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转移效应:

经济资源配置进入更加广阔的空间,毛衣自由将推动投资自由,中国市场拓展有利于东盟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产业转移给东盟与中国都带来了发展效应。

由于东盟各国在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收入水平还有经济发展阶段都有相当大的差异,所以东盟十国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新加坡;第二层为泰国,马来西亚;第三层次为老挝,柬埔寨,缅甸;越南、印尼、菲律宾为中间层次。

中国与第一层次的经济交往以新加坡小国的发达科技和中国大国的市场为突破点。

中国与第二层次的经济交往将在较强的竞争性空间进行,发展产业内贸易与产业内投资。中国与第三层次的经济交往将以促进东盟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为特色。

中国企业向东盟投资的产业转移模式有:

1.中国的生产能力+东盟的自然资源;

2.中国的生产能力+东盟的劳动力市场;

3.中国的技术能力+东盟国家的市场。

中国向东盟国家转移的首先是矿产业。由于中国本国的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生产能力趋于过剩,而东盟国家矿产资源仍然丰裕,采掘能力不足,通过中国矿产企业采取独资、合资、补偿贸易、技术转让等方式,使东盟国家的矿产业发展起来。

产业转移领域最广泛的是制造业。第三层次的国家还在大力推行初级的工业化,渴求制造业的转移。中国在制造业生产能力上呈现过剩现象。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转移的推动:

1.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方的市场进一步开通,是中国三大地区之间、东盟十国之间的产业转移进入更加广阔的空间,经济资源的配置将更合理。显然更高水平的贸易创造与投资创造效应将产生。

2.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贸易自由将推动投资自由,因为贸易自由会对本国的工业发展造成损害,这需要产业转移来弥补;在投资促进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贸易自由还有利于本国的工业发展。

3.中国的市场拓展将成为自由贸易维持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人民币的稳定给人深刻的印象,东盟国家渴望搭上中国这辆“经济快车”。中国越来越成为内需主导型国家,对东亚具有很强的辐射力。东盟国家与中国陆续启动了次区域合作,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动态。中国西部大开发将给与他比邻的东盟各国次区域合作带来机遇。

产业转移对中国与东盟的发展效应:

1.位各自带来“后发性效益”的发展效应。“后发性效益”指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申客隆从

19世纪的欧洲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得出的结论,意指周边的国家从中心国家接受由中心国家所开发的最新技术所积累的资本,作为“后发性效益”以促进其工业化。

及后发的国家引进先进国家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所开发的先进技术便可超越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去追赶先进国家,可以短时间进行急速的工业化。但通常的产业转移只能带来后发国家对较发达国家“跟随效应”——紧跟其步伐而不被拉大差距,却无法超越。

所以后发国家必须自主发展本国的经济,同时借助国际市场上客观产业额产业趋势来缩短追赶进程。

2.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实施的产业结构升级,不会减少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互补性。初

级产品上中国与各国有较强的互补性,其互补性来自于自然资源的差异。提高贸易自由

和投资自由反而会促使其在产业发展上扬长避短。制造业方面的互补性将降低,专业分工程度下降。

4.降低关税的效应

5.降低非关税壁垒效应: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之外,能有效在成员国之间阻止或限制出口产品或进口产品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包括:数量限制、进口许可、差价税、进口配额和技术性壁垒等。非关税壁垒是一些发达国家限制商品进口和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

6.正的竞争效应

形成中国东盟关税同盟区以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市场融合成一个更大的市场,打破了市场狭小、厂商寡头或多头垄断的局面,成员方之间的竞争加剧和价格下降,迫使企业不得不转向大规模生产,促使机器设备得到充分利用,最新的技术应用以及竞争的恢复,而这无疑会产生正的竞争效应。

对中国的影响:

1.国民经济的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的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关税的削减,双边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根据使中国的GDP上升了0.38%,中国的国内家庭收入增长0.20%

2.贸易的影响:CAFTA建立后,关税逐步削减所带来的产品价格的降低将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

到2010年中国的贸易如上图所示

3.对生产的影响:《货物贸易协议》的实施将导致关税对区域内贸易的扭曲作用被逐步消

除,各国国内资源分配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生产本国具有比较有优势的产品,各国产业结构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形成产品差异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我国相对有优势的产品有水稻,纺织,汽车零配件,运输设备,及电子产品,这意味着这些产品的生产方面,中国存在着机遇。而中国在在自己不具有优势的产品,产出相对于基准方案会下降,如:水果蔬菜、糖类、肉类、羊毛及蚕丝、煤石油天然气、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服务产业等会下降,意味着中国的这些产品方面会受到冲击。

我国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DI 效应的战略意义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构建21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新型关系的一个伟大创举,表明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不仅符合双方利益,而且对推动整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积极应对自由贸易区的直接投资效应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促进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全面增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直接投资效应有助于中国和东盟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增强共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参加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达17亿,接近全球30%的人口,拥有大约40%的世界外汇储备,目前国内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对外贸易额1.7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商品贸易额分别占世界总额的10%左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将使区内贸易更加便利,贸易量将大大增加;消费人口数量规模增大,更能扩大内需;由于市场巨大,政治社会稳定,又处于工业化发展的高速稳定增长阶段,对外国直接投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区内外资比重将显著提高。这将从消费、出口、投资三方面拉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增长,因此,中国和东盟国家的GDP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据初步测算,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东盟向中国投资将增加48%,使东盟的GDP增加0.9个百分点;中国向东盟的出口将增加55%,使中国GDP增加0.3个百分点,达35亿美元。

2012 年初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不仅使中国和东盟在亚洲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进而改变整个亚洲的经济格局;而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其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并驾齐驱,也将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有利于加强中国和东盟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