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通论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土壤肥料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3年2月24日至2月26日实习单位: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内容:土壤肥料学实习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土壤调查、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基本技能,提高我们对土壤肥料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们跟随导师参观了公司的土壤肥料实验室,并进行了实地考察。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学习和实践内容:1. 土壤样品采集: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采集土壤样品,包括选择采样点、确定采样深度、采用合适的工具等。

我还参与了样品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 土壤样品分析:在实验室,我们学习了如何对土壤样品进行粒度分析、有机质含量测定、全氮含量测定等。

我亲自操作了部分分析仪器,并记录了实验数据。

3. 肥料使用技术:导师向我们介绍了不同类型肥料的性质、作用及使用方法,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肥料。

4. 土壤改良措施:我们了解了土壤盐渍化、酸化等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并学习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壤肥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如下:1. 理论知识:我掌握了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肥料的分类及作用等基本知识。

2. 实践技能: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掌握了肥料施用的基本技巧。

3. 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针对土壤肥料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良措施,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体会本次实习使我认识到土壤肥料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此外,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有了显著提高。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完)。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深入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通过实习,加深对土壤肥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习过程和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们分别参观了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当地的农田。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了解到土壤肥力与农作物产量密切相关,运用合适的肥料可以显著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农作物的品质。

首先,我们参观了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土壤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我们学习到土壤的基本成分和性质,以及土壤中的必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进行土壤采样和分析,掌握了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和仪器的操作。

随后,我们前往当地的农田,实地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不同土壤类型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某些土壤可能富含养分,而另一些土壤则可能贫瘠,这就需要根据土壤状况合理选择施肥措施,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在农田中,我们参与了土壤施肥的实际操作。

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肥料的施用方法,包括有机肥、无机肥和复合肥等。

我们了解到不同肥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了如何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肥料,并正确使用肥料。

三、实习心得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壤肥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室里学习土壤分析和施肥技术,让我明白了肥料的选择和使用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同时,实地观察不同土壤类型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让我理解了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实习期间,我也意识到了环境保护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过度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要合理使用有机肥料,注重生态平衡的保持。

总的来说,本次土壤肥料学实习让我获益匪浅。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我深入了解了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提升了综合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深化对土壤肥料学的研究和应用,为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本次土壤肥料学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肥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总结农学专业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总结农学专业

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作为一名农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与了土壤肥料学的实习项目。

这次实习让我深入了解了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知识、土壤调查与观测的方法以及土壤改良和利用的措施。

通过实习,我对土壤肥料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在实习的第一部分,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

通过亲自挖掘土壤剖面并观察记录,我了解了土壤的层次结构、土壤质地、土壤颜色等基本特征。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工具测量土壤的深度、湿度等参数,这些技能对于后续的土壤调查和评估非常重要。

在实习的第二部分,我们学习了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以及土壤的基本性状和土壤肥力。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观察,我了解了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与土壤酶等重要成分。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评估土壤的肥力水平,这对于合理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在实习的第三部分,我们进行了土壤改良和利用的实践操作。

我们学习了不同的土壤改良方法,如改良酸性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并了解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改良材料和施肥方法。

通过实地操作,我亲自体验了土壤改良的整个过程,并学会了如何根据土壤的特性和农作物的需求来制定合理的改良计划。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壤肥料学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次土壤肥料学的实习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经历。

通过实习,我对土壤肥料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1一、实习区概况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

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 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二、实习目的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

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第一天)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2.室内制图阶段1)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

(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2)写实习报告。

(第五天下午)四、实习内容与过程1、准备工作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

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

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心得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心得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心得首先,我要感谢学校和指导老师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使我有机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进一步加深对土壤肥料学的理解。

在这段时间的实习中,我收获颇丰,下面是我对这次实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实习的第一步是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习报告的学习,我明白了土壤肥料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而肥料则是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营养的物质,合理施用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土壤的基本性状及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习报告的详细讲解,我对土壤中的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与土壤酶、土壤胶体和土壤溶液等组成部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知识对于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报告还介绍了野外观察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岩石、母质、土壤等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目测、手测、简易工具和试剂测量等基本技能,并能够识别并掌握湖南省几种主要的旱地土壤类型以及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这些实践技能对于今后从事土壤肥料学研究和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实习报告还强调了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土壤肥力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方面的性质。

