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幽默翻译研究

合集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的有意误译的幽默效果

目的论视角下的有意误译的幽默效果

文_学术探讨274摘要:目的论是由汉斯·弗米尔提出,将翻译目的看作是翻译的第一原则。

随着时代发展,翻译的目的不只局限于表达原文意思,出现了目的多元化。

也因此,出现了很多因不同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误译。

误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现象,而有意误译则是其中一类十分特别的现象。

本文在目的论视角下,通过目的论四大原则对以幽默为目的的翻译进行探究。

关键词:目的论;有意误译;幽默效果由于汉语与外语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会出现部分词汇,句子难翻,误译的情况。

也因此,各式翻译理论也不断出现。

20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 弗米尔(Han Vemmer)提出了目的论。

误译是翻译中所出现的一种译文与原文不符或表述不当的情况,是对忠实原则与忠诚原则的一种偏离。

误译分有意误译以及无意误译两种。

其划分标准便在于译者的主观性。

随着时代发展,翻译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将表达文字含义,其目的趋向多元,逐渐出现通过有意误译而取得一定幽默效果的现象。

如,将“how old are you”翻译为“怎么老是你”,将“life”译为“来福”等。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为产生幽默效果而进行的有意误译进行研究。

一、目的论概述目的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四个阶段从而形成目的论。

第一阶段,功能关系的引入与提出:1971年,凯瑟琳娜·莱斯首次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提出了以源文与译文的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评判模式。

第二阶段,目的论的形成:汉斯·弗米尔跳出以源文为重心的框架,提出目的论。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

同时他提出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

目的原则是指翻译应能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

连贯原则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译入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

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探讨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探讨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翻译理解为这样一种过程 : 它是两种文化信息间 的转换 , 而这两种文化 信息 间的转换又是靠语 际问 的转换进行的 。所 以翻译既是一种跨语言 的交 际活动 , 同时 , 也是一种跨 文化 的交际活动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 是 成功地进 行跨文 化交际所 需要 的能 力或素 质。众 多的学者一 致认 为 , 至少包 括 以下三方 面 的能力 : 它 语言 能力 、 语用 能力 和跨文 化能 力 。跨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 中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这就要求译者在 英 汉互译时不但要有 英汉双语能力 , 而且还要 了解大量 的中国文化和 西方文化 , 特别是 两种文化 的差异 。 由于篇 幅限制 , 笔者拟从 地理环 境、 历史文化 、 思维习惯 、 宗教信仰 、 价值观念 和风俗 习惯等几个方 面来 探讨 翻译 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 地理环境差异 一) 地域 文化指 的是 由所 处地 域 、 自然 条件 和地理 环境所 形成 的 文 化 。由于 文化 的产生与人们生存 的环境密切相关 , 所以地理环境 的不 同必然导致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 际学也表 明, 特定 的生长环境使人们 养成了特定的思维定势 , 多数人 类学者 , 会学家都认 为一个 国家的地 社 理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对文化起着很 重要的作 用。语 言文化所处地 域和 自然环境 不同 , 表现在不 同民族对一种现象或 事物采用不同 的言语形 式来表达。西方文化发源于希腊神话 , 而希腊是个 岛国 , 在海洋 国家中
最早的发展了商品经济 , 商人住 在城里 , 了与其 相适应 的与家庭式 发展 或家邦式截然 相反的社会组织 。所 以 , 英语 中有很 多词语和表达都 和 海洋有关 。比如“la s ” 从字面上看 是“ a a , l te 都在海里 ” 因为渔 民出海 , 捕鱼 的结果是 很难预测的 , 引申义实际上是 “ 事物的茫然不知 , 其 对 没 有头绪 ” “ 知所措 ” 或 不 。又如 “o epoe s edoe w tr的字 面意 t e n ’ h a vr ae” k 义是“ 头在水上” 其实指的是“ , 勉强糊 口” 。然而 , 中国大部分地 区是内 陆, 气候属 温带 , 这就使 中华 民族 发展 了以农业 为主的经济 , 并养成 与 其 相适 应 的生 活 习惯 。例如 , 比喻 某 人花 钱 浪 费时 , 语是 “ e d 英 s n p m ny ie a r ( oe k t ” 花钱如 流水 ) 而汉语则是 “ 金如土” l w e , 挥 。这是 由于中 国人 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 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的缘故。再如 , 我们常将 prig o de释为 “ 、 粥 稀饭” 其实 二者之间也存在 着文化上 的差异 。英国 , 人吃的 prig or e是将燕麦片(a a) d ot 1放入 牛奶或水 中煮成的 , me 而我们通 常吃 的“ ” “ 粥 或 稀饭 ” 则多是用稻米 、 小米或其它谷物加水煮成的 , 显然 中国的 “ 稀饭 ” 与西 方的 “or g ” p rd e 完全是 两码事 , 文化 内涵大不 相 i 其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中文幽默经常依赖于语境和双关语,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依赖于笑话的构造和反转。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老师告诉我们不要‘临时抱佛脚’,但是到了期末考试,每个人都在抱佛脚。

”这个笑话依赖于“临时抱佛脚”的成语,其本意是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仓促应对,但在中文语境中,它常常被用作“努力学习”的讽刺或调侃。

