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2023最新版)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⒈指引目的本指引旨在为商业银行提供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指导,以确保银行的业务运作持续稳健,降低操作风险对银行的影响。
⒉管理框架⑴操作风险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引起的损失风险,可能包括错误、失误、违规、技术故障等。
⑵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以下方面:- 风险识别和评估- 风险控制和监测- 风险报告和沟通- 风险监督和评估⒊风险识别和评估⑴风险分类和归类商业银行应将操作风险进行分类和归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不同类型的风险。
⑵风险评估方法商业银行应采用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来衡量操作风险的严重程度和潜在损失。
⒋风险控制和监测⑴内部流程和控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流程和控制措施,以减少潜在的操作风险。
这包括制定规范、流程和操作手册,以及设置适当的授权和限制。
⑵人员管理和培训商业银行应具备合格的人员,并提供相关培训,以确保员工了解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⑶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商业银行应投资于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以确保操作风险的准确识别、追踪和监测。
⒌风险报告和沟通商业银行应建立及时和准确的风险报告和沟通机制,以向内外部相关方传递风险信息,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应对潜在的操作风险。
⒍风险监督和评估商业银行应定期进行风险监督和评估,以监测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附件:- 操作风险识别和评估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银行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有关银行业的法律法规。
⒉《公司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有关公司注册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⒊《合同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有关合同订立、履行和解除的法律法规。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引言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在执行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面临的一种风险,包括人为错误、不当操作、系统故障等。
操作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关乎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合规运营。
本指引旨在为商业银行提供操作风险管理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帮助银行做好操作风险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第一部分:操作风险管理框架1.1 操作风险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错误、不当操作、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等因素引起的损失风险。
这些损失可以包括金融损失、声誉损失、法律风险等。
1.2 操作风险管理原则商业银行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操作风险管理: - 全面性:操作风险管理应覆盖银行的所有业务和职能。
- 风险识别:识别和评估潜在的操作风险。
- 控制措施:制定和实施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
- 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 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和改进操作风险管理措施。
1.3 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商业银行可以采用以下框架进行操作风险管理: 1. 风险识别和评估 2. 风险控制 3. 信息披露和沟通 4.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5. 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 6. 监督和评估第二部分:操作风险管理流程2.1 风险识别和评估流程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风险辨识:通过调研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
2.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其优先级。
3. 风险量化: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4. 风险分类:将操作风险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方便后续的风险控制措施制定。
2.2 风险控制流程风险控制是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风险防范:通过制定合规政策和流程,以及培训员工,提高操作风险防范意识。
2. 风险监测: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诊断潜在的操作风险。
3. 风险应对:制定灵活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案,包括事后控制、损失补救和教训总结。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经营,国家银行业监管机构颁布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要求,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一、指引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的制定是为了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管理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该指引的基本原则包括:1.风险管理应该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应该贯穿于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之中。
2.风险管理应该是商业银行的全员参与行为,所有员工都应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
3.风险管理应该是商业银行的全面、系统、科学的行为,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程序、方法和技术等。
4.风险管理应该是商业银行的动态过程,应该根据市场变化和风险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二、指引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管理原则和总体要求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程序、方法和技术等。
同时,商业银行应该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2.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用风险评估、授信管理、贷后管理、担保管理等方面。
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信用额度,确保授信质量。
3.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市场风险评估、投资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
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市场变化和风险情况,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控制市场风险。
4.操作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内部控制、操作流程、业务流程等方面。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防范内部操作风险。
5.流动性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资金管理、流动性危机应对等方面。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是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提高业务效益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就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进行详细阐述。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操作疏漏、人为错误、技术故障、内部和外部欺诈等因素导致的机构财务损失和声誉风险。
操作风险对银行的经营和金融市场稳定具有潜在的威胁,因此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对于银行来说非常重要。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旨在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流程和风险评估手段,帮助银行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操作风险。
首先,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银行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
此制度应包括明确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风险管理评估方法和指标等。
银行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规模确定适合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其与银行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其次,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
