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择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本章内容包括化学反应与热能、化学反应与电能、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等,在必修中只介绍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只需要学生了解,能联系生活实际,有一定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选修4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及电化学基础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化学反应的热量转化本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计算及比较、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标志等已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但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将知识点串成线织成网还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来。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实质,会判断反应的吸放热;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会应用判断电极及两级发生什么反应;会计算某反应的速率,会比较快慢及判断可逆反应达平衡的标志。
2.通过知识点的梳理,建立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用新概念理解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国民经济建设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有趣、实用”的思想情感。
2.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从身边及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入手学习,并应用所学分析指导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反应中能量的转化方式、平衡状态的判断难点:各知识点的联系四、教学方法: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模拟实验和学生讨论为主,教师串联讲解为辅的启发式教学。
1. 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层推进;2. 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有意注意;3. 通过展示模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对比、分析、讨论、归纳。
五、教学过程:主导思想:由于第二章三节内容类似“拼盘”,可以说各自独立,可以分块进行复习,但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只是简单串讲复习,再做些习题,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等同于做习题,因此我以“Fe”为主角,以原电池为载体,将这三节的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最新教案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最新教案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最新教案化学反应和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看完下面这份教案,也许你就明白了。
更多相关内容请上店铺。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最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能说出中和热的涵义。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通过实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难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中和热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结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糊状的氢氧化钙,试管发烫,说明反应放出了热能。
设问热能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除刚才的这个反应,其它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是不是也会有能量变化呢?其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说明归纳小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设疑那么,化学变化中热量变化的具体形式又有哪些呢?这将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探讨,从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见教材实验2-1。
思考与讨论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那么,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各有什么优缺点?反思、交流与评价1、实验过程中,你自己最满意的做法是什么?最不满意的做法是什么?2、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给了你哪些启示?你又给了他们哪些启示?演示实验见教材实验2-2思考与讨论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你得出了哪些结论?写出反应方程式。
2、你觉得做这个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可以做哪些改进?实验中对你最有启发的是什么?小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例: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炭和水蒸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等。
(二)、化学能与电能⑴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①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气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②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⑵①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②原电池形成的一般条件:Ⅰ 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Ⅱ 相连接的两个电极(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及其它可以做电极材料的物质)。
Ⅲ 两电极同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Ⅳ 形成闭合回路。
③原电池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④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Ⅰ 实验室制氢气。
为加快氢气的产生速率,可用粗Zn 或Zn 粒,先用CuSO 4溶液浸泡一会儿 或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的CuSO 4溶液。
Ⅱ 可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若由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做电极,则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一般情况下)。
Ⅲ 制化学电源(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高能电池。
a .一次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
如干电池等。
b .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一般通过充电器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这样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放电),再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充电)的循环。
如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
c .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燃料和氧化剂(如氧气)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通常通过外设装备将燃料送入原电池的负极,而将氧化剂送入原电池的正极,这时电池起着类似于试管、Ⅰ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地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Ⅱ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实质上是从多方面控制燃烧反应的条件(包括环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5页)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热点考向]1.燃烧热、中和热、反应热的概念。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3.盖斯定律及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复习策略]1.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三热”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把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关键,防止疏漏。
3.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以及熟练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通过高一高二两年的化学基础知识学习,已具备相关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
