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社会心理学网上作业2答案

合集下载

3G免费网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

3G免费网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

3G免费网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行为B. 群体行为C. 社会行为D. 个体与群体行为答案:D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以上都是答案:D3. 社会认知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班杜拉D. 马斯洛答案:C4.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习得主要通过什么方式?A. 直接经验B. 观察学习C. 模仿学习D. 以上都是5.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哪些?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以上都是答案:D6. 群体极化现象是指群体讨论导致成员态度和行为的什么变化?A. 极端化B. 保守化C. 多样化D. 稳定化答案:A7.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权力C. 交换D. 合作答案:C8. 社会认同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个体与哪个群体的关系?A. 家庭B. 工作单位C. 社会D. 参照群体答案:D9.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表现会如何变化?B. 恶化C. 无变化D. 无法预测答案:A10. 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A. 无影响B. 负面影响C. 积极影响D. 消极影响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A. 人际关系B. 群体动力学C. 社会影响D. 健康心理学E. 以上都是答案:E2.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包括哪些方面?A. 自我意识B. 自尊C. 自我效能感D. 自我服务偏见E. 以上都是答案:E3. 社会影响的来源有哪些?B. 同伴压力C. 媒体D. 文化E. 以上都是答案:E4. 群体决策的常见问题包括哪些?A. 群体思维B. 责任分散C. 社会惰化D. 群体极化E. 以上都是答案:E5. 社会心理学在哪些领域有应用?A. 教育B. 工作场所C. 健康护理D. 法律E. 以上都是答案:E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浙江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浙江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浙江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A.家庭环境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D.社会情境2.实验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从______年奥尔波特出版《社会心理学》著作算起。

A.1895B.1897C.1898D.19243.______认为,一个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

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理论C.场理论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______等1973年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模拟研究。

A.津巴多B.勒温C.莫雷诺D.麦独孤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A.心理状态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D.心理活动6.在人的意向系统中,最为抽象的部分是A.注意状态B.认知特点C.价值观与人生观D.个人态度7.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A.倒U关系B.U型关系C.线性关系D.反比关系8.在转变态度的研究中,说服过程包括A.理解和服从B.理解C.服从D.抵御9.推论所使用的语言既能描述行为又能描述心理倾向的一致程度和相应程度,是A.归因B.相应推论C.推论D.因果归因10.影响认知失调的因素很多,下列______是不正确的表述。

A.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加大B.失调程度随着有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而增加C.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反比D.认知失调程度与各个认知的重要性无关1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指人际吸引中的A.互补性B.物理距离的接近性C.类似性D.交往的频率12.“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的这种功过归因偏见是生活中常见的,有这种偏见的人往往是A.观察者B.行动者C.男生D.女生13.在特定情境中,如果个体在对其行为的结果重复性地失去控制时,就会习得无能的反应或麻木状态,即使以后事件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也不去努力控制,而是因觉得希望渺茫而无所作为,这种现象是自我归因中的A.自我障碍B.习得的无助C.观察者效应D.安慰剂效应14.孩子们有侵犯行为可能是从父母或电视中的暴力片那里观察而学来的,持这种观点的是A.本能理论B.挫折侵犯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生物学理论15.当助人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类助人行为以后将更可能发生,提出这种主张的是A.情绪理论B.学习和模仿理论C.生物学理论D.社会规范理论16.在情绪归因中,沙赫特和辛格认为,组成情绪的因素是A.生理激起B.认知标签C.生理激起和认知标签D.刺激情景17.平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你希望领导签字,那你最好在他心情愉快的时候找他”。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1~4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1~4

社会心理学_在线作业_1一、单选题1. 美国人类学家()在《桑契士的子孙们》一书中首先创立了“文化匮乏”的概念。

∙ A. 路易斯∙ B. 帕克∙ C. 齐美尔∙ D. 马格纳勒答案A2. 常见的动机冲突形式主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四种。

∙ A. 单趋冲突∙ B. 双趋避冲突∙ C. 单避冲突∙ D. 避趋冲突答案B3. 个体受到挫折后,如果不敢面对现实的挫折情境,就会以逃避的方式来摆脱挫折所带来的焦虑与痛苦,其中不属于逃避作用情况的是()。

