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境界》阅读及答案
读书三境界
读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知之”;第二境界是“好之”;第三境界是“乐之”。
还有的把读书三境界归纳成:为知、为己、为人三境。
有人用充满禅机语言来说明: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还有文人总结读书三境界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也有把三境界引为企业家之大境界:第一境界是“大智慧”;第二境界是“大抱负”;第三境界是“大手笔”。
掩卷思之,林林总总的三境界就是要告诉人们:第一要立志,要确立人生目标;第二要为实现目标而锲而不舍的奋斗;第三是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一定会成功。
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
也有人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人生三境界,这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还有人用三首诗来道明人生三境界的禅理:境界之一,觉而未悟,弃世绝俗,如(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境界之二,悟而未透,返虚入明,如(唐·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境界之三,通透圆融,已臻化境,如(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凡此种种,值得推崇的还是王国维所说的,“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真正的教育理应使人在知识面前保持头脑的自由,在功利世界面前保持心灵的丰富,在物质力量面前保持灵魂的高贵。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得好:首先应该考核的不是学生,而是学校。
要在学生心中传承高贵,必须让他们经常目睹高贵,因此一所学校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高贵。
读书的三重境界阅读答案
读书的三重境界阅读答案徐宗文董健先生在《读书的两种境界》一文中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读书故事: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他在读大学一年级时曾望文生义地解释为:“古代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自己,现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别人,我们应该摒弃‘古之学者’的个人主义,像‘今之学者’那样,端正学习的目的。
”后来经过洪诚先生的指点及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译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全“拧”了。
本意应该是,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今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这个故事意味深长,使我想了很多: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而要多读多思,力求把握古书的真义;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努力追求古人的那种读书境界,莫学“今之学者”的炫才耀己;为人、为学都应坦诚,要勇于自我批评,做到有错必纠……但是我想得最多的还是有关学习的目的——“自以为是”的读书的三重境界。
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曰:为知,为己,为人。
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
为此,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宋太宗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皇帝如此,作为一般读书人更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永不疲倦的好事来对待。
在一定情况下,“书淫”“书痴”“书呆子”,作为一个读书过程,作为一种学习的精神与状态,是不应当受到嘲笑的。
只要是有利于知识积累,有利于开慧益智的书,都不妨翻一翻,遇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或者不适时宜的书,也要拿过来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从正反两面获得经验和教训,增加知识和才智。
总之,博学从而多才多艺,这些都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书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
这是读书的第二重境界。
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苏东坡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
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
常言“独善其身”,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是古今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读书目标。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山海协作体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
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
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
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
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
读书三重境界
读书三重境界●古人将读书的境界概括成三个阶段,用赏月来做比喻:第一境界指少年读之,如隙中窥月;第二境界指中年读之,如庭中望月;第三境界指老年读之,如台上玩月。
评点:以月喻书,从中不难看出古人对书的挚爱;而通过看月环境的改变和时日的推移,也不难看出古人对读书与人生的认识在逐步深入。
“窥”得一鳞半爪,喜不自禁,但终究属囫囵吞枣;“望”得书中一轮圆月,就有了整体感,知人论世可避免偏颇和偏见;台上“玩”中品味契合,物我交融,自身境界渐高,看似悠闲洒脱,而内蕴着多少超脱和感悟。
●有人用充满禅机的语言来归纳读书的三境界: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评点:第一种境界对事物本身有清醒的认知,第二种境界不仅看透事物本身,而且看出了事物内蕴之外的奥妙,第三种境界不是第一种境界的简单重复,而是超然物外,通观事物本质、过程和结局等方面,从而寻根究理,找到了事物的本源。
人生境界在回环往复中升华,社会发展在迂回曲折中前进。
●有人总结读书三境界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第一种境界“初极狭,才通人”;第二种境界“复行数十步”;第三种境界“豁然开朗”。
