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训练: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答案]
【名师讲题】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透明的红萝卜(节选)莫言“小孩,你叫什么名字?”黑孩正和沙地上一棵老蒺藜作战,他用脚指头把一个个六个尖或是八个尖的蒺藜撕下来,用脚掌去捻。
他的脚像螺马的硬蹄一样,蒺藜尖一根根断了,蒺藜一个个碎了。
姑娘愉快地笑起来:“真有本事,小黑孩,你的脚像挂着铁掌一样。
哎,你怎么不说话?”姑娘用两个手指戳着孩子的肩头说:“听到了没有,我问你话呢!”黑孩感觉到那两个温暖的手指顺着他的肩头滑下去,停到他背上的伤疤上。
“哎,这,是怎么弄的?”孩子的两个耳朵动了动。
姑娘这才注意到他的两耳长得十分夸张。
“耳朵还会动,哟,小兔一样。
”黑孩感觉到那只手又移到他的耳朵上,两个指头在捻着他漂亮的耳垂。
“告诉我,黑孩,这些伤疤,”姑娘轻轻地扯着男孩的耳朵把他的身体调转过来,黑孩齐着姑娘的胸口。
他不抬头,眼睛平视着,看见的是一些由红线交叉成的方格,有一条梢儿发黄的辫子躺在方格布上。
“是狗咬的?生疮啦?上树拉的?你这个小可怜……”黑孩感动地仰起脸来,望着姑娘浑圆的下巴。
他的鼻子吸了一下。
“菊子,想认个干儿吗?”一个脸盘肥大的女人冲着姑娘喊。
黑孩的眼睛转了几下,眼白像灰蛾儿扑楞。
“对,我就叫菊子,前屯的,离这儿十里,你愿意说话就叫我菊子姐好啦。
”姑娘对黑孩说。
她把黑孩牵到像山岭一样的碎石堆前,找了一块平整的石头摆好,说,“就坐在这儿吧,靠着我,慢慢砸。
”她自己也找了一块光滑石头,给自己弄了个座位,靠着男孩坐下来。
很快,滞洪闸前这一片沙地上,就响起了“噼噼啪啪”的敲打石头声。
女人们以黑孩为话题议论着人世的艰难和造就这艰难的种种原因,这些“娘儿们哲学”里,永恒真理屏杂着胡说八道,菊子姑娘一点都没往耳里入,她很留意地观察着孩子。
黑孩起初还以那双大眼睛的偶然一瞥来回答姑娘的关注,但很快就像入了定一样,眼睛大睁着,也不知他看着什么,姑娘紧张地看着他。
他左手摸着石头块儿,右手举着羊角锤,每举一次都显得筋疲力竭,锤子落下时好像猛抛重物一样失去控制。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阅读答案小说阅读试题解析理解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阅读答案小说阅读试题解析理解莫言《透明的红萝卜》阅读答案小说阅读试题解析理解透明的红萝卜莫言太阳像抽疯般颤抖着,一股股萧杀的秋风把黄麻吹得像大海一样波浪起伏,一群群麻雀惊恐不安地在黄麻梢头噪叫声。
风穿过桥洞,扬起尘土,把半边天都染黄了。
一直到九点多钟,风才停住,太阳也慢慢恢复正常。
小铁匠一起一伏晃晃悠悠地在石栏杆上跑着,栏杆下乌蓝的水里映出他变了形的身影。
几个大胆的石匠跑上闸去,把小铁匠拖了下来。
他拼命挣扎着,骂着:”别他妈的管我,老子是杂技英豪,那些大妞在电影上走绳子,老子在闸上走栏杆,你们说,谁他妈的厉害……”几个人累得气喘吁吁,总算把他弄回桥洞里。
他像块泥巴一样瘫在铺上,嘴里吐着白沫,手撕着喉咙,哭叫着:”亲娘哟,难受死了,黑孩,好徒弟,救救师傅吧,去拔个萝卜来……”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穿上了一件包住屁股的大褂子,褂子是用崭新的、又厚又重的小帆布缝的。
这种布非常结实,五年也穿不破。
那条大裤头子在褂子下边露出很短的一截,好像褂子的一个花边。
黑孩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回力球鞋,由于鞋子太大,只好紧紧地系住鞋带,球鞋变得像两条丑陋的胖头鲇鱼。
”黑孩,听到了吗?你师傅让你去干什么?”一个老石匠用烟袋杆子戳着黑孩的背说。
黑孩走出桥洞,爬上河堤,钻进黄麻地。
黄麻地里已经有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麻杆儿都向两边分开。
走着走着,他停住脚。
这儿一片黄麻倒地、像有人打过滚。
他用手背揉揉眼睛,抽泣了一声,继续向前走。
走了一会,他趴下,爬进萝卜地。
那个瘦老头不在,他直起腰,走到萝卜地中央,蹲下去,看到萝卜垅里点种的麦子已经钻出紫红的锥芽,他双膝跪地,拔出了一个萝卜,萝卜的细根与土壤分别时发出水泡破裂一样的声响。
黑孩认真地听着这声响,一直追着它飞到天上去。
天上纤云也无,明媚秀丽的秋阳一无遮拦地把光线投下来。
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
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莫⾔《透明的红萝⼘》可喜的是,莫⾔这个中篇竟然流露出⾮常真诚单纯的感觉来;可悲的是,我并看不懂⿊孩这个不说话的⼩⿁实在是太复杂了,从⼩受后母虐待在⽣理上(天寒地冻没有⾐服穿)与⼼理上(沉默寡⾔、孤僻顽固)都形成了扭曲,着实是很可怜!⽽且看他瘦⼩的⾝⼦、突出的肋⾻、满⾝结痂的伤疤、黝⿊的⽪肤、葫芦似的不太稳当的脑袋……⾮要不屈不挠地背个锄头⼲活,⼸着⾝⼦全⼒拉风箱。
⼈间的苦难与压迫⽆⼀不降落在这个幼兽的肩头。
他不反抗,只是默默地忍受⼀切,并且顽强地扎根⽣存。
我挺讨厌“反映了中国底层⼈民⽣命⼒”的这种说法。
