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_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亲脂性有机溶剂:CHCl3、Et2O、Ben、Et2OAc
水(H2O) 甲醇(MeOH)
常用溶剂极性
乙醇(EtOH)
极性大
丙酮(Me2CO) 正丁醇(n-BuOH)
乙酸乙酯(EtOAc) 乙醚(Et2O) 氯仿(CHCl3 ) 苯(C6H6)
四氯化碳(CCl4) 正己烷≈石油醚(Pet.et)
乳化层分离出,长时 间放置
加热破坏乳化层 用滤纸自然过滤
逆流分溶法(CCD)
液滴逆流色谱(DCCC) 液滴逆流色谱
沉淀法
有效成分 + 沉淀剂
杂质
有效成分 杂质溶解 杂质 有效成分溶解
水/醇法(除去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 沉淀剂:乙醇 醇/水法(除去树脂、叶绿素水不溶性杂质)
醇/醚法(沉淀皂苷成分与脂溶性杂质分离)
100 >β>10 则10~12次分离
β≤2
100次以上分离
β≈1
KA≈ KB,两者性质及其相近无法分离
分离因子β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萃取条件选择:
在一定温度下,两种溶液 不互溶,振摇分层 若所要成分为亲水性物质
水 弱亲水性有机溶剂
若所要成分为脂溶性物质
水 有机溶剂:氯仿、乙醚
乳化现象处理方法:
N + OH OMe
MeO MeO
OMe
N OMe OMe
小檗碱
延胡索乙素
HO
O
OH OH
OH OH
(+)表儿茶素
极性分类
中性成分
强心苷、皂苷 (甾体)
酸性成分 黄酮、蒽醌、香豆素、 有机酸、鞣质
碱性成分 生物碱
中药化学题——北京中医药大学精品
中药化学题——北京中医药⼤学精品第⼀章绪论⼀、名词解释1.有效成分2.⽆效成分3.有效部位4.有效部位群5.单体6.phytochemistry7.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问答题1.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有何作⽤?2.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有何作⽤?3.举例说明有效成分和⽆效成分的关系。
第⼆章中药化学成分的⼀般研究⽅法⼀、选择题(⼀)A型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1.⽤⽯油醚作为溶剂,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是()A.糖类 B.氨基酸 C.苷类 D.油脂 E.蛋⽩质2.⽤⽔蒸⽓蒸馏法提取,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A.蜡 B.挥发油 C.氨基酸 D.苷类 E.⽣物碱盐3.⽤60%以上浓度的⼄醇作为溶剂,不能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A.苷类 B.油脂 C.多糖类 D.单糖类 E.挥发油4.利⽤分⼦筛作⽤进⾏化合物分离的⾊谱是()A.硅胶柱⾊谱 B.离⼦交换⾊谱 C.凝胶过滤⾊谱 D.⼤孔树脂⾊谱E.纸⾊谱5.可以确定化合物分⼦量的波谱技术是()A.红外光谱 B.紫外光谱 C.质谱 D.核磁共振光谱E.旋光光谱(⼆)B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每组若⼲题均对应同⼀组5个备选答案,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也可不选⽤)A.查尔酮类化合物B.甾类化合物C.⽊脂素类与⾹⾖素类化合物D.⽣物碱类化合物E.醌类化合物1.由复合途径⽣成的是()2.由甲戊⼆羟酸途径⽣成的是()3.由莽草酸途径⽣成的是()4.由氨基酸途径⽣成的是()5.由⼄酸-丙⼆酸途径⽣成的是()A.吸附⾊谱B.排阻⾊谱C.离⼦交换⾊谱D.⼤孔树脂⾊谱E.分配⾊谱6.纤维素⽤于()7.⼆⼄基氨⼄基纤维素⽤于()8.羟丙基葡聚糖凝胶⽤于()9.硅胶常⽤于()10.聚酚胺⽤于()A.l H-NMR谱B.l3C-NMR谱C.同核化学位移相关谱D.异核多量⼦相关谱E.异核多键相关谱11.DEPT属于()12.HMBC属于()13.HMQC属于()14.INEPT属于()15.NOE属于()(三)C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中药化学的一般研究法
第二单元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单体:即化合物,指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和确定的化学结构式的化学物质。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且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别离部分,成为有效部位。
〔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总黄酮等〕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中药提取或别离部分。
无效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如普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油脂以及树脂、叶绿素等〕本章要点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升华法〕中药有效成分的别离方法〔溶剂法、沉淀法、结晶法、色谱法、其他方法〕中药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溶剂提取法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溶剂间“ 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依据各类成分溶解度的差异,选择对所提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的溶剂,依据“浓度差”原理,将所提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其作用原理是溶剂穿透入药材原料的细胞膜,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将其渗出细胞膜,到达提取目的。