评点:《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改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认为行路比读书更重要。
读书犹如行路。
初读如上路,有勇气尝试才迈得开看得进;入书后如行进在半路上往往进退两难,退则全功尽弃,进则柳暗花明,此过程非一步登天,亦非捷足先登,而是需要辨明方向,鼓足勇气,在幽深昏暗的小径上前行“数十步”,此何等艰难;“豁然开朗”属于读书经历深思熟虑后的“顿悟”,心如明镜,陶醉其中,痛快之至。
●宋人笔记中有关于读书三境界之记述:第一境是“开卷有益”。
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云:“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评点:这一境界意在功利,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自颜如玉”是也,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
《谈读书》同步练习及答案
《谈读书》同步练习及答案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谈读书》同步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一、二、三略四、1、a.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b. 读书方法2、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4、摆靶子;说明人们曲解“不求甚解”;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不求甚解的含义;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古人例证;从反面解释“不求甚解”;陆象山引用道理论证不求甚解;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5、表示虚心;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五.课内文段1、使心情愉快做作诘问,为难现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①开头至全凭观察得之读书的正确目的②至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书的方法③至结尾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3、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4、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5、①乙文中的第二节或普列汉诺夫读书②诸葛亮读书6、论点论据一致即可7、略六、课外文段1. 通过对读书三境界的阐述,说明达到“三境界”,或者把“吞”“啃”“品”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那么人生都会受益无穷。
2.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道理论证3. (1)知识积累(2)知性提高(或:死知识化为活的血肉)(3)悟性升华4. 示例:下功夫咬文嚼字,读懂文章,领悟精神,吸取养分。
5. 答题思路:(1)这篇短文告诉了你怎样读书(2)《谈读书》你了解了哪些读书方法(3)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是指什么(4)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哪些读书方法对你特别有用处,你以后应该怎样读书。
一.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 狡黠( ) 2藻饰( ) 3诘难( ) 4滞碍( ) 5味同嚼蜡( )6 吹毛求疵( ) 7矫( ) 8睾( )肾9阐证( ) 10要诀( )二、将下列的成语及其解释连线味同嚼蜡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吹毛求疵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曾国藩名言读书有三个境界
曾国藩名言读书有三个境界曾国藩名言读书有三个境界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3、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4、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
——葛洪5、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葛洪6、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王符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9、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陶宗仪10、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李诩11、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
——朱舜水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27、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9、路漫漫其修道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3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名言读书唯美说说1.读书的方法,就是一步一步地读,然后想。
2.关于热爱读书的演讲稿。
3.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4.读书如吃饭,吃得好精神长,吃得差身体好。
5.书的真正用途是使人们能够自己思考。
6.读书的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知道知识,能思考,能工作。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3 短文两篇
13 短文两篇同步卷3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B.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C.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D.她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山东省古文字学会会长王恩田,根据自己大量的考证推断,趵突泉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应至商代,距今已有3543年的历史。
②这座风貌奇特的溶洞景点位于著名的红色革命沂蒙山区,是这个红色旅游景区的一个亮点,也是山东省旅游业新生景点中的一匹黑马。
③西南航空公司在登机区域安装了带电源插头和USB 的特别座位,并宣传免改签费政策以吸引商务旅客。
