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分类及抢救 ()

合集下载

休克的分类及抢救ppt课件

休克的分类及抢救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纠正低血压
应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维 持血压在正常水平。
改善组织灌注
通过扩容和升压治疗,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 促进氧合和代谢。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休克类型和病情需要,选用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硝普钠等。
改善微循环
通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扩容治疗,改善微循环灌注,减轻组织缺氧和酸中毒。
心源性休克
心肌梗死
心肌大面积坏死导致心脏泵血功能衰 竭,引起心源性休克。
严重心律失常
心脏压塞
心包腔内大量积液或积血压迫心脏, 影响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引起心源 性休克。
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导致心 脏排血量急剧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败血症
细菌或毒素侵入血液引起全身性 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
避免使用促凝药物和抑制纤溶药物。 处理措施 早期使用肝素等抗凝药物,阻止DIC发展。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预防与处理
01
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等替代治疗, 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02
对症治疗,如控制感染、纠正酸碱 平衡紊乱等。
06
总结与展望
提高对休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1
深入了解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
重度休克
患者神志不清或昏迷,面 色苍白如纸,四肢厥冷, 脉搏微弱或摸不到,血压 测不出,尿闭。
02
休克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 环血容量减少,常见于外 伤、手术、产后出血等。
烧伤性休克
大面积烧伤导致血浆大量 渗出,引起低血容量性休 克。
脱水性休克

休克的院前急救

休克的院前急救

休克的院前急救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由于心血管功能障碍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全身组织灌注不足,引起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的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进行的紧急救治措施。

一、休克的定义和分类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循环系统紊乱状态,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学特点,休克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1. 血容量不足性休克:由于出血、脱水等原因导致血容量减少;2. 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肌功能不全或者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减少;3. 分布性休克:由于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等原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无法维持;4. 阻塞性休克:由于心包填塞、肺栓塞等原因导致心脏充盈受限。

二、休克的院前急救原则休克的院前急救旨在迅速纠正休克的原因,维持组织灌注,保护重要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具体原则包括:1. 早期识别和评估:急救人员应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并评估休克的类型和严重程度;2. 确保通畅的呼吸道: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氧合;3.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早建立静脉通路,以便赋予液体和药物治疗;4. 补充液体:根据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和休克类型,赋予适量的液体复苏;5. 维持循环稳定:通过药物治疗和其他措施,维持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稳定;6. 寻觅和处理休克的原因:及早找到并处理导致休克的病因,如止血、纠正电解质紊乱等;7. 保护重要器官:重点保护心脏、脑、肾脏等重要器官,减少器官功能损伤;8. 及时转运到医院:急救人员应迅速将患者转运到医院,以便进行进一步治疗。

三、休克的院前急救步骤1. 早期识别和评估:急救人员应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常见的休克表现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或者湿冷、意识改变等。

通过问询患者或者旁观者了解病史和病情发生的时间,评估休克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确保通畅的呼吸道: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采取头后仰、下颌提拉等方法。

如果患者无自主呼吸或者呼吸难点,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或者气管插管。

休克的分类及抢救 ppt课件

休克的分类及抢救  ppt课件
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血管舒 缩功能障碍引起的休克。
休克抢救的重要性
01
02
03
抢救及时
休克患者病情危急,需要 及时抢救以挽救生命。
减少并发症
及时有效的抢救可以减少 休克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 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存率
及时的抢救可以提高休克 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 率。
02
休克分类详解
低血容量性休克
调整药物剂量
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调整药物剂量,以维持血液循环稳定 。
观察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后的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04
休克抢救注意事项
及时识别休克症状
意识状态
休克时,患者可能出现 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需及时识别。
血压变化
血压下降是休克的重要 标志之一,应密切监测

心率变化
休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如病因、发病速度、血流动力学特点 等。
休克分类
01
02
03
04
低血容量性休克
由于大量失血、失液或严重烧 伤导致血容量减少引起的休克

心源性休克
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导致全 身灌注不足引起的休克。
感染性休克
由于严重感染导致机体微循环 障碍和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休
克。
神经源性休克
03
休克抢呼吸道异物,确保患者 呼吸通畅。
维持正常体温
采取保暖措施,防止体温过低加重 休克症状。
控制出血
对开放性伤口进行止血,防止失血 过多。
补充血容量
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以便快速补充血容量。
输血
根据失血量进行输血,维 持血液循环稳定。

常见休克的类型及处置(一)2024

常见休克的类型及处置(一)2024

常见休克的类型及处置(一)引言概述: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理状态,通常由于身体无法有效维持正常血流循环而引起。

休克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休克类型及其相应的处置方法。

正文:一、低血容量性休克1. 失血导致的休克:可通过控制出血点、输血和液体复苏来处理。

2. 体液丢失导致的休克: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液体补充,如盐水或胶体溶液来纠正。

二、心源性休克1. 心肌梗死导致的休克:通过快速的抗心绞痛治疗、溶栓治疗或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2. 心力衰竭导致的休克:通过给予正性肌力药物、降低心脏前负荷的药物以及采取其他适当的治疗措施来改善心功能。

三、前负荷不足休克1. 过度扩张血管导致的休克:通过给予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来改善血管张力。

2. 血容量不足导致的休克:通过输注血液或血浆来增加血容量。

四、阻塞性休克1. 气道阻塞导致的休克:迅速清除气道阻塞物,如异物、分泌物等。

2. 心脏阻塞导致的休克:通过心肺复苏和紧急手术来处理阻塞。

五、变态反应性休克1. 过敏反应导致的休克:通过使用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来抑制过敏反应。

