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接收机灵敏度
GPS接收机灵敏度解析
![GPS接收机灵敏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f19df8d15abe23482f4d94.png)
1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定义随着GPS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对GPS接收机的灵敏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灵敏度的接收性能可以令接收机在室内或其它卫星信号较弱的场景下仍然能够实现定位和跟踪,大大拓展了GPS的使用范围。
作为GPS接收机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高灵敏度一直是各个GPS接收模块孜孜以求的目标。
对于GPS接收系统而言,灵敏度指标包括多个场景下的指标,分别为:跟踪灵敏度、冷启动灵敏度、温启动灵敏度。
目前业界已经可以实现跟踪灵敏度在-160dBm以下,冷启动灵敏度和温启动灵敏度也分别可以达到-145dBm和-158dBm以下,其中冷启动灵敏度和温启动灵敏度分别表示的是在两种不同场景下的捕获灵敏度。
GPS接收机首先需要完成对卫星信号的捕捉,完成捕捉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为捕捉灵敏度;在捕捉之后能够维持对卫星信号跟踪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为跟踪灵敏度。
2 GPS接收模块的灵敏度性能分析从系统级的观点来看,GPS接收机的灵敏度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接收机前端整个信号通路的增益及噪声性能,二是基带部分的算法性能。
其中,接收机前端决定了接收信号到达基带部分时的信噪比,而基带算法则决定了解调、捕捉、跟踪过程所能容忍的最小信噪比。
2.1接收机前端电路性能对灵敏度的影响GPS信号是从距地面20000km的LEO(Low Earth Orbit,低轨道卫星)卫星上发送到地面上来的,其L1频段(f L1=1575.42MHz)自由空间衰减为:(1)按照GPS系统设计指标,L1频段的C/A码信号的发射EIRP(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有效通量密度)为P=478.63W(26.8dBw)([1][2]),若大气层衰减为A=2.0dB,则GPS系统L1频段C/A码信号到达地面的强度为:(2)GPS ICD(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接口控制文档)文件([3])中给出的GPS系统L1频段C/A码信号强度最小值为-160dBw,和上述结果一致。
GPS接收机简介及性能测试
![GPS接收机简介及性能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29c00962783e0912a2162aea.png)
GPS接收机简介及GPS性能测试研究GPS接收机,是GPS导航卫星的用户设备,是实现GPS卫星导航定位的终端仪器。
它是一种能够接收、跟踪、变换和测量GPS卫星导航定位信号的无线电接收设备,既具有常用无线电接收设备的共性,又具有捕获、跟踪、和处理卫星微弱信号的特性。
GPS(Navigation System with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国防部开发运行的,带有定时和测距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GPS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GPS 空中卫星,地面控制以及GPS 用户接收机。
图1 GPS 接收机原理框图如上GPS 接收机的简化框图所示,GPS 接收机首先通过天线单元接收到GPS 卫星发射的信号,经过下变频后,提取出卫星信号中的伪随机噪声码(PRN)和数据码,进而解算出接收机载体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导航信息。
那么被接收的GPS 信号是怎样的呢?它是由50Hz 的导航信号脉冲,经过伪随机序列直序扩频至1.023Mbps,采用BPSK 调制,中心载波1575.42MHz。
由于真实的到达地面的GPS 卫星信号的能量是非常小的,一般都在-130dBm/1.023MHz(-190dBm/Hz)以下,比热噪声的功率谱密度(-174dBm/Hz)还要低,所以用普通的频谱仪是无法测量的,可以使用信号源模拟输出-99dBm 的GPS 信号,由频谱仪E4440A 测量出的信号频谱及功率值,例如测出的2.046MHz 带宽内的功率值。
尽管GPS技术日益普及,但是GPS接收机制造商、OEM集成商仍在为如何验证GPS接收机性能的标准测试而烦恼。
无论是验证GPS接收机整机的功能,还是客观地测量各种GPS IC的性能,都需要一个能够重复执行精确测量的可控环境(比如屏蔽室)。
大多数情况下,制造商使用天线来接收实际的GPS卫星信号,但往往这样的测试,由于受到复杂的气候影响,电离层延迟,多径衰减等因素,使得测量可重复性非常差,尽管耗费了很多人力和时间,却很难得到一个真实而精准的数据。
GPS设计要求
![GPS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b603cf3f8c75fbfc77db29f.png)
1 简介TDD网络是一个时分网络,各基站之间需要严格同步,外场TDD基站采用了GPS作为同步时钟。
基站同步到GPS的功能通过基站中的主控板上的时钟模块来实现,时钟模块接收并解析GPS天线信号,获取GPS卫星时间作为基站的同步时间,同时向基站提供作为基准信号。
在GPS系统中,GPS接收机的灵敏度是影响GPS应用范围的非常关键指标,是指GPS接收机可以正常工作所需的输入最小信号强度,GPS接收机冷启动灵敏度受信号捕获、比特同步、导航电文解调灵敏度限制,一般GPS接收机的冷启动灵敏度要求在-147dBm以上。
在实际的TDD基站GPS的工程应用条件下,对外接馈线的长度,中继放大器的数量,使用的功分器的数量等有一个量化的限制,使单站BBU或者多网元BBU 共享GPS信号。
2 工作原理在基站中与同步GPS相关的部分主要包括:GPS天线、避雷器、GPS馈线和时钟模块中的GPS接收机、功率放大器(选配)。
时钟模块上的GPS接收机负责接收GPS天线传输的射频信号,然后进行变频解调等信号处理,向基站提供1pps 信号,进行同步。
由于GPS天线安装在室外,容易遭受到雷击,所以安装时GPS天线安装抱杆和天线外面的金属圆筒和天线LNA的地分开,避免引雷上身,但同时考虑到还有一些感应雷,为了保护室内的设备,一般在馈线穿墙之后在室内增加一个避雷器,如图1所示。
为了保证卫星同步,进入GPS接收机的接收电平必须满足接收机灵敏度的要求。
厂家提出了用接收机外部增益这个指标来量化链路中的衰减,指导安装,其定义就是从GPS天线到GPS接收机输入端的增益,即GPS天线增益减去链路中的衰减。
目前使用的GPS接收机是U-BLOX LEA-6T,GPS接收机处于激活状态接收的最低增益按照15dB计算,用于补偿射频线缆、连接器、避雷器和功分器损耗。
图1 GPS系统框图3 产品介绍3.1 GPS天线GPS天线有两种功能:接收、放大卫星信号;由它主要由无源微带天线、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等组成。
提升GPS接收器灵敏度与定位效能
![提升GPS接收器灵敏度与定位效能](https://img.taocdn.com/s3/m/d8630746852458fb770b56c5.png)
5 盔璧圃 2
圃 基础电 I0 . 子 21 5 1
I 技术前沿 l r nir e h oo y o t c n lg F eT
图2自主定位为 Ub x6 — l 的新特 性 。以卫星星历预 测为基础 ,毋 须网 c a n 1, 以 实 现 多种 深 具 吸 引 力 的 应 用 , 例 o h n e) 络连接或与主机整合 ,便能实现GP 的加速定位 S
如 :
・ 新 的位 置 感 知 服 务 消 费 性 装 置 能 在 基 本 的 导 航 功 能 外 ,提 供 全 新 功 能 ,如 寻 址 ( oainb sd网 站 内 容 和 社 L ct —ae ) o 交 网络 、紧 急 定 位 及 人 员/ 置 协 寻 服 务 。 位
・ 工 业 应 用 和 车 队 管 理 车 辆 和 资 产 追 踪 器 能 在 世 界 各 个 角 落 通 报
时 间接 收 , 而GP 信 号 仅 能 以每 秒 5 位 的速 度 传 S 0
输 。 此 外 , 必 须 要 先 能 找 到 四 个 不 同 的 卫 星 并 域 中提 升 效能 。
下 载其 讯 框 后 ,才能 进 行位 置 的计 算 。 这 些 问 题 使 得 接 收 器 不 容 易 找 到 并 锁 定 GP S 图 1GP 卫 星 信 号 非 常 为 微 弱 且 缓 慢 S
只好 落 在 G S 收 器 业 者 的 身上 。 P接
现 行GP 卫 星 系 统 有 以下 两 个 主 要 的 限 制 : S
期望大打折扣。 要 克服 这 些 既 有 限制 ,就 必 须 在 接 受 器端 开 发 出 更聪 明 的 技 巧 ,才 能 改善 GP 效 能 。Ub o S — lx
依 卫 星 轨 道 预 测 毋 须 外 部 辅 助 定位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d53d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e.png)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首先,灵敏度是指接收机在低信号强度情况下能够接收到的最小有效信号强度。
通常以接收和解码导航信号的最低功率为衡量标准,以dBm或dB-Hz为单位进行表示。