A.回溯胜地连接B.追溯胜地连结C.回溯圣地连结D.追溯圣地连接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签署渡假村貌合神离触目惊心B.作祟洽谈会唇枪舌剑怨声载道C.掣肘里程碑察言观色出神入画D.愐怀压台戏义愤填膺精神焕发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B.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证券.(quàn)着.(zháo)落破绽.(zhàn)乳臭.(xiù)未干B.摈.(bìng)弃忤.(wǔ)逆呜咽.(yè)瞠.(chēng)目结舌C.缜.(zhěn)密鞭笞.(chī)端倪.(ní)装模.(mó)作样D.垂涎.(xián)孝悌.(tì)连亘.(gèn)光阴荏苒.(rǎn)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6.解释下列词语(1)藻饰:(2)狡黠:(3)诘难:(4)滞碍:(5)味同嚼蜡:(6)吹毛求疵:(7)寻章摘句:(8)不求甚解:(9)咬文嚼字:(10)豁然贯通:(11)学究:(12)开卷有益:。
读书的三重境界
读书三境界读书有三种境界,分为三个不同层次,表示三种阅读水平。
一种是耽于书中,沉湎于书中内容,被书中内容情节所吸引,为书中人物的前途命运而悲喜忧伤。
这是第一种境界,是阅读的最低层次,初级阅读水平。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一境界就是阅读的“看热闹”的层次水平,属于大众阅读,也是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读者的情感思想受书中人物、情节的牵引,为书中内容所左右,人在书中,情感、思想也在书中,跳不出文章的圈圈儿,一般人读书多在此境界。
比如读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之类,不作那么多考虑,只是获取休闲或心理自娱。
这一境界又可以称作娱乐境界:人在文中,跳不出文章的圈圈儿。
第二种境界是能够跳出“看热闹”的圈圈,注意了看“门道”,能够透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悲欢离合,去思考文章的内容,故事的意义,透过人物的命运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从作者的思想意图上去看文章的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命运的发展如何,设计、构思、表达是否合理、合适,由对文章的直接感受,上升到了理性思考。
阅读中有了自己对文章的认识理解,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这是阅读的第二境界,是阅读的中级水平,也是中学教学培养的阅读水平。
这一境界,阅读进入了高一级层次,已经超出了文章内容本身,不单单是读文,也去读写文的人、读作者了,读作者的思想感情,读作者的写作水平了,不是跟着文中人物的思想起伏,悲喜忧伤,而是去触摸作者的感情脉络,跟着作者的思想去思考,去感受文章的情节发展,遣词造句的优劣,表达的效果如何,对文章进行品评欣赏了。
这一境界也可称作欣赏境界。
阅读能够超脱文章,随作者意图去思考欣赏,但情感仍为作者所左右。
比如读李杜诗会为李白、杜甫才情胁迫,为之赞叹不已;读渊明之诗,会为其田园静谧的氛围、闲适的心情熏染,体验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真谛;读《岳阳楼记》,感仲淹人格高大,读鲁迅作品,赞鲁迅思想深刻,读“人间喜剧”,叹巴尔扎克笔法老道等等,虽阅读水平提高,仍未脱作者窝臼,只能属于中级阅读水平。
高二下学期线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②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
③正如三毛说的那样,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④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⑤存在于气质里,在谈吐上,在工作中。
⑥我们看到,无论在什么场合,习总书记总能引经据典、充满睿智、光彩照人,这与青年时代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⑦所以,作为青年人,一定要加强理论修养,读马列著作,读经史子集,广泛涉猎方能厚积薄发,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品位和道德修养。
(王富强《年轻干部要多读“两本书”》)材料二:在如今的电子媒介时代,人对纸质书籍的阅读渐渐减少了。
然而,抚摸一本书,不仅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
春日的午后,在温暖的阳光下翻开一本好书,那些文字不端架子,行云流水,如云端紫燕。
好书如香茗,芬芳醇厚,意味悠长。
此刻,你就沉浸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如和一位智慧、美好的朋友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那一刻,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好书,从来都是要静静阅读,慢慢欣赏的,而不是在网络上匆匆浏览。
因为,网络阅读没有纸质阅读的质感和温度,也没有灵魂,更没有内心的安宁。
网络阅读仿佛一个急着赶路的人,步履匆匆,行色慌张,这样的阅读是浏览和观光,是走马观花。
可是,我们匆忙的脚步,焦灼的心到底在追逐什么?一切都是因为“快”,一个“快”让阅读的美好意味尽失。
那么,不要走得太过匆忙,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读得慢一点,等待灵魂慢慢跟上来。
更不能忘记,在书中采集生活的美好,这是你我热爱生活的理由和依据。
(李娟《读书,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材料三: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丝毫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现代文阅读Ⅰ•论述类专题检测含解析
专题八现代文阅读Ⅰ·论述类专题检测A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分)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
为应付考试,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
最努力苦读的学生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
苏东坡读书时也是用这种方法。
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事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
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绝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
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正在苏东坡与弟弟苏辙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
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让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
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
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
