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现状及对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现状及对策研究

为了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形势的新变化,国家适时调整了扶贫开发思路,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在全国确定11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的战场,涵盖了陕西境内秦巴山、六盘山、吕梁山3个连片特困地区。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在陕西的范围包括汉中、安康、商洛市全部县(区)和西安市周至县以及宝鸡市太白县,共计30个县(区)(以下简称秦巴山区片区),占国家确定的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76

个县(区)39.5%,是陕西最大的连片特困地区,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一、陕西秦巴山区片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一)秦巴山区片区自然条件。秦巴山区片区位于陕西南部,秦岭、巴山两大山脉横贯东西,汉江、丹江穿境而过,地形地貌多样,高山延绵、丘陵广布、盆地和川道狭小,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库区于一体,跨省交界广、贫困人口集中。陕西秦巴山区国土面积7.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36.8%。2011年末,耕地574.80千公顷,占全省20.1%,常住人口899.9万人,占全省24.0%,约有6万多少数民族人口。

(二)秦巴山区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陕西秦巴山区特别是陕南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1年,秦巴山区片区地区生产总值1500.09亿元,财政总收入124.5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8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7282元和5132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西汉、西康、沪陕、十天等高速公路和襄渝铁路复线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2公里,铁路运营里程1080公里,交通运输瓶颈制约明显缓解。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面实现“两免一补”和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在校率99.6%,普通高中入学率80%。乡镇卫生院实现全覆盖,93%的村建立了村级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96.9%。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653.43万亩,退耕还林66.78万亩,森林覆盖率62.7%。

二、陕西秦巴山区片区贫困状况

近年来,陕西秦巴山区片区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但与陕北、关中地区相比,陕南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近几年全国百强县排名、西部百强县排名和“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排名中,陕西秦巴山区县(区)均榜上无名。

(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陕西秦巴山区片区是全省贫困人口的主要所在地;2011年公布的全省56个国家贫困县中,秦巴山区有29个,占全省多一半。按照省政府制定的2500元贫困标准计算,2011年,秦巴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人口有307.34万人,贫困发生率37.5%,比全省高9.3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占全省39.7%,全省有近40%贫困人口集中在秦巴山区。

(二)交通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陕西秦巴山区片区交通不够发达。铁路运输方面,由于山区铁路建设投资较大,陕南大部分地区无铁路通过;公路运输方面,虽然近几年陆续贯通了西汉、西康、西商线,陕南汉中、安康和商洛市政府所在地目前均通高速,但是很多县乡公路等级低,当地很多经济作物、矿产品和农产品等无法及时运出,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

秦巴山区居民大多居住于山、川或者盆地较为平坦地段,当季节性降雨较为明显时,常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一定损失。近年来陕西采取了一系列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等措施,但由于其地理特征与气候原因,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泥石流、洪水等灾害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三)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少。陕西秦巴山区片区国土面积占全省36.8%,人口占24.0%。2011年,陕西秦巴山区片区生产总值占全省12.1%,人均生产总值13164元,分别为全省和全国49.8%和48.5%;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9.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省7.6%,二产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13%;财政总收入124.53亿元,占全省4.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87亿元,占全省3.1%,其中:各项税收占全省7.6%。

(四)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2011年,陕西秦巴山区片区有医院、卫生院4368个,占全省9.5%,每万人口医院床位29张,为全省79.1%,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人,为全省82.2%,通有线电视村占全部村50%,比全省低3.6个百分点,在27个农业县中,17个县有线电视入户率在30%以下。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陕西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区域每10万人口拥有大学生4922人,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文盲率5.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有25.9%的县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在90%以下;有16个县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在60%以下。可以看出陕西秦巴山区片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居住条件差、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仍然突出。

(五)居民收入低,生活水平较差。2011年,陕西秦巴山区片区农民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12个县(区),18个县(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商洛市7个县(区)全部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安康市汉滨区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外,其余29个县(区)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26个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有4个县(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陕西秦巴山区片区贫困因素分析

(一)城镇化水平低,产业承载能力弱。陕西秦巴山区片区交通不便,人口居住较为分散,人口密度较低,小城镇发展缓慢且规模较小,集聚功能差,综合承载力弱,经济结构单一,劳动力就地转移困难较多。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陕西秦巴山区片区每个镇平均人口6400余人,城镇化率32.9%,比全省低12.8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5个百分点;2011年陕西秦巴山区片区人口密度119人/平方公里,比全省平均水平少63人,城

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只有汉中市政府所在地汉台区、安康市政府所在地汉滨区,其余28个县(区)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农业装备程度差,农业生产水平低。陕西秦巴山区片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不高。2011年,30个县(区)化肥、农药和地膜使用量分别占全省4.8%、7.8%和17.9%;农机总动力401.12万千瓦,占全省19.7%;每公顷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装备水平6.9千瓦,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2千瓦;粮食总产量258.30万吨,占全省21.7%,粮食亩产215公斤,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公斤;蔬菜总产量387.46万吨,占全省27.4%,蔬菜亩产1684公斤,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00公斤;水果总产量占全省7.3%,亩产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0公斤。

(三)财政投入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由于投资和投入的相对不足,陕西秦巴山区片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相对滞后。2011年,陕西秦巴山区片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均占全省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全省24.4%,教育、科技、卫生支出122.40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5.2%,比全省低0.6个百分点,占全省教育、科技、卫生支出24.1%,医疗卫生支出占全省25.6%。公路里程5.39万公里,占全省9.7%,高等级公路2167公里,占全省12.4%。水利设施老化,电力和通讯设施落后。有22个乡镇不通沥青(水泥)路,占乡镇总数3.8%;4662个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占行政村总数62.6%,1097个行政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占行政村总数14.7%。

(四)特色产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位于水源上游的陕西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区域内有很多项目的开发受到限制,由此造成生产结构单一,且以农业为主,也使农民收入构成集中于外出务工收入。2011年,陕西秦巴山区片区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50%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只占35%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