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2年7月在上海召 开中国共产党第二 次代表大会,代表 有陈独秀、张国焘、 李达、杨明斋、罗 章龙、王尽美、许 白昊、蔡和森、谭 平山、李震瀛、施 存统。
摘自:新华社北京2001年5月31日电
地点:今上海兴业路76号 (最后一天转至嘉兴南湖的一画舫上)
主要人物: 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 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 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 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 惠僧
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1921年7月23 日 陈上海独秀为书记
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 为实践、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 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 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知识分子转向的呢?
•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 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 人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是在装满 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 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1879-1942) 安徽怀宁人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真理的路径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 吴玉章回忆说:辛 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 际的中国带来了一线 光明,当时人们是多 么欢欣鼓舞啊!但是, 转瞬之间,袁世凯窃 取国柄,把中国重新 投入黑暗的深渊,人 们的痛苦和失望,真 是达到了极点,因此, 有的便走上了自杀的 道路.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2.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 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 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概述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概述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5、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第一,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学,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 障碍,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是认识中国、改造中国的有 效思想武器。
第二,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离开改造产生封 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靠少数人的呐喊,是不可 能完成改造国民性的任务的。
陈独秀与毛泽东
《新青年》创刊后不久,经杨昌济介绍,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毛泽东等人便成为《新青年》 的热心读者,并深受其影响。毛泽东的好友张昆弟在1917年9月的日记中记录下了青年毛泽东与朋友的 的一次谈话,毛泽东说“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颇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 抗日战争时期,已经成为中共领袖的毛泽东,在与斯诺的谈话中依旧毫不吝惜地对陈独秀予以高度的评 价,他说陈独秀“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中国革命的新Βιβλιοθήκη 面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 文化的斗争。
当时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要 救亡图存,就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必须 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廓清蒙味、启发理 智,使国民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919年毛泽东等湖南学生创办《湘江评论》刊物后,以此为阵地宣扬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思想,推动了旨在摆脱湖南军阀统治的“驱张运动”的开展,并在年末轰动 一时的赵女士自杀事件中抨击封建礼教制度。这一切均受到陈独秀的关注,1920 年1月初,陈独秀发表《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一文,对于湖南青年学生予以高度肯 定,他说“我们奋斗不过的精神,已渐渐在一班可爱的青年身上复活了”。1920 年11月,毛泽东应陈独秀函约,创建长沙共产主义组织。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 说:“毛泽东……主编了一个《湘江评论》周刊……他之成为湖南小组的主要发起 人,则是由於陈独秀先生的通信鼓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上:军阀黑暗统治,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激化。

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两不相容。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盲从,切中时弊。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而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从而使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偏心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民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偏重于对国民性的改造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3、偏向于片面的观察问题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有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原因1、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2、一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7
一、新文化运动
(一)、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3、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 放。 B、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 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C、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
(二)、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 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9
一、新文化运动
“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 主义上之革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0
一、新文化运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条件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李大钊
胡适
20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条件的背景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 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的政党 成为历史的要求。
导 火 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4
二、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发展的两个阶段
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中心是 在北京,主力是青年学生。 第四章
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中心转 到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
15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阶段


间 5月4号-----6月初 运动中心 北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改良文学须从八事入手……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 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 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 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 不避俗字俗语。‛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蔡 元 培 (
) 浙 江 绍 兴 人
1868—194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其次,启蒙的形式不一样。西方启蒙运动是源自世 俗生活基础的自下而上的个体自我确证之渴望,是一种 大众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有着 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参与意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世俗化 运动,因而是一种正向的自身觉悟式的启蒙和现代性的 诞生路径。但是,中国的情况与此殊异,社会基础的缺乏 使得启蒙运动不可能生发自强烈的个体意识,也不可能 自下而上地进行启蒙,而是自上而下地由知识精英们对 大众进行灌输式的逆向式启发的文化启蒙,结果启蒙成 为‚化大众,而不是大众化‛。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 文小说,也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向封 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 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 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 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鲁迅
视频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 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 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念的分梳:文化运动还是政治运动?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07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07