2.溶剂的选择溶剂按极性可分为三类,即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
常用于中药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常见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的极性:极性较大的:苷类、生物碱盐、糖类、蛋白质、氨基酸、鞣质、小分子有机酸、亲水性色素。
极性小的:游离生物碱、苷元、挥发油、树脂、脂肪、大分子有机酸、亲脂性色素。
〔以上不是绝对的,具体成分要具体分析。
比方,有的苷类化合物极性很小,有的苷元极性很大。
〕选择溶剂的原则〔1〕相似相溶,能最大限度地提取所需要的化学成分〔2〕不与有效成分反应〔3〕不溶共存杂质〔4〕节约成本:价廉、安全、易得、浓缩方便。
中药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复习题及答案中药化学复习题及答案(选择题)一、A型题1.凝胶过滤色谱中,适合于分离糖、蛋白的葡聚糖凝胶G,其分离原理是根据A.吸附B.分配比C.分子大小D.离子交换E.水溶性大小2.下列哪个因素与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无关A.酚羟基数目B.酚羟基位置C.甲基数目D.共轭双键数目E.母核类型3.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A.Et2OB.EtOAcC.CHCl3D.n-BuOHE.MeOH4.连续回流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比较,其优越性是A.节省时间且效率高B.节省溶剂且效率高C.受热时间短D.提取装置简单E.提取量较大5.从中药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选择的溶剂应为A.乙醇B.甲醇C.丁醇D.乙酸乙酯E.苯6.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原理是A.各组分的结构类型不同B.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C.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同D.两相溶剂的极性相差大E.两相溶剂的极性相差小7.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柱色谱时的结果是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8.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剂类型是A.以水为主B.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主C.碱水D.以醇为主E.酸水9.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固定相为A.氯仿B.甲醇C.水D.正丁醇E.乙醇10.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氧化铝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凝胶过滤色谱11.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12.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色谱法主要有A.柱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B.HPLC和中压液相色谱C.硅胶色谱和聚酰胺色谱D.离子交换色谱和氧化铝色谱E.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13.纸色谱的正相色谱行为是A.化合物极性大Rf值小B.化合物极性大Rf值大C.化合物极性小Rf值小D.化合物溶解度大Rf值小E.化合物酸性大Rf值小14.硅胶或氧化铝吸附薄层色谱中的展开剂的极性如果增大,则各化合物的Rf值A.均变大B.均减小C.均不变D.与以前相反E.变化无规律15.具下列基团的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中Rf值最大的是A.一个酚羟基化合物B.对位酚羟基化合物C.邻位酚羟基化合物D.间三酚羟基化合物E.三个酚羟基化合物16.核磁共振氢谱中,δppm值的范围为A.0-1B.2-5C.3-10D.5-15E.0-2017.下列比水重的溶剂是A.乙醇B.氯仿C.石油醚D.甲醇E.乙醚18.大孔树脂的分离原理是A.吸附与分子筛B.分配C.氢键吸附D.分子排阻E.离子交换19.质谱的缩写符号为:A.IRB.UVC.1H-NMRD.MSE.13C-NMR20.硅胶作为吸附剂用于吸附色谱时其为:A.非极性吸附剂B.极性吸附剂C.两性吸附剂D.化学吸附剂E.半化学吸附剂21.氢核磁共振中,表示信号分裂的参数是A.化学位移B.偶合常数C.峰面积D.吸收波长E.波数22.有一定亲水性但能和水分层的溶剂是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23.亲脂性最强的溶剂是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24.和水混溶,误事会伤害眼睛的溶剂是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25.可用于提取多糖、蛋白、鞣质、生物碱盐的溶剂是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26.一般无毒性,可用于提取多数类型的中药成份的溶剂是A.石油醚B.正丁醇C.甲醇D.乙醇E.水27.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提取A.强心苷B.黄酮苷C.生物碱D.糖E.挥发油28.根据色谱原理不同,色谱法主要有A.硅胶和氧化铝色谱B.聚酰胺和硅胶色谱C.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谱D.薄层和柱色谱E.正相和反相色谱29.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A.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B.根据物质的熔点不同C.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D.