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建筑史讲义
建筑学概论课件讲义
2 中世纪建筑
了解哥特式建筑和罗曼式 建筑等中世纪时期的建筑 风格。
3 现代建筑
从巴洛克式到现代主义, 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和创 新。
建筑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建筑结构和材 料
建筑结构
探索建筑结构的种类和作用,如梁、柱和桁架等。
建筑材料
介绍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如砖、木材和钢铁。
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1 可持续建筑
介绍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 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 城市规划
探索建筑如何与城市环境和 人流进行协调和交互。
3 自然与建筑
研究建筑的自然灵感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技术和工程的发展趋势
1
3D 打印
探索 3D 打印如何改变建筑设计和施工。
智能建筑
2
了解智能建筑技术和自动化系统的最新
1
需求分析
了解建筑设计项目的客户需求和约束条件。
2
概念设计
提出创新的设计概念和初步方案。
3
详细设计
制定建筑的详细设计和施工图纸。
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建筑反映着社会和文化价值观,具有塑造城市景观和身份认同的重要作用, 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中的美学要素:比例、色 彩和光影
1 比例
探索建筑的比例原理,以创 造 harmonious 和 visually pleasing 的作品。
建筑学概论课件讲义
本讲义将介绍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历史、设计步骤、美学要素以及与环境和 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欢迎探索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奥秘!
建筑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建筑学研究建筑的原理、设计和施工,涉及结构、功能、美学和文化等方面。 它旨在创造富有实用性和美感的建筑作品。
中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史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8
大跨度建筑也是在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在工 业建筑、桥梁建筑取得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桁架设 计经验基础上,60年代在大跨民用建筑上取得突破。
1968年首都体育馆第一次采用平板型双向空间网架, 从此网架技术在国内推广。
完整版ppt课件
12
普通公共建筑
在商业建筑中,不仅原来的普通百货商店,还 出现了使用自动扶梯的大型商场和90年代后的超大 型商场。在众多城市中使用条码和提款机的超级市 场及专营某项产品的专卖店和步行街。
50年代的休憩建筑主要有电影院、剧院、工人 文化宫等。
80年代以后,旅游首先作为获得外汇利于经济 发展的无烟工业拓展。
完整版ppt课件
26
完整版ppt课件
27
完整版ppt课件
28
完整版p件
31
窗口的新风
若干建筑物呈现出另一种自由、轻巧的 新风,它们大都集中在援外工程、外事工程 和外贸工程。 由于有关建筑的服务内容与对象不同, 即价值主体与价值尺度不同,从而有可能更 多的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也有可能在交流 中有所收获。
80年代以后,体育馆、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多采用空 间网架而加以变化发展。
90年代后期开始,膜结构在体育、交通和展览建筑 中开始使用,产生了新的视觉冲击。
由于高标号混凝土的出现及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广泛应用,肥梁胖柱时代的结束。
完整版ppt课件
19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完整版ppt课件
20
建筑创作基本是延续1949年前大陆各大城市建筑设 计的思路,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变化不 算太大。
海岛文化的乐于吸纳的特点,美国与日本的新旧影 响,外国建筑师的直接参与,都使国际风尚成为岛 上时尚。
现代城市建筑与发展PPT课件
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经济、适应 性等方面,旨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设、管理和改造的城市,强调对环境的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
总结词
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
详细描述
现代城市建筑根据其功能和规模有多种分类方式,包括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等。同时,随着生态和智能技术的 不断发展,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也成为现代城市建筑的两大重要风格。这些建筑风格不仅满足了多样化的功能需 求,也展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和环境的追求。
02
活质量。
05
现代城市建筑的未来展望
未来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 将成为未来城市建筑的主流,通 过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利用 等方式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智能化建筑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建筑将 成为未来城市建筑的另一大趋势, 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建筑能源管 理、设备控制、安全监控等功能。
BIM技术将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 息管理,提高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 的效率和质量。
未来城市建筑的挑战与机遇
城市更新与改造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城市更新和改造成为未来城市建 筑的重要任务,需要解决老旧建筑的维护和改造等问题。
可持续发展
未来城市建筑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节能、减排、资 源循环利用等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满足人们对美 好生活的追求。
