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国际经济学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1.资源配置: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2.资源的利用程度及积累:研究国际间的商品、资本和劳动的流动和积累。

3.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核心:围绕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结构和国际贸易的结果来进行。

*重商主义奎奈17世纪

*专业化分工理论亚当-斯密18世纪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19世纪

*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20世纪初

*新古典贸易理论里昂惕夫、林德、波斯纳、伏珀尔、维农20世纪初-20世纪70

年代

*新贸易理论克鲁格曼20世纪70年代-今

[1.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格鲁贝尔、劳埃德

2.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

*新贸易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克鲁格曼、埃塞尔20世纪80年代

二、定义:国际贸易,商品及劳务的跨国流动,广义上包括商品贸易和要素贸易。规范分

析/实证分析

1. 生产可能性边界

定义: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假定:

该经济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并且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其他的一些基本假设如下所述:

(1)所有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2)所有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都是既定的,并且规模收益不变;

(3)所有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固定不变;

(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所有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

均衡条件:满足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或相对价格),即:

2. 机会成本

定义:机会成本,在一国自愿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3. 商品市场均衡

均衡的决定:生产可能性曲线与预算线相切达到国内市场的均衡点,其中预算线的斜率表示均衡价格。

假设个人偏好与社会偏好保持一致,即可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

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即社会无差异曲线

3.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用途。

(1)通过结合预算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2)从规范分析的角度出发,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在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以下三个:

(1)生产达到均衡;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

(2)消费达到均衡;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

(3)市场出清:各种商品的消费等于其生产量

Xc=Xp , Yc=YP

定义:国民供给曲线(national supply curve)和国民需求曲线(national demand curve),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国民供给与国民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供

给与需求的各种潜在可能发生的供给与需求,其中它表示的是众多潜在可能性中的一种,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生产、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1.假定(在开放条件下):

(1)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目标——追求利润和效用的最大化;

(2)生产者:机会成本等于新的相对价格;消费者:边际替代率等于新的相对价格;

(3)国际收支平衡。

无贸易假设

(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4)规模收益不变;

(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三、

定义:绝对成本说,是指在两个国家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一国生产其中一种产品的效率较高、成本较便宜,从而形成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导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的过程。

1.假设条件

(1)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

(6)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7)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2.绝对成本说的内容

李嘉图指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绝对劳动成本。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H-O 定理: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重要结论便是所谓的H-O定理。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斯托珀——萨谬尔逊定理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贸易前,由于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所以两国的要素价格的不一致导致了同种商品价格的不同。但贸易开始后,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不仅如此,要素的价格和生产中的要素密集度也会达到均等。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悲惨增长”

3.“悲惨增长”的几个前提条件:

(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2)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3)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

(4)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确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故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一)、人力资本(二)、自然资源(三)、要素密度逆转(四)需求逆转

“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所谓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它部门的需要。

(一)基本假设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构,与前面的要素禀赋理论相比,除了关于要素流动性的假设不同外,其他方面基本相同。其具体包括:

(1)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2)规模收益不变;

(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4)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

(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相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