⿊孩就是⿊孩,没有代表任何⼈,就是特别让⼈⼼疼的⼩孩⼉。
沉默寡⾔的孩⼦感受⼒总是会⾮同⼀般,“魔幻现实”也体现在他的⾝上,他感知到的、想象到的⼀切远远近近、虚虚实实的意象,只有清澈和⽢美,没有残暴、没有流⾎,⼤⾃然包容了他对于清新美好的种种向往。
——这是那⽚⼲涩的黄⼟地上唯⼀清冽的⼀笔。
另⼀笔就是⼈,良善单纯的⼈:菊⼦、⼩⽯匠、⽼铁匠。
菊⼦不必说,⼀个美丽且富有爱⼼的姑娘,⼩⽯匠我就有些不服,虽然他不打骂⿊孩,但后来关⼼他更多是因为他的情⼈在关⼼他,这种居⼼不够纯粹。
⽼铁匠是⼀个很宽厚但是很悲惨的⼈,他对⿊孩好,做事厚道,但是被⼩铁匠偷偷学了技艺之后撵⾛真是及其不幸的下场,这种恩将仇报的师徒关系挺令⼈发指的。
可是⿊孩为什么会咬菊⼦呢?以及在⼩⽯匠和⼩铁匠打架的过程中为什么选择帮助伤害他的⼩铁匠呢?同样的,我不喜欢主流的“恋母情结”的说法。
我认为他感激并且关⼼菊⼦,但是同时菊⼦并不能了解他。
⿊孩需要拉风箱来温暖他冬季光着⾝⼦的寒冷,他需要学⼀门⼿艺离开家,他崇拜⽼铁匠的风度和感受到拉风箱时失去⾃我(或者说⿇痹⾃我?)的感觉。
(所以他在⽼铁匠⾛后怅然若失,若有所失。
)因此她不愿和菊⼦继续去砸⽯头,他不说话因⽽只能咬她脱逃。
后来,他敏锐地通过百灵鸟知道了菊⼦和⼩⽯匠的关系,对于他也是失去,失去⼀个最关⼼他的⼈,也可能是唯⼀⼀个。
透明的红萝卜(节选)
莫言贴传单一样“巴唧”屋里溜去,地溜出来。
小男孩又冲着他叫唤,围着弟弟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有一座九孔石桥。
河堤上长满垂柳,浸泡,也干巴了。
柳叶已经老了,缓地向前漂。
几只鸭子在河边上游动着,的嘴插到水草中,“呱唧呱唧”地搜索着,什么没有。
孩子跑上河堤,里像有只小公鸡在打鸣。
“黑孩!”小石匠站在桥头上大声喊他,“黑孩用跑的姿势走到小石匠跟前,一眼,问:“你不冷?”布的裤子,一件劳动布夹克式上装,红色的运动衫,领口,像盯着一团火。
“看着我干什么?”头,孩子的头像货郎鼓一样晃了晃。
“说,“生被你后娘给打傻了。
”小石匠吹着口哨,点,手指骨节粗大,坚硬得像小棒槌,孩忍着,一声不吭,的嘴非常灵巧,两片红润的嘴唇忽而嘬起,从他唇间流出百灵鸟的婉啭啼声,响、脆,里去。
过了桥上了对面的河堤,洪闸,滞洪闸实际上也是一座桥,上闸板能挡水,地,河滩细软的沙土上,来的野草。
河堤外边是辽阔的原野,挟带的沙土淤积起来,特别肥沃。
今年洪水不大,开闸滞洪,麻长得像原始森林一样茂密。
正是清晨,还有些薄雾缭绕在黄麻梢头,远远看去,雾下的黄麻地像深邃的海洋。
小石匠和黑孩悠悠逛逛地走到滞洪闸上时,闸前的沙地上已集合了两堆人。
一堆男,一堆女,像两个对垒的阵营。
一个人拿着一个小本子站在男人和女人之间说着什么,他的胳膊忽而扬起来,忽而垂下去。
小石匠牵着黑孩,沿着闸头上的水泥台阶,走到公社干部面前。
小石匠说:“刘副主任,我们村来了。
”刘副主任经常带领人马完成各类工程,彼此认识。
黑孩看着刘副主任那宽阔的嘴巴。
那构成嘴巴的两片紫色嘴唇碰撞着,发出一连串音节:“小石匠,又是你这个滑头小子!你们村真会找人,派你这个笊篱捞不住的滑蛋来,够我淘的啦。
小工呢?”孩子感到小石匠的手指在自己头上敲了敲。
“这也算个人?”刘副主任捏着黑孩的脖子摇晃了几下,黑孩的脚跟几乎离了地皮。
“派这么个小瘦猴来,你能拿动锤子吗?”刘副主任虎着脸问黑孩。
“行了,刘副主任,刘太阳。
人人都要吃饭。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赏析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赏析莫言的透明的胡萝卜主要讲些什么内容?如何赏析呢?下面一起来看下!【一、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内容简介】《透明的红萝卜》里的主角,小黑孩是个孤儿,从小缺乏父亲的教导且总是受到继母的虐待,这从小黑孩的外貌就可以看出来: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结的鼻血。
裤头的下沿齐着膝盖。
孩子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
他的头很大,脖子细长,挑着这样一个大脑袋显得随时都有压折的危险。
文章中写小黑孩被继母从睡梦中打醒去挑水的段落写的比较细致。
小黑孩的遭遇使得他的性格变得沉默、倔强而孤独,感情世界也变得空虚,从不愿意主动跟别人打交道。
而处在乡村社群中心的青年们,他们对于黑孩从没有屑于理解。
小黑孩和小石匠被派到滞洪闸工地干活挣工分,受到了小石匠以及美丽善良的菊子姑娘的保护。
但因为继母虐待的阴影以及他对菊子姑娘一种隐隐的情慷,他甚至咬了菊子姑娘,在小石匠和小铁匠打架时,意外地帮欺负他的小铁匠去打小石匠。
小铁匠动不动就让黑孩去偷地瓜和红萝卜,因为黑孩视觉上的幻觉,他把红萝卜看成了有着金色外壳包着银色液体的透明的红萝卜,从此对红萝卜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最后当小铁匠把他的萝卜扔进了水里再也找不到时,黑孩钻进了萝卜地,把所有正在成长的红萝卜都拔了出来。
【二、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赏析】萝卜能够透明,还是红色的。
这已经是个意象,一个富于诗意的意象。
它使人想起童话。