而在英文中,这种双关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

中文幽默经常利用角色和情境来制造笑点,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使用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他是个宅男,每天都在家里玩游戏。

但是有一天,他的外卖到了,他打开门,却发现外卖员是他小区的保安。

”这个笑话依赖于角色和情境的反转来制造笑点。

而在英文中,这种角色和情境的反转可能并不像中文那样明显或有趣。

中文幽默经常利用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来制造笑点,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使用普遍的文化参照。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他是个武侠迷,总想着能够飞檐走壁。

结果有一天,他真的从高楼摔下来了。

”这个笑话依赖于中国文化中对武侠的认知来制造笑点。

而在英文中,这种文化参照可能并不被普遍理解或欣赏。

中英文幽默之间存在显著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在翻译幽默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考虑,以尽可能地保持原汁原味的笑点。

我们也需要理解和欣赏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幽默方式和特点,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幽默作品。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美两国之间的商务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在商务谈判中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围绕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语言策略展开讨论,以期帮助双方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双方在对待商务合作的态度和行为上存在较大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人情和关系,而美国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这往往导致在合作方式、利益分配等方面出现分歧。

多元文化语境下字幕翻译的幽默效果研究——以《老友记》为例

多元文化语境下字幕翻译的幽默效果研究——以《老友记》为例

多元文化语境下字幕翻译的幽默效果研究——以《老友记》为例摘要:本文在多元文化语境的背景下,针对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引入现象,对字幕翻译进行剖析和研究,探究字幕翻译与影视作品产生的幽默效果之间的关联,分析文化差异给字幕翻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以最受欢迎之一的美剧《老友记》为例,举例其中的特定词语、句子、俚语和习语的翻译说明多元文化给影视字幕带来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给字幕译者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让字幕翻译更好的担当中外文化交流之间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字幕翻译;老友记;幽默效果1.引言在多元文化语境下,随着人们对影视艺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字幕翻译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并成为翻译界所关注的热点。

字幕翻译本身就是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

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外国影视作品的祖母翻译必然会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情景喜剧需要同时传喜剧的幽默效果,又要使观众完全理解故事情节是有难度的。

本文以《老友记》为蓝本,分析了其中文化差异的体现并总结出一些翻译策略。

《老友记》美国收视率最高的情景喜剧之一,典型的美式幽默在其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幽默的对白吸引了无数中外观众。

《老友记》如今已经开播20周年,要播出电影特别版的消息一出收到无数粉丝追捧。

这部剧极其富有代表性,剧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无不反映了美国的文化、社会生活、思维方式以及民族习惯,这刚好为研究多元文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

1.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字幕翻译研究1.字幕特点及字幕翻译的约束性字幕有其自身特点,故字幕翻译与其他翻译大有不同。

字幕主要有以下特点:(1)瞬时性,画面和声音是同步的,所以字幕也要与之相对应,随着其变化而变化。

(2)通俗性,又称口语性,大部分情节都是对话,所以字幕也非常口语化。

(3)文化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字幕多是对外语的解释,自然承载着外来文化;(4)综合性,字幕不是孤立的存在,必须与声音和画面协调起来才能保证观看效果。

1.字幕翻译在传达幽默效果过程中的重要性优秀的字幕翻译可以最小化文化差异的影响,使观众最大化理解原本的剧情。

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而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外宣文本的翻译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文化的有效交流。

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的研究和实践。

一、外宣文本翻译的文化适应性在进行外宣文本翻译时,需要考虑文化适应性的问题。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目标文化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来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达。

在进行口头禅的翻译时,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幽默、谚语等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和误译。

在进行外宣文本翻译时还需考虑到文化符号的翻译。

文化符号是每个文化群体共同认同的特定符号、符号组合和象征意义,对于文本翻译来说,需要根据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特点来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调整,以确保文化符号的有效传达和理解。

在进行外宣文本翻译时,需要考虑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规范性,以确保翻译质量和传播效果。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因翻译错误而导致信息的误传和不准确。

在翻译过程中还需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规范,采用符合目标语言表达规范和习惯的翻译策略来进行翻译,确保翻译的语言质量和流畅度。

在进行外宣文本的翻译时,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传播环境和语言特点,采用对目标受众具有吸引力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来进行翻译,以增强传播效果。

在进行外宣文本翻译时,需要考虑到信息的准确传达,以确保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在跨文化的翻译中,存在着不同文化认知和理解水平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目标受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有效理解。

在跨文化的外宣文本翻译中,除了考虑到翻译的语言规范性和文化适应性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翻译的社会效应。

外宣文本的目的在于对外传播一定的信息和理念,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翻译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和文化的有效交流。

美国情景喜剧中幽默语言字幕翻译研究以《六人行》中文字幕为例

美国情景喜剧中幽默语言字幕翻译研究以《六人行》中文字幕为例

美国情景喜剧中幽默语言字幕翻译研究以《六人行》中文字幕为例一、本文概述美国情景喜剧作为一种独特的电视艺术形式,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和贴近生活的剧情深受全球观众喜爱。

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幽默语言的字幕翻译在情景喜剧的跨文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以美国著名情景喜剧《六人行》(Friends)的中文字幕为例,探讨幽默语言字幕翻译的策略与技巧,分析其在跨文化语境下的传播效果,以期为中国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回顾情景喜剧和字幕翻译的相关研究,分析幽默语言在情景喜剧中的重要性及其翻译难点。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六人行》中幽默语言的字幕翻译将被详细解读,探讨翻译者如何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文化转换等,以保留原剧幽默效果并适应中文语境。