∙ A. 逃向生理疾病∙ B. 逃向最亲的人∙ C. 逃向幻想的世界∙ D. 逃向另一现实答案B4.“未来的冲击是一种时间现象,它是社会变动急剧加速的产物,是发源于依附在旧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新文化的附加物,是人们在自己所生活的社会里所遇到的文化震荡”,提出这种“未来的冲击”的社会学家是()。

∙ A. 弗洛伊德∙ B. 托夫勒∙ C. 罗杰斯∙ D. 马斯洛答案B5. 下列各项不属于需要理论的是()。

∙ A.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B.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C. 奥德弗的ERG理论∙ D.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答案B6. 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基础是()。

∙ A. 积极悦纳自我∙ B. 全面认识自我∙ C. 善于突破自我∙ D. 努力完善自我答案A7. 社会环境作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层次之一,包含了诸多内容,其中不属于社会环境研究内容的是()。

∙ A. 大众传播∙ B. 社会运动和社会文化变迁∙ C. 利他行为∙ D. 社会舆论答案C8.关于人际关系的类型,按所属群体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

∙ A. 小群体人际关系和群众性场合的人际关系∙ B. 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个体与组织的关系、组织与组织的关系∙ C. 长期与短期的人际关系、依赖与独立的人际关系、从属与平衡的人际关系∙ D. 正式人际关系和非正式人际关系答案A9.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最早涉足民族性格研究的是以()为代表的德国民族心理学家。

社会心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偏向社会性的分支领域,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哪三个阶段?(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从古代——19世纪上半叶。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1908年,英国的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的爱德华·罗斯,写出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的出版。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形成的三大理论来源: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研究民族文化,即语言、神话等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代表人物——塔尔德和黎朋:暗示和模仿的理论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麦独孤:认为人有12种本能(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现在。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有三种研究角度:A、实验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奥尔波特,1924年,《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B、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乔治米德,符号互动论C、文化人类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908年,英国的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的爱德华·罗斯,写出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的出版。

4、为社会心理学诞生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的理论是哪些?社会心理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5、社会心理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1924年,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确立。

6、什么是社会认知?它有哪些特点?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特点:(1)直接性(2)整体性(3)选择性(4)防御性(5)惯性7、社会认知有哪些途径?社会认知的途径:(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4)人际距离8、什么是自我知觉?自我知觉即认识自己,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二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二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二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互动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计算法答案:D3.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是指:A. 对他人行为原因的解释B. 对自己行为原因的解释C. 对环境因素的解释D. 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答案:A4.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A. 个体在群体中的表现比单独时差B. 个体在群体中的表现比单独时好C.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促进作用D.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抑制作用答案:C5. 社会认同理论主要解释的是:A. 个体如何认识自己B. 个体如何认识他人C. 个体如何认识社会D. 个体如何认识群体答案:D6.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A. 顺从、服从和认同B. 顺从、服从和模仿C. 顺从、认同和模仿D. 服从、认同和模仿答案:A7.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习得主要通过:A. 直接经验B. 观察学习C. 模仿他人D. 社会强化答案:B8.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的是:A. 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系B. 个体之间的权力关系C. 个体之间的利益交换D. 个体之间的合作共赢答案:C9. 社会促进理论认为,群体存在会:A. 增加个体的焦虑B. 减少个体的焦虑C. 提高个体的表现D. 降低个体的表现答案:C10.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的是:A. 个体如何理解社会现象B. 个体如何理解他人行为C. 个体如何理解自己行为D. 个体如何理解群体行为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关系D. 社会行为答案:ABCD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A. 归因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社会认同理论D. 社会促进理论答案:ABCD3. 社会影响的来源可以是:A. 个人B. 群体C. 文化D. 媒体答案:ABCD4. 社会促进效应的表现包括:A. 社会助长B. 社会抑制C. 社会模仿D. 社会学习答案:AB5. 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认知过程包括:A. 信息编码B. 信息存储C. 信息检索D. 信息应用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社会促进效应的含义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2011-2012辅修试卷答案及解析

社会心理学2011-2012辅修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1 .以下对调查法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 D )A. 直截了当,针对性强B. 比较省时省力C. 收集的信息量大D. 不受外界因素干扰2.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 )A. F.奥尔波特B. 勒温C. 特里普力特D. 麦独孤3. “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是一种( D )现象。