根据物质的类型不同E.根据物质的颜色不同30.下列溶剂极性最弱的是A.乙酸乙酯B.乙醇C.水D.甲醇E.丙酮31.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可用于分离B.有机酸C.醌类D.苯丙素E.生物碱32.用硅胶吸附柱色谱分离三萜类化合物,通常选用下列何种洗脱剂A.氯仿-甲醇B.甲醇-水C.不同浓度乙醇D.正丁醇-醋酸-水E.乙酸乙酯33.糖苷、氨基酸、生物碱盐易溶于A.石油醚B.氯仿C.苯D.乙醚E.水和含水醇34.渗漉法是A.不断向药材中添加新溶剂,慢慢地从容器下端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B.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以合适的溶剂,用适当的时间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一种方法C.在中药中加入水后加热煮沸,从中提取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D.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中成分的一种方法E.用索氏提取器进行中药成分提取的一种方法35.下列中药成分中的亲脂性成分是A.游离甾、萜、生物碱、芳香类成分B.生物碱盐C.有机酸盐D.糖和苷E.蛋白质、酶和氨基酸36.在液-液分配色谱的反相色谱中流动相溶剂系统多采用A.石油醚-丙酮C.氯仿-甲醇D.丙酮-水E.乙腈-甲醇37.用石油醚作为溶剂,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是A.糖类B.氨基酸C.苷类D.油脂E.蛋白质38.用60﹪以上的乙醇作为溶剂,不能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A.苷类B.油脂C.多糖类D.单糖类E.挥发油39.用乙醇作提取溶剂,不适用的方法是A.浸渍B.回流C.煎煮D.渗漉E.连续回流40.下列各方法中,效率最高,最省溶剂的是A.连续回流B.回流C.煎煮D.浸渍E.渗漉41.下列中药化学成分中具亲水性的是A.游离苷元B.生物碱盐C.单萜类D.挥发油E.树脂42.从中药的水提取液中萃取亲水性成分,选择的溶剂应为A.乙醚B.乙醇C.丁醇D.乙酸乙酯E.丙酮43.不属于亲水性的成分是A.树胶B.粘液质C.树脂D.淀粉E.生物碱盐44.可用氯仿提取的成分是A.生物碱盐B.游离生物碱C.皂苷D.鞣质E.多糖45.水提醇沉法可除去A.生物碱盐B.树脂C.皂苷D.多糖E.鞣质46.醇提水沉法可除去A.生物碱盐B.树脂C.皂苷D.多糖E.鞣质47.核磁共振氢谱中,表示裂分情况的参数为A.峰面积B.波数C.化学位栘D.吸收波长E.重峰数和偶合常数二、B型题[47-51]A.吸附色谱B.离子交换色谱C.聚酰胺色谱D.分配色谱E.凝胶色谱47.一般分离极性小的化合物可用48.一般分离极性大的化合物可用49.分离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可用50.分离有酚羟基、能与酰胺键形成氢键缔合的化合物可采用51.分离在水中可以形成离子的化合物可采用[52-56]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52.只能以水为提取溶剂的方法是53.不加热而提取效率较高的方法是54.提取效率高且有机溶剂用量少的方法是55.提取挥发油不宜采用的方法是56.提取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采用的方法是[57-61]A.硅胶B.聚酰胺C.离子交换D.大孔树脂E.凝胶57.按分子极性大小进行分离的是58.可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是59.可用于纯化皂苷的是60.根据物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可选用61.分离原理为氢键吸附的是[62-64]A.离子交换色谱B.聚酰胺色谱C.葡聚糖凝胶GD.大孔吸附树脂E.硅胶或氧化铝吸附色谱62.用于分离邻苯二酚和间苯二酚的色谱方法是63.用于分离多糖和低聚糖的色谱方法是64.用于分离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色谱方法是[65-69]A.氧化铝吸附色谱B.聚酰胺色谱C.分配色谱D.PH梯度萃取法E.以上都不是65.分离甾体皂苷元宜选用66.分离皂苷宜选用67.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宜选用68.分离多糖类化合物宜选用69.分离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宜选用[70-72]A.不易被吸附,Rf值大B.均易被吸附,Rf值相同C.均难被吸附,Rf值极大D.易被吸附,Rf值小E.易被吸附,Rf值相反70.用聚酰胺分离酚类化合物,酚羟基多的化合物71.用聚酰胺分离酚类化合物,酚羟基相同时,有内氢键的化合物72.用聚酰胺分离酚类化合物,酚羟基相同时,共轭双键多的化合物[73-76]A.生物碱等碱性物质B.有机酸等酸性物质C.各类成分D.亲水性物质E.中性物质73.将水提取液调PH值至3,在分液漏斗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层中含有74.将酸水提取液调PH值﹥10,在分液漏斗中用氯仿萃取,静置分层后,氯仿层中含有75.将酸水提取液调PH值﹥10,在分液漏斗中用氯仿萃取,静置分层后,水层中含有76.某中药用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经酸水和碱水萃取后,有机溶剂层含有[77-81]A.CHCl3B.n-BuOHC.Me2COD.EtOAcE.CH2Cl277.丙酮可写为78.正丁醇可写为79.乙酸乙酯可写为80.氯仿可写为81.二氯甲烷可写为三、X型题82.表示氢核磁共振谱的参数是:A.化学位移B.分子离子峰C.偶合常数D.碎片峰E.保留时间83.可以与水任意混溶的溶剂是A.乙酸乙酯B.甲醇C.正丁醇D.乙醇E.丙酮84.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时不加热的方法是A.回流法B.渗漉法C.盐析法D.透析法E.升华法85.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的是A.两相溶剂萃取法B.液滴逆流色谱法(DCCC)C.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D.气-液分配色谱(GLC)E.