重点难点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顺序导入上节课复习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率,按教材顺序这节课开始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必修一、选修四都有相关内容。
【活动】学生总结根据复习习惯,课前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上黑板书写,其他同学补充。
【讲授】教师点评总结根据大家的总结和补充,还有最近三年高考题,本章可分为:第一部分反应热,第二部分热化学方程式,第三部分盖斯定律。
【活动】学生分步总结补充第一部分反应热认识反应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燃烧热,中和热。
第二部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第三部分盖斯定律计算。
【讲授】教师总结补充对学生的讲解点评补充。
【练习】1、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 H2O + O2+ Q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3)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若生成1m olN2,其△H= ___________kJ·mol-1。
3、(3)已知反应2HI(g) ===H2(g) + I2(g)的ΔH= +11kJ·mol-1,1mol H2(g)、1mol 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则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__ _____kJ。
高三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整一章)
【课题】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想象能力。
3、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重点难点】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学过程】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人类文明始于用火-----热能的使用,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在影响全球经济和生活的各种因素中,能源居于首位。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能源,如液化气。
它在燃烧时放出热能。
那这些热能从何而来呢?本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先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来揭示这些秘密。
[创设问题情景]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教师补充讲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
化学键是物质内部微粒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中的H-H键和Cl-Cl键断开,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形成H-Cl键而结合成HCl分子。
1molH2中含有1molH-H键,1mol Cl2中含有1mol Cl-Cl键,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断开1mol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 Cl-Cl键要吸收243 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 分子中的H-Cl键会放出431 kJ的能量。
则(1)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
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 kJ,(2)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
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 kJ,(3)反应中放出的热量的计算:862kJ—679kJ=183kJ这样,由于破坏旧键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和要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以及燃料的充分利用。
学习水平分别是B、C、B。
在《基本要求》中合格考和等级考学生内容相同,但难度要求不同。
在高一新授课时,学生已具有原子结构、化学键、物质结构等化学知识和热量、物质变化、分子热运动等物理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化学键的有关知识引导,从而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进而为后期的能源利用、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平衡、化工生产等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作为高二选修学生的复习课来说,学生已掌握了上述所有知识版块的基础内容,但是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这些知识板块(化学键、能量、平衡、化工生产等)还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希望通过复习课将学生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相互关联的系统;同时尝试将图式法、化学用语表达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等化学方法进行模拟训练,促进科学方法的养成,将对立统一、宏观与微观转化等化学辩证思想进行渗透;体验绿色化学节能环保的理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如今高考改革,3+3的模式下,选修化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但由于课时大幅度减少,学生对知识点的训练度减少,再加上学生学习精力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因而要求在有限课堂中做到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上课前,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没有掌握什么,还有哪些知识点存在困惑和干扰,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排摸,除去他们已经掌握的部分,在课堂上主要解决学生还存在的困难点。
如“列举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重要形式”,这个知识点学生已经可以说出“除了热能,还有光能,电能等”。
但在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解释还存在不能完全理解和表达正确,能量变化图的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综合上述情况,本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技能1.复述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概念2.解释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相对高低之间的关系3.辨析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异同,解释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4.在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以及反应热5.辨析有无催化剂对能量变化的影响6.说出能源充分利用的意义,说出热交换法是一种常用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符号的解读加强对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认识2.通过作图,提高图像的解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矛盾问题时体会能源充分利用的重要性,进一步达成节能环保的共识。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
2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二、知识讲解考点1:反应热焓变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2、符号:△H3、单位:kJ/mol或kJmol-1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考点2: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I2(g) 2HI(g);△H=-14.9 kJ/mol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三、例题精析【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答案】B【解析】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如可燃物的燃烧反应,A选项错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选项错误;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D选项错误。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
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
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以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
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
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
课程标准描述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概念
考试大纲
描述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内容
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学生分析了解了能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涵义。
3、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
热能的相互转化.