银行应建立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明确岗位职责,落实授权和复核制度,加强对交易流程和业务操作的监控和审计。
此外,银行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
另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银行加强信息技术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银行应建立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系统安全性的监控和管理,保护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安全。
此外,银行还应建立紧急预案和业务恢复机制,以保证在系统故障或技术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恢复业务,减少资金损失和声誉风险。
最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强调持续改进和监督。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定期组织风险管理评估和审计,评估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程度。
通过检查和监督,银行可以发现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总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是银行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强化风险评估和加强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银行降低风险,保证稳健经营和提高业务效益。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市场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由于市场波动而导致的潜在损失。
为了防范和控制市场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本篇文章将介绍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指引,并探讨其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一、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保护银行资产:市场风险可能导致银行资产价值的下降,因此,合理的市场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帮助银行保护其资产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2.维护金融稳定:市场风险如果不得当地管理,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因此,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3.提高经营效益: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潜在损失,同时提高盈利能力。
通过合理分散风险、优化资产配置等措施,银行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实现稳定可持续的经营。
二、市场风险管理的指引1.风险识别和测量首先,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全面识别和测量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市场风险。
这包括对交易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其他市场风险等进行准确的量化和评估。
借助现代风险测量技术和模型,银行可以对不同类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2.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商业银行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明确市场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职责。
这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同时,银行还应当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以负责监测和决策市场风险管理相关事务。
3.风险监测和报告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实时了解市场风险的变动情况。
监测市场数据、行业动态和市场情绪等能力,能够帮助银行及时发现和应对市场风险。
此外,及时、准确地向有关方面报告市场风险情况,也是市场风险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4.风险控制和应对商业银行应该制定合理的市场风险控制策略,根据市场环境和风险水平,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这包括建立止损机制、严格控制杠杆水平、设立风险限额和限制策略、制定风险控制指标等。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解读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解读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是由中国银监会颁布的一项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行为,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体系稳定。
指引主要内容包括: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原则和框架;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和职责、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风险监测和控制、风险应对和应急措施;财务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整个指引涵盖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业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其中,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障银行安全和稳健经营,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抗御能力。
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包括全面性、规范性、科学性、透明性、有效性等。
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测量、风险控制、风险监测、风险评价等重要环节。
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高管层、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机构,并规定了各机构的主要职责。
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测量、风险监测、风险应对和风险信息公开等环节。
风险监测和控制主要依靠风险限额、风险敞口管理、风险分级管理、风险预警和风险报告等手段。
风险应对和应急措施包括纠正风险、减少损失、恢复正常经营等方面的内容。
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涉及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外汇风险管理等一系列方面。
信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信用审查、信用监管、授信、授信限额管理、追讨不良资产等方面。
市场风险管理主要关注债券、股票、外汇等市场风险的管理。
操作风险管理主要关注人为失误、机械失灵和管理失误等情况的管理。
法律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合同风险、诉讼风险、合规风险等方面。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体系整体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增强人们对金融行业的信心和信任起到积极的作用。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7]42号)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7]42号)](https://img.taocdn.com/s3/m/48d0e7f80029bd64783e2c59.png)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四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章操作风险管理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形式不要求统一,但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董事会的监督控制;(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三)适当的组织架构;(四)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五)计提操作风险所需资本的规定。
第六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将操作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一项主要风险,并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
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与本行战略目标相一致且适用于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总体政策;(二)通过审批及检查高级管理层有关操作风险的职责、权限及报告制度,确保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有效性,并尽可能地确保将本行从事的各项业务面临的操作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三)定期审阅高级管理层提交的操作风险报告,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高级管理层处理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有效性以及监控和评价日常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四)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五)确保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接受内审部门的有效审查与监督;(六)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在全行范围有效地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地建设。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1、引言1.1 目的本指引旨在指导商业银行合理有效地管理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包括因内部操作失误、不当行为或外部事件等引起的财务损失和声誉风险。