然而,按照通常的说法这应该算是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所谓农村题材小说。
但凡是读过这篇小说的人,恐怕都要犹疑,它究竟能不能算是反映现实农村生活的农村题材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
这孩子刚出现的时候普普通通,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裤子,细长的脖子支撑着大脑袋。
但是越到后来,这孩子越象个小精灵,还透着几分神秘。
他从来不说话。
他从不怕冷,当十分强壮的老铁匠都穿上棉袄时,他仍然光背赤足,且没有半点瑟缩。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的三个母题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的三个母题“后妈”母题黑孩儿是一个被爱与温暖疏离的孩子。
在四五岁时,黑孩很有灵性,说起话来像竹筒里晃豌豆,嘎嘣嘎嘣脆,可是后来,他的话越来越少,动不动就像尊小石像一样发呆。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的父亲下了关东,一去多年没有个影,后娘虐待他,一喝醉就要打他,拧他,咬他。
进入深秋,寒气袭人,黑孩儿没有衣服穿,光着脊背,露着小腿,累累疤痕闪着亮。
很显然,就像《白雪公主》与《灰姑娘》一样,莫言在此套用了古老的“后妈”母题,但“后妈”只是故事情节的起点以及故事发展的铺垫,故事开始之后,“后妈”退隐,失爱的孩子,才是作者要言说的重点。
在家里,黑孩儿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人”,只有在后母施虐时,作为施虐的客体,他才有了那么一点点存在的意义。
在社会中,他更是蜷缩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有他一个不多,没他一个不少。
一个偶然的机会,公社要加宽滞洪闸抽调小工,在去男劳力屈料,去女劳力耽误摘棉花的前提下,队长注意到了站在墙角的黑孩儿。
即使是“胡乱抓差,糊弄差事”的工作,黑孩儿也是愉悦的,他慢慢蹭到小石匠的身边,扯扯小石匠的衣角,带有主动亲近、积极示好的意味。
小石匠吹着口哨,手指在黑孩儿头上敲着鼓点,小石匠手指骨节粗大,坚硬得就像小棒槌,敲在光头上很疼,黑孩儿忍着,一声不吭,并尽量使头处在最适宜小石匠敲打的位置上。
这种讨好似的友情,体现了黑孩儿融入集体的欣喜,激发了黑孩儿参与集体事件的自我认同与价值感。
但处在一个尊严与价值被普遍践踏的年代,一个孩子脆弱不堪的自我意识又怎么可能得到保护呢?在这个群体中,女人们窃窃私语,议论着他光光的脊背和不光彩的后娘,嘲笑着菊子姑娘对他的怜爱;刘副主任用粗鲁的吆喝以及轻蔑的语气无意地打击着一个男孩子脆弱的自尊;小铁匠将压抑的情欲以及与师傅生存竞争的压力转化成对黑孩儿颐指气使的骄横与欺辱。
黑孩儿一声不吭,用冷漠反抗着轻视,用倔强维护着尊严,用暴烈的自虐方式彰显着自已的力量。
每一种方式,都仿佛是一颗滚烫而又委屈的泪珠包裹着一层冰冷坚硬的钢铁,显现出浓烈的悲壮气息。
莫言,一棵母亲栽种出来的透明萝卜
莫言,一棵母亲栽种出来的透明萝卜文|張侘“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譬如《枯河》中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自始自终一言不发的孩子,我曾经的确因为干过一件错事而被父亲痛打,我也曾经的确在桥梁工地上为铁匠师傅拉过风箱。
很多人说《透明的红萝卜》是我最好的小说,对此我不反驳,也不认同,但我认为《透明的红萝卜》是我作品中最富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能力和超人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说的灵魂,尽管,在后来的小说里,我写了很多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的灵魂。
”——莫言1967年,辍学回家的莫言到山东高密县一处桥梁建筑工地为铁匠师傅拉风箱,以补贴家用。
期间,他饥饿难耐,偷偷跑到水利工程的农地里拔了一根红萝卜,被抓送到了工地,在众目睽睽和众人的斥责辱骂下,一向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小黑孩儿”第一次闭紧了自己的嘴巴。
在遭受恫吓之余,小莫言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安慰,甚至在被父亲领走之后,又挨了一顿痛打。
那时他十二岁。
这一经历,在时隔18年之后被莫言写成了《透明的红萝卜》这篇中篇小说。
小说里讲诉了一个枯瘦如柴,黝黑如煤炭的“小黑孩儿”,在父亲闯关东之后再无音讯,他的继母则对他残酷暴虐,在本就饥馑的年代里他更加饥馑。
为了讨口饭吃,小黑孩儿如狗皮膏药一样粘在水利工程的一处桥洞里,在那里他展现出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忍耐力和一种坚韧不拔的自持力——一言不发,不对事物作结论,不对任何事物做评判。
此后,饥饿成了莫言常常挂在口上,落在笔尖的主题。