人居环境与宜居城市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的场所和环境,包括 住宅、社区、城市等方面。人居环境的建设 和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利益,旨在 创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美丽的居住环 境。
《中国建筑的沿革》课件
中国建筑特点: 地域性、民族
性、时代性
中国建筑未来 发展趋势:绿 色建筑、智能 建筑、生态建
筑
中国建筑在国 际上的地位和 影响:中国文 化的传播和交
流
第四章
引言
简要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建筑历史悠 久,可以追溯到 新石器时代
中国建筑文化丰 富,包括宫殿、 寺庙、园林、民 居等多种类型
中国建筑具有独 特的风格和特点, 如对称、均衡、 和谐等
中国建筑与自然 环境、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等紧密 结合,形成了独 特的建筑文化体 系
阐述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本次课件主要介绍 中国建筑的历史沿 革和发展历程
目的在于让听众了 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风格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 地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的分析,了解中国建筑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国际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与 环境的和 谐统一
高技派风 格:强调 高科技、 新材料和 新技术的 应用
解构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结 构的解构 和重组
绿色建筑 风格:强 调环保、 节能和可 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注重 环保和可持续发 展,采用节能、 环保材料和技术
智能建筑:利用 现代科技,实现 建筑智能化,提 高居住舒适度和 便利性
隋唐时期:以 木结构建筑为 主,如隋唐长 安城、大雁塔, 体现了隋唐时 期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特点。
宋元时期:以 园林建筑为主, 如宋代园林、 元代园林,体 现了宋元时期 的文化、艺术 和生活特点。
明清时期:以 宫殿建筑为主, 如故宫、天坛, 体现了明清时 期的政治、文 化和艺术特点。
第六章
中国近代建筑沿 革
苏州园林:中国古代私家 园林的代表
清华大学内部讲义之中国建筑史大纲详解
一·简释(20分)例1·《考工记》、《周礼》、《礼记》等古代典籍中的建筑制度例:(1)左祖右社:左边是祖屋,右边是社稷(2)面朝后市: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3)市朝一夫:市场和朝廷都是一百步乘一百步①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②礼制秩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前朝后寝③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④井田方格网系统式规划方法涂———道路一夫———100×100步2 1步约5-6尺(3)《考工记》:《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手工业技术的官书。
其作者不详。
西汉年间,献王刘德因《周官》缺〈冬官〉一篇,就以此书补之。
至刘歆校订时,又将《周官》改为《周礼》,称为《周礼·考工记》。
《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它记载了6门工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的30个工种的技术规则(缺两种)。
(4)国中九经九纬:皇城经向道路和纬向道路各九条(5)经涂九轨:涂指的是道路,皇城经向大道宽九轨道(6)明堂:明堂是中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建筑,用于朝会、祭祀、庆赏、习射、选士、教学等大典。
(7)辟雍:辟雍原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
《礼记·王制》有: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壁。
《新论》:王者始作圆池似璧形,实水其中,以环壅之,名曰辟雍。
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周而复始。
《白虎通·辟雍》:辟,璧也,象璧圆以法天也。
雍者,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
《月令记》:水环四周,言王者动作法天地,德广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辟雍。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8)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中国建筑史要点讲义分析
中国建筑史要点讲义分析中国建筑史讲义郭江泳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基本内容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重要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二、小结1。
建筑类型:A。
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2。
建筑结构:A。
木骨泥墙建筑B。
干阑式建筑3。
建筑材料:A。
土木为主B。
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的面层C。
土坯砖,夯土墙4.平面布局:A。
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B。
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C。
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第二节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前771)一、重要建筑实例: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郑州商城,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商,偃师商城,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商,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二、小结1. 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2. 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3. 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拱,4. 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5. 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第三节春秋战国(前770-前221)—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一、春秋战国至秦1.城市建设高潮2.高台建筑兴盛:秦咸阳宫3.大型工程多:秦始皇陵与长城4.技术进步:A.筒瓦和板瓦广泛使用,B.砖的出现C.铁制工具的使用D.金属构件的使用5。