A. 从众B. 社会促进C. 观众效应D. 社会懈怠4. “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体现了哪种人际关系:( B )A. 主从型B. 合作型C. 竞争型D. 无规则型5. 社会认知图式分为个人图式、自我图式、角色图式和剧本四种。

人们通常认为女人“感情丰富”“心肠软”,这属于( C )A. 个人图式B. 自我图式C. 角色图式D. 剧本个人图式:指我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知结构角色图式: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如教授)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剧本:指人们对事件或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6.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沟通是( A )A.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的过程B. 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C. 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D. 双向沟通7. 根据科尔曼(H.Kelman)的态度改变三阶段论,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或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一致叫做( A )A.认同 B.内化C.服从 D.从众服从: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叫做服从。

认同:认同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

内化:把他人的观点、态度完全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成为自己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8.研究发现,在犯罪率较高的社区内,一些男孩子自幼就模仿犯罪团伙中大男孩子的行为,认为他们勇敢、大胆,是真正的男子汉,视他们为楷模,直至最后堕落成犯罪团伙成员,这类犯罪团伙在该社区内成了许多小男孩子心目中的( D )A. 非正式群体B. 越轨群体C. 正式群体D. 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的群体9.人际交往中非正式沟通的网络不包括( A )A.链式B.单线式C.集束式D.偶然式非正式的沟通网络:集束型(最普遍最快)、单线型、偶然型、流言型10. 詹姆斯(189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 D )A.自尊=成就/自信 B. 自尊=抱负水平/成就C.自尊=自信/抱负水平 D. 自尊=成就/抱负水平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一个人的意义。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00266《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00266《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00266《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266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答案请百度搜自考一点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麦独孤 B.弗洛伊德 C.华生 D.奥尔波特2.宗教属于影响社会化因素的A.文化因素 B.家庭因素 C.同辈群体因素 D.大众传媒因素3.人的本性不大可能改变,提出此观点的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歌德4.根据科尔伯格的划分,以对奖赏的期待为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的人处于A.前世俗水平 B.世俗水平 C.后世俗水平 D.超世俗水平5.获得基本信任与克服不信任的阶段是A.婴儿期 B.童年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6.“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主要体现了中国人施报观的A.情感性 B.延迟性 C.区别性 D.增量性7.“学无止境”说明人经过基本社会化后还要A.再社会化 B.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8.强调外界对人动机的影响的理论是A.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论 C.本能论 D.归因理论9.总加量表法的创立者是A.奥斯古德 B.李克特 C.苏西 D.塔南鲍姆10.态度改变过程中,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的阶段是A.服从阶段 B.顺从阶段 C.同化阶段 D.内化阶段11.信息传播者有选择性地将信息传播给有关的人,这种沟通形式是A.单线形式 B.流言形式 C.偶然形式 D.集束形式12.以沟通参与者的位置来划分,可以将沟通划分成A.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B.单向沟通、双向沟通、多向沟通C.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 D.正式渠道沟通和非正式渠道沟通13.群体的纵向结构不包括A.分工制度 B.行为制度 C.分配制度 D.等级制度14.凝聚力体现了A.群体成员的相互依赖 B.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C.成员对群体的情绪体验 D.群体成员的分工合作15.根据群体成员对群体所持的态度和情感可以将群体划分为A.参照群体和隶属群体 B.志愿群体和非志愿群体,C.内群体和外群体 D.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2012年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练习试题及答案3

2012年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练习试题及答案3

11、人性主义认为身心障碍是( )。

(A)不良认知或认知歪曲的结果。

(B)后天习得的不良行为
(C)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人性偏离
(D)成长过程遇到阻碍
12、心理咨询最终的目标是( )。

(A)帮助求助者认识到内心冲突
(B)使求助者能够敢于面对自己
(C)深化求助者的自我意识
(D)帮助求助者做出新的有效行为
13、深化求助者自我认识的关键是( )。

(A)咨询师的启发和引导
(B)咨询师的人格魅力
(C)咨询师的态度和技能
(D)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14、电话咨询处理( )效果最为明显。

