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社联系方式 编辑部投稿邮箱

合集下载

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

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

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人学资格审核、毕业审核及毕业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为保证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市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入学资格审核、毕业审核及毕业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教学[2001]4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01 年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1]2号)文件精神,以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入学资格审核、毕业审核及毕业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电校教[2001]21号附件1)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入学资格审核、毕业审核及毕业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电校教[2001]30号)等文件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招生方案第一条市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公布的拟招生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全市电大教学条件以及专业资源建设情况,于每年4月20日和10月20日分别公布当年秋季和次年春季的拟招生专业。

第二条各工作站、教学点根据市电大公布的拟招生专业、本地区社会需求和自身教学条件,分别于每年4月25日和10月25日前上报初步招生方案,填写《招生专业申报表》上交。

第三条市电大于每年的 6月中旬和12月中旬前,分别下达当年秋季和次年春季招生方案。

第四条各工作站、教学点按照市电大制定的“招生简章”,配合市电大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第五条工作站、教学点按照市电大招生方案确定的招生专业和招生指标以及招生安排进行招生。

二、入学资格审核及学籍注册第六条中央电大所属学生的入学资格审核和学籍注册实行工作站、教学点、市电大、中央电大分级审核制度。

工作站、教学点初审、市电大复审、中央电大终审,并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备案。

第七条专科层次的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者,专科起点本科层次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系列高等专科及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学历者。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目编 号 。
五 、来稿 的注释与参考文献格式执行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 《 文后参考 文献 著 录
规则》 ( G B / T 7 7 1 4 -2 0 0 5 ) ,详情请 登录 h t t p : / / w w w . x m c u . c n / d d x b / d e f a u l t . a s p x 。
本刊投稿要求 :


稿件注重原创 ,须具有 一定的前瞻性 、理论性或实用性 。
二 、稿件须论点鲜 明、论 据扎实 、数据准确 、逻 辑严谨 ,结 构完 整 、语言 流畅 ,字
数在 5 0 0 0—1 0, 0 0 0之 内。
三 、来稿请 附作者 简介 ,包括姓名 、性别 、任职单 位 、职务 或者职称 、主要研究 方 向、通信地址 、邮编、电话 、电子邮箱等 。 四、来稿若 为课 题或者其他项 目的研究成果 ,请 注 明课题或 者其他项 目的名 称和项
六 、来稿 只接受 电子投稿 ,稿件请投至 :x u e b a o @x m c u . c n 。自 正式投稿之 日起 ,若 作者在两个 月内未收到编辑部任何信息 ,稿件方可他投 。
《 厦 门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编辑部
《 厦 门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 征 稿 启 事
《 厦 门广播 电视大 学 学报 》 创 办 于 1 9 9 8年 ,为 季 刊 ,大 1 6开 ,国 内统 一 刊号 为 :
C N 3 5—1 27 1—3 2 2 2 。国内外公开发行 。
《 厦 门广播 电视大学学 报》 为综合 性学术期 刊 ,反 映远程 教育 、开放教 育 、终 身教 育等领域 的研究成果 ,设 “ 开放 教育” “ 社 区教育 ” “ 语 言与文 学” “ 教 育教学 ” “ 经济 法律 ” “ 闽南 文化” “ 研究生论坛 ” 等栏 目。

浅析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怎样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幼儿自小便养成爱国、诚实、友善等优秀品质是目前幼儿园教育的关键要素,而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

下文就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论述。

前言:幼儿园是幼儿阶段学生学习与生活最主要的地方,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将直接决定着幼儿的成长发育走向,所以想要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根据幼儿园所处的环境、园内幼儿的具体情况等因素积极改进教育思路,通过改变教育环境以及将更加科学的教学内容带给幼儿将使其能够更好地成长发育。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1.改变教育环境、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幼儿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该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凸显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而在对教育环境进行改良的同时教师还应将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元素融入教学之中,让幼儿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下进行有效学习。

教育环境中学习环境的塑造也是幼儿园教育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幼儿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引导幼儿去试着理解和体谅他人的行为,实现幼儿之间能够保持互相平等的关系共同进行学习、共同成长。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除了需要积极营造友善的学习环境,还应积极与其建立良好地关系,让幼儿在幼儿园学习阶段能够与教师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遇到问题或者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敢于寻求教师的帮助,避免因为一些教师的“威严”导致幼儿在出现问题时不敢去找教师寻求帮助,并且如此长期积累也很容易使其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1]。

二、针对不同学段开展不同的教学(一)幼儿园小班教学幼儿园小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三至四岁的幼儿,该部分幼儿由于初始较为“严格”的学习生活,其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抵触情绪,使得幼儿园办学中小班学生更加容易出现家长将学生送到校门口但学生却哭哭啼啼地不想进入幼儿园的大门,而对于这个阶段的幼儿,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其进行情感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削弱学生对于幼儿园生活的抵触情绪。

扫黑除恶长效长治的难点及解决途径思考

扫黑除恶长效长治的难点及解决途径思考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amen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第2期2021年4月No.2Apr. 2021扫黑除恶长效长治的难点及解决途径思考杜丹(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四川 成都610041)[摘要]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背景下,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巩固专项斗争成 果,确保黑恶势力不会死灰复燃。

完善黑恶线索取得、研判和查处机制,提高线索办理质效;健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u 委监委等部门案件办理工作机制,形成打击合力;构建党委政府统筹指挥,行业主管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扫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完善不实举报惩戒和澄清机制,给诬告者以 惩处,还被诬告者以清白。

