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本科《教育理论》考点讲解【六篇】

合集下载

成人高考本科教育理论考点精粹

成人高考本科教育理论考点精粹

教育学部分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普通教育学是侧重研究中小学教育问题的。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者失也”(体现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反映了德育中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孔子的《论语》;朱熹的《四书集注》。

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

(1)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所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夸美纽斯也被称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有泛智论、班级授课制等。

(3)(德)赫而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开创了“传统教育派”。

(4)(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自然教育论)、(瑞士)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俄)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

(5)(美)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家,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其主要观点有“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阶段。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代表作《国民教育和民主制度》。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复习要点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复习要点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复习要点2017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复习要点要想在成考考试中取得好,首先还得掌握一定的复习要点。

那么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复习要点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复习要点,希望大家喜欢。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复习要点一、教育的基本概念(一)广义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产生的教育活动。

它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系统的。

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二)狭义的概念狭义的教育一般是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三)更狭义的概念更狭义的教育有时可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来使用。

二、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事物的本质属性。

这一属性包含下列涵义:第一,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第二,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进行的。

第三,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要求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这种运动的结果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的方向,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对于教育一词,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学曾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内展”说和“外塑”说两种不同的认识。

无论哪一种观点,都肯定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都把教育看作是影响人、培养人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教育理论上,人们一般认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同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为一切社会所必需。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必定有教育。

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永恒的范畴,具有永恒性。

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的职能决定的。

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备考笔记【三篇】

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备考笔记【三篇】

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备考笔记【三篇】导读:本文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备考笔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人的发展,等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教育从另一方面看,教育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接受前人的经验,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这些都是教育所表现出的人的认识活动。

从这方面看,教育是认识现象。

教育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融于整个社会现象之中,当它被人们认识和研究时,便成为教育问题,也就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是事物本质之间内在必然联系。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存在于教育事务内部及教育与其他事物关系中,探求教育规律离不开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出教学的基本规律,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教育知识和理论包括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教育本质和职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课外校外教育、班主任工作等内容。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规律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讲解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讲解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讲解相关推荐关于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讲解关于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讲解1 (⼀)感觉 1、什么是感觉 2、感觉的种类 视觉,听觉,其他感觉。

(⼆)知觉 1、什么是知觉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4、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 1、注意概述 (1)什么是注意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 2、注意的种类 (1)⽆意注意 ①什么是⽆意注意;②⽆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2)有意注意 ①什么是有意注意;②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3)有意后注意 ①什么是有意后注意;②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性教学 1、直观性教学的基本形式 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语直观。

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性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各种直观⽅式 (2)运⽤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观察⽅法,养在良好的观察习惯 (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 1、唤起学⽣的有意注意,提⾼学习的⾃觉性 2、正确运⽤⽆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3、引导学⽣交替使⽤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关于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讲解2 (⼀)⼼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理学是研究⼈的⼼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理学的研究任务 (1)探讨⼈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2)探讨⼈类情绪、动机、⼈格、社会态度等⾮认知活动的规律,为提⾼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康⼈格提供科学依据。

(⼆)⼼理学的历史发展 1、⼼理学的哲学与科学背景 2、科学⼼理学的诞⽣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锡⼤学建⽴世界上第⼀个⼼理学实验室。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六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六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六教育理论总要求:教育学部分1、了解与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2、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3、具有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部分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事实。

2、理解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动机、人格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

3、运用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复习考试内容:教育学部分一、绪论要求: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了解教育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教育家及其代表作。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人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了解。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精讲【1-5篇】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精讲【1-5篇】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精讲【1-5篇】导读:本文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精讲【1-5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常见考试知识点考点一:教育学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观点。

考点二: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

考点三: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如教育学的概念、教育规律的含义以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体系的关系。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考点一:教育学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观点。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例1(2001年统考试题)“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 )。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答案】A【解析】“教学相长”和“及时而教”都出自《学记》,除此之外,还有“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等。

【错误防范】对于《学记》中的这些论述,有两个要求:第一,知道这些话出自《学记》;第二,把这些话与当今的有些教学原则等结合起来,如“不陵节而施”和“学不躐等”,它们都体现了当今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则体现了当今的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例2(2011年统考试题)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B.柏拉图的《理想国》C.拉伯雷的《巨人传》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答案】A【解析】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被译成《雄辩术原理》。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1)夸美纽斯例3(2003年统考试题)在现代教育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明确提出“泛智”进步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裴斯泰洛齐【答案】A【解析】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是指他提出的把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类,这是普及教育的思想,他是外国教育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家。

例4(2006年统考试题)首次从理论上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汇总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汇总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汇总的规律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体制的制约,而政治经济体制也需要教育的支持和促进。

