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朱自清散文赏析修辞课件

合集下载

朱自清散文《绿》的修辞艺术

朱自清散文《绿》的修辞艺术

朱自清散文《绿》的修辞艺术一、绘声绘色,尽情渲染:形象美“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把“溅着的水花”,比作朵朵白梅,微微细雨,使读者真个有未临其境而如见其境之感,不胜向往之至。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迈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作家在这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说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虎跑寺旁的“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太暗,而梅雨潭的绿不淡,不浓,不明,不暗,真个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并序》中所言:“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作者认为四处名胜之绿色景致,皆逊色于梅雨潭之绿,并由此拓展了读者的联想空间, 从而形象地感受到梅雨潭之绿的卓尔不群,无与伦比,给人以高尚优美的艺术享受[3]。

二、视角新奇,生发情思:情趣美情趣美是读者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获得的情感与趣味的满足和愉悦。

在《绿》这篇散文里,作者以独特的审美理想、艺术情趣和新奇视角,极力抒发了对梅雨潭的喜爱、愉悦和赞美之情,渲染了情思,生发了意趣。

如作者抓住梅雨潭水的主要特征,把绿潭比作美丽的少女,使散文情趣盈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切印象。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对偶、比喻、仿拟、反问等多种辞格方式,将梅雨潭女性化,使水之绿更加奇美、飘逸,给人一种不同凡响的感觉。

[4]最后一句是反诘句,既富有深情,又十分柔美,非常准确地把梅雨潭之绿的那种纯真、烂漫和不可攀比的青春活力表现了出来。

春天的香气-朱自清《绿》解读

春天的香气-朱自清《绿》解读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他创作的散文语言优美、笔调清新自然,所表达出来的感情真实且质朴,他的散文风格推动了我国现代语体散文往本色、抒情以及通俗方向的发展。

《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著名的对于景色描写的散文,文中包含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用其清新的描写风格、优美的语句以及动人的形象将梅雨潭那种美不胜收的景色描写的十分生动,给读者营造了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氛围,让读者能够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进梅雨潭秀丽的景色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梅雨潭的魅力。

1和谐统一的形式美作者在文章中对梅雨亭、梅雨瀑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优美传神,将一幅富有情趣、幽静雅致的山水画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充满了恬静幽雅的美丽景色;流动中的瀑布发出的阵阵水流声,非但没有对山间那幽静的景色和氛围造成任何打扰,反而在这幽静的环境中显得更加清脆悦耳,动人心弦;其中有一句“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将梅雨潭水比作是少妇的裙摆那样有规律的摆动,生动的表达出了梅雨潭水的灵动性和旋律美;还有那句“宛然一块湿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将梅雨潭水看成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显示出了梅雨潭水的清澈透亮和颜色纯美;作者在文中将梅雨潭水看作是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因此潭水的绿也被称作了“女儿绿”,既将作者沉醉在景色中的幽雅闲适的情感充分的表达了出来,又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潭水的绿的清雅脱俗、温柔娴静和秀丽美好。

在文章中,朱自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加注到了眼前所看到的景色中,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眼前的景色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将文章精致的形式和完美的内容进行结合,充分的体现出朱自清成熟的文字表达功力以及对梅雨潭水的“绿”的形象生动的描写,优美而准确,使读者能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梅雨潭水那种安静秀雅的美,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视觉的享受。

2视角新奇,生发情思:情趣美当有读者在读谋篇文章时获得了情趣美,这就表明了读者已经对该作品产生了情感与趣味上的愉悦。

通过阅读《绿》这篇文章发现,作者在抒发自己对梅雨潭的喜欢、赞扬与兴奋之情时,运用了非常独特的审美理想、艺术情趣的一种非常新奇的视角,从而使作者的思想得到了渲染,激发了作者的意趣。

朱自清《绿》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朱自清《绿》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朱自清《绿》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朱自清《绿》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绿》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

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写得清新细腻,漂亮缜密,精致玲珑,诗意盎然。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

下面是朱自清《绿》阅读练习,欢迎同学们的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语文学学习成绩和水平。

