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我看“十三五”规划之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制造强国 创新先行
制造强国创新先行作者:万劲波《光明日报》(2016年04月01日10版)“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制造强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实际上是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难以支撑全球化竞争新要求的问题。
因此,引导制造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微观基础,也是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制造业创新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焦点虽然我国服务业已经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但不能因此忽视制造业在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大国为实现经济止跌趋稳,均结合自身优势将制造业创新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着力培育未来产业,创造新就业岗位。
如英国高价值制造战略、德国高技术战略、美国先进制造业战略等,旨在提升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解决长期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保障国家安全。
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及部分新兴国家加速融入世界经济,加上我国生产成本、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出口面临发达国家下压和新兴国家上挤的双重压力。
三资企业长期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主力军,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从2006年72.0%下降到2013年56.8%。
部分原因是本土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步伐有所加快,以及外资制造业正逐渐向东南亚、印度转移或回归投资国。
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创新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2013年至2015年,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年均分别增长9.9%和14.4%,增速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3.6和10.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8%,增速高出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64.6%。
说明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正逐渐转向中高端领域,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深刻认识制造业实施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与基础优势我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普遍较低,对基础研究投入更少,以致陷入接续引进的路径依赖。
“十三五”开启制造强国新战略——《中国制造2025》解读
历史经验表明,制造业是一国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更让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均在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如美国在2011年出台了《重振制造业计划》,德国在2013年推出了“工业4.0”,英国在2013年推出了《工业2050战略》,法国在2013推出了“新工业法国计划”,日本在2015年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战略目标。
2010年起,我国登顶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宝座,然而与此同时存在的事实是中国制造一直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为了在此次竞争中脱颖而出,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部文件,提出了建设实现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以及实现以上目标的五大基本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这五大方针究竟如何引领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根本转变?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制造2025》战略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创新驱动中国的制造业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走完了欧美等发达国家100多年走完的道路,且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从规模上来看,2012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出超过了世界制造总产出的百分之二十,排名全球第一;从品类齐全程度上看,中国以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全球最大且门类全球最齐全,但大多数产品处于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低端的位置。
因此,下一步我国制造业亟需通过技术和创新来提高其在国际和产业链及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五项基本方针中,“创新驱动”被放在首位,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的指导理论可分为线性创新理论和非线性创新理论两种。
其中,认为上游的基础研究投入一定能够带动下游产业转化的线性创新理论已经落伍,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更提倡较新的非线性创新理论,该理论中最前沿的是美国的雷德斯道和埃茨科瓦茨两位学者提出的“三螺旋”模型。
制造强国 心得
制造强国心得导言:制造强国是每个国家的梦想和目标,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一、经济方面:1. 制定明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坚持不懈地实施。
2. 培育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创新是制造强国的核心动力,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必须注重创新,鼓励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3. 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制造强国需要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高端制造业,提高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4. 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技术交流,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科技方面:1.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制造强国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水平,鼓励科学家和企业家创新创业,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2.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3. 加强科技与产业融合: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是制造强国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要实现科技创新的产业化和产业的科技化,必须加强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执法体系,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教育方面:1. 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
十三五规划解读
十三五规划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中共中央关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纲领性文件。
该文件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改革方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建议》明确了发展的总体目标。
按照《建议》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支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其次,《建议》明确了发展的重点任务。
《建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乡村振兴、保证和改善民生等五大任务。
这些重点任务既照顾了当前我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又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再次,《建议》明确了改革方向。
《建议》强调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改革、法治化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市场配置资源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更加公平、公正、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建议》还着重强调了绿色发展,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
最后,《建议》还明确了政策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改善民生保障等。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提高我国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科技进步、改善民生福祉,为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综上所述,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指导文件,通过明确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改革方向和政策措施,提供了对于我国发展的整体路径和战略布局。
