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设计+

合集下载

细胞的基本结构生物教案设计

细胞的基本结构生物教案设计

细胞的基本结构生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

学生能够解释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和显微镜下的细胞切片,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理解细胞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增强对生命科学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难点:细胞各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细胞模型、显微镜、细胞切片、PPT课件。

2. 材料:学生分组工作表、答题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外观和结构。

2.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介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并解释各自的功能。

3. 观察与描述: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切片,记录细胞各结构的特征。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5. 知识巩固:通过PPT课件展示细胞结构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6. 课堂小结: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学生分组工作表,描述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细胞的代谢。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细胞基本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如细胞膜的修复技术、细胞器的功能研究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九、教学资源1. 细胞模型:用于直观展示细胞结构。

2. 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切片。

3. PPT课件:展示细胞结构的相关图片和知识。

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

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

单元主题:细胞的基本结构一、单元概述:在下面空格处简要介绍这个单元,清晰简洁地介绍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本章的内容安排,从系统的视角,分为《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和《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三节。

体现了细胞作为系统,它有边界,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有信息中心对其代谢和遗传进行调控。

教学过程:《细胞膜──系统的边界》,通过问题将学生原有经验中的疑惑点激发出来,将学生的思绪带回到曾经学过的细胞内容中,用原有的知识引起学生对细胞膜问题的新思考。

教科书安排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这个实验不仅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制备细胞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例如,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法的确定。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让学生利用模型,图像,资料在学习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后,脑子里是一个个独立的细胞器的印象,还没有把这些细胞器作为一个系统的组成成分联系起来。

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协调配合,对细胞有了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科学实验事实,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观察与分析,信息的处理与归纳、比较与综合等方面的能力。

“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作为对本章知识学习的升华,给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潜能留出了充分的空间,培养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学习活动:活动一:沟通合作、分组实验。

学生课前划分活动小组,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制备细胞膜,并利用阅览室、图书室、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细胞膜的成分,并整理交流;活动二:交流讨论、汇集信息。

学生交流细胞膜成分探究实验的进展、实验过程中的运用的技术,表达自己对实验历程的发展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看法。

活动三:自主讨论、掌握知识。

对各种细胞器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归类,讨论各种细胞器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以“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以“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
的学习目标达成度。
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
合作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问题,基于单元章节内
们可进行简单的归纳概括,但难以构建系统的概念
在逻辑及知识的重要性重新架构单元概念(见图
网络,难以在复杂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迁移。基于
此,教师有必要立足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构建单
1):让学生从单元主题“细胞的基本结构”出发,学
习细胞膜的成分、细胞器的分类及细胞核的组成,
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根本导向,挖掘
项目式学习理念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共同之处,对现
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进行不断更新与完善,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思考和解
决实践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这对于学生创新创造思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坚 . 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式
对高中生物学学科,教师应重视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单元主题出发,让学生通
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完成相应的情境任务,并最终指向目标任务的达成。大单元教学过程融入教学评价,做到教、学、
评一致。文章以
“高中生物学大单元教学”
为研究对象,

“细胞的基本结构”
为例,
针对该单元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水
情境任务:1. 探究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特
点;2. 通过讨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生物膜系
统及克隆牛的相关知识,分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
一性。
平二)
2. 科学思维:基于细胞各部分结构的特点,以
文字的形式归纳概括出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的
【学习内容 3】建构“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

大单元设计高中生物教案

大单元设计高中生物教案

大单元设计高中生物教案课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学科:生物学年级:高中时长:2周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 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4. 能够描述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过程。

教学内容:第一周: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第二周:细胞的功能和生命周期1. 细胞的代谢功能:有关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物质转运。

2.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细胞的增殖和分裂过程。

3. 细胞的生命周期:从生长、分裂到死亡的生命周期过程。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板书、讲解等方式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示范:给学生展示细胞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3. 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讨论:组织学生们参与讨论和分享对细胞的理解和解释。

评价方式:1. 定期小测:每周进行一次小测,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3.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教学资源:1. 生物教科书和课件。

