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课程《电商之互联网思维建立》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总体目标: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对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够结合相关案例,理解和掌握互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的成熟运用,并能运用所形成的互联网思维分析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新时期青年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经济学、金融学、营销管理等相关领域知识,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准确理解以用户思维、简约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以及移动互联网思维为基础的互联网思维。
能够对新时期的互联网行业环境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锻炼学生对于六大思维模式的基本应用,掌握互联网行业的相关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互联网思维,掌握互联网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利用互联网思维针对具体案例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就互联网相关的应用问题可以利用所形成的互联网思维进行分析思考。
3.素质目标:面对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利用学科所形成的互联网思维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改善学习方法的相应对策。
面对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改善学习方法的相应对策。
能够跟踪互联网在商业经济领域的最新发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跟进学习,提升职业素养,适应互联网行业及相关职业发展。
在新时期可以通过所形成的互联网思维发现创业新机遇并制作创业计划。
三、教学学时分配《互联网思维与创业》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互联网思维与创新【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互联网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对互联网时代背景有一个明晰的认知,理解互联网在商业、医疗等领域的价值,掌握互联网的概念及它在商务上的营销价值。
创新创业课程《电商之互联网思维建立》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电商---互联网思维建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适用对象:全校本、专科学生学时学分:12学时,1学分考试方式:考查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依据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建设规划和学院创新创业方案,《电子商务》是面向全校本、专科层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公共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电子商务的基本内涵和对互联网思维的建立。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基础,能对互联网思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能更好的为创业创新夯实基础,并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点(一)电商基本模式认知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与基本框架;熟悉各种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特点并掌握相应的分析方法。
1.课程内容电子商务模式,就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基于一定技术基础的商务运作方式和盈利模式。
研究和分析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体系,有助于挖掘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提供途径,也有助于企业制定特定的电子商务策略和实施步骤。
电子商务模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建立不同的分类框架,最简单的分类莫过于BtoB、BtoC和CtoC这样的分类,还有新型B2Q模式、BOB模式,但就各模式还可以再次细分。
2.教学要点(1)类型:B2C、B2B、C2C、C2B、O2O、BoB、B2Q、政府(2)运作原理、模式转变、普通电商、对实体店冲击、新分类、盈利模式、新模式;(二)电商流通活动认知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形成对商业模式的理性认识,纠正对商业活动表面的认识,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个方面的活动对电子手段下的商务活动能有一个现实的本质了解和认识。
从四流相互关系角度出发,学会正确分析电子商务活动的本质,并对互联网思维的基础认知打好理论基础。
(1)课程内容。
流通功能是指流通在商品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或职能。
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功能一般被认为是流通的基本功能之一。
(全面版)大学生创新创业高级课程教学大纲
(全面版)大学生创新创业高级课程教学大
纲
大学生创新创业高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信息
- 课程名称:大学生创新创业高级课程
- 课程类型:选修课
- 学时:60学时
- 学分:3学分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他们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也为他们日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
1. 创新思维培养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工具和方法来寻找创新机会和解决问题
2. 创业理论与实践
- 讲授创业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 分析成功创业案例,探索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 引导学生完成创业计划书,并进行演讲展示
3. 创业项目策划与管理
- 研究创业项目策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分析市场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
- 研究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技巧
4. 创业团队建设与领导力
- 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研究团队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沟通能力
5. 创业法律与知识产权保护
- 介绍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和风险
-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 讲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和保护措施
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30%
2. 课堂参与和讨论:20%
3. 创业计划书演讲展示:30%
4. 期末考试:20%
参考教材
- 《创业学》
- 《创新思维》
- 《创新创业案例精析》
以上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高级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述,具体课程安排和教学细节将在课堂上进一步说明。
互联网思维与创业全套教学课件
塑造全方位的品牌体验
六种参与元素
要将企业和消费者拉入同一条战线上,企业必须研究消费者的需求, 找到实现六种参与元素的最佳方式,将企业与关联消费者真正连接起 来。这六种参与元素分别是:
价值感、效率、信任、一致性、相关性、控制
目录
1.1互联网思维概述 1.2互联网思维产生的基础 1.3互联网思维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1.4本章小节 1.5思考与练习
目录
3.1互联网用户思维概述 3.2互联网用户思维创新 3.3互联网用户思维创业 3.4基于互联网用户思维的创业法则
互联网用户思维创业
互联网赋予了人们行动的力量,让消费者成为商业世界的唯一中心。
商业原本就应该为人的需求服务。
互联网用户思维下传统企业 商业模式的创业路径
打造新型企业 管理制度
打造价值环
互联网思维的载体
社交网络 社交经济
社交的转向、细分关系网与兴 趣图谱
细分关系网的价值 下一代信息网络
演讲网络
互联网思维相关理论