阅读朱自清的《绿》,回答后面的题目。

绿朱自清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绿》课件 (新版)苏教版

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绿》课件 (新版)苏教版

走近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 号秋实,后改 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 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 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 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 灭》, 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等优美散文。1927年写 的《背影》、《荷塘月色》都 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 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 成《欧游杂记》。
1、学习示范批注,然后给本文作批注。
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批注,对别人的批注提出 不同的看法。
3、在受到启发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批注。
批注要点:
用批注的常用符号,针对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丰 富的含义和情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等语句进 行批注;批注一般写在文章的空白处。
批注式阅读
《水浒》“景阳冈打虎”一段描写,“回 头看那日色时,已渐渐的坠将下去” 金圣叹点评“看到此处,便没由来也要 大哭一场”(。批景物描写,景同身受。)
本文写于1924年。当时正是”五四”运 动以后不久,第一次国共合作已经形成,南 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朱自清先生正在浙江 省立第十中学任国文教员,尽管他没有直接 投身到革命的激流中去,但他时刻关心中国 社会的前途,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 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受时代潮流的影响与 鼓舞,他对生命、青春与前途都充满信心。 思想积极向上,感情炽热。他这一时期的思 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 勇于进取的势头。散文中处处流露出了作者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爱慕之情。

1、找出你认为文中重要 的字词,和同学交流。


2、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能 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文 3、找出两个能概括梅雨

朱自清散文绿原文阅读

朱自清散文绿原文阅读

朱⾃清散⽂绿原⽂阅读 《绿》是朱⾃清早期散⽂中⼀篇写景的游记,全⽂以热情的笔调,对梅⾬潭的景物进⾏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然的绚丽风光,写得清新细腻,漂亮缜密,精致玲珑,诗意盎然,今天让我们⼀起来欣赏⼀下绿朱⾃清原⽂阅读。

朱⾃清散⽂绿原⽂如下:朱⾃清散⽂绿原⽂如下: 我第⼆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潭的绿了。

梅⾬潭是⼀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瀑最低。

⾛到⼭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边⼉⾥的,⼀带⽩⽽发亮的⽔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亭。

梅⾬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的岩⽯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般。

三⾯都是⼭,像半个环⼉拥着;⼈如在井底了。

这是⼀个秋季的薄阴的天⽓。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分油油的绿意。

⽽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冲下,仿佛已被扯成⼤⼩的⼏绺;不复是⼀幅整齐⽽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花,晶莹⽽多芒;远望去,像⼀朵朵⼩⼩的⽩梅,微⾬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点送⼊我们温暖的怀⾥,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潭闪闪的绿⾊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探⾝下去,⼜鞠躬过了⼀个⽯穹门,便到了汪汪⼀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随潭⽔的绿⽽摇荡。

那醉⼈的绿呀,仿佛⼀张极⼤极⼤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个妄想呀。

站在⽔边,望到那⾯,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⑺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的⼼,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不杂些⼉尘滓,宛然⼀块温润的碧⽟,只清清的⼀⾊,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似乎太淡了。

复句中分号的修辞功能_兼析朱自清散文_荷塘月色_绿_的语言美

复句中分号的修辞功能_兼析朱自清散文_荷塘月色_绿_的语言美

语言研究YUYAN YANJIUodern chinese1995年12月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关于分号的使用原则之一指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告诉我们:“二重以上的复句,第一重如果是并列的关系,这种并列关系又没有关联词语表示,用分号;只有一个层次的并列复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用逗号,又没有关联词语把并列关系表示出来,用分号”。

可见,分号最显著的用法便是用于表并列关系的复句中,表示分句之间停顿及分清层次,但这仅仅是对分号功能的简单概括。

本文试图通过对朱自清《荷塘月色》、《绿》两篇散文中一些复句的分析,探索分号在特定语境下的修辞功能,并赏析品味朱自清散文体现出的形美、意美、音美。

一、体现句子层次的结构美。

标点符号是第二语言,它有助于读者看清句子结构,把握句子语气,准确理解句意。

朱自清正是在描写或叙述中恰当地运用分号的这一特殊修辞功能,表现其清晰鲜明的层次顺序的,如:1.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荷塘月色》)该处分号体现出清晰的层次和描写顺序:屋外月亮高悬,寂寞无人;屋内妻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从天上到人间,从屋外到屋内,似蒙太奇,有一种空间结构美,并以动衬静,营造了一种夏夜静谧安宁和谐的优美氛围,而这种自然的宁静优美又与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形成反差,造成矛盾冲突,从而在全文开篇设置了悬念。

如果将分号改为逗号,这种层次感便不清晰了。

2.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月色》)一分句进一步诠释说明:白天都没有几人会从这儿走过,晚上就更是寥寥无人,突出了“幽僻”一词。

这里的分号不仅表示语法上的并列关系,而且还表明描叙上的总分关系。

3.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绿》PPT下载(第1课时)

《绿》PPT下载(第1课时)