这使我认识到土壤肥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的学习,我对土壤肥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实习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也培养了我对农业科学的兴趣。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次感谢学校和指导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我将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努力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通用3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通用3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通用3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一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

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

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

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

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

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工程建设中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理由,作为学习土壤学的学生,我们于12月12日至16日期间,对珠江三角洲土壤进行了一次详细地实习考察。

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工具:铁锹、镐、PH指示剂、口盅、瓷块两块、卷尺、比色卡、采样袋两个、刀。

我们的行程为三天,路线是:中山民众镇—中山五桂山—中山三乡镇—珠海香洲区—广州火炉山—广州茶山—华南农业大学农场。

在这三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原理和野外调查方法,我们于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进行了为期X天的野外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土壤肥料调查的基本方法。

2. 观察和记录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剖面结构等特征。

3. 学习土壤肥料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野外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土壤类型识别与分类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土壤类型识别与分类的基本知识。

通过对野外土壤样品的观察和比较,我们识别了多种土壤类型,如水稻土、旱地土壤、山地土壤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如美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等。

2. 土壤剖面挖掘与观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土壤剖面挖掘与观测。

首先,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然后按照挖掘技术要求进行挖掘。

挖掘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土壤剖面结构、颜色、质地等特征,并进行了详细记录。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了解了土壤剖面层次、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基本特征。

3. 土壤肥力调查与分析为了了解土壤肥力状况,我们进行了土壤肥力调查与分析。

首先,我们采集了土壤样品,然后进行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养分的测定。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土壤肥力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4. 土壤肥料样品采集与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土壤肥料样品采集与处理技术。

我们采集了不同土壤类型的肥料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处理,如风干、研磨等。

通过处理,我们为后续的肥料分析提供了合格的样品。

5. 团队协作与交流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团队协作与交流。

我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如剖面挖掘、样品采集、数据处理等。

通过交流与合作,我们提高了团队凝聚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原理和野外调查方法。

土壤肥料学课外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课外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课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土壤肥料学课外实习,使我对土壤和肥料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我对土壤改良和施肥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我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态度,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试验田,按照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样品的深度和位置,以及避免混入杂质。

采集到的土壤样品经过风干、磨细、过筛等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2.土壤养分的测定我们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等养分进行了测定。

通过这次测定,我了解到了土壤养分的含量状况,为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3.肥料的施用与效果评价我们在试验田中选取了一块面积一定的地块,进行了肥料施用的实验。

我们按照不同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观察了作物生长的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效果评价。

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到了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以及如何评价施肥效果。

4.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针对试验田中土壤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适宜的土壤改良技术。

我们通过施用有机肥、改变土壤结构等方式,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作物产量。

三、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土壤肥料学课外实习,我对土壤和肥料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了土壤的重要性,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肥料的作用,它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采集和处理土壤样品,如何测定土壤养分,如何施用肥料并进行效果评价,以及如何应用土壤改良技术。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为我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我也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最后,我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使我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及实训指导.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及实训指导.

土壤肥料学通论实习报告姓名:学号:班级:09农学(药用植物)指导教师:时间:2011年12月19日至2011年12月23日目录第一部分土壤剖面调查与观测————————3 第二部分土壤参数测定———————————8 第三部分岩石和土壤类别鉴定与观测—————10 第四部分农业土壤的调查与观测———————13 第五部分无机肥料的定性鉴定————————16 第六部分实习心得—————————————19第一部分土壤剖面调查与观测地点:西南林业大学后山时间:2011年12月19日一、实习意义土壤剖面形态是土壤形成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在各种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内在性质和外在形态的综合反应,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主要手段,也为研究土壤理化性质、编制土壤图、评定土壤肥力、土地评价与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等提供依据。

