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综合与实践磨课稿(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策略与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比赛场次》“361”集体备课磨课

一、问题的提出

审视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诸多现象都让我们深思: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遇到问题还能够踊跃参与,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渐渐就变“懒”了;老师在课堂中呈现的问题常常遭遇这样的“窘迫”,(课件)一部分孩子“不教已会”,还有一部分孩子“教了还不会”,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表现的更为突出,老师常常被一些无形的压力困扰着,专家学者都说“数学好玩”,但是校园里的数学却分明是那样的“无趣”(课件)……面对这些问题大家常常感到“手足无措”(课件)。

在迷茫与困惑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因为“综合与实践”所倡导的核心理念,能很好地化解传统数学教学所遭遇的诸多“尴尬”。“综合与实践”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相比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突出变化:第一,从学生成长看,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兴趣,增强信心,发展能力;第二,从数学学科看,“综合与实践”通过问题让学生把数学整合起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悟数学,理解数学;第三,从教师发展看,提倡教师自主开发“好问题”,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第四,从课程建设看,不仅使得各知识领域的内容以综合的形式呈现,而且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丰富和完善了数学课程的结构。数学“综合与实践”编选在教材中的内容并不多,这学期改版的内容大多都设计在“数学好玩”中,要想撬动整个小学数学教育,并带来品质的提升,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几则案例,显然是不够的。对于教学了十册教材的团队—我们,在开学初的教研会上,我们一边分析学情,一边集思广益想对策,最终确定了以《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策略与方法》做为平时教学研究的主题,主要的意图是利用它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新理念,对整个小学数学课程进行优化与改进。”小学数学教育要想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从“综合与实践”出发,向“综合与实践”学习,尽可能给学生一种“综合”“实践”“活动”的视野,(课件)生成一种综合的思维,(课件)催生一种实践的智慧,(课件)锤炼一种活动的能力,这或许是一条新路。

二、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点

的确,我们确实需要探索这样一条新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增设“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课件)它以鲜明的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创新性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实践

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习惯的束缚,教师们对实践活动课的认识上和教学上存在着一些偏差。有的教师认为数学实践活动课就是数学的“专业训练课”;有的教师则认为数学活动课就是智力竞赛或数学游戏;有的教师对实践活动课望而生畏,不愿开展……此等充分反映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践,学校开展了综合实践课的集体备课活动,我们年级组选了《比赛场次》这一课做为集体备课的内容。(课件展示)5

10月8日——10月12日,教研组老师学习了新课标,了解了课程标准对综合实践课的要求,10月13日——10月20日教研组老师学习了不同版本相同内容在教材中的出现,和不同年级在相同版本出现的内容,教研组老师每人按规定的版本备一份教案,刘万芳老师备北师大版的,陈建琴老师备课标版的,赵校长备沪教版的,柴新林老师备苏教版的,我备冀教版的,10月20日下午,教研组利用个人不同版本的备课情况,进行了研讨,并将每个人的备课亮点进行了综合优化,10月21日——10月26日,教研组全体老师结合不同版本每个老师备课亮点,以北师大版,个性化的再备一份教案,10月27日,我们又进行了提炼备课,每人将自己个性化备课内容进行简要陈述全组成员进行优化重组,并在自己的班级实践上课,年级组老师全员参与听课,根据上课的情况,11月11日——11月14日,年级组再进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份高效务实的教学设计。

这样,我们通过3研6备,即3研:研课标、研教材、研学情;6备:横向、纵向备,研讨备课,个性化备课,集体提炼备课,实践备课,完善备课最终产生了一份高效、务实的教学设计。(课件)

三、教材分析(课件)

1.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找准教学起点(切入点)。

“361”磨课活动,使我们读懂了教材,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就以北师大版的教材来说。二年级下册第71页第4题“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学生初步接触了“单循环”思想,利用“单循环”思想数出了每个图形各有几个角,三年级下册76页《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学生再次接触“单循环”思

想,初步了解了怎样用列举法、画图法和列表法计算比赛场次,四年级下册36页《数图形中的学问》,学生第三次接触“单循环”思想,利用“单循环”思想数出图形个数。本课主要借助解决“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也包括列表、作图的策略等,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类似比赛场次的问题。

2.学生要学会什么?——确立教学的目标。(课件)

学生究竟要学会什么,也就是我们确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课件)

能力目标: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过程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课件)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应用意识。。(课件)

3.学生的“学”有什么困难?——确立学习重难点(课件)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学习究竟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还要预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从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虑新知的生长点和新知识连接点,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时遭到的困难,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设计突破难点的方法。如何让学生从以前学过的图形中的学问,打电话等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生活经验,分析参赛队员和比赛场次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蕴含的规律,从学生熟悉的六年级五个班的球赛开始,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简单规律,从而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连结的方法、列表的方法找到共性的特点,这样再解决由几个组参赛共需比赛多少场次就水到渠成了。

4.学生的“学”相同吗?——关注能力差异(课件)

由于学生的个体能力存在差异,我们一定要读懂学生,预设知识生成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画图法、连线法、表格法。(课件)

【学法】谈话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法。(课件)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智力水平、认知风格的不同,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有明显差异的,他们在学习中呈现出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在课堂中要为学生创设展示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