接收机的灵敏度越高,就能在更弱的信号环境下工作,提高了定位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接下来,影响GPS接收机灵敏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天线性能:GPS接收机的天线性能直接影响信号接收的效果。
天线的增益、波束宽度和方向性等指标都会对接收机的灵敏度产生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天线和调整其方向也是提高灵敏度的重要手段。
2.前端设计:前端设计主要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的设计和功率分配等。
LNA的噪声系数和增益直接影响了接收机的灵敏度。
较低的噪声系数和合适的功率分配可以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3.中频放大器(IF)设计:IF放大器的设计和性能对于信号处理的正确性和灵敏度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合适的增益、线性度和频带宽度都是提高灵敏度的重要因素。
4.数据处理算法:接收到的GPS信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解调、解码、滤波等处理才能得到最终的定位结果。
因此,高效、精确的数据处理算法也是提高灵敏度的重要因素。
除了影响因素,还有一些方法可以提高GPS接收机的灵敏度:1.天线方面:选择合适的天线,并根据天线增益和方向性调整天线的方向,以获得更好的信号接收效果。
2.前端设计:合理选择LNA的设计参数,以获得更低的噪声系数和更高的增益。
优化功率分配,增强前端输入信号的有效性。
3.中频放大器设计:充分考虑IF放大器的设计参数,以保证其增益、线性度和频带宽度的一致性。
避免过度放大和失真。
4.数据处理算法:针对GPS信号处理进行优化,提高解调和解码算法的性能,优化滤波和数据处理流程,从而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
综上所述,GPS接收机的灵敏度是衡量其接收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灵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接收机在低信号强度环境下的工作效果。
通过选择合适的天线、优化前端和中频放大器的设计以及优化数据处理算法等方法,可以提高GPS接收机的灵敏度,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
GPS灵敏度分析
![GPS灵敏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333834e2bd960590c677fd.png)
GPS相关知识整理一、何为热启动、暖启动和冷启动。
1.热启动就是GPS关闭不久后的再开启,相当于是卫星收讯不佳、失联,再度获取定位的时间。
2.暖启动就是一般开机,包括GPS 自我测试、取得精确星历至定位完成,就是有星历资料[Almanac],没有导航讯息[Current Ephemeris (nav message) ],其前提是离上次关机移动距离在100公里内、速率在25m/sec 下。
3.冷启动开机后GPS接收器需执行一连串如下载星历等的初始化动作,也称为初始值。
所以不管什么开机,可能情形就是……完全没有资料…有星历,但没正确时间或所在位置…有星历、时间、位置,而且短暂定位资料尚未过期…关机前不久已定位完成(两小时内),有足够资料二、GPS的TTFF和C/N、C/No值1.所谓TTFF 就是Time To First Fix 的简称2.C/N值,指GPS接收机收到的GPS卫星信号的强度值,用以标明GPS接收机的品质,跟接收天线、LNA设计、系统EMC等均相关。
C/N包括一切噪音。
C/No=10* Log(C/KTB)﹐不包括天線到Correlator的PATH LOSS及LNA等線路引進的噪音。
C是指信號強度﹐K是指波爾茲蔓常數﹐T是溫度﹐B是等效噪音帶寬。
C/N的計算公式與C/No公式是一樣的﹐只是C/N中包含了接收機本身影響。
三、GPS接受能力的分析(灵敏度)。
dBm(1毫瓦的分贝数)dBm是一个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值(也可以认为是以1mW功率为基准的一个比值),计算公式为:10log(功率值/1mw)。
[例] 如果功率P为1mw,折算为dBm后为0dBm。
[例] 对于0.01mW的功率,按dBm单位进行折算后的值应为:10log(0.01/1)=-20dBm。
这个数值越大,表明信号越好。
由于GPS信号强度一般较小,折算成为dBm一般都是负数根据上面对C/N、C/No值的解释,可以得出同dBm下,C/N、C/No值越大,模块性能越好。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2ffa5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4.png)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根据GPS 接收机的定位原理和GPS 接收机灵敏度分析接收机性能,发现灵敏度主要与前端电路和基带有着密切关系。
据此对GPS 的天线前端电路设计滤波器和低噪声放大器,并对电路的其他方面提出要求,考虑包含处理器和大量逻辑门电路的Cyclo ne 器件,并通过配置嵌入式软核处理设计GPS 接收机。
GPS 系统在海运方面因能够提供连续、高精度的船位,在保证船舶安全经济方面和保证在计划航线上航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高灵敏度的GPS 接收机要求接收机在卫星信号较弱的场景下仍然能够实现定位和跟踪。
GPS 接收系统的灵敏度指标包括跟踪灵敏度、捕获灵敏度和初始启动灵敏度。
目前GPS 接收机基本上可以实现跟踪灵敏度在- 160 dBm 以下,同时初始启动的灵敏度和捕获灵敏度也分别可以达到- 142dBm 和- 148 dBm 以下。
1 GPS 接收机灵敏度分析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接收机前端信号通路的增益及噪声性能,二是基带部分的算法性能。
接收机前端决定了接收信号到达基带部分时的信噪比; 基带算法则决定了解调、捕获、跟踪过程需要最小信噪比。
GPS 卫星的导航载波信号是L 频段(L 1 :19cm; L2 :24 cm)的电波信号,现行GPS 工作卫星采用L 波段的三种导航信号,分别为L 1、L2、L3 ,其载波频率分别为:1 575 42、1 227 60 和1 381. 05 MHzGPS 信号是从距地面20 000 km 的卫星发送到地面,其L 1频段(f L1 = 1 575. 42 MHz)自由空间衰减为:根据GPS 接口控制文档(interface cONt ro ldocument ,ICD)规定GPS 系统L 1频段C/ A 码信号强度的最小值为- 160 dBW,而GPS 系统设计该频段中C/ A 码信号发射的有效通量密度(effect ive isot ro pic radiated pow er,EIRP)为P=478. 63 W(26. 8 dBW)[4],若大气层衰减为2. 0dBW,那么GPS 系统L 1 频段C/ A 码信号到达地面的强度为:。
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
![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ce4b7302768e9951e738c6.png)
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The Analysis on the Sensitivity of GPS Receiver深圳市华颖锐兴科技有限公司摘要: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是影响GPS 应用范围的非常关键的指标,目前业界纷纷推出高灵敏度的GPS 接收系统,使得GPS 的室内定位成为可能,大大拓展了GPS 的应用场景。
本文对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性能进行原理性分析,并给出了设计高灵敏度GPS 接收模块的建议。
关键词:GPS 高灵敏度 接收机设计Abstract: High sensitivity is a key feature for GPS receiver to extend its application field. A lot of high sensitivity GPS receiver chipsets has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industry, making the indoor positioning possib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nciple of the high sensitivity from both RF part and baseband part, and gives some advices on the design of high sensitivity GPS receiver. Key words: GPS, High Sensitivity, Receiver Design1 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定义随着GPS 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业界对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灵敏度的接收性能可以令接收机在室内或其它卫星信号较弱的场景下仍然能够实现定位和跟踪,大大拓展了GPS 的使用范围。
作为GPS 接收机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高灵敏度一直是各个GPS 接收模块孜孜以求的目标。
关于GPS灵敏度最精彩的讨论,没有之一!