[关键词]扫黑除恶;长效机制;路径[中图分类号]D924. 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3222 (2021) 02 -0030 -06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自2018年开展以来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战果,促进了社会生态、政治生态和经济生态的改善,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2021年3月29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指出,三年来共打掉涉黑组织3 644个,涉恶犯罪集团11 675个,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 护伞” 89 742人①%与此同时,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先后联合制定了《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 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关于办理恶势力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实施“软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办理黑恶势力刑事案件中财产处置若干问题的意见》 等多个法律文件,各地区、各部门也纷纷结合各 自区域和行业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了扫黑除恶法律政策体系%—、研究背景通过比较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至2021年工作报告中关于办理黑恶犯罪的业务数据,很直观地发现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司 法机关打击黑恶犯罪案件数量和犯罪人数均大幅 增加(2020年有所减缓)% 2017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8 932人,立案侦查“保护伞” 333人,未单独列举恶势力办案数据;2018年起诉涉黑犯罪嫌疑人10 361人,起诉涉恶犯罪嫌疑人50 827人;2019年起诉涉黑犯罪嫌疑人30 547人,涉恶67 689人;2020年起诉涉黑犯罪嫌疑人1-4万余人,涉恶7万余人[1]o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未单独列举 2017审判黑恶犯罪数据,但是按照常理应低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起诉数;2018年全国法院审结黑恶犯罪案件5 489件2.9万人;2019年审结黑恶犯罪案件12 639件83 912人;2020年审结 黑恶犯罪案件1. 5万余件11. 3万余人[2] %按照中央《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的部署,专项斗争为期三年,总要求是一年治标、两年治根、三年治本,2020年即收[收稿日期]2020 -09 -25[作者简介]杜 丹(1987—),男,四川成都人,法学硕士,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第2期杜丹:扫黑除恶长效长治的难点及解决途径官治本之年。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113教学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113教学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的整体。中央 电大 2005 年 3 月 15 号下 文正式批复厦 门电大设 立 “ 门电大 开放教育学 习 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点” 。我校学习点 管理模式特色是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 实践基础。 ( 四) 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动力 我校在试点教学中总 结了 “ 一标五环”的 主导教学模式。“ 一标五环”的主导教学模式 是围 “ 绕 试点项 目 ”课程教学 目 标,以网络环境为平台, 基于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 支持,
进一步加强对试点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和实践, 总结出与 “ 一标五环”教学模式相适应的 具有厦门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 这对于加强和规范我校的队 伍建设与管理、 教师教学过程管
按 自主学习 、集 中导学 、多向交互 、多维评价和反馈一矫正五个环节 组织整个教学活动 。其 中,“ 五环 ,分 “ 程环节 ”和 “ 过 监控 环节” 两个层次 。教学模 式 的改 革是教学 管理模式 改革的动力。我校 “ 一标五环” 教学模 式的探索 和实 践有力地推 动了教学管理方面 的研 究 。
" 113”
[ 摘 要] 本课题根据广播电 视大学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试点”项
目要求,参考 “ 系统 管理 ” “ 面质量 管理” 等相关理论 ,结合厦 门电大 办学实 、 全
际,阐 述厦门电大 “ 3 ”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背景、基本框架、实 内 11 践 容及特点 效果 等, 探索总结 “ 3”教学 11 管理模式在厦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 试点教学中的实
市地域小、人口 少、高校多的 影响, 我校开放教育办学规模较小。 通过几年的 建设, 及 我校 下 属工作站都建成了 较为完善的 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和通畅的网 络环境。建 成的现代远程教育

期刊名投稿邮箱

期刊名投稿邮箱

期刊名投稿邮箱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absf@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ahszyxbbjb@、asxb200202@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fyxbmail@安阳工学院agrwsk@、agzfysh@、agjjygl@安阳师院ydxk@百年潮bnczz@、bnczz@百色学院xuehao@、bsxb@保定职业技术学院tougaoba@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tougaoba@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bgyxb@北京农业职业学院BNGB@沧桑cszz2000@产业与科技论坛luntan008@、luntan808@长春理工大学(高教版)custgj@长春理工大学(社科版)custsxb@长江大学学报(社科jsxb@、xuebao@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smyxuebao@、csmyxuebao@常州工学院(社科)xbsk@成都大学学报(社科)CDDB@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cecbjb@成都行政学院cdxuebao@承德民族师专cdmzszxb@赤峰学院学报cfxbs@船山学刊csxkhn@创新cxbjb0771@大理学院学报eo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大同大学学报(社科版)dtxbsk@电子商务dzswbjb@、e_busi@东南学术dnxs1801@对联·民间对联故事mjdlgs@、duilian2008@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eszybjb@法制与社会fzsl@福建工程学院gcxb@福建师范大学FJSX@福建行政学院fjxzxyxb@、fjxzxyxb@改革与战略gxggyzl@163 .com甘肃联合大学(社科)sdxbj110@赣南师院学报GNSY@、gnsyxb@管理观察guanliguancha@、jingjiff@管理科学GLKX@ hit. edu. cn广东教育学院xb@广东行政学院gdxzxz@、gdxz@广西广播电视大学xbbjb@、gxddxb@广西民族研究gxmzyjs@桂林旅专学报gllzbjb@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gljy@国家教育行政学院xuebao@杭州市委党校hzsw@合肥师范学院xblszx@、xbzjf@合肥学院(社科)xbbjb@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xjhtszxb@、xjhtxbxdh@ 河北工业大学chjxb2@河北师大学报jiaoyub@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xbwk@河南科技大学(社科)skxb@河南师大(社科)hnsfdxxbbjb@、hsdxb206@菏泽学院wyw@黑河学刊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HLJB@黑龙江科技信息kjxx@黑龙江民族论丛hljpngs@黑龙江史志hljshizhi0451@、hljsz999@湖北成人教育学院xuebao1578@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xbbjb@、hubddxb@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xuebao137@湖北经济学院学报430205@湖北民族学院xbwk1@、xbwk2@湖北社会科学hbsk@湖北行政学院xbzqs@、dxbkb@、hd79@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168@湖南民族职业学院hnvcnxb@湖南农业大学学报skb4618538@黄石教育学院yinchx98@回族研究ychzyj@鸡西大学学报jxdx.xb@吉林工商学院学报xuebao@济源职业技术学院jyjyxb@江苏广播电视大学xuebao@江苏社会科学jsshkx@江西教育学院xuebao8309741@江西社会科学shkxtg@焦作大学学报焦作师专学报jzsb@教育学术月刊jiaoyuxueshu@今日民族@经济导刊lnjinbei@经济论坛jjltzz@经济研究导刊jjyjdk@、jjyjdk@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wkxb@开封大学学报xb@开封教育学院学报kfjyxb@凯里学院学报klxyxb@科技促进发展kjcjfz@科技进步与对策YHY@科技经济市场kjjjsc123@科技信息kjxx2005@科技与生活Kjysh@科协论坛kxltbjb@科学决策louis@科学时代kexueshidai001@兰州教育学院lzjy@理论导刊lldk@理论界(08核心)lilunjie2004@理论视野lilunshiye@理论学习llxx2001@理论研究yjhmsc@理论月刊(08核心)llyk1@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ljxbbjb@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L YGJ@辽宁高职学报fslngzxb@辽宁行政学院LLXY@、WXS4013@ 柳州师专学报lzsz@吕梁教育学院lljybjb@漯河职业技术学院lzyxbbianjibu@、lhzyxb@、lzyxbbinjibu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mysyxb@民族论坛MZLT@民族研究mzyjbjb@牡丹江大学学报mdbjb@牡丹江教育学院study1820@内江师范学院学报yujunmin@、wangjp@内蒙古科技与经济nmk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NMSX@南方论刊nanfanglunkan@南京党校njdxxb@南阳师院(社科)nysyxb@宁夏社会科学LXSK@农业经济nyjj2003@、nyjj@平顶山工学院pdsit@、xuebao@平顶山学院pdsz@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pyjy@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科版)qdxb0452@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学校学报qszxb2005@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qzyxuebao@企业家天地qyj989@前沿2001qianyan@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qdnzyxb@黔南民族师院qnsyxb99@青岛职业技术学院QDJY@青海民族研究qhmzyjbjb@青年导报(新农村周刊)qndbxnc@青年科技qnkx2008@求索hnqszzs@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shangrenlilun@、zgsr2005@ 人文地理rwdl@人文杂志renwenzazhi@三门峡职业学院smxz@山东社会科学(08核心)sdshkxzz@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kxuebao@山西广播电视大学6yrx@商场现代化scxh@、scxdh245@商丘师院sqsysk@商丘职业学院sqzyxb@商业经济shangyejj@商业时代lilun@商业文化sywhlw@上海行政学院dzlt@社会工作socialwork2003@社会观察sass_shgc@社会科学家glkxj@、glkxj@社会科学论坛shkxlt@、sklbjb@社会科学阵线shzx1@社会学研究shkxtg@、sbjb@社科纵横理论版skll2008@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xuebao@时代经贸sdjm99@世纪桥sjq0451@丝绸之路sczl@四川行政学院scxzxyxbao@四川职业技术学院CBXY@苏州教育学院学报xbsce@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xbsce@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tycsxb@、cszy@ 太原师范学院tysfxyxb@探索tansuozz@探索与争鸣tsyzm@唐山师范学院天府新论tianfuxinl@天津社会科学tjshkx@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TDBG@通化师范学院学报thsywk@潍坊教育学院学报WFJY@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wsszxb@文史天地GZWD@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wcjykbb@西北民族大学(社科)xbmz@、xbmz0931@西北民族研究xbmzyj@西部论丛xblc@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iaoyulishi@、85522071@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xuebao@厦门教育学院xmjy@现代经济信息xdjjxx2009@、xdjjxx2009@现代商贸工业xdsmgy@现代商业ccibw@、ccibw@、ccibw@湘东文化xdwh001@襄樊学院学报xfxyxb@消费导刊yuegao@新东方xdfang@、sdfa@新西部newwest2008@新乡教育学院新乡学院学报(社科)xxxysk@信阳师院(社科)xyxb2006@徐州教育学院学报xuebao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xuebao@许昌学院xcxy.xb@学理论xuelilun2008@、wwxll2009@学术交流(08核心)XSJL@、cnki.xsjl@学术界(08核心)araofl@、SSJI@、xsjzzs@ 学术论坛xsltdai@、xsltwj@学术问题研究ydxb@、yeuxb@学术研究(08核心)xsyjbjb@学习导报xxdb@学习论坛xxnt@烟台职业学院ytjyxy@扬州教育学院yzjy222@伊犁教育学院yzb-kt@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xbykzy@云南民大学报(社科)ynmdxb@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xuebao2004@浙江教育学院jk2236@浙江学刊zjxuekan@郑州轻工业学院xuebao@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xbbjb@中国地名xucunmaoln51@中国经济导刊cetm99@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kjcx@中国穆斯林(04核心)63531265@中国农村经济ruraleconomy@中国青年研究ZGQL@中国商界zfsx@中国行政管理cpa20086@中国宗教chinareligion@、zgz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gl-kj@中州大学学报zzdxxb126@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cqust_xb@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科)xb@周口师院ZKSG@珠海行政学院zhdxxb2003@。