2. 毒物过量导致的休克:通过使用相应的解毒药物来处理药物中毒或毒物摄入导致的休克。

总结:常见的休克类型包括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前负荷不足休克、阻塞性休克和变态反应性休克。

每种类型的休克都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包括输血、液体补充、抗心绞痛治疗、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管收缩剂使用、心肺复苏等。

在实施处置时,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综合考虑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休克的分类及抢救》课件

《休克的分类及抢救》课件
详细描述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功能不全或心脏骤停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休克。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强心治 疗。
分布性休克
总结词
由于血管收缩或舒张失调引起的休克,常见于感染、过敏反应等。
详细描述
分布性休克是由于血管收缩或舒张失调导致血液循环分布异常而引起的休克。常 见于感染、过敏反应等情况,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抗感染、抗过敏治疗。
02
休克分类详解
低血容量性休克
总结词
由大量失血或失液引起的休克,常见于外伤、消化道出血、 烧伤等。
详细描述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体内血液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 组织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休克。常见于外伤、消化道出血、烧 伤等情况下,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恢复血液循环。
心源性休克
总结词
由心脏功能不全或心脏骤停引起的休克,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 等。
梗阻性休克
总结词
由于血流受阻引起的休克,常见于心 脏瓣膜狭窄、动脉栓塞等。
详细描述
梗阻性休克是由于血流受阻导致血液 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休克。常见于心脏 瓣膜狭窄、动脉栓塞等情况,需要解 除梗阻因素,恢复血液循环。
03
休克抢救措施
基础生命支持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异物,确 保患者正常呼吸。
维持正常血压
05
总结与展望
休克抢救的总结与经验教训
早期识别
快速补液
对于休克患者,早期识别是关键,应密切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 吸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在休克抢救中,快速补液是至关重要的措 施,应尽早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足够的液 体补充,以恢复血容量和血压。

休克的分类及抢救课件

休克的分类及抢救课件

休克的分类及抢救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命的急救》的第6课《休克的分类及抢救》。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休克的定义、分类和抢救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休克的定义和分类,知道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急救意识,能够掌握休克的抢救方法。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休克的定义、分类和抢救方法。

难点:如何判断休克和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视频、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紧急情况,引发学生对生命急救的思考。

2. 知识讲解:利用课件和视频,讲解休克的定义、分类和抢救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案例,解释如何判断休克和实施抢救措施。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模拟休克的抢救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休克抢救的理解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休克的分类及抢救1. 定义:血液循环不足,组织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

2. 分类:轻度休克、中度休克、重度休克。

3. 抢救方法:保持冷静,迅速判断,采取有效措施。

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你遇到的一个休克的情况,并说明你是如何处理的。

答案:略。

2. 设计一个关于休克抢救的应急预案。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休克的定义、分类和抢救方法。

课后,学生应加强对休克抢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急救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命的急救》的第6课《休克的分类及抢救》。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休克的定义、分类和抢救方法等内容。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核心概念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

休克名词解释护理学基础

休克名词解释护理学基础

休克名词解释护理学基础休克是医学中的一个名词,是指机体在严重创伤、内外界刺激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非自主性循环障碍,从而引起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急剧改变的临床状态。

在护理学中,休克是一个严重而复杂的疾病,需要专业的护理和治疗。

以下是休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护理学基础:1. 休克的分类休克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包括急性休克、慢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等。

不同类型的休克有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需要针对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护理。

2. 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的临床表现因病因和类型而异。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出汗、面色潮红、苍白、抽搐、昏迷等。

3. 休克的诊断休克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氧饱和度、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指标的测定。

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等。

4. 休克的治疗休克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和类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氧疗、输血、补充电解质、给予神经营养支持等。

同时,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如感染、肺水肿、脑水肿等。

5. 休克的护理休克的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氧疗:休克时需要给予充足的氧气吸入,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供氧。

(2)维持血压:休克时需要积极控制血压,采用适当的血压控制措施,如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收缩剂等。

(3)维持循环:休克时需要积极维持循环,包括血管扩张、心脏支持、心脏手术等。

(4)营养支持:休克时需要给予合适的营养支持,包括蛋白质、维生素、液体等。

(5)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休克时需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如感染、肺水肿、脑水肿等。

休克是一个重要的临床疾病,需要专业的护理和治疗。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休克的诊断和处理

休克的诊断和处理

休克的诊断休克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它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尤其是重要器官的灌注下降,供血不足,造成严重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细胞受损,全身微循环障碍,组织器官功能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

一、休克的病因及分类引起休克的病因甚多,在此只重点描述以下几种与肿瘤关系较密切的几种休克,而过敏性、创伤性等休克就不一一在此列举。

(一)低血容量休克1.常见于大出血当出血量迅速达全身血容量20%时即可发生休克。

如胃肠肿瘤、肝癌及其它病因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以及上述肿瘤因生长迅速而侵及较大血管所致出血;肺癌所致大咯血等2.大量体液丢失如严重水泻、呕吐,或长期进食少,发热大汗淋漓,或胃肠梗阻均可引起血容量不足,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发生低血容量休克。

(二)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往往是机体遭遇了严重感染,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病毒、霉菌、立克次体感染均可引起,其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所致休克最为常见。

(三)心源性休克心血管疾病,肿瘤及感染性等疾病引起的如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肺血管栓塞,左心房粘液瘤等,均可引起的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致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产生心源性休克。