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对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
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
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篇一:天津市八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天津市八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扒(bā)手行(háng)伍尽(jǐn)管扺(zhǐ)掌而谈....B、岑(cén)寂不啻(chì)和(huó)泥甘冒不韪(wéi) ....C、解剖(pāo)蝙蝠(biǎn )倾轧(yà)铩羽而归(shā) ....D、巨擘(bò)河蚌(bàng)关节(jié)莘莘学子(shē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沧桑白内障一诺千金一塌糊涂B、告磬吊胃口C、蜇伏金刚钻D、奖掖势力眼大有稗益拾人牙慧平心而论寥若晨星砰然心动集思广议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蓝翔”已经和“土豪”等词语一样,成了某种文化的象征。
“蓝翔”两个字早已不再是。
A.爆发名声大噪演绎含意B.爆发名声大噪演化含义C.暴发声名鹊起演化含意D.暴发声名鹊起演绎含义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想让城市变得得文明,靠的是专业的管理、高效的组织、科学的协调、连贯性的政策取得的,而非短时间的突击、会战,更不是将不好的东西遮掩藏匿。
B、在雾天,饮食时应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健脾补肾的作用。
2025届江西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江西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024.08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王阳明以“读书学圣贤”为人生“第一等事”,强调读书的目的是成为圣贤,成就道德意义上的理想人格。
他将读书之境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记得”,二是“晓得”,三是“明得”。
他主张读书不是为了“记得”,也不仅仅是“晓得”,最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来“明得自家本体”。
“记得”是指以记诵辞章为目的的读书。
时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总是熟读经史并反复背诵,在考试中熟练地引经据典,以此显示自己在读书上所花的工夫。
有人天赋异禀,读书能够过目不忘,成为“行走的书柜”,但更多的人需通过寒窗苦读、反复记诵,才能亲近经典。
王阳明弟子中就有人苦于读书“不记得”,向他请教记诵之法。
向王阳明请教记诵之法,大概是问错了对象,因为他从根本上就反对记诵式读书。
在王阳明看来,儒家的圣学之所以逐渐式微,正是因为训诂之学、记诵之学、词章之学大行于世,引得天下读书人尽入“百戏之场”,以读书作文来粉饰自我、取悦当世,导致儒门正学被人淡忘,更导致世风日下。
人们以为记诵经典、训诂经典乃至引经据典就是“尊经”“通经”,实际上这是对经典的割裂毁弃。
经典中所记载的万事万理,是人之良知的文字化,如果不能够与自家良知相印证,纵记得千言万语,也不能于自己德性证成增添分毫。
“晓得”是指以理解经典文义为目的的读书。
与“记得”相比较,“晓得”是更高的读书之境。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明义意味着理解经典文字背后的蕴涵,由此来理解圣贤著书立说的本意所在。
换言之,通晓文义是探求本意的前提。
王阳明对学生讲“四书”“五经”常常作出新解,即是希望学生晓得文辞背后的意涵所指,即真正领会经典的意义。
在讨论“经史关系”时,王阳明说:“‘五经’亦只是史,史以 善恶、示训诫……圣人作经,固无非是此意,然又不必泥着文句。
2023年山东日照五莲县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12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共4小题,8分)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组织开展以“书香润泽校园·阅读成就人生”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广播·宣传读书智慧】下面是广播站选用的稿件,阅读后完成相关问题,帮其润色完善。
书籍的载体、阅读形式的变化导致了思维的变化。
古人读经,一个月□一年,集中在一点,与一部经书不断对话,一个字一个字①。
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之后,读书原有的三个功能□阅读、求知、修养,都受到影响。
我们以前读书,求知和自我的修养是同步的,现在求知这个层面被检索取代,阅读更强调娱乐功能。
原来苦苦追寻、②的状态消失之后,知识有了,但修养没有了。
我们以前推祟苏东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囗读书多了,平常人说的书卷气就出来了。
今天阅读和修养不再同步之后,读书对人格、心灵、气质、外在形象的塑造都被切断了,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在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趣味,要让自己的立场、视野和趣味不受周围环境的诱惑,这是很难的。
[A]有了大众传媒以后,通过阅读的同质化太严重了。
“③ ”这句话经常被提及,影响很深远。
但我认为□它作为一个口号,是值得④的。
[B]古今众多有关读书的传诵的名言其实大部分是针对特定人群的。
[C]比如王国维借宋词来谈读书的“三境界”,就更适合学者,而且不适合于其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真正好的状态是不断总结自己的道路,然后自己做调整。
[D]任何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方法基本上只适合于自己。
(节选自陈平原《当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之后》,有删改)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划线词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载体(zăi)书籍铺天盖地B.唾手可得(chuí)检索塑造C.强调(qiáng)娱乐诱惑D.书卷气(juàn)推崇提及2.文段中画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推崇A.①斟酌②不求甚解③手不释卷④琢磨B.①斟酌②上下求索③开卷有益④推敲C.①咀嚼②不求甚解③开卷有益④琢磨D.①咀嚼②上下求索③手不释卷④推敲3.文段中划线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有了大众传媒以后,通过阅读的同质化太严重了。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读书三境界阅读含答案
读书三境界①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
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
“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
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