重点了解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涵义
难点了解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涵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备注)
导任何物质都
是储能物质,
物质钻花都
包含能量的
变化
听
惠顾旧知,
引入新知
思监督学生完
成《导学提
纲》
自主完成导学提
纲
自主学习,
理解记忆
新知识,
发现问题
议监督学生讨
论,观察每一
组的讨论情
况,解答小组
个别问题
小组内讨论《导
学提纲》
学生通过
讨论补
充、完善
知识,同
时增进对
知识的理
解
展安排小组展
示
小组主动展示
《导学提纲》
进一步完
善知识,
加深理解
评1、化学能与
热能的相
互转化
2、吸热反应
和放热反
应
3、能量守恒
定律
理解、记忆
突破重难
点
检布置堂测完成堂测巩固新知
教学反思教学后完成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
合格[ ]不合格[ ]
教研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年月日。
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编号:04【学习目标】1、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燃烧热的计算3、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加*的内容为本章重难点。
【基础自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相结合的,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
2、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1)E(吸收) E(释放)——放热反应E(吸收) E(释放)——吸热反应(2)∑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物质发生变化时,不变。
⑵能量守恒定律: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能量,如转化为等。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3、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思维拓展】1、“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2、凡是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3、是否存在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为什么?4、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化学键强弱有何关系?三、焓变、反应热1、在吸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吸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填+、—)。
在放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放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
2、计算△H的方法:△H= 的总能量- 的总能量=*四、热化学方程式观察例1——例3中的热化学方程式例1.在2000C、101KPa时,1mol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HI的反应,有关文献上表示为:例2.在250C、101KPa时,有2mol由H2和O2化合生成1molH2O的反应,一个生成气态水,一个生成液态水,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例3. 合成氨的反应热可以表示为:【自主总结】: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和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2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 复习必修相关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 有哪些是放热反应?什么是放热 反应?能作图吗?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 是吸热反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能作图吗?复习回忆,总 LjJ 曼_ G _ _ —F HI 血门?、结归纳*1农分析作图0 1! ■ 竺丿书打一一做好必修与选 修的衔接教学环节二 反应热与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 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 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 又称为焓变”符号:△ H ,单位:kJ/mol 或 kJ?mol -1?H 为•”为放热反应?H 为牛” 讨论、思考、提问准确无误地 掌握概念核心环节 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生成(1)理解燃烧燃烧的含义(2)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我国的能源现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二)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一)知识与技能(1)盖斯定律的本质,了解其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2)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
(3)掌握有关反应热、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物质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
(2)通过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贡献。
(2)通过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使命感、责任感; 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内容分析】本课题是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的单元复习课,本章内容包括:1. 化学反应与能量 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以初中化学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是有快慢和限度的,是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必不可少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知识点散乱甚至有缺漏。
【教学重难点】从不同角度认识锌和硫酸的反应并形成本章的知识网络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初步认识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不同角度分析锌和硫酸反应,形成知识网络图;2.能对化学学习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学会自我总结,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量观。
.【教学方法】引导、小组讨论、归纳、整合。
【设计理念】以锌和硫酸这个学生很熟悉的反应为主线,引导学生利用本章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总结了本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在熟悉本章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图。
体会理论研究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指导实际应用,感受到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教师做“锌与硫酸反应”实验,设问:“请大家对该反应从能量变化、反应本质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2.板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复习本章知识。
3.教师提问:①该反应是否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若可以,请画出装置图,标出电解质溶液、电极材料、电子流动的方向,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②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后,反应速率有什么变化?若要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若2分钟内,硫酸的浓度由2mol/L变为1mol/L,则用硫酸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多少?用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多少?③该反应是否存在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果你是制氨厂的总工程师,你如何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第二环节:开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热量教案(1)