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以“依法行使权利

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以“依法行使权利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amen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第4期2019年10月No. 4Oct. 2019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以“依法行使权利” 一课为例王芳(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福建厦门361009)[摘 要]“议题式教学”近年来作为热议词汇出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领域,被认为是提升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以议题为'‘纽带”、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任务为“驱动”的议题式教学,可以凸显在"议中学”的课堂教学创新。

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开展系列活动,有助于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议题式教学;学科核心素养;“依法行使权利”[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3222 ( 2019 ) 04 - 0079 - 06“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⑴。

这一界定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了创新性解读,将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凸显了活动性课程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由于 种种原因,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培育核心素养这一价值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学一般停留于传统的“学科本位” 和“知识本位”认知层面,忽视了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得课程偏离德育课程的学科定 位。

要弥补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采用“议题式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议题式教学” 一词最早出现于1996年由美国社会科教育学会出版的《社会议题教学手册》,其定义为:“以争论性议题为课程核心,教师围绕议题来组织相关知识,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将议题的不同观点呈现给学生讨论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组织方式”⑵。

《诗经》雉鸡意象探微

《诗经》雉鸡意象探微

第1期 2019年1月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amen Radio &Television UniversityNo. 1Jan.2019《诗经》雉鸡意象探微彭国怡(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摘要]《诗经》中的动物意象丰富多彩,包含哺乳类、昆虫类、禽鸟类等多种,其中雖鸡意象又为 禽鸟类意象的冠楚,与先秦时代人民的生活图景息息相关,喻示一定的文化内涵。

在周人民风婚俗中,雖 鸡意象展现出先民们对仪礼的重视#在舞乐祭祀中,雖鸡意象则传达先民对自然的初步认识与思考#在爱情思念中,雖鸡意象又是先民们自身感情的寄寓所在。

[关键词]《诗经》;雖鸡;意象[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3222 (2019) 01 -0050 -04《诗经》中的动物意象,哺乳动物如牛、羊、猪、狗,昆虫如蟋蟀,禽鸟则如雁、鹰、雉、鸡,百花齐放。

现今学界对于《诗经》研 究,深度、广度之丰茂,欣欣向荣。

尤其是关于 《诗经》中所出现的相关意象研究,无论草木、动物,皆趋于完备。

然而与《诗经》相关禽鸟 意象研究当中,针对有多处样本出现的雉、鸡意 象,研究者寥寥数几,仅是略涉,不甚精细,尚有研究探索空间。

据现代生物学考证,雉、鸡同出自鸡形目雉 科,同为一宗。

雉俗称野鸡,而鸡为家禽,则是 从野鸡驯化而成。

目前考古界普遍公认,距今约 3300年的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小屯一号灰坑所出 土的家鸡不完整头骨遗骸,直接证明至少在商末 周初时期[1]93,便有家鸡驯养出现。