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等都受到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同时,教育也对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也是教育目的的依据之一。

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等都应当以人的自身发展为出发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目标。

3、教育与实践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实践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要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同时,实践也需要教育的指导和支持,以提高实践的质量和效益。

4、教育与科学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科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要以科学为基础,注重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科学也需要教育的推广和普及,以促进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包括影响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等方面。

同时,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有反作用,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影响社会舆论和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但是,教育并不具有决定作用。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人的发展对教育也有制约作用,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的起源有两种错误的理论,以法XXX为代表的教育生物起源论和以美国孟禄为代表的教育心理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更为正确。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三个阶段,其中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现代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在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 成考核心考点笔记 成考 成考重点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 成考核心考点笔记 成考 成考重点资料

教育学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概况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本质和功能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意义第二节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四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第四章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的概述第二节我国现代化学制的沿革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第六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的要素、内容和类型第三节课程改革第七章教学理论与实践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第四节教学方法第五节教学手段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第七节教学模式第八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九节教学评价与改革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第一节德育的概述第二节德育的内容第三节德育过程第四节德育原则第五节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第九章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意义和班主任素质要求第二节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和内容第三节班主任工作的方法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第四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心理学部分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第四节心理活动的脑神经生理机制第二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第二节知觉第三节观察第四节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第三章注意第一节注意概述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第三节注意的品质第四节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四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第二节记忆系统第三节遗忘第四节复习第五节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第五章思维和想象第一节思维概述第二节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第三节问题解决第四节创造性思维第五节良好思维品质及培养第六节想象第六章情绪与意志第一节情绪概述第二节压力与应对方式第三节情绪的调控与应用第四节意志概述第五节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第六节意志品质及其培养第七章需要与动机第一节需要与动机概述第二节动机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激发第八章技能第一节技能的概述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第三节智力技能的形成第九章能力第一节能力概述第二节智力理论和智力测测验第三节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第四节能力发展和能力的个别差异第十章人格第一节人格概述第二节气质与性格第三节人格理论第四节人格测验第十一章社会态度与行为第一节社会态度第二节态度的理论第三节印象形成及其效应第四节人际关系第五节群体心理第六节社会影响第十二章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第一节心理健康第二节心理咨询第三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全书基本内容框架2012年专科起点转升本科《教育理论》共二十二章分为两部分:教育学部分和心理学部分总要求教育学部分1、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把握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教育学知识精解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教育学知识精解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教育学知识精解〔三〕考点一: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例1〔202X年统考真题〕考点一辨析题: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答案】不精确或错误。

此说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一教育目的的规定下,各级各类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解析】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识记这两个定义。

考点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客观依据和理论依据〕。

例2〔202X年统考真题〕辨析题:社会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答案】错误〔不精确或不全面〕。

除社会需要外,制定教育目的还应考虑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才能等个性开展的需要。

例3〔202X年统考真题〕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开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C.德育与智育、体育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错误防范】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局部,易考的小题有:〔1〕“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开展〞,该内简单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择的局部为“社会分工〞;〔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别离和对立是人的片面开展的主要特征〞,该内简单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择的局部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例4〔202X年统考真题〕辨析题:兴旺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得到了飞速开展,物质极X富,因此,在这些国家中就可以完成人的全面开展。

【答案】错误或不全面。

机器大工业生产只提供了人的全面开展的根底和可能,并不必定带来人的全面开展;人的全面开展还要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人的全面开展还必须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完成。

【错误防范】这局部考查的内容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

除了上面的内容外,还需要考生掌握以下几点:第一,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开展;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别离和对立是人的片面开展的主要特征。

2017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十篇】

2017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十篇】

2017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十篇】导读:本文2017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十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篇】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第二篇】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社会生产方式(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制约(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设施的制约。

3、人的自身发展需要4、教育目的的确立在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教育形成的两大理论观点:(1)个人本位论及主要观点(2)社会本位论及主要观点【第三篇】教育目的的意义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2、教育目的的意义(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第四篇】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①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教育的两大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精讲(7)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精讲(7)