本文还将评估这些翻译策略在中文观众中的接受度,以及它们对《六人行》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幽默语言字幕翻译的内在规律和最佳实践,为提升我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质量,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贡献一份力量。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深入,情景喜剧作为一种深受观众喜爱的娱乐形式,已经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美国情景喜剧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地道的语言表达,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

然而,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字幕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原剧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因此,对美国情景喜剧中幽默语言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美国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进行了探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之一是对幽默语言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幽默语言是情景喜剧的灵魂,如何在保持原剧幽默效果的同时,又符合目标语观众的审美习惯和文化背景,是字幕翻译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些学者提出了“直译+注释”“意译+解释”等翻译策略,旨在通过补充解释和背景信息,帮助观众理解原剧的幽默点。

还有研究关注字幕翻译中的文化适应性问题。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贸易和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因此,商务 英语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工具,也日益受到广泛。然而,中西文化差 异对商务英语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种影响并提 出应对策略。
一、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 影响
1、词汇差异
中西文化中的词汇差异很大。在商务英语中,一些词汇在中文中可能没有完 全对应的翻译,反之亦然。例如,“inventory”在英文中指“库存”,而在中 文中却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同样,中文中的“关系”一词在英文中也没有完全 对应的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成为不同语言之间沟通的桥 梁。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中西文化 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从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方面展开论 述。
在文献综述方面,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国内外学 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与文化、文化差异 与翻译策略、译者素养与跨文化意识等方面。虽然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如何更加客观地评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 响等。
3、社交习俗层面:中西方文化中的社交习俗存在很大差异。例如,中国人 注重礼尚往来,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独立。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目标语言的社 会文化背景,避免产生误解或冒犯。
4、价值观层面: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例如,西方文化强调 个人主义和自由,而东方文化更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尊重 目标语言的价值观,避免产生冲突。
2、语境差异
中西文化中的语境差异也是很大的。在商务英语中,一些表达在中文中可能 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例如,“in the black”在英文中通常指“盈利”,而在 中文中却可能被误解为“黑暗”。

论英语幽默的翻译

论英语幽默的翻译

论英语幽默的翻译摘要:幽默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幽默反映英语文化。

反映英语文化中的价值以及现实等,所以不理解英语幽默就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英语。

了解英语幽默的常用手法是欣赏该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归化、功能翻译、直译和注释法则是幽默语言翻译的重要策略。

就其本身功能而言,幽默则具有两大主要功能—美感功能、信息功能。

由于每种语言都有其文化特点、修辞特点和表达习惯,臣此译者在翻译幽默的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方法,再现原文的修辞特点、内涵奥妙和幽默的联想。

关键词:幽默语言、翻译策略、功能、手法前言英语中幽默(humor)一词来自拉丁语,意思是“湿润”(moisture)。

英、美人是世界上最富有幽默感的民族,这种幽默感已经渗透到了英、美文学作品和生活中。

幽默是每个民族都存在的,但不同民族的幽默感差异却很大。

幽默往往与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社会观念、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等有密切的关系。

虽然幽默不等于嘲笑,但弄不好,出了差错,便会事与愿违。

因此,了解英语幽默的常用手法,增强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方能力求保持幽默翻译中的原汁原味。

幽默是有民族性的,不同民族的幽默,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英汉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因而有着各自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及语言表达与欣赏习惯.鉴于这种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译者往往很难将其韵味翻译过来.美国作家辛格说:“一种语言中令人捧腹的笑话,译成另一种语言有可能成为白痴呓语.”他甚至还说:“诗和幽默,几乎是不可译的.”而国内翻译界也有人感叹道“其难度又何尝亚于译诗,有时也许竟是无法译出来的.”作为语际间信息传播工具的翻译应正确审视差异,最大限度地使原语接受者和目的语接受者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契合,共同咀嚼幽默语言散发出的“笑”味。

幽默是一种美的情感信息,它不仅代表了艺术,而且代表了美学和生活中的哲理。

一、英语幽默翻译的策略(一)语言功能的六大类幽默的语言艺术英国翻译理论家皮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将语言功能分为六类:1.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传达信息。

