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算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f80a88114791711cd79172c.png)
1、首先计算 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国内PAL活动图像是每秒传输25帧。
数字动态图像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是参考帧:可以认为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
B帧和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
则: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和P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
计算如下: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 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3、H.264压缩比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
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视频监控中的上行、下行带宽、比特率是什么,怎么计算传输带宽
![视频监控中的上行、下行带宽、比特率是什么,怎么计算传输带宽](https://img.taocdn.com/s3/m/e31a7e4e51e79b8969022641.png)
视频监控传输带宽:“上行带宽”“下行带宽”上行带宽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视频监控传输带宽:“比特率”比特率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码流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视频监控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计算如下:(1)地方监控点:上行带宽=视频格式的比特率×摄像机的路数即:理论上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720P至少为20Mbps;1080P至少为40Mbps。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224d5d6b9d528ea81c779c4.png)
1、首先计算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国内PAL活动图像就是每秒传输25帧。
数字动态图像就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就是参考帧:可以认为就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
B帧与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就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
则: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与P 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
计算如下: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 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 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3、H、264压缩比H、264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就是MPEG-2的2倍以上,就是MPEG-4的1、5~2倍。
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码流换算
![码流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dd40360c0066f5335a8121b9.png)
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1024=225MB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各种分辨率下采用什么样的码流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一般的硬盘录像机都支持多种分辨率,我们一般使用CIF、DCIF、D1三种。
在不同的视频分辨率下,我们建议用户采用如下码流设置方式CIF:512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DCIF:768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D1:2M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如何进行硬盘容量的计算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公式:码流大小×3600÷8÷1024= MB/小时硬盘录像机硬盘容量计算遵循以下公式: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每天录像时间×硬盘录像机路数×需要保存的天数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1024=225MB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音频码流为固定16kbps,每小时所占容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注:为什么除以8,其实很简单,我们计算的是硬盘容量,硬盘容量是以多少兆字节为单位的,而“码流大小×3600”计算出来的是多少比特,一字节(byte)等于8比特(bits),换算成兆字节就要÷8÷1024了。
目前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D1。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
视频网络带宽计算方法
![视频网络带宽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edbde26cfc789eb172dc8ed.png)
视频监控网络传输计算方法
网络传输带宽:
高清720P(1280*720)格式码流:3072Kbps
标清D1(704*576)格式码流:1536Kbps
标清H-D1(704*288)格式码流:768Kbps
标清CIF(352*288)格式码流:384Kbps
高清720P格式
1个通道实时上传所需带宽至少3Mbps
服务器、客户端下传带宽=单通道码流(Mbps)*路数
100个通道实时上传所需带宽=3Mbps*100=300Mbps,服务器、客户端下传带宽则至少需要300Mbps,应使用千兆网卡及千兆或更高端的核心交换机设备标清D1格式
1个通道实时上传所需带宽至少1.5Mbps
服务器、客户端下传带宽=单通道码流(Mbps)*路数
100个通道实时上传所需带宽=1.5Mbps*100=150Mbps,服务器、客户端下传带宽则至少需要150Mbps,应使用千兆网卡或百兆网卡冗余及千兆或更高端的核心交换机设备
帧率:每秒显示的图片数
分辨率:(矩形)图片的长度和宽度,即图片的尺寸
码率:把每秒显示的图片进行压缩后的数据量
帧率×分辨率=压缩前的每秒数据量(单位应该是若干个字节)
压缩比=压缩前的每秒数据量/码率
压缩比越高,画面质量越差,另外两项一定,分辨率、码率、帧率分别与画质成反比、正比、反比。
影响质量的决定因素是码率,而不是分辨率。
码率越高,影像的质量越高,对机器的要求也越高。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算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9decc13453610661fd9f43f.png)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算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简单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
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监控点: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浙江监控批发网络编码板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监控中心: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Kbps=2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7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1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存储空间计算: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30(保存的天数)×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64×3600×24×30×50÷0.9=8789.1GB≈9TB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192×3600×24×30×50÷0.9=.2GB≈26TB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256×3600×24×30×50÷0.9=.3GB≈35TB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512×3600×24×30×50÷0.9=.5GB≈69TB【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视频监控工程中硬盘存储容量的计算
