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美_精品文档

论美篇一:《论美》阅读答案读下面语段回答题9—13题:(14分)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饱受着愧悔的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9.揣摩文中红色的词,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删去?(2分)10.文中“晚秋的景色”中的“晚秋”指的是什么?(2分) 11.作者以“盛夏的水果”为喻,想说明什么观点?(4分) 12.为什么“世上有许多美人”“晚年”“愧悔”?(3分) 13.美怎样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3分)参考答案:www.9. 如果删去“有些”,那就等于说是“全部”,以偏概全。
“尽管”与“却”相对应,说明推断的前提,强调了美德的重要性。
10. 这里的“晚秋”相对于“春天”而言,是指人的老年。
11. 说明形体美是难以永久保持的。
12. 在多数情况下,青年人不懂得追求德行美,所以到了老年会愧悔。
13. 美只有落在懂得德行美的人身上,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篇二:论美读后感《论美》读后感《论美》这篇文章,主要是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关于“美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论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解释了美的定义。
读完这篇短小精悍的学术精作,我读到了苏格拉底对学问的深究,对真理的执着,读到了苏格拉底的谦逊,不耻下问的品格,读到了苏格拉底的知识何其渊博,精神世界何其丰富。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仰慕、尊敬苏格拉底这一位著名的学术大师的原因。
苏格拉底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教会了我们学习、做人与做事的道理。
《论美》让我第一次接触到苏格拉底的严谨的思维。
虽暂不看文章内容,就已经让我收获不少,但认真读完这一篇文章,受益匪浅这四个字用到这最合适不过了。
读完这篇文章,对于美的定义,我有了以下几点认识,同时也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论述我的观点:1、美是相对的:美是需要比较的,正如文中所说“最美的猴子比起人来来说是丑的,最美的汤罐比起年青的小姐是丑的,年青的美丽小姐比起女神也是丑的”。
2017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美》习题(含答案)

第12课《论美》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吝啬.()腓.力普()滑稽.()摄.取()2.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______(丢弃放弃抛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___(获取获得汲取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_______(探索探求探究探讨)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4)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________(缺少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少数学生对此却不以为然....。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湿地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
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小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自然之肾”。
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素材】《论美》阅读训练(苏教)