![关于GPS灵敏度最精彩的讨论,没有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199144d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8.png)
关于GPS灵敏度最精彩的讨论,没有之一!论这个议题的主要起因是:灵敏度(sensitivity)是如何确定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某些GPS芯片商宣称自己的芯片灵敏度是如何的高,但是根据对整个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系统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第一级LNA的设计,GPS产品的灵敏度取决于GPS芯片和放大器的设计,那么就带来下面的问题:1)系统的灵敏度是如何计算的芯片的灵敏度对系统设计有什么影响2)接收GPS信号的功率和信噪比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3)如何按照信噪比,信号功率设计系统灵敏度这真是一篇超精华的帖子!感谢楼主和参与的所有人!jinfoxhe:R1 灵敏度的计算公式:S=-174dBm+10*log(BW)+Eb/N0+NF. BW一般为中频带宽,Eb/N0为芯片在一定误码的情况下解调需要的信噪比, NF为系统噪声系数.如果是扩频系统,还需要减去扩频增益.2 对于GSM来说,其灵敏度一般为-110dBm左右(基站),和具体的配置有关系.从仿真来看, GSM的解调Eb/N0为4-5dB.snow99:好象在说GPS, 不是GSM, 虽然看起来很像GPS RF BW: 2.046 MHzModulation: BPSKProcess Gain: 46 dThermal Noise Floor: kTB = -111 dBm/2.046MHzRequired Eb/N0: 6 dB (不太清楚, 可以修正)Receiver NF: 3 dB (Typical)Sensitivity: -111 + 6 + 3 - 46 = -148 dBm这只是一个大致结果, 考虑系统的其他算法以及Doppler校正, 最终灵敏度在-154 ~ -149之间。
Arm720:楼上朋友对灵敏度的描述已经非常清楚了,降低系统的信噪比和噪声系数能提高系统的灵敏度.那么对于设计来说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1)根据灵敏度公式估算系统的接收灵敏度2)根据估算的系统接收灵敏度计算对芯片接收灵敏度的要求芯片接收的灵敏度反映了对前级放大器噪声系数和信噪比的设计要求. 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是这样,估算的原则又是什么那些参考书上有描述,我想详细的研究一下,多谢了!那位测试过GPS信号的朋友能说一下GPS信号的接收功率和信噪比吗?Arm720:看来我的发帖晚了一部,多谢jinfoxhe和snow99兄!不过snow99兄的计算方法和上面公式好像对不上.你描述的是对GPS接收系统的需求,不只这些需求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多谢了!以下是引用jinfoxhe在2006-4-24 8:56:00的发言:1 灵敏度的计算公式:S=-174dBm+10*log(BW)+Eb/N0+NF. BW一般为中频带宽,Eb/N0为芯片在一定误码的情况下解调需要的信噪比, NF为系统噪声系数.如果是扩频系统,还需要减去扩频增益.2 对于GSM来说,其灵敏度一般为-110dBm左右(基站),和具体的配置有关系.从仿真来看, GSM的解调Eb/N0为4-5dB.今天仔细看了看jinfoxhe兄的帖子,发现对关键问题进行了描述'Eb/N0为芯片在一定误码条件下的解调需要的信噪比',也就是说,你选的芯片就决定了接收系统灵敏度的理论值,这个理论值是衡量实际系统能够工作的重要依据.比如,接收系统的灵敏度理论值为-150dBm (该值仅为了举例),如果你在室内测量到的GPS信号为-145dBm,说明你的系统在室内也能工作.上面是个人理解,望大家指正.看来Sow99兄对GPS有丰富的经验,可否大致说明一下这些指标的设计思路啊snow99:我现在不做GPS, 只有一点简单的了解, 这方面也是一知半解.上面给出来的公式有点问题GPS RF基本参数RF BW: 2.046 MHzData Rate: 50 bpsPN Rate: 1.023 MbpsData repeat: 1 msProcess Gain (per data) = 10*LOG(1.023 Mbps / 50 bps) = 43 dBRequired Eb/N0 由基带处理器决定 --- 基带并行相关器数目N和积分时间T, 一般来说, N和T越大, Required Eb/N0 就越低. N增加表示系统复杂度增加, T增加表示启动时间变长.抄一下灵敏度的计算公式:S=-174dBm+10*log(RF BW)+Eb/N0+NF = -111 + Eb/N0+NF比如说SiRF最新的产品有-159DBM的灵敏度, 并且冷启动时间是三十几秒, 说明它有很大数量的相关器, 实际上这个数字 N > 200000 在CDMA/WCDMA/GSM手机上的GPS接收可以由网络协助完成(SA),因此不需要太复杂的基带处理器,并且所需C/N很低,比如17DB-HZ (CDMA/WCDMA)Required Eb/N0 = C/N - 10log(RF BW) = 17 - 63 = -46 dB灵敏度S= -111 + Eb/N0+NF=-111-46+NF=-157+NFNF是接收机从天线到基带的级联噪声系数snow99:这是GPS接收所需C/N与相关器数目N和积分时间T的曲线注意C/N的单位是dB-Hz, Eb/N0 (dB) = C/N - 10log(RF BW) GPS RF BW: 2.046 MHz伽利略系统 RF BW: 4.092 MHzArm720:snow99兄,感谢你的精辟分析!版主该给snow99兄加分了吧!从你的分析,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GPS在信号功率小于噪声功率,系统也能正确解码,分析如下:GPS系统灵敏度:S=-174dBm+10*log(RF BW)+Eb/N0+NF = -111 + Eb/N0+NF.也就是说如果GPS接收器系统的灵敏度比-111dBm还要小,意味着 Eb/N小于0,也就是信号功率小于噪声功率,换句话就是信号淹没在噪声中,也能正确解码.分析到这儿,我又有点糊涂了:1) 如果GPS接收信号的功率为-130dBm,比-111dBm小,但是并不意味着信号功率小于噪声功率呀.2) 上面这种情况,如何分析灵敏度,GPS信号功率,信号比之间的关系snow99兄,这个信噪比的要求感觉太小了吧:Required Eb/N0 = C/N - 10log(RF BW) = 17 - 63 = -46 dBjinfoxhe:GPS在信号功率小于噪声功率,系统也能正确解码对的, 这就是扩频带来的好处,提高了系统的灵敏度.缺点就是需要更大的带宽Arm720:本论坛的高人比较多啊!不知噪声功率一般是多少,也就是环境噪声的功率,另外如何计算从天线进入到系统的噪声功率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详细分析信号功率,噪声功率和信噪比之间的关系了;然后分析和灵敏度之间的关系Arm720:前面有一个问题没有描述清楚:1) 如果GPS接收信号的功率为-130dBm,比-111dBm小,也就是信噪比为负值,信号功率小于噪声功率,但是此时并不意味着信号功率就小于噪声功率.这就是互相矛盾的地方.那位朋友能说说您的理解和看法今天网上找到一片文章,详细讨论噪声系数的,正在研究中,初步的研究结果是:1)射频系统讨论的噪声是热噪声,也就是这种噪声不是从环境噪声中来,是由电路自身产生的噪声,与外部环境无关;据我的理解如果是从外部环境中来,应该称之为干扰!2)NF (Noise Factor)噪声系数,与信噪比无关,NF描述的是信号在系统热噪声的影响下,对信号影响的描述.对噪声,灵敏度的研究在继续中,希望这几天就有结果,大家也一起来讨论!据我的理解,如果你研究射频,不研究噪声,系统灵敏度度,就不能把握射频系统的设计和全面分析,但是对这种研究比较枯燥;因为没有实物,又不能测量,唯一能做的就是呆板枯燥的公式分析.Submarine:扩频系统的灵敏度S=KTB+Eb/No+NF-Gp,其中Gp为扩频增益.这个和一般的灵敏度计算公式有点不同,就是最后的扩频增益的差别.扩频增益为扩频数据率/基带数据率.tina_whj:据我的理解,如果你研究射频,不研究噪声,系统灵敏度度,就不能把握射频系统的设计和全面分析,但是对这种研究比较枯燥;因为没有实物,又不能测量,唯一能做的就是呆板枯燥的公式分析.强烈赞同,刚开始学习射频知识,感觉特迷茫Arm720:我的研究轨迹,共楼上的朋友作参考.我接触射频时,能感到的问题是匹配,集中精力攻关匹配方面的问题,同时做仿真方面的准备;然后遇到的问题是系统的性能分析,也就是灵敏度吧,现在集中分析灵敏度和噪声问题;可能接下来碰到的问题就是电路实现方面的,要研究微带线,天线方面的内容.好,下面继续噪声方面的讨论感谢submarine朋友对灵敏度给出新的公司描述!正好手上有一篇介绍CDMA的灵敏度文档,确实是如此,但是对于噪声功率,有一个问题一直都想不通.噪声功率的公式为:(是热噪声的功率)Pnoise = KTB (K: 波尔兹曼常数1.38x10的-23次方;T:开氏温度=摄氏温度+273.15,此处T=290;B:equivalent noise bandwidth--不知道怎么翻译,我的理解是带宽) ----- 问题就在这个带宽B上面单位HZ噪声功率 = 4.002x10的-21次方瓦特. Pnoise(dBm) = -174dBm .------ 这就是-174dBm的来历.问题(1)就是: 带宽越宽,噪声功率越大;你系统的带宽越宽,系统的噪声功率越大,这和实际不符;在实际系统中应该是噪声能量大,而不是功率大,功率应该是不变的吧.在看看灵敏度的公式:S=-174dBm+10*log(BW)+Eb/N0+NF. BW一般为中频带宽. 实际上10*log(BW)就是上面公式中的参数B部分;问题(2)得出的结果是系统带宽越宽,灵敏度越低,这是个非常奇怪的结论.Jinfoxhe:带宽越宽,噪声功率越高.