例 6(2010 年统考试题)
论述题:在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教学应“以书本为中心”与“以直接经 验为中心”的观点之争。试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加以分析论 述。
【参考答案】(1)“以书本为中心”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2)一方面,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 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这些经验是经过前
(3)“儿童中心论”则是片面强调学生的地位,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影响学 生系统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最终使教育目的落空。
(4)(展开分析。)
例 5(2007 年统考试题)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
则无需特别训练的观点属于教育史上的哪种理论流派?( )
C.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D.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答案】C
【解析】教学过程的本质是:(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 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考点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例 2(2002 年统考试题)
论述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 学农、学军等做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 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做法进行评述。
(4)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 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 起来。
(5)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
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例 3(2003 年统考试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精讲(2)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精讲(2)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 育)。
例 9(2006 年统考试题)
我国是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之一。据史料记载,夏朝的学校称作( )。
A.教馆、坐馆
B.家塾、私塾
C.庠、序
D.律学、书学
【答案】C
【错误防范】殷商和西周的学校名称是“学”“瞽宗”“辟雍”“泮宫”等;此外, 学校产生在奴隶社会,也是一个易考的内容。
【参考答案】(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它并不会随政治经济制度的改 变而立即改变。
(2)教育受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可能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起阻碍作用;教育也可 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答案】C
【解析】这个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可 以有两种表现:超前或滞后。
【错误防范】 “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 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项内容,即“教育要受其他意识 形态的影响”,要求考生掌握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影响的两个方面:教育 观点和教育内容。
【答案】B
【解析】这是心理起源说的观点,它强调的是教育是无意识模仿的活动。 意识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 的活动,如在原始社会,年长一代在生产中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生产经验, 在生活中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生活经验,目的是使年轻一代更好地适应生产 劳动和社会生活,这种生产教育和生活经验的传递就是教育。因此,教育是 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高频考点汇总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高频考点汇总

第七章教学理论与实践 考点55:教学的定义 考点56:教学的作用 考点57:教学的地位考点58:教学的基本任务 考点59:教学过程考点60:教学过程的本质考点6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考点6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考点63:我国目前基本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考点64:讲授法 考点65:演示法考点66: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考点67: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考点68: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考点69:班级授课制 考点70:个别教学 考点71:复式教学考点72:教学模式的特点 考点73:自学辅导模式 考点74:上课的意义考点75: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 考点76:教学评价的概念 考点77:教学评价的意义 考点78:教学评价的原则 考点79:教学评价的类型 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 考点80:德育的概念考点81:德育的重要意义 考点82:德育的内容考点83:德育过程的概念成人高考《教育学》常见考点——目录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绪论考点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考点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考点3: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考点4: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基本规律 考点5:教育的基本概念 考点6:教育的社会属性 考点7:教育的起源考点8: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考点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考点10: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考点11: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考点1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考点1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考点14: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第三章教育目的 考点15:教育目的 考点16:培养目标 考点17:教育目的的意义考点1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考点19: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考点20: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考点21: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考点22:素质教育的概念 考点23:素质教育的意义 考点24:智育的意义 考点25:智育的任务 考点26:体育的任务考点27:体育的组织形式考点28:美育的概念考点29: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考点30:美育的实施途径第四章教育制度 考点31:教育制度的概念 考点32:建立学制的依据考点33: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未实行) 考点34:1903年颁布的“葵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始)考点35: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 考点36: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考点37: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考点38:我国学制进一步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五章教师与学生考点39:教师的作用 考点40:教师的任务 考点41:教师劳动的特点 考点42:教师的专业素养考点43:教师应该如何爱学生 考点44:学生的特点考点45: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考点46: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第六章课程考点47:课程的概念 考点48:课程的意义 考点49:课程的要素考点50: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考点51:课程计划考点52: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考点53:课程的类型考点5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考点8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第二部分心理学考点139:长时记忆(又称永久性记忆)考点86:德育的基本原则第一章绪论考点140:长时记忆的特点考点87:德育的校内正式途径考点1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考点141: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考点88:说理教育法考点11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考点142: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考点89:榜样示范法考点11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考点143: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考点90:陶冶教育法考点114:反射考点144: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考点91: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第二章感觉和知觉第五章思维和想象考点92:德育工作的新形式考点115:感觉考点145:思维第九章班主任工作考点116:感觉现象考点146:思维的特征考点93:班主任工作的意义考点117:知觉考点147:思维的类型考点94:班主任素质的基本要求考点118:知觉的基本特征考点148:思维的过程考点95: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考点119:观察考点149:概念形成阶段考点96: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考点120:观察的品质考点150:科学概念的掌握考点97: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考点121: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考点151:解决问题的阶段考点98: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第三章注意考点15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考点99: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考点122:注意考点153:创造性思维考点100 :班主任工作的计划考点123:注意的特征考点154: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考点101 :班主任工作的总结考点124:注意的功能考点155: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考点125: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考点156: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考点102 :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考点126: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考点157: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考点103 :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考点127: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注意)考点158: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考点104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考点128:注意广度考点159:想象考点105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考点129:注意稳定性考点160:想象的功能考点106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考点130:注意分配考点161:想象的种类考点107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考点131:注意转移第六章情绪与意志考点108 :家庭教育的特点第四章记忆考点162:情绪考点109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考点132:记忆考点163:情绪的分类考点110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考点133:记忆的基本过程考点164:情绪的功能考点134:记忆的分类考点165:情绪与认知的联系考点135: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考点166:压力考点136:瞬时记忆的特点考点167:抑郁考点137: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考点168:焦虑考点138:短时记忆的特点考点169:恐惧考点170:狂躁第九章能力考点231:人际关系考点171: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考点201:能力考点232:人际关系取向考点172:健康情绪的培养考点202:一般能力考点233:人际吸引考点173:意志考点203: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考点23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考点174:意志行动的特征考点204:智力的结构理论考点235:群体心理考点175:意志与认知过程的关系考点205:智力的形态理论考点236:群体规范考点176:意志与情绪过程的关系考点206:韦克斯勒智力测验考点237:社会促进考点177:动机斗争考点207:智商考点238:社会情化考点178:意志品质的特征考点208: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考点239:从众考点179:意志品质的培养考点209: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考点240:从众的原因第七章需要与动机考点210: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考点241:影响从众的因素考点180:需要第十章人格考点242:服从考点181:需要的类型考点211:人格考点244:顺从考点18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考点212:人格的特点考点245:影响顺从的因素考点183:动机考点213:气质第十二章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考点184:动机产生的条件考点214:气质的特性考点246:心理健康考点185:动机的类型考点215:气质类型考点247: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考点186:动机的功能考点216:性格考点248: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考点187:成败归因理论考点217: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考点249: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考点188:学习动机的激发考点218: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考点250:心理咨询第八章技能考点219: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考点251:心理咨询的目标考点189:技能考点220:阿德勒的人格理论考点25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考点190:技能的特征考点221: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考点253:精神分析理论考点191:技能与习惯的区别第十一章社会态度与行为考点254:行为主义理论考点192:动作技能考点222:社会态度考点255:人本主义理论考点193:动作技能的特点考点223:社会态度的维度考点256: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考点194:智力技能考点224:社会态度的功能考点257:考试焦虑考点195:智力技能的特点考点225:态度的学习理论考点258:考试焦虑的危害考点196:动作技能的形成条件考点226:印象形成考点259:考试焦虑的矫正考点197:原型定向考点227:刻板现象考点198:原型操作考点228: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考点199:原型内化考点229:晕轮效应考点200: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考点230:投射倾向成人高考《教育学》常见考点一一目录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绪论考点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成人高考本科《教育理论》考点讲解【六篇】导读:本文2017年成人高考本科《教育理论》考点讲解【六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篇】(一)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基本概念(1)广义的概念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概念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3)有时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2、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①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教育的两大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3、教育的起源和发展(1)教育的起源历来存在的两种错误的教育起源理论;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教育生物起源论;以美国孟禄为代表的教育心理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