二、实习目的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三、实习器材军用铲、土钻、剖面刀、手持罗盘仪、海拔表、卷尺、比样标本盒、土袋、铅笔、记录本、土壤剖面记载表。

四、实习内容(一)土壤剖面点的选择选择原则:1、剖面点应设于该土壤类型内代表性最大的地段,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

不宜设于土类的边缘或过渡地段。

2、在地行变化区域应设于典型的地形部位,如山坡的中部,山脊山谷的坡面上,避免山顶或山谷。

3、选择人为干扰较少的区域,避开道路、住宅、沟、粪坑、坟墓、池塘等地方。

4、林地调查应避开林窗或林缘,选择有代表性地段,离开树干1.5m左右的标准地中部。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1、剖面规格:自然土壤剖面大小要求长1.5m、宽1m、深1m(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层,一般耕种土壤长1.5m,宽0.8m,深1m。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本次实习是在土壤肥料学方向进行的,实习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土壤
肥料及其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土壤分析技术和肥料评价方法。

首先,我们了解了不同类型的肥料。

在无机肥料方面,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微
量元素肥等。

有机肥料方面,主要有畜禽粪便、厩肥、堆肥、沼液、生物菌肥等。

此外,
还有生物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等。

接着,我们学习了肥料的使用方法。

对于营养元素单一的肥料,我们需要根据作物的
需求量和土壤肥力情况适度施用,以避免肥料过多导致土壤盐碱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于复合肥料,一般需要根据不同作物和生长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配比比例和施肥量,以
达到最佳施肥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土壤分析实验。

通过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pH值、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适宜作物。

在肥料评价方面,主要涉及到肥料的NPK含量、氮素利用率、肥料分解速度等因素。

通过本次实习,我进一步了解了土壤肥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了解了肥料的
种类、使用方法以及土壤分析技术和肥料评价方法,对于将来从事相关工作也有了更加具
体的了解和认识。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共8篇)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共8篇)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共8篇)第1篇: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姓名:熊涛学号:202113020213所在:生命科学学院农学 09101指导老师:郭春秋实习地点:常德周边地区实习时间:2021-6-25----2021-6-271.实习目的本课程被称为土壤肥料学,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意义重大,它主要针对各地土壤性质的不同,来计划种植何种农作物及对地施肥,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讲解了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还有土壤的基本性状及土壤肥力。

就土壤的物质组成而言,我们在课堂上就了解到其中有豫让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与土壤酶、土壤胶体和土壤溶液、在其中又以土壤矿物质讲解最为深刻,因为老师讲解到了它的来源、组成、性质、及其改良方法。

在实习后,我们必须学会野外观察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岩石、母质、土壤等的方法和技巧。

而且要掌握野外土壤速测的基本技巧和技能。

其中就包括目测、手测、简易工具和试剂测量。

识别并掌握湖南省几种主要的旱地土壤类型以及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比如实习中看到的紫色砂页岩及红壤等。

还要学会野外始土、辨土、评土以及土壤标本采集。

2.实习计划及组织本次实习分三次进行,以三天的时间去三个不同的地点。

第一天早上8点从系门口出发到了慈利,傍晚时分回到学校。

第二天早上8点从系门口出发到了德山,傍晚回到学校。

第三天早上8点半从系门口出发到了太阳山,由于该地貌属于垂直分布,整片山都是红壤,除了半山腰有一点点页岩,所以在体力不支下,下午回到了学校。

3.实习方式实习老师通过仔细认真地实地考察以及以往实习经验确立实习路线与地点。

每次到达实习地点后,老师会讲解实习目的、任务、内容等及安全问题。

同学们各自利用老师提供的课件、网络进行资料查找,以及查阅大一所学的关于土壤与植物营养学这门课程的教材及课堂笔记,大家经过实地测定时按照实习老师教授的观察方法操作实习。

实习过程对常德周边地区桃园、花岩溪、太阳山等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实地访问。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的心得体会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的心得体会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的心得体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土壤肥料学的实习课程。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土壤肥料学这一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实习让我认识到土壤肥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通过实习,我亲眼看到了土壤和肥料的实际操作过程,明白了这些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