这是没错的,其实你说的噪声功率和噪声能量是一回事.S=-174dBm+10*log(BW)+Eb/N0+NF,这是对射频(中频)而言.没有考虑基带的处理增益,如果是扩频系统,Gp会带来灵敏度的提高.'问题(2)得出的结果是系统带宽越宽,灵敏度越低,这是个非常奇怪的结论'这个结论很正常.woshi622:这里有个问题我不太明白S=-174dBm+10*log(扩频后带宽)+Eb/N0+NF-Gp此处的Gp=10*log(扩频后速率/扩频前速率).那么一算的话 S==-174dBm+10*log(扩频前带宽)+Eb/N0+NF 此时的扩频又有什么意义还有,这里应该要加入天线的增益吧,望解答everyday:以下是引用woshi622在2006-4-27 10:02:00的发言:S=-174dBm+10*log(BW)+Eb/N0+NF此处的Eb/N0应该已经包含了扩频增益.还有,这里应该要加入天线的增益吧,望解答这个灵敏度是做天线以后的计算公式.如果你要从天线端算,应该加天线的增益,但是天线的增益并不是每个方向都是一样的.所以一般公式都没有加.Ayuyu:通常我们说的的噪声基低-174dBm,其实它是常温下热噪声功率谱密度,准确的单位应该是dBm/Hz.是单位Hz上的热噪声功率.所以带宽越宽,频域积分的功率就越大,但是常温下热噪声的功率谱密度是不变的.SNR就是信噪比比.就是信号和噪声功率比,它等于Eb*R/(N0*B),R 是数据比特速率,B是信号占用带宽而不是RF/IF通道的带宽.在扩频系统中通常和扩频信号的chip rate取同样的值.Eb/N0的概念是每比特能量和噪声功率谱密度的比值.如果只考虑热噪声,系统容量(数据比特速率)和它占用的带宽比值趋于零,那么Eb/N0有个理论极限值就是香农极限-1.6dB. 从香农公式R=B*log2(1+SNR)可看出,传输的数据速率一定,信号的功率一定,增大传输信号占用带宽,可以降低系统对SNR的要求也就是降低对Eb/N0的要求.扩频系统就是采用增大信号占用带宽的方法来降低系统对SNR 的要求.GPS也是扩频系统.灵敏度实际上就是指能够满足指定Eb/N0的最小信号功率.如果数据比特速率R一定,增大信号占用带宽B,此时带宽内的噪声功率N0*B 增加,到了一个程度可以使得SNR<0db,就是说在这个带宽内信号功率eb*r小于噪声功率n0*b,信号淹没在噪声里,但是eb>0db,就是说在这个带宽内信号功率eb*r小于噪声功率n0*b,信号淹没在噪声里,但是eb> 所以SNR LNA到ADC之间的放大倍数为 124dBArm720:woshi622朋友,我在逐渐写出我最近想到和碰到的问题,我现在对于你的问题也没有定量的研究,我也想知道,如果你近期有研究成果,欢迎发表!我最近较忙,没有时间做研究和仿真了,只能业余时间研究一下;扩频带宽和灵敏度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一个曲线来描述,曲线拐点就是最优的值.希望大家一起来研究,各位朋友的观点和意见能起到抛砖引玉和指引方向的目的,我就是沿着这个方向研究的,但是更进一步的理解还是需要个人去找参考书来加深学习.这个论坛很好,资料很多,一起讨论的朋友也热心和多呀.woshi622:通过我对一些扩频项目标书的研究,发现扩频增益并不能直接影响接收灵敏度的,改变的只是信号在传输时对一些特定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如一些窄带功率很大的信号Cmin=C/No+Rb-Gviterbo+L-G/T-K(L为解扩损耗)如有不对,希望能够指正ayuyu:其实最有意义的是SNR或Eb/N0.灵敏度并没有多少意义Arm720:同意前面woshi622 和 ayuyu兄的观点,扩频不能带来灵敏度上的任何提高,只能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 没有见到权威资料描述0,欢迎讨论!扩频系统灵敏度公式1:Sin (dBm) = NF (dB) + KTB(dBm) + Eb/No (dB) - Gp (dB)扩频系统灵敏度公式2:Sin (dBm) = NF (dB) + KTB(dBm) + SNR(dB) ---> SNR = Sout/Nout (dB)实际上公式2才是灵敏度的表达式,为什么要转化为Eb/N0的形式原因在于BER (Bit Error Rate)是通过比特能量Eb来衡量和计算的.先解释一下各个部分的含义:NF:噪声系数 K,T:波尔兹曼常数和开氏温度(此处=290K)B :扩频带宽 Eb : 每比特信号能量 N0:噪声功率谱密度(注意有所不同) = F*KT --- 多一个噪声系数FGp:扩频增益 = B / R (R = 用户数据波特率)实际上Sout/Nout = Eb/N0 - Gp (dB) ; 推导一下这个公式.回顾一下Energy = Power * T -> Power = Energy * 1/T --说明1/T 就是数据波特率也就是Sout = Eb * R ; Nout = F*KTB --- 注意输出噪声有一个噪声系数FSout/Nout = Eb * R / (F*KTB) = (Eb/F*KT) * (R/B) = Eb/N0 * 1/Gp再写一个比较全的灵敏度公式作细化分析:Sin = F * KTB * SNR = F * KTB * Eb/N0 * R/B (mW) ->这个公式的含义就非常清楚了,扩频带宽 B 给约掉了.结论:1)扩频对系统灵敏度没有任何的影响 --- B给约掉了2)扩频提高了抗干扰能力;通过 R/B 看出 --- 为什么使用扩频通讯的原因3)编码算法能有效提高系统灵敏度 ---> 这就是无线通讯为什么人们孜孜不倦的研究高增益的编解码算法的原因;因为编解码是有效降低Eb/N0,提高系统灵敏度,扩大覆盖的半径;今天恍然大悟.到此为止,研究基本告一段落.还有下面的问题没有细化研究:1)Eb 和BER之间的关系,这个非常的复杂,与具体的编解码算法相关. 不做细化研究.感谢各位朋友的热心支持,给出研究方向,灵敏度研究暂告一段落,下面步入微带线和天线的研究,欢迎交流!Arm720:本来以为到此研究就结束了,但是在实现过程中还是会碰到不少的问题.扩频系统灵敏度公式1:Sin (dBm) = NF (dB) + KTB(dBm) + Eb/No (dB) - Gp (dB) ----- 这个公式描述的是系统在理想情况下的灵敏度理论值,也就是你设计的电路系统的极限值,为实际设计和调测作参考,很重要的.系统实测的灵敏度和这个值作比较,就能发现你的系统是否优良,同时也指导你找出原因.实际实现过程中,你的电路系统几乎是达不到这个指标的,因为实际电路中,由于PCB布线,屏蔽,等各方面的原因,引入干扰,降低系统了的信噪比,降低了灵敏度.那么再提出一个问题:电路实现过程中,有哪些手段去提高设计电路的灵敏度我先说一下我的想法,希望各位朋友参与和提供实践上的指导.1)提高实际电路的灵敏度,关键点在第一级的LNA和输入匹配电路的设计2)LNA输入匹配的关键在于最低噪声系数匹配,匹配方法为Gt增益圆,NF噪声圆,稳定圆,找合适的GamaS (不多讨论匹配细节) 上面是传统的匹配步骤,我个人感觉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数,就是对灵敏度的考虑,我们再把接收到的信号功率在细化的分为几个部分:Paten:天线接收的信号功率Psignal:天线信号经过匹配后的输出信号功率,也就是LNA之前的信号功率Psig_reflect :不完全匹配从LNA反射回的功率 Psig_LNA :LNA接收到的信号功率他们之间的关系为:Psignal = Paten * aFactor (衰减因子) = Psig_LNA + Psig_reflect ---- 这个公式对分析灵敏度很重要实际上对系统有效解码的信号是Psig_LNA -----> 这个为提高电路系统灵敏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要知道电路系统实际接收到的信号的从天线接收到的信号,提高灵敏度的途径就是有效降低天线信号功率和LNA吸收信号功率(有时也叫源信号资用功率) 的差值:1) 降低从天线信号功率的衰减因子 --- 和匹配电路相关2) 降低LNA输入系统的反射功率 --- 也许NF匹配就确定了LNA 的反射功率,是否有新型电路结构能降低VSWR,又能降低信号的反射功率.Arm720:希望各位朋友能提供LNA输入级,在实践上灵敏度的指导和理论验证. 在电路实现上,对LNA输入级有哪些方法能达到下面的目的:1)降低匹配系统衰减因子2)既有较低的NF系数,又有较低的VSWR(较低的反射功率)awp666: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作点来选择你需要的NF,如果是VSWR则需要通过匹配电路来实现.不过,NF与Gain是不能同时满足的,因此你需要计算出你认为合适的值,然后选择好LNA的工作点.在SMith原图上,把这个工作点通过匹配网络转回圆心,看看需要什么电路形式,进一步用优化的方式使整个通带都满足你的要求.Arm720:多谢版主!一般情况下LNA设计中,NF,VSWR,增益是互相矛盾的;好的NF,增益又低了,VSWR也大了,总之既要得到好的NF,就不可能得到好的VSWR和增益;在电路中提高系统灵敏度,通过分析实际上要达到的目的是降低NF,同时又降低VSWR;主要是低的VSWR,信号功率损失反射损失低,那么进入LNA进行放大的信号功率增加,达到提高系统灵敏度的目的;感觉我们在NF匹配中,很少考虑VSWR对系统灵敏度的影响.实际电路实现中,有没有一些新颖的电路结构,做到NF也低,VSWR 也低传统的灵敏度描述再修改一下:降低NF 和LNA的VSWR,是提高电路系统灵敏度的有效方式.对于 VSWR 对灵敏度的定量影响还要继续研究一下,希望有朋友能提供实践方面的经验数据等. 多谢!woshi622:有很多书上是在接收灵敏度公式里并没有出现KTB,而是用10LgK+G/T(接收机品质因素)来表示,ARM兄我知道你理论清晰且加资料多,能帮我解释下G/T么Arm720:写个全的灵敏度公式吧,局部没法分析啊,你在哪本书上看过可以用图片的形式把灵敏度的描述这个部分贴出来,我试着分析一下.Arm720:灵敏度的理论研究就到此为止吧,对于实际电路提高灵敏度的方式,另起一贴讨论吧.