液-液分配色谱(LC)86.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分离的方法有A.凝胶过滤法B.透析法C.超滤法D.超速离心法E.分馏法87.检查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有A.结晶样品测定熔点B.气相色谱C.紫外光谱法D.薄层色谱法E.高效液相色谱88.氢谱在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A.确定分子量B.提供分子中氢的类型和数目C.判断分子中的共轭体系D.提供分子中氢的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E.通过加入诊断试剂推断取代基的类型、数目89.用水提取中药时一般不宜采用A.回流法B.煎煮法C.渗漉法D.连续回流法E.浸渍法90.质谱中试样不必加热气化而直接电离(软电离)的新方法是A.EI-MSB.FD-MSC.FAB-MSD.CI-MSE.SI-MS91.属于13C-NMR谱类型的是A.噪音去偶谱(全氢去偶COM)B.宽带去偶谱(BBD)C.选择氢核去偶谱(SPD)D.远程选择氢核去偶谱(LSPD)E.DEPT法92.质谱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A.测定分子量B.确定官能团C.推算分子式D.根据裂解峰推测结构式E.判断是否存在共轭体系93.溶剂提取方法有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法E.水蒸气蒸馏法94.结晶法选择溶剂的原则是A.沸点不能太高B.冷热溶解度差别大C.冷热溶解度差别小D.首选常见溶剂水、乙醇、甲醇、丙酮E.可选混合溶剂95.聚酰胺色谱适用分离的成分有A.油脂B.蒽醌C.黄酮D.生物碱E.有机酸96.离子交换树脂适宜分离A.多肽B.氨基酸C.生物碱D.有机酸E.黄酮97.凝胶过滤色谱适宜分离:A.多肽B.氨基酸C.蛋白质D.多糖E.生物碱9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的原理为吸附性与分子筛作用,吸附是由范德华力和氢键力产生的,吸附性能与A.树脂本身性能有关(比表面积、表面电性、成氢键能力)B.树脂极性有关,极性化合物易被极性树脂吸附C.洗脱剂有关,洗脱剂对物质的溶解度大,易被洗脱D.树脂型号有关E.和化合物立体结构有关99.羟丙基葡聚糖凝胶色谱法分离物质的原理是A.吸附B.分配C.分子筛D.氢键吸附E.离子交换100.分配色谱A.有正相与反相色谱法之分B.反相色谱法可分离非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各类分子型化合物C.通过物理吸附有选择的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D.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进行分离E.反相色谱法常用的固定相有十八烷基硅烷101.大孔树脂色谱A.色谱行为具有反相的性质B.被分离物质的极性越大,其Rf值越大C.极性大的溶剂洗脱能力弱D.极性小的溶剂洗脱能力弱E.大孔树脂在水中的吸附性弱102.所列溶剂或化合物按极性增大的排序,正确排列为A.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B.烷、烯、醚、酯、酮、醛、胺、醇和酚、酸C.石油醚、乙醚、氯仿、苯、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甲醇、丙酮D.水、胺、醇和酚、醛、醚、酯、酮E.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103.结晶法精制固体成分时,要求A.溶剂对欲纯化的成分应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B.溶剂对欲纯化的成分应热时溶解度小,冷时溶解度大C.溶剂对杂质应冷热都不溶D.溶剂对杂质应冷热都易溶E.固体成分加溶剂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后母液要迅速降温104.自中药中提取分离苷类成分可选用的溶剂有A.水B.乙醇C.乙酸乙酯D.乙醚E.石油醚105.提取挥发油可采取A.乙醇提取法B.石油醚或乙醚提取法C.水蒸气蒸馏法D.压榨法E.CO2超临界提取法【参考答案】1.C2.C3.E4.B5.E6.B7.B8.B9.C10.E11.C12.A 13.A14.A15.A16.E17.B18.A19.D20.B21.B22.B23.A24.C 25.E26.D27.E28.C29.A30.A31.E32.A33.E34.A35.A36.B37.D 38.C39.C40.A41.B42.C43.C44.B45.D46.B47.A48.D49.E50.C 51.B52.C53.B54.E55.C56.C57.A58.C59.D60.E61.B62.B63.C64.E 65.A66.C67.B68.E69.D70.D71.A72.D73.B74.A75.D76.E77.C 78.B79.D80.A81.E82.AC83.BCE84.BCD85.ABCE86.ABCD87.ABD E88.BD89.ACD90.BCDE91.ABE92.AC D93.ABCD94.ABDE95.BCDE9.6BCD97.ACD98.ABCD99.AC100.AE101.ABC102.ABE103.ACD104.ABC105.BCDE中药化学各章自考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 中药化学是一门( ),主要运用()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的学科。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鸦片中镇痛活性成分的研究发现了吗啡 青霉菌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得到了青霉 素 解热静痛药阿司匹林首先发现于一种杨树 降压药利血平首先来自萝芙木 对牛胰腺分泌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获得了 胰岛素 长春碱、紫杉醇等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 长春碱、紫杉醇等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 导致了一系列抗癌药物的出现
n-BuOH, Me2CO, EtOH, MeOH,H2O
极性?亲酯性、亲水性? 极性?亲酯性、亲水性?