混沌理论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洛伦 茨提出混沌理论,混沌理论认为 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十分微 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 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 响。
社交图谱理论
本章小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作为工具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形态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当这种冲 击不断加深和变革不断加剧的时候,互联网就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思 维范式,也就是互联网思维。
本章首先介绍了互联网思维的相关定义、内涵、载体、相关理论;然后阐述了互联网思维 产生的基础,即影响力、共同塑造品牌的时代与决策环;最后阐述了互联网思维对企业发展 的意义,主要包括推动企业文化变革,重塑企业文化。
如2014年5月小米公司发布了 新一代4k电视产品—小米电 视。
(完整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与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旨在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初步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理论,锻炼和提升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
1、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2、教授创新创业知识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比如创业机会、创业计划、创业资源等等。
3、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系统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防范创业风险、适时采取行动的创业能力。
三、培养标准通过“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使学生了解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开发的真正含义、特征,能逐步建立起与创新相适应的新观念。
——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能全面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科学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项目等。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具备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的素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讲座安排本门课程将采取网络教学与现场讲座形式完成,讲座将于课程网络教学部分基本完成后开展。
(完整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与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旨在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初步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理论,锻炼和提升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
1、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2、教授创新创业知识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比如创业机会、创业计划、创业资源等等。
3、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系统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防范创业风险、适时采取行动的创业能力。
三、培养标准通过“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在教授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使学生了解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开发的真正含义、特征,能逐步建立起与创新相适应的新观念。
——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能全面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科学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项目等。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具备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的素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讲座安排本门课程将采取网络教学与现场讲座形式完成,讲座将于课程网络教学部分基本完成后开展。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线上线下)
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创新创业通识》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它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教育,是高等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国家关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主要任务是向大学生普及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认知、认同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使学生掌握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路径与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的情况,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含义、分类等知识;2.了解创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判断的原则,理解市场需求的基本概念,掌握创业机会筛选工具的运用;3.掌握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商业模式画布的相关知识;4.了解创业融资的渠道,方式;5.了解常见的创业风险,并掌握基本的管理策略等知识;(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新思维训练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2.在实战项目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灵活运用创新方法进行创新、以产品最小化思维开发产品、以商业模式画布为模型设计商业模式、并开展模拟融资;3.通过创新及创业训练,提升学生沟通能力、项目把控能力、与社会融合的能力,进而提高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科学合理的创业观和就业观,遵循创新创业规律,具有职业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创业实践。
三、参考学时32学时四、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五、课程实施结合线上教学平台,课程全程采用体验式,项目式授课方式。
以高科技创新产品为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意,并让学生体验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在产品设计中是如何体现的。
以项目实战的形式开展产品设计、商业模式设计教学,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掌握关键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并培养创业思维。
六、课程成绩评定方式根据课程性质及课程目标,本课程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包括出勤、过程评价、期末考核三项,采用百分制对上述三项的分值进行划分,依次为出勤10分,占10%;过程评价为70分,占70%;期末考核20分,占20%。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要求,我们院将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