我深刻体会到了土壤肥料学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土壤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和施肥方法。

其次,实习让我学到了许多实际的操作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土壤剖面的挖掘、观测和土壤速测等实际操作。

通过目测、手测、简易工具和试剂测量等方法,我学会了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估土壤的性质和肥力。

这些实际操作技能对我今后从事农业工作非常有帮助。

此外,实习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各种任务,比如共同挖掘土壤剖面、分享观测结果等。

通过这些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并且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同时,我也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实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如对某些土壤类型的识别和评估还不够熟练。

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的来说,这次土壤肥料学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我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3篇)

2024年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3篇)

2024年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标1. 深入学习野外剖面点选择的基本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确定调查剖面的具体位置。

2. 系统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及土层划分的基础知识;学习运用常用工具(如罗盘、剖面刀等)和科学方法对土壤剖面形态进行观察与详细记录。

3. 精通土壤剖面分析样品的采样技术,包括环刀采样方法及其操作流程。

4. 通过对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进行挖掘和调查,分析其独特特征,丰富研究视角。

5.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科研实践习惯,增强团队、班级及专业的团结协作能力。

二、实习价值本实习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剖面的直观认识,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并为后续室内实验提供必要的原材料。

此次实习还有助于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土壤剖面的选择与土壤样品的采集鉴于班级内三个小组的研究主题相同,我们采取分组方式进行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挖掘,以覆盖更多研究维度,确保研究内容的全面性和结果的广泛性。

四、样品的处理与分析1. 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因环刀采样限制,仅对部分土层进行原状土壤采样,并开展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工作。

2. 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含量测定(1) 对采集的各层土样进行筛分,分别通过1mm和0.25mm的筛孔,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2) 采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定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 土壤样品的pH值测定使用电位法对土壤样品的pH值进行精确测定。

4. 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含量测定通过稀释热法测定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含量。

5. 土壤样品的质地测定运用比重法对土壤样品的质地进行详细分析。

五、实验结果分析具体实验结果请参考相关资料,以获取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2024年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二)____实习内容详述如下:一、深入掌握工程施工管理与技术管理1. 技术岗位职责与技术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严格执行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技术交底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开展前均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并详细记录在技术交底记录中,作为土木实习报告的重要部分。

土壤肥料学的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实习单位:某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实习内容:土壤肥料学实验及野外调查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熟悉各种土壤肥料指标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参加了实习单位的培训班,学习了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了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了解了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实际操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2. 实习内容(1)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在实习期间,参与了土壤样品采集工作。

按照要求,我们选取了不同地形、不同植被覆盖和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块,共采集土壤样品30余份。

在采集过程中,注意保持样品的原始状态,避免人为扰动。

采集后的土壤样品进行了风干、研磨、过筛等处理,以备后续分析。

(2)土壤养分测定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全氮、全磷、全钾等养分的测定。

在测定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通过测定结果,分析了不同地块土壤养分的差异,为施肥提供了依据。

(3)土壤微生物分析采用平板计数法,对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和计数。

通过分析不同地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了解了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土壤生物肥力提供了数据支持。

(4)土壤酶活性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对土壤样品中的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

通过分析不同地块土壤酶活性的差异,揭示了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变化,为土壤改良提供了参考。

(5)野外调查在实习期间,参与了土壤肥料学野外调查。

通过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岩石、母质、土壤等因素的观察和记录,了解了土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土壤资源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土壤肥料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使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实验室分析和野外调查的方法,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精彩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精彩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精彩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精彩1一、实习概况名称:地点:时间:20xx年4月23日--20xx年4月25日实习人员:指导老师:xxx二、实习目的与要求土壤与植物地理学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和表证。

土壤植物地理实验是植物地理学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地理学者基本功的训练之一。

本实习目的是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学生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土壤与植物地理实验分析、结果计算、数据处理的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掌握和学习植物地理的实验方法和研究的技能,提高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具体要求学生:1、掌握土壤机械组成、PH值、速效磷测定技术方法。