实践方面的挑战还是比较多的,也很有乐趣,虽然前期看了很多资料,但是分析起来还是感觉到力不从新啊.woshi622:Cmin=Eb/No+Rb(信息速率)-G(译码增益)+L(解扩损耗)-G/T-10LgKG/T为接收机品质因素,那份资料上没有写推导方法,大概是与天线和接收机有关Everyday:对于GPS的灵敏度,我想说明一下.现在业界SIRF算是GPS的老大,它的tracking灵敏度可以做到-159dBm.对应的C/No为13dB-Hz.在GPS中C/No用的很多.能介绍一下C/No与Eb/No之间的关系吗Arm720:手上没有C/N0表示系统灵敏度的资料,就连分析Eb/N0都找了很久,可能是我找的领域不对;射频的书籍是不会详细描述到Eb/N0和C/N0这一步,哪位朋友有这方面电子文档,如果方便,发一份到我邮箱里面吧,先谢过!SiRF芯片-159dBm的灵敏度确实高,但是不知是在多少误码率的情况下得到的他们的文档资料都是保密的,据我了解,SiRF芯片运动轨迹的漂移比较大,误码率高是主要原因吧,虽然有些地方能接受到信号,但是解码不稳定,导致静态漂移也大.我的分析不一定对,但是他的资料是绝对不开放的,很难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的产品.Everyday:的确在LNA的设计中NF和Gain时相互矛盾的,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只要你选用的IC能够达到你的要求就OK了.例如:在GPS的LNA 设计时一般的要求时NF15dB.一般来说,你选用的管子或者片子都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在GPS实际的应用中,还要考虑功耗,layout面积,匹配是否方便,一致性问题等等.功耗是一个相当关键的指标,你设计的LNA除了NF,Gain 就是Ic了.比如现在我们设计的一款GPS LNA,达到了NF17dB,而工作电流为3mA(2.7V).S11,S22解码器--Et-->前向纠错(FEC)--Edec-->RS译码--Eb-->解码输出用户传输数据Es :单位符号能量 Et:单位比特信号能量Edec:输入RS译码器单位比特能量 Eb:用户速率单位比特能量从Eb/N0反推C/N的过程比较复杂,可以看出与具体的编解码算法相关.---转换过程很复杂,部分内容还需要在详细研究一下.Arm720: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一直没有搞明白. 就是 C/N = Es/N0. 不知道这个是如何推导和计算出来的还有就是载波到底是调制前的还是调制后的在数字通讯中,为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相乘后输出,那么电路系统接收到的调制后(也就是相乘)的信号,包含载波和符号信号.根据付立叶变换,时域两信号相乘,在频域的表现两信号频域的卷积,频谱上的表现为 fc+fs, fc-fs ; 也就是接收信号不会出现载波信号,而是出现两个频率的信号.那位大侠能帮助解释一下 C 的详细含义,到底是载波还是信号(包含载波和符号), 以及 C/N 是如何与 Es/N0相等它的定义影响到功率和能量方面的分析. 多谢!Ayuyu:研究问题就要这股劲,我喜欢!这里我有些看法供你参考;1.基带信号经调制器后,载波信号会被抑制,在-25dBc到-50dBc之间,所以载波基本不影响信噪比的计算,这个调制信号通常是双边带信号.2.C/N and C/N0是卫星通信中常用术语,通常指的是信噪比和信号对噪声功率谱密度之比,由于数据经调制后输出的是速率为Rs调制符号,Es/N是解调器输出的信噪比,就是单位符号能量对噪声功率比,可以用矢量信号分析仪很容易测得,在DSP里也可以很容计算Es/N.如果Es/N来表示C/N=Rs×Es/N,这是我们工程上常说的信噪比;考虑N=N0×B就有C/N=Rs*Es/(N0*B),若取噪声带宽与信号的带宽相同,那么B=Rs,所以C/N=Es/N0.Arm720:非常感谢ayuyu兄的鼓励和帮助!我个人困惑的问题就在这儿:C/N=Rs*Es/(N0*B) = (Es/N0)*(Rs/B),就在Rs/B上面.拿GPS来说吧,载波频率为1.5742G,扩频带宽B为2.046M;此处的B就是2.046M,但是符号速率Rs是要小于2.046M的ayuyu:那是因为在基带调制器后有个基带成型滤波器(通常是升余弦一类的滤波器),使得信号占用频谱宽度加大,在这里衡量等效噪声带宽时通常取Rs同值checkz:公式的物理含义灵敏度的定义是在满足系统要求时(即Eb/N0)信号的最小电平.Eb/N0由基带部分的算法以及解调方式决定,所以对于特定的基带系统Eb/N0是一个定值.再看NF,它是由天线到基带接口中间所有的级联电路决定的,对于特定的电路当然也是定值,所以在以上两种条件都定下来的情况下,这个最小电平是由带宽决定的.这个公式有两个作用1.根据规范(规定了所需要的灵敏度,BW,Eb/N0比如GSM,灵敏度=-104dBm左右,BW=200Khz,Eb/N0=9dB)计算出射频接收前端所需要的NF然后根据这个指标选择不同的元器件进行接收链路的预算(linkbudget)2.根据实际的射频前端系统计算出灵敏度这和1是个相反的过程.例如GSM系统BW是200KS=-174dBm+10*log(BW)+Eb/N0+NF鄙人的一点粗见,不到之处敬请之处.Yshzhang:参照WCDMA的算法,这个真实一点WCDMA通信系统接收机(基站)灵敏度计算WCDMA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其基站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网络的覆盖和质量,射频带宽等于码片速率,即3.84MHz,对于速率为12.2kbit/s,QPSK调制信号,在Eb/No值为5dB时可以获得规定的误码率BER(0.1%).可以计算得到:KTBRF(dBm)=10log(1.381×10-23W/Hz/K×290K×3.84MHz×1000mW/W)=-108dBm.Gp(dB)=BRF/Rb=25dB于是,基站灵敏度:S(dBm)=NF-108+5-25=NF-128dB因此对给定的S=-121dB情况下,系统的噪声指数NF必须小于7dB.。
手机GPS接收灵敏度
![手机GPS接收灵敏度](https://img.taocdn.com/s3/m/4c2e90addd3383c4bb4cd255.png)
手机GPS接收灵敏度上层楼厘清讯号干扰为治本之道新通讯2008年11月号93期文.赖盈霖在九十二期专栏中已针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接收机和手机芯片整合模式进行完整介绍,同时亦剖析模拟和数字基频接口的设计考虑;本期专栏将继续探讨GPS与手机芯片整合时,手机电路对GPS接收机的干扰问题。
手机系统对GPS干扰问题重重GPS接收机和手机整合最容易面临的问题便是来自手机和主板的干扰会导致GPS接收机灵敏度(Sensitivity)降低、值降低以及造成卫星误判(False Alarm)。
一般说来,手机系统对GPS的干扰可以分类为外频(Out-of-band)和同频(In-band)干扰。
图1所示为干扰源的树形图。
图1GPS接收机干扰源树形图手机射频为GPS外频干扰元凶外频干扰主要是成因为手机发射机所发射的高功率载波。
一般手机的发射功率在全球行动通讯(GSM)频段最高发射功率可达33dBm,在DCS频段最高发射功率亦可达30dBm;就平均发射功率而言,手机的发射功率通常在20dBm 以上。
相较之下,卫星讯号抵达GPS接收机天线的功率在户外约为-130dBm,而在室内则降低到-150dBm左右。
虽然手机所发射的高功率载波落在GPS的外频,但这两种讯号的功率位准相差甚大(可达150~180dBm),再加上低噪声放大器(LNA)本身是一种宽带的组件,因此会对第一级低噪声放大器产生非线性效应。
此一非线性效应会在GPS接收机内产生讯号饱合(Saturation)、压缩(Compression)和互调变(Inter-modulation),进而导致GPS接收机值的降低,甚至产生同频的干扰讯号。
GPS的操作频率为1,575.42MHz,因此当手机操作在DCS频段时会对GPS接收机的值造成最大的影响。
理论上,当手机操作在DCS频段的最低频道(ARFCN为512,=1,710.2MHz)且发射功率亦为最大时(30dBm),会对GPS接收机的值造成最大的负面冲击。
GPS信号功率,信噪比和系统灵敏度讨论
![GPS信号功率,信噪比和系统灵敏度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8bd40d758e9951e79b8927af.png)
GPS信号功率,信噪比和系统灵敏度讨论(摘自网上论坛(2009-12-15 12:40:30)转载标签:噪声功率gps热噪声灵敏度itGPS信号功率,信噪比和系统灵敏度讨论Arm720:讨论这个议题的主要起因是:灵敏度(sensitivity)是如何确定的。
[]问题:我们经常看到某些GPS芯片厂商宣称自己的芯片灵敏度是如何的高,但是根据对整个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系统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第一级LNA的设计,GPS产品的灵敏度取决于GPS芯片和放大器的设计,那么就带来下面的问题:[]1)系统的灵敏度是如何计算的?芯片的灵敏度对系统设计有什么影响?[]2)接收GPS信号的功率和信噪比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3)如何按照信噪比,信号功率设计系统灵敏度?[][]这真是一篇超精华的帖子!感谢楼主和参与的所有人![52jinfoxhe:R1 灵敏度的计算公式:S=-174dBm+10*log(BW)+Eb/N0+NF. BW一般为中频带宽,Eb/N0为芯片在一定误码的情况下解调需要的信噪比,NF为系统噪声系数。
如果是扩频系统,还需要减去扩频增益。
2 对于GSM来说,其灵敏度一般为-110dBm左右(基站),和具体的配置有关系。
从仿真来看,GSM的解调Eb/N0为4-5dB.3 见1。