3. 溶剂法: (1)溶剂的选择 溶剂法: )
石油醚: ◆ 石油醚:脱脂 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 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甾类、萜和挥发油、生物碱、 甾类、萜和挥发油、生物碱、各种苷元 正丁醇: ◆ 正丁醇:苷 乙醇、甲醇:蛋白、 ◆ 乙醇、甲醇:蛋白、多糖以外的各类成分 ◆ 水:苷、生物碱盐、鞣质、氨基酸、蛋白、糖 生物碱盐、鞣质、氨基酸、蛋白、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 分研究方法
一、提取(extract)
1. 升华法 2. 水蒸汽蒸馏法 挥发油 水蒸汽蒸馏法—挥发油
水蒸汽蒸馏
3. 溶剂法 石油醚、 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正丁醇、 丙酮、乙醇、甲醇、 正丁醇、 丙酮、乙醇、甲醇、水 petroleum ether, C6H6 , Et2O, CHCl3 , EtOAc,
小结: 小结:
一、吸附色谱 硅胶、氧化铝、 硅胶、氧化铝、聚酰胺 二、分配色谱 正相、 正相、反相 三、凝胶色谱 Sephadex G、 Sephadex LH-20 、 四、离子交换色谱 阳离子交换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 原理?溶剂系统?适合分离的化合物?洗脱顺序? 原理?溶剂系统?适合分离的化合物?洗脱顺序?
4. 盐析法 黄连素 盐析法—黄连素 5. 制备衍生物法:生物碱(盐)、皂苷 制备衍生物法:生物碱( )、皂苷 (次级苷、乙酰化物等) 次级苷、乙酰化物等) 6. 透析法 蛋白及多糖纯化 透析法—蛋白及多糖纯化 7. 吸附法 8.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9. 色谱法
中药化学第二章
2.水溶性色素:主要为醌类及黄酮类成分。此类成分多与糖成苷,故溶于水、甲醇、乙 醇,不溶或难溶于CHCl3.Et2O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七)鞣质 为一类复杂的可与蛋白质形成水不溶性沉淀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又称单宁或鞣 酸。植物界分布广泛,一般为无定形粉末(极少结晶),可溶水、EtOH、Me2CO、 Et2O-EtOH、EtOAc,不溶于乙醚,氯仿等亲脂性有机溶剂.可与蛋白质、重金属盐、 多种生物碱盐、钙盐等生成水不溶性沉淀。 鞣质有一定的收敛、抑菌、止血、止泻作用,但除提取制革用或某种抑菌用鞣质外, 多作无效成分除去(加明胶,氨水调pH值,聚酰胺吸附等)。 (八)生物碱 为一类生物体(早期主要指植物)存在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多为结晶,多具碱性,多 能与酸成盐。游离生物碱多不溶或难溶于水,溶于EtOH、Me2CO、Et2O、CHCl3、苯等有机 溶剂。生物碱盐多溶于水、,不溶或难溶于Et2O、CHCl3、苯等有机溶剂。多具有较强的生
现也被称为桂皮酸途径(cinnamic acid phthway),具有C6-C3及C6-C1基本结构的 苯丙素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等化合物由这一途径衍化生成,如。
(四)
氨基酸途径(amino acid pathway)
大多数生物碱类成分由此途径生成。
(五)复合途径
许多二次代谢产物由上述生物合成的复合途径生成。如查耳酮类、二氢黄酮类化合 物的A环和B环分别由乙酸-丙二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生成。某些萜类生物碱则来自甲戊二 羟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和乙酸-丙二酸复合途径。
二、 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据有关文献统计,地球上发现的植物有27万种,从中分离出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近10 万个(包括部分合成衍生物),植化学家们在对这些浩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测 定和分类时发现,同科属的植物往往含有相同或相近结构的化合物,而同种结构类型化 合物的基本碳架中则存在着相同结构单位,例如
中药化学-笔记整理知识讲解