“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juan)免的里程。
“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tihu 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
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
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
“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
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
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
“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⑥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
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宇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20.作者认为读书三境界“吞”、“啃”、“晶”的具体含义是:“吞”:“啃”:“品”:21.作者认为“吞”“啃”“晶”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答:22.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答;【】A 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具体的事实,阐述了读书三境界的观点。
《读书的三境界》阅读答案
读书的三境界童道明⑴在我看来,读书可以分三个境界。
⑵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顾准式的读书境界。
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
马克思读了书写《资本论》,让天下的有倾向的人生出实际的理想;鲁迅读外国书译外国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的神圣感;顾准读书研究希腊城邦式民主,试图解开一些历史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
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只有一代伟人或哲人才能达到的。
⑶第二境界是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最生动的例子是曹禺年进入清华大学后利用三年的时间读遍了清华园图书馆中从古希腊悲剧到奥尼尔的所有世界戏剧的经典名著,之后,也是在清华园图书馆内于年写成了《雷雨》。
这种天才式的读书境界,一般人也是难以企及的。
⑷第三境界就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个境界,我们自觉努力之后是可能达到的。
重要的是,要“好读书”。
“不求甚解”可以理解为不要“死读书”,这样就能“会意”。
读书务求“会意”,清代有位诗人就说过,“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知味”与“会意”是一个意思。
“会意”可以有大小之别,概括言之就是能诱发恻隐之心等美好情愫产生的联想。
⑸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一文里发表了一个很好的见解:“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
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
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
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
”⑹我要补充的是,最好不是“寻找一个”,而是寻找几个。
拿我自己来说,与我最贴心的作家,在中国古代作家里是陶渊明,在中国五四以来是冯至,在俄罗斯是契诃夫。
⑺前几年我沉浸在契诃夫的文字里。
他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能让我吃惊。
契诃夫对“美的空费”常生伤感之情。
他有篇小说叫《美人》,写的是主人公在穷乡僻壤见到两个美丽的姑娘之后生出的“惋惜美丽”的惆怅。
去年我在云南一个哈尼族的村寨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竟然也产生了“惋惜美丽”的念想。
读书境界
读书的三种境界
当读书不再是为了谋生和解决温饱的手段的时候,读书实际上是一种高尚、纯粹的精神境界。并可以通过读书进一步达到如下三种境界。
读书可以给自己带来自尊和尊严。通过读书学习,成为大学问家,成为某一个领域里的旗帜人物,你的自尊和尊严就不必说了。象巴金、季羡林、钱学深等大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经常去看望他们。作为一般的读书人,虽没有那么高的成绩和荣誉,但是通过读书学习,你的心胸将逐渐开阔,并且慢慢地抛却自私和杂念,逐渐的变得高雅和庄重。有道是:人到无求品自高,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随着建设民主、和谐社会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敬仰的将不再是权力人物而是思想者和智慧着。正像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的悼词中所说的: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不是统治者,而是思维人物。不间断地读书修养丰富智慧,从而可以赢得自尊。
二曰“啃读”。啃读乃咀嚼消化,进行吸收,获取钙质的精读。这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即王国维所说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王国维借用柳永《蝶恋花》一词,意思是说要像思念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刻苦攻读,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读书求知切不可半途而废,一定要锲而不舍,象追求恋人一般。精读需要“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眼到即对于书中文字要字字弄懂;口到即一句句朗读,特别是诗歌或精辟文章以熟读背诵为佳;心到即揣摩每字每句的意义,要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然后知不足”,精读是泛读基础上的知识性提高,是将死的知识活化为血肉的过程
读书三境界五人谈
读书三境界五人谈蔡宏伟辑录马斗全:读书三境界以前读杜诗,有一句并不为多少人留意的诗,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就是《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中的“花屿读书床”。
那是杜甫卧病秦州时寄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的一首长诗,该处几句为:“岂异神仙地,俱兼山水乡。
竹斋烧药灶,花屿读书床。
”老杜所谓读书床的“床”,仇兆鳌《杜诗详注》释为睡觉之床,未当,此“床”应为杜甫他诗中“临阶下马坐人床”的“床”,系胡床,即可坐可倚躺的交椅。