•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运动是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 旧文化的斗争。
• 新文化 运动时 期的陈 独秀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 陈独秀《青年》创刊号中发表《敬告青年》一 文,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 •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后来,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 为主要撰稿人。提倡“破除迷信”的口号。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后果: •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内在 的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对资本主 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的进一步暴露。 •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 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 更大的怀疑。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3、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 否定正规的全部传统文化。 • 指出:孔学不等于全部国学,也没有否定孔 学的历史作用,更没有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 •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 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要
• 教学重点 •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 思主义? • (2)怎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 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 (3)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 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要
• 教学难点 •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近代史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资料

近代史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资料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3、五四运动及其意义。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5、第一次国合作的形成、成果及其失败的原因本章提示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2、战争引发一系列革命。

3、亚非拉人民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4、帝国主义开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秩序。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内容:1、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1、是资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3、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1、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新的时代条件;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5、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 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 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 向农村去)。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三、简答题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特点:中国共产党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具 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原汁原味”)是直接承继列宁主义而来,没有收到修正主 义影响。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她所接受 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 革命论,是科学社会主义。 ●(“根正苗红”)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 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 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 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 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 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 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 作用。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新文化运动(一)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旗帜:民主、科学主要阵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

陈独秀:1879.10.9-1942.5.27 清末秀才。

参加反清活动,遭到清政府的追捕,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

1915年回国后,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蔡元培:1858-1940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1904年创立光复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6年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迁到北京改名为《新青年》。

《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亡则国家亡! -----《敬告青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痛陈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号召青年们积极行动起来,进行一次思想上的革命。

胡适:1891-1962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革命,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图为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1881-1936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

1918年初,任《新青年》编辑,5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礼教。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陈独秀认为,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封建迷信;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科学。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是由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开始的。

【学习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1)

【学习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1)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是在 特定的社会历史 条件下成立的
(1)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 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 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 产之后。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 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 型工人阶级政党
(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 产生的。
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分割 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因 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 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 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辛亥之后,去满洲一国之专 制,转生出无数强暴之专制,其 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这哪里是中华民国,分明是 中华官国、中华匪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 召开二大,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 军阀混战情况下的政治立场。
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 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 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 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广泛的群众性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 结合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思考
中国的先进分子 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0年前后,中国先进分子找寻资产 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失败原因,接受新文化 运动的思想启蒙,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的问题及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在对各 种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新思潮推求比较中 ,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经历了 五四运动的洗礼之后,更多的先进分子成 为马克思主义者。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段历史。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风行全中国,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撮合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缘,后来中国共产党就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以和盘古相提并论,所不同的是盘古创造了天地万物,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一个旧世界,缔造了一个新世界。

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一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大革命。

由于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和中国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狠命的掐住民主思想的脖子,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场更加猛烈的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奔涌而来,即以提倡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同盟国(德、意、奥)、协约国(英、法、俄)两大军事集团。

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两大军事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以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为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订停战协议为标志,大战以协约国胜利而结束。

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六个强盗为争赃而导致驴踢狗咬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两个结果: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果)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二,(乘虚而入果)各国因战争大伤元气,从而引发被压迫人民一系列解放革命运动。

俄国的十月革命就是其中之一。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现实的道路,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阶级到东方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小结
•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
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 志。1917,《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 •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 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 (2)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 学,主张文学革命 。《狂人日记》:新文化 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鲁迅) 此外还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 动 时代背景 直接导火线 发展阶段
评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劈的大事变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新的时代条件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 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 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 干力量。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二)战后世界的变化。
● 欧洲衰落,美、日崛起。 ● 亚、非、拉美人民逐步觉醒,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 解放运动开始。 ● 帝国主义形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的所谓新秩序(即“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 ● 战后最大的变化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 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五四爱国运动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劈的大事变
(2)工人阶级参战
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在这关键时 刻,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上 海 工 人 罢 工
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接着 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了20多 个省区、100 多个城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 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 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讲:张凯峰 zkftju@