中药化学-笔记整理知识讲解中药化学-笔记整理中药化学第⼀章绪论理解误区:1.中药都是天然植物或纯天然的2.中药⽆毒或毒性很低学习内容:1.掌握植物各类有效成分结构、理化成分(溶解度、极性、酸碱性、鉴别反应)、合成2.掌握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法3.掌握有效成分结构鉴定理化⽅法:颜⾊反应、理化常数、衍⽣物制备光谱⽅法:UV、IR、NMR、MS第⼆章中药化学成分的⼀般研究⽅法(⼀)分离⽅法:⾊谱分离法1.吸附⾊谱:利⽤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对被分离化合物分⼦的吸附能⼒的差异极性吸附剂上有机化合物的保留顺序:氟碳化合物<饱和烃<烯烃<芳烃<有机卤化物<醚<硝基化合物<腈<叔胺<酯醛酮<醇<伯胺<酰胺<羧酸<磺酸※2.分配⾊谱:利⽤被分离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达到分离正相⾊谱:固定相——强极性溶剂(硅胶吸附剂);流动相——弱极性溶剂(氯仿,⼄酸⼄酯)&中等极性分⼦反相⾊谱:流动相——强极性溶剂(甲醇-⽔/⼄腈-⽔);固定相——弱极性溶剂(⼗⼋烷基硅烷/C8键合相)&中等极性分⼦官能团极性:糖>酸>酚>⽔>醇>胺>酰胺>醛>酯>醚>卤代烃>烃极性官能团越多,极性越⼤(甲醇>⼄醇>氯仿>苯)3.凝胶⾊谱:分⼦筛作⽤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的⼤⼩到达分离⼤分⼦不能进⼊凝胶内部且分离时先出来(⼆)质谱MS1.电⼦轰击质谱:相对分⼦质量较⼩2.电喷雾店⾥质谱:⼤分⼦&⼩分⼦3.化学电离质谱(三)核磁共振谱NMR1.化学位移δ=信号峰位置-TMS峰位置/核磁共振仪所⽤频率*1062.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诱导效应:电负性越强,信号峰在低场出现;共轭效应:p-π共轭(孤对电⼦与双键)移向⾼场;π-π共轭(两个双键)移向低场化学键的各向异性:叁键化学位移移向⾼场,碳碳、碳氧双键移向低场;苯环移向低场;δCH3<δCH2溶剂:形成氢键移向低场浓度、温度3.峰裂分数:n+1 规律——n为相邻碳原⼦上的质⼦数峰⾯积:质⼦的数⽬峰的裂分原因:相邻两个氢核之间的⾃旋偶合(⾃旋⼲扰);数J,⽤来衡量偶合作⽤的⼤⼩。
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ppt
3
有200余种有效成分被制成500余种制剂已用于临 床。 分离出的有效成分种类以生物碱、二萜、三萜、 黄酮类居多。
2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麻黄碱(左旋麻黄碱), 使麻黄碱成为世界性常用药物。麻黄碱具有兴奋中枢、 收缩血管、增强汗腺、唾液腺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 等作用,是麻黄平喘的主要成分。
11
❖ (一)溶剂提取法 ❖ 1、原理 ❖ 根据中药中各种成分的溶解性不同, 选用对所需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 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成分从药材组织中 溶解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 选择溶剂依据相似相溶原理。
教学ppt
12
2、选择溶剂的要点
❖ 对所要成分溶解度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沸点适中容易回收
❖ 低毒安全
❖ 中药化学成分中,萜、甾等大环、稠环化合 物极性小,易溶于氯仿、乙醚等;糖、苷等 易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中;酸碱性成分 因存在状态不同溶解性不同。
最常用的溶剂为乙醇。
教学ppt
13
3、溶剂的分类
❖ 强极性溶剂:水
❖ 亲水性有机溶剂:
❖ 能与水任意混溶(甲醇、乙醇、丙酮)
❖ 亲脂性有机溶剂:
不与水任意混溶,可分层(正丁醇、乙醚、乙酸乙 酯、氯仿、二氯甲烷、环己烷、石油醚)
❖ (3) 亲脂性有机溶剂: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挥发油、油脂、叶绿素、树 脂、内酯、某些生物碱及一些苷元均可提取出来。
优缺点:沸点低,浓缩回收方便,但易燃、有毒、价 贵,穿透力差。
教学ppt
16
❖ (二)水蒸气蒸馏法
适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 的有效成分的提取。挥发油、小分子生物碱、酚 类、游离醌类等。
教学ppt
(整理)中药化学重点.