歧义视角下的英语言语幽默研究

歧义视角下的英语言语幽默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色分析2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沉默行为的解析3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4 企业资料的翻译原则5 浅析《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6 从电影名的翻译看直译与意译7 微笑着流泪——欧亨利小说赏析8 浅谈迪斯尼文化扩张中的品牌运营策略9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10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11 论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义12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13 论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14 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5 浅论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老友记》为例1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研究18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19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20 A New Woman’s Journey in To the Lighthouse21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2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3 中英现代命名方式中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24 英汉禁忌语的对比分析25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26 交互式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的应用27 语用学理论在经贸英语口译中的应用28 爱情至上——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29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30 论福斯塔夫的性格31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32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33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34 论《小镇畸人》中人物的怪诞性35 从女性主义看《呼啸山庄》36 从华裔女性文学看东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与融合——以华裔女作家林湄及其作品《天望》为例37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38 差异、对立与和谐——浅析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39 从电影《吸血鬼日记》分析现代西方人们新的价值取向40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41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听力学习42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43 从建立商务关系的角度对比中美商务礼仪44 从《生活大爆炸》看美剧字幕翻译的文化转向45 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的跨文化解析46 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47 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比分析《纯真年代》两位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48 浅析中国时政术语的常用英译方法49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50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51 Slips of Tongue in English Learning as a Second Language52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53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54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55 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研究56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57 美国校园俚语发展的促动因素看美国的自由精神58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59 The Tragedy Characteristics of Sister Carrie and An American Tragedy60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61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62 论乔治•艾略特《亚当•比德》中的道德冲突63 从文化差异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64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ranslating San in Chinese Idioms65 英语体育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对策66 《老人与海》的家园意识67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68 词汇和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影响及应对策略69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70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71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72 论《织工马南》中的象征意义73 从旅游看中美核心文化差异74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75 分析《玫瑰色茶杯》中的女性主义76 浅析MSN交谈中的话语标记语77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78 会话含义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79 方位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80 从西方讽刺剧看品特的威胁喜剧81 论《弗兰肯斯坦》中贾斯汀的悲剧82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差异83 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84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分析85 从《人生的枷锁》中三个女性看毛姆的婚爱观86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87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88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89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9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追求和理想的分析91 英汉颜色词翻译92 从文化无意识的角度分析《喜福会》中的边缘人93 从《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看身份的寻求94 《嘉莉妹妹》中赫斯特伍德人生悲剧95 论《毒日头》中的生命价值观96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97 浅议中西方礼物文化的差异9899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nne of Green G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l Aesthetics100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101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Companies Facing Anti-dumping102 从彼拉特透视托尼·莫里森的妇女主义103 基于认知语境的英语动物习语的理解策略研究——以“狗”的习语为例104 论译文质量保证的途径105 Analyzing Translation of Wo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s106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107 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108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09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110 浅谈中西体态语的差异111 A Brief Analysis of Jack London’s Attitude towards Life Reflected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112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13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114 The Influences of the Bible on Some American Movies115 困境下的回归--从生态角度看乞力马扎罗的雪116 英文电影题目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研究117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化妆品商标词的翻译118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宿命论119 A Feminist Narratolog ical Analysis of th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20 任务型教学过程及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21 英文商业广告的语言特点122 探究《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批判现实主义12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24 中英礼仪文化禁忌比较与跨文化交际125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培养——以天河中学学生为例126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127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128 从功能对等视角浅析法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29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130131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132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133 双关的不可译性探索134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135 The Proble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demark Transla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136 从产品说明书的英译错误分析探讨其翻译策略137 姓名—透视社会文化的窗口138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139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140 论委婉语与国际商务谈判141 The Influences of the Bible on Some American Movies142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143 简爱与林黛玉的形象比较分析144 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化妆品商标翻译145 “美国梦”的幻灭——论《人与鼠》的社会悲剧146 《乱世佳人》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分析147 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148 矛盾的思想者——《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二分性149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150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151 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152 在冲突与迷茫中凋零--浅析苔丝悲惨命运的必然性153 《雾都孤儿》中的女人们——试析狄更斯的女性观154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155 A Miniature of Ambivalence and Self-Discovery as Reflected by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156 中英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157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158 女王还是奴隶:女性主义辉映下的珀涅罗珀15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160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人物刻画161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162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外贸函电汉译的研究163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老人与海》看虚无主义中的抗争及其发展164 [毕业论文](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16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ino-US Courtesy166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167 《西游记》和《哈利波特》的对比168 英汉味觉隐喻的对比研究169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170 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171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172 从谭恩美小说中“家”的概念看其文化身份认定17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from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174 增译法在《水晶宫》英译汉翻译中的应用175 A Reflection upon American Heroism Based on Reviews of Hollywood Movies176 从英汉动物成语比较中英文化差异177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178 从哲学角度看中西餐具文化的差异179 《通天铁路》中超验主义与清教思想救赎观冲突之探析180 《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181 爱伦坡哥特式小说探析182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分析183 英国战争史对英语习语的影响184 女性模糊语在交际中的运用及分析185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186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187 浅析商务金钱语汇的翻译188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89 Exploration of Improper Criticism in Middle School Education190 从迈克尔杰克逊看美国梦191 歧义视角下的英语言语幽默研究192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193 文本分类理论与广告翻译194 The Pervasive Agitation of Humbert in Lolita195 从模糊性看古典诗词英译196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为例197 论《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心理剖析198 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199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200 文化视角下的商标语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影视作品的跨国传播日益频繁。

其中,情景喜剧以其独特的幽默元素吸引了众多观众。

《生活大爆炸》作为一部备受欢迎的美国情景喜剧,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粉丝。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幽默的翻译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从目的论的视角来探讨《生活大爆炸》中的幽默翻译,能够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启示。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翻译幽默时,目的就是要在目标语中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语中的幽默效果,让目标语观众能够感受到与原语观众相似的乐趣。