snow99:好象在说GPS, 不是GSM, 虽然看起来很像GPS RF BW: 2.046 MHzModulation: BPSKProcess Gain: 46 dBThermal Noise Floor: kTB = -111 dBm/2.046MHzRequired Eb/N0: 6 dB (不太清楚, 可以修正)Receiver NF: 3 dB (Typical)Sensitivity: -111 + 6 + 3 - 46 = -148 dBm这只是一个大致结果, 考虑系统的其他算法以及Doppler校正, 最终灵敏度在-154 ~ -149之间]Arm720:楼上朋友对灵敏度的描述已经非常清楚了,降低系统的信噪比和噪声系数能提高系统的灵敏度。
GPS接收机
![GPS接收机](https://img.taocdn.com/s3/m/9bae65d9ad51f01dc281f1cc.png)
GPS 接收机原理(二)GPS 接收机的捕获灵敏度极限The Acquisition Sensitivity Limitation of GPS Receiver深圳市华颖锐兴科技有限公司 dmhang@摘要: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是影响GPS 应用范围的非常关键的指标,目前业界纷纷推出高灵敏度的GPS 接收系统,使得GPS 的室内定位成为可能,大大拓展了GPS 的应用场景。
GPS接收机在捕获状态下对灵敏度要求最高,本文针对捕获灵敏度进行分析,给出了推导极限值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GPS 高灵敏度 捕获Abstract: High sensitivity is a key feature for GPS receiver to extend its application field. A lot of highsensitivity GPS receiver chipsets has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industry, making the indoor positioning possib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the acquisition sensitivity from baseband part.Key words: GPS, High Sensitivity, Receiver Design1、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定义所谓GPS 接收机的灵敏度,是指GPS 接收机可以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输入最小信号强度,一般用dBm 表示。
根据GPS 接收机的不同工作状态,灵敏度又分为冷启动灵敏度、捕获灵敏度、跟踪灵敏度等。
1.1 灵敏度的不同表述接收机的灵敏度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1)GPS 整个射频通道的性能,包括天线增益、通道增益、通道噪声系数等;2)GPS 基带算法性能。
另外,灵敏度还受到A/D 量化损失等因素的影响。
GPS信号功率,信噪比和系统灵敏度
![GPS信号功率,信噪比和系统灵敏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73e1689b6648d7c1c746aa.png)
GPS信号功率,信噪比和系统灵敏度讨论Arm720:讨论这个议题的主要起因是:灵敏度(sensitivity)是如何确定的。
问题:我们经常看到某些GPS芯片厂商宣称自己的芯片灵敏度是如何的高,但是根据对整个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系统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第一级LNA的设计,GPS产品的灵敏度取决于GPS 芯片和放大器的设计,那么就带来下面的问题:1)系统的灵敏度是如何计算的?芯片的灵敏度对系统设计有什么影响?2)接收GPS信号的功率和信噪比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3)如何按照信噪比,信号功率设计系统灵敏度?这真是一篇超精华的帖子!感谢楼主和参与的所有人!jinfoxhe:1 灵敏度的计算公式:S=-174dBm+10*log(BW)+Eb/N0+NF. BW一般为中频带宽,Eb/N0为芯片在一定误码的情况下解调需要的信噪比, NF为系统噪声系数。
如果是扩频系统,还需要减去扩频增益。
2 对于GSM来说,其灵敏度一般为-110dBm左右(基站),和具体的配置有关系。
从仿真来看,GSM的解调Eb/N0为4-5dB.3 见1。
snow99:好象在说GPS, 不是GSM, 虽然看起来很像GPS RF BW: 2.046 MHzModulation: BPSKProcess Gain: 46 dBThermal Noise Floor: kTB = -111 dBm/2.046MHzRequired Eb/N0: 6 dB (不太清楚, 可以修正)Receiver NF: 3 dB (Typical)Sensitivity: -111 + 6 + 3 - 46 = -148 dBm这只是一个大致结果, 考虑系统的其他算法以及Doppler校正, 最终灵敏度在-154 ~ -149之间Arm720:楼上朋友对灵敏度的描述已经非常清楚了,降低系统的信噪比和噪声系数能提高系统的灵敏度。
那么对于设计来说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1)根据灵敏度公式估算系统的接收灵敏度 2)根据估算的系统接收灵敏度计算对芯片接收灵敏度的要求芯片接收的灵敏度反映了对前级放大器噪声系数和信噪比的设计要求。
接收灵敏度和噪声系数
![接收灵敏度和噪声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8fc6a37525c52cc58bd6bed2.png)
S(dBm) = NT0(dBm) +10log(BW)+ NF(dB) + Eb/Nt_req
接收机整体的噪声系数
可知,越前面的阶级,对 于噪声系数的影响就越大
从天线到LNA,包含ASM、SAW Filter、以及接收路径走 线,这三者的Loss总和,对于接收机整体的Noise Figure, 有 最 大 影响 , 若 这边 的 Loss 多 1 dB , 则 接 收 机整 体 的 Noise Figure,就是直接增加1 dB,因此挑选ASM时,要 尽量挑选Insertion Loss 较小的。
R 是原始资料的Chip Rate,RC 是展频后的Chip Rate,R 与RC 分别为12.2Kbps 与3.84Mcps,带入上式
由上图可知,当WCDMA 的接收信号展频后,会额外 再获得25dB 的Gain,提高SNR,进而提高灵敏度, 因此虽然WCDMA 的带宽较宽,但实际上在量测时, 其灵敏度普遍都比GSM得好。
按照GPS系统设计指标,L1频段的C/A码信号的发射为 P=26.8dBw,大气层衰减为A=2.0dB,则GPS 系统L1 频 段C/A 码信号到达地面的强度为:
PC/A=P-F-A =26.8-182.4-2.0
=-157.6dBw
GPS ICD(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接口控 制文档)中给出的GPS 系统L1 频段C/A 码信号强度 最小值为-160dBw,和上述结果一致。在实际场景中, 由于卫星仰角的不同、以及受树木、建筑物等的遮挡, L1 频段C/A 信号到达地面的强度可能会低于160dBw。
海星达irtk4参数
![海星达irtk4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65160a4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b.png)
海星达IRTK4是一款卫星定位接收器,其参数包括:
1. 接收机型号:IRTK4
2. 接收机通道数:多通道
3. 定位精度:厘米级
4. 定位时间:数秒至数十秒
5. 接收机类型:GPS/北斗双模
6. 接收机输出格式:NMEA、RTCM等
7. 接收机灵敏度:-159dBm
8. 卫星接收频率:1575.42MHz
9. 蓝牙传输频率:4.0/4.2/5.0
10. 工作温度:-20℃至+60℃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 将接收机天线安装到无人机或其他载体上,确保天线稳定。
2. 将电源线接入接收机,并打开电源,接收机开始自检和初始化。
3. 自检完成后,通过蓝牙将接收机与移动设备连接,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操作。
4. 在移动设备上下载相关软件,按照软件提示设置好参数,即可开始接收卫星信号。
5. 接收机接收到卫星信号后,通过软件处理即可获得精准的定位信息。
6. 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蓝牙将数据传输到其他设备或移动设备中。
7.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好接收机,避免摔碰和强烈震动,同时也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以上参数仅供参考,实际使用效果可能因环境、设备状态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在使用过程中,建议参考海星达官方提供的操作指南和设备说明书,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操作。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4f77e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e.png)
1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定义随着GPS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业界对GPS接收机的灵敏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灵敏度的接收性能可以令接收机在室内或其它卫星信号较弱的场景下仍然能够实现定位和跟踪,大大拓展了GPS的使用范围。