一、袁世凯窃权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 北京,清朝起用袁世凯率领 北洋军进行镇压。袁世凯在 得到南方同意让权的确切保 证后,对清帝实行逼宫。 1912年2月,清帝宣布退位 。随即,袁世凯声明赞成“ 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 院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 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二、袁世凯称帝


1、民初政治乱局 黄远庸:“自民国成立以后,国之上下咸苦于政争,盖欲得 一日之息以为幸。……纯以两造之势力赌一国之基础,以为 胜负,一切政治问题法律问题云者,皆特藉以为名目,而利 用政党及议会以为傀儡。今以大借款为例,甲党之报,今赞 成而前反对,乙党之报,则今反对而前赞成,甚至同在一时 ,赞成唐绍仪之借款者,而不赞成熊希龄之借款,赞成熊希 龄之借款者,而不赞成唐绍仪之借款。又试以对于政府态度 而论,于其未入国民党之先,则甲党赞成,而乙党思推倒之 ,同此一人,而前后有尧桀之别……推其原因所由来,不外 所争在两派势力之消长。绝无与于国事之张弛而已。”
章太炎:“用一人必求同意,提一案必起纷
争。始以党见忌人,终以攻人利己。财政部 官制议二月不成,六总长名单以众妒而反对 ;裁兵之案,延宕逾时,省制之文,磋磨累 月,以至政务停顿,人才淹滞,名为议员, 实为奸府。”
二、袁世凯称帝

1、民初政治乱局 袁世凯: “国家既采法治主义,庶政皆藉 法律以行;而国会纷争,议案丛 脞,累日不能决一条,经月不能 颁一律。律文既缺,何所遵依? ” “查临时约法……即其内容规定 ,束缚政府,使对于内政外交及 紧急事变,几无发展伸缩之余地 。本大总统……身受其苦痛,且 间接而使四万万同胞无不身受其 苦痛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专题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专题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后,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从迷茫和彷徨中走出来,经过比较,最终选择了一种的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并以这个思想为指导,成立了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和保留(1).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逐渐暴露。

(2).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也使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产生怀疑。

2.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影响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第一,俄国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与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给予中国人一个启示: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上解放之路。

第二,苏俄的反帝和对中国的平等态度引起了人们的震动和向往,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俄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和革命方法,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人的罢工不但次数日益频繁,而且罢工由单纯的经济斗争逐渐转向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由分散的自发的斗争逐渐转向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

4.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马克思构想的理想社会与中国孔子的大同思想不谋而合。

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同时包涵了两大思想解放的向度:“向传统求解放”和“向西方求解放”。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基础。