(A)性心理障碍
(B)心理危机
(C)婚姻家庭问题
(D)社会适应问题
15、小王在怀孕时,为了更好的度过孕期,参加了孕妇培训班,和其他孕妇一起做放松训练、分享孕期的情况。

她参加的训练班最可能是( )。

(A)专题心理咨询
(B)现场心理咨询
(C)门诊心理咨询
(D)支持性团体咨询
答案:CDDBD。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社会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心理B. 社会行为C. 群体心理D. 社会环境答案:C2.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归因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认知失调理论D. 神经心理学答案:D3. 社会影响的形式包括以下哪一项?A. 群体思维B. 社会支持C. 社会压力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认同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群体的认同。

人们倾向于与他们认同的群体成员保持一致,并与这些群体成员相比,对外部群体成员持有偏见。

2. 描述社会促进和社交抑制现象。

答案:社会促进是指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体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会提高的现象。

而社交抑制则是指在他人在场时,个体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会降低的现象。

这两种现象通常与任务的性质和个体对观众的感知有关。

三、论述题1. 论述从众现象及其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答案: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以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现象。

从众可以减少个体的认知不一致和社会排斥的风险,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个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抑制独立思考和创新。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公司员工在团队会议中,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少表达,而是倾向于跟随团队的主流意见。

问题: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并提出改善建议。

答案:这种现象可能是从众效应的体现,员工可能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受到排斥,或是因为社会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改善建议包括鼓励开放的沟通环境,确保每个人的意见都能被听到和尊重,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员工独立思考。

结束语:通过本套试题的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现象,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社会心理学—A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内容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a人际关系b 社会变迁c社会互动d 社会化a 创新性b开放性c 实用性d 独立性a 抽样调查b 个案调查c 观察访谈d 典型调查a 玛格丽特·米德b 本尼迪克特c卡丁纳d 马林诺夫斯基a角色互动b 角色规范c 角色丛d 角色知觉a定势b 社会刻板效应c 首因效应d 光环效应a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b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c 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d以交往为手段a 环境压力b 角色不兼容c信息过多d 个人差异2.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具有综合性、( )、层次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3。

调查法是社会心理学家在社会行为研究中常用的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其中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4.由于文化决定理论的片面性,到后期,林顿、( )等人将文化决定理论改造成文化相对理论.5.一个角色总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称为().6。

在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对他人某些突出品质或特征的了解,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征的知觉,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称为()。

7。

不属于人际关系的特点的一项是( )。

8.冲突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不属于冲突来源的是( ).9。

态度的基本特征有( )、内在性、持久性三个方面。

a 媒介性b对象性c统合性d 压迫性a经典条件反射b经验内在参照c 认知不协调理论d操作性条件反射 a服从心理b 选择心理c 从众心理d集群心理a 观看效应b从众c 竞争与协作d共做效应a人际冲突b 目标冲突c 认识冲突d情感冲突a正式群体 b初级群体c 非正式群体d次级群体 二 多项选择题既有内稳性又有外显性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既有主动性又有受动性以上都是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相并存的趋势社会心理学朝着深入研究个性、小群体和集体问题的方向发展加强了同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一系列行为科学的联系研究课题广泛地面向实际,从理论探索转向应用研究摆脱了假说的验证,进入实证化阶段10。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
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与群体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动机等。

3.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概念:
- 社会认知:指个体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记忆和社会判断等。

- 社会影响:指他人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情感产生的影响,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比较等。

- 社会动机: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动机和目标,包括归属需求、权力需求和互惠原则等。

试题二
1.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操纵,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 问卷调查:通过向受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收集他们的意见和观点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和特征,了解其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权益保障和结果披露等方面的问题。

3. 请简要描述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结果:
- 康纳斯实验:证明了从属与亲和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 米尔格拉姆实验: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即所谓的“顺从实验”。

- 尤第实验:证明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影响,即所谓的“拖延实验”。

以上只是对社会心理学的一些试题和简要解答,希望能帮助您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

2012钟社会心理学答案B

2012钟社会心理学答案B

适用院系、班级:教育学院101;102本教研室主任 (签字): 分管教学学院领导(签字):兰州城市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B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课程代码: 140010 课程承担院系:教育学院 考核院系:教育学院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方向) 年 级: 101;102本 考核方式:开卷□ 命题教师: 张海钟 命题时间: 2012年6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0分)1.(D )2.(C )3.(A )4.(A )5.(C )6.(D )7.(D )8.(B )9.(B )10.(D )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2.(×)3.(√)4.(×)5.(×)6.(√)7.(×)8.(√)9.(√)10.(√)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首因效应:个体与他人首次接触留下的强烈第一印象,影响到后来的认知,所造成的心理效应。