通过遵循本指引,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减少操作风险对其业务和声誉的影响。
1.2 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所有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包括总部和分支办公室。
2、操作风险管理框架2.1 责任和监管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应负有最终责任,确保操作风险得到适当管理。
相关监管机构也应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估。
2.2 策略和目标商业银行应制定并执行适当的操作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以确保操作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
2.3 责任分工商业银行应明确各级部门和个人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2.4 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评估、监测和报告机制,以及合理的风险限额和审批程序。
3、操作风险识别和评估3.1 识别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应识别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人员、流程、系统和外部因素等。
3.2 评估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应对已识别的操作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程度和优先级,以便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4、操作风险控制措施4.1 操作流程和控制商业银行应设计和实施适当的操作流程,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以减少操作风险。
4.2 人员培训和意识商业银行应对员工进行相关的操作风险培训,提高其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意识,并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
4.3 技术系统和安全商业银行应确保其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由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等造成的操作风险。
5、操作风险监测和报告5.1 监测手段和指标商业银行应建立适当的操作风险监测手段和指标,定期对操作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
5.2 报告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操作风险报告机制,及时向高级管理层和监管机构报告操作风险的情况和进展。
6、操作风险应急管理商业银行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可能的操作风险事故,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5.14•【文号】银监发[2007]42号•【施行日期】2007.05.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7〕42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银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主报告行。
二○○七年五月十四日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四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章操作风险管理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形式不要求统一,但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董事会的监督控制;(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三)适当的组织架构;(四)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五)计提操作风险所需资本的规定。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1. 前言1.1 目的和范围1.2 读者对象1.3 参考文献2. 市场风险管理概述2.1 市场风险定义2.2 市场风险的影响因素2.3 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4 业务范围的确定和分析3. 市场风险管理框架3.1 市场风险管理策略3.2 风险监测和测量3.2.1 市场风险指标3.2.2 风险度量模型3.2.3 风险敞口限制3.3 风险管理流程3.3.1 风险识别3.3.2 风险评估3.3.3 风险控制3.3.4 风险监督3.3.5 风险报告4. 市场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4.1 交易风险管理4.1.1 交易前验收和交易准则 4.1.2 交易限额和交易审核 4.1.3 交易监控和交易报告 4.2 资产负债管理4.2.1 资产负债匹配4.2.2 流动性风险管理4.3 衍生品风险管理4.3.1 衍生品交易政策4.3.2 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 4.3.3 衍生品违约风险管理 4.4 市场风险模型验证4.4.1 模型验证的目的和流程 4.4.2 模型验证的方法和步骤4.5 员工培训和管理5. 风险管理指标和限制5.1 价值波动和价值敏感性5.2 投资组合的衡量指标5.3 定量和定性风险限制5.4 资本管理6. 附件6.1 市场风险管理政策6.2 市场风险报告模板6.3 市场风险监控工具6.4 数据源和数据处理方法法律名词及注释:1. 商业银行:指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从事各种金融业务(如存款、贷款、个人储蓄、外汇结算等)的金融机构。
2. 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利率变动、汇率波动等因素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
3. 风险监测和测量:用于监测和测量风险敞口和风险水平的方法和工具。
4. 风险度量模型:用于衡量不同业务类型的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模型,如价值-at-风险、风险价值等。
5. 风险敞口限制:为限制风险敞口在可接受范围内制定的限制条件。
6. 衍生品:金融工具,其价值基于标的资产的变动而变动的金融工具,如期货合约和期权合约等。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指南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素引发的资产价值损失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等。
市场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银行预防和控制损失风险,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和稳定增长。
本文将介绍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指南,包括风险管理框架、风险测量和监控、风险控制和风险报告等各个方面。
一、风险管理框架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框架应该包括明确的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明确的风险管理责任和权限,以及合理的风险管理程序和流程。
银行应该设置市场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订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并及时报告风险情况给高级管理人员和监管机构。
二、风险测量和监控商业银行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来测量和监控市场风险。
银行应该建立风险测量模型,包括价值-at-Risk (VaR) 模型和应力测试模型,用于量化风险敞口和风险损失潜力。
银行还应该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包括市场数据的定期更新和风险指标的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事件。
三、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应该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风险限额、风险敞口和风险分散等。
银行应该设立适当的风险限额,限制各类市场风险暴露的上限,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银行还应该设置风险敞口,限制单个资产或权益的风险敞口,避免过度集中风险。
此外,银行还应该通过风险分散,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资产和市场,降低整体风险。
四、风险报告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制度,及时向高级管理人员和监管机构报告风险情况。
银行的风险报告应该包括风险敞口和风险损失的变动情况,以及可能影响银行资产价值的市场因素。
风险报告应该定期进行,同时也应该及时报告重大风险事件和风险损失的实现情况。
总之,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框架,明确风险管理的策略和目标,建立风险测量和监控系统,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定期向高级管理人员和监管机构报告风险情况。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号)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号)————————————————————————————————作者:————————————————————————————————日期: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四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章操作风险管理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形式不要求统一,但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董事会的监督控制;(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三)适当的组织架构;(四)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五)计提操作风险所需资本的规定。