莫言曾许多次谈及海明威的那句话,“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摇篮”,引用完这句他往往还会再说上一句,“当然,(我觉得)幸福的童年也是作家的资源。
”莫言近乎所有的作品都来自他那既遥远又如此之近的童年记忆。
他在瑞典接受诺贝文学奖的演讲中就曾讶异地提到,他从未想到他童年的那些经历和所见所闻竟成为了他作品创作的一座取之不尽的金矿。
在这座金矿中,他承认《透明的红萝卜》是最耀眼的一颗金子,它里面的“小黑孩儿”是他所有作品中,“众多人物的领头人,他沉默,他一言不发却有力地领导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东北乡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
中考语文专题练习:莫言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一) Word版含答案
魔幻现实主义:放开手脚,“天马行空”式的创作——莫言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一)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 他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蛙(节选)莫言先生,大喜!我的儿子,昨天凌晨诞生。
因为我妻子小狮子是超高龄初产妇,所以,连中美合资家宝妇婴医院里那些据说是留学英美归来的博士们也不敢承接。
这时候,我们自然想到了姑姑。
姜还是老的辣。
我妻子唯一信任的也就是我姑姑。
她跟我姑姑接生过数不清的婴儿,自然见过我姑姑遇到危急情况时的大将风度。
小狮子是在袁腮和小表弟的牛蛙养殖中心加夜班时开始发作的,按说到了这种时候,早就应该让她在家休息,但她脾气固执,不听人劝。
她挺着大肚子招摇过市,引起不少议论和美慕。
认识她的人大老远跟她打招呼:大嫂子,都这样了,还不在家歇着?蝌蚪大哥真够狠的。
她说,这有什么?生孩子是瓜熟蒂落的事,多少农村妇女,在棉花地里,在河边的小树丛中,都能把孩子顺利产下,越娇贵,反而越出毛病。
她的理论,跟许多老中医的理论是一致的。
听者频频点头,随声附和者居多,当场反驳者无有。
我闻讯赶到牛蛙养殖中心时,袁腮已经派小表弟去把姑姑接来。
姑姑穿着白大褂,戴着大口罩,乱蓬蓬的头发塞进白帽子里,目光热烈而兴奋,让我想起那些伏枥的老骥。
姑姑在一个白衣小姐的引领下进入隐秘的产房,我坐在袁腮的办公室里喝茶。
办公室正中安放着一张不小于乒乓球案子的办公桌,颜色紫红,桌后一张黑色高背真皮转椅。
他非常熟练地给我斟着功夫茶,不无炫耀地说:这是武夷山的大红袍,虽说不是金枝玉叶,但质量也是上乘的,县长来时,我都没舍得泡给他喝。
小说阅读 考点针提升练一
考点提升练(一) 中国小说
1 2 3 4 5 6
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 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 黑孩——黑孩—— (节选自《中国作家》1985 年第 2 期) 【注】 《透明的红萝卜》创作于 1984 年冬天,主要讲述的是“文 革”时期人民公社社员的生活,黑孩跟着同村的小石匠去帮公社加 宽村后的滞洪闸,黑孩砸过石头,到铁匠那去拉风箱,小铁匠不仅 让黑孩高强度地干活,还时常指使黑孩去偷工地附近的农场里的地 瓜和萝卜。
考点提升练(一) 中国小说
1 2 3 4 5 6
“队长,坏了,萝卜,让这个小熊给拔了一半。” 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 对着黑孩的屁股他狠踢了一脚,黑孩半天才爬起来。队长没等他清 醒过来,又给了他一耳巴子。 “小兔崽子,你是哪个村的?” 黑孩迷惘的眼睛里满是泪水。 “谁让你来搞破坏?” 黑孩的眼睛清澈如水。 “你叫什么名字?” 黑孩的眼睛里水光潋滟。 “你爹叫什么名字?” 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
考点提升练(一) 中国小说
1 2 3 4 5 6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开篇把夏季的雨比作一头急脾气的驴,突出了夏雨急迫迅 猛的特点,点明了张大保受到处分的缘由,为小说情节的展开 作铺垫。 B.张老三是刘庄村的五保户,无儿无女,疾病缠身,水灾中被张 大保从摇摇欲坠的危房中救出,后又因得到补助搬进新 房, 实属幸运。 C.文书是镇政府文件内容的了解者,他推动了张大保脚踹危房的 情节,成为张大保行动的见证者和形象的烘托者,是作者精心 安排的。 D.在乡村背景下,这篇小说塑造了村委会主任、村文书以及镇长 等基层干部形象。语言质朴生动,极具民间性,充满浓郁的生 活气息。 E.小说旨在通过描写水灾后村委会主任张大保为上报村民危房而 引发的一连串事件,传达出讽刺意蕴,让人感到现实的冰冷与 无奈。
透析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背后的艺术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原文