![视频监控工程中硬盘存储容量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497c0d5195f312b3169a58b.png)
视频监控工程中硬盘存储容量的计算根据常规的容量计算公式:1、每通道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公式:码流大小×3600÷8÷1024= MB/小时硬盘容量计算公式:2、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每天录像时间×硬盘录像机路数×需要保存的天数码流CIF:512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DCIF:768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D1:2M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以16路硬盘录像,CIF格式举例:每通道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 512×3600÷8÷1024=225Mbps/小时硬盘容量为 225Mbps×24小时×16路×3030天=2592000Mbps(约2600G)常用的存储格式和码流:CIF:512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DCIF:768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D1:2M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目前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D1,如果采用CIF分辨率,通常每1路的硬盘容量为180MB~250MB/小时,通常情况下取值200MB/小时;如果是D1的分辨率每小时录像需要的硬盘容量为720MB~1000MB/小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硬盘的容量可以按照500MB/小时计算,帧率智能设置比25fps少一些,码流也要少一些.音频码流为固定16kbps,每小时所占容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
最大可以连接8块2000GB的硬盘,总容量可高达16T(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在1000GB左右),!相信大家可以计算出一台装满8块500GB的16路硬盘录像机可以录像多长时间了?硬盘容量占用计算:以正常画面质量计算,每路每小时200M。
监控存储容量计算公式
![监控存储容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0c98d0bb7360b4c2e3f6455.png)
台
电视屏幕墙
套
主控键盘
个
操作台
套
LED显示
个
60寸大屏(2*2)
套
中心硬件
视频工作站(视频客户 端1)
台
交换机台UPS(1 NhomakorabeaVA)台
合计
单价 (万)
数量
2
10 1 1 1 2 1
1 1 1
价格 (万)
计算器
磁盘总容量(GB) 22781.25
磁盘总容量(TB) 22.24731445
(一般为24小时)。 按照4M来计算码流。 是GB到TB的换算。TB是磁盘的标准单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设备名称
单位
网络视频矩阵
网络视频解码器 (数字矩阵)
台
拼接大屏及电视墙
29"监视器
视频监控存储容量计算器
路数 12
码流(Mbps) 3
容量(Byte)=路数*码流(每路)*存储时间
天数 60
存储时间段 (小时/天)
24
例子:以20路CIF视频,存储30天,每天存储24小时,计算存储容量: 容量=20*0.5*30*3600*24/8/1024/1024=(T) 备注: 1、使用的时候,直接修改路数、每路视频码流、存储天数、每路存储时间(一般为24小时)。 2、CIF格式按照0.5M(512K)、D1格式按照1M,720P格式按照2M,1080P格式按照4M来计算码流。 3、/8是大小KB的换算,第一个/1024是MB(兆)到GB的换算,第二个/1024是GB到TB的换算。TB是磁盘的
视频传输带宽及码流换算
![视频传输带宽及码流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70ade1da76eeaeaad1f3305c.png)
视频监控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计算方法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
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地方监控点: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 监控中心: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5600Kbps=2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7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1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存储空间计算: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30(保存的天数)×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64×3600×24×30×50÷0.9=8789.1GB≈9TB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192×3600×24×30×50÷0.9=26367.2GB≈26TB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256×3600×24×30×50÷0.9=35156.3GB≈35TB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512×3600×24×30×50÷0.9=70312.5GB≈69TB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1024=225MB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各种分辨率下采用什么样的码流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一般的硬盘录像机都支持多种分辨率,我们一般使用CIF、DCIF、D1三种。
视频传输带宽及码流换算
![视频传输带宽及码流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c806142059eef8c75fbfb3a4.png)
视频监控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计算方法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
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地方监控点: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监控中心: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5600Kbps=2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7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1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 存储空间计算: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30(保存的天数)×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64×3600×24×30×50÷0.9=8789.1GB≈9TB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192×3600×24×30×50÷0.9=26367.2GB≈26TB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256×3600×24×30×50÷0.9=35156.3GB≈35TB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512×3600×24×30×50÷0.9=70312.5GB≈69TB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1024=225MB 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各种分辨率下采用什么样的码流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一般的硬盘录像机都支持多种分辨率,我们一般使用CIF、DCIF、D1三种。
海康码流计算
![海康码流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2b5b39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1.png)
海康码流计算
海康码流计算是一种常见的视频处理技术,它在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海康码流计算可以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缩,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存储。