2.合作与竞争: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动方式。

竞争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4.归因:归因就是对自己或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

5.社会促进:个人活动因为他人在场而获得的效率提高现象,也叫社会助长。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简述归因偏差的形成原因及其共同性。

答:一、对应偏差对应偏差产生的原因:(1)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行动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行为的影响。

(2)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更加突出,人们更容易注意行动者,而忽略背景因素、社会因素。

(3分)二、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产生的原因有:(1)两者的着眼点不同,观察者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行为者的身上,行为者更注意环境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影响。

2012年最新网上农大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答案(4套)

2012年最新网上农大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答案(4套)

2012年最新网上农大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业答案(4套)社会心理学作业答案第1套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1、下列哪些内容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A.社会互动B.社会化C.人际关系D.社会变迁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几个层次: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3、一般说社会角色的知觉正确与否的程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对角色的社会期待的明确程度;B.与知觉的主观性有关C.角色学习和经验的程度D.与个性倾向性有关E.环境及时代的变化参考答案:A, C, E您的答案:A, C, E参考答案:A, B, C您的答案:A, B, C8、下列哪种情况是态度的一致性改变:A.由比较支持变为强烈支持改革开放B.由喜欢某人变为厌恶某人C.由反对土地承包转变为支持土地承包D.由支持干部选举制度转变为反对干部选举制度E.由稍稍喜欢踢足球转变到极度热爱足球运动参考答案:A, E您的答案:A, E9、下列那些行为是利他行为:()A.主动无偿地帮他人带路B.路见不平,制止犯罪行为救助受害者C.克制自己,为使他人免受烟雾中有害物质的侵害而戒烟D.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E.为获得较多的利息,把钱借给他人参考答案:A, B, C, D您的答案:A, B, C, D10、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课堂,家庭对于社会化的重要性在于:A.童年期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B.它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儿童传授科学知识的制度化机构;C.不带有强制性,它往往是在其成员对个人的社交、安全、尊严、优越感的满足之中自然而然实现的;D.童年期儿童对家庭的生理、心理依赖是一生中最强烈的时期;E.它规范着人的横向社会地位参考答案:A, D您的答案:A, D社会心理学作业答案第2套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1、霍桑实验属于:A.实验室实验B.模拟实验C.现场实验D.抽样调查E.参与观察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2、流言与谣言的产生,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心理方面的原因。

2012社会心理学网上作业2答案

2012社会心理学网上作业2答案

单选题()指的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A.人际关系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爱情三角理论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看作是暂时的外因。

A.任务难度B.机遇C.能力D.努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她)们各种好的品质,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等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A.维纳B.凯利C.罗森塔D.库利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了劝说者的()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A.权威性B.相似性C.吸引力D.可信赖性心理学家雷维奇通过利用“雷维奇人际关系测量游戏”方法对一千对夫妇进行研究,把人际关系归纳为()种类型。

A.5B.6C.7D.8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看作是暂时的内因。

A.任务难度B.机遇C.能力D.努力社会判断理论认为,当一种新观点处于个体的()时,最有可能引起个体态度的改变。

A.接受区B.潜意识区D.不明朗区“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表明:认知者的()会影响社会认知。

A.经验B.需要C.价值观念D.情感状态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A.选择性B.双向性C.整体性D.易出偏差性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看作是稳定的外因。

A.任务难度B.机遇C.能力D.努力爱情三角理论由()提出的。

A.伯克威茨B.李D.鲁宾()是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A.人际吸引B.利他行为C.攻击行为D.求助行为卡茨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

