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闻名全国的黄埔军校 为何现在已不复存在

合集下载

被历史遗忘的“名校”,三大军校

被历史遗忘的“名校”,三大军校

马尾船政学堂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

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考试,亲自为考试制定、批阅试卷,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

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学堂。

前学堂为制造学堂,又称“法语学堂”。

目的是培育船舶制造和设计人才,主设有造船专业。

开设有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等课程。

优等生后被派往法国学习深造。

后学堂为驾驶学堂,亦称“英语学堂”。

旨在培养海上航行驾驶人员和海军船长,主要专业为驾驶专业,以后增设了轮机专业。

下设英语、地理、航海天文、航海理论学等课程,学习优异者选送英国留学。

学生称为艺童,堂长称为监督。

同年为了培养工程绘图人才在前学堂内又附设了绘事院。

1868年沈葆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又在前学堂内增设一所技工学校——艺圃,艺圃的艺徒半天上课半天学习,学习期限3年,毕业后择其优者随前学堂学生赴法国各大船厂实习,其余分配于船政各厂。

-船政学堂的学风极为严谨,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前学堂的学生到各船厂实习,而后学堂的学生则上练船实习,船政为此专门制造和购买了数艘练船。

1871年船政学生(其中包括刘步蟾、严复、方伯谦、林泰曾等)驾驶练船“建威”完成了北起辽东南至新加坡的远洋训练。

1877年船政首此派出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

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李鸿章曾盛赞马尾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学堂将永远彪炳史册帅星闪烁中华:名将辈出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国人眼中,大多以为中国最大的四合院在北京,最早培养军官、将帅级别最高的是广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现在还招生吗?校名是什么?黄埔军校的录取条件有哪些?

黄埔军校现在还招生吗?校名是什么?黄埔军校的录取条件有哪些?

黄埔军校现在还招生吗?校名是什么?黄埔军校的录取条件有哪些?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想必大家都也所耳闻,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黄埔军校现在还在吗?校名是什么?以及黄埔军校的录取条件也哪些?下面大家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一探究竟。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其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二十三万余人。

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剧官方资料显示:黄埔军校创建于1924年,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

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1950年10月,台湾当局以所谓“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名义在高雄凤山区“复校”,并续办24期自称为黄埔延续。

黄埔军校的主要院系分别也步兵科、工兵科、经理科以及政治科。

而从黄埔军校出来的学生,其中也很大一部分都成了战功赫赫的将军级的人物,知名校友也黄埔三杰、汤恩伯、王耀武、林彪、胡宗南以及夏鹏洲等人。

在当时民国时期大部分都是没有接受太多的教育,能够写字的都可以算得上是文化人了。

能够进入黄埔军校最基本的硬性要求就是会写字,在现代社会会写字基本上也就算是初中生。

看似进黄埔军校比较容易,但是事实上,黄埔军校是一所专业性极强的院校,考核标准可以说十分严厉,可谓是进容易,想毕业必须要通过重重“关卡”。

说完了换购军校前期的录取条件,最后我们就来看一下现如今的黄埔军校录取条件又有怎样的变化。

其一,黄埔军校是为养成革命干部军官,以完成国民革命起见,特续招入伍生,施以军事预备教育,其二入伍生期限为6个月也就是半年,期满后甄别及格者,升入本校为学生,修习军事学术,一年时间毕业。

黄埔军校的台湾岁月:从“光复大陆”到“反台独”

黄埔军校的台湾岁月:从“光复大陆”到“反台独”

黄埔军校的台湾岁月:从“光复大陆”到“反台独”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4年第17期蒋介石靠黄埔军校起家,对于给他带来巨大荣耀的黄埔军校,他自然是不能忘怀。

退守台湾后,在蒋的提议下,国民党开始在台着手恢复黄埔军校的工作。

最终选定1947年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台湾训练班”所在地高雄的凤山为黄埔军校校址。

难现当年光辉1950年10月,蒋介石任命黄埔校友罗友伦为台湾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校长,接续大陆黄埔军校的期数,开始招收第24期学生。

开学那天,蒋介石训话说:“当年我们以一个黄埔军校打败了军阀,又几乎打败了共党,还打败了日本。

今天我们同样要以一个黄埔军校来光复大陆。

只要黄埔军校办好了,国家就有希望。

”1952年10月10日,中国国民党在台北举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检讨了大陆失败的原因,其中一条就是“教育的失败”。