《考工记》二、汉1。
浅析中国现代建筑.ppt
2013-7-10
3
中国现代建筑兴起的原因
长时间的大兴土木,致使木材日益稀缺,阻 碍了中国古典建筑主流——木构建筑的发展 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科技文明的引入,致 使本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长达百年的战争和内乱,破坏了建筑发展所 需的稳定环境,同时致使大量的古建筑被破 坏和建筑技术失传 现代建筑的优越性致使其兴起成为必然,使 中国逐步由古典建筑进入了近代建筑、现代 建筑
2013-7-10
6
建筑科技
中国引进、利用高新技术,将其作为科技 进步的先导和技术革新的动力,将微电子 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 能源等高新技术,应用于现代建筑,于是 出现了智能建筑、节能建筑、有机建筑等 同时,把建筑科技研究扩展到居住环境与 城市建设发展,注重住宅质量功能与环境 协调,研究城市规划、土地有效利用、交 通水电等设施的发展对建筑科技的相互影 响,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建筑的发展
中国现代建筑的特点
在世界先进建筑的影响下,我国现代建筑发 展迅速,呈现以下特点: 理论研究日益深入 建筑科技日益发达 建筑材料的多样性及其优越的性能给现代建 筑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 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建筑理念 传承传统建筑,结合本土地域特征,做到古 典结合中方或中西结合,形成了具有浓郁古 典气息的现代建筑
2013-7-10
7
现代建筑材料
最近几十年来现代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是 以多种多样的原材料,用先进的加工方法, 制成适用于现代建筑要求,具有轻制,高 强,多功能等主要特征的现代建筑材料, 具有节能,节地,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 优点。 新型建筑材料按产品的性能与作用可分 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和装饰材料三大类。 在这些建筑材料的作用下,建造大跨度、 多功能、高质量的建筑已不是难题
《建筑课件:现代建筑的历史演变与特点分析》
创造丰富多样的建筑形象。
户形式,增加了建筑的表现力。
现代建筑中的照明设计和节能 环保的理念
1 大量自然采光
巧妙利用玻璃幕墙和光管等 设计手法,最大程度地利用 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 的依赖。
2 节能环保技术
运用高效的能源系统、可再 生能源和智能控制技术,减 少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 响。
3 照明设计的创新
现代建筑与街区环境、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的关系
街区环境
现代建筑在塑造城市街景和城市 生活品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
现代建筑通过规划和设计来促进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 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可持续发展
注重绿色建筑设计和能源效率, 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建筑 的可持续性。
现代建筑中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设计方法
简约与精确
追求简洁、干净的设计语言, 注重细节和空间的精确处理。
开放性与透明度
采用大量的玻璃幕墙和开放式 布局,营造与自然环境融合的 空间感。
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的特点及其对建筑设计 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
现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主要材料,为建筑提供了 强大的结构支撑。
钢结构
在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中应用广泛,提供了灵活性 和设计上的可能性。
建筑课件:现代建筑的历 史演变与特点分析
现代建筑是一门独特而令人着迷的艺术形式,本课件将深入探讨现代建筑的 历史演变和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现代建筑的定义和背景
探讨现代建筑的的概念及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解析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之 间的差异,并探索现代建筑背后的驱动力。
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
玻璃幕墙
现代建筑中的典型代表建筑和其特点
中外建筑史讲义第一讲思维导图 绝对干货,无配图大纲版本
独家原创版权思维导图课件,拒绝抄袭、盗版、传播,一经发现,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
《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
二.脉络
中外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中国古代 建筑史
北方 南方 东部 西部
中国近代 中国现代
外国现代 外国近代
麓乔君 建筑史
北方 东
建筑
建筑
世界范围
建筑 欧洲 亚
南方 部
美洲 洲
外国古代 建筑
非洲 欧洲 亚洲 美洲
民俗 宗教
政权 更替
财富
城 文化 市 共存 经 战争 济 变革
城市发 展建设
宗 革命 教 战争
城 技术 市 发展
宗 教
城市
政 战争 权 运动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
城市如何生态 发展?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
第七讲:外国近代建筑史(8节)
第八讲:中外现代建筑史(9节)
麓乔君 注:根据课程进度,课时占比会有相应调整。
中
外
建
麓第乔筑 君 史 一
独家原创版权思维导图课件,拒绝抄讲袭、盗版、传播,一经发现,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麓乔君 一.概说
独家原创版权思维导图课件,拒绝抄袭、盗版、传播,一经发现,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麓乔君 为什么上中外建筑史这门课?