2、对土壤地理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技术和方法有一点感性认识。

3、对土壤粒级、土壤机械组成、土壤PH值、速效养分有更深刻的认识。

4掌握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群落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

认识常见植物得优势种40-50种,认识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方式与要求以10-15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小组每个人共同按规程完成取得实验结果,独自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实习指导书的相关部分,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并把个人准备的实验物品带到实验室。

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指导内容独立进行实验,按要求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比较。

记录与画图,有困难时,积极思考,分析原因,自己排除障碍,实在解决不了才找老师帮助或同学之间互相帮住。

实验结果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实验报告,按时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四、实习内容(一)环境条件环境是指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影响植物生存是环境因素(生态因子)根据其性质可分为6个基本类型:非生物因子:⑴气候因子。

如光、温度、降水、风等。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科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通过实习,旨在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土壤肥料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土壤调查、采样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2、了解不同土壤类型的特性、肥力状况以及改良措施。

3、掌握肥料的种类、性质、施用方法以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具体时间实习地点:详细地点三、实习内容(一)土壤调查与采样我们在实习地点选择了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壤调查。

首先,通过对地形、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的观察,初步判断土壤类型的分布。

然后,按照一定的采样规则,使用土钻等工具采集土壤样品。

采样过程中,注意了采样点的代表性和均匀性,每个采样点采集多个重复样品,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将采集回来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过筛等处理后,测定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等。

通过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了解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的比例;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反映土壤的松紧程度和通气透水性能。

(三)土壤化学性质分析对土壤样品进行了化学分析,包括土壤酸碱度(pH 值)、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测定。

使用 pH 计测定土壤 pH 值,通过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质含量,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全氮,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有效磷,火焰光度计法测定速效钾。

(四)肥料的识别与施用在实习中,我们参观了肥料生产企业和农资市场,学习了各种肥料的种类、成分、特点和适用范围。

常见的肥料有氮肥(如尿素、氯化铵)、磷肥(如过磷酸钙、磷酸二铵)、钾肥(如氯化钾、硫酸钾)以及复合肥等。

同时,了解了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和合理的施肥方法,如基肥、追肥的施用时期和用量。

(五)田间施肥试验为了验证不同肥料和施肥方法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田间施肥试验。

土壤肥料学实习

土壤肥料学实习

土壤肥料学通论实习报告院系: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成绩:___________土壤肥料学通论实习报告第一部分一.实习安排2011-12-19西南林业大学后山土壤剖面调查与观测,土样采集2011-12-20昆明西山,C102实验室土壤岩石的识别2011-12-21昆明斗南田间土壤肥料调查2011-12-22C102实验室无机肥料的鉴定2011-12-23西南林业大学资料整理二.实习目的意义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及结论是否正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为使分析的少量样品能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必须正确采集与处理土样。

1.通过对实地考察加深对土壤的成土原因进一步的了解。

2.初步掌握野外调查和鉴定土壤、肥料类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了解石灰土和红壤、石灰岩和玄武岩的情况。

4.认识土壤剖面,并能对其进行简单的划分,对土层的基本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三.实习材料军用铲、米尺、布袋、小刀、环刀、锤子、天平、滤纸、手持罗盘仪、海拔表、比样标本盒等四.实习内容1.土壤剖面调查与观测,土样采集(1)土壤剖面选择及挖掘土壤剖面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切忌在道旁、沟边、肥堆及土层经过人为翻动或堆积的地方挖掘剖面和采取样品。

在选择有代表性地点后,挖长约1米,宽1米,深1~1.5米的土坑(如地下水位较高,达到地下水时即可),将朝阳的一面挖成垂直的坑壁,而与之相对的坑壁挖成每阶为30~50厘米的阶梯状,以便上下操作。

(如图)在挖剖面时要注意观察朝阳面,观察面上端不准堆土,也不准站人踩踏,以保持土壤的田间自然状况,挖出的土抛在土坑长边的两旁,表土与心土分别堆放,观察与记载结束后,必须将土坑先心土后表土进行填平。

由下而上依次在各层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部位,逐层采集原状土,拿出结构面,尽量保持原状,跟别依次放入盒子各层中,结构面朝上。