第六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将操作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一项主要风险,并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
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与本行战略目标相一致且适用于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总体政策;(二)通过审批及检查高级管理层有关操作风险的职责、权限及报告制度,确保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有效性,并尽可能地确保将本行从事的各项业务面临的操作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三)定期审阅高级管理层提交的操作风险报告,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高级管理层处理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有效性以及监控和评价日常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四)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五)确保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接受内审部门的有效审查与监督;(六)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在全行范围有效地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地建设。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XXX、外资独资银行、XXX适用本指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XXX、城市信用合作社、XXX、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以及经XXX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
本指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本指引所称合规管理部分,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设立的专门卖力合规管理本能机能的部分、团队或岗亭。
第四条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
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合规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
第五条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并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合规是商业银行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并应从商业银行高层做起。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确定合规的基调,确立全员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理念,在全行推行诚信与正直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合规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第七条XXX依法对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实施监管,搜检和评价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章合规管理职责第八条商业银行应建立与其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 - 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前款所称商品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某些实物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包括石油)和贵金属(不包括黄金)等。
第四条市场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全过程。
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收益率的最大化。
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之下安全、稳健经营。
商业银行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应当与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
为了确保有效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将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水平和市场风险管理进行监管。
中国银监会应当督促商业银行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
第二章市场风险管理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可靠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如下基本要素:(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二)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三)完善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四)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五)适当的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1.业务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制定适当的业务管理流程,以确保贷款及其
他业务坚持合规性、有效性,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
2.风
险评估商业银行应当建立风险评估制度,以降低投资风险和防范金融风险,包括:行业、市场、客户、业务风险以及相应控制措施等。
3.流程管理商
业银行应当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控制和管理各项业务流程,以实现内
部程序和控制的有效性,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保护公司的利益。
4.内
部监控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违规活动的检查和发现,以及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违法行为的机制。
5.培训与教育商业银行应定期
组织业务员和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专业
知识,加强他们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则的认识和落实。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
其中,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它涵盖了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佣关系、系统故障、业务中断等众多领域。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操作风险,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BRC)制定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二、主要内容该指引包括总则、风险识别、评估和量化、管理策略、保障措施、监督和评价六个部分。
1、总则:明确指引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强调商业银行应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业务持续稳定运行。
2、风险识别:要求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操作风险。
3、评估和量化:要求商业银行对识别出的操作风险进行评估和量化,以便更准确地了解风险的大小和影响。
4、管理策略:要求商业银行制定针对不同类型操作风险的管理策略,包括预防、减轻、转移和应对措施。
5、保障措施:要求商业银行建立保障措施,确保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6、监督和评价:要求商业银行建立监督和评价机制,对操作风险管理效果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
三、意义和影响该指引的制定和实施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操作风险管理的标准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水平。
它有助于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它为监管机构提供了监管依据和指导,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
四、结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出台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操作风险管理的标准和指导,还有助于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实践中,商业银行应认真贯彻落实该指引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监管机构也应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复杂。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一、引言⑴目的本指引的目的是为商业银行提供市场风险管理的指导,确保银行能够有效识别、测量、监控和控制市场风险,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框架。