神仙地与山水乡,指高适、岑参二人所在之地。
高在剑阁外的彭州,地近长江,多水又多山,岑所在的虢州,旁有荆山与鼎湖。
唐时的山与水,自然都是美的。
“花屿读书床”,应是说在水旁的一个山头,开着花的山坡上或树丛间,放一把交椅,诗人坐在那里,悠闲地读书。
杂着花香的清新空气,无人干扰的宁静氛围。
这是杜甫想像两位友人闲来读书时的情形,其实也是他自己以为最好而向往的读书环境。
古人通常所说的读书,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大抵是这样的境界,或以这样的境界为向往。
所以古代大儒读书处多在远离尘嚣而景色幽美的山中,因此也就有“读书山”之说。
笔者就曾寻访过几位前贤的读书处,那山色,那静谧,尤其是如今最难得的清新空气,都教人向往不已,每次总是恋恋而不欲归。
“花屿读书床”的读书,自然多属漫无目的的随心而读。
身闲心静,他愿意读经就读经,想读史就读史,或者拿出友人寄来的诗作欣赏,兴来时也可能朗声吟成一首新作。
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即是随心而读,并不很费力的意思。
孟浩然有"日长闻读书” 句,黄庭坚有“日长宜读书”句,悠闲读书显然又有打发时光和是消遣的意味。
这种轻松悠闲的随心而读,或即古人所说的"老闲犹有”的“读书心”古人有癖”“书痴” “书颠”之谓,觉得书“读书便佳” “读书最乐”,“有工夫读书,谓之福”,当都是其至以为就轻松悠闲的读书而言。
我们现今的读书,已鲜有古人那样的境界。
缺少安静幽雅的“花屿”且不说,只从读者个人来说,便没有古人那样的心境。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1)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读书使人优美毕淑敏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
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
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
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茵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
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
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一)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60分)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 48.7%,首次低于50%。
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范文】读书是一种幸福古人云:“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能力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五福之中,读书列首,可谓画龙点睛、一语中的。
一书一世界,一字一菩提。
拉开书幕,你能领略到远古的文化幽幽,看到人类文明的思想碰撞,想像出千百年的人世轮回,触摸到浮光掠影的时代金华。
打开书的扉页,融入书的海洋,你可以和远古亲切对话,和现代细诉衷肠,能使生命顿然领悟,能让心灵得到滋养,思绪随古色古香的书味尽情飞翔,内心便悄然进入一种清静清醒清幽的幸福境界。
读书是一种责任,承载的是信念,坚守的是忠贞。
古人云:“不学方知愧,无才信是贫。
文章宁小计,报国最是真。
”没有责任,读书作文不免沦为“小计”,而为了责任,读书人投笔从戎,亦是快意之事。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对读书人而言,读书和责任是一对“孪生兄弟”,读书是为了践行责任,践行责任的最好方式是读书报国。
千百年来,无论民间疾苦,还是道统存废,抑或天下兴亡,读书人的书向来是沉甸甸的。
居庙堂之高也好,处江湖之远也罢,读书人在风雨飘摇之中,独有一份关于责任的自持和坚守。
或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或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这种精神传统,在民族和国家的危亡关头,尤其是近代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中,更彰显出熠人的光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三境界
①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
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
“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
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
“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juan)免的里程。
“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tihu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
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
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
“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
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
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
“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⑥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
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宇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19.作者认为读书三境界“吞”、“啃”、“品”的具体含义是:(6分)
“吞”:
“啃”:
“品”:
20.作者认为“吞”“啃”“晶”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4分)
21.你在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
(4分)
22.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具体的事实,阐述了读书三境界的观点。
B.本文阐释了“吞书”、“啃书”、“品书”的内涵和三种境界对不同的读书人的意义。
C.作者善于取譬说理,说理透彻,深入浅出,使读者心悦诚服。
D.本文在阐释道理时态度平和,言辞中肯,使人易于接受。
答案
19.“吞”:泛读或博读(生吞活剥,囫囵吞枣) “啃”:精读(咀嚼消化,强行吸收)体悟(焚香沐浴,如饮醍醐)(可从文中找答案,也可自己概括。
)
20.层递(层进、递进)关系,(1分);“吞”是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乔”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1分)(意思相符即可)
21.开放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