采妥后用橡皮筋束紧,勿倒置,勿侧放,携回实验室风干保存。

土壤肥料学通论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通论实习报告

土壤自然含水率计算公式: 土壤自然含水率= 燃失重g ³100 % 供试土样重g-燃失重g 1.0167 ³100 % = 11.15% ( 26.4163-16.2817 ) -1.0167 0.962 ³100 % = 10.61% ( 28.1638-18.1409 ) -0.962
7
样品 1 的自然含水率 =
表 1 :土壤含水量测定数据记录表


西南林业大学后山采集的自然土 1 1 16.2817 26.4163 25.3996 1.0167 11.15% 10.88% 2 2 18.1409 28.1683 27.2063 0.962 10.61%
重复次数 铝盒编号 铝盒质量 (g) 铝盒 +自然土 (g) 铝盒 +烘干土 (g) 燃失重 (g) 自然含水率 (%) 平均值 (%)
非毛管孔隙度平均值(%)
22.29
环刀一: 自然土重=224.82-100.9736=123.8464 自然土 123.8464 干土重= = =111.6941 1+土壤自然含水率 1+10.88% 干土 容重= 环刀体积 饱和水= = 111.6941 =1.1169 g/cm3 100

m
环+饱+滤+干
表二: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结果记录表
土壤样品 重复次数 环刀编号 湿滤纸重量(g) 环刀重量(g) 环刀+自然土(g) 环刀+饱和水+自然土+滤纸(g) 环刀+田间持水+滤纸+自然土(g) 容重(g/cm3) 总孔隙度(%) 田间持水量(%) 毛管孔隙度(%) 非毛管孔隙度(%) 饱和水(g) 田间持水(g) 土样饱和水平均值(g) 田间持水平均值(g) 田间持水量平均值(%) 毛管孔隙度平均值(%) 总孔隙度平均值(%)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林业大学后山 2 2 1.1261 100.9015 234.63 272.42 257.80 1.2061 54.49 29.16 35.17 19.32 49.7859 35.1659 49.04175 33.87675 29.17 33.88 56.17
9
1.1247 100.9736 224.82 262.08 246.38 1.1169 57.85 29.18 32.59 25.26 48.2976 32.5876
样品 2 的自然含水率 =
平均值 =
11.15%+10.61% = 10.88% 2 1 1+吸湿水含量%
风干土换算为烘干土系数(K)= 八、注意事项
(1) 在使用酒精时应注意安全; (2) 土壤燃烧完后应立即盖上盒盖,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铝盒;
㈢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一、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 2011 年 12 月 19 日— 12 月 21 日 2、实习地点:实验室 二、目的意义 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干土的质量。土壤总孔隙 度是指所有孔隙体积的总和,占整个土壤体积的比例。田间持水量指排除 了重力水外的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悬着水的全部。测定土壤容重、总孔 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有利于了解土壤状况,以便更好的利用土壤。本次实习 要求学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实验用具 环刀,环刀柄,滤纸,土袋,标签纸,小刀,天平等。 四、方法原理 利用一定体积的钢制环刀,切割自然状态的土壤,使土壤充满其中, 然后称量计算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即可计算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将原 状土样浸泡水后,排除重力水,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即得田间持水量。 五、步骤 1、取 100cm 3 的环刀两个,编号,称量并记录; 2、在野外取土样时,根据采原状土的原则利用环刀采样,并在土袋中
㈡土壤水分测定
一、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 2011 年 12 月 19 日— 12 月 21 日 2、实习地点:实验室 二、目的意义 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四大因子之一,它影响着土壤中养分的分布、转化 和有效性,以及土壤的通气状况,所以土壤水的含量与作物生产有很大的关 系。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是不同的,进行土壤理化常规分析时,必须以绝对干 燥的样品为基准才能使分析结果在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使整个分析结果 有一个合理的相对性数值,因此必须对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土壤吸湿水,实 际上是紧束缚水, 即经 105± 2℃的温度烘烤数小时而使土壤质量达到恒重所 丧失的那部分土壤水。 三、方法选择 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烘箱法、酒精燃烧法、红外线 法以及中子测定法,实习选择酒精燃烧法。 四、方法原理 土壤水可分为内部结合水、分子间的吸湿水和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自由 水三类。土壤自然含水率则是土壤水的实际含量。即从野外采集的土样,及 时测定的土壤含水率,它包括土壤孔隙中全部的自由水和吸湿水。测定自然
表二: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结果记录表
土壤样品 重复次数 环刀编号 湿滤纸重量(g) 环刀重量(g) 环刀+自然土(g) 环刀+饱和水+自然土+滤纸(g) 环刀+田间持水+滤纸+自然土(g) 容重(g/cm3) 总孔隙度(%) 田间持水量(%) 毛管孔隙度(%) 非毛管孔隙度(%) 饱和水(g) 田间持水(g) 土样饱和水平均值(g) 田间持水平均值(g) 田间持水量平均值(%) 毛管孔隙度平均值(%) 总孔隙度平均值(%) 1 1
5
⑨植物根系:按植物根系的含量多少计。 ⑩石灰反应:在野外观察土壤剖面时,应该用 1 :5 的稀盐酸测土壤碳 酸钙的含量。测定方法是按划分的土层,分层采取一些新鲜土样,分别滴 加稀盐酸数滴,根据滴加盐酸后所发生的泡沫反应强弱,判断碳酸钙含 量 的多少,一般分为无( - ) 、弱( + ) 、中( ++) 、强( +++ )四等。 六、实习结果 实习结果反映在土壤剖面记录表上
土壤自然含水率计算公式: 土壤自然含水率= 燃失重g ³100 % 供试土样重g-燃失重g 1.0167 ³100 % = 11.15% ( 26.4163-16.2817 ) -1.0167 0.962 ³100 % = 10.61% ( 28.1638-18.1409 ) -0.962
7
样品 1 的自然含水率 =
土壤肥料学通论 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