同时,十三五规划还体现了我国发展的思想方法和理念,注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绿色发展,并引导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落实规划要求,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龙源期刊网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者:来源:《中国电子报》2015年第34期新华社信息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
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作者:来源:《中国电子报》2015年第35期《中国制造2025》统筹考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基础条件,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提出实施“三步走”战略,力争用三个十年的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一、对制造强国的基本认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强”、“弱”是与他国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因此对于制造强国的判断应突出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优势。
纵观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可以看出,具备规模雄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及国家安全的基础。
(一)制造强国的基本内涵目前国内外对于“制造强国”的概念和内涵没有统一的描述。
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业发达国家进行梳理和研究,大致上可以将“制造强国”的内涵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规模和效益并举。
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公认的制造强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制造业规模日趋壮大,产业质量不断提高。
二是在国际分工中具有较高地位。
当今多数制造强国中,高技术产业和服务型制造占比较高,在国际分工中大多处于产业链高端地位,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其拥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不论是既有的制造强国,还是具有后发优势的“潜在”强国,都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以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现有的制造强国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拥有雄厚的产业规模。
反映了制造业发展的实力基础,表现为产业规模较大、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相当比重。
二是优化的产业结构。
反映了产业间的合理结构,各产业之间和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基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水平较高、拥有众多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三是良好的质量效益。
体现了制造业发展质量和国际地位,表现为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产品质量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创造价值高、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等。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精品讲座课件】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ppt,可编辑
关系 发展条件 资源禀赋
发展动力 技术水平 对外经济关系Biblioteka 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
资本短缺
资本充裕
商品短缺,解决有无 产能充裕,消费升级
产业分离
产业融合
技术革命的间歇期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
革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础
决
性作用
定性作用
劳动力、土地、资源、劳动力、土地、资源、
能源、环境容量给充 能源、环境约束加
25
25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
TFP相对资本投 入贡献偏小、TFP和 资本边际产出递减 的趋势共同表明, 我国的工业经济增 长主要依靠要素投 入、创新驱动不足 的特征显著、甚至 在日益强化,而这 也正是我国工业经 济增长速度最终进 入下行通道的根本 原因。
26
新常态的核心是变革,是产业结构的优化 升级,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 迭代更新。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关键是要勇于 打破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尤其是破除旧的 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加快建立以创新、质量、 品牌、服务等为核心的新的发展理念、发展路 径和竞争优势。
➢广度上,3D打印、激光加工、超声加工、仿生加工等 新的加工手段、制造工艺加快发展,不断丰富制造的内 涵。 ➢深度上,制造技术进一步向极限拓展(极大、极小、 极精)。如,纳米尺度的超精密加工,超大尺寸构件加 工,MEMS等极微小制造工艺,深海、深空等极端环境下 装备。
18
❖模式:规模标准化生产走向规模个性化定制
第三阵营
印度 59.56
韩国 57.17
巴西 31.97
29
“三步走”战略
建国100周年 2035年
创新引领 实现跨越 迈入全球制造强国
十三五 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纲要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文将阐述该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经济发展方面,"十三五"规划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等方式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加强财政金融监管等。
在科技创新方面,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具体措施包括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在社会治理方面,规划纲要强调了推进法治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防治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在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方面,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教育医疗条件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体来说,"十三五"规划纲要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方面的重视。
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规划纲要旨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执行过程中,需注重平衡发展,解决各方面发展的矛盾问题,并不断完善和调整相关政策,以确保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
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解读与技术布局
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解读与技术布局智能制造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为了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我国制定了“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并明晰了技术布局和发展目标。
一、规划概述“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着重提出了“制造强国战略”的落实,旨在通过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规划中将制造业分为迈向智能制造的传统制造业和初步实现智能制造的新兴数字化制造业,制定了适合两类制造业的技术发展和政策措施。
同时,规划中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促进技术创新、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
二、技术布局在技术布局方面,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指标和应用场景,明确了未来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其中,人机协同技术、模块化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等被认为是未来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建设、分布式智能制造等技术和应用场景。
三、发展目标规划明确了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初步实现以数字化制造为支撑的高级制造业体系,智能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到2025年,逐步形成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智能制造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到2035年,基本建立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领域,智能制造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四、技术应用实践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国内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哈工智能便成为了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哈工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在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数字化制造等领域均有卓越表现。
哈工智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机器人产品实现了从定制化到标准化、从单一应用到多种应用的转变,实现了利润和市场增长的两位一体。