其实早在1951年9月3日,他在阳明山庄就说过:“我觉得我们在反攻大陆时期,最重要而又最值得研究的是教育问题。

大家只要回想一下,我们这次大陆失败何以会悲惨至此呢?我们失败的主因,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我在这两年来失败之后,检讨所得的结果,认为我们最大的失败,就是在教育和文化。

”为此,他提出了三个具体的教育宗旨:一要恢复民族精神;二要重视劳动生产;三要实现文武合一。

“实现文武合一”就是指学生必须参加完规定的军训才能拿到毕业文凭,否则就没有学历。

1952年,“教育部”会同“国防部”商定办法:专科以上学校采取集训制,于学校修业期满后,受预备军官教育一年,才发给毕业证书。

1953年9月11日,新学年开学,蒋介石来到台湾的黄埔军校发表了《时代考验青年,青年创造时代》的著名讲话,阐述了学生军训的意义:“这次学生普遍军训的恢复和预备军官教育制度的实施,是在针对以往大陆惨痛的教训,求得教育的彻底改造,打破知识离开战斗,士大夫阶层不服兵役,视享受特权逃避责任为荣耀的劣根性及落伍性,以建立教育与国防合一的永久基础;和恢复我国固有的文武合一教育制度,以适应当前革命的需要。

中国革命发源地黄埔军校 学生牺牲率高达95%

中国革命发源地黄埔军校 学生牺牲率高达95%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革命发源地黄埔军校学生牺牲率高达95%导语: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第六期有武汉分校),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国民政府迁台时迁至台湾高雄凤山。

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中国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很不够,有人习惯于把黄埔军校罩上一层“蒋氏”的色彩,这是很片面和肤浅的认识。

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岂能是蒋介石的私产。

历史证明,也无可否认,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军队的建军基点和源头;同时,黄埔军校也是中国共产党组织武装力量的发祥地。

在这里,曾崛起过国民党蒋介石派系赖以统治中国几十年的“黄埔系”,而同时也正是在这里,曾汇聚过众多出类拔萃的中国共产党人,可谓是“堂堂之阵,猎猎之旗”。

称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一点都不为过。

黄埔军校在办学期间,有了很多知名校友,其中,在国民党队伍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黄埔系,在抗战时期,“黄埔系”全面形成,其骨干纷纷当上了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乃至战区司令长官,从而完成了“黄埔系”在军界的接班部署。

而在红军中也是同样,很多黄埔军校的学生,慢慢成长为红军的骨干,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林彪、陈赓等。

陈赓更是黄埔三杰。

生活常识分享。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1924 年,在国共两党第一次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长洲岛,史称黄埔军校。

现在主要谈一下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对中国革命的意义。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它是孙中山先生在前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与帮助下,为建立革命军队,以挽救当时处于危亡之中的中国而创办的。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长洲岛位于珠江中央,四面环水,环境幽静。

岛内筑有多处炮台,与鱼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由于当时滇、桂军阀盘踞广州,为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需选择交通不便,远离市区的地方;还有岛上有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人力和资金。

因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以后的革命将领的培养有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黄埔军校建立时,门口一幅对联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这一对联字幅已经很好地阐释了黄埔军校的办学目的,“革命者来”就是说学校就是为吸纳一些有志向的,为革命英勇奋斗的有为青年。

这不是避难的地方,也不是发财的地方,而是为了革命不怕一切的勇士。

学校要求学生坚持不说谎,不欺骗,不偷窃的荣誉信条,也不纵容他人违反,立志成为允文允武,术德兼备的军事领导人才。

具备领导管理、解决问题、语文沟通、及持续学习四大能力和信守国家,责任,荣誉,牺牲,团结,勇气,自信的核心价值,发挥亲爱精诚校训。

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这些都是未来的革命将领,所以必须要从一开始就严格对待。

国民党迅速衰败的原因

国民党迅速衰败的原因

国民党迅速衰败的原因一、先天不足。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革命党人并未掌握政权,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掌握了政权。

1916 年袁世凯死了以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时代,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好不容易到了1928 年12 月29 日-东北易帜,”国民党取得了全国政权,但也只是名义上而已。

1929 年3 月,桂系反蒋;1929 年5 月,冯玉祥反蒋;1930 年2 月,冯玉祥和阎锡山共同反蒋;1931 年6 月,两广军阀共同反蒋;1933 年11 月,十九路军反蒋。