与记载周初 至春秋中叶的《诗经》,其中明确区分鸡、雉两 者的时间顺序相吻合。

据统计,《诗经》当中明 确出现与雉、鸡、翟、鶄相关,计为《君子偕 老》《硕人》等十三首;若以五彩羽毛的生物学 特征界定为雉,则计入《干旄》《斯干》《有 *•瞽》三诗当中的旌、晕、羽,合计十五次,总 样本数量占69篇禽鸟类[2]120样本比为21.7%,占全集比为4[,在禽鸟意象样本中较为可观。

论文投稿之学报邮箱地址大全

论文投稿之学报邮箱地址大全

论文投稿之学报邮箱地址大全学报地址大全1. 编辑单位: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xbbjb999@2. 编辑单位: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ahdzxxzyjsxyxb@3. 编辑单位:《安徽工业大学(社科版)》编辑部xbskb@4. 编辑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xuebao@5. 编辑单位:《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ahttcxb@6. 编辑单位:《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ahjy-xb@7. 编辑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xuebao@8. 编辑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ahndskxb@9. 编辑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ahsd@10. 编辑单位:《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sdxyxb@11. 编辑单位: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amcxbb@12. 编辑单位: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xuebao@13. 编辑单位:《鞍山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asgt@14. 编辑单位:鞍山市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assfxyxb@;assfxyxb@15. 编辑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杂志社bjwl@16. 编辑单位: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xuebao@17. 编辑单位:《北华大学学报》编辑部bhdxxb@18. 编辑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xuebao@19. 编辑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xuebaosk@20. 编辑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编辑部bhskxb@21. 编辑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skxb@;shekexuebao@22. 编辑单位:《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编委会bjgy@23. 编辑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bfxbsk@24. 编辑单位:《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bjjx@25. 编辑单位:北京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bjcaimao@;bjb@26. 编辑单位: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编辑部27. 编辑单位:《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xielei@28. 编辑单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xuebao_6256@29. 编辑单位:兵团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btjy-xuebao@30. 编辑单位:渤海大学学报编辑部woshi909@31. 编辑单位:《昌吉学院学报》编辑部cjxy@;cjxykyc@32. 编辑单位:《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cask@33. 编辑单位:《长春大学学报》编辑部 xueb@34. 编辑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xb503@35. 编辑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zqspc@36. 编辑单位:长沙大学学报编辑部 xbbjb@37. 编辑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dlxysk8185@38. 编辑单位:《巢湖学院学报》编辑部 chxyxb@39. 编辑单位:成都大学学报编辑部cddb@40. 编辑单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cdjy@41. 编辑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skbjb@42. 编辑单位:《成都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cdxuebao@43. 编辑单位: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cdzybianjibu@44. 编辑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zhiyansuo@45. 编辑单位:《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journal@46. 编辑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gj@47. 编辑单位:《大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dljy@48. 编辑单位:大连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xuebao@49. 编辑单位:德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dzxyxb@50. 编辑单位:《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编辑部dswkxb@51. 编辑单位:《东华大学学报》编辑部 xuebao@52. 编辑单位: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skxbzf@53. 编辑单位:《鄂州大学学报》编辑部ezdxxb@54. 编辑单位: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pypxb@55. 编辑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edj@56. 编辑单位: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flsyxb@57. 编辑单位:《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jrxyxb@58. 编辑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skXX@59. 编辑单位:《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gsxb@60. 编辑单位: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gnsy@61. 编辑单位:《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crtvuj@62. 编辑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zsxb@63. 编辑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gdjzyxb@64. 编辑单位:《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xb@65. 编辑单位:《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gdyoung@66. 编辑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jggb@67. 编辑单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xb3260122@68. 编辑单位:《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gxql@69. 编辑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gxss@70. 编辑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xb@71. 编辑单位:《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gzjyxyxb@72. 编辑单位:《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loocy-wppd@73. 编辑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gzsdxb@74. 编辑单位:哈尔滨学院学报编辑部xuebao0451@75. 编辑单位:北京城市学院学报编辑部zhubian@76. 编辑单位:《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xbwk@77. 编辑单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sunaimin@78. 编辑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hs_xb@79. 编辑单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hsyxuebao@80. 编辑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杂志社hfgs@81. 编辑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hbgc1886@82. 编辑单位:河北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journal-2@83. 编辑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gaojiaosuo@84. 编辑单位: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xuebaobianjibu1@85. 编辑单位: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编辑部xueb@86. 编辑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shekeb@87. 编辑单位:《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xbbjb@88. 编辑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skxb@89. 编辑单位:《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hnzfxyxb@90. 编辑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xbbjb@91. 编辑单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hljb@92. 编辑单位:《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社hysyxb@93. 编辑单位:《红河学院学报》编辑部hhu364821@94. 编辑单位:《呼伦贝尔学院学报》编辑部hlbrxyxb@95. 编辑单位: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dppd@96. 编辑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xb-sk@97. 编辑单位: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hbsx@98. 编辑单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exyxb@99. 编辑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xgzls@;zlsh51@100. 编辑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编辑部yyszxb@ ; yyszxb@ 论文出处(作者):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要求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

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工作的意见各学习点:为进一步加大网上教学工作力度,提高网上教学水平,加强网上教学的管理,完善教学支持服务,保证网上教学质量,深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改革,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网上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教学环境根据中央电大印发的《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按照我校构建“省校-学习点”二级管理运行机制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学习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及学习点成为有机统一协调的整体,为开展网上教学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双向视频会议教学系统、直播课堂、网络教室、卫星接收等设施建设,配置和完善网上教学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要充分发挥我校较为先进通畅的网络环境优势,加快远程教学平台系统、直播课堂、双向视频会议教学系统、多媒体课程点播系统、数字图书系统和网络考试系统等的建设和使用,构建立体的远程学习网。

学校要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上及时、完整地提供中央电大网上教学信息和资源,根据本地学生需要及时提供中央电大统设课程的配套教学资源及省开课程的教学信息和资源;积极组织网上实时与非实时教学活动,跟踪记录学生网上学习过程,将网上学习过程情况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开展各种类型的网上教学研讨和培训活动。

同时要定期统计分析教学平台的应用数据,为开展网上教学研究和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要加强网络运行管理,保证各种设施稳定、高效、安全运行。

学习点要根据中央电大和我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网络教室、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等建设。

提供学生上网学习的条件,重点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我校的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等各种远程教学系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参与网上辅导、答疑、BBS讨论、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网上教学活动,逐步实现利用教学平台发布及提交作业。