总之,“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在思路、技术和应用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布局,为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未来智能制造将充分发挥技术带动产业升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多重优势,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制造强国 解读
制造强国解读
“制造强国”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之一,旨在发展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实力,使其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这一战略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投资和发展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以增强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 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通过技术升级和创新,提高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增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
3. 优化产业结构和升级转型: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4. 推动可持续发展:鼓励绿色、环保型制造,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5. 促进产业协同和创新生态体系建设:鼓励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创新,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这一战略目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制造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中国希望加强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制造强国 解读
制造强国解读制造强国指的是一个国家通过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政策,努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民素质,从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
制造强国的过程需要经历长期的努力和实践,它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和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
制造强国的关键要素之一是经济发展。
经济作为国家实力的基础,对于制造强国至关重要。
一个强国必须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这意味着国家要持续推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国家还要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另一个关键要素是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制造强国的动力和源泉,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制造强国需要致力于自主创新,不断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
国家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为科技发展的引领者。
政治稳定和良好的治理能力也是制造强国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国家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制造强国需要高效的政府机构和民主的决策机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同时,国家还需要加强对社会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民生福祉,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文化软实力也是制造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制造强国需要重视文化发展,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军事实力是制造强国的重要保障。
一个强国必须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能够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的安全稳定。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实践与思考引言: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是中国当前经济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其核心是加快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探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实践篇:当前,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从发展效果来看,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总体实现快速增长,世界制造大国地位不断稳固。
从投入产出情况来看,政府不断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优化制造业环境,创新政策和创新监管方式。
2015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制造业2025计划,明确制定了并推动了一系列全方位的制造业振兴计划,建立了智能制造等研究院,加强了制造业标准化和认证工作,加强了对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从创新方面来看,当前,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提速向纵科技向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核心技术还存在较大差距,高端装备中的关键零部件和核心部件依赖于进口,中小企业发展依然不稳定等。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制造业的整体领导、加强政策制定、深化制造业创新、加强版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制造业标准和监管机制,提高技术创造和创意的含量,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思考篇: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对于中国来说,制造业不仅是经济支柱,也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之一。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需要加快推进智能化转型,使制造业更加智能化、综合化和高效化。
要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信息融合,形成以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等为代表的新动能,并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先进制造业。
十三五规划
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六十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五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第六十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六十三章缩小收入差距第六十四章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六十六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六十七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六十八章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路径与策略
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路径与策略1.简介“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新的制造业战略,旨在使中国在2035年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等手段,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而不强”向“大而强”转变。
2.技术创新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实现“中国制造2025”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制造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制造业在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正面临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等一系列挑战。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
3.推进智能制造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由之路智能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一种模式,它将机器、设备、传感器等信息化技术,与生产流程无缝衔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
智能制造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由之路,它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智能制造需要提高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水平,推广信息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制造技术,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化的深度融合。
4.推动“双创”创新,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双创”既是中国制造业的新机遇,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新路径。
推动“双创”创新,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途径。
政府要加大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创新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打造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不断迈进。