透析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背后的艺术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原文《透明的红萝卜》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成名作,作品于1985年春天在《中国作家》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为此,《中国作家》还曾专门组织在京的作家与评论家举行讨论会讨论该作。
《透明的红萝卜》择取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段农村生活。
莫言有意识地淡化政治背景,模糊地处理一些历史的东西,以独特细腻的生命体验,透过黑孩的儿童视角展现了民间氛围中的乡村风景与神秘事物。
莫言说:“我一想到过去,想到了童年,就想到了故乡的生活,感觉好像一条河流的闸门被打开,活水源源不断而来。
”莫言的家庭成份是上中农,处在贫农与富农之间,因为这种夹缝状态,造成了他所受的家庭教育,就是要老老实实、加紧尾巴做人,时刻在别人面前保持一种谦恭的、卑微的态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家庭背景,养成了莫言孤僻、内向、怕见人、不善于表现自己、遇事萎缩的怯懦性格。
作品中的黑孩就有这种性格的折射。
一奇异、神秘的黑孩的形象黑孩是《透明的红萝卜》里面有一个没有姓名的黑孩子。
他四五岁时说起话来就像竹筒里晃豌豆,咯崩咯崩脆。
可是自从他娘去世后来,他被后娘打傻骂呆了。
他的话越来越少,动不动就像尊小石像一样发呆,但他那双眼睛,黑洞洞的,一眼看不到底。
黑孩又瘦又小,冬天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胸脯瘦得凸起,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头很大,脖子细长;由于营养不良,他跑起来两只细胳膊使劲甩动着,像谷地里被风吹动着的稻草人。
他从小就失去母亲,父亲出走后,他的后娘喝醉了就要打他、拧他、咬他。
走出家门,他得到了社会的一些同情,但这些并不能代替家庭所能给予他的温暖,他的师傅小铁匠还经常辱骂他。
小说就是以这个在家没母爱父爱,出了家门又被社会歧视、忽略、没有温暖的黑孩子为主人公。
生活的冷酷和苦难压制着他生命的热情,阻断了他与别人沟通的言语;内心的沉重的负荷,使他内向得像个哑巴,也造成了他倔强抵抗死亡的个性。
国开电大《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形考1-4作业答案
国开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形考1-4作业答案形考任务1题目1.王蒙《春之声》题目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回答歌曲和约翰·斯特劳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德语春之声圆舞曲题目2.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小说的核心意象是第三节出现于黑孩幻觉中的“回答”。
【答案】金色的红萝卜题目3.《午门忆旧》的作者是回答。
【答案】汪曾祺题目4.《孩子王》的作者是回答。
【答案】阿城题目5.《麦地与诗人》的作者是回答。
【答案】海子题目6.《尚义街六号》的作者是回答。
【答案】于坚题目7.诗歌《母亲》是翟永明1984年写作的由21首诗组成的结构完整的组诗《回答》中的一首。
【答案】女人题目8.《回答》和《茶馆》是老舍剧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答案】龙须沟题目9.《传家宝》的作者是回答。
【答案】赵树理题目10.《棋王》主人公王一生最关心的两件事,一件是“回答”,一件是“_________”。
【答案】吃下棋题目11.《岁寒三友》的作者是回答。
【答案】汪曾祺题目12.赵树理写《李有才板话》是要谈谈中国农村的新变化,“给大家看看解个闷”。
由此决定了阅读本篇的两个重点。
一是作者对回答的关怀,二是作者自觉地用农闲时农民最爱听的“___________”的方式来写他的小说。
【答案】中国农民评书题目13.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回答”之中,其中的一部分经过历史的筛选,就成了民族与人类的“_____________”。
【答案】名著经典题目14.《商州又录》是一篇带有回答韵味的写景散文。
【答案】传统文化题目15.《许三观买血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物的回答和_________做了最大限度的实验。
【答案】对话语言题目16.《隐身衣》是杨绛散文集《将饮茶》中的最后一篇,也称《回答》或《__________》。
【答案】废话代后记题目17.《午门忆旧》名为“回答”,实际上却主要是关于午门建筑的________________的介绍。
高考语文必背: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简介及解读
高考语文必背: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简介及解读