⑵背景市场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等。
市场风险管理对保障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稳健经营、避免不可预见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风险管理框架⑴市场风险识别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机制,包括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以及确定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⑵市场风险测量商业银行应当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对市场风险进行测量,包括价值-at-风险、历史模拟和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并根据风险测量结果进行风险度量和风险报告。
⑶市场风险监控商业银行应当实施有效的市场风险监控机制,包括建立风险限额和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报告市场风险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⑷市场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市场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制定和执行适当的政策和流程,确保市场风险持续在控制范围内,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风险对冲和风险管理措施。
三、市场风险管理具体措施⑴利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和严格执行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包括利率敏感性分析、净利润敏感性分析和资本敏感性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⑵汇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和严格执行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包括汇率敏感性分析、外汇头寸管理和外汇风险对冲,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⑶股票价格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和严格执行股票价格风险管理政策,包括股票投资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投资组合的分散化和风险对冲,并通过风险报告和监控来确保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⑷其他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对其他市场风险,如商品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进行综合管理,并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监控机制。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附件一:市场风险管理政策附件二:风险测量工具使用说明附件三:风险监控系统操作手册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⑴风险度量:指对市场风险进行量化测量的过程,常用的方法包括价值-at-风险、历史模拟和蒙特卡洛模拟等。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 - 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前款所称商品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某些实物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包括石油)和贵金属(不包括黄金)等。
第四条市场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全过程。
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收益率的最大化。
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之下安全、稳健经营。
商业银行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应当与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
为了确保有效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将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水平和市场风险管理进行监管。
中国银监会应当督促商业银行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
第二章市场风险管理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可靠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如下基本要素:(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二)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三)完善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四)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五)适当的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 - 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前款所称商品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某些实物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包括石油)和贵金属(不包括黄金)等。
第四条市场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全过程。
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收益率的最大化。
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之下安全、稳健经营。
商业银行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应当与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
为了确保有效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将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水平和市场风险管理进行监管。
中国银监会应当督促商业银行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
第二章市场风险管理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可靠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如下基本要素:(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二)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三)完善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四)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五)适当的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
第七条商业银行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应当适当考虑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性。
第八条商业银行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应当适当考虑市场风险与其他风险类别,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的相关性,并协调市场风险管理与其他类别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
第一节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监控第九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对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监控。
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承担对市场风险管理实施监控的最终责任,确保商业银行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
董事会负责审批市场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程序,确定银行可以承受的市场风险水平,督促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并定期获得关于市场风险性质和水平的报告,监控和评价市场风险管理的全面性、有效性以及高级管理层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
董事会可以授权其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履行以上部分职能,获得授权的委员会应当定期向董事会提交有关报告。
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以及具体的操作规程,及时了解市场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并确保银行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水平来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对本行与市场风险有关的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以及相应的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方法有足够的了解。
商业银行的监事会应当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当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市场风险管理工作。