A.功能理论B.三阶段理论C.社会判断理论D.学习理论功能理论有两种一种是由()于1960年提出的,另一种是由斯密斯等人于1956年提出的。

A.海德B.卡茨C.费斯汀格D.谢里夫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提出的。

《社会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民族心理学、群体心理学 2(定性、沟通 3(自我概念、自尊 4(均衡理论、不协调理论 5(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6(岗前培训、沟通培训、管理人员开发7(共享、权威排序、对等互惠、市场定价 8(助人行为、亲社会行为 9(等级制的、寡头政治的 10(个体、群体、民族 11(个人的亲身经验、社会学习 12(总加法、累积法、等距法二、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比个体更高的社会层面,人类精神所在,并表现在不同的社会生活层面上。

2(同化:凯尔曼提出的对社会影响的三种反应之一,是指个体因为与他人或群体有关,从而接受这个人或群体的态度,这已接近于个人自己的态度。

3(集体无意识:荣格提出的,关键词是原始意象及其潜在意象。

4(霍桑效应:在进行社会心理学实验时,实验对象的兴趣、动机等中介变量也常常影响实验结果。

美国芝加哥电力公司在霍桑的一个工厂曾进行过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照明强度的增加,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但是当照明强度减弱时,工人的生产效率不但未降低反而也有所增加,后来经过调查发现之所以照明条件变差仍然使生产率提高,是因为工人们知道了自己在参加实验而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这就是著名的霍桑效应。

5(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洛斯需求层次论中人类主要动机中的一个重要动机。

认为人类具有成长、发展、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需要。

6(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的最主要的形式。

有多种方式。

7(舆论:是大众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

即公众意见。

加以解释。

8(人格:在科学心理学的范畴中,人格被界定为是在自然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个体特有模式,这一模式是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统一体,它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心理品质。

9(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既能适当地评价自我、接受自我,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既能适应自己所面临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现实环境,又能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我节制和调控能力,并在认知功能、情绪反应活动和意志行为方面都能处在比较积极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指的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A.人际关系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爱情三角理论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看作是暂时的外因。

A.任务难度B.机遇C.能力D.努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她)们各种好的品质,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等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A.维纳B.凯利C.罗森塔D.库利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了劝说者的()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A.权威性B.相似性C.吸引力D.可信赖性心理学家雷维奇通过利用“雷维奇人际关系测量游戏”方法对一千对夫妇进行研究,把人际关系归纳为()种类型。

A.5B.6C.7D.8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看作是暂时的内因。

A.任务难度B.机遇C.能力D.努力社会判断理论认为,当一种新观点处于个体的()时,最有可能引起个体态度的改变。

A.接受区B.潜意识区D.不明朗区“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表明:认知者的()会影响社会认知。

A.经验B.需要C.价值观念D.情感状态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A.选择性B.双向性C.整体性D.易出偏差性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看作是稳定的外因。

A.任务难度B.机遇C.能力D.努力爱情三角理论由()提出的。

A.伯克威茨B.李D.鲁宾()是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A.人际吸引B.利他行为C.攻击行为D.求助行为卡茨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

A.功能理论B.三阶段理论C.社会判断理论D.学习理论功能理论有两种一种是由()于1960年提出的,另一种是由斯密斯等人于1956年提出的。

A.海德B.卡茨C.费斯汀格D.谢里夫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提出的。

A.海德B.凯尔曼D.费斯廷格“行之于心,应之于手”属于态度改变的()阶段。

A.服从B.认同C.内化D.支持有关态度改变的社会判断理论是由()和霍夫兰的在1961年首次提出的。

A.谢里夫B.卡茨C.史密斯D.费斯汀格根据维纳的归因模型,下列属于稳定内因的是()。

A.运气B.任务难度C.能力D.努力()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A.旁观者效应B.评价焦虑D.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多选题人际关系的表现方式和表现途径有:A.个体的情感。

B.个体的愿望。

C.个体的兴趣。

D.个体的生理。

E.个体的学识。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际关系中为对方付出的代价有:A.花费时间B.增加责任C.影响情绪D.失去独立性E.丧失知识水平妥协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主要有:A.责任推诿。

B.合理化。

C.压抑。

D.否认。

E.改变策略,再作尝试。

社会心理学家舒兹认为,人际关系的模式大致可以通过三种人际需要来加以解释。

它们是:A.学习的需要。

B.包容的需要。

C.生活的需要。

D.支配的需要。

E.情感的需要。

人际关系的测定方法有:A.社会测量法。

B.自然测量法。

C.参照测量法。

D.社会距离尺度法。

E.问卷调查法。

自我报偿性的助人行为,是为了:A.减轻自己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B.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