《生活大爆炸》中的幽默类型多种多样,包括语言幽默、文化幽默和情景幽默等。

语言幽默主要依赖于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语言手段来产生幽默效果。

例如,剧中角色常常使用双关语、谐音、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制造笑点。

文化幽默则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相关。

比如,对美国节日、传统习俗的调侃,或者对某些文化现象的独特见解。

情景幽默则是通过特定的场景设置、角色关系和突发事件来引发观众的笑声。

在翻译这些幽默元素时,译者面临着诸多挑战。

语言上的差异可能导致某些幽默在目标语中无法直接对应,文化背景的不同可能使目标语观众难以理解原有的幽默内涵,而情景幽默的传递则需要译者对场景和角色有精准的把握。

为了实现传递幽默效果的目的,译者可以采用多种翻译策略。

直译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当原语中的幽默在目标语中能够找到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且不会造成理解困难时,直译能够保留原有的幽默形式和内涵。

例如,剧中的一些简单的双关语,如果在目标语中也有类似的语言现象,就可以直接翻译。

意译则是在原语的幽默无法直接在目标语中呈现时,译者根据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对原语进行重新解释和翻译,以传达幽默的核心意思。

比如,对于一些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幽默,如果直译会让目标语观众感到困惑,意译就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笑点。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分析不同文化因素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探讨有效的翻译策略和解决方法,可以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分析文化差异对翻译的挑战,提出应对挑战的策略,并通过实例分析来验证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跨文化翻译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推动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探索不同文化背景对翻译过程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翻译策略应对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通过对跨文化翻译的研究,旨在为翻译实践提供更加准确、贴近文化内涵的翻译方法,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本研究旨在拓展翻译研究的视野,为跨文化研究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推动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本文将围绕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展开探讨,探索文化差异对翻译过程的影响,总结有效的翻译策略,并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1.3 研究意义研究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交流的增加,跨文化翻译在各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差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交流,促进跨文化理解与合作。

研究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意思,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和歧义,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深入探讨跨文化翻译策略,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有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传播。

通过研究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有助于提升翻译水平,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影响英语翻译的跨文化因素影响英语翻译的跨文化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语言结构、习惯用语、文化认知差异、宗教信仰等都是重要因素。

论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成语翻译 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对比...

论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成语翻译 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对比...

1.论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成语翻译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对比研究[论文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成语翻译策略[论文摘要]成语作为英汉语言的精华,带有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积淀,它的产生和使用在各自的文化中表现出各自的特色,成语翻译历来是翻译的难点。

文章从英汉文化差异的视角,阐述文化差异对英汉成语翻译的影响,探讨如何灵活运用英汉成语翻译策略,以尽可能在译文可读性和保留原语文化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一、引言成语(set phrases)是习语(the idiomatic phrases)的一种,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和使用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结晶。

成语一般来自于古代经典、著名著作、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进行英汉成语互译,要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成语的形象、喻义、修辞,也要译出其文化含义。

如成语“守株待兔”,是中国的一个古代故事,若译为stand by a stump waiting for the appearance of a hare,会令人大惑不解。

若译为stick to old practice and refuse to have a change 或是trust to chance and windfall,虽然其意表达出来了,但成语的文化特征已是荡然无存,因而也不可取。

可见, 处理英汉成语互译的关键是运用文化差异的视角。

二、英汉成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如果说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那么作为语言的核心和精华的成语更是文化的结晶,集中的体现了各自文化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作为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现的是两种完全迥异的文化。

文化的最早定义是来自英国人类文化学家泰勒,他下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

通过比较,英汉成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四方面。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老友记》言语幽默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老友记》言语幽默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老友记》言语幽默翻译研究一、简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其翻译质量对于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老友记》作为一部广受欢迎的美剧,其言语幽默不仅是剧情发展的关键,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如何准确、生动地翻译这些言语幽默,使之在目标语言中保持原有的韵味和效果,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强调翻译应以实现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功能对等为目标。

这一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在言语幽默翻译方面。

通过对《老友记》言语幽默的翻译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幽默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分析翻译策略的选择对幽默效果的影响,进而提出有效的翻译方法和建议。

本研究将结合《老友记》的具体台词和翻译实例,从词汇、句式、文化等多个层面分析言语幽默的翻译策略。

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翻译,评估其在功能对等方面的实现程度,并探讨造成翻译差异的原因。

本研究还将关注观众对翻译版本的接受度和反馈,以进一步验证功能对等理论在幽默翻译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功能对等理论视角,深入探讨《老友记》言语幽默的翻译问题,为提高影视作品的翻译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介绍《老友记》的背景与影响《老友记》是一部深入人心的美国情景喜剧,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该剧以其六位主角——摩妮卡、罗斯、瑞秋、钱德勒、乔伊和菲比的生活和友情为主线,展现了一系列生动而真实的纽约都市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无论是关于爱情、职业还是家庭的挑战,都充满了趣味和启示,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自1994年首播以来,《老友记》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了文化和语言的障碍,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和讨论的影视作品。

其成功不仅在于其深入人心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更在于其独特的幽默语言。

这种幽默语言不仅富有创意和新颖性,而且能够准确传达人物的情感和态度,使观众在欣赏剧情的也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幽默翻译的目的论分析

幽默翻译的目的论分析

幽默翻译的目的论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幽默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幽默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社会功能。

然而,幽默翻译并不像其他类型的翻译那样简单,因为幽默往往与文化、语境等因素紧密相连。

目的论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框架,它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对幽默翻译进行分析,探讨幽默翻译的技巧和策略。