下面将以人类的视角,用流畅的语句来描述海康码流计算的原理和应用。
一、海康码流计算的原理
海康码流计算是通过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来实现的。
编码过程将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进行压缩,以减少数据量。
解码过程则是将压缩后的数据恢复为原始的视频信号。
海康码流计算使用的编码算法主要有H.264、H.265等,它们能够在保证视频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数据量。
海康码流计算在视频监控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海康码流计算,监控摄像头可以将实时的视频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对监控区域的实时监测。
海康码流计算能够在保证视频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数据量,从而减少了网络带宽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除了视频监控,海康码流计算还在视频会议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视频会议中,参会人员可以通过海康码流计算将自己的实时视频传输给其他参会人员,实现远程会议的效果。
海康码流计算能够将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减小数据量,从而提高了视频传输的效率,保证了视频会议的流畅进行。
海康码流计算是一种重要的视频处理技术,它通过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存储。
海康码流计算在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保证视频质量的同时减小数据量。
通过海康码流计算,我们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远程会议等功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算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9e044a5ba0d4a7302763a64.png)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算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就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简单介绍。
比特率就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就是0,要么就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就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就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就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就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与码流的大小定义表: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注:监控点的带宽就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就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就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就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瞧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
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监控点: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浙江监控批发网络编码板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监控中心: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与)=Kbps=2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与)=7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与)=1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与)=2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存储空间计算: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30(保存的天数)×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64×3600×24×30×50÷0、9=8789、1GB≈9TB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192×3600×24×30×50÷0、9=、2GB≈26TB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256×3600×24×30×50÷0、9=、3GB≈35TB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512×3600×24×30×50÷0、9=、5GB≈69TB。
监控录像机所需硬盘大小计算方法
![监控录像机所需硬盘大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c6caee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1.png)
计算公式:存储空间=比特率÷8换算成字节数据量x3600每小时存储容量大小x24每天存储容量大小x30存储天数x50前端摄像机路数÷0.9磁盘格式化损失10%的空间
视频格式
存储天数
存储计算
存储空间
CIF
30天
64×3600×24×30×50÷0.9
9T
D1
30天
192×3600×24×30×50÷0.9
硬盘录像机硬盘容量计算遵循以下公式: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每天录像时间×硬盘录像机路数×需要保存的天数
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1024=225MB
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Biblioteka 000MB≈320GB26T
720p
30天
256×3600×24×30×50÷0.9
35T
1080p
30天
512×3600×24×30×50÷0.9
69T
硬盘容量计算
1、常见录像格式的码流大小:QCIF:256KbpsCIF:512KbpsDCIF:768Kbps
Half_D1:768Kbps4CIF:1536KbpsFull_D1:2048Kbps720P:3096Kbps
1080P:10240Kbps
2、如何进行硬盘容量的计算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公式:码流大小×3600÷8÷1024=MB/小时
安防高清视频监控存储计算
![安防高清视频监控存储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5f9613531126edb6f1a10fd.png)
安防高清视频监控存储计算
需求:
前端150路720P高清网络摄像机,4M bps码流,录像要求存储30天。
计算过程:
●摄像机码流按照4M bps计算:
每路存储1天占用空间:4M*3600*24*1天/1024/8=42.2GB
每路存储30天占用空间:4M*3600*24*30天/1024/8=1266GB
150路存储30天占用空间:1266GB*150=189900GB=185.45TB
●实际的码流因现场监控画面的丰富程度等会有正向6%-10%的偏移,所以存
储容量也会有一定偏移。
实际的存储容量=185.45TB *(1+10%)=203.995TB
●单台IP-SAN满配16块STAT硬盘,其可用容量为:
1)16块硬盘拿出1块做热备盘;
2)剩下的15块硬盘做RAID5;
3)硬盘格式化损失按10%计算;
4)2TB硬盘十进制与二进制换算后,实际容量1.82TB;
5)单台IP-SAN可用容量=(16-1-1)*1.82*(1-0.1)=22.93TB
●150路高清网络摄像机需配置:
203.995TB/22.93TB=8.9
即9台IP-SAN。
✧有任务疑问或者技术交流,请联系我:zcg10129@。
视频传输带宽及码流换算
![视频传输带宽及码流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70ade1da76eeaeaad1f3305c.png)
视频监控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计算方法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