(四)神经源性休克肿瘤引起的剧烈疼痛,高位脊髓横贯性损害,如脊髓肿瘤、出血,脑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出血等均可引起血管舒缩中枢抑制,导致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症状。

二、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湿冷或紫绀,脉搏速而弱或摸不清,尿量减少,无尿,神志改变,如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神态模糊或昏迷。

2.脉压差减小,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舒张压<50mmHg,脉压差≤20mmH g,心率增快,心音低钝,但在休克早期血压可正常或略升高,而脉压常减小。

(二)确定休克的病因及类型由于休克病人不能随意搬动,故需迅速详尽收集病史及体格检查,尽早确定病因及休克类型,快速制定合理救治方案。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一、概念:评价休克时应注意病人的神志,皮肤黏膜的色泽和温度、血压、脉搏、体温、尿量等。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临床上休克可分为休克早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

随着病情的逐渐变化,各期的特点表现如下:一、休克早期乃机体对休克的代偿,相当于微循环的痉挛期。

病人神志清醒、精神兴奋、躁动不安、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变小、尿量正常或减少。

如在此期给予诊断及抗休克治疗,休克症状可迅速得以控制和逆转。

二、休克期机体失代偿进入微循环扩张期,精神由兴奋转为抑制,表情淡漠、感觉迟钝、皮肤黏膜由苍白转为发绀或出现花斑。

四肢湿冷、呼吸浅促、脉搏细数、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压差更小、尿量明显减小或无尿,并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三、休克晚期病人神志不清、无脉搏、无血压、无尿、体温不升、呼吸微弱或不规则、全身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现瘀血斑,提示已有DIC的可能。

此外见鼻衄、便血、呕吐、咯血、腹胀,继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病因及分类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

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

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

其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如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和血浆的同时丢失。

失血性休克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肾)破裂出血。

(二)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

休克紧急预案总结

休克紧急预案总结

休克紧急预案总结引言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状况,常见于创伤、失血、感染、中毒等情况下。

如果处理不当,休克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因此,及时采取紧急预案对休克患者进行救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休克紧急预案的要点和措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为休克患者提供有效的救治。

休克的定义和分类休克是指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全身血液灌注减少、组织缺氧和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

根据不同的原因和机制,常见的休克类型包括:1.血容量减少性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等;2.分布性休克:包括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3.心源性休克:由心脏泵血功能不全引起;4.阻塞性休克:由于血流受阻导致的休克,如肺栓塞导致的休克。

休克紧急预案的要点和措施休克紧急预案的目标是迅速有效地纠正休克的原因,恢复组织灌注和维持器官功能。

下面是在休克紧急预案中应注意的要点和采取的措施:1.快速评估患者:当发现患者可能处于休克状态时,首先需要进行快速评估。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休克的原因以及既往病史等信息,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救治方案。

2.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救治休克的首要任务。

如果患者出现气道阻塞或呼吸困难,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清除异物、给予辅助通气等。

3.确定休克类型: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确定休克的类型。

这将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血容量减少性休克中,需要迅速输液补充失血的血量。

4.给予液体复苏:在休克患者中,快速有效地给予液体复苏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确定输液的种类和剂量,并监测液体复苏的效果。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制品等。

5.支持循环功能:如果液体复苏不足以纠正休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支持循环功能。

这包括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调节血压和血管张力,以及采取其他措施增加心输出量。

6.控制原发病因:在救治休克的同时,要尽快发现和控制引起休克的原因。

如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感染、手术治疗出血灶、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休克的分类及护理措施ft Word 文档 (2)

休克的分类及护理措施ft Word 文档 (2)

休克的分类方法临床现在较常用的休克分类方法三两种,即休克的原因,休克的起始环节,休克时血液的动力学的特点,下面简单为您介绍一下:1、按病因分类(7种):失血性、烧伤性、创伤性、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神经源性。

2、按休克的起始环节分类(正常时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基础因素包括三方面:足够的循环血量、正常的血管容量、正常的心泵功能):(1)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于失血、失液或烧伤等,血容量减少导致静脉回流不足,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由于减压反射受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灌流量进一步减少。

(2)血管源性休克休克时,由于组织长期缺血、缺氧、酸中毒和组胺及一氧化氮等活性物质的释放,造成血管张力低下,加上白细胞、血小板在微静脉端黏附,造成微循环血液瘀滞,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a、过敏性休克:属于1型变态反应。

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会,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微动脉扩张,微静脉收缩,微循环瘀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b、感染性休克:(常伴败血症) ①高动力型休克:由于扩血管银子作用大于缩血管因子,引起高拍低阻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②低动力型休克。

c、神经源性休克:由于麻醉或损伤和强烈的疼痛抑制交感神经缩血管功能,引起一过性的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此时微循环不一定明显减少,有人认为不属于真正的休克。

(这句话不很明白,抄来的,有人可以请教吗?真正的休克本质上是微循环障碍,这种神经源性的休克只是引起一过性的血管扩张而血压降低,尚未导致微循环出问题-by yukimiao) (3)心源性休克:发病中心环节时心输出量迅速降低,血压可显著下降。

(低动力型休克) ①低排高阻型:是因为血压降低,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的冲动减少,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引起外周小动脉收缩,使血压能有一定程度的代偿。