化学反应与热能(1)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和已有知识、经验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2、熟知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二、教学重点:1、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判定。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是化学键断裂和形成。
三、教学难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定。
四、学情分析:1、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特别是普通班,故普通班的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不对知识进行拓展,而实验班对相关知识适当进行拓展,在选择习题时,普通班选择最基础的简单题,实验班除基础题外适当选择中等难度题,难题不作要求。
2、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会自己复习,故可以通过听写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普通班可以每次规定十个问题进行听写,实验班规定章节听写。
3、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可以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现代社会,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而许多能量的利用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密切相关。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热量哪些通过化学反应获取的?【生】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师】没错,化石燃料的燃烧就是化学变化,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大量的热,除了放热有些反应也有吸热现象。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实验,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实验探究】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实验6-1】镁和盐酸的反应在一只试管中加入2 mL 2 mol/L 盐酸,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
再向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观察现象,并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现象:镁条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温度计温度上升。
结论:该反应是放出热量。
【实验6-2】Ba(OH)2•8H2O和NH4Cl将20g 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10gNH4Cl在烧杯中混合,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木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到气味后迅速用玻璃片盖上烧杯,用手触摸烧杯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
观察现象。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木片上的水结成冰,木片与烧杯底被冰粘在了一起;用手触摸杯壁下部,有凉的感觉。
《第六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本观点,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 掌握焓变(能量变化度)的计算方法。
3.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干系。
4.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掌握焓变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干系,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实验器械等。
2. 搜集相关案例,准备进行教室讨论。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参与教室讨论。
4. 准备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实验,以便在教室上进行演示。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 讨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又是怎样的?(二)化学反应的实质1. 观看化学反应的动画模拟,了解化学反应中原子或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2. 讨论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过程。
3. 了解化学反应的焓变(ΔH)的观点。
(三)能量变化的原因1. 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讨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焓变的观点。
3. 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四)化学反应与能源利用1. 讨论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电能、光能等)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应用。
2. 分析燃烧反应和燃烧热的定义。
3. 举例说明燃烧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五)实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1.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2. 讨论实验中的能量变化和现象产生的原因。
3. 分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
(六)小结1. 回顾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能量变化的原因。
2. 强调化学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应用和环保认识。
(七)作业安置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化学教案
必修二第二章期末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化学能与热能2、复习原电池3、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学方法】通过典型示例,学生先讲教师再讲,让学生在错中顿悟,从而巩固知识。
一、化学能与热能【例题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能够发生B.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旧键断裂要放热,新键产生要吸热D.吸热反应在常温下有可能发生【解析】很多物质有可燃性,但常温下能稳定存在,一旦点燃就燃烧起来,放出大量的热,故A是正确的。
B也正确。
C弄反了,旧键断裂是吸热,新键产生是放热,因而是错误的。
B a(O H)2·8H2O+2NH4Cl=NH3↑+BaCl2+10H2O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在搅拌时能发生,故D是正确的。
所以本题选C。
〖跟踪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是放热反应B.氢气与氯气反应时要点燃,因为这是一个吸热反应C.炸药爆炸时发生的是放热反应D.含0.1mol的浓硫酸与含0.1mol的浓盐酸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时放出热量相同【解析】A这一过程通常视为物质变化,因而不是放热反应,是错误的。
B是一放热反应,但需要提供一定的能量,当反应发生后就不需要继续加热了。
C炸药爆炸放出热量使产生的气体体积急剧膨胀,然后发生爆炸。
是正确的。
D浓硫酸溶于水要放热大量的热,不是中和热,是错误的。
【小结】1、什么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2、决定一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反应。
故决定因素是反应物能量和生成物能量的相对万万没有想到关系。
3、请列举六个吸热反应。