一、幽默与文化幽默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认知密切相关。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欣赏方式也不同。

因此,在翻译幽默时,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寻找合适的翻译方法。

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幽默翻译中,译者的目的是将源语言的幽默传递到目标语言中,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这种幽默。

因此,译者在翻译幽默时,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寻找合适的翻译方法。

二、幽默翻译的技巧和策略幽默翻译需要译者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化知识。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幽默翻译技巧和策略:1、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用的幽默翻译技巧之一。

它直接将源语言的幽默翻译成目标语言,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元素。

例如:原文:She had a face like a million-dollar bill.译文:她长着一张百万富翁的脸。

2、意译法意译法适用于那些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幽默。

译者在翻译时,会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解释性翻译。

例如:原文: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译文:为你所爱的事业而奋斗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唯一途径。

3、增译法增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加入必要的信息,以帮助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原文的幽默。

例如:原文: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译文:为你所爱的事业而奋斗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唯一途径。

从言语幽默概论视角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围城》原著及英译本为例

从言语幽默概论视角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围城》原著及英译本为例

从言语幽默概论视角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围城》原著及英译本为例一、本文概述言语幽默是语言的精髓,也是人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它不仅能够给读者带来欢笑,还能够深刻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围城》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其中的言语幽默更是为这部小说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然而,如何将这种言语幽默在翻译中得以保留和传达,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言语幽默概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方法,并以《围城》的原著及其英译本为例,分析翻译过程中言语幽默的处理策略,以期对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简要介绍言语幽默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围城》原著中的言语幽默,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随后,本文将对比原著与英译本,分析译者在处理言语幽默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意译、省略等,并评价这些策略在保留和传达言语幽默方面的效果。

本文将总结汉语言语幽默翻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汉语言语幽默的内涵和特点,探讨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价值,并寻求更有效的翻译方法,让汉语言语幽默在跨文化交流中绽放其独特的魅力。

二、言语幽默概论言语幽默是人类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产生出一种令人发笑且富有深意的艺术效果。

言语幽默通常依赖于语言的双关性、夸张、对比、讽刺等修辞手法,以及语境、文化背景和言者的意图等多种因素。

在汉语言文化中,言语幽默更是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如歇后语、绕口令、反语、讽刺等,这些都是汉语独有的幽默方式。

翻译言语幽默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幽默的产生往往依赖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幽默元素,同时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文化背景,以尽可能地保留和传达原文的幽默效果。

言语幽默在翻译中的缺失与补偿策略

言语幽默在翻译中的缺失与补偿策略

a u n t , 若要 区别 , 不妨 冠 以名字 。若 张莉 的母 亲 叫陈伟 伟 ,
夏刚的母亲叫刘佳 , 就称 A u n t C h e n We i w e i 和A u n t L i u J i a , 但这不符合 中国人重宗族关系的习惯 。因此我们可 以说 语 言文化直接 限定 了语言翻译 的接受程度 。 二、 言语 幽默缺 失的补偿 策略
又如 : 按 英美 人 的 习惯 , “ 姑母 ” 也好, “ 舅母” 也好, 都 称
者之间的心理差异 、 文化差 异和语 言差异 , 我们在翻译语 言 幽默的时候很难将其原 汁原 味翻译 出来 , 容 易造成 幽默 在
翻译 中的缺失 。译者常 常面临着 两难 的选择 , 遇 到 比较 深 奥处 , 为了能够达到翻译 的结果 , 往往 不得不 舍弃 本源 , 而
求助于归化 , 异域文化将荡然无存 , 典故背后 的历史 文化也
会缺失 , 但是如果粗糙直译 , 没有任 何加注 , 则会使读 者无 法产生文化共鸣和 审美刺激 。那 么 , 如何鉴 赏语 言 中的幽
默艺术 , 并将 其有效的翻译出来 , 是我们语 言翻译者 一直在
研 究 的 问题 。 言 语 幽 默 在 翻 译 中缺 失 的 原 因 分 析

1 . 语 言 的不 可 译 性
语 言是一个有 着相 同文化底蕴 的民族 的社 会活动的独
特反 映 。
标语言 中找 到与它相 匹配 的词 , 在这种情况下 , 译 者可 以尝
试采用加注法 。
不同的民族所传 承的文化 思想 、 文 字底蕴 是完全 不 同 的。它有着本 民族特定 的语 法结 构 、 习惯用法 , 所 表达的 内 容也 是富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思想内涵。语 言幽默在本质 上 涵盖了大量民族历史 、 宗教 、 社会价 值等 更深层 次 的内容 ,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幽默翻译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幽默翻译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幽默翻译作者:冯小娇来源:《校园英语》2012年第06期摘要:幽默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般语言所没有的特征和作用,幽默蕴含了语言的精华。

由于幽默自身承载着浓厚的文化信息,文化差异就使幽默翻译成了一个难题。

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幽默翻译进行探讨,试图将幽默由不可译性向可译性转变。

关键词:幽默翻译;文化差异;可译性;文化交融1 中西方文化差异1.1历史差异英汉两种语文中有大量的由历史典故形成的。

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

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

英语中Achilles’heel (唯一致使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

(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1.2地理环境差异语言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lv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1.3宗教差异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语言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