②低排低阻型:这类病例是由于心肌梗死面积大,心输出量显著降低,血液瘀滞在心室,使心事壁牵张感受器受牵拉,反射性地抑制交感中枢,使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外周阻力降低,引起血压进一步减少。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导致休克发生的重要环节是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主要受三个因素调节,即血容量、心脏排血量和血管张力;影响以上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均可导致休克发生;休克分类目前也倾向于依据对以上三因素的初始影响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事实上各类型休克对循环动力学影响决不是单一的,尤其到休克后期常常是各影响因素交叉存在,对休克处理也应依据对病情的综合分析,按照以上因素对机体影响的轻重缓急分别处理;一、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休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低血容量是指血管内有效血容量的减少;可由于全血的丢失,血浆量的减少或者自由水的丢失;出血是静脉回流减少导致休克的最常见原因;动脉压降低通过压力感受器介导增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表现为动静脉收缩和直接心肌兴奋;静脉收缩对于维持静脉血液回心从而维持心排量尤其重要;动脉收缩起初是为在心排量降低时维持正常动脉血压,由于脑和冠状动脉收缩不明显,对维持心脑灌注有益;但对其他器官,如肾脏,交感神经介导的血管收缩将严重减少血流灌注;交感神经兴奋的心脏表现是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强;在无出血情况下循环血浆丢失也会引起与失血症状相似的休克;如严重烧伤可引起足以导致休克的血浆丢失;由于血浆丢失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与失血性休克临床表现相同,只是选择性血浆丢失增加了血液粘滞性,加重了血流淤滞;体液或电解质丢失也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如呕吐腹泻时体液大量丢失,肠梗阻导致大量分泌或渗出液体被隔离在肠管内,或腹膜炎时大量液体渗出到腹腔内也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处理以迅速恢复有效血容量为主,后期因引发全身应激反应及合并心功能抑制,处理也趋于复杂化;二、心源性休克由各种严重心脏疾病引起的急性心泵功能衰竭,导致左心室不能泵出足够的血量;起初,外周循环通过血管收缩来尝试代偿,但如果左心功能损伤足够严重,不能维持正常循环,就会发生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塞,当左心室心肌坏死超过40%时心脏即难以维持正常循环功能;其他可引起心源性休克的少见原因还包括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和败血症;大多数术中心肌梗塞的病人会发生对输液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低血压,心电图动态变化有助于证实诊断,一旦诊断成立,建立有创监测有利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并随时评价治疗效果;围术期心肌梗塞的临床处理包括维持理想前负荷,适当使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活性药,必要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早期溶栓治疗能否应用应结合外科情况综合考虑;术后争取尽早行介入或手术治疗;三、血流分布性休克包括感染性、神经源性、过敏性、内分泌性等,其中以感染性休克为最常见;感染性休克的典型表现为血管阻力降低和心脏充盈减少而心排出量增加高排低阻型;尽管心排出量增加和氧输送增加,但仍出现细胞水平的组织供氧不足;根据发病原因和病程进展程度不同感染性休克还可因心功能受抑而表现为低排低阻型及低排高阻型;感染性休克的病情较复杂,几乎全身所有细胞、组织及器官都受到影响;细菌细胞产物刺激机体产生促炎症介质及炎症抑制介质,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组织伤害,事实上在败血症性休克中发生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的异常是由于激活了炎症介质而并非是由于炎症本身;感染性休克病人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以及感染伴发的体温变化;后期常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处理首先应治疗或清除感染源,应用有效抗生素,血流动力学支持包括液体复苏以恢复有效灌注压目标MAP 70~80mmHg,液体复苏不满意时联合应用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大剂量激素、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抗内毒素治疗、和抗细胞因子治疗,疗效均不肯定;四、阻塞性休克阻塞性休克的基本原因是对正常循环血流的机械梗阻造成全身灌注减少,如腔静脉压迫、张力性气胸、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离;最常引起阻塞性休克的临床情况是心包填塞,临床可表现为颈静脉扩张、心音低钝、奇脉、低血压;临床处理以病因治疗为主;五、休克的治疗原则休克的纠正有赖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发现和消除休克的病因至关紧要;对休克病人的理想化处理是在休克的临床症状明显化之前,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至少在其尚未发展到难治性休克前给予有效治疗,终止病程进一步恶化,避免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实际上在病人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之前能够早期发现或预测可能发生休克的客观指标不多,而麻醉医生在接诊病人时多数病人已经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如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皮肤湿冷、尿量减少;这些征象表明休克已经发展到失代偿阶段,即时麻醉