虽然所有的叛乱都让蒋介石镇压下去了,但也大大削弱了蒋介石的力量。

同时,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各地军阀的混战也为红军的成长和壮大创造了时间。

后来,虽然不再有军阀明目张胆的反蒋。

但是,各地军阀依然与国民党中央同床异梦。

红军长征时广东军阀陈济棠给红军让道,抗日战争时期50 万地方军投降日本当伪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军为了保存实力而“出工不出力”以及后期的纷纷投诚,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国民党政权的先天不足。

二、不顾民生。

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讲的是“民族、民权、民生”“平均地权”也是国民,党的爸爸-同盟会的主要纲领和口号。

但是,国民党又是如何做的呢?根据国民政府的统计资料,30%的农民完全没有土地,依靠当佃农为生;佃户要交纳50%至70%的地租,如此高的地租和其他苛捐杂税使上亿农民处于赤贫状态;全国投资资本70%流向政府,从而流出了工商企业,私营企业为了获得商业贷款,要支付18%至20%的年利率,如此高的利率使绝大多数工业无法支付,因而工业活动转向商业投机;政府开支主要用于军费,用于经济发展的比例很小,例如:1934 年至1936 年政府开支总额只有4%用于经济发展,而如此微薄的资金也浪费严重;严重而持久的通货膨胀更使得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1937 年至1945 在年的8 年里,平均价格指数从1 上升到2491,而后来的的内战时期,物价更如脱缰之野马无法控制,以至于1948 年时民众购物时是拿着成袋的钞票;政府对于民众的疾苦极其冷漠,以1942 年至1943 年发生在河南的饥荒为例,这场饥荒导致两三百万人非正常死亡,三百万人逃荒到外省。

黄埔军校与云南讲武堂,出了不少开国将帅,为何保定军校一个都没有

黄埔军校与云南讲武堂,出了不少开国将帅,为何保定军校一个都没有

黄埔军校与云南讲武堂,出了不少开国将帅,为何保定军校一个都没有可能了解这些朋友都知道,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为我党培养了无数军事人才。

如大名鼎鼎的林总,徐向前,陈赓,许光达,罗瑞卿,周士第,杨至诚,张宗逊,陈伯钧等开国将帅都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

还有与黄埔军校齐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也出了不少开国将帅,如十大元帅之首朱老总,还有叶帅都是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的。

从以上名单来看,在开国十位元帅中,就有两位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还有两位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毕业学生。

然而,你们知道吗?与黄埔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齐名的保定军校,为何没有一位开国将帅是保定军校毕业的学生。

孙中山原因一是保定军校成立的比较早,该校是北洋军阀统治者建立的。

成立时间于1912年,这个时候,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都没有成气候,更别说我党。

我党在那个时候还属于刚刚发芽,党员稀少,根本没有多余的党员被安排到保定军校学习。

这也是,为何保定军校没有出一位开国将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像黄埔军校,它是中山先生创办的,因为在那个时候,中山先生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因此,我党党员还被安排到黄埔军校任教官,这样一来,自然就有不少党员,被安排的黄埔军校学习。

加上保定军校停办的时间比较早,在1923年就停课了。

自建立到结束只存在11年,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每一期都是名将如云,名将质量比黄埔军校还牛掰。

可以这样说,黄埔生见到保定生都得叫一声长官或者老师。

唐生智原因二是保定军校的学生,后来大多都加入了国民党,有些还成为地方大军阀。

如唐生智,邓锡侯,傅作义,余汉谋等民国军阀都是保定生。

还有些地方将领也是保定生,尤其是阎锡山的十三太保,全是毕业于保定军校。

由此可见保定生不信奉马克思主义,从而也导致了,开国将帅成员中没有一位是保定军校毕业生。

原因三是加入我党的保定生,在革命战争年代都英勇牺牲。

可能了解放历史朋友都知道,我党部队创始人叶挺就是保定军校第六期的学生。

并且参加过南昌起义,又担任过新四军军长。

黄埔军校(上)

黄埔军校(上)

黄埔军校(上)背景音乐黄埔军校校歌E-mail 文化传播网资料来自网络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2014.06.16)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是一间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县凤山市。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3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于广州黄埔。

9月,孙中山派蒋中正,张太雷,沈定一三人组成“孙逸仙博士考察团”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组织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任命蒋中正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蒋因故辞职,由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备委员长,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