中药化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化学的概念: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中药化学成分。
具体地说,中药化学主要是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中药的来源:中药除少数品种为人工制品外,大都是来自于植物、动物、矿物的非人工制品,并以植物来源为主。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1、中药有效成分:通常把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具有治疗作用,可以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2、中药无效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的化学成分。
3、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2.水蒸气蒸馏法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1、糖: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2、苷:苷又称为甙或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基。
3、氮苷:糖上的端基碳与苷元上氮原子相连接而成的苷称为氮苷。
4、碳苷:一类糖基的端基碳原子与苷元碳原子直接相连接而成的苷类化合物。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1、醌类化合物可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
2、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酸碱性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故具有一定的酸性。
β–羟基醌类化合物的酸性>α–羟基醌类化合物的酸性(2)颜色反应主要基于其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分子中的酚羟基性质。
3、3、醌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1)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的分离根据其极性的差别,故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苷类在氯仿中不溶而游离(2)游离蒽醌的分离方法:pH梯度萃取法、色谱法(3)蒽醌苷类的分离方法:溶剂法、色谱法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1、概念:苯丙素类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是一类广泛在在于中药中的天然产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九)三萜类化合物 定义:骨架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
三萜皂苷元:不溶于水,溶于亲脂性溶剂。
苷水溶液多具有发泡性、溶血性、鱼毒性 含水正丁醇对皂苷溶解度大
三萜皂苷:可溶于水,不溶于极性小溶剂。
皂
(十)鞣质
定义:鞣质又称单宁或鞣酸,是一类复杂的多元 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致密 、柔韧、不易腐败又难以透水的化合物 溶解性:可溶于水、乙醇等极性大的溶剂,不溶 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沉淀性:与重金属盐、蛋白质、生物碱沉淀试剂 生成沉淀。 小结:即溶于水又溶于醇的化学成分?
单萜、倍半萜可随水蒸气蒸馏,具有内酯 结构的可溶于稀碱溶液,加酸又析出。
O H3C OH HO OH
甲戊二羟酸(MVA)
COOCH3
HO O O
O HOH2C HO O OH OH OH O
O O O O O
HO OH
青蒿素
栀子苷
穿心莲内酯
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与 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物质。 成分:萜类(单萜、倍半萜),芳香族化合物 以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
性质:透明油状液体,具芳香味,常温下挥发。 不溶于水,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七)生物碱
定义: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 碱的通性,可与酸成盐。 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尤其在氯仿中溶解度大
生物碱盐类: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有机溶剂
(八)甾体类化合物 定义:含环戊烷骈多氢菲甾核的化合物。 甾体皂苷元:不溶于水,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甾体皂苷:溶于水等大极性溶剂,不溶于 亲脂性有机溶剂
练习题 1、从中药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 是(B ) A.水 乙酸乙酯 乙醇 乙醚 石油醚 B.石油醚 乙醚 乙酸乙酯 乙醇 水 C.石油醚 水 乙醇 乙酸乙酯 乙醚 D.水 乙醇 石油醚 乙酸乙酯 乙醚 E.石油醚 乙醇 乙酸乙酯 乙醚 水 2、下列溶剂那个极性最低( D)
A、EtOAc D、 Et2O B、 EtOH C、n-BuOH E、Me2CO
将中药粗粉装于渗漉筒中,先浸后渗,不断 添加溶剂渗过药粉,从渗漉筒下端不断流出渗漉 液。各类溶剂均可(常用水或稀醇)。 特点: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不破坏成分。 缺点:溶液体积大(药材10倍体积),时间长。
(3)煎煮法:为中药水提取最常用的方法。必 须以水为溶剂。 特点:简便,可提取药材中大多数成分。 缺点:对含挥发性和加热易破坏成分不适用, 不适用含多糖类成分多的中药。
鞣质
糖类
苷类
分类
三萜类 甾体类
醌类 苯丙素类
生物碱 萜类和挥发油
黄酮类
(一)糖类
单 糖:味甜,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低聚糖:2—9个单糖聚合,易溶于水,难溶 或不溶于有机溶剂。 多 糖:10个以上单糖聚成,多不溶于水, 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液。
CH2OH H OH OH H O H OH H, OH
4、选择溶剂的要点:
* * * * 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溶剂 对所要成分溶解度大 沸点适中容易回收 低毒安全 不与有效成分反应、不溶共存杂质
最常用的溶剂为甲、乙醇。甲醇提取效果好 于乙醇,但毒性大,一般只用于实验室研究。
5 常用提取溶剂性能特点
提取溶剂
性能特点
适宜提取成分 提取方法
苷类 溶解范围广 糅质 穿透能力强 糖类 价廉易得、安全 生物碱盐 脂溶性成分溶解不完全 氨基酸 水 有些苷类成分易酶解 蛋白质 (酸、碱水) 水提液易发霉、变质 溶性杂质多,过滤困难 沸点高,浓缩困难
毒性试剂分类
第一类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溶 剂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在生产不可避免使用了这类 溶剂,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苯(2ppm)、四氯化碳(4ppm) 第二类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 氯仿(60ppm)正己烷(290ppm)乙腈(410ppm)二氯 甲烷600ppm)甲苯(89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 (3000ppm)环己烷(3880ppm) 第三类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 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丙醇、丁醇、戊醇、 乙酸丁酯、二甲亚砜、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
O
优势构象式
Haworth式 Fischer投影式
(二)苷类
定义: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苷元 或配基)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结而成的化 合物。 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苷:能溶于水和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亲脂 OH 性有机溶剂。
HO O O OH OH O O OH OH OH OH OH O O OH
1、水
2、肥皂 3、汽油
2
影响化合物极性大小的因素?