炭和水蒸气反应、B a(O H)2·8H2和NH4Cl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CO2和C反应、大部分分解反应(如碳酸钙分解)、N2和O2在闪电时反应二、化学能与电能【例题2】以FeCl3溶液为电解质,铜棒和铁棒为电极,构成闭合回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3+得到电子被氧化B.Cl—向铜棒移动C.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中阳离子数目增多D.总反应可表示为:2Fe3++Cu = 2Fe2+ + Cu2+【解析】原电池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铁),阳离子移向正极(铜),总反应为2Fe3++Cu = 2Fe2+ + Cu2+,反应后阳离子总数增多。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精选5篇)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学生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多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因此将化学反应分为:(1)放热反应(2)吸热反应 2: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ΔH,单位:kJ/mol 或kJ•mol-1 ∆H为“-” 为放热反应,∆H为“+” 为吸热反应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1)从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角度解释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放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吸热反应)(2)从化学反应的实质角度去解释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的形成过程(放出能量)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大于新键的形成过程(放出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小于新键的形成过程(放出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4、课堂练习(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kJ/mol。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6篇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6篇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1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教案-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常识性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等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化学反应解其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步骤本节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录像、影碟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观的认识,让学生通过阅读、观摩、讨论等学习形式,主动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具体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内容[引言]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现象是什么??(燃烧)早期古人怎么取火?(钻木取火)[讲述]在第一节中就讲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过去我们曾经研究过,现在仍然在研究,将来还会继续研究。
为什么对燃烧这一古老的化学现象我们要一直研究下去呢?因为,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提问]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能源是那种能源?你身边接触到最为常见的能源是什么样的能源?(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
最为常见的能源是热能,比如:燃烧放出的热。
)[边讲述边板书]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提问]写出至少四个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学生板书]H2 + O2 -----H2OCO + O2 ------CO2C + O2 --------CO2CH4 + O2 ------CO2 + H2O[讲述]可燃物的燃烧是最常见的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提问]什么是燃烧?(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
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氧化还原反应)及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4.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知道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控制反应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初步认识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重要性和途径。
【例1】(2001天津16)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气)+B(气)=2C(气)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 -1②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s-1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由题知2 s时C的浓度为0.6 mol·L-1,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可算出B的变化浓度为0.3 mol·L-1,进而确定B的浓度是(1mol·L-1-0.3 mol·L-1)=0.7 mo l·L-1;A的变化浓度为0.6 mol·L-1,从而求出A的转化率为30%;用C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可推知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
-1,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5 mol·L-1·s-1。
对照各选项,符合题意的是B。
【例2】(2001年全国理综·14)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
图9—1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 .t
2
C .t
3D .t 1时,N 的浓度是M 浓度的2
解析:本题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为素材,考核观察图象及其信息加工的能力。
从图象可知,t 1时,N 的物质的量是6mol ,M 的物质的量是3mol ,故N 的浓度是M 浓度的2倍是正确的;同时也可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 M ;t 2时,正逆反应速率虽然相等,但尚未达到平衡,因为此时M 、N 的物质的量还在增大与减少,t 3时M 、N 的物质的量保持不 D
【例3】反应速率v 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
化学反应H 2+Cl 2−→−2HCl 的反应速率v 可表示为v =k [c (H 2)]m [c (Cl 2)]n
,式中k 为常数,m 、
n 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
A .m =1,n =1
B .m =1/2,n =1/2
C .m =1/2,n =1
D .m =1,n =1/2 解析:信息给予题。
通过观察和分析表中c (H 2)、c (Cl 2)及v 数值之间的关系,求算
m 、
n 的值。
第一、第二组数据代入题设公式,得m =1,第二、第三组数据代入题设公式,得n
=1/2。
答案: D.
【例4】(2004年江苏高考化学题)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 2(s)+ H 2O(l) == Zn(OH)2(s)+Mn 2O 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 2(s)+H 2O(1)+2e — == Mn 2O 3(s)+2OH —(aq)
C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 .外电路中每通过O.2mol 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解析: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Zn(s)+2OH -(aq)-2e — == Zn(OH)2(s),正极反应为2MnO 2(s)
+H 2O(1)+2e — ==Mn 2O 3(s)+2OH —(aq)。
Zn 为负极,失去电子,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
1molZn 失去2mol 电子,外电路中每通过O.2mol 电子,Zn 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
答案为C 。
【例5】(2005年广东高考化学题)一种新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
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 2O 3)的氧化锆(ZrO 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 2-。
下列
对该燃料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熔融电解质中,O 2-由负极移向正极
B .电池的总反应是:2
C 4H 10+13O 2 ==8CO 2 +10H 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 == 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 + 5H2O
解析:丁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C4H10+13O2 ==8CO2 +10H2O,负极反应为2C4H10+26O2--52e-==8CO2+10H2O,正极反应为13O2+52e-== 26O2-。
熔融电解质中,负离子O2-由正极移向负极,正离子由负极移向正极,完成电子运动的循环。
答案为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