独家原创版权思维导图课件,拒绝抄袭、盗版、传播,一经发现,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建筑发展与实例
麓乔君 传统文化与建筑
建筑设计
建筑大师
建筑与艺术
独家原创版权思维导图课件,拒绝抄袭、盗版、传播,一经发现,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概述
(一)
第一章
中国现代建筑发展概述
2015年4月22日
第一节现代建筑发展分期
1)自律时期
①三年经济恢复阶段(1949—1952):建 筑 设计总方针为“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 注意美观”。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1953---1957): 学 习苏联经验;民族形式与国际式。
③从大跃进到设计革命(1958---1965): 十 大国庆工程;设计革命。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 府的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 利合作的新形式。于1994年2月经国 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
南京禄口机场航站楼
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 越黄浦江的大桥,落成于 1991 年11月19日。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桥型采 用主跨为1385米钢悬索,是 我国第一座跨径超越千米的 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建成 时在已建桥梁中位列中国第 一、世界第四。1994年开工 建设,1999年10月建成通车。
境整洁优美、先进设施的工业区包括专用工 业建筑和通用工业厂房。 1965年,开始地铁建设,提出了地下铁路 客站设计问题。催生了地下建筑学的建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厂
为根治黄河水 害,1957年开始 在三门峡修堤筑 坝,1960年建成 著名的三门峡水 利枢纽工程。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 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 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 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 第一坝”。
之 一,使用大空间、低隔断、办公设备多, 效率 高,空调、电梯在多数地区进入办公建 筑,智 能化建筑出现。
90年代后期,会议中心或结合展览的会 展 中心,在发达地区登场。
信息与传媒建筑,是80年代后随着信息 业 及传媒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编辑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就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为止。
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这就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
1概述2发展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1937~1949)3建筑类型▪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4建筑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5建筑风格▪近代外来形式的建筑风格▪近代民族形式的建筑风格概述编辑中国近代建筑(13张)清王朝的闭关政策阻挡了西方建筑的传入。
一直到19世纪中叶,除了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广州“十三夷馆”以及个别地方的教堂等少数西式建筑外,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近代建筑文化。
鸦片战争后,各种形式的西方建筑陆续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加速了中国建筑的变化。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就是原有的传统建筑体系的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与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的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的变化。