2.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安排:第一周:周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周二:细胞膜和细胞质周三:细胞核和内质网周四: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周五:复习和总结第二周:周一:细胞的代谢功能周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周三:细胞的生命周期周四:复习和总结周五:期末考试备注:以上是一份针对高中生物课程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大纲设计,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中生物学大单元学历案设计——以“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

高中生物学大单元学历案设计——以“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

高中生物学大单元学历案设计——以“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广西桂林市第五中学(541000) 王珊珊[摘 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新要求,强调知识点从理解到应用,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结与应用。

教师应重视大单元教学,同时注意学生学习经历的评价。

以学历案为载体的大单元教学能够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文章以“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具体阐述高中生物学大单元学历案的设计。

[关键词]大单元;学历案;细胞的基本结构[中图分类号] G 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8-0089-04关于大单元教学,流传最广的是崔允漷教授的观点。

他认为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

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

一个学习单元由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单元就是将这些要素按照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1]。

林洁认为,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在于“大”,是介于传统课程规划和课时设计之间的一种中观层面教学,强调对课本中的分散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与概括,在横向和纵向上不断拓展课堂[2]。

“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 第3章的内容。

该章内容作为一个大单元学习单位,在必修1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图1),在这一单元中将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前面所学的细胞的分子组成,如蛋白质的合成等,是学习本单元的前备知识。

学习本单元,有助于学生理解细胞的功能和生命活动,可让学生了解生命系统的物质性、结构性和统一性,理解细胞是由多种独立的细胞结构构成的统一体,认识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适配性,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图1 “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地位从识记到理解,从掌握到应用。

在大观念、大任务、大项目、大问题的统摄下,大单元学历案追求的是深度学习,强调的是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3];以真实情境为背景,以任务驱动为动力,通过问题串实现学习进阶。

“细胞的结构”单元教学设计

“细胞的结构”单元教学设计

“细胞的结构”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和目标要求的分析“细胞的结构”是《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是对细胞三大结构(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的介绍,是大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的二级概念“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内容。

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增殖等内容的基础,是必修一教学的关键内容。

本节课是针对“细胞的结构”的复习课,主要带领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做一个回顾,特别是重要结构如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生命系统,要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细胞,探讨组成细胞的各个组分是怎样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是怎样通过各组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把细胞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学习。

同时要注重分析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二、学情分析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已学完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已经有了各细胞结构的知识基础,所以有利于设计细胞结构整体性学习策略。

并且高中生已具备自己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表达的能力,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整合和重现,并理解前后知识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通过“识图辨结构”活动回顾细胞各结构的特点;2、通过“连线知功能”活动巩固细胞各结构的功能;3、通过分联系细胞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体会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4、通过“合作寻联系”活动理解细胞各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联系,认同细胞是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学习重点:1、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等细胞结构的的特点;2、细胞结构之间的协调合作;3、细胞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难点:1、细胞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2、细胞结构和功能相适应;3、细胞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教学设计思路及策略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强调细胞的整体性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细胞的基本结构生物教案设计

细胞的基本结构生物教案设计

细胞的基本结构生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概念与功能2.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3. 细胞质的组成及功能4.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5. 细胞器的分类与功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细胞器的作用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的基本结构。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细胞各结构的形态与功能。

3. 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

2. 讲解细胞的概念与功能,阐述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3. 讲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细胞膜在细胞中的作用。

4. 讲解细胞质的组成及功能,介绍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

5. 讲解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强调细胞核在遗传中的关键作用。

6.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并简要描述各结构的功能。

六、教学内容:1. 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2. 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3. 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4. 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5. 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 教学难点:各种细胞器在细胞代谢、物质转运等方面的作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细胞器的作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细胞器的形态与功能。

3. 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如观察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分析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作用。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细胞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器的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结构》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结构》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结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o学生能够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中心体等细胞器的形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o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切片,识别不同细胞器的特征。

o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设计,探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o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科学文献,理解细胞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生命奥秘的好奇心。

o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o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提升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讨论法:小组讨论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实验法: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切片。

-案例分析法:分析细胞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案例。

-多媒体教学:使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具:显微镜、细胞切片、投影设备-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多媒体资源:、细胞结构动画视频、科学文献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讨论和记录,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讨论。