作为GPS接收机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高灵敏度一直是各个GPS接收模块孜孜以求的目标。
对于GPS接收系统而言,灵敏度指标包括多个场景下的指标,分别为:跟踪灵敏度、捕获灵敏度、初始启动灵敏度。
目前业界已经可以实现跟踪灵敏度在-160dBm以下的接收机,同时,初始启动的灵敏度和捕获灵敏度也分别可以到达-142dBm和-148dBm以下。
GPS接收机首先需要完成对卫星信号的捕获,完成捕获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为捕获灵敏度;在捕获之后能够维持对卫星信号跟踪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为跟踪灵敏度。
为了实现定位,GPS接收机还需要解调GPS卫星发送的导航电文,相应的,解调导航电文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为初始启动灵敏度。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跟踪灵敏度最高,捕获灵敏度次之,初始启动灵敏度最差。
2GPS接收模块的灵敏度性能分析从系统级的观点来看,GPS接收机的灵敏度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接收机前端整个信号通路的增益及噪声性能,二是基带局部的算法性能。
其中,接收机前端决定了接收信号到达基带局部时的信噪比,而基带算法则决定了解调、捕获、跟踪过程所能容忍的最小信噪比。
2.1接收机前端电路性能对灵敏度的影响GPS信号是从距地面20000km的LEO〔Low Earth Orbit,低轨道卫星〕卫星上发送到地面上来的,其L1频段〔fL1=1575.42MHz〕自由空间衰减为:按照GPS系统设计指标,L1频段的C/A码信号的发射EIRP〔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Power,有效通量密度〕为P=478.63W〔26.8dBw〕([1][2]),假设大气层衰减为A=2.0dB,则 GPS系统L1频段C/A码信号到达地面的强度为:GPS ICD〔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接口控制文档〕文件〔[3]〕中给出的GPS系L1频段C/A码信号强度最小值为-160dBw,和上述结果一致。
【提高】提高GPS系统接收灵敏度的关键是前置低噪声放大器
![【提高】提高GPS系统接收灵敏度的关键是前置低噪声放大器](https://img.taocdn.com/s3/m/311a04af2e3f5727a4e9620a.png)
【关键字】提高提高GPS系统接收灵敏度的关键是前置低噪声放大器最近,GPS导航系统已被全球的消费市场广泛采用。
GPS不仅被用于专业或商业应用,如军事跟踪、运输车队、科技探索,而且还普遍用于许多消费类产品,如手机和个人数字助理(PDA)设备。
实际上,车载GPS导航系统近几年来已经成为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上中高端汽车的标准配备。
GPS售后市场同样火爆,因为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如具备大屏幕液晶显示器的DVD影院将很有可能带有GPS功能。
中国现在是备受关注的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之一。
2005年底,中国配备GPS的汽车不到10万辆,市场渗透率不及2%,远远低于成熟市场的渗透率。
预计从2006年至2009年,中国的GPS市场每年将以至少50%的增长率迅速发展。
到2009年,GPS产品总销售额将为大约100亿元人民币。
这就是GPS成为RF领域成长最快速的市场的原因所在。
此外,对GPS接收器灵敏度的严格要求(特别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地区)也推动了外部低噪缩小器(LNA)应用市场的发展。
英飞凌科技公司(Infineon Technologies)的BGA615L7是为数不多的、即使在弱信号条件下也能提高接收器灵敏度并兼具优异RF性能的GPS LNA 之一。
在电气特征方面,BGA615L7具有18dB的系统增益,系统噪声系数低至0.9dB。
它的RF输出在内部进行了50欧姆的匹配,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承受基于人体模型的1kV静电放电(ESD)。
本文将讨论利用BGA615L7来提高GPS RF系统性能。
GPS系统已得到广泛使用,但GPS应用目前还面临一些技术挑战。
GPS信号的强弱取决于信号带宽和噪声基底。
但无线环境非常复杂,一方面,GPS噪声基底约为111dBm/MHz 且必须被防护,另一方面,来自导航卫星的弱信号易受到树叶、多通道干扰以及天气状况的影响,而且在室内还会被进一步削弱,因此单芯片GPS接收器在如此苛刻条件下,若没有外部LNA几乎无法工作。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3175f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5.png)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是一种能够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计算出接收机位置的设备。
接收器的灵敏度对于GPS性能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GPS接收器的灵敏度进行分析。
GPS接收器的灵敏度是指接收器能够接收和解码不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下的卫星信号的能力。
SNR是一个表示卫星信号和噪声之间关系的指标。
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SNR越高,接收机所能接收到的信号质量越好。
接收机的灵敏度直接影响到接收机的工作性能。
一个灵敏度较高的接收机可以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正常工作,并收集到更多、更弱的卫星信号。
相反,一个灵敏度较低的接收机则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只能工作在较好的信号条件下。
为了评估接收机的灵敏度,可以使用一些指标来进行测试。
最常用的灵敏度指标是接收机灵敏度阈值(Receiver Sensitivity Threshold)。
这个指标表示接收机能够接收到的最低信噪比。
一般来说,接收机灵敏度阈值越低,接收机的灵敏度越好。
在实际测试中,可以通过在实验室或者实际场景中提供不同信噪比的信号来评估接收机的灵敏度。
这可以通过向信号添加不同程度的噪声来实现。
例如,可以通过增加基带噪声的功率来减少信噪比,然后观察接收机是否仍然正常工作。
除了信噪比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GPS接收机的灵敏度。
其中包括接收天线的性能、前端放大器的设计以及信号处理算法的优化。
一个优秀的天线可以提供更好的信号增益,从而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高质量的前端放大器可以提供更好的噪声系数,进一步提高接收机的性能。
优化的信号处理算法可以更好地抵抗干扰,提供更准确的位置信息。
总之,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对其性能至关重要。
一个灵敏度较高的接收机可以在更复杂的信号环境中工作,并提供更准确的位置信息。
因此,在选择和评估GPS接收机时,灵敏度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指标。
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场景测试,可以获得接收机的灵敏度阈值,并评估其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定义随着GPS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对GPS接收机的灵敏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灵敏度的接收性能可以令接收机在室内或其它卫星信号较弱的场景下仍然能够实现定位和跟踪,大大拓展了GPS的使用范围。
作为GPS接收机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高灵敏度一直是各个GPS接收模块孜孜以求的目标。
对于GPS接收系统而言,灵敏度指标包括多个场景下的指标,分别为:跟踪灵敏度、冷启动灵敏度、温启动灵敏度。
目前业界已经可以实现跟踪灵敏度在-160dBm以下,冷启动灵敏度和温启动灵敏度也分别可以达到-145dBm和-158dBm以下,其中冷启动灵敏度和温启动灵敏度分别表示的是在两种不同场景下的捕获灵敏度。
GPS接收机首先需要完成对卫星信号的捕捉,完成捕捉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为捕捉灵敏度;在捕捉之后能够维持对卫星信号跟踪所需要的最低信号强度为跟踪灵敏度。
2 GPS接收模块的灵敏度性能分析从系统级的观点来看,GPS接收机的灵敏度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接收机前端整个信号通路的增益及噪声性能,二是基带部分的算法性能。
其中,接收机前端决定了接收信号到达基带部分时的信噪比,而基带算法则决定了解调、捕捉、跟踪过程所能容忍的最小信噪比。