二.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的发生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整体演变和国际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直接导火线则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中国近代史专题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代史专题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 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 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第二,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 先锋作用;
第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 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陈独秀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两个名词 英文的第一个音节,称
•民主------德先生(Democracy)
•科学------赛先生(Science)
•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 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 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 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 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 遭到破产之后。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 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第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 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 者和领导者。 第二,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想。 第三,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法。
• 基本内容 •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 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 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 上一切的黑暗。”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 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陈独秀(1879——1942),字 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人, 1896年中秀才;不久受康梁维 新思想影响,转而追求西学。 1901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爆 发后,曾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他 号召青年人举起科学和民主的 大旗,争人权,求得个性解放。
新三民主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 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 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 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 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 私”;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 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从而形成了新 三民主义。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3)开展农民斗争 •A、1921年9月,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 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 •B、1922年6月,彭湃来到家乡广东海 丰县的赤山约,成立了农会。 •C、1923年元旦,海丰总农会宣告成立。
(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党的“一大”开幕会址
党的“一大”闭幕会址
三、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1922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 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 党的“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在当前阶段的纲领是: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 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 党的“二大”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 争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并以此“自觉而奋斗”改造社会。陈独秀等人以 《新青年》杂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号召青年反对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新道德、 新文化,使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广泛地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促成了民国 初年的一次思想解放大潮,同时也为辛亥革命进行了必要的补课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 思想上充分的准备。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主讲:曾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6.12.15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导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什么?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 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是什么?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意义与破裂的经 验教训是什么?
目录(contents):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陈独秀与毛泽东
《新青年》创刊后不久,经杨昌济介绍,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毛泽东等人便成为《新青年》 的热心读者,并深受其影响。毛泽东的好友张昆弟在1917年9月的日记中记录下了青年毛泽东与朋友的 的一次谈话,毛泽东说“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颇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 抗日战争时期,已经成为中共领袖的毛泽东,在与斯诺的谈话中依旧毫不吝惜地对陈独秀予以高度的评 价,他说陈独秀“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年11月,毛泽东应陈独秀函约,创建长沙共产主义组织。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 说:“毛泽东……主编了一个《湘江评论》周刊……他之成为湖南小组的主要发起 人,则是由於陈独秀先生的通信鼓励。”
陈独秀与《每周评论》
1919年6月8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研究室与监狱》一文, 认为研究室与监狱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发源地。他所希望的“我们青年要 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一语,更是成为当时 青年的座右铭。在《研究室与监狱》发表3天之后的11日晚上,陈独秀因 散发旨在反对北洋军政府的《北京市民宣言》传单,遭逮捕入狱,以实 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随后,毛泽东便发表《陈独秀之被捕及意 义》,高度赞扬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并宣称“陈君之被逮,决 不能损及陈君的毫末,并且是留着大大的一个纪念于新思潮,使他越发 光辉远大。政府决没有胆子将陈君处死。”在文末,毛泽东近乎狂热地 喊道——“我祝陈君万岁!我祝陈君至坚至高的精神万岁!”青年时期 的毛泽东为何会如此近乎狂热地崇拜陈独秀呢?这固然与陈独秀独特的 个人魅力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源自于毛泽东与陈独秀两个人对于 “冲决网罗精神”的推崇,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 共产主义的信仰。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 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
知识拓展
晚清时期,谭嗣同在其《仁学》一书中便提出了“冲决网罗”思想,以 此抨击封建专制,反对封建纲常名教的伦理道德,主张妇女解放、人民应该 拥有选举罢免君主等诸多权利。民国建立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延续了冲决网 罗的思潮,强调以个人的奋斗冲击封建纲常网罗的束缚。陈独秀认为青年人 应该积极战胜恶的社会,而不应该为社会之恶所屈服,亦不可逃避现实。 1919年11月14日,长沙赵五贞女士因不满父母的包办婚姻,于出嫁当日用 剃刀在花轿内自杀,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毛泽东就此事在湖南《大公报》、 《女界钟》上连续发表十篇文章,认为“一个人的自杀,完全是由环境所决 定”,并指出“假使这三件中(指赵所处之环境—引者注)有一件不是铁网, 或铁网而是开放的,赵女士决不至死”。这种“冲决网罗”的精神——或可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 文化的斗争。
当时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要 救亡图存,就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必须 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廓清蒙味、启发理 智,使国民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 宁(今安庆)人,1896年中秀才;不久受康 梁维新思想影响,转而追求西学。1901年留 学日本,辛亥革命爆发后,曾任安徽都督府 秘书长。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他号召青年人举起科学 和民主的大旗,争人权,求得个性解放。
视为毛泽东斗争哲学的萌芽——是毛泽东与陈独秀两个人精神上的共通之处,
也是青年毛泽东崇拜新文化运动领导人陈独秀的思想根源。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7年初,陈独秀应当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 邀请,到北京大学当了文科学长,并结识了同时被聘 任职于北京大学的李大钊、鲁迅和年轻的留美博士胡 适等,由此扩大了新文化运动成员的队伍。
1919年毛泽东等湖南学生创办《湘江评论》刊物后,以此为阵地宣扬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思想,推动了旨在摆脱湖南军阀统治的“驱张运动”的开展,并在年末轰动 一时的赵女士自杀事件中抨击封建礼教制度。这一切均受到陈独秀的关注,1920 年1月初,陈独秀发表《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一文,对于湖南青年学生予以高度肯
定,他说“我们奋斗不过的精神,已渐渐在一班可爱的青年身上复活了”。1920
陈独秀与《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并亲自担任主笔。在发表于 该杂志的第1卷第1号的《敬告青年》一文,他开宗明义向当时中国社会的广大民众宣称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希望青年人做到“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