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的与中国自身发展出来的新型建筑,具有近代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风格,其中即使就是引进的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
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
广大的农村、集镇、中小城市以至大城市的旧城区,仍然以旧体系的建筑为主。
大量的民居与其她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传统品格与乡土特色,虽然局部地运用了近代的材料、结构与装饰。
从建筑的发展趋势来瞧,中国近代建筑的主流则就是新建筑体系。
发展阶段编辑中国近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中国近代建筑这就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的阶段。
主要有两方面的新建筑活动。
一方面就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界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如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住宅、饭店等,在内地也零星地出现了教堂建筑。
中国建筑史08近现代建筑
4、中国近现代建筑史课题
宏观的:分期、分区、分类总结 (建筑师、建筑类型、制度、技术、材料、思想、城市) 1、城市建设 2、建筑类型、技术 3、建筑制度 、建筑教育 、建筑设计机构和建筑师 4、建筑形式 、建筑思潮 ……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1、理论: 支撑;线索 2、南京十年 3、中国固有式 4、墨菲 5、巴黎美术学院 6、中国营造学社 7、集合住宅 8、风格:国际式、ART DECO 9、骑楼 10、 “建筑”
1 古今之别:
3、从社会体系到建筑体系的分析方法
1 关联性在时间上:变化不是平行的、一一对应的:滞后与超前 2 关联性在内涵上:主导因素不是单一的;不同因素的影响方式不同; 1 2 3 4 5 技术的滞后 制度的适用范围 文化的内在矛盾 城市化过程 建筑本身的多重身份
-艺术形式:传统的力量:-新公共建筑反映的时尚;工业建筑的弱约束 -物质形态:移动;再生;使用周期等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1、理论: 支撑;线索 现代性 “现代转型” 后发外生型
民族主义 -思想文化 清末中体西用;五四新文化(传统的两种态度) -民族国家 国家权威/ 职业建筑师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2、南京十年 1927-1937 1911 辛亥 1925 孙中山 1926 北伐 1927 南京、上海 412 1929 北京 东北 主权国家体制初步创立 经济管理的国有化 文学、艺术的发展 中国固有式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附: 德日系 Vs 欧美系 1920 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柳士英 刘敦桢 龙庆忠 1923 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专业
中国现代建筑史讲义
6、办公建筑
(1)政府部门办公建筑
•政府部门办公建筑自清末起就从威仪型向功能型转化,但对“威仪”的热衷始终关窗中国现代的办公建筑
•砖混结构——框架结构
敦实、厚重——轻快、灵活
(2)商务办公建筑
•商务办公楼是1980年代发展最快的建筑类型之一
•3、从大跃进到设计革命——在探索与挫折
•4、文化大革命阶段——全面倒退与局部突破
1、三年经济恢复阶段——百废待兴
•时间:1949——1952
•发展环境:1952年中央设计公司(1953年改为中央建筑工程部设计院),以及各地各部门的设计单位
•成就:1952年8月提出建筑设计的总方针为适用;坚固、安全;经济;适当兼顾美观
•学术与政治挂钩,思维活力和创造力在政治因素的严重压迫下被极大削弱,制约了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3、从大跃进到设计革命——在探索与挫折
•时间:1958年——1965年
•发展环境
•超越国力与经济规律的大跃进,建筑活动间断
•“设计革命”设计人员进现场、现场设计
•成就
•促进西部开发,培养、提供了人才
•“设计革命”的弊端
•代表人物:齐康、程泰宁、彭一刚、布正伟
(5)新古典风韵的创造
•古典情节是中国文化的必然取向之一
•80年代后,古典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逐渐建立了联系,形成了较强的理论思考和创新追求
(6)地域文化的表达
•又称新地方主义,注意挖掘传统文化遗产,但强调体现场所空间的文化定位,反映地方的文化特色,不停留在对一般古典神韵的追求
•国外高技派作品刺激着中国建筑业;岭南新建筑,尤其是重大的公共建筑项目在审美上也是遵循这一取向。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复习笔记-第15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圣才出品】