医生的首要任务是尽可能准确地判断病情,提供正确有效的治疗;一紧急处理休克病人病情多较危重,麻醉医生接诊后应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昏迷病人应保持气道通畅和正常通气,无自主呼吸病人立即气管插管或通过紧闭面罩通气,同时清除口腔和气道分泌物,备好吸引器,防止病人呕吐误吸;头面或颈部损伤开放气道困难者行气管切开;存在活动性出血病人在加压包扎等简单止血措施同时积极准备手术;尤其体腔内大出血病人应尽早安排手术治疗,否则术前即使积极输血输液有时也难纠正休克状态,反而增加失血量;围术期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应鼓励病人吸氧,增加吸入氧分数有助于减少氧债,改善组织氧合;建立通畅的外周静脉通路,用于输血输液和输注抢救用药;提供能让病人感觉舒适的体位,抬高下肢10~15cm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心脏,但不要头低足高位,避免腹腔内脏器压迫膈肌影响呼吸;对四肢和脊柱骨折病人注意制动,减轻疼痛并防止意外伤害;对休克病人还应注意保暖,避免体温下降;围术期由于伤口暴露、组织低灌注、大量输血输液以及麻醉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抑制作用,病人体温一般呈下降趋势;低温会降低乳酸和枸橼酸代谢,加重酸碱紊乱,加重凝血功能障碍,也影响心功能,同时使氧离曲线左移,影响麻醉药物代谢;也有些病人由于炎症反应和抗胆碱药物作用术中体温可以升高,应予物理降温;无论寒战还是发热皆增加耗氧量,对病人不利;二液体复苏休克发病的中心环节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治疗休克的第一个目的是尽可能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即令是对心源性休克,如急性心梗,过分控制液体只会使病情复杂化;此时首先输液至PAWP15~18mmHg,除外低血容量状态然后集中精力处理心泵功能不全;低血容量性休克尤其是失血性休克早期,组织间液进入血管代偿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因此病人同时存在功能性细胞外液丢失;液体补充可先由晶体液开始,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可引起高氯性酸中毒,含糖液体加重脑损害,一般首选乳酸钠林格氏液;输注量取决于患者的体重和缺失量,开始先快速输注20ml/kg;反应良好应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尿量增加、氧输送增加;等渗晶体液快速输入后大部分转移至组织间隙,每输入1000毫升晶体液约增加血浆容量200毫升;补液初期可补充休克病人细胞外液体缺乏,但过分增加细胞外液对病人不利;实验资料表明,输注4倍失血量的乳酸林格氏液可暂时维持失血性休克动物的动脉血压,同时表现为CVP升高而微循环灌注严重不足,组织氧分压下降超过50%;而且过量输注晶体液有可能在血容量尚未完全纠正时即出现周围组织水肿;高渗盐水%通过吸引组织间液进入血管可迅速扩容,在失血性休克紧急复苏时选择性应用,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组织水肿病人,如闭合性脑损伤;但高渗盐水扩容和改善循环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不能反复应用,用药后产生一过性高钠血症;近年来联合应用高渗盐水和胶体液于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收到良好效果,具有液体用量少、血流动力学改善快而持久2小时以上,并能显着提高组织氧供和氧耗,改善氧供需平衡等优点,对机体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适时补充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动物明胶等可弥补单纯晶体液的不足之处,具有扩容迅速、输液量小、作用持续时间长等优点;缺点是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休克晚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输入的白蛋白类胶体渗漏至组织间隙,增加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加重组织水肿;有资料表明6%羟乙基淀粉用于创伤性休克病人能降低毛细血管对白蛋白通透性,增加血容量同时减轻组织水肿,作用原理与其分子量大小有关;失血和大量液体输注势必会降低病人血球压积,而血球压积过低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对失血性休克病人说来,及时输血尽快恢复血容量和血球压积是最根本的治疗措施;血球压积低于20%病人必须输血或浓缩红细胞,理想的复苏效果应使病人血球压积不低于30%;输血输液后病人循环改善表明治疗有效,伴随重要器官灌注改善,内环境紊乱也趋于纠正;但严重休克病人除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外常常还有其他问题合并存在;输血输液至PAWP18~20mmHg病人循环功能改善仍不明显,或心脏指数不再随输液增加starling曲线达到平台期而MAP低于70mmHg,应及时开始其他综合治疗;三改善组织灌注组织灌注不足是休克发生发展及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尽快改善组织灌注是休克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保证重要脏器组织灌注的基础是提供满意的心脏排血量和足够的有效灌注压;休克病人为偿还氧债需要保持相对高的心脏排血量,充分液体复苏后CI仍低于或MAP低于70mmHg时考虑应用正性肌力药;一般首选多巴胺,由小剂量2~4μg/ .开始,剂量过大>10μg/时多巴胺有α兴奋作用,提高血压要以牺牲组织灌注为代价,因此建议应用能维持最低可接受血压水平的最小剂量;用药后血压升高而心排量低于目标水平时可酌情应用血管扩张药;如血压和心排量均不能达标建议联合应用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儿茶酚胺不敏感病人应检查并纠正酸中毒和低钙血症;重要器官灌注充分的标志应是血流动力学稳定,尿量满意,血乳酸浓度下降,血气检查无明显酸中毒,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大于75%;四保证组织氧合保证组织灌注的目的之一就是向组织供氧以满足细胞水平的氧消耗;如果组织需氧量大于氧输送量,细胞就转入无氧代谢,结果造成乳酸酸中毒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因此,对休克病人应加大氧输送量以提供足够的氧供组织消耗;。