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设置为“课堂(必修)+线上自由学习(选修)”,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达到以下目标: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要求,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提高创新水平。
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
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目的《创新创业训练》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共安排共28(4,24)个学时。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hip课程号:13215005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1.52、学时:24(其中: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3、课程类别: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4、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5、先修课程:6、后续课程:7、开课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二、课程介绍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知识点:当代中国创业历程,创业教育在中国,中国高校创业和创业教育概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第二节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点: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概况,创业教育定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分析:案例1。
第三节大学生创业的选择与借鉴知识点:创业产业领域的选择分析,创业项目的选择分析,创业借鉴:案例2。
第四节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思考知识点:高等院校亟待实施正规的创业教育,树立创业的自信心和强烈的竞争意识,重在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营造全社会浓郁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创业前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强化实践、弥补创业经验的不足。
(二)教学基本要求:1、识记: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2、领会:大学生创业的产业领域和创业策略的选择3、简单应用: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对策(三)实践与练习1、如果你开始创业,你将从哪些方面进行创业领域和创业项目的选择?2、从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典型案例中,你能概括出哪些经验教训?第二章创业、创新与创业管理(共6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系统化的创新精神知识点:出乎意料的情况,不一致,程序需要,产业与市场结构,人口的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科学及非科学的新知识。
第三节创新原则知识点:创新要求,创新禁忌,创新的三个条件。
第四节从创新到创业的过程知识点:创新的过程,从创新到创业,两个重要的创业模型。
第五节创业管理的内涵与特征1、识记:创新原则、创业管理的本质特征等2、领会:创新的三个条件。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大纲《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全过程,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3、通过实践项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启发学生思考自身创业的可能性,鼓励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课程内容1、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定义、重要性及基本方法。
2、创业概述:创业的概念、创业者的角色与素质、创业环境及创业机会识别。
3、创业计划:创业计划的定义、撰写步骤及关键要素。
4、创业实践:实践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估,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
5、创业案例分析:成功创业案例分享、分析失败原因,提升创业风险意识。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创新思维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全过程。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创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项目:通过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
五、课程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案例分析表现等。
2、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及时性和质量。
3、期末考试: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践项目评估:学生实践项目的完成度、创新性和实用性。
六、课程特色1、本课程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新创业的理论和技能。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266111课程名称:创新创业基础英文名称: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undation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创新对于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创新的基本理论、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并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让学生了解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了解创业过程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初创企业的特点。
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创业精神,以及资源整合、团队建设等创业技能,使学生能用创业的思维和行为准则开展工作,并具有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是各门类专业教育的有机构成,是先导课程,为后继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
通过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通过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结合,提高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创新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创新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使学生建立起创新意识。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2.通过对创新人才与创新环境的学习,熟悉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明确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2)3.了解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掌握基本创新思维方法及其应用,进而实现思维在方法上的创新和创造活动中的创新思维。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3)4.通过创新技法的学习,掌握创新的常用方法和主要途径,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联网创新思维课程方案