高考语文必背: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简介及解读部分学校和师生中调查发现,有高三生担忧高考将涉及,于是“恶补”其文章。
特别整理了一些莫言的作品,希望对考试有所帮助!
莫言说过:“一个作家一辈子可能写出几十本书,可能塑造出几百个人物,但几十本书只不过是一本书的种种翻版,几百个人物只不过是一个人物的种种化身。
这几十本书合成的一本书就是作家的自传,这几百个人物合成的一个人物就是作家的自我。
”
莫言还说过:“如果硬要我从自己的书里抽出一个这样的人物,那幺,这个人物就是我在《透明的红萝卜》里写的那个没有姓名的黑孩子。
”莫言通过黑孩来诉说他少年时代吃过的苦,生活环境的寂寞荒凉,无人理睬却又耽于幻想的那一段时光。
因此透过黑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莫言,理解莫言作品的内涵。
形象
黑孩从一出场就被定位为弱者,他才十岁左右而且相比同龄的小孩又矮又小,在初冬的时节,身上还只穿着他闯关东的父亲留下的一条污渍斑斑的大裤衩。
那数得出肋巴骨的鸡胸脯,脊背上、腿上闪亮的伤疤,说明他受到后娘怎样残酷的虐待。
他过早地背上了生活的重负,和大人一样参加劳动挣工分,还要承受某些人的羞辱和痛打。
在常人看来,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一个毫无自卫能力的小孩是无法存活下来的,所以在开篇就有队长的那两句话,“黑孩儿,你这个狗日的还活着?”“我寻思着你该去见阎王了。
”对于一切生存的机会,黑孩都本能地不愿放弃,所以“他在滴水成冰的严寒天气里,只穿一条短裤,光着脊背,赤着双脚;他能够将烧红的钢铁攥在手里而不叫一声;。
透明的红萝卜
评《透明的红萝卜》摘要: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的作品因获奖而大受时人关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作品不会是一般意义上的畅销文学,他的作品独有他的隐晦的内涵,《透明的红萝卜》不是他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但也集聚他的个人特色,本文试图分析这一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及其寓意。
关键词: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艺术形象作品寓意犹记得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花落中国的时候,国人的欣喜与狂热,这是中国此记录上破零的大奖。
那天我在街上参加公益卖报的活动,所有的头版头条,无一例外,“莫言”两个大字各种造型震撼眼球。
过不久,莫言的书都挂在各大书店热销榜,当时我也凑了热闹买了一本,尽管也许并不对我们这代人的胃口。
我买的是他1985年发表的代表作——《透明的红萝卜》[1]。
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沉甸甸的奖项砸下来,把中国文学界一下都砸懵了,之后俨然掀起了一股莫言研究热,然而如陈晓明所言:“对一个奖项固然不宜过度高估,但过分低估亦不明智。
无论如何,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当代文化给予的最高评价,特别是中国文学,它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及现代文化变革的成果。
只有肯定中国文学,才能让中国人找到对当代文化的信心。
”[2]当然,理智的研究莫言无疑对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学的胃口有极大的帮助,我们也相信自从这个奖项的零记录打破,会有越来越多中国的有才华的文学作品收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在之前也称得上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同时是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潍坊学院名誉院长。
主要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在2011年曾获茅盾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然后就惊喜的迎来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重量级大奖项,当时的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选段)阅读训练
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选段)阅读训练
林海
【期刊名称】《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透明的红萝卜(选段)莫言小铁匠把手中的酒瓶向上抛起来,酒瓶在桥
面上砰然撞碎,碎玻璃掺着烧酒落了刘副主任一头。