第15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一、历史的格局现代中国建筑是指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二十世纪末这50年里的中国建筑。
在这期间,中国城镇、乡村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充满着域内文化和域外文化以及中国内部各种因素的冲撞和磨合,丰富了建筑活动的内容。
二、历史分期及各期建筑状况1.历史分期(1)自律时期(1949~1978年)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依靠自力更生完成建立国家工业基础的任务。
(2)开放时期(1979~1999年)这一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国家进入新的转型期。
2.自律时期的建筑发展(1)三年经济恢复阶段——百废初兴(1949~1952年)①建筑工程的管理1951年3月通过颁发立法性文件开始了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贯彻中央用3年恢复经济、10年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
②建立政府的建筑部门和国营公司1952年4月,中共中央作出了“三反后必须建立政府的建筑部门和建立国营公司的决定”,5月,成立了中央设计公司,各地各部门的设计单位也陆续建立。
建筑设计方针于1952年8月在成立建筑工程部的会议上提出,这些原则影响了整个自律时期。
它包括:适用;坚固、安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
(2)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复兴与探索(1953~1958年)①概述这一阶段开始以国家计划、国家筹资、国家组织实施的类似于半军事化的组织形式将投资与建设转向第二产业,由农业经济向工业、农业混合经济转变。
建筑工程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工业建筑设计上。
提出“国防第一,工业第二,普通建设第三,一般修缮第四”的国家建设基本方针。
②经验与教训a.学习苏联经验的得与失学习苏联为中国建筑事业确立全面的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但也滋养了僵化的教条主义,滋生了以政治尺度度量创作问题的简单化做法,对建筑创作尤具伤害的是,思想的窒息禁锢了建筑创作的原动力。
b.民族形式与国际式的纠葛政治上的统一与强大激发了知识分子和各级领导的爱国主义热情,脱离经济制约,学习苏联对民族的形式的推崇都推动了新一轮的历史主义思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弊端:对建筑思想文化的蚕食
三、开放时期的建筑发展
•时间:1979年——1999年
•发展环境
•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实行改革开放
•成就
•1、建筑行业体制的脱胎换骨,更加完善和系统
•(1)施工项目的投资与管理市场化
•(2)建筑设计体制于80年代实行企业化管理
•(3)90年代,集体所有制和民营设计单位得到发展
四、建筑类型及技术的发展变化
1、工业建筑
•在近代工业建筑类型上有所增加
•工业建筑规模和水平大大拓展
2、交通建筑
•1965年开始地铁建设,催生了地下建筑学的建立
•1950年代投身电气化铁路建设,1975年建成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
•1980年代后,为解决巨大客流量交叉问题采用高架候车
3、居住建筑
形式=传统?
•(2)国际式的纠葛
•主要矛盾: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的矛盾
•钢材与水泥的短缺使得现代主义的建筑技术基础没有形成
•审美意识和观念的落后
•其它建筑纯以结构造型美
比例、线条和质感得到认可
•(3)反右斗争
•1957年,党的整风运动将55万划为右派,其中包括大量的知识分子,但由于建筑界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涉及人数相对于文艺界人数较少
4、商业建筑
出现现代化设备
5、游憩建筑
•1920——1930年代,游憩建筑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
•1950年代,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改变,主要有电影院、剧院、工人文化宫
•1960年,游憩建筑出现物质功利目标
•1980年后,旅游业开始发展,游憩建筑主要有游乐场、高尔夫俱乐部、博览会、各色度假村等
•游憩建筑因其对艺术性、新奇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较高,给了建筑设计师较大的发挥空间
•2、民族形式与国际式的纠葛
•(1)民族形式的纠葛
•第一、二代建筑师的理论基础和开放的态度使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都被接受,并通过手法主义运用于建筑活动
•以爱国为基础,推崇民族形式的历史主义思潮得以流行