实习时间:2011 年 12 月 19-23 日 实习地点:后山 西山 斗南 实验室 专 学 姓 业: 号: 名: 农学(药用植物) 20090457014 李 成 强
实习的主要内容
㈠、土壤剖面观察及土层划分 ㈡、土壤水分测定 ㈢、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㈣、西山岩石及土壤的观察和识别 ㈤、斗南农业耕作土壤的观察 ㈥、无机肥料鉴别
非毛管孔隙度平均值(%)
22.29
环刀一: 自然土重=224.82-100.9736=123.8464 自然土 123.8464 干土重= = =111.6941 1+土壤自然含水率 1+10.88% 干土 容重= 环刀体积 饱和水= = 111.6941 =1.1169 g/cm3 100

m
环+饱+滤+干
6
含水量同样可以采用烘箱法、酒精燃烧法、红外线法以及中子测定法等,本 次实习采用较为方便简单的酒精燃烧法。 五、实习用具 铝盒、 95%酒精、打火机、电子天平等 六、步骤 1、将铝盒编号并贴上标签,然后称量铝盒质量并记录数据,采集土样 前在实验室完成; 2 、在野外采集土壤样品置于铝盒中,带回实验室后称量铝盒 + 自然土 的质量并记录; 3、分别在两个铝盒中加适量酒精,用打火机点燃,待酒精燃烧尽后如 是重复 2-3 次,使土壤样品达到恒重,称量并记录铝盒 + 烘干土的质量。 七、结果记录及计算
Hale Waihona Puke -m 环-m 滤-m= 262.08-100.9736-1.1247-111.6941=48.2876 田间持水=m
实习过程安排
实 习 时 间 2011 年 12 月 19 日 2011 年 12 月 20 日 2011 年 12 月 21 日 2011 年 12 月 22 日 2011 年 12 月 23 日 实 习 地 点 西南林业大学后山 昆明市西山公园 昆明市呈贡斗南 实 验 室
西南林业大学
2
㈠ 土壤剖面观察及土层划分
表 1 :土壤含水量测定数据记录表