各种休克病人的急救措施

各种休克病人的急救措施

各种休克病人的急救措施休克是一种危重病,是指内环境失衡,机体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和细胞缺氧,导致机体重要器官无法正常工作的综合征。

不同原因引起的休克类型不同,急救措施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各种休克类型的急救措施。

分类休克根据原因不同,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感染性休克:由于感染而引起的休克,如脓毒症。

2.创伤性休克:由于创伤而引起的休克,如出血性休克。

3.过敏性休克:由于过敏反应而引起的休克,如食物过敏。

4.昏迷性休克: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休克,如严重脑损伤。

急救措施感染性休克1.给予足够的液体复苏,纠正低血压和低灌注状态。

2.给予足够的供氧,维持良好的氧合状态。

3.开始对症治疗,如抗生素治疗。

4.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进行抢救和转诊。

创伤性休克1.停止出血,控制出血源。

2.给予足够的液体复苏,纠正低血压和低灌注状态。

3.给予足够的供氧,维持良好的氧合状态。

4.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进行抢救和转诊。

过敏性休克1.停止过敏源的接触,如食物或药物等。

2.给予足够的液体复苏,纠正低血压和低灌注状态。

3.给予足够的供氧,维持良好的氧合状态。

4.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和类固醇等。

5.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进行抢救和转诊。

昏迷性休克1.开展急性脑损伤抢救措施,如清醒剂、利尿药等。

2.给予足够的液体复苏,纠正低血压和低灌注状态。

3.给予足够的供氧,维持良好的氧合状态。

4.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进行抢救和转诊。

注意事项1.急救时应按照急救流程进行操作。

2.使用急救药物时,应按照说明书使用,避免过量或错误使用。

3.监测生命体征时应准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作出调整。

4.急救完毕后应协助病人及时转诊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治疗。

总结休克是一种危重病,不同休克类型有不同的急救措施。

主要包括给予足够的液体复苏,纠正低血压和低灌注状态,给予足够的供氧,维持良好的氧合状态,对症治疗和监测生命体征。

要注意操作流程和药物使用,及时监测生命体征,避免延误抢救时间,把握抢救时机,及时转诊。

休克

休克

休克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休克是一急性的综合征。

在这种状态下,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

【分类】1、按病因分类(7种):失血性、烧伤性、创伤性、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神经源性。

按病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把创伤和失血引起的休克均划人低血容量性休克,而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最常见。

导致休克的病因很多,休克在临床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出血性休克2、感染中毒性休克3、心源性休克4、过敏性休克5、创伤性休克6、神经源性休克7、血流阻塞性休克8、内分泌性休克【临床表现】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和休克期,也可以称为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⒈休克早期:休克刚开始时,人体对血容量减少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这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是兴奋性提高,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

血容量减少的症状还不是很明显,患者开始出现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心跳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症状。

⒉休克期:出现出冷汗、四肢冰凉、皮肤很明显的苍白、尿少或根本无尿、口唇肢端发青,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都明显发青等症状。

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昏迷。

如果出现消化道出血或皮肤、粘膜出现瘀斑,则提示病情已经发展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阶段。

如果病人呼吸困难、烦躁、皮肤青紫越来越厉害,而且通过吸氧也不能改善症状,就应考虑病人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可发生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功能障碍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临床监测】(一)观察临床表现1. 精神状态精神状态能够反应脑组织灌注情况。

患者神志淡漠或烦躁、头晕、眼花或从卧位改为坐位时出现晕厥,常表示循环血量不足,休克依然存在。

2. 肢体温度、色泽肢体温度和色泽能反应体表灌流的情况。

休克的院前急救

休克的院前急救

休克的院前急救引言概述: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往往浮现在急诊科的患者中。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进行的紧急处理。

在休克的情况下,院前急救至关重要,可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休克的院前急救措施。

正文内容:1. 休克的定义和病因1.1 休克的定义:休克是一种全身血液循环不足的状态,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无法满足其氧供需。

1.2 休克的病因:休克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出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

2. 休克的院前急救措施2.1 确认休克的存在:急救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皮肤颜色、意识状态等来判断是否存在休克。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患者往往呼吸难点,急救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2.3 控制出血:出血性休克是常见的休克类型,急救人员需要迅速找到出血源并进行止血处理。

2.4 赋予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是休克的重要处理措施,急救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赋予适当的液体来增加血容量。

2.5 赋予氧气:休克患者往往缺氧,急救人员需要赋予氧气来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

3. 休克的院前急救注意事项3.1 注意保暖:休克患者往往体温下降,急救人员需要及时赋予保暖措施,如加盖毯子等。

3.2 避免过度液体复苏:虽然液体复苏是休克处理的重要措施,但过度液体复苏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急救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赋予适当的液体量。

3.3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急救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及时调整处理措施。

4. 休克的院前急救的挑战4.1 处理环境限制:院前急救往往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处理环境受限,急救人员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处理。

4.2 患者状态不稳定:休克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快,急救人员需要及时调整处理措施以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

5. 休克的院前急救的重要性5.1 拯救生命: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院前急救可以迅速处理患者的病情,拯救患者的生命。

5.2 减少并发症:及时的院前急救可以减少休克的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休克护理

休克护理

休克病人护理一、休克定义休克(s h o c k)是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障碍和炎症介质产生为特征的,导致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综合征。

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但不包括贮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或停滞与毛细血管中的血容量。

维持有效循环正常主要依靠三个因素: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血量;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

二、休克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常见原因:急性大失血、大面积烧伤失血浆、严重失液等。

失血、失液、失血浆→全身血容量↓,短期失血达总血量20%→休克休克的程度取决于失血量及速度。

2、感染性休克常见原因: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大面积烧伤感染、尿路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中毒性菌痢等。

细菌/或产物(如革兰氏阴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血循→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微循环血管扩张→血液滞留→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失入组织间隙→血容量↓→休克3、心源性休克常见原因: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包填塞、血栓或粘液瘤引起心内阻塞等。

心肌梗塞、心包填塞→心泵血功能↓→心输出量↓→有效循环血量↓→休克4、神经源性休克常见原因:椎管内麻醉(尤其是腰麻)、截瘫、剧烈疼痛、降压药过量等。

血管张力下降→血液淤积在扩张的血管床内→回心血量↓→心输出量↓→灌注不足→休克5、过敏性休克常见原因:药物性、动物性、植物性致敏物质很多。

抗生素、血清制剂→机体→抗原抗体反应→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5-羟色氨)→血管扩张→血管床容积扩大→有效循环血量相对减少→血压↓→休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分型三、临床表现1、休克代偿期,又称休克早期、轻度休克代偿期(轻度)表现:(1)神志清楚,精神紧张,烦躁不安。