情势不同:
5
由若干小节
1
组成。
2
3
跟着音乐朗
读诗歌,关注分
行和标点,注意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节之间的停顿,
读出节奏。
交流:你从诗里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这首诗写出了春天里无处不在的绿 色,而且绿色是各种各样的,我好像看 到了小草、柳芽在随风飘荡,风是绿的, 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再次朗 读,选择你 喜欢的一节, 和大家分享 你的朗读。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 课文,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读字词

chā
挤 交叉 墨水瓶 舞蹈 教练 指挥
按着 节拍 整齐 集中
墨绿 嫩绿 淡绿 粉绿
学写字 拼音开关
píng

瓶挤
chā
huī
叉挥
重难点字书写指点
píng
左右结构 左右等宽
“并”两横的收笔在同一 竖线上,给“瓦”留有空间, 让布局更紧凑。“瓦”的第一 横与“并”的第一横在同一斜 线上。最后一笔是点。
重难点字书写指点
chā
独体字
横撇和捺的交叉点位于 这个字长度的二分之一处, 接近田字格的中心点。点位 于三角区域的中心位置,在 竖中线收笔。
词语解释
出奇 特别,不平常。 交叉 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 节拍 音乐中衡量节奏的单位。 重叠 一层层堆叠。 指挥 发令调度。
整体感知
思考: 比较《绿》 与《繁星》 有什么不同?
诗歌中还有哪些想象奇特的地方呢? 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课堂演练
课文内容我知道。 《绿》的体裁是( 诗歌 ),作者是中
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 艾青)。诗歌描 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

朱自清《绿》好段赏析

朱自清《绿》好段赏析

朱自清《绿》好段赏析《绿》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中一篇写景的游记,作于1924年2月。

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

以下的朱自清《绿》好段赏析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绿得发亮,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使作者禁不住产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动态的美,“她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托着的裙幅,……”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和的神光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文章结构小巧,全篇只有四段文字,大约有一千二百字。

这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而是通过梅雨潭的绿绿的潭水,抒写作者之情。

所以,第一段只用了一句话,“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起笔突兀,却点了题,使读者对本文抒写的中心一目了然。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写瀑布的飞流直泻,飞花碎玉般的美景,正是为了映衬梅雨潭的奇异、可爱的潭水;写梅雨亭,正是为了过渡到写亭下深深的梅雨潭。

这都在为下文着意刻画梅雨潭的“绿”作好铺垫。

所以,作者没有详细地描述游览的经过,而只是顺着游历的足迹,对瀑布、对梅雨亭作了简洁而形象的介绍。

在描写梅雨亭与瀑布的中间,插入了这样两句话:“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既交代了出游的时节,也从那“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中,扣紧“绿”字,时时与文章要描写的中心相照应。

最后,全文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一语骤然停笔,仍然归结到“绿”字上,与开头相映照。

起笔不凡,收束利索。

结尾与开头的不同处,只加了“不禁”二字,却是传神之笔。

经过作者的一番描绘,连读者也“不禁”要为梅雨潭的绿所惊诧。

“绿”字不仅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关连作用,它更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点。

奇异的绿 迷人的绿——说朱自清的散文《绿》

奇异的绿 迷人的绿——说朱自清的散文《绿》

作者: 陈平原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
页码: 26-28页
摘要:诗有诗"眼",文自然也有文"眼".别人也许是无意得之,朱自清先生却是着意经营.一篇千字左右的山水游记,绕着一个"绿"字,左盘右剥,忽风忽雨,忽灵忽怪,忽而天马行空,忽而蛟龙潜海,令人目不暇接.凭着艺术家的直觉,朱自清准确地把握梅雨潭的独特魅力,而且用文学语言把这种心理感受视觉化,用一种介乎画家与文学家之间的色彩感,渲染一种奇异的"绿".画家注重色彩的物理属性及表现力,文学家则更多关注色彩的心理效应及联想作用.这梅雨潭的"绿"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既富有色彩自身的表现力,又能很好地发挥诗人的联想作用.。

苏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绿》ppt课件1

苏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绿》ppt课件1
绿
朱自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 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著名的散 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 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 的爱国知识分子。” 主要作品有《绿》、《春》、 《背影》、《荷塘月色》、《桨声 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写作背景
《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 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 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 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 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 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 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 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 “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
4. 以课文第三段为例,作者是怎样做到 情 Nhomakorabea交融的?
作者先写景,运用比喻和比较,写出梅 雨潭“绿”的特点:清亮,鲜嫩,柔软,纯 净。 面对这奇异、可爱的“绿”,作者改用第 二人称,用呼告的方法渲泻情感。 这样,作者在描绘景色的过程中,就把狂 喜、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梅雨潭 的一片绿色之中,情与景交织在一起。
思考 :
• 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几个? 每个立足点写了什么景物?
• 第一个立足点是山边,写梅雨瀑的远景。 • 第二个立足点是梅雨亭边,写梅雨潭的环境: 山、岩、亭、天、草、瀑布、水花。 • 第三个立足点是梅雨潭边,极写梅雨谭的绿: 潭面、水波、水光、水色,并联想。 • 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 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在山边:远看概貌
梅雨瀑
在亭边: 山、岩、亭、天、草、 瀑布、水花
梅雨潭 在潭边: 潭面、水波、水光、水色 联想