西南林业大学后山采集的自然土 1 1 16.2817 26.4163 25.3996 1.0167 11.15% 10.88% 2 2 18.1409 28.1683 27.2063 0.962 10.61%
重复次数 铝盒编号 铝盒质量 (g) 铝盒 +自然土 (g) 铝盒 +烘干土 (g) 燃失重 (g) 自然含水率 (%) 平均值 (%)
一、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 2011 年 12 月 19 日 2、实习地点:西南林业大学后山 二、目的意义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向下挖掘而裸露出来的垂直切面。土壤剖面形态是 土壤形成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在各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内在性质 和外部形态的综合反应,也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主要手段,它反映了各种成土 因素和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以及土壤物质组成土壤所处的状态和性质。为研 究土壤理化性质、编制土壤图、评定土壤肥力、土地评价与管理、环境质量 评价等提供依据。因此,观察研究土壤剖面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别土壤类型的 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现场对土壤剖面观察及土类识别,巩固理论知识,学习掌握 基本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原理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的能够生长植物收获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剖面的调查与 观测必须进行实地土壤剖面挖掘。根据研究的目的与用途,土壤剖面可分为: ⑪主要剖面:用以研究土壤形成,形态,理化性质; ⑫对照剖面:又称检查剖面,检查主要剖面的稳定性或变化情况; ⑬定界剖面:确定土壤分布界线。 理想的土壤剖面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因此工作中应依据不同的目的,选择 剖面类型进行野外实地土壤剖面的挖掘与调查。本次实习以调查主要剖面为目 的。 四、实习工具 军用铲,剖面刀,卷尺,土样盒,罗盘仪,土壤剖面记录表,样标本盒, 海拔表,土袋,橡皮筋,环刀,小锤,酒精,打火机等。
8
装入一定量的土一并带回实验室,称量环刀 + 自然土的重量并记录数据; 3、称量四张用水浸湿的滤纸并记录; 4、分别将两张浸湿的滤纸放入环刀底部,然后将环刀放入装有水的盆 中,水面较环刀缘低 1-2mm ,浸泡 24h ; 5、 24h 后,取出环刀及时称量并记录,然后在土袋中垫上滤纸,将环 刀置于滤纸上,放置 24h ; 6、 24h 后,再次称量并记录数据 六、结果记录与计算
3
五、实习方法步骤 1、 剖面点的野外选择:据室内对地形图研究布设的剖面位置,野外现 场选点并满足以下原则 ⑪剖面点应设于该土壤类型内代表性最大的地段,不宜设于土类的边缘 或过度地段; ⑫在地形变化区域,应设于典型的地形部位,如山坡的中部,山脊山谷 的坡面上,避免山顶或者谷底; ⑬选择人为干扰较小的区域,避开道路、坟墓、池塘、肥料堆放处等地 方; ⑭林地调查应避开林窗或林缘,选择有代表性地段,离开树干 1.5m 左 右的标准地中部。 2、剖面的挖掘 ⑪剖面规格:自然土壤剖面一般要求:宽 1.0m,长 1.5m(一侧有斜梯) , 深 1.5-2.0m(或地下水层)的长方形土坑。若土壤厚度不及 1.5m,要求达 到基岩层。 ⑫剖面的观察面垂直向阳,无阳光时方向可任选,山地条件下观察面应 与等高线平行。 ⑬挖掘的土壤堆放在剖面两侧或后方,观察面上方不能堆放土壤或走 动, 同时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 观察记录结束后按上下顺序回填至剖面坑中, 尽量减少打乱土壤层次。 3、剖面观测与记录 剖面观测是土壤剖面调查的工作重点, 一般有以下内容: 划分剖面层次、 依层次进行剖面形态观测与记录、土壤样品的采集、回填土壤。 ⑪剖面层次划分:完整的森林土壤剖面具有 5 个发生层次,但由于受成 土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剖面发育有不完全现象,尤其山地土壤表现明显。 土壤剖面发生层划分标准: O 层:枯落物层;据分解程度不同,可分为三个亚层: L 层:分解较少的枯枝落叶层; F 层:分解较多的半分解的枯枝落叶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