(2)口渴、皮肤粘膜苍白、轻度发凉(3)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脉博﹤100次/分、尚有力(4)收缩压正常或稍高、舒张压增高、脉压缩小(5)尿量正常或减少2、休克抑制期,又称休克期,此期包括中度、重度休克抑制期(中度)表现:(1)表情淡漠、反应迟钝,(2)很渴、口唇肢端发绀、皮肤湿冷,(3)脉快(100~200次/分)而弱、血压下降(收缩压70~90m m H g),脉压﹤20m m H g,呼吸急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 克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 第七节 ❖ 第八节
概述 休克的分类与特点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休克的发展过程 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的治疗原则 休克的抢救流程 休克的护理措施
第一节 概 述
休克的概念
休克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 乱及主要脏器损害所产生的一种危急综合征。因此 ,休克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各种原因 导致一个共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常可发展成为多器 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临床死亡率较高。
有心衰时可应用一些强心药物,以 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搏出量。常用 中剂量多巴胺、西地兰等。
第七节 休克的抢救流程
血压:收缩压<90mmHg和(或)脉压差<30
1
❖ 卧床休息,头低位。开放气道并保持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 ❖ 建立大静脉通道、紧急配血备血 ❖ 大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 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 ❖ 留置导尿/中心静脉置管测中心静脉压(CVP),记每小时出入量(
五 过敏性休克
某些物质和药物、异体蛋白等,可使人 体发生过敏反应致全身血管骤然扩张,引 起休克。外科 常见的休克多为低血容量休 克,尤其是创伤性休克,其次为感染性休 克,在外科病人中多由于化脓性胆管炎、 弥漫性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及烧伤败血 症等引起。
三、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 ❖微循环缺血期 ❖微循环淤血期 ❖微循环凝血期
持续时间较短,病人表现为兴奋或烦躁 不安、面包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加快、脉 搏细数、收缩压正常或稍高,舒张压升高, 故脉压差缩小,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脉 压差缩小是血压下降的先兆,对诊断甲期休 克很有意义,应子重视。
二 休克期(中度)
持续时间较长,典型表现为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紫绍 。呼吸急促、四肢颁冷、浅静脉 下陷、少尿或无尿,血压下降, 脉压差更小。
(二) 常用扩容液体
❖ 电解质溶液: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一般 先输入晶体液增加回心血量,降低血液黏稠 度,改善微循环。
❖ 补充血容量:输全血、血浆等。
❖ 右旋糖酐:能提高渗透压,常用中、低分子 两种。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不仅能扩容,也 可降低血液黏滞度及疏通微循环。
二 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外科治疗休克的重要措施是积极地、适时地处 理原发疾病,这是抗休克治疗的根本措施。但处理 原发疾病应在有效扩容的同时积极准备和治疗。如 由于腹膜炎引起的休克,应在扩容的基础上迅速引 流腹腔,减少细菌及毒素;肠坏死、中毒性休克时 在抢救休克同时迅速开腹切除坏死肠管,解除原发 疾病。切忌因长时间抗休克治疗以至延误原发病的 抢救和治疗。
脉血氧分压差缩小等。
三 心源性休克
由于急性心肌梗 塞,严重心律失 常,心包填塞、 肺动脉栓塞等引 起,使左心室收 缩功能减退,或 舒张期充盈不足 ,致心输出量锐 减。
四 神经源性休克
由于剧烈的刺激 (如疼痛、外伤 等),引起强烈 的神经反射性血 管扩张,周围阻 力锐减,有效循 环量相对不足所 致。
第六节 休克的治疗原则
❖ 无论哪种休克,都有循环血量不 足,微循环障碍和不同程度的体 液代谢紊乱,因此治疗休克时应 按如下原则处理。
一 扩容
这是抗休克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 措施之一,必须及时、快速、足量地 补充血容量。
(一) 扩充血容量
一般采用两条静脉通道,一条通道保 证扩容的需要,予以快速输液;另一路则 保证各种药物按时输入,但要注意药物的 配伍,详细记录给药种类、浓度、时间、 反应等。
二 休克期
机体失代偿进入微循环扩张期, 精神由兴奋转为抑制,表情淡漠、感 觉迟钝、皮肤黏膜由苍白转为发绀或 出现花斑。四肢湿冷、呼吸浅促、脉 搏细数、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压差更 小、尿量明显减小或无尿,并可出现 进行性加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三 休克晚期
病人神志不清、无脉搏、无血压、无 尿、体温不升、呼吸微弱或不规则、全身 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现瘀血斑,提 示已有DIC的可能。此外见鼻衄、便血、 呕吐、咯血、腹胀,继之出现多脏器功能 衰竭而死亡。
4
病因诊断及治疗
5
心源性 休克
6
低血容量 性休克
10
纠正心律失常、电解质紊 乱 若合并低血容量:予胶体 液(如低分子右旋糖酐) 100~200ml/5~10min,观 察休克征象有无改善 如血压允许,予硝酸甘油 5mg/h,如血压低,予正性 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 巴酚丁胺) 吗啡:2.5mg静脉注射 重度心衰:考虑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见“急性左心 衰抢救流程”) 必要时动脉血管球囊反搏
严重心动过缓:阿 托品0.5~1mg静脉推 注,必要时每5分钟重 复 ,总量 3mg, 无效 则考虑安装起搏器