小铁匠跳起来,一路歪斜跑出去,喊着:“老子怕什么,老子天都不怕,死都不怕,还怕什么?”他爬上滞洪闸,继续高叫着:“我谁都不怕!”他的腿碰到了石栏杆,身子歪歪扭扭,桥下有人喊:“小铁匠,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林海
【作者单位】江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相关文献】
1.《透明的红萝卜》与《且听风吟》的文学起点——莫言与村上春树的小说艺术比较研究
2.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感觉化语言分析
3.莫言与麦卡勒斯——
以小说《民间音乐》、《透明的红萝卜》和《伤心咖啡馆之歌》为中心4.莫言小
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超常搭配及其英译研究5.小说语言风格生成的词汇手段——莫言《透明的红萝卜》例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训练: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答案]
阅读莫言《透明的红萝卜》一文,完成(1)-(4)题。
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
太阳像抽疯般颤抖着,一股股萧杀的秋风把黄麻吹得像大海一样波浪起伏,一群群麻雀惊恐不安地在黄麻梢头噪叫声。
风穿过桥洞,扬起尘土,把半边天都染黄了。
一直到九点多钟,风才停住,太阳也慢慢恢复正常。
小铁匠一起一伏晃晃悠悠地在石栏杆上跑着,栏杆下乌蓝的水里映出他变了形的身影。
几个大胆的石匠跑上闸去,把小铁匠拖了下来。
他拼命挣扎着,骂着:“别他妈的管我,老子是杂技英豪,那些大妞在电影上走绳子,老子在闸上走栏杆,你们说,谁他妈的厉害……”几个人累得气喘吁吁,总算把他弄回桥洞里。
他像块泥巴一样瘫在铺上,嘴里吐着白沫,手撕着喉咙,哭叫着:“亲娘哟,难受死了,黑孩,好徒弟,救救师傅吧,去拔个萝卜来……”
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穿上了一件包住屁股的大褂子,褂子是用崭新的、又厚又重的小帆布缝的。
这种布非常结实,五年也穿不破。
那条大裤头子在褂子下边露出很短的一截,好像褂子的一个花边。
黑孩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回力球鞋,由于鞋子太大,只好紧紧地系住鞋带,球鞋变得像两条丑陋的胖头鲇鱼。
“黑孩,听到了吗?你师傅让你去干什么?”一个老石匠用烟袋杆子戳着黑孩的背说。
黑孩走出桥洞,爬上河堤,钻进黄麻地。
黄麻地里已经有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麻杆儿都向两边分开。
走着走着,他停住脚。
这儿一片黄麻倒地,像有人打过滚。
他用手背揉揉眼睛,抽泣了一声,继续向前走。
走了一会,他趴下,爬进萝卜地。
那个瘦老头不在,他直起腰,走到萝卜地中央,蹲下去,看到萝卜垅里点种的麦子已经钻出紫红的锥芽,他双膝跪地,拔出了一个萝卜,萝卜的细根与土壤分别时发出水泡破裂一样的声响。
黑孩认真地听着这声响,一直追着它飞到天上去。
天上纤云也无,明媚秀丽的秋阳一无遮拦地把光线投下来。
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
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
但是这个萝卜使他失望了。
它不剔透也不玲珑,既没有金色光圈,更看不到金色光圈里苞孕着的活泼的银色液体。
他又拔出一个萝卜,又举出阳光下端详,他又失望了。
以后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
他膝行一步,拔两个萝卜,举起来看看,扔掉。
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
看菜园的老头子眼睛像两滴混浊的水,他蹲在白菜地里捉拿钻心虫儿。
捉一个用手指捏死,再捉一个还捏死。
天近中午了,他站起来,想去叫醒正在看院屋子里睡觉的队长。
队长夜里误了觉,白天村里不安宁,难以补觉,看院屋子里只能听到秋虫浅吟,正好睡觉。
老头儿一直起腰,就听到脊椎骨“叭哽叭哽”响。
他恍然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是火苗子。
老头打起眼罩,急步向前走,一直走到萝卜地里,他才看得那遍地通红的竟是拔出来的还没有完全长成的萝卜。
“作孽啊!”老头子大叫一声。
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儿,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阳。
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就让人难受。
但老头子还是不客气地抓住他,扯起来,拖到看园屋子里,叫醒了队长。
“队长,坏了,萝卜,让这个小熊给拔了一半。
”
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
对着黑孩的屁股他狠踢了一脚,黑孩半天才爬起来。
队长没等他清醒过来,又给了他一耳巴子。
“小兔崽子,你是哪个村的?”