5月,任蒋中正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

5月5日开始入学。

6月16日,举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黄埔军校观后感

黄埔军校观后感

黄埔军校观后感这里说的是1924年至1949年期间在大陆的黄埔军校,1949年后,蒋介石把黄埔军校迁移到台湾,完全变性堕落成为分裂中国的工具,不值得一谈。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下创办的,为中华民国培养了大批的军官,一大批共产党优秀分子也曾积聚于此。

黄埔军校无疑是中华民国第一军事院校,为早期的大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消灭军阀割据初步实现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黄埔军校,功不可没。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黄埔军校逐步被蒋介石把持控制,成为蒋介石的私人武装。

在蒋校长苦心经营下,以黄埔系为骨干的国民革命中央军死心塌地的支持蒋介石逐步夺取中华民国和国民党的最高领导权,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蒋介石日后发迹。

蒋介石从1924年到1947年期间一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也就相当与正军级,但是经过蒋介石长期经营,黄埔毕业生基本成了蒋堂主的小兄弟,他们中绝大多数放弃革命理想,迷失前进方向,只知追随蒋校长升官发财,或成为残害中国人民的刽子手或帮凶,也是造成中华民国的大腐败和军队战斗力的羸弱的重要原因。

黄埔系的彻底失败导致了蒋介石逃离大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黄埔军校成了蒋介石的私家学校,蒋介石一边抓军队,一边控制国民党,很快就取得了中华民国的最高领导权,黄埔军校堪称中流砥柱。

在蒋介石的管控势力范围内,蒋介石任人唯亲,逐步在国民革命军中安插黄埔生,形成骨干和网络,完全控制了军队的上上下下,使得国民革命军成为了蒋家军。

蒋家军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作为代总统李宗仁竟然指挥不动一个少将师长。

中华民国军队所有军官都必须是黄埔系,其它出身的无论优秀皆被排挤,遂形成了国民党军队内部特有的“钩心斗角”,“保存实力”,“畏战避战”“贪腐克扣粮饷”“盘剥欺压百姓”的特点。

蒋介石手书“亲爱精诚”校训,道出了蒋介石经营黄埔军校的真谛,黄埔系演变成为国民党军事精英派系,是蒋介石从政所倚重的肱骨力量。

蒋介石借助于黄浦军校的力量,由一个军校校长快速蜕变跃升成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总统,堪称蒋介石一生得意成功之作。

黄埔军校概述

黄埔军校概述

黄埔军校概述——校史——筹建位于山恋起伏,四面环水的黄埔区长洲岛。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培养军事干部创办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

校名曾多次变更,通称"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齐名,是世界著名四大军校之一。

孙中山在长时期内依靠旧军队从事革命活动,屡遭失败,给他留下痛苦的教训。

因此,他在改组国民党的同时,决定建立一支“和革命党的奋斗相同的”革命军队(党军)。

1923年9月,孙中山派以蒋介石为首(蒋介石、张太雷、沈定一、王登云等组成)的代表团访问苏联,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

代表团在访问期间,曾直接向苏方提出“希望革命军事委员会派人到华南,仿照红军编制中国军队,派去的人愈多愈好。

”11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了建立革命义勇军的决议。

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1次会议,议决了建立军官学校的有关事项。

军校创办前后,国、共两党都选派重要干部到校任职。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委蒋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孙中山还任命邓演达、王柏龄、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7人为筹备委员。

1月28日,确定以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长洲要塞――黄埔为军官学校的校址(原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旧址),故称黄埔军校。

2月6日,设筹备处于广州南堤2号(今广州沿江中路239号对面),正式开始筹建军校的工作。

由于被委任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不满于孙中山欲委他人为军校校长,而自己徒为他人作嫁衣,在2月21日突然辞职,且未经孙中山批准便擅自离开广州返回浙江老家,使军校筹备工作一度中断。

孙中山批示不同意蒋介石辞职,但为了不影响军校筹备工作的进程,又于2月23日任命廖仲恺代理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廖仲恺忠心耿耿,积极进行筹备工作,同时竭力催促蒋介石回广州复职。

高考报志愿:盘点中国那些消失的大学

高考报志愿:盘点中国那些消失的大学

高考报志愿:盘点中国那些消失的大学2015年05月07日16:08 新浪教育微博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先声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会大学相继建立,这些大学很多可以算是当时的世界级大学,不过在中国院校大调整中这些教会大学被分拆合并集体消失了。