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部门应当职责明确,与承担风险的业务经营部门保持相对独立,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供独立的市场风险报告,并且具备履行市场风险管理职责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
负责市场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充分了解本行与市场风险有关的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以及相应的风险识别、计量、控制方法和技术。
商业银行应当确保其薪酬制度足以吸引和留住合格的市场风险管理人员。
商业银行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拟定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提交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查批准;(二)识别、计量和监测市场风险;(三)监测相关业务经营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报告超限额情况;(四)设计、实施事后检验和压力测试;(五)识别、评估新产品、新业务中所包含的市场风险,审核相应的操作和风险管理程序;(六)及时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供独立的市场风险报告;(七)其他有关职责。
业务复杂程度和市场风险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专门的市场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市场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承担市场风险的业务经营部门应当充分了解并在业务决策中充分考虑所从事业务中包含的各类市场风险,以实现经风险调整收益率的最大化。
业务经营部门应当为承担市场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承担责任。
第二节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制定适用于整个银行机构的、正式的书面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应当与银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特征相适应,与其总体业务发展战略、管理能力、资本实力和能够承担的总体风险水平相一致,并符合中国银监会关于市场风险管理的有关要求。
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可以开展的业务,可以交易或投资的金融工具,可以采取的投资、保值和风险缓解策略和方法;(二)商业银行能够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三)分工明确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权限结构和责任机制;(四)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五)市场风险的报告体系;(六)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七)市场风险的内部控制;(八)市场风险管理的外部审计;(九)市场风险资本的分配;(十)对重大市场风险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案。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本行市场风险状况的变化和外部市场的发展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及其重大修订应当由董事会批准。
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应当向与市场风险管理有关的工作人员阐明本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与市场风险管理有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其与市场风险管理有关的权限和职责。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在开展新产品和开展新业务之前应当充分识别和评估其中包含的市场风险,建立相应的内部审批、操作和风险管理程序,并获得董事会或其授权的专门委员会/部门的批准。
新产品、新业务的内部审批程序应当包括由相关部门,如业务经营部门、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部门、法律部门/合规部门、财务会计部门和结算部门等对其操作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审核和认可。
第十四条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应当在并表基础上应用,并应当尽可能适用于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附属机构,包括境外附属机构。
但是,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到附属机构之间存在的法律差异和资金流动障碍,并对其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进行相应调整,以避免在具有法律差异和资金流动障碍的附属机构之间轧差头寸而造成对市场风险的低估。
第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有关要求划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并根据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性质和特点,采取相应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
商业银行应当对不同类别的市场风险(如利率风险)和不同业务种类(如衍生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制定更详细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保持相互之间的一致性。
第三节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对每项业务和产品中的市场风险因素进行分解和分析,及时、准确地识别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市场风险的类别和性质。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中不同类别的市场风险选择适当的、普遍接受的计量方法,基于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计量承担的所有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应当尽可能准确计算可以量化的市场风险和评估难以量化的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模型计量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中不同类别的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的计量方式包括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外汇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和运用内部模型计算风险价值等。
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到市场风险不同计量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采用压力测试等其他分析手段进行补充。
商业银行应当尽量对所计量的银行账户和交易帐户中的市场风险(特别是利率风险)在全行范围内进行加总,以便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了解本行的总体市场风险水平。
商业银行的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与市场风险管理有关的人员应当了解本行采用的市场风险计量方法、模型及其假设前提,以便准确理解市场风险的计量结果。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假设前提、参数、数据来源和计量程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商业银行应当对市场风险计量系统的假设前提和参数定期进行评估,制定修改假设前提和参数的内部程序。
重大的假设前提和参数修改应当由高级管理层审批。
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当由与前台相独立的后台、中台、财务会计部门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或人员对交易账户头寸至少每日按市值重估一次价值。
用于重估的定价因素应当从独立于前台的渠道获取或者经过独立的验证。
前台、后台、中台、财务会计部门、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部门等用于估值的方法和假设应当尽量保持一致,在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应当制定并使用一定的校对、调整方法。
在缺乏可用于市值重估的市场价格时,商业银行应当确定选用代用数据的标准、获取途径和公允价格计算方法。
第二十条中国银监会鼓励业务复杂程度和市场风险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逐步开发和使用内部模型计量风险价值,对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进行量化估计。
风险价值是指所估计的在一定的持有期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要素的变化可能对某项资金头寸、资产组合或机构造成的潜在最大损失。
第二十一条采用内部模型的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本行的业务规模和性质,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合理选择、定期审查和调整模型技术(如方差-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洛法)以及模型的假设前提和参数,并建立和实施引进新模型、调整现有模型以及检验模型准确性的内部政策和程序。
模型的检验应当由独立于模型开发和运行的人员负责。
采用内部模型的商业银行应当将模型的运用与日常风险管理相融合,内部模型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成为规划、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资产组合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采用内部模型的商业银行应当恰当理解和运用市场风险内部模型的计算结果,并充分认识到内部模型的局限性,运用压力测试和其他非统计类计量方法对内部模型方法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