基于RFM模型的福建省高职大学生行为画像分析

基于RFM模型的福建省高职大学生行为画像分析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amen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t第2期2021年4月No. 2Apr. 2021基于RFM 模型的福建省高职大学生行为画像分析吴瑞溢(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362000)[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型越来越多元化。

生源类型多元化背景下高职 大学生群体在学习行为和生5行为上呈现出不同特征,这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RFM 模型是一种将客户分层,进而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精细化分类的经典模型。

WFJMC 评价模型借鉴RFM 模型的优点,能够多维度评估高职大学生群体,简单有效地对学生群体进行分类评价研究。

该模型结合聚类 分析和层次分析,对福建省十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做行为5像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对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用户5像;RFM 模型;高职大学生;K-means 聚类[中图分类号]O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3222 (2021) 02 -0078 -07—、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大数据的应用几乎遍及社会各行各业。

高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基本信息、成绩和在校园的各种行为记录等已形成极具研究价值的教育大数据。

对这些数据的有效挖掘,可以加深学校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进而为学校的学生管理、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参考。

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都有完善的校园一卡通和成绩管理系统,这些信息化管理系统记录了学生在校园的各种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 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教育大数据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研究者们采用数据挖掘技 术在行为分析方面开展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 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为分析理论从线性化转为系统化,使得其在指导实践上更 加科学和有效[1"2];二是学生的行为分析主要集中在学习行为分析,其目的是评估学生成 绩、预测学习行为和实现精准教育[3"4];三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方面的研究,如分类、回 归、聚类和关联规则等的研究[5'6]O 综合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学生的行为所产生的数据类型具有指标维度大、个体差异大和相关性大等特点,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学生的行为分析 仍处在发展阶段,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很多成熟的应用案例,在高职院校方面的研究更加稀 少。

《三体》英译本异化策略之文化价值探讨

《三体》英译本异化策略之文化价值探讨

第4期2017年12月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amen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No. 4Dec. 2017《三体》英译本异化策略之文化价值探讨杨春林(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厦门361008)[摘要]中国科幻小说《三体》首次获得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其英译本的翻译功不可没。

以《三体》的英译本为例,探索科幻小说翻译中异化策略的文化价值。

译者通过音译、直译、注译、文化意象对等等翻译法实现汉英翻译的异化策略,能最大程度上原汁原味地保留源语文化,通过注脚阐释则能帮助译入语读者充分理解原著,从而达到文化交流和推广的目的,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科幻小说;《三体》;异化策略;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3222 (2017) 04 -0031 -06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是优秀 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的传播力还远远不够,这与 我国经济发展实力不相匹配。

因此,广大的翻译 工作者要让优秀的中国文学走出去,不仅要让世 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阅读,而且要让被译 入语读者充分理解、接受,体会源语文化的原汁 原味,参与世界文学的建构。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通过翻译走 出了国门,但在译出地的传播率和接受度并不 高。

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创作、刘宇昆翻 译的中国优秀科幻小说代表《三体》第一部获 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 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此殊荣,也是中国科幻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1]这部从科幻 的角度出发对人性和社会道德等问题进行深入探 讨的作品,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也是一部优 秀的文学作品,其成功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精准到 位的翻译。

只有准确的翻译才能向西方读者表达 作者意图和作品内容,才能打动西方读者,让读 者超越文化的差异,感受中国式科幻小说的魅力。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13卷总目次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13卷总目次

[ 济 法律研 究 ] 经
浅析厦 门会展业 的机遇和挑 战 ……………………………………………… 徐建忠 ( 4 ) 2— 5
海 峡 西 岸 区域 创 新 体 系建 设 研 究
— —
以厦门市创意产业经济为例 …………………………………………… 陈 宇( 4 ) 2— 8
…… … … … … …… … … … … …… … 洪 景 淑 ( 5 ) 2— 3

举 世 皆痴 吾 独 醒
— —
清初拟话本《 醉醒石》 简论 … … … … … … … … … … … … … … … … … … 王 增 斌 ( 6 ) 2— 8
骆 一 禾 : 个 人 的多 重 化 身 … … … … … … … … … … … … … … … … … … … … 宋 晓冬 ( 7 ) 一 2— 3
浅谈开放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 》 网络课程建设 ……………………… 王
娜, 何
磊 ( — 1 1 1)
[ 高职 教 育研 究 ]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
信息化 、 创新与立体联动
— —
…………………………………… 章
拓 ( — 4 1 1)
厦 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 谈 绿 色税 收制 度 的 国 际 比较 与 借鉴
公司法人财产权性质探析 …………………………………………………… 刘
广( 5) 2— 7
[ 语言 文学研 究 ]
论 中国古代小说 的“ 一男双美 ” 人物配列 …………………………………… 袁惠苹( 6 ) 2— 1
第 4期
厦 门广播 电视 大学 学报 2 1 00年第 l 总 目次 3卷

包公故事文本形态演变述评

包公故事文本形态演变述评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amen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t第2期2021年4月No. 2Apr. 2021包公故事文本形态演变述评王林飞(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413000)[摘 要]包公故事文本形态的演变,按时代可分为宋、元、明、清四个时期。

宋代是包公从历史人物 步入故事人物、文学人物的阶段,为后世戏曲小说形象的塑造积累了经验。

元代记载包公故事的文本有史书、笔记小说、文人诗集,而主要集中于元杂剧。

明代关于包公故事的文本很多,不仅史类著作、笔记类、文言小说继续记录包公的相关事迹,而且诗文集里对包公的评判也多起来。

在明代小说、戏曲里,对宋元话本和戏剧中包公的形象有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的包公创作不仅文学种类齐全、数量剧多,而且思想艺术成就高,是包公故事创作发展的最高峰。

[关键词]包公故事;文本;演变[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3222 (2021) 02 -0057 -07包公故事文本形态的演变,按时代可分为宋、元、明、清四个时期。