简析《绿》和《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简析《绿》和《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简析《绿》和《荷塘月色》的语言美牛雅琚(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山西晋城048000)摘要:《绿》和《荷塘月色》的语言美得醉人心脾.撮人心魄。

比喻、比拟、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准确精妙的动词以及朴实生动的口语。

尽显了朱自清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关键词:语言美比喻比拟通感动词1:2语化朱自清先生在语言上颇有造诣。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他十分注重语言的锤炼加工。

注重创词炼字,努力以生动而传神的语言创造出诗的意境,于朴素之中见风华.达到一个“不易达到的境界”。

《绿》和《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两篇佳作,在《绿》中,作者像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调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多种手法,从各个角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

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会在这一片绿色之中。

《荷塘月色》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典雅华丽,富有诗意的语言,浮现在我们面前一幅清新、美丽的画面:溶溶月色,田田荷叶.亭亭荷花。

诗、情、画高度和谐地统一,读之如品美酒,愈品愈觉浓香醇郁,让人陶醉其中。

《绿》和《荷塘月色》的语言美得醉人心脾,摄人心魄。

作者以他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从以下几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绿》和《荷塘月色》的语言美:一是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大胆新奇的比喻兼排比,为文章的语言美,注入了丰富的营养。

其中巧妙的比喻形象,像是一颗颗明星,熠熠照人,使文章满篇生辉。

又不露丝毫雕琢的痕迹.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如《荷塘月色》中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句:“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分别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光亮,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现了荷花不同的风姿.充分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绿》中作者通过比喻不仅描绘了梅雨潭水静态的美.“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使作者禁不住产生“想张开两臂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动态的美.“她松松的皱缬着。

经典散文赏析—朱自清《绿》

经典散文赏析—朱自清《绿》

经典散文赏析—朱自清《绿》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 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 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 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 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 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 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 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 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 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 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朱自清《绿》高考诗歌精读

朱自清《绿》高考诗歌精读

朱自清《绿》赏析阅读天地0515 1504朱自清《绿》赏析原文: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渣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

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

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绿朱自清

绿朱自清

• 联想: 由看入想,将绿活化、人化。 与绿对话,为绿的性格定位—— “女儿绿”。 柔美,与前面的“处女的心”相呼 应。
叠词运用 1.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2.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3.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 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4.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 (“纷纷”、“点点”的水花, 写出轻柔的情态美)
对比手法 绿杨——太淡 “绿壁”——太浓
西湖波——太明 秦淮河——太暗
通过对比,把梅雨潭的绿于 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 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比 较,突出梅雨潭绿的浓淡相宜, 明暗适度。
联 想 我若能裁你以为带, 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 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 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 必明眸善睐了。
读书动笔 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 几处?观察角度是怎 样的?分别写了什么 景物?
写景观察点:
山边 亭边 水边
第一观察点: 山边 观察角度: 仰视
观察的景致: 梅雨瀑 听觉: 花花花花的声音 视觉: 白而发亮
第二观察点:亭边 观察角度: 平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 围环境
亭、山、云、岩、草、 瀑布、水花、山勾勒 出梅雨潭的雄奇
绿
朱自清
读文段
猜作者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 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 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 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 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 成天嘹亮地响着。
形状 深度
2.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 妇拖着的裙幅;
水波
静态
3.她轻轻的摆弄着,像 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

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

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篇一」1.文章的结尾比开头多了两个字,“不禁”,说说这两个字在文中的重要作用(3分)。

答:2.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朱自清先生用了整整一段来写梅雨瀑和梅雨亭,是否多余?为什么?(3分)答:3.第3段从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开始,作者改换了人称,以你来称呼梅雨潭。

仔细品读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答: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篇二」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从绿谈《绿》——读朱自清的散文《绿》

从绿谈《绿》——读朱自清的散文《绿》

作者: 赵龙[1]
作者机构: [1]定西一中
出版物刊名: 甘肃教育
页码: 14-14页
主题词: 梅雨潭;朱自清;《绿》
摘要:苏轼曾赞赏王维的诗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中的《绿》,就是一幅用绿色泼写成的山水画轴。

这篇《绿》,除却标题,作者用了十四个绿字。

文章开头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作者起笔突兀,就此用"绿"点明题旨。

这种渲染虽然给人只是一种感觉,但一个"惊诧"挥发出了作者的激情,也紧紧地摄住了读者对文章品尝的兴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