•但由于经济和政治思想等因素,建筑设计热衷于浪费,却从未对建筑设计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民族形式的思索
•民族形式的种类、类型
建筑理念的思索和探索
•1、学习苏联经验的得与失
•苏联经验——得:砖混结构规范、构件标准化、装配化、流水作业等方面获得经验和发展,但存在规划用地偏大的弊端——建造技术、管理体制
•苏联经验——失:矫饰的作风、僵化的教条主义,滋生了以政治尺度度量创作问题的简单的做法,窒息和禁锢了创作思想和动力——建筑思想
2、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复兴与探索
•时间:1953年——1957年
•发展环境
•以国家计划、国家筹资、国家组织实施的类似于半军事化的组织形式将投资于建设转向第二产业
•留学归国的第一代建筑师和由他们培养起来的第二代建筑师成为各级国营设计机构的中坚力量,立身于基于与挑战共存的大环境中
•成就
工业建筑的发展,建筑经验的获得饭,建筑思想和设计手法的探索
中国现代建筑史讲义
一、中国现代建筑史的发展阶段
•(一)自律时期
•由于历史环境,中国自力更生完成了建立国家工业基础的任务,这主要依靠对人民的严格要求,统一步伐、低消费、高积累完成的。
•(二)开放时期
•1970年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时期
二、自律时期的建筑发展
•1、三年经济恢复阶段——百废待兴
•2、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复兴与探索
•(4)设计人员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实行“注册”制度,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5)房地产行业从建筑业脱离,与并物业管理共同促进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
•2、设计理念的转变和供求关系的重新组合
•(1)国外建筑艺术、技术的刺激
•(2)国内市场需求的刺激
•3、后现代建筑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域外的现代思潮及叠加于现代性之上的后现代思潮涌入国门,并因其多样的设计手法和简单可学,备受推崇
•学术与政治挂钩,思维活力和创造力在政治因素的严重压迫下被极大削弱,制约了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3、从大跃进到设计革命——在探索与挫折
•时间:1958年——1965年
•发展环境
•超越国力与经济规律的大跃进,建筑活动间断
•“设计革命”设计人员进现场、现场设计
•成就
•促进西部开发,培养、提供了人才
•“设计革命”的弊端
(1)以极大的兴趣去学习和思考(符号学、行为学、场所精神、解构主义)
(2)根据中国国情和文化,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其作出实用性和理性的选择
•凸显的问题
•1、设计的正确与否、好坏与否如何判定
•2、设计工具的快速更替,设计师的职业特点逐渐模糊,设计目标与本质模糊
•3、资源危机与可持续发展对建筑设计提出要求
•4、“与国际接轨”和“结合中国国情”,以及“中国特色”的矛盾与融合
•因其包含机械装置和声光、影视等活动,技术含量高,推动了时代对技术美的追求
6、办公建筑
(1)政府部门办公建筑
•政府部门办公建筑自清末起就从威仪型向功能型转化,但对“威仪”的热衷始终关窗中国现代的办公建筑
•砖混结构——框架结构
敦实、厚重——轻快、灵活
(2)商务办公建筑
•商务办公楼是1980年代发展最快的建筑类型之一
•3、从大跃进到设计革命——在探索与挫折
•4、文化大革命阶段——全面倒退与局部突破
1、三年经济恢复阶段——百废待兴
•时间:1949——1952
•发展环境:1952年中央设计公司(1953年改为中央建筑工程部设计院),以及各地各部门的设计单位
•成就:1952年8月提出建筑设计的总方针为适用;坚固、安全;经济;适当兼顾美观
年代
层数
结构
砌体材料
备注
1950——1970
多层
砖混结构
粘土砖
住宅标准低、设备简陋、小厅、小卧室,或居室兼卧室,居室兼厨房等
1980——1990
高层逐渐增多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空心砖
1980年代住宅标准逐渐提高,家用电器的使用纳入设计中考虑
1990年代注重大起居室,小卧室,主义日照、防火等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特点:大空间、低隔断、办公设备多,空调、电梯等进入办公建筑
•1、片面的批判和排斥,片面压低建筑标准
•2、片面批判“个人主义”“成名成家”思想,严重挫伤建筑师的创作热情
3、“下楼出院”严重影响设计院的正常工作
4、文化大革命阶段——全面倒退与局部突破
•时间:1966年——1978年
•发展环境
•实践理性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丧失
பைடு நூலகம்•本本主义、教条主义
•成就
•国防工程(氢弹、卫星、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水利工程等)和援外工程、外事工程、窗口工程等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