历经四个阶段的变更,包公从一位平常的历史人物演变成为文学作 品创作的活水源头,并渗透到宗教信仰中。

在包公故事的文学化历程中,经典文学的推许,通俗 文学的追捧,民间文学的拥戴,帝王将相、文人 士大夫、平民百姓合力将包公塑造成清官的典型代表。

在全面搜集文献的基础上,简要梳理包公 故事的演变,初步勾勒包公故事中文本、人物、情节等方面的流变过程,是中国叙事文化学的一 项基础性工作。

一、宋:包公故事萌芽期宋代是包公从历史人物步入故事人物、文学人物的阶段,也是包公艺术形象发展史上的萌芽 阶段。

宋代史传关于包公的记载,有《两朝国史•包拯传》、李L 《续资治通鉴长编》、张田《孝肃包公奏议集》、吴奎《孝肃包公墓志铭》、曾巩《包拯传》、王称《东都事略》等。

根据这些记载,可约略知包公生平履历。

学报投稿地址大全

学报投稿地址大全

学报投稿地址大全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xb@百色学院 yjszxb@昌吉学院学报 cjxy@ cjxykyc@ 长沙大学学报 xbbjb@大理学院学报 eoj@大学教育科学 dxjy8821123@当代教育论坛 keyanyuan@德州学院学报 dzxyxb@电影评介 filmreview@复旦教育论坛 jylt@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js@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gjshi@高教发展与评估 hede2005@高教探索 gaojiao@高校理论战线 gxllzx@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yjzx@航海教育研究 dmugjs@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chjxb@河池学院学报 HCSF@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bjb@菏泽学院学报 wyw@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hysyxb@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hlbrxyxb@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dppd@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b@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xbjk@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xbedu@嘉应学院学报 JYUJED@江苏高教 jsgjzz@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tctxb@焦作大学学报 bjb@教师教育研究gdsz@ gdsfjyyj@教学研究 jxyj@教学与研究 jiaoyuyan@教育科学 jykx915@教育科学研究 esr1203@教育与职业 zazhi1917@井冈山学院学报 jgsmcxb@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xuebao@理工高教研究 gaojiao@临沂师范学院学 lysyxb@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wkxb@ lkxb@茂名学院学报 SHGD@闽江学院学报 mjxyxb@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xbjkb@平顶山学院学报 pdsz@ pdsuxb@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qnsyxb99@钦州学院学报 qzyxyxb@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wbjb@三明学院学报 fjsmxyxb@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sxcdxb@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6yrx@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cecxbb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sqsyxbbjb@韶关学院学报 sgxyxb2003@石家庄学院学报 sszk@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scwlxyxuebao@ dxszxuebao@ 绥化学院学报 WZF281@台州学院学报 journal@太原大学学报 tyuxb@唐山学院学报 xuebao@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tjttu_xbbjb@ xbbjb@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tjsdxbjc@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TSSY@铜陵学院学报 tlxyxb@皖西学院学报 wxxyxb@潍坊学院学报 journal@西藏大学学报 zdxb@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uebao@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xysyxb@ xysyxbwk@现代大学教育 MUEbjb@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xdjykxgjyj@湘南学院学报 xuebao@ xnxyxb@孝感学院学报 xgxyxbbjb@ xgxyxb@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YZSF@许昌学院学报 xcxy.xb@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ybsf@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xuebaogj@宜春学院学报 Yichuncollege@艺术评论 ysp12508@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xb3041@肇庆学院学报 xbbjb@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zsdxb_cn@中国教育学刊 zjyx@中国图书评论 Chinabookreview@中华文化论坛 FCC@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puedjol@中州大学学报 zzdxxb126@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huzhonghua@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xuebao@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zzszxb@中国文化研究 zgwhyj@中国软科学 zgrkx@中国高教研究 cher1234@中国大学教学 zgdxjx@中北大学学报 xbzr@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xyxb@运城学院学报 xuebao@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yxsyxb@ ghj@ 艺术探索 wyk1303@ wyk4433@ 艺术百家 yishubaijia@宜宾学院学报 ybxyxb@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a0432-yn@燕山大学学报 xuebao@邢台学院学报 xtsf@新余高专学报 xygzxb@新闻大学 xwdx@襄樊学院学报 xfxyxb@现代传播 journalcuc@现代教育技术 xdjyjs@咸宁学院学报 ssy1966@文艺评论 wypl54@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wnsyxb@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wangqian4870@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tjjk@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ts_xuebao@泰山学院学报 xuebao@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tyjyxyxb@塔里木大学学报 maoyanhongchina@宿州学院学报 szxyxb2004@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xb2005@沈阳大学学报 sydxxb@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srxb@商洛学院学报 slsf@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bjb@泉州师范学院学 xb6677@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jysbjb@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qdds@莆田学院学报 ptxyxb@平原大学学报 pdxbbjb@ pydx@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xuebao@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nbddxb@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nysyxb@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xbjkb@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njxzxb@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nmjx@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njsyxb@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mysyxb@洛阳大学学报 ldxb@ xuebao@龙岩学院学报 bgxuebao@丽水学院学报 lsxyxb@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lfsyxb@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bianjibu@科学"经济"社会 ses@凯里学院学报 klxyxb@开封大学学报 xb@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kashgarxuebao@晋中学院学报 jgzk@教育与现代化 zhoufg@教育学报 jiaoyuxb@教育发展研究 jyfz@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jxkjsyxb@江西教育科研 YANG@嘉兴学院学报 jxxyxb@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uebao@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xddxb@ jxddxb@ 惠州学院学报 xb@黄山学院学报 hsxbhdm@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xuebao@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xbbjbu@怀化学院学报 hhxyxb007@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xbj@红河学院学报 hhu3648241@衡水学院学报 xb@黑龙江高教研究 hljg@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xuebao@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iaoyub@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CJXY@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hsyxuebao@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hs_xb@邯郸学院学报 hdxyxb@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b912@哈尔滨学院学报 xuebao0451@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uebao2006@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wzfx@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zsxb@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crtvuj@高校教育管理 gjxb@ gxjygl@高教论坛 gxgjyj@高等建筑教育 gdjzjy@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gangong@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gnsy@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flsyxb@当代传播 ddcb@ webmaster@当代电影 dddy@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xuebao163712@大连大学学报 ldxsqk@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巢湖学院学报 chxyxb@长治学院学报 jdns@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gxygjs@滨州学院学报 bzsx@北京教育(高教版) bjjybjb@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assfxyxb@ assfxyxb@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uebao@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NCDL@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hds@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zsb@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b@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zsb@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qdxb0452@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xbsk@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aojiao@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b@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lxf@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qks@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lgxb@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u66135506@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ysg@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sdxb@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sxb206@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cnu@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lgxy_wk@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dcbs@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sk@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tdxbeb@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wkxuebao@mail.tongji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whds@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wkdskxb@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kxb@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wlxbsk@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DR@《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mz0931@ xbmz@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sdxb@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ccxbrwsh@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js@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dxbs@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85522071@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dxb1980@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uebao@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yzxb@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ycgb@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skb@榆林学院学报 ylgd@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ynmyxb@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ynnuns@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zdxb_w@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zjsdxbskb@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kxb@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xuebao@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hekexeb@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dzs@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wkxb@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bkbjb@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qust_xb@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ued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zngdxb@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kxb@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shk@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zzhyxb@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zdxbw@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zhangy@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ynnucff@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yndxxb2222@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xuebaorw01@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ycsz@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hekexb@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wkxb@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wk1@ xyxb2006@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xuebao@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XTU@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nskxb@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swist@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wkxb@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kxb@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zmz@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2606@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aojs@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dxbsk@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zkjds@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WHDS@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tjsdxb@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dsyi@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csf@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zsb@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dzsbxb2001@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9www@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yxuebao@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xuebao@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uebao@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kxb93@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ybweng@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skxuebao@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xbc@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stu@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xxb59@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dxbzsb@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uebao@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machb@ NXDX@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xbrwb@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yxb_sh@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wkxb@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hec01@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s@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ankan@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mndskxb@ nmndxbsk@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elxbsk@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mdjsfxy@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dxbs@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sxbwk@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政治、教育学xb1962@ 管理学、历史、文学xuebao000@ 哲学、经济学 