互联网创新思维培训课程大纲一、【课程形式】1、课堂讲述2、案例分析3、脑力激荡4、情景演练5、短片播放6、图片展示7、个性咨询二、【培训对象】中层管理者三、【培训时间】2天四、【课程特色】1、实战经验2、实务管理3、案例丰富4、实用理论5、互动性强6、深入浅出7、逻辑性强8、解决难题9、实际效果五、【课程大纲】导入:什么是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模块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大趋势1、互联网浪潮●从工业人到数字人●零售商霸权到消费者主权●亲,用户至上●产品即服务,服务即产品●产品媒体化●扁平化管理运作2、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身份:个性、精准的信息●联接:双向实时信息交换●位置:信息也有位置属性●感应:感知周边一切信息未来,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概念将会融合,移动互联网会演进为“新一代泛互联网”! 模块二、互联网思维,网融大智慧1、有没有互联网思维?2、那些话说的互联网思维3、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模块四、互联网思维创新运用分享1、用户思维,长尾、参与、体验:余额宝2、简约思维,专注、简就是美:人人贷3、大数据,都需要,用户是每个人:阿里小贷4、众筹思维,团结就是力量:点名时间5、极致思维,让用户尖叫,服务即营销:海底捞6、迭代思维,微创新,快速迭代:小米MIUI系统7、流量思维,免费的是最贵的,坚持:360安全卫士8、社会化思维,社会化媒体、众包:T-Watch智能手表9、平台思维,共赢生态圈:阿里巴巴10、众包思维,求同共赢:苏宁云商模块五、传统企业如何借力互联网思维1、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残酷现状2、互联网时代究竟带来了什么改变3、传统商业模式被互联网化改造的案例分析案例:微信,小米,乐视,京东,360,黄太吉烧饼,雕爷牛腩等4、2014年必须关注的几个模式:O2O、C2B、众筹、互联网金融5、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正在逆袭中的案例分享模块六、互联网思维颠覆领导力●领导力大破碎●张瑞敏人单合一●8090后的互联网化组织管理——失控与控制的平衡●云管理: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管理扁平化。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创业教育)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创业教育)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创业能力,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和商业模式。
-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策略,并具备创业管理的能力。
2. 教学目标- 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背景和趋势,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模式。
- 掌握电子商务平台的创建与管理,能够进行电子商务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 研究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策略,具备电子商务品牌建设和推广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基础知识- 电子商务的定义与特点- 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 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3.2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管理- 电子商务平台的选择与搭建- 电子商务平台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分析与优化3.3 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策略- 电子商务市场的特点和竞争环境- 电子商务品牌建设和推广- 电子商务的市场营销工具和策略3.4 创业管理与创新思维- 创业的机会与挑战- 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4.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对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讲解,提供相关案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电子商务平台,让学生掌握平台建设和管理的实际技能。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策略和创业管理的问题。
-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评价- 平时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包括对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和管理、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等。
-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电子商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 期末论文:学生撰写关于创业管理和创新思维的论文,评价其综合应用能力。
- 实践项目:学生参与电子商务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来评价其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pdf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要求,我们院将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
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设置为“课堂(必修)+线上自由学习(选修)”,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达到以下目标: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要求,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提高创新水平。
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
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目的《创新创业训练》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共安排共28(4,24)个学时。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时效性
可操作性
选择近期发生的案例,以反映当前创新创 业实践的最新趋势和变化。
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案例,即学生能够通 过分析和学习,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 自己的创新创业实践中。
创新创业实践案例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仔细阅读案例材料,了
案 例
解案例的背景、问题、
阅
挑战和解决方案。
读
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
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和项目需 求,合理安排团队结构和分工
。
创业团队的管理策略与技巧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确保团队成员之间充分沟通,分享信息和资 源,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
根据团队成员的贡献和需求,设定合理的奖 惩制度,提高团队士气。
设定明确的团队目标
将创业目标分解为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激发 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动力。
在展示过程中与听众保持互动,鼓励 听众提问和发表意见,增强展示的吸 引力和说服力。
06
CATALOGUE
创新创业实践案例分析
创新创业实践案例的选择原则
代表性
多样性
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能够体 现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常见问题、挑战和解 决方案。
选择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创业阶段 的案例,以展示创新创业实践的丰富多样 性。
风险性
创新过程中常伴随风险和不确定 性。
创意方法的分类与应用
发散性思维方法
如头脑风暴、自由联想等,用于 产生大量创意。
收敛性思维方法
如评价矩阵、决策树等,用于筛 选和优化创意。
创意方法的分类与应用
• 创新性思维方法:如六顶思考帽、TRIZ理论等,用于系统 创新。
创意方法的分类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商---互联网思维建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适用对象:全校本、专科学生学时学分:12学时,1学分考试方式:考查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依据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建设规划和学院创新创业方案,《电子商务》是面向全校本、专科层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公共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电子商务的基本内涵和对互联网思维的建立。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基础,能对互联网思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能更好的为创业创新夯实基础,并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学时分配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点
