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C分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细胞
T细胞 B细胞 巨噬细胞 朗罕氏细胞 胸腺上皮 中性粒细胞 肝细胞 肾脏 脑
红细胞
HLA 分子的分布
HLA I类分子
+++ +++ +++ +++
+ +++ + + +
—
HLA II类分子
— +++ ++ +++ +++ — — — —
—
HLA分子的免疫生物学作用
一、参与抗原提呈
(外源性抗原提呈、内源性抗原提呈)
表位 组织位 约束位 对位 原合位 选择位
抗原提呈中的分子间识别
T细胞 T细胞
自身APC 非自身APC
参与调控NK细胞
“丧失自我”的激活作用
自然杀伤过程的机制
MHC I
NK细胞
KAR(杀伤激活受体) KIR(杀伤抑制受体)
靶细胞
MHC多态性的临床意义
1、HLA配型与器官移植 2、HLA基因与疾病的关联 3、HLA分型与亲子鉴定 4、HLA分型与输血反应
二、参与诱导T细胞成熟
(阳性选择、阴性选择)
三、参与调控NK细胞 四、参与T细胞识别
(T细胞识别过程中的MHC约束性)
参与抗原提呈
1、外源性抗原的提呈 2、内源性抗原的提呈
HLA分子的抗原提呈(一)
HLA分子的抗原提呈(二)
MHC II类分子的功能
外源性抗原的提呈(一)
不变链
内质网
内质网
外源性抗原的提呈(二)
吞噬溶 酶体
MHC I类分子的功能
内源性抗原的提呈(一)
钙联 蛋白
内质网 2m
LMP
内质网 TAP
LMP
内源性抗原的提呈(二)
TAP
CD4+ T
外源性抗原
CD4
APC
TCR
II 类
CD8
抗原肽
溶酶体
CLIP
内质网腔 Ii
DM 高尔基体
Cx
CD8+T
TCR
I类
内源性抗原
LMP
HSP
抗原肽
HLA 分子的结构与分布
一、HLA分子的结构 二、HLA分子的分布
HLA分子的结构
1、I 类分子的结构 2、II 类分子的结构
HLA 分 子
2
1
1
1
3
2微 球蛋白
2
2
I 类分子
II 类分子
肽结合区
1
N 1
1
2
2 Ig样区
2
2m
3
跨膜区 胞浆区
HLA II类分子 HLA I类分子
两端封闭的沟 槽样结构,
可与8-12个aa 抗原肽结合。
两端开放的抗原 结合槽, 可与13~18个Aa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HLA分子的肽结合区
HLA-I
HLA-II
肽结合区
1+ 2
1 +1
抗原结合槽、TCR识别
Ig样区
3+ 2微球蛋白
2 +2
3与CD8分子结合 与CD4分子结合
HLA分子的分布
1、I 类分子的分布 2、II 类分子的分布
抗原II-小鼠
子代
生长 排斥
LCM病毒
CTL H-2座位 Ks、Ik、Dd
仙台病毒
Ks、Ik、Dd Kq、Iq、Dq Ks、Is、Ds Kd、Id、Dd
Kk、Ik、Dk Ks、Ik、Dd
本章术语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基因复合体
一、HLA基因复合体的定位与组成 二、HLA基因复合体的遗传特点
定位与组成
1、I 类基因区 2、II 类基因区 3、III 类基因区
第6号染色体
0
1000
2000
II类基因区 III类基因区
I类基因区
4000
DP
DN
DM
0
DO
DQ
500 DR
500
1000
MHC II类基因
1、什么是MHC、MHC分子、 HLA复合体、HLA
2、编码MHC分子的基因是什么, MHC分子的结构如何
3、MHC分子的功能如何
MHC分子的基本概念
一、MHC的发现 二、MHC分子的生物学意义
小鼠红细胞
小鼠血型抗原I 小鼠血型抗原II 小鼠血型抗原III 小鼠血型抗原IV
H-2抗原的发现
亲代 抗原II+小鼠
1、阳性选择 2、阴性选择
赋予 T 细胞接受 抗原提呈的能力
T细胞 增殖 TCR MHC分子
胸腺基质细胞
T细胞凋亡 胸腺基质细胞
清除识别自身 抗原的 T 细胞
T细胞 增殖 TCR MHC分子
胸腺基质细胞
T细胞凋亡 胸腺基质细胞
参与T细胞识别
MHC限制作用
T细胞
TCR MHC
APC
TAP
Cx
H
2-m
蛋白质抗原加工提呈的两条主要途径
TCR以其互补决定区识别pMHC
右侧为完整的TCR-pMHC三元体。左侧放大部分可见TCR以其CDR3(黄色) 识别位于MHC分子抗原结合槽中的抗原肽,以其CDR1(紫色)和CDR2(澄色)
分别识别提呈抗原肽MHC分子的两个螺旋。
参与诱导T细胞成熟
A10-B16-Cw5-DR16
A2-B40-Cw2-DR2
A10-B16-Cw5-DR16
子女A
子女B
A1-B8-Cw1-DR1
A2-B35-Cw3-DR3
A10-B16-Cw5-DR16
A2-B40-Cw2-DR2
子女C
子女D
A1-B8-Cw1-DR1
A2-B35-Cw3-DR3
高度多态性
复等位基因 共显性表达
复等位基因
在某一物种的同一基因座位上 存在着的两个以上的基因。
共显性表达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均 呈显性表达。
目前已知的HLA 复等位基因数量(06.7)
HLA I 类基因 A座位 B座位 C座位
HLA II 类基因 DR座位 DQ座位 DP座位
478 805 256
A
3
B1 527
B2
B3 23
B4 9
B5 14
34
23
73
125
连锁不平衡
两个以上基因连锁的单体 型出现的几率与组成连锁的单 个基因出现的几率不相一致。
HLA A1出现几率为0.158 HLA B8出现几率为0.09 HLA A1-B8连锁单元型的出现几率 理论值=0.158 X 0.092=0.015 实际调查值=0.072(高加索人种)
BC 2000
X
E
JA
3000 HG F
3000
MHC I类基因
4000
遗传特点
1、单体型遗传 2、高度多态性 3、连锁不平衡
单体型遗传
同一染色体上紧密连 锁的基因群,作为一个完 整的遗传单位由亲代传给 子代。
A1-B8-Cw1-DR1 父亲
A2-B40-Cw2-DR2 母亲
A2-B35-Cw3-DR3
100
移
90
植 80
物 70
存 60
活 50
率 40
%
30
20
10
0
同卵双生子(N=12) HLA一致的同胞(N=765) HLA不一致的同胞(N=951)
尸体捐献者(N=3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