C.使自己感到有力量。

D.体会到一种自我价值。

E.获得满足、骄傲、愉快等自我体验。

阻碍人际交往的主客观因素有:A.种族偏见。

B.教育程度。

C.社会团体内成员的地位差别。

D.社会团体内的组织结构状况。

E.个人的人格特征。

我国社会心理学家黄希庭认为,形成小团体的主要吸引力有:A.社会性吸引B.物质性吸引C.相似性吸引D.接近性吸引E.补偿性吸引积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主要有:A.增加努力。

B.改变策略,再作尝试。

C.攻击行为。

D.倒退。

E.补偿。

人际交往空间的特点表现为:A.人际交往空间具有私有性。

B.人际交往空间具有伸缩性。

C.人际交往空间具有依存性。

D.人际交往空间具有隐蔽性。

E.人际交往空间具有达意性。

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A.接近性B.相似性C.互补性D.群众性E.广泛性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主要有:A.协调功能B.心理保健功能C.生理保健功能。

D.社会发展动力功能E.心理发展动力功能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生活空间”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内容包括:A.人的需要。

B.人的目标。

C.人的信念。

D.人的记忆。

E.人的无意识。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可以分为:A.挫折挑动。

B.侵犯线索的引发。

C.侵犯情绪的内在化。

D.个人特点。

E.当时的情境。

导致挫折产生的内部原因有:A.个体的生理原因。

B.个体的经济原因。

C.个体的文化原因。

D.个体的政治原因。

E.个体的心理原因。

态度对个体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有:A.休闲功能。

B.认知功能。

C.情绪功能。

D.动机功能。

人际交往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包括:A.(1)交往双方运用的符号系统必须由双方各自赋予特定的含义。

B.交往双方所运用的符号系统必须是彼此共同理解的。

C.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尽量少受外界干扰。

D.信息接受者要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E.信息接受者要作好生理上的准备。

与利他行为相近的名称有:A.亲社会行为。

B.心理渲泄行为。

C.助人行为。

D.遵守纪律行为。

E.紧急回避行为。

态度构成的因素包括:A.文化。

B.认知。

C.情感。

D.意向。

E.行动。

社会心理学关于侵犯行为的理论有:B.唯实论。

C.机械论。

D.动机论。

E.社会学习论。

社会支持能降低挫折对个体的打击作用。

社会支持方式有:A.为支持对象提供实际帮助。

B.阻止支持对象任何方式的情绪发泄。

C.安慰支持对象情绪。

D.增进支持对象对生活的理解。

E.向支持对象提供积极的影响。

施瓦茨等人认为,利为行为的发生是由多个相继阶段组成的整个过程。

这些相继阶段是注意阶段和:A.学习阶段。

B.动机阶段。

C.评估阶段。

D.防卫阶段。

E.发生阶段。

影响个体态度转变的个性特点主要是指个体的:A.自尊心。

B.权威主义倾向。

C.智力。

D.体力。

E.需要。

影响利他行为的个人因素有多方面内容,其中包括:A.人的同情心。

B.人的情绪。

C.人的性别。

D.人的文化水平。

E.人的年龄。

社会心理学家霍尔通过长期研究,把人际距离分为:A.亲密距离。

B.私人距离。

C.社区距离。

D.社会距离。

E.公共距离。

影响人际交往空间大小的诸因素中的“个体因素”表现为: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个性差异。

D.心理健康状况。

E.个体需要。

推动和促进社会态度转变的方法有:A.说服宣传。

B.参加活动。

C.增强个性。

D.团体规定。

E.发展智力。

消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主要有:A.攻击行为。

B.固执行为。

C.倒退。

D.责任推诿。

E.逆反和厌世。

测定社会态度的主要方法包括:A.总加量表法。

B.总加量杯法。

C.前提推论法。

D.语义分析法。

E.生理反应法。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维纳在海德归因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影响归因的重要方面还有:A.原因的倾向性。

B.原因的主体性。

C.原因的客体性。

D.原因的稳定因素。

E.原因的不稳定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