-维持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不随意走动,确保课堂秩序。

-激励学生:对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细胞结构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与细胞结构相关的练习题和阅读任务,巩固学习成果。

-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细胞结构相关的题目,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大概念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1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大概念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1

细胞的基本结构大概念大单元教学设计《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生物学课程是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细胞的基本结构是高中生物学10 个生物学大概念之一。

大单元视域下的大概念教学需要以大单元与大概念的双向联结为核心,遵照明线(大单元课程内容)与暗线(大概念体系)并行的方式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依托“定核心——定目标——定任务——定评价——定结果”的五步路径展开(一)定核心:确定大概念,绘制概念网络大概念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与航标,以“暗线”的形式统领大单元教学的全部课程内容与整个教学流程,因此,大概念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单元大概念,并据此绘制单元的概念网络。

从整个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课程内容来看,“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走近细胞”(第一单元)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二单元)共同从属于大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第一、二单元的延续与发展,遵循从“宏观——微观——宏观”认识生命系统的逻辑顺序。

因此,本单元所指向的大概念有三个(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的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

为了辨清大概念与生命观念的内涵与逻辑关系,本研究将单元教学的大概念目标划分为“学科知识大概念”(大概念1)和“学科思想大观念”(大概念2、3)两类:前者对应“新课标”中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的10 个大概念,后者对应学科本质中“思想方法”层面的大概念,即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在本质上就是大概念的一种形式。

确定单元大概念之后,需要绘制概念网络,完成“单元大概念”向“课时大概念”的转化。

首先,依据“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以及教材的呈现顺序,参考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内容结构建构“单元内容框架”,呈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其次,从单元大概念出发,将本单元所对应的“次级大概念”“基础概念”以及“基本知识”联结起来,形成“单元概念网络”(图1),三个“概念层面”中,学科大概念居于“概念金字塔”的顶端,起统摄作用,对应一个甚至多个单元的学习;次级大概念是单元教学的核心,联结单元中的基础概念;而基础概念之间又互有关联,是进一步抽象化形成次级大概念的基础。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大单元教学下的深度学习课堂设计”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大单元教学下的深度学习课堂设计”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依笔者来看,①两本教材落实的核心素养侧重不同:人教版教材编排在体现生命观念、社会责 任素养上占比较大,浙科版教材活动设计丰富,在体现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素养上占比较大;②两本 教材对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有所不同:人教版的培养目标更多落在“人”上,而浙科版的培养目标落在 “才”上。
编写特点
编排体例 内容结构
系统内各组分之间互相联系又互 相独立,介绍了细胞质中的细胞 器,突出体现细胞器在系统中的 分工与合作
系统内的各项分工合作需要调控 机制—细胞核的调控
编写特点
编排体例 内容结构
知识整合
基础
铺垫
横向整合
第二章学生学习了组 成细胞的蛋白质、糖 类、脂质、核酸等 多种化合物,但这些 化合物的机械组合并 不能完成有机的生命 活动,只有当这些分 子有序结合并形成 一定结构才能发挥在 生命中的作用。
境—内环境


必修二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必修一第六章: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
化衰老凋亡等生命进程

必修一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

单位
20
三.说建议
• 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 与利用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建议
科学史分析
模型构建
问题驱动与情境 化教学
重温史实,从事实资料的剖析中体验 科学探究生命科学史中有许多经典史 实,蕴含着科学家独特的生物学科学 探究方法,通过对科学史中这些经典 实验的再现及逻辑分析,学生体验生 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学习科学 家的探究方法。
社会责任
10
二.说教材
编写特点
编排体例 内容结构
(一)相同点
形象展示生物 知识,引起学 生兴趣

高一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单元设计

高一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单元设计

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提问“你们知道中中、华华吗?”,从而播放克隆猴的视频学生活动1 观看视频,活动意图说明:情景引入。

用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堂。

并能产生疑问:细胞核为什么这么重要?有什么功能?环节二: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看书上的4个资料,并提供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活动2学生分成4大组,每组讨论1个资料,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派代表上台展示研讨成果。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科学史料的分析,体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用专业术语来描述实验现象。