5.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制造业强大的人才支撑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石。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
要加快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6.提高品牌形象和质量标准,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制造强国实施方案
制造强国实施方案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方案,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我们制造强国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一、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我们需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二、优化产业结构。
我们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
同时,要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加大对技术工人、工程师等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
同时,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留用,推动制造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四、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同时,要加强对制造过程的监管,推动企业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加强国际合作。
制造业发展需要开放合作。
我们要加强与国际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合作,吸收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同时,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六、加强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支持,提高企业发展的融资便利性。
综上所述,制造强国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
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质量管理、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措施的综合推动,才能实现中国制造业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现代化。
中国制造2025整体战略目标
中国制造2025整体战略目标
中国制造2025的整体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中国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强国。
具体目标包括:
1. 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提高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力度,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3.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推动制造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转型,加大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加强制造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人才。
5. 市场开放和国际合作:积极推进市场开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外资和外国技术,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绿色制造成“十三五”强国战略任务
绿色制造成“十三五”强国战略任务
佚名
【期刊名称】《供热制冷》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
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事实上,全面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补上绿色发展这块短板,进一步降低企业能耗、物耗等生产成本,加快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引导绿色消费。
【总页数】1页(P12-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5.3
【相关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建设质量强国”我国将在“十三五”时期实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战略 [J],
2.提升质量宏观管理水平推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质检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J], 黄国梁
3.绿色制造成“十三五”强国战略任务 [J], 再协
4.“十三五”开启制造强国新战略--《中国制造2025》解读 [J], 李冰晶
5.绿色制造成"十三五"强国战略任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三五制造强国措施
十三五制造强国措施嘿,咱来聊聊这“十三五”制造强国的那些事儿哈!你想想看,制造那可是国家的根基呀!就好比咱家里的顶梁柱,要是不结实,那房子还不得摇摇晃晃的呀!在“十三五”期间,那可是下了大力气来让咱们国家的制造业变得更强呢!先说说科技创新吧!这就像是给制造业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
没有创新,那可不行!就跟人不学习就会落后一样。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那些聪明的脑袋瓜子想出新点子、新技术,让咱们的制造产品更牛、更厉害!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实实在在能让咱们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挺直腰板的事儿呀!还有人才培养呢!这就好比种地得有好种子呀!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制造人才,让他们在工厂里、车间里发挥大作用。
没有这些人才,再好的设备也白搭呀!他们就像是制造机器里的关键零件,缺了可不行。
再看看产业升级,哎呀呀,这可太重要啦!就像咱穿衣服,得跟上潮流,不能老是穿旧款式呀!淘汰那些落后的产能,发展高端制造业,让咱们的产品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这是多大的进步呀!政策扶持也是少不了的。
政府就像个贴心的大家长,给制造企业各种优惠政策,让他们能放开手脚去干。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是真金白银地支持呀!质量提升也是关键呀!不能光图数量,质量得过硬呀!不然人家用一次就坏了,那多丢面子呀!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咱中国制造的东西那是杠杠的!你说,这一系列措施下来,咱国家的制造业能不强吗?这就好比给一辆汽车加足了油,跑得飞快!咱老百姓也能享受到更好的产品,生活也会更美好呀!这不是一举多得嘛!咱国家有着悠久的制造历史,古代的那些精美工艺品,那可都是让全世界惊叹的呀!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条件,更先进的技术,没理由不把制造业搞上去呀!所以呀,“十三五”制造强国的这些措施,那真是太对啦!让我们一起为国家的制造业加油助威,期待它变得更加强大,在世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让那些外国友人都竖起大拇指,夸咱中国制造牛!这可不是梦,这是我们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呀!大家一起努力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十三五”规划之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箭括岭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的换挡期,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深刻变化。
从国内看,高消耗、低成本和环境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中,国际竞争加剧,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在这种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制造业不进则退,必须抓住机遇转型升级。
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但是,制造业大而不强,在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因此,国家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中国制造2025》为行动纲领,力争通过3个10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这是包括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内的所有知识分子和所有社会主义建设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去年陕西省第二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暨创新成果洽谈会的一场报告会,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李言教授作了关于《中国制造2025》分析的报告,作为工作人员的我有幸蹭了此次报告。
李言教授深刻剖析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但更强调了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大的潜在竞争优势。
如,我国具有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产业链比较全,制造能力强;拥有巨大的市场是重要的创新优势,可以分摊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的规模效益,吸引一些发达国家用技术换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能力强,产业配套基础较好,产业链齐全;与发达国家相比,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多,成本相对低,在技能密集型产业有优势。
由此可见,我国的制造业发展空间还很大,只有坚定不移地进行产业升级、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将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竞争优势。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功绩,作为一名即将为共和国装备制造业奋斗终生的知识分子,我将听从时代的召唤,立足当下,打好扎实的学业基础,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随时准备服务祖国的建设。
2016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