《论美》阅读训练品味瑕疵①我国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谚语,英谚也有“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之说。
由此看来,任何事物都有缺点,都有瑕疵。
如何对待这些瑕疵,却因人而异:有些人斤斤计较,换得的是不满和不快乐,而有些人却学会品味瑕疵,从而收获了很多。
②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
最美女神维纳斯,成就其美的,不是无瑕绝伦的美貌,不是艺术家高超的技艺,而是一双无法修复的手臂。
两只残缺的手臂,却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从而成就了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美。
月缺是瑕疵,但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那一弯如钩的月,却把李煜的国破家亡之恨、孤独寂寞之情渲染得如此传神,从而写出了深深触动我们内心的凄清之美。
正是瑕疵,酝酿出这些别样的风景。
③瑕疵也能超过完美,创造奇迹。
在美国有个叫拉里恩的玩具商人开办了一家玩具娃娃公司,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娃娃名为Bratz ,却总是无法超越完美的经典——诞生于195 9 年的芭比。
当他为此苦恼时,他那只有7 岁的孩子不小心把几滴墨水溅到娃娃脸上,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对这个脸上有瑕疵的娃娃,孩子反而更喜欢了。
“你不觉得他跟我很像吗?看他那一脸的雀斑,很可爱!”他的孩子指着娃娃脸上的污渍说。
拉里恩得到启发,大胆地设计了有五位成员的娃娃组合,最主要的是她们脸上都有一些雀斑,这就是如今的Bratz 。
经过十年的发展,拉里恩用持续市场销量说明了Bratz 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具娃娃。
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说:“拉里恩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用瑕疵超越了完美的经典!”④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
司马迁身受大刑之辱,成为他人生中抹不去的瑕疵,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却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奋笔疾书,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史记》而声誉斐然。
卓别林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很多工作拒绝,但在喜剧方面逐渐显露出了他的优秀之处,从此,一位著名喜剧大师诞生了。
正是他的瑕疵成就了他的事业。
然而也有一些人却不是这样,比如一些运动员在自己事业上升时期,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想方设法回避该有的挑战,早早结束运动生涯,失去了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二 论美苏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九篇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二论美苏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她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
B、尽管雨多么大,路多么难走,她都能坚持按时到校。
C、只有坚持认真预习,才会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D、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全队的名声,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成功》《学问和智慧》《论美》三篇议论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从不同角度谈读书治学、心灵美的内容,使读者从中得到很大启发。
B、《成功》一文的作者是季羡林,他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语言亲切自然。
C、英国哲学家培根所写的《论美》语言精美,在表达上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比喻。
充分论述了德行美才是人类最高的美。
D、《学问和智慧》中作者阐述了学问与智慧的辩证关系:学问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给下面一段文字填上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南极是一个冰雪有2000米厚的大陆,________。
①1983年7月,那里最低气温为-89.2℃。
②在南极点,年平均温度达-50℃。
③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大陆在等待着我们去征服。
④它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
A、①②④③B、④③②①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 )的美;直线是( )的美,曲线是( )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 )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A、流畅流动淡雅婉转B、流动流畅婉转淡雅C、婉转流畅流动淡雅D、流动淡雅流畅婉转【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找出有语病的句子( )A、季羡林进入古稀之年后,他的学术生命时期仿佛进入了黄金时代。
九年级语文上册 3.12《论美》同步练习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3.12《论美》同步练习苏教版《说美》选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人生》一书,在这篇杂感中,培根论及人的“形体之美”“颜色之美”和“优雅行为之美”,最后提出了“德行美”,希望“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美的境界。
培根的论说经常是断想式的,他的论述有跳跃性,但是始终围绕着“美”展开论说,而且主旨鲜明。
一、基础知识1.给红色的字注音。
吝啬( ) 腓力普( ) 滑稽( ) 摄取( )2.词语解释。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摄取】:吸收(营养等);拍摄(照片或电影、电视镜头)。
【放荡】:放纵,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
【愧悔】:惭愧,悔恨。
3.文学常识填空。
培根,英国_________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曾被_________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______________》。
散文代表作《______________》是英国随笔文体的______________。
4.默写课文中已成为格言的几个比喻句(写两句即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sèféi jīshè3.哲学家马克思论说随笔文集人生论开山之作4. ①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②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二、课文学习1.如何理解第二段第二句话“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的内涵?【明确】这里的“此”,指代的是“容颜俊秀”;“彼”,指代的是“才能”“作为”和“美德”。
“造物”,指造物主,上帝。
在唯心主义者看来,上帝创造了一切。
这里是一种幽默的说法,人的美貌如果说是与生俱来的,“才能”却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不是“造物”给予不给予的问题。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论美》同步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美》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是借助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
B.《多收了三五斗》这篇散文记叙了江南小城旧毡帽朋友们被迫贱价粜米的故事,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作者叶圣陶。
C.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美》中认为:“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D.《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描绘了奇丽多姿的富春江山水,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答案:B解析:“《多收了三五斗》”这篇散文关于体裁的说法不对,应是“小说”。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2.给下面这段话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正确的一项是()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 )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cè()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lún()的艺术品。
A.zhuówù侧伦B.chúè测论C.chùwù测伦D.chùè侧论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字音、字形,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结合词语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掌握同音字、形似字的写法。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篇调查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B.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使南宁人民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
2023年《论美》阅读答案