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Go to hell(下地狱吧)这样的诅咒。

1.4习俗差异中西方幽默的不同是因为独特的历史社会,习俗。

幽默翻译的目的论分析——以《老友记》为例

幽默翻译的目的论分析——以《老友记》为例

幽默翻译的目的论分析——以《老友记》为例幽默翻译的目的论分析——以《老友记》为例引言:幽默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中一项重要的翻译形式,因其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而备受关注。

本文以美剧《老友记》为例,通过分析其中的幽默翻译手法,探讨幽默翻译的目的论,以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第一章幽默翻译的定义和背景1.1 幽默翻译的概念幽默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并传达原文中的幽默效果,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原文中的幽默。

它是一种翻译艺术,要求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1.2 幽默翻译的背景跨文化交际的增加与发展,使得幽默翻译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人们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幽默翻译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章幽默翻译的目的论2.1 幽默翻译的目的幽默翻译的目的是传递笑点或者娱乐效果,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原文中的幽默。

通过保留和再现原文的趣味性,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增加其对原文的理解和接受度。

2.2 幽默翻译的实现方式幽默翻译的实现方式主要有“直译”,“意译”,以及“局部替换法”。

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幽默元素直接翻译到目标语言中,尽量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和幽默效果;意译则是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读者的理解习惯,重新表达原文中的幽默效果;局部替换法则是通过将原文中的某些表达进行替换,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原文中的幽默。

2.3 幽默翻译的目标语言读者认知幽默翻译的目标语言读者认知是指目标语言读者对幽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对于幽默的理解和接受度存在差异,因此翻译人员需要根据目标语言读者的认知水平来进行幽默翻译的处理。

第三章《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3.1 《老友记》简介《老友记》是一部美国情景喜剧,以六个年轻人的生活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他们在纽约城市中的生活和友情。

该剧在美国以及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其幽默的对白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而备受喜爱。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俚语汉译研究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俚语汉译研究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俚语汉译研究作者:赵荣娜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19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文化领域的精神追求亦有所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推动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进程,使得英语俚语在语言中的文化含义亦体现得更加清晰。

由于既往英语俚语的文化研究大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真正将其应用到汉译工作中,使其无法有效地满足现代文化领域对汉语翻译功能的实际要求。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俚语;汉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9-109-03【本文著录格式】赵荣娜.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俚语汉译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19):109-111.俚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语言文化,但是并没有作为广泛流行的语言进行推广,其使用也并不鲜见,但是大多时候都是非正式场合使用。

但是,无论是英语还是英语俚语,在实际使用中,都存在文化差异现象,所以,英语俚语在汉译的过程中,也必须考虑文化差異问题,才能避免翻译错误。

在实际交流中,人们往往使用俚语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而如何保证俚语汉译的正确表达效果,则是当前必须研究的重点问题[1]。

另外,为了更加有效地避免英语俚语在汉译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译者不仅要适当考虑源语与目的语在文化背景上的翻译差异,还要全面结合接受者对语言文化的综合理解能力,并以此来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翻译机制,使得英语俚语能够通过更加形象生动的语言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趣味性。

本文就英语俚语在语言中的文化含义,结合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俚语在汉译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几点合理的汉译策略,并予以简单的阐述,以做参考。

一、英语俚语在语言中的文化含义语言本身属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的重要介质。

作为一种语言变体的英语俚语,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产物。

美剧中的美式幽默翻译研究

美剧中的美式幽默翻译研究

美剧中的美式幽默翻译研究【摘要】美式幽默的翻译是美剧翻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决定了目标语观众能否获得和源语观众一样的感官体验。

本文探讨了美剧中的美式幽默翻译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包括普遍性幽默,修辞上的幽默和文化负载性幽默,并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美剧;美式幽默;翻译;功能对等随着各个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深化,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共享资源,其中包括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美剧。

美剧在全球的风靡程度让我们相信一部好剧是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的。

然而,在电视文化作品中确实充满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因子,作为特定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形之下,翻译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美式幽默的翻译是字幕翻译当中相对来讲比较特殊的一种。

与翻译其他的文学文本相比,翻译台词中的言语幽默对翻译者来说确是一种新的挑战。

原因在于,幽默的效果在翻译之后是应该被保留下来的,但是在实际的翻译过程当中,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想要实现在译本中保留原文本中的幽默效果是非常困难的,至少难以同等程度地把幽默效果保留下来。

奈达在他的功能对等理论中提出了一种翻译理念,那就是“读者反应”。

要求译者应该让译本读者对译本作出和源语文本读者同等的反应。

笔者认为这种观念正与翻译美剧中幽默字幕的目的相一致。

翻译幽默字幕旨在同等程度地保留源语文本中的幽默效果,这是为了使中国的观众能够享受到与美国观众或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观众同样的欢笑和感官体验。

正是基于此种契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可以为美剧的幽默字幕翻译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笔者选取深受观众喜爱的美剧绝望主妇,对该剧中的幽默字幕进行分类,包括普遍性幽默,修辞上的幽默和文化负载性幽默,并分别针对剧中三种不同的幽默字幕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1.普遍性幽默(universal humor)幽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一些言语幽默并不涉及到宗教,种族或文化特征,它的幽默是建立在常识基础上的,目标语读者和源语读者一样容易理解,中间没有任何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幽默翻译研究
作者:井然
来源:《赢未来》2017年第04期
摘要:幽默是语言和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人们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念等的反映。