1988xb@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ldxyxb@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yxxb@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xsasb@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kxb@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kxb@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drwxb@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bjb@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dskxb@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hwxb@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zs@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lsdxbbjb@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uebao2261@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ssust@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03@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so@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twhliu@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hbdldxxb-s@ HDLB@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scasci@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kb4618538@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gbjb@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yysz@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sk@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HNSK@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kxb@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b@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hekeb@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kdxbskb@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s@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bwk@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hekeban@ hitskb@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loocy-wppd@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dxbs@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3260122@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js@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SXB@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zsxb@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ed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ecitxb@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swkxb@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hkb@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ddb@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lxysk8185@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ZQSPC@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b503@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woshi909@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wkxb@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ldxbbj2@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bfxbsk@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bhdxxb@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bhskxb@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hndskxb@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b@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南方论刊 nanfanglunkan@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uebao@攀登 pandeng234@前沿 2001qianyan@人文杂志 webmaster@日本学论坛 rbxlt@山东社会科学 sdshkxzzs@社会观察 sass_shgc@社会科学家 glkxj@ glkxj@思想战线 sxzx@唐都学刊 tdxk@天津社会科学 TJSHKX@文史哲 LHP@西域研究 xjskyzzs@新疆社科论坛 xjsklt@ sklt@ 学术交流 xsjl@学术论坛 xslt@学术研究 gdes@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yinshanxuekan@ 云梦学刊 journal-yynu@浙江社会科学 zjshkx@北方论丛 bflc@兵团建设 btjszzs@长江论坛 Chjlt@ Chjlt@大庆社会科学 DQSHKX@德国研究 dgyj1234@东方论坛 dflt@东南学术 dnxsh@法国研究 wyxysfs@甘肃理论学刊 glxk@广西社会科学 gxshkx@桂海论丛 dxghlc@和平与发展 hpyfz@黑河学刊 hhxk@湖南社会科学 hnsheke01@江汉论坛 jhlt@江苏社会科学 3701531@江西社会科学 jxsheke@开发研究 kfyj@兰州学刊 LZXK@理论界 lilunjie2004@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llxx2001@ 理论月刊 llyki@美国研究 zhaomei@南都学坛 nysyndxt@南京社会科学 njsh@ njsh@ 南洋问题研究 xianan@宁夏社会科学 socsinx@齐鲁学刊 qlxk2003@求是学刊 qsxk@日本研究 japanstudies1972@社会 society1981@社会科学 shkx@社会科学论坛 shkxlt@探索与争鸣 tsyzm@天府新论tianfuxinlun@天中学刊 tzxk@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 xjskyzzs@新视野 xisy@学海 xuehai1990@学术界 araofl@学术探索 xstsyn@学习与探索 xxts@殷都学刊 xb@浙江学刊 zjxkzzs@中州学刊 zzukxa@广西民族研究 gxmzyjs@黑龙江民族丛刊 hljpngs@民族研究 mzyjbjb@人口研究 rkyjbjb@西北民族研究 xbmzy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pre@南方人口 southpopulation@人口学刊 rkxk@中国人口科学 zazhi@人类工效学 yjingn@人文地理 rwdl@华夏地理 culturalgeography@史学集刊 sxjk@史学月刊 sxyk@文史杂志 scwszz@当代中国史研究 ddzgs@鲁迅研究月刊 lxyjyk@史林 shilin33@史学理论研究 sxllyj@世界历史 sjls03@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zglsdllc@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lab_sh_museum@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ahsd@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bjwl@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sk@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kxb@ shekexuebao@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blgsk@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wenjunli@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ielei@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k@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cutskxb@ skxb@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_skb@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kbjb@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jxbs@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kxbzf@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k2002@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fmujwxb@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yjzx@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idaxbsh@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gxss@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gyxyxb@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ut_xuebao@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zsdxb@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xbbjb@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syxuebao@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bbjb@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journal-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bxuebao@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xb@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wk@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kxb@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hudaxuebao@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hbsx@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hdxbskb@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ldjournal@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hekexuebao@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xb338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zs@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kxb@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hdxbzsb@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inbox@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hysz@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kxb@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ILI@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oxbwk@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xbbjb@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jnsh@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b@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xndsk@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lzy@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ss@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ss@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lnu_xb@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ludongxuebaowk@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ndxbrwsk@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MMS@现代哲学 hsxdzx@哲学动态 zxdt-zxs@道德与文明 daodeyu@心理发展与教育 pdae@心理科学 xinlikexue@心理科学进展 jinzhan@心理学报 xuebao@心理学探新 tanxin@应用心理学 appliedpsy@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kaimingxy@科学与无神论 w8078@天风 info@中国道教 china_taoism@宗教学研究 zjxyjxu@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jgzy@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liyuhua@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xuebao_6256@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ccdx@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cdxuebao@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fjfzlln@福州党校学报 CZK@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gdyoung@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GDXZ@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GXSYXB@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gzsy19@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xuebao@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hbgonganbjb@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hnga@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xbtg@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Jsxyxb@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t_1025@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kkyycc@宁夏党校学报 nxdxxb@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sdxb@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sxqgy_kyc@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sxzfxb@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公安理论与实践) xuebao@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xuebao@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tgxb001@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xb238@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rpc@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fxbjb@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xb@ cddxxb@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gldxxb@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huamjn@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gxnnswdx@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 szdxxb@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sjznet@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scjdxb@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tjdxxb@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xuebao@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zqxb@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zysh@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xuebao@ byi2001@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bacjournal@兵团党校学报 btwf@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xbbjb2005@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fjgzxb@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fjzfxb@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gsxzxyxb@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gaxk88@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1XB@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gxql@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GZGG@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xuebao@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bswd@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xb417@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hnzfxyxb@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zfbjb@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exyxb@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SYB@ jssyxb@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361213@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jxxzxyxb@辽宁警专学报 lnjzxb@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njzyxb@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sxjzxb@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sxqg@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sxsx@ sxsxzxy@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dzlt@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scxzxyxbao@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TZFG@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TSXB@武警学院学报 wjxyxb@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xiandaifaxue@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YNGAXY@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sfw168@sohuc.om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3799092@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hzsw@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njdxxb@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zglb@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SWDS@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scdxxbao@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tyswdxxb@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yvdx@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zgzzswdxxb@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adx@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znxy@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ysyxb@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mdllyj@毛泽东思想研究 大连干部学刊 yxly_zbz@党政论坛 dzlt@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gfgb@ 科学社会主义 sszydx@理论前沿 lilunqianyan@青年探索 qntansuo@人大建设 rdjs@社会主义论坛 luntun@天津人大 rdbjb@学习论坛 xxnt@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Tese816@当代青年研究 sassqssz@妇女研究论丛 17656@ luncong@国外理论动态 lldongtai@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jdzgllyj@理论导刊 lldk@ lldk@理论探索 llts@民主与科学 minkebu@ mzkx@人大研究 rdyj@社会主义研究 whtm@行政论坛 xzlt160@政策瞭望 ZCLW001@中国青年研究 qny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xxdj@现代国际关系 cir@国际观察 gjgc2001@外交评论 xuebao@国际问题研究 gyzz@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xbbjb@ 法学论坛 luntan@法医学杂志 fyxzz@犯罪研究 crimeres@科技与法律 kjyfl@现代法学 mls@行政与法 xzyf-001@政法学刊 zfxk@法律与医学杂志 evi_sci@法学杂志 fxzzh@法治与社会 fzysh@青少年犯罪问题 fzxt@时代法学 w@政治与法律 xu19972001@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北京社会科学 bjshkx@长白学刊 jlcbxk@船山学刊 csxkhn@大学时代 logo@当代韩国 dangdaihanguo@当代亚太 bjb-yts@东北亚论坛 dbylt@东北亚论坛 dbylt@东疆学刊 djxk@东南亚研究 odns@东岳论丛 helenhan@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fjltzzs@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fdwkxb@甘肃社会科学 gssk143@广东社会科学 gdshhkx@贵州社会科学 gzshkx@国外社会科学 guowaisheke@河南社会科学 sheke@湖北社会科学 hbsk@湖湘论坛 bjb@江淮论坛 askyjhlt@晋阳学刊 jyxk369@开放时代 opentimes@理论观察 llgc@理论学刊 llsj@理论与现代化 tjskl66@岭南学刊 xkb@内蒙古社会科学 nmgshhkx@。