2023年《论美》阅读答案2023年《论美》阅读答案1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因为造物者是______ (lìn)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给予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所有,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但这话也不全对。
因为也有不少人,他们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分析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曾经有两个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能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美的人像。
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才会喜欢。
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举止优美文雅。
有句谚语说的好:“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雅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貌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的。
世界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愧悔的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品德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1.给加横线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摄()取 _________ (lìn)啬2.第二段中加黑的“此”指的是_______,“彼”指的是__________。
3.第二段中加黑的“全”是一处必要的限制,体现了论证语言的___________性;本段中与它相照应的另一个限制词是“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中加黑的“颜色”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所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联系第三段回答)论证方法:证明的观点:6.填入最末一段方框里的一个恰当的词是[ ]A.保养 B.保持 C.保全 D.保存7.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最高的美”、“奇妙的美”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笑?(不超过16个字)答:□□□□□□□□□□□□□□□参考答案:1.shè吝2.美貌其他(方面)的才能3.严密(准确)都4.面貌(容貌、容颜、面容)5.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论证。
《论美》苏教版九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美》(苏教版九上)阅读练习及答案《论美》(苏教版九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题9—13题:(14分)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而尽管有
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
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世
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饱受着愧悔的
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
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9.揣摩文中红色的词,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删去?(2分)
10.文中“晚秋的景色”中的“晚秋”指的是什么?(2分)
11.作者以“盛夏的水果”为喻,想说明什么观点?(4分)
12.为什么“世上有许多美人”“晚年”“愧悔”?(3分)
13.美怎样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3分)参考答案:整理
9.如果删去“有些”,那就等于说是“全部”,以偏概全。
“尽管”与“却”相对应,说明推断的前提,强调了美德的重要性。
10.这里的“晚秋”相对于“春天”而言,是指人的老年。
11.说明形体美是难以永久保持的。
12.在多数情况下,青年人不懂得追求德行美,所以到了老年会愧悔。
13.美只有落在懂得德行美的人身上,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初一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长。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阅读试题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初一语文阅读试题(一)①美德好比宝石,在朴实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装扮并不华XX,却端庄严厉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②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很多容貌俊秀的人却一无全部,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的美而放弃了内在的美。
③认真分析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
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异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根据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加以合成的〔方法〕,画出最完善的人像。
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才喜爱。
④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美人的迟暮也是美的。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⑤美有如盛夏的水果,而简单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很多美人,他们有过放纵XX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美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芒。
1.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一篇短文《论美》。
认为什么最美?().美德B.美貌C.优雅的行为D.美貌与美德结合2.本文列举两种状况和作对比论证的是哪一个自然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文中画横线的三种美,按观点由高层次向低层次排列。
答:_______________.4.第三段"美有如盛夏的水果'一句中的"美'指哪种类?().形貌B.德行C.行为D.作风初一语文阅读试题答案:1.此题考查对论点的把握,本文的论点出如今篇末,而且有一个语言标志"因此',认定了论点,此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应为D.2.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把握,同时接受举例子和对比两种方法的是第(4)段,本段列举了两种状况:老人因作风优雅而美;有的年轻人因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两种状况是相对比的。
《论美》阅读训练:论美

末 段勉励 人 们把美 的形 貌 与美 的德 行结 合起来 。 美放 射 出真正 让 的光 辉 。喻证 法1 (
口【 阅读训练】… … - - 一 ’ - 一 … 一 - 一 … 。 - _ ・ - -_ … -一 一 -一 … … _一 ( 案 答 1“ 雅行 为之 美又胜 于形 体 之美 ” 句话 的含义是 +优 这
:g 1 - 1
D 画家无 法表 现最 高的美 , 因为难 以抓 住机 遇 。 . 是 E 综 观全 文 . 者要表 达 的观点 是 内在 美胜 于外形 美 , , 作 二者结 合 , 美才真 正放 射光 芒 。 瞄 【 考答 案 】 参 1形 体 美和 行 为美都有 价值 , . 而行 为美是 更 高层 次 的 美。 , 2 美没有
种人为例 , 论述人生内在美的重要。 ( 例证法、 对比论证法) 再通过颜色之 美、 形体 之美 与行 为之美 的 比较 , 述最 高 的美是行 为之 美 即美德 之 论
美 。 比论证 法 、 ( 对 例证 法) 后 通过某 些老人 与 年轻人 的对 比 , 一 步强 然 进
调 美德 最美 。对 比论证 法 、 ( 引证 法)
5 下 列 说法 . . 不符合 原文 意思 的两项 是 (
)
文 硼 读
A. 第一 段提 出了“ 内在 美 ” 这个全 文 的论题 。
B 朴素最 美 . . 刻意 打扮反 而 有损天 生的 丽质 。 C 第三 段是从 “ 雅行 为 ” . 优 的角度 对论题 做论 证 的。
— —
。
不超 过 2 5字1
2 如 何 理解 “ 是不 能制 定 规 范 的 。 造 它 的常 常 是 机 遇 ”( 案 . 美 创 ?答
不超过 3 0字1 3 文中“ . 晚秋 的秋色是最美好的” 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案不超过 2 0字)
论美培根阅读答案

