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酶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酶的分类
摘要:模拟酶又称人工合成酶,是一类利用有机化学方法合成的比天然蛋白酶分子简单的非蛋白质分子。酶是一类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它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酶容易受到多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而失活,所以不能用酶广泛取代工业催化剂。研究模拟酶主要是为了解决酶的以上缺点。模拟酶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仿生学一个重要内容。
1、根据Kirby分类法
1.1 单纯酶模型:化学方法通过天然酶活性的模拟来重建和改造酶活性
1.2 机理酶模型:通过对酶作用机制诸如识别、结合和过渡态稳定化的认识,来指导酶模型的设计和合成
1.3 单纯合成的酶样化合物:化学合成的具有酶样催化活性的简单分子
2、按照模拟酶的属性
2.1 主-客体酶模型
2.1.1环状糊精酶模型
环状糊精(简称CD)是由多个D-葡萄糖以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一类环状低聚糖。根据还原糖数量的不同,可分为六个,七个及八个环状糊精三种,他们均是略呈锥形的圆筒,其伯羟基和仲羟基分别位于圆筒较小和较大的开口端。这样CD分子外侧是亲水的,其羟基可与多种客体形成氢键,其内侧C上的氢原子和糖苷氧原子组成的空腔,故具有疏水性,因而能包容多种客体分子,很类似酶对底物的识别。作为人工酶模型的主体分子虽有若干种,但环状糊精是迄今应用最广泛且较优越的主体分子。
环状糊精酶模型又可分为水解酶的模拟,转氨酶的模拟,核糖核酸酶的模拟,桥联环状糊精模拟酶模型。
2.1.2 合成的主-客体酶模型
主客体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酶催化的认识,同时也为构建新的模拟酶创造了条件。除天然存在的宿主酶模型,人们合成了冠醚、穴醚、环番、环芳烃等大环多齿配体用来构筑酶模型。
2.2 胶束模拟酶
胶束在水溶液中提供了疏水微环境,可以对底物进行束缚。如果将催化基
团如硫醇基、羟基和一些辅酶共价或非共价的链接或吸附在胶束上,就有可能提供活性中心部位,使胶束具有成为酶活力的胶束模拟酶。
2.2.1模拟水解酶的胶束酶模型
组氨酸的咪唑基常常是水解酶的活性中心必需的催化基团。如将表面活性剂分子连接上组氨酸残基或咪唑基团,就有可能形成模拟水解酶的胶束。这种酶模型比一般胶束酶优越,它既具备酶的疏水特性,同时又可以将催化基团引入疏水空腔,结果催化效率提高了100000倍。
2.2.2赴美的胶束酶模型
疏水性维生素B6长链衍生物与阳离子胶束混合形成的泡囊体系中,在铜离子存在下可转化为氨基酸,可有效地模拟以维生素B6为辅酶的转氨基作用,氨基酸的收率达52%。
2.2.3金属胶束酶模型
金属胶束是指带疏水键的金属配合物单独或其他表面活性剂共同形成的胶束体系,其作用是模拟金属酶的活性中心结构和疏水性的微环境。该体系模拟羧肽酶A、碱性磷酸酯酶、氧化酶、转氨酶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功。胶束能够提供类似酶的疏水微环境。将金属酶的简单模型引入胶束体系,利用金属离子的特殊作用催化水解反应,而胶束所具有的疏水性微环境则对底物起包结作用。
2.3肽酶
肽酶就是模拟天然酶活性部位而人工合成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多肽,是多肽合成的一大热点。
Atassi和Manshouri利用已有酶主要活性部位残基的序列位置和分隔距离,采用“表面刺激”合成法将构成酶活性部位位置相邻的残基以适当的空间位置和取向通过肽键相连,而分隔距离则用无侧链取代的甘氨酸或半胱氨酸调节,这样就能模拟酶活性部位残基的空间位置和构象。
2.4半合成酶
半合成酶是以天然蛋白质或酶为母体,用化学或生物方法引进适当的活性部位或催化基团,或改变其结构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人工酶。通过选择性修饰氨基酸侧链将一种氨基酸侧链化学转化为另一种氨基酸侧链,称为化学诱变法。将辅酶引入已明了的蛋白质上是制备半合成酶的另一策略。利用半合成酶方法不仅可以
制造新酶,还可以获得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催化活性间关系的详细信息。在抗体结合部位附近适当位置引入催化活性基团是构建半合成抗体的有效途径。
2.5抗体酶
抗体酶又称催化抗体,是一种新型人工酶制剂,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度催化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本质上它是一类具有催化活力的免疫球蛋白,在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它是利用现代生物学与化学理论与技术交叉研究的成果。迄今已成功开发出抗体酶的催化反应类型有转酰基反应、水解反应、Claisen 重排反应、酰胺合成反应、转酯反应、Diels-Alder反应、光诱导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脱羧反应和顺反异构化反应等十种类型。与天然酶相比较抗体酶能催化一些天然酶不能催化的反应,有更强的专一性和稳定性。和非催化性抗体作用比较,抗体酶具有更高的反应特异性。
2.6印迹酶
在自然界中,分子识别在生物体如酶、受体和抗体的生物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高选择性来源于与底物相匹配的结合部位存在。如果以一种分子充当模版其周围用聚合物交联,当模板分子除去后,此聚合物就留下了与此分子相匹配的空穴。如果构建合适,这种聚合物对这种分子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这种技术被称为分子印迹,也叫主客聚合作用或模板聚合作用。这一技术一出现,人们就意识到可以用于制备人工模拟酶。目前,已成功制备了具有水解、转氨、脱羧、酯合成、氧化还原等活性分子的印迹酶。在人工模拟酶的研究中,印迹被证明是产生酶结合部位最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宁.酶工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罗贵民,曹淑桂,张今.酶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姜涌明.分子酶学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4】姜忠义,贾琦鹏.分子印迹技术极其应用【J】石油化工,2002,31(8):699-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