小学生阅读检索能力的提升路径

小学生阅读检索能力的提升路径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amen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第4期2019年10月No. 4Oct 2019小学生阅读检索能力的提升路径王云淑(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福建厦门361026)[摘 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阅读能力培养中,检索是阅读的第一步。

提 升学生的阅读检索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快速有效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或指定的信息。

因此,检索能力的培养,成为阅读教学实践中基础的环节。

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借助文本、图示图画、互联网平台等资源开展阅读教学,有效提升学生检索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检索能力;提升路径[中图分类号]G623.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3222 ( 2019 ) 04 - 0085 - 04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 要目标,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占据着重要地位。

如果阅读教学遵循固定的“教学生汉字一组词练习一学习课文”流程的话,学生容易形成固定模式,进而产生倦怠、失去兴趣⑴。

在 现行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和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成为必然趋势。

此外,考察现行小学语文质量检测不难发现,检测材料阅读量大、考查范围广,很多学生阅读能力较差,面对大量文字信息不知从何下手,既不知道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提取有用信息,也无法捕捉 文本中的隐形信息加以综合运用,导致阅读失分较多、成绩不理想等问题。

为适应现行阅读环境的需要,小学生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材料除了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性作品 外,也较多地增加了实用文体材料,主要有演 讲、新闻报道、议论文、说明文等;还特别设置了一些儿童生活情境中的阅读材料,例如公交路牌、药品说明书、手工制作说明等。

为了增强阅 读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应借助这些课内外资料,以多种形式开展阅读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社联系方式编辑部投稿邮箱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学术论文辅导协助发表,请联系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论文网。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论文来稿要求内容健康、立题新颖、论述清晰、格式规范、资料可靠、具有较强说服力和指导性,引用资料要给出参考文献。

文稿一般不超过3000字。

教育教学类论文投稿邮箱:qikantg07@ (请写明作者简历联系方式)
本刊面向广播电视大学师生以及其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开展远距离教育理论和开放办学实践课题的研究,并加强各专业学科领域的学术讨论和交流,旨在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办学事业的全面发展。

刊名: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Xiamen Radio-television University
主办:厦门广播电视大学
周期:季刊
出版地:福建省厦门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671-3222
CN:35-1216/G4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创刊时间:1998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咨询QQ:2363679440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辅导发表:张老师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投稿邮箱:qikantg07@ (稿件在3天内必回复)1
如何提高开放教育面授导学课质量黄湖滨; 1-6+10
2
开阔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对开放大学建设的思考邓立强; 7-10
3
开放教育在线课程教学设计探析——以《管理方法与艺术》课程为例林丽钦; 11-16
4
构建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中反倾销调查机制——以美国对华企业反倾销为视角代永华; 17-22
5
皖江城市带示范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王栋梁;李万莲; 23-27
6
湖南茶陵红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周理平; 28-32
7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同梦”情结石麟; 33-40
8
论明代戏曲批评与理学之关系徐振贵; 41-53
9
赵进美的诗歌创作与理论主张王小舒; 54-58+63
10
王士禄著述新考贺琴; 59-63
11
清诗总集研究的展望夏勇; 64-70
12
中英文化差异视阈下的英语教学策略分析王耀兴; 71-75
13
高中语文应重视“理性思维”教育俞发亮; 76-81+96
14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陈文莉; 82-86
15
厦门莲花褒歌进中学课堂教学研究曾国平;曾晖; 87-91
16
论体验教学法在中小学纠错教学中的应用范敬飞;杨丽丽; 92-96
17
投稿约定97
备注:本中心非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来稿请自留底稿,勿一稿多投,请仔细审校后网上投稿(E-mail:qikantg07@ )。

我部对来稿的最终处理情况都将告知作者,凡在接到回执后3个月内未收到稿件刊登通知者,请与我部联系。

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请务必尽早告知本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