论美培根阅读答案【篇一:论美阅读答案】t>第12课论美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装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劲的。
②.它在朴素背景的称托下反而更华丽??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迄了内在美。
3.下面是关于“美”的格言警句,请你选择一句,说说你的理解。
①.我对事业的抱负和理想的目标,是以“真”为开始,“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
②.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③.不论我在哪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就会跟我同住。
答:4.根据要求填空,使之语意完整。
在它;鲁智深美在他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美在他。
5.艾青说过:“口语是美的,它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里,它富有人情味,他使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
”下面的语段选自《有些语言是如此之美》,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意思连贯,符合文章美的语境。
多年不曾联系的高中同学从遥远的南方打来电话,问我,你那儿天气怎样?我说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她说我这儿花开得正艳,火红火红的,烧人眼呢。
然后就是一段时间的沉默,我问怎么不说话了?她笑了,道:我一下子就被感动了,仿佛真的有一股香气,若有若无萦绕在身边。
在萧瑟的落雪的寒冷北方,这样别致的问候和祝福,可以使人在心里开出花来。
二.阅读理解、分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
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
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1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
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
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
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
阅读题: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论美》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论美》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1.“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中“颜色”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如何理解“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为什么作者说“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最高的美”又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美?请你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怎么理解“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这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拉丁谚语“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这句话,谈谈你对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中“最美不过夕阳红”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6.“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论美》同步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美》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是借助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
B.《多收了三五斗》这篇散文记叙了江南小城旧毡帽朋友们被迫贱价粜米的故事,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作者叶圣陶。
C.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美》中认为:“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D.《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描绘了奇丽多姿的富春江山水,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答案:B解析:“《多收了三五斗》”这篇散文关于体裁的说法不对,应是“小说”。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2.给下面这段话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正确的一项是()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 )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cè()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lún()的艺术品。
A.zhuó wù 侧伦 B.chú è 测论C.chù wù 测伦 D.chù è 侧论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字音、字形,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结合词语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掌握同音字、形似字的写法。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篇调查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B.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使南宁人民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
《论美》与《谈谈衣着习惯》、《散文的特点与欣赏》参考答案

《论美》与《谈谈衣着习惯》、《散文的特点与欣赏》练习题一、填空题:1、弗兰西斯·培根是(国籍)的哲学家、作家,马克思称他为“”,他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和由篇短文组成的《》,该作品在该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所学习的《论美》选自《》。
蒙田是16世纪后半期国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被称为“”他有三卷《》共章,长短不一,结构松散自然。
《谈谈衣着习惯》选自《》。
2、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与和相对,狭义的散文是指与、、相并列的一种文体。
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包括杂文、、、、、等。
如《论快乐》等都可以看作是广义的散文,狭义的散文指的一种文章体裁,如《雅舒》等。
作为文学体裁的狭义的散文又可分为、、等。
散文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及,等。
散文的结构形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二、选择题:1、“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这句话的意思是:( C )A、美是没有标准的,美因人而异B、美无法创造,只有等待机遇希望它从天而降C、美没有固定公式,所以它可遇而不可求。
D、合乎规范的不美2、“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 D )A、永恒的美是不存在的B、美是易逝的,是把握不定的,所以美是虚幻的C、外在的美与内在的美都要精心呵护才能永恒D、外在的美只有与内在的美结合起来才能永恒3、“柏拉图出了个绝妙的主意,他提议,为了全身的健康,人的脚和头,除了大自然已经造就的东西之外,不要再加别的遮蔽物。
”这句话与下面文中的哪句话意思相悖:( B )A、世间的一切都受着相同法则的支配B、亚历山大见过一个国家,那里的人们冬天将果树埋起以防冻伤C、人们在上帝和法官面前下令脱帽与其说是为了表示敬意,倒不如说是为了我们的健康,使我们更能忍受恶劣的天气D、既然农作物、树木、动物以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天生就有足够的遮蔽物保护自己不受天气的侵害:……那么我们原本也是有的4、下面不属于记叙性散文与小说的区别的一项是:( A )A、记叙性散文反映的内容很广,表现手法也很多;小说反映的内容较窄,手法也比较单一B、记叙性散文纪实性较强,主要事情要求真实;小说以虚幻为主,小说的世界是虚拟的世界C、记叙性散文也写人物,包含某种情节因素,但主要目的是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评价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联想,他所受到的感动和启发;小说注重塑造人物形象,必须有相对完整的情节D、记叙性散文写人物可以随作者的情感需要而组织材料,运用手法;而小说写人物则必须服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自身发展的需要,服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本身的完整性和复杂性的需要三、简答题:1、什么叫意境?答:意境是文艺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成的情中景、景中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九年级语文上册 12《论美》练习 苏教版