2.1接收机前端电路性能对灵敏度的影响GPS信号是从距地面20000km的LEO(Low Earth Orbit,低轨道卫星)卫星上发送到地面上来的,其L1频段(f L1=1575.42MHz)自由空间衰减为:(1)按照GPS系统设计指标,L1频段的C/A码信号的发射EIRP(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有效通量密度)为P=478.63W(26.8dBw)([1][2]),若大气层衰减为A=2.0dB,则GPS系统L1频段C/A码信号到达地面的强度为:(2)GPS ICD(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接口控制文档)文件([3])中给出的GPS系统L1频段C/A码信号强度最小值为-160dBw,和上述结果一致。
在实际场景中,由于卫星仰角的不同、以及受树木、建筑物等的遮挡,L1频段C/A信号到达地面的强度可能会低于-160dBw。
GPS信号被天线接收下来后,假如天线有源,则经过滤波器和低噪放,再通过电缆接到接收机部分,接收机内同样经过一级低噪放和一级滤波器,再进射频前端模块进行下变频和模数转换处理。
天线的有源部分主要是用来补偿从天线到接收模块之间的电缆损耗,假如天线和接收模块之间的插极小,则可以使用无源天线。
GPS接收机前整个特性可以由整个接收机的G/T值来表征。
设GPS接收机的射频前端可以分为n级,第i级的增益、噪声系数、等效噪声温度分别为G i、NF i、Te i,则GPS接收机的总的等效噪声温度为:(3)其中,G a为天线增益,T a为天线噪声温度。
天线的噪声温度和天线大小、信号频率、天线方向图、摆放位置等都有关系,一般GPS天线噪声温度为Ta=100K。
根据系统的G/T值即可以得到在一定输进信号功率下的接收载噪比:其中,k=1.38e-23,为Bolzmann常数。
下表给出了采用有源天线的场景下常见的GPS接收模块前端载噪比计算:表1有源天线场景下GPS接收单元前端载噪比计算从上表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影响系统载噪比的最主要因素是天线本身的增益和噪声温度,在天线无源部分性能确定的条件下,天线有源部分则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载噪比变化,而后级的链路增益和噪声系数对系统载噪比基本没有贡献。
实际电路设计中,由于电磁干扰的存在,每一级都有可能引进新的噪声,后级的性能也会对系统载噪比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重点考虑电磁干扰对系统性能带来的损失。
有源天线的主要目的是补偿天线至接收机的电缆损耗,对于天线和接收机比较接近的场景,天线至接收机的损耗基本可以忽略,则可以直接采用无源天线,通过进步接收机内部第一级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性能,同样可以达到采用有源天线的性能。
第一级的噪声系数决定了前级引进噪声的大小,而第一级的增益则决定了后级引进的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一级的增益越大,后级噪声性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越小,但同时需要考虑整个信号通路至A/D量化部分的总体增益,以确保A/D量化对信噪比的损失最小。
下图给出了接收机前级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对系统整体载噪比的影响,图中还给出了不同增益天线的性能差异。
实际中选用天线时,除天线增益外,还需要考虑天线的方向图、不圆度以及轴比、驻波系数等性能。
图2前级放大器噪声系数对载噪比的影响接收机前A/D转换过程也会导致系统载噪比的降低,A/D量化对信噪比的影响主要和A/D量化位数有关,一般以为,1bit量化会导致1.96dB的载噪比损失,但该值的条件是中频带宽为无穷宽。
A/D转换的载噪比损失还和中频带宽有关,对于中频带宽即是C/A码带宽而言,1bit量化会导致3.5dB的载噪比损失,而3bit量化带来的载噪比损失为0.7dB([4])。
此外,A/D转换对性能的影响还和A/D量化最大阈值和噪声的均方根(RMS)之间的比例有关。
接收机的热噪声基底为:假设接收机带宽为GPS C/A 码的带宽2.046MHz,则热噪声基底的功率为:该功率远大于GPS输进信号功率-130dBm,因此系统的增益控制以及A/D量化阈值主要由热噪声确定,与输进信号强度基本无关。
常用的GPS射频芯片中,A/D量化和自动增益控制部分的电路都是联合设计的,根据A/D量化阈值的要求设置自动增益控制的控制电平。
2.2基带算法性能对灵敏度的影响基带算法性能直接影响信号捕捉、跟踪以及解调过程对载噪比的最低要求。
GPS信号是一个扩频系统,对于C/A码而言,其扩频码为码长1023的Gold码,码速率为1.023Mcps,即每1ms为一个C/A码周期。
因此,可以通过进步本地码和接收信号之间的积分时间来进步接收信号的载噪比。
积分方式分为相干累积和非相干累积。
相干累积是指直接用本地码和接收信号按位相乘后再累加,而非相干累积则是对相干累积的结果再进行直接相加。
相干累积结果可根据下式进行计算([5]):其中,Δf为本地本振与载波之间的频率差,T为相干累积时间,CN0为到达基带时的信号载噪比,单位为dBHz,R(τ )为C/A码的自相关函数,Δφ为初始相位差,D为信号调制的导航电文符号,ηI和ηQ分别为I路和Q路的噪声。
由公式(6)(7)可知,相干累积结果和相干累积时长非常相关,相干累积时间越长,对输进载噪比的要求越低,其灵敏度也就越高,但累积时长过长,由于频偏Δf的影响,上式中第一项值也会越小,又会降低其灵敏度。
因此,一般高灵敏度的GPS接收机都需要采用频率稳定度较高的TCXO作为本振,以降低本地频率和载波频率之间的偏差。
一般而言,高灵敏度的基带算法对本振的稳定度要求在8ppm左右,该稳定度包括校正偏差、老化以及温度补偿稳定度,对于频率校正稳定度为2ppm、老化稳定度为5ppm的TCXO而言,一般要求其温度补偿稳定度在0.5ppm以内。
非相干累积结果为,通过公式(6)(7)还可以看出,当采用非相干累积时,由于ηI和ηQ的存在,其信噪比会比相干累积有所降低。
下图给出了不同频率偏移情况下相干累积结果随相干时长变化的情况。
由图中可以看出,当频偏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较长的相干时长以达到较高的相干累积结果。
图3相干时长与相干累积结果的关系2.3高接收灵敏度的GPS接收机设计根据本文前述内容的分析可知,要设计高接收灵敏度的GPS接收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有好的抗干扰和隔离设计,由于GPS信号属于弱信号,信号强度在-130dBm左右,因此射频通道内任何一级引进的干扰都有可能极大地影响系统的接收信噪比,因此,需要从电路设计上做到抗干扰和隔离,尤其是地线的设计,差的地线设计可以使系统信噪比降低6dB以上;2、需要最小化接收机噪声,即尽可能进步系统的G/T值,这可以从尽量降低前级噪声系数、前级增益等方面进行,但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动态范围,全通道增益不能过大;3、要有好的基带算法,包括对信噪比要求极低的捕捉、跟踪算法,这一点目前在业界很多GPS基带芯片内都已经实现;4、需要高稳定度的本振,这也是好的基带算法能够工作的必要条件。
3总结随着GPS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业界对GPS接收机的灵敏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GPS接收机的灵敏度主要受两个部分的限制:一是接收机前端电路包括天线部分的设计,二是接收机基带算法的设计。
其中,接收机前端电路决定了接收信号到达基带部分时的信噪比,而基带算法则决定了解调、捕捉、跟踪过程所能容忍的最小信噪比。
本文针对上述两个方面的原理分别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高灵敏度接收机设计的建议。
参考文献[1]. M. Braasch and F. van Graas, “Guidance accuracy considerations for realtime GPS interferometry,” in Proc. 4th Int. ech. Meeting Satellit e Division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Sept. 1991, pp. 373–386.[2]. P. Nieuwjaar, “GPS signal structure,” NATO AGARD Lecture Series No. 161, The NAVSTAR GPS System, Sept.1988.[3]. Anonymous, 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 ICD-GPS-200, Arinc Research Corporation, Fountain Valley, CA, July1991.[4]. Machael S. Braasch, A. J. Van Dierendonck, GPS Receiver Architectures and Measurements,Proceedings of The IEEE, Vol. 87, No. 1, January 1999 [5]. Bradford W. Parkinson, James J. Spilker J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olume I,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Inc., 1996(end)本资料来源于:/view/a48d224ac850ad02de804129.html以下是少有的有水平的讨论,作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