一、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创建于1879年,原名是圣约翰学院,是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S. J. Sekoresehewsky)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而成,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1952年各院系被分拆并入其他各高等院校,原校址位于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所在地。

圣约翰大学校训校训初为“光与真理”,后加上孔子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光华大学私立上海光华大学创建于l925年6月,由数百名脱离美国教会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组建而成。

学校校长长期由张寿镛担任,1945年7月张寿镛逝世后,先后由朱经农、廖世承担任。

担任副校长的先后有:朱经农、张歆海、廖世承,颜任光,容启兆、朱公谨、谢霖。

上海光华大学于1952年与其他高校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微博]。

3、沪江大学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纪上半叶一所位于上海的浸会背景的教会大学。

1921年开始招收4名女生入学,实行男女同校,开在华基督教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沪江大学各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微博]、华东师范大学等相关院校,校址移归上海机械学院。

(今上海理工大学[微博])校训信、义、勤、爱4、大夏大学1924年6月,厦门大学[微博]三百余位教师和学生由于学潮离校奔赴上海,当时刚卸任的原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与前厦门大学教授欧元怀、王毓祥、傅式说等人的共同成立了“大厦大学筹备处”。

“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聘马君武为校长,王伯群任董事长。

成为当时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

黄埔军校因何得名?说出来你别不信

黄埔军校因何得名?说出来你别不信

黄埔军校因何得名?说出来你别不信据黄埔一期生宋希濂回忆,在1924年5月5日,他和其他被录取的同学们在南堤码头处集合,然后分乘数艘民船,由小火轮拖带驶往黄埔长洲岛,历时约一个小时。

如是,黄埔军校就算正式开张了!黄埔军校之名,没有其他原因而完全由地名而起。

不过,军校正式名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军官学校”,其最初选定的校址也并非黄埔长洲岛,最初的校址,先是选为广州“测绘局及西路讨贼军后方医院”,即当时人所称的东山(现北教场路烈士陵园一带)。

后来,才改选为黄埔长洲岛。

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经费方面的考虑,因岛上原有前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二是安全方面的考虑,因长洲岛位于珠江中央,四面环水,岛内筑有多处炮台,易守难攻,加之环境幽静,有利于学习与练武。

黄埔军校选址如此慎重并非没有缘由,因为当时广州虽然建立革命政府,但杨希闵、刘震寰的滇、桂军阀仍盘踞城内外。

希闵、刘震寰这些外省军阀,他们虽然帮助孙中山重新打回广州,但本身并无革命信念而各有算盘,甚至有随时突袭军校的可能。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据黄埔军校入伍生部部长方鼎英的回忆,当时滇军第三军军长范石生就曾当面奚落蒋介石:“你在黄埔办什么鸟学校,就你那几根‘吹火筒’,我只派一营人就可以缴你的械!”而身为校长的蒋介石听后,竟然一句话都不敢当面多说。

其回去后,就立即在岛上加强工事,以防敌人来袭!黄埔长洲岛是珠江口的一座孤岛,岛的面积并不大(12平方公里不到)。

不如来看一下黄埔军校最初的格局。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首先是大门。

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正式校名“陆军军官学校”的横匾,遒劲有力,系国民党元老、前清进士谭延闿所写。

大门口外,有这样一副有名的对联,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大门进去后,首先看到的走马楼即校本部,这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系军校主要建筑,当时校内各部及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均设于此。

黄埔军校的早期教育质量真的很烂吗?1928年7月6日北伐大典开始

黄埔军校的早期教育质量真的很烂吗?1928年7月6日北伐大典开始

黄埔军校的早期教育质量真的很烂吗?1928年7月6日北伐大典开始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黄埔军校的早期教育质量真的很烂吗?1928年7月6日:蒋中正主持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祭灵大典。

北伐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黄埔军校的作用。

它培养出来的数千黄埔毕业生,是北伐军中的骨干核心。

我们看看北伐之前的黄埔毕业生,会发现奇怪现象,就是他们上学的时候都短。

那么,黄埔军校在前期,是不是一个速成军官学校呢?也是,也不是。

讨论历史问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联系当时的大环境。

为什么有人1911年进宫当太监,1945年投日做汉奸,1949年加入国军,1957年踊跃提意见?在今天看来这些人很可笑,当年确实有不少这样的人。

他们身处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决定了这些人无法有什么远见,才会做出错误判断。

道理也是一样,黄埔军校是一个救急的产物。

孙中山是个知识分子和革命家,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

有一些基本的政治原则,孙中山是花费很多年才明白的。

《走向共和》中,袁世凯曾讨论过孙中山,他认为在中国一切都要靠实力说话。

孙中山没有什么实力,就决定了他在中国会遭遇很多困难。

袁世凯说的有一定道理,孙中山到晚年才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借助满清新军支持的产物,也是依靠枪杆子。