(一)电商基本模式认知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与基本框架;熟悉各种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特点并掌握相应的分析方法。
1.课程内容
电子商务模式,就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基于一定技术基础的商务运作方式和盈利模式。
研究和分析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体系,有助于挖掘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提供途径,也有助于企业制定特定的电子商务策略和实施步骤。
电子商务模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建立不同的分类框架,最简单的分类莫过于BtoB、BtoC和CtoC这样的分类,还有新型B2Q模式、BOB模式,但就各模式还可以再次细分。
2.教学要点
(1)类型:B2C、B2B、C2C、C2B、O2O、BoB、B2Q、政府
(2)运作原理、模式转变、普通电商、对实体店冲击、新分类、盈利模式、新模式;
(二)电商流通活动认知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形成对商业模式的理性认识,纠正对商业活动表面的认识,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个方面的活动对电子手段下的商务活动能有一个现实的本质了解和认识。
从四流相
互关系角度出发,学会正确分析电子商务活动的本质,并对互联网思维的基础认知打好理论基础。
(1)课程内容。
流通功能是指流通在商品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或职能。
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功能一般被认为是流通的基本功能之一。
社会分工造成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社会性分离,由于消费者自己不能生产供其消费的商品,而必须要消费由专业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因而消费者必须首先取得商品的所有权。
物流活动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生产与消费不仅在主体方面是分离的(社会性分离),而且在空间与时间上也是分离的。
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分离意味着商品的生产地点与消费地点的分离;而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分离则意味着生产与消费的时间是不一致的。
而物流活动正是要通过商品运输、储存等活动来解决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离问题。
因而,物流活动是创造时间效用与空间效用的流通活动。
需求信息向供给者的传递——供给者根据需求信息调整供给——供给信息向消费者的传递——消费者根据供给信息购买商品,并通过消费改变消费观念、习惯从而产生新的需求信息——新的需求信息向供给者的传递——供给者根据新的需求信息调整新的供给——新的供给信息再向消费者进行传递。
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首先是以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为开端的,由于所有权的转移是通过商品的买卖过程实现的,因此,货币资金的支付与流动是伴随着商品所有权转移必不可少的流通要
素。
而对于流通主体而言,为保障商品流通活动的顺利进行,对经营投入资本以及周转资本等必要资本的融通是十分重要的,这种资金融通活动对于保障商品流通过程的顺利、通畅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2)教学要点
①所有权转移;②物流功能;③成本节约;④信息传递;⑤风险分担;⑥流通金融
(三)互联网思维与传统行业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传统行业的本质运营实质模式,重点针对产品销售通路来去认知传统行业的运行规律;另一方面解读互联网思维,让学生对互联网思维能有较全面的认知。
(1)课程内容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经过四个阶段:首先是传播层面的互联网化,即狭义的网络营销,通过互联网工具实现品牌展示、产品宣传等功能;其次是渠道层面的互联网化,即狭义的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实现产品销售;然后是供应链层面的互联网化,通过C2B模式,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研发环节;最后是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架构企业。
绝大多数的传统企业目前仍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徘徊,仍然在纠结于开通微信还是微博,入驻天猫还是京东,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的互联网转型思路。
最高阶最彻底的互联网转型,是通过互联网思维去重塑企业的整个价值链
(2)教学要点
互联网思维: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互联网是一场革命,互联网思维堪比文艺复兴,其本质是商业回归人性,更加重视网状社会中人的价值,去中心化,平等,开放、协作、分享。
(四)互联网思维建立
通过众多现实案例教学,使学生对互联网思维能有一个具体认识,能逐步在今后的学习和创业创新过程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互联网思维。
(1)课程内容
互联网思维是怎么产生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互联网技术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在商业层面的逻辑。
工业社会的构成单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构成互联网世界的基本介质则是无形的比特。
这意味着,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学是一种稀缺经济学,而互联网时代则是丰饶经济学。
根据摩尔定律等理论,互联网的三大基础要件——带宽、存储、服务器都将无限指向免费。
在互联网经济中,垄断生产、销售以及传播将不再可能。
而且,一个网状结构的互联网,是没有中心节点的,它不是一个层级结构。
虽然不同的点有不同的权重,但没有一个点是绝对的权威。
所以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内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
平等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
在一个网状社会,一个
“个人”跟一个“企业”的价值,是由连接点的广度跟厚度决定的。
你的连接越广、连接越厚,你的价值越大,这也是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你的信息含量决定你的价值。
所以开放变成一种生存的必须手段,你不开放,你就没有办法去获得更多的连接。
所以,互联网商业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开放基础之上,互联网思维也必然体现着平等、开放的特征。
平等、开放意味着民主,意味着人性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经济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经济。
农业文明时代,最重要的资产是土地跟农民,工业时代最重要的资产是资本、机器(机器是固化的资本)、流水线上被异化了的人。
工业时代早期考虑最多的是异化的人,因为人也被当作机器在处理。
人只是流水线当中的螺丝钉。
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最核心的资源,一个是数据,一个是知识工作者,就是德鲁克在上个世纪末讲的KnowledgeWorker。
企业的管理也会从传统的多层次走向更加扁平、更加网络、更加生态的方式。
让KnowledgeWorker真正能够创造价值,变成任何一个组织和整个社会最重要、最需要突破的地方。
(2)教学要点
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贯穿整个价值链条的始终;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主要体现在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环节;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主要体现在销售和服务环节;平台思维体现在战略、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层面;跨界思维主要基于产业层面。
四、课程考核
《电商---互联网思维建立》课成绩考核结果实行五级制。
考核分为三部分:一是平时考勤(20%);二是课堂表现(30%);三是课程总结作业(50%)。
教学结束后,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考勤、课程内容、课程作业综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