风险评估应考虑下列内容:
(1)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
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 效应关﹑系致病性﹑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适用时,实验室本身或相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分析;
(3)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所有进入工
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
(4)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
(5)适用时,实验动物相关的风险;
(6)人员相关的风险,如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7)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
(8)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
(9)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
(10)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
(11)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
(12)确定可接受的风险;
(13)适用时,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及采
取措施后残余风险或带来的风险评估;
(14)适用时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应程度评估;(15)适用时,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
(16)适用时,为确定设施设备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开展运行控制提供的输入信息;
(17)适用时,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要的资料﹑资源的评估;(18)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
2.应事先对所有的拟从事活动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对化学﹑物理﹑辐射﹑电气﹑水灾﹑火灾﹑自然灾害等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评估应由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
4.应记录风险评估过程,风险评估报告应注明评估时间﹑编审人员和所依据的法规﹑标准﹑研究报告﹑权威资料﹑数据等。
5 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或对风险评估报告复审,评估的周期根据实验室活动和风险特征而确定
6. 开展新的实验室活动或欲改变经评估过的实验室活动,应事先或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7 操作超常规量或从事特殊活动时,实验室应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其生物安全防护要求,适用时,应经过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8.当发生事件﹑事故等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9.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发生改变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10.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时应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再考虑减低风险,最后考虑采用个体防护装备
11.危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过程不仅适用于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常规运行,而且适用于对实验室﹑设备设施进行清洁﹑维护或关停期间。
12.除考虑实验室自身活动风险外还应考虑外部人员活动﹑适用外部提供的物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风险。
13.实验室应由机制监控其所要求的活动,以确保相关要求及时并有效地得以实施。
二实验室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活动的复杂程度决定于实验室所存在危险的特性,适用时,实验室不一定需要复杂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活动。
三风险评估报告应是实验室采取风险制措施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的依据。
四风险评估所依据的数据及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规程等应以国家主管部门和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构或行业权威机构发布的指南﹑标准等为依据;任何新技术在使用前应经过充分验证,适用时,应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五. 风险评估报告应得到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批准;对未列入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生物因子的风险评估报告,适用时,应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 约有1.3 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 年代
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 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 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 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 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 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 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 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 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 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 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 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 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 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 感染的可能性在0--0.9% 之间, 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 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 每1000 个艾滋病病人, 每年会产生1 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 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
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 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 多得多(3)粘膜: 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 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 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 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 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 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2.危害因素
(1)血源性危害: 调查研究发现, 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2 位。最常见危害较大的职业传染病有以下3 种:
1 )乙型肝炎: HBV 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HBV 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高达108-109 拷贝/ml, 检验人员感染率较高。HBV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的传播, 病毒携带者血液中HBV的浓度很高,针刺伤时,只需0.004ml ,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2)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在血液中的浓度在102-
103/ml 左右,主要经血液传播,因此通过注射、针刺、含HCV血液污染的伤口和其他密切接触传播。丙型肝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不明显, 往往不容易被发现, 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 有时会造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