但这个枪杆子并不是孙中山自己培养的,所以并不可靠。

最初参加辛亥革命的不少军人,后来都选择脱离革命,甚至转而投靠袁世凯去了。

随后10多年,由于没有自己的军校,孙中山只能依靠五花八门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地方军阀的支持。

军阀的特点是有奶就是娘,有利益无宗旨,根本就靠不住。

亲手扶持起来的陈炯明,也为夺取广东地盘炮击孙中山的总理府,彻底宣告了孙中山之前政策的失败。

到了这种地步,孙中山只能在一无钱,二无枪,三无人的情况下,咬牙搞出来黄埔军校。

当时黄埔军校的环境差到什么地步?除了黄埔小岛以外,连广州市都是敌对军阀控制。

军校开始基本是赤手空拳,几千学员只有几十条枪。

曾经闻名全国的黄埔军校 为何现在已不复存在

曾经闻名全国的黄埔军校 为何现在已不复存在

曾经闻名全国的黄埔军校为何现在已不复存在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黄埔军校的名字太响亮了。

但是,现在为啥没有黄埔军校了呢?今天,汉字君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黄埔军校是军事天才的摇篮1921 年(辛酉年)12 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4 年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

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

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 月3 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军校成立后,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黄埔军校校旗1924 年5 月,从1200 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 名,备取120 名。

5 月5 日开始入学。

6 月16 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1925 年1 月25 日,黄埔军校成立“青年军人社”,廖仲恺任社长,2 月1 日该社刊物《青年军人》第一期出版。

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 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 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黄埔军校,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历?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

黄埔军校,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历?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

黄埔军校,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历?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小编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个在民国时期很牛很牛的学校。

说起来这个应该就已经有不少人猜到了这个学校到底是哪所学校,没错,他就是黄埔军校。

说起黄埔军校,就不得不提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

在亚洲第一次实行民主共和的大背景下,民国时代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事实证明这个时代的人才的确是如泉一般,喷涌而出。

尤其军事人才最多。

而提到军事人才,又不得不提到当时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个军校,黄埔军校了。

在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将领,如“布衣元帅”徐向前、“党之模范”左权、“黄埔三杰”蒋先云等等。

足可见黄埔军校的不一般,更别说黄埔军校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了,又更是为黄埔军校添上了一层耀眼的光环。

大图模式但就是这样声名赫赫的黄埔军校,其入学门槛却是着实不高。

如果以现在的学历相比较的话,充其量也就是现在的初中水平,只要是性格语言无障碍,五官端正就可以入校学习,其毕业后就是现在中专学历的样子,虽然说中专学历对于现在来说是很低的学历,但在当时可是大不相同了,当时的中专毕业生都是很了不起的人才。

所以说在那个时候能够考进黄埔军校,就跟现在考上名牌大学一般,那是相当优秀的。

毕竟很多来自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出来以后,对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黄埔军校的存在对社会文明的推动不亚于当今名校对现在社会文明的推动发展。

也就是换句话说那时候的毕业生真正价值意义与现在的博士后等同。

大图模式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黄埔军校的存在意义不可谓说不重,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军事人才,对当时的中国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毫不夸张的来讲中国那时之所以发展的那么快,这里面有黄埔军校的部分功劳。

现在这所学校依旧存在,一直延续,也是相当之不易了。

大图模式小编自己就很喜欢看民国时期的电视剧,每当看到黄埔军校有关的信息就会感到很激动。

从黄埔军校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高大帅气英武勇敢,真的好羡慕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小编一样想法的呢?那就把你们的感想写下来吧,我们一起再来讨论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曾经闻名全国的黄埔军校为何现在已不复存在
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黄埔军校的名字太响亮了。

但是,现在为
啥没有黄埔军校了呢?
今天,汉字君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黄埔军校是军事天才的摇篮
1921 年(辛酉年)12 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4 年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

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

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
在5 月3 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军校成立后,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
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
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黄埔军校校旗
1924 年5 月,从1200 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 名,备取120 名。

5 月5 日开始入学。

6 月16 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
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