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幽默具有一般语言所没有的特征和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蕴含了语言的精华。

大多数的幽默语言是精炼、含蓄、诙谐的,语意上常常出其不意。

它可以使人们放松,营造一种轻松,良好的交流氛围,帮助人们更容易地沟通。

但是幽默的翻译却是译者的一个难题,本文以文化差异角度,研究幽默翻译。

关键词:幽默;文化差异;可译性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随着中西方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及养成文化意识日趋重要。

然而,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中西方文化差异成为了翻译中的一大障碍。

幽默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暗含着语言的本质,反映了文化中的价值观、背景、社会环境等。

幽默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然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幽默总是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相关的,因此,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对幽默翻译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扫清障碍。

二、幽默
幽默无时无刻存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幽默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如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幽默之所以如此复杂,是因为它与许多因素有关,因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Humor”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其基本含义是流畅的。

在中国“幽默”这个词是由“Humor”音译而来,幽默是一个复杂的术语,所以很难对它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幽默的目的和功能出发,可以将幽默分为交际幽默和玩笑式幽默,交际幽默是最常见、最实用的幽默形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旨在与他人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玩笑式幽默,营造活跃的气氛,愉悦身心,一般使用在非正式场合。

无论是中国式幽默还是西方式幽默,都具有交际、讽刺和娱乐的目的和功能。

当译者在翻译这些幽默时,需要全面的了解幽默中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思维方式和社会习俗,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

正确理解各民族文化内涵,分析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对于翻译尤其是幽默翻译是重要的。

(一)历史背景
公元前43年,罗马入侵并占领英国长达300多年,因此,罗马文化对英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可以从一些习语中看出端倪,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如果你不了解英国的历史,你会疑问为什么要选择罗马?而不是“all roads lead to Sydney.”“条条大路通悉尼”呢?对于“All roads lead to Rome”.汉语中没有完全对等的译文,只有译者基于英语文化的知识才能对该句进行翻译,否则译者只能逐字翻译。

这些习语,不管是英语成语还是汉语成语,背后都其自身的故事,换句话说,每一个习语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只有译者了解习语的背景信息,才能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

(二)地理环境
英国是位于大西洋的不列颠群岛上的一个岛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对英国及其语言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许多短语或习语都与海、鱼、船相关。

例如,“to rest on one’ oars” 是指“休息一下”,“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是指“为生存而奋斗”,“spend money like water” 的意思是“不节俭,浪费金钱”。

他们之所以使用“桨”和“水”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水有关。

其他短语像“dull fish”,“cool fish” and “ to have other fish to fry” 都包含“fish”这个单词,分别意味着“乏味的人”,“厚颜无耻的人”和“另有所图”。

他们之所以经常使用这些表达方式,是因为日常生活与这些相关。

恰恰相反,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而不是在岛上。

因此,许多英语短语和成语在汉语中无法找到对等词。

我们只能根据中国文化进行翻译。

例如根据中国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将“spend money like water” 译成“挥金如土”。

(三)风俗习惯
风俗是习惯一种固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现象,不仅受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还受到风俗习惯的影响。

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特殊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以有关动物的习语为例,不同的民族对狗有不同的看法。

在汉语中,“走狗”一般是指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谄媚的人或阿谀奉承的人。

然而,在英语中的“lucky dog”则是一个幸运的人。

牛在中国文化里是吃苦耐劳的象征,因此与牛有关的词语大部分为褒意词。

像“体壮如
牛”、“力大如牛”、“俯首甘为孺子牛”等。

但在日常生活中,英美人似乎不太喜欢牛,因而有关牛的习语多为贬义。

例如:He is bull—headed(他很顽固)
四、文化差异视角下幽默翻译不可译性
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许多表现形式,幽默是其中之一。

文化一直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幽默翻译的过程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例:“Why did Arnold Schwarzenegger and Maria Shriver decide to tie the Knot?”
“They were trying to breed a bullet proof Kenedy.” (蔡,2006)
—为什么阿诺·施瓦辛格和玛丽娅·施瑞佛决定结婚?
—他们想生一个防弹的肯尼迪。

从上述例子中,如果想要理解这种幽默,需要了解与其相关的背景知识。

阿诺妻子的母亲是约翰·肯尼迪总统妹妹的女儿,父亲是1972年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遭枪击暗杀身亡。

阿诺是现任的美国加州州长,他的妻子也是来自政治世家,这个笑话暗喻他们的孩子从政的几率很高,而且将会是一个有防弹身体的总统,不会和肯尼迪总统有同样的结局,因为阿诺健壮的体格看来刀枪不入,他的孩子当然是虎父无犬子。

如果不了解相关背景信息,几乎没有幽默效果,但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加上背景又会显得冗余,在某种程度上,有不可译性。

五、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知识、信仰、风俗习惯、历史等的反映,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个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

因此,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历史、地理环境、宗教习俗等方面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幽默是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幽默不可避免地因国家而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了解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Cai Huiting. American Joke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6.
[2]馮梦龙.笑话选[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3]王素华,杨敏.“幽默文化及其翻译方法浅谈”[J].北京: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