A,化合物分子的母核大小(碳的数目) 分子量大,碳数多 极性小 分子量小,碳数少 极性大
B,取代基极性的大小 当化合物母核相同或相近时,含极性大的基 团的化合物极性大;含基团较多的化合物极性大 酸〉酚〉醇〉胺〉醛〉酮〉酯〉醚〉烯〉烷
煎煮法 渗滤法
性能特点
提取溶剂 适宜提取成分 提取方法
溶解范围广 除多糖、 (不同浓度乙醇) 蛋白质外的 水溶性杂质溶出少 多数成分 可抑制酶的活性 提取液不易发霉、变质 沸点较低,可回收利用
浸渍法 渗滤法
乙醇
回流法
连续回流法
有挥发性、易燃烧,价格较贵
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可任意混溶),还有 甲醇—溶解性强于乙醇,但毒性较大,多用在实验室研究。 丙酮—溶解性能同乙醇,但沸点低、易挥发,作为提取溶剂不常 用;在分离、精制时常用于脱色,脱水剂。
5.溶剂 6.加热
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具有挥发性的 、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 不溶于水的成分。 • 适用成分: 挥发性(100℃有一定蒸汽压); 对水稳定; 不溶于水; 耐热。 (如:中药中挥发油的提取常采用 此法。)
试排列下列化合物的极性大小
OH
O
OCOCH3
COOH
OH
A
B
C
D
E
F
中药化学成分不但数量繁多,而且结构千差万 别。所以极性问题很复杂。但依据以上两点,一 般可以判定。需要大家判断的大多数是母核相同 或相近的化合物,此时主要依据取代基极性大小。
3、溶剂分类
按 极 水 水 水和亲脂性有机溶剂不互溶 性 碱水 不 有机溶剂除甲醇不溶于石油醚外均互溶 亲脂性有机溶剂(与水不互溶) 同 有机溶剂 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互溶) 常见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
6、提取方法
静态提取 浸渍法 渗漉法 煎煮法 动态提取 回流提取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
溶剂提取的方法
(1)浸渍法: 以水或稀醇反复浸泡提取 特点:适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及含淀粉 粘液质较多的中药。 缺点:提取时间长,效率低,水提液易发霉, 提取体积大,不适合贵重药材及高浓度的提取。
(2)渗漉法:
具有酚羟基,显酸性,溶于碱性溶液
黄酮苷类:溶于水等极性大的溶液
OH HO O O OH OH O O OH OH OH OH OH O O OH
(六)萜类和挥发油
萜:由甲戊二羟酸衍生,基本母核分子式符合 (C5H8)n 通式的衍生物。 游离萜类:溶于亲脂性有机试剂,不溶于水。
萜苷类:具一定亲水性,溶于热水、甲醇等极 性溶剂。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 提取分离方法
基本概念
1,提取:利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将所要 的成分尽可能从原料中完全提出的过程。
2,分离:将提取物中所含的各种成分一一 分开,并将得到的单体加以精制的过程。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一、
中药所含有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要想研究其 中的某些成分,必须将它们从中药中提取出来。 在进行提取之前,应对所用提取原料的基源、 产地、药用部位、采集时间与方法等进行考查, 并系统查阅文献,以充分利用前人的经验。 中药材料在提取前应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为了 提高提取效率,可将药材原料进行粉碎,粒度一 般以能通过二号筛为宜。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一、重点内容:
1,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型,理化性质 2,点内容:
1,影响化合物极性大小的因素 2,溶剂提取法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3,结晶法操作及注意事项 4,单体纯度的初步判断方法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定义、溶解性)
亲脂性有机溶剂(与水分层) 亲水性有机溶剂
酸水 水和亲水性有机溶剂互溶
(与水任意互溶)
CCl4 C6H6 CH2Cl2 CHCl3 Et2O EtOAc n-BuOH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Me2CO EtOH MeOH
比水重
萃取苷类、 水溶性成分
H3C O
HO HO O O
HO
丁香酚(简单苯丙素)
七叶内酯(香豆素)
游离:难溶于水,易溶亲脂性有机溶剂
木脂素
木脂素苷:水溶性增大
H3C O
HO
O OH
CH3
二氢愈创木酸(木脂素)
(五)黄酮类化合物 定义:泛指具两个苯环通过中间三碳链互相联 结而成的一类化合物(C6-C3-C6) 游离黄酮:溶于甲、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极性分类
酸性成分 黄酮、蒽醌、香豆素、 有机酸、鞣质 中性成分 强心苷、皂苷、 甾体 两性成分 两性生物碱、氨基 酸、蛋白质 碱性成分 生物碱
按溶解性分类
脂溶性成分:苷元、生物碱 水溶性成分:苷、生物碱盐、鞣质
练 习 : 区 分 下 列 结 构 类 型
二、各类中药化学成分主要生成途径(了解)
1、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在植物中普遍 存在的维持有机体正常生存的必需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