(2)教育的发展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概况。

②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

我国奴隶社会学校名称——庠、序、校等,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着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前者重视培养骁勇的军人、武士教育几乎完全是军事体操教育,后者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艺术、文学、体操等许多方面。

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前者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但各科都贯穿神学;后者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③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概况及出现的新的改革;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规律1、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1)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制约);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相互制约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等方面的制约);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1)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①遗传的概念,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②环境的概念,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③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制约,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2)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人的发展;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篇】(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人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其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

[美]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德]瓦。

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第三篇】(一)教育目的的意义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2、教育目的的意义(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社会生产方式(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制约(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设施的制约。

3、人的自身发展需要4、教育目的的确立在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教育形成的两大理论观点:(1)个人本位论及主要观点(2)社会本位论及主要观点(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2、我国的教育方针(1)1957年颁布的教育方针(2)1958年颁布的教育方针(3)1981年颁布的教育方针(4)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素质教育(1)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2)意义(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详见德育理论与实践部分)2、智育(1)智育的意义①智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智育在全国发展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智育的任务①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②发展学生的智力。

智力是指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因素,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3、体育(1)体育的概念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2)体育的意义①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②体育是促进学生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③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强弱盛衰。

(3)体育的任务①增强学生体质(根本任务),其中包括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②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③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水平的提高。

(4)体育的内容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游泳、武术、军事体育。

(5)体育的组织形式①体育课(基本组织形式);②早操、课间操;③课外体育锻炼;④运动队训练;⑤运动竞赛。

4、美育(1)美育的概念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①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②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③美育能促进体育,美育有怡情健身作用。

(3)美育的任务①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②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4)美育的实施途径①通过各科教兴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②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③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1)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①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还能促进学生体质增强;②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2)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①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②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3)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①现代工业和手工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②农、副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③服务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4)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①通过校办工厂(或车间)和农场(或实验园地)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②通过参加校外的工厂、农场或农村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③通过服务性劳动,尤其是社会公益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第四篇】(一)教育制度的概述1、教育制度的概念(1)广义概念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2)狭义的概念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