十二论美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优雅.(yǎ)吝.啬(lìn)滑稽.(jí)朴.素(pǔ)B.衬.托(chèn)摄.取(niè)腐.烂(fǔ)俊.秀(jùn)C.谚.语(yàn)机遇.(yù)愧.悔(kuì)放射.(shè)D.端.庄(duān)容颜.(yàn)放弃.(qì)规范.(fàn)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2)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3.(钦州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目前已经收到捐款4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冷梅同学后期康复的治疗费用。
B.“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的停车位过少,以致车辆乱停乱放。
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C.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仅它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
D.“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4.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2)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5.结合“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这句拉丁谚语,谈谈对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中“最美不过夕阳红”含义的理解。
6.仿照例句,以“美”为话题,另造两个句子。
例: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是饥饿时的一块面包。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东营中考)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美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20200327116

第三单元第12课《论美》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是借助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
B.《多收了三五斗》这篇散文记叙了江南小城旧毡帽朋友们被迫贱价粜米的故事,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作者叶圣陶。
C.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美》中认为:“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D.《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描绘了奇丽多姿的富春江山水,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答案:B解析:“《多收了三五斗》”这篇散文关于体裁的说法不对,应是“小说”。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2.给下面这段话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正确的一项是()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 )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cè()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lún()的艺术品。
A.zhuó wù 侧伦 B.chú è 测论C.chù wù 测伦 D.chù è 侧论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字音、字形,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结合词语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掌握同音字、形似字的写法。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篇调查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B.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使南宁人民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
我的《论美》

弗兰西斯· 培根
1.通过筛选、品味语句,理解作者 对美的看法。
2.能从课文中感知美,到生活中寻 找美,欣赏美,提升审美情趣。
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 A、滑稽(jī) 吝啬(lì ng) 褴褛(lǚ) B、摄取(shè) 愧悔(kuì ) 肃然(sù) C、谚语(yàn) 阔绰(chuō) 阴晦(huì )
2016年解放军 战士抗洪画面
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或老师,身上一 定也有许多的美。 请你送给你认为最美的 他(她)一句精彩的赞美吧。
当今社会中有很多人为了追求美 而做了整容手术。请以“我看整容” 为题,写出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做到有理有据。可以 借鉴使用文中语句。 注意书写工整。
作者认为什么是最好的美?
下面两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可以证明文章的哪 个观点? 特蕾莎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
文静的修女。她自己也是印度加尔各 答的一个穷人,她的生活朴实无华, 但却倾尽全力帮助他人。在街头,这 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横死的穷 人的手,给她们送去临终前最后一丝 温暖;在医院,这个受着病痛折磨的 修女亲吻着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 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细心的从难民溃 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帮助他们减轻 痛苦。 她在被称为“贫民窟的圣人”。 2009年被诺贝尔奖评为百余年历史上 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
格式:(人物)的美,美在+ 名言(或事迹)+体 现出(何种美德)。
示例:孟子的美,美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体现出他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周敦颐的美,美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折射出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杜甫的美,美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 达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刘禹锡的美,美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蕴含 了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自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
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
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6.“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中“颜色”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7.如何理解“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这句话。
8.为什么作者说“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最高的美”又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美?请你举例说明。
9.“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其中加点字“机遇”和“公式”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10.“美犹如盛夏的水果”,这里的“美”是指的什么?请你以“美”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
11.运用本文的观点,以“人造美女”,我想对你说为题说一段话。
(字数在50字以上)
12.培根说:“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能说明这个道理,请你列举一二。
参考答案:
6.面容之美
7.三者之美的不同层次的比较,充分说明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8.最高的美是内在美,是品德之美,它难于直观,也不可能做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美在于他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美在于他退居家乡仍不能忘怀国事的一腔热情)
9.事物之美有其“自然天成”的一面,有时并不是人力所可以企及的。
一个画家与一张从来没有那么美的脸面之间,不是可以借助于公式之类的人为手段所能够联结起来的。
这正如达芬奇与他的《蒙娜丽莎》一样,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妙手偶得。
10.美的形貌略
11.略
12.可从家庭装饰、山川景物等方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