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地方监控点: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 监控中心: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5600Kbps=2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7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1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存储空间计算: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30(保存的天数)×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64×3600×24×30×50÷0.9=8789.1GB≈9TB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192×3600×24×30×50÷0.9=26367.2GB≈26TB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256×3600×24×30×50÷0.9=35156.3GB≈35TB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512×3600×24×30×50÷0.9=70312.5GB≈69TB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1024=225MB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各种分辨率下采用什么样的码流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一般的硬盘录像机都支持多种分辨率,我们一般使用CIF、DCIF、D1三种。
监控网络存储计算及设计
![监控网络存储计算及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63e64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2.png)
监控网络存储计算及设计1.存储容量计算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如下述方式:对数字图像实现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存储,采用4 Mbps码流,数据保存周期为1个月视频所需硬盘容量计算方式如下:视频码流÷8(转换为字节)×3600(得到一小时存储容量)×24(得到一天存储容量)×30天存储容量)÷1024(转化单位为GB)÷0.9(考虑到格式化后的硬盘损失10%)2048Kbps÷8×3600×24×30/1024/0.9≈1.24TB由以上可知,采用4 Mbps码流存储30天1路需要约1.24TB的存储空间,由于系统中选择摄像机不同,会根据网络摄像机分辨率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码流,从而对NVR的存储空间有不同的需求。
本系统中,网络摄像机均为高清130万、200万像素的网络摄像机,130万像素摄像机标准码流为4Mbps,200万像素网络摄像机标准码流为6Mbps,系统设计共有XXX只系统设计存储30天需要容量为:2.网络存储设计存储:所有的网络摄像机均采用网络硬盘录像机NVR存储。
迅驰视讯完整的数字解决方案中心提供各个级别的NVR存储设备提供系统的灵活多样选择,从小型的零售店面到大型企业、大厦、学校都有不同的存储设备满足相应的需求,本系统采用集中存储方式,同时考虑硬盘损坏恢复需要,设计可使用使用带有RAID冗余功能的磁盘阵列式网络硬盘录像机进行存储。
根据摄像机的数量,所需存储的时间长短以及NVR安放的位置综合考虑,选择相应的NVR网络硬盘录像机。
系统设计共有XXX只监控摄像机,,需存储30天,共需存储容量为XXX,所需2TB硬盘数量为XXX块,设计使用单台XXX盘位的NVR XXX台,(扩展柜XX 盘位XXX台。
为节约工程成本设计。
)3.NVR产品技术参数1)SHNXXX 多盘位网络硬盘录像机SHNXXX 系列是为了机动性高的数字录像监控市场的动态需要而设计的。
监控存储计算方法
![监控存储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3739b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5.png)
为视频监控方案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首先需要估算存储容量需求;根据现在主流的压缩方式计算如下:
公式:码流×时间×视频路数÷8 = NByte
码流:每路视频传输码流,通常以Kbps、Mbps为单位,表示每秒比特流:如码流设为2048Kbps,即2Mbps
时间:每小时多少秒、多少天、几个月……视频路数:整个存储需要完成多少路视频数据的存储;
单位转换:8bit=1byte bit是字位,byte是字节,一字节等于八字
位,1024KB=1MB,1024MB=1GB,1024G=1TB;H.264压缩方式:D1清晰度,实时25帧,500M/小时/路;H.264压缩方式:HAFL D1清晰度,实时25帧,300M/小时/路;H.264压缩方式:CIF清晰度,实时25帧,200M/小时/路;
比如:计算在码流为2M情况下,在码流4M情况下每小时各占用多大容量公式:码流×时间×视频路数÷8 = NByte
=2Mb/S×3600×1=900M8
=4Mb/S×3600×1=1800M=1.8G 8
备注:以单路720P高清摄像机为例子,当码率设为:2Mb/s时单路720P 每天存储容量为:2Mb/s×3600s/8bit×24小时×1路=21GB;单路720P每月存储容量为:2Mb/s×3600s/8bit×24小时×30天×1路=648GB;。
码流换算
![码流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0776a987a0116c175f0e48b3.png)
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1024=225MB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各种分辨率下采用什么样的码流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一般的硬盘录像机都支持多种分辨率,我们一般使用CIF、DCIF、D1三种。
在不同的视频分辨率下,我们建议用户采用如下码流设置方式CIF:512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DCIF:768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D1:2M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如何进行硬盘容量的计算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公式:码流大小×3600÷8÷1024= MB/小时硬盘录像机硬盘容量计算遵循以下公式: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每天录像时间×硬盘录像机路数×需要保存的天数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1024=225MB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音频码流为固定16kbps,每小时所占容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注:为什么除以8,其实很简单,我们计算的是硬盘容量,硬盘容量是以多少兆字节为单位的,而“码流大小×3600”计算出来的是多少比特,一字节(byte)等于8比特(bits),换算成兆字节就要÷8÷1024了。
目前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D1。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
算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算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简单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
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浙江监控批发网络编码板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
监控中心:
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Kbps=25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
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75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100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00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
存储空间计算:
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30(保存的天数)×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
数)÷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
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
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
64×3600×24×30×50÷0.9=8789.1GB≈9TB
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
192×3600×24×30×50÷0.9=.2GB≈26TB
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
256×3600×24×30×50÷0.9=.3GB≈35TB
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512×3600×24×30×50÷0.9=.5GB≈69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