激素:脊髓损伤8小 时内甲基泼尼松龙 30mg/kg 注 射 15 分 钟 以 上 , 继 以 5.4mg/ ( kg·h ) , 持 续 静 脉 滴 注23小时 请相关专科会诊
第八节仍持续低血压则给予血管加压药: 收缩压70~100mmHg 多巴胺2.5~20µg/(kg·min) 收缩压<70mmHg 去甲肾上腺素0.5~30µg/min
❖ 纠正酸中毒:机械通气和液体复苏无效的严重酸中毒则 考虑碳酸氢钠100~250ml静脉滴注
3
评估休克情况:
❖ 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脉压↓ ❖ 心率:多增快 ❖ 皮肤表现:苍白、灰暗、出汗、瘀斑 ❖ 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 ❖ 呼吸:早期增快,晚期呼吸衰竭、肺部啰音、粉红色泡沫样痰 ❖ 肾脏:少尿 ❖ 代谢改变:早期呼吸性碱中毒、后期代谢性酸中毒 ❖ 神志:不同程度改变 ❖ 头部、脊柱外伤史 ❖ 可能过敏原接触史 ❖ 血常规、电解质异常 ❖ 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异常
❖此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①后微动脉和毛 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因局部酸中毒,对儿 茶酚胺反应性降低),毛细血管大量开放, 有的呈不规侧囊形扩张(微血池形成),而 使微循环容积扩大;②微静脉和小静脉对局 部酸中毒耐受性较大,儿茶酚胺仍能使其收 缩(组织胺还能使肝、肺等微静脉和小静脉 收缩),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而使微循环 血流缓慢;③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浆渗 出,血流淤滞;
❖ (二)大量血浆丧失(如严重烧伤时)引起,临床上称烧伤 休克,主要由于大量血浆样体液丧失所致。
❖ (三)脱水(如急性肠梗阻、高位空肠瘘等)引起。由于剧 烈呕吐,大量体液丢失所致。
❖ (四)严重创伤(如骨折、挤压伤、大手术等)引起,常称 为创伤性休克,除主要原因为出血外,组织损伤后大量体液 渗出,分解毒素的释放以及细菌污染,神经因素等,均是发 病的原因。
三 休克晚期(重度)
病情恶化,发生于心、肺、 肾等器官功能衰竭为本期待征。 病人昏迷、无脉搏、无血压、无 尿、全身广泛出血倾向,缺氧难 以纠正。
第五节 休克的临床表现
❖ 评价休克时应注意病人的神志, 皮肤黏膜的色泽和温度、血压、 脉搏、体温、尿量等。
一 休克早期
机体对休克的代偿,相当于微循环的痉 挛期。病人神志清醒、精神兴奋、躁动不安 、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变化不大,舒 张压升高脉压差 变小、尿量正常或减少。如 在此期给予诊断及抗休克治疗,休克症状可 迅速得以控制和逆转。
三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休克时由于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产生 大量酸性产物,在休克早期积极扩容改善微 循环障碍情况下,一般酸中毒较易纠正。但 重度休克时酸性产物堆积结果机体发生严重 酸中毒,应立即输入5%碳酸氢钠,具体剂量 应视酸中毒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来确定。
四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有两大类。
尽早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纠正酸中毒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新鲜冷 冻血浆15~20ml/kg。维持凝血时间在 正常的1.5~2倍,输血小板维持在( 50~100)×109/L 可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氢化可 的松琥珀酸钠100mg静脉滴注
保持气道通畅 静脉输入晶体液, 维持平均动脉压 >70mmHg,否则加用 正性肌力药(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 ④由于血液浓缩,血细胞压积增大,红细胞 聚集,白细胞嵌塞,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等血 液流变学的改变,可使微循环血流变慢甚至 停止。⑤由于微循环淤血,压力升高,进入 微循环的动脉血更少(此时小动脉和微动脉 因交感神经作用仍处于收缩状态)。由于大 量血液淤积在微循环内,回心血量减少,使 心输出量进一步降低,加重休克的发展。
二 感染性休克 (又称中毒性休克)
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败血症,阻塞性胆 管炎及腹膜炎等)引起,多见于严重的革兰氏阴 性杆菌,也可见于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霉菌,病 毒和立克次体的感染。临床上按其血液动力学改 变分为低排高阻型(低动力型、心输出量减少、 周围血管收缩)和高排低阻型(高动力型、心输 出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两类型。低排高阻型 休克在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与一般低血容量 休克相似,高排低阻型休克的主要特点是血压接 近正常或略低,心输出量接近正常或略高,外周 总阻力降低,中心静脉压接近正常或更高,动静
休克的发病机制
正常血液循环的条件
血容量充足
心泵功能正常
血管容量正常
休克的三个始动环节
血容量
休 心泵功能障碍 克
血管容量
第二节 休克的分类与特点
❖ 休克分为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 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必性休克 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一 低血容量休克
❖ (一)急性大量出血(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 、官外 孕及外伤性大出血等)引起,临床上称为失血性休克。
❖ 其中一类为升压药物。 这类药物为血管收缩剂,常用的有间羟胺、去
甲肾上腺素,该类药除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外 ,休克早期不用。 ❖ 另一类为血管扩张药
常用的为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酊胺、酚妥拉 明等,该类药要在扩容完成之后应用。具体何时应 用血管收缩药,何时应用血管扩张药应视病情发展 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