环节三:教师活动3引导学生看教材细胞核的结构相关内容,并提出一定的任务,有独立完成的,也有小组合作的:模型建构学生活动3独立完成学案的图表填写和读背任务;小组合作,构建模型,上台展示活动意图说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讨交流能力、知识内化能力、动手能力,局部与整体观。

7.板书设计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达标检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原核细胞中的生命活动是紊乱的。

()(2)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等的指令主要通过核孔从细胞核送到细胞质。

()(3)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DNA自由进出。

()(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

()(5)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图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只有在(填“真核”或“原核”)细胞中,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图中对核内物质起屏障作用的是[ ] 。

(3)细胞质合成的组蛋白等蛋白质是通过[ ] 进入细胞核的。

(4)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 ,遗传信息存在于其组分的上。

(5)与某种RNA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的结构是[ ] 。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视频剪辑、多媒体投影、PPT制作课件10.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教学生,教师讲授整节课不超过10分钟,符合学校的教学理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教学设计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教学设计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一重要概念。

(2)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了解不同类型细胞的特点和差异。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细胞的图像和模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细胞的精巧和生命的神奇,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一核心概念。

2、教学难点(1)细胞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2)从微观角度理解细胞作为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对细胞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的图像、动画和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实验探究法通过简单的细胞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存在和特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生物体的图片,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体的组成和结构。

(2)提问学生:“你认为构成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2、知识讲解(1)细胞的发现简单介绍细胞的发现历程,如胡克发现细胞等,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发现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2)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展示不同类型细胞的图片,如红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差异,并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大小和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3)细胞的基本结构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详细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设计

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细胞的基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
设计意图说明
本章的标题是《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际上本章的内容并不像章标题字面上呈现的那么简单,不仅仅是介绍有关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这些结构的功能的知识,而是把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细胞,探讨组成细胞的各个组分是怎样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是怎样通过各组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把细胞作为一个活系统来研究,把细胞学活。作为系统,细胞有边界,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有信息中心对其代谢和遗传进行调控。

3.主题能否反映富有挑战性的、能吸引师生兴趣的学习问题或任务?

4.主题是否与生活、生产中的真问题相关?能否让学生理解主题的意义和价值。

5.与主题相关的资源是否丰富?

学习单元的
课时框架
本章的内容安排,正是从系统的视角,以生物膜系统为主线,其中《细胞膜──系统的边界》2个课时,《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3个课时,《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2个课时。
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主题是否与课标要求相一致?

2.主题是否是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的核心或起着核心作用?能否反映学科本质?(可以利用知识网、概念图、思维导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Ⅰ《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教学设计
雅二中生物教研组
一、主题单元概述
本章的标题是《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际上本章的内容并不像章标题字面上呈现的那么简单,不仅仅是介绍有关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这些结构的功能的知识,而是把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细胞,探讨组成细胞的各个组分是怎样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是怎样通过各组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把细胞作为一个活系统来研究,把细胞学活。

章引言以自行车的拆装为例,用类比的手法揭示细胞作为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不是其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组分间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

作为系统,细胞有边界,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有信息中心对其代谢和遗传进行调控。

本章的内容安排,正是从系统的视角,以生物膜系统为主线,将教材分为《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和《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三节。

二、学情分析
基于必修1前两章的学习和初中相关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细胞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功能、细胞成分鉴定的一般方法。

学生喜欢做实验,本着对实验的好奇,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微观水平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关于细胞器,学生已经具备有关细胞器各司其职的知识,也能认识到细胞器间除了分工也有合作,但是究竟如何合作,则需要具体的实例才
能加深这种认识。

对于本节课内容较微观,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因此教学过程要采用形象的动画,图片,比喻等,增加直观性,促进学生的理解。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很不完善,仍需设计教师主导的定向教学活动。

故在教学中,教师要做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既要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于细胞核,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传和代谢,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

因此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

另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高峰。

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层次多,可以在教学中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以优代差,在课堂上容易的知识点放手让学生讨论、合作学习,重难点才细讲,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再通过适当的整合复习,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并且根据教学的进程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的进行反馈和教学调整。

三、教材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