黑孩迷惘的眼睛里满是泪水。
“谁让你来搞破坏?”
黑孩的眼睛清澈如水。
“你叫什么名字?”
黑孩的眼睛里水光潋滟。
“你爹叫什么名字?”
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
“他娘的,是个小哑巴。
’
黑孩的嘴唇轻轻嚅动着。
“队长,行行好,放了他吧。
”瘦老头说。
“放了他?”队长笑着说,”是要放了他。
”
队长把黑孩的新褂子、新鞋子、大裤头子全剥下来,团成一堆,扔到墙角上,说:“回家告诉你爹,让他来给你拿衣裳。
滚吧!”
黑孩转身走了,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地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
老头子看着这个一丝不挂的男孩,抽抽答答地哭起来。
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
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
黑孩——黑孩——。
(节选自《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
注:《透明的红萝卜》创作于1984年冬天,主要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人民公社社员的生活,黑孩儿跟着同村的小石匠去帮公社加宽村后的滞洪闸,黑孩砸过石头,到铁匠那去拉风箱,小铁匠不仅让黑孩儿高强度的干活,还时常指使黑孩儿去偷工地附近的农场的地瓜和萝卜。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小铁匠自称是杂技英豪,还叫黑孩去拔萝卜,可见小铁匠骄傲自负,倚老卖老,与黑孩的淳朴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
B、小铁匠随意就叫黑孩去偷萝卜,根本没想过这样做对小孩子来说究竟对不对。
“文革”的到来造成了农村价值体系的崩溃,人们已经找不到平常支撑自己生活的某种东西。
C、文中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紧承上文,“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则引领下文。
D、老头子发现黑孩偷萝卜后,不客气地揪着他,队长对他又打又踢,揭示了“文革”时期社会人情的冷漠,没有一丝温情可言。
E、小说后面还写到黑孩去偷萝卜被抓,全身衣服被剥下来,“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的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
”这一细节有很深的含义,透露出黑孩的绝望,因绝望而无所谓的态度。
(2)小说开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篇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3)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黑孩的形象。
(4)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透明的红萝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
【参考答案】
(1)【答案】AD【解析】A选项有误,小铁匠不是骄傲自负,倚老卖老。
D选项老头子最后表现了同情善良,社会人有温情。
(2)【答案】①铺设背景,故事发生在寂寞荒凉、贫穷落后的农村,渲染悲凉萧索的气氛,奠定了小说悲凉的感情基调。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
压抑贫穷的环境为黑孩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
③衬托人物形象。
恶劣的环境加剧了黑孩生活的艰难,却没有改变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暗示了极左路线造成了六七十年代中国乡村的普遍贫困。
(答对三点即可)
(3)【答案】黑孩是一个天真可怜的孩子。
①他身世不幸,命运悲惨:从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的一衣着变化以及当队长问“你爹叫什么名字?”时,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
说明他没有亲人的关爱。
②他心地善良,他愿意为小铁匠去偷萝卜表现出他对师傅的尊重。
③天真幻想,在拔萝卜时想找到曾经见过的透明的萝卜,没有找到后扔了一地的萝卜,突出了他的纯真。
④沉默压抑,逆来顺受,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难,受到关怀时忍住不哭,寻找透明的红萝卜被队长打时,也只是迷惘的眼睛里充满泪水。
(答对三点即可)
(4)【答案】①小说写的是黑孩拔萝卜的故事,以“透明的红萝卜”为题符合故事内容。
②红萝卜是童年的象征,黑孩内心渴求温暖和幸福的一种象征。
③红萝卜作为一个意蕴丰富的象征物,体现了小黑孩在不幸的生活中对纯洁、幸福或者另一种世界的憧憬,或许是一切纯洁善良的精神净土,他到菜地里去寻找,但他最终没有找到红萝卜,象征了希望的破灭。
④红萝卜是莫言对贫困、苦难、孤独的黑孩的诗意抚慰。
他是通过黑孩奇异的感觉折射出来的。
黑孩之能存活下来,就是因为在他纯真的童心里,有个美丽的梦幻世界——一个晶莹透明的红萝卜。
那透明的红萝卜是一个象征,象征孤独、卑微、苦难环境中对于美好生活的梦想。
正是这个美得让人落泪的胡萝卜,使黑孩能超脱于人世的苦难,超然于贫困、忧伤、恐惧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