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五藏生成篇第十1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五藏生成篇第十1第一节五味之所伤再来我们看,78页。
这个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生成篇呢,五藏到底生成什么东西?“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这个五藏生成呢,不容易懂的地方就是,为什么心“其主肾也”,意思能够抑制心脏的就是肾脏。
所以我们去治疗心脏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肾脏的药下去,肾脏的药下去。
比如说心生血,所以我们如果说血不够的时候,比如说贫血,血不够了,我们会加一些,熟地呀,这种补肾的药下去来去补他的血,因为这个水是在制,控制心脏的。
还有呢,心脏跑太快了,跳太快了,动悸的很厉害,也是被肾脏在管。
其主肾,就是由肾脏在管它的。
那肺主心也,肺的问题也是心脏在管,因为火克金;肝的问题呢,其主肺也,所以我们的肝是由肺脏在控制它的,肺脏在控制。
然后脾脏呢,好坏也有肝脏在控制它,就是它这是,第一节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段,就因为是这样子,所以呢,如果吃,多食咸,你吃太咸的东西呢,水就会去克火,就会脉,血脉就会“凝气而变色”,人就会比较暗色。
如果多食苦,吃苦味太多的时候,会,火会克金,金管皮肤毛孔,就是皮槁和毛拔,毛就脱落了。
所以如果说,你说这个女孩子我体毛长太多了,这个除毛,那多吃点苦,苦味的东西。
那当然不是说叫你去做劳力工作,喂很多苦味的药,喝下去。
那多食辛,吃辣的太多了,筋急,金会克到木,“筋急而爪枯”,指甲吗,筋都是肝脏在管,因为金克木。
吃酸的太多,会克到土,土管肌肉,脾管肌肉,“唇揭”就是嘴巴会往上翘。
当然有的人呢,他没有吃酸嘴巴还是往上翘这个,这个就不是,你不要说这个酸吃太多了,不是。
多食甘,吃甜的吃太多的时候,则“骨痛而发落”,这就是我常常讲,很多,你看很多男人秃头,秃头,你看他秃头,这个男人为什么秃头,那躲到,偷偷躲到没有人的地方在吃甜的,那女孩子比较好了,吃,就当着面吃,当着面吃她就不会吃多嘛,一点点,蛋糕什么的。
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PPT课件
肝的功能
主疏泄,主藏血,调节气机,维 持气血运行和情志的稳定。
肺的功能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 水道,参与体内气体交换和维持 呼吸功能。
五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五脏功能的正常运转是人体健康的基 础,任何一个脏器的病变都可能影响 到其他脏器的正常功能。
五脏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平衡是维持身 体健康的关键,因此保持五脏的正常 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 义。
05
总结与展望
五脏生成篇第十的意义与价值
学术价值
五脏生成篇第十是中医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对于理 解中医理论体系、掌握中医临床
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指导价值
五脏生成篇第十所阐述的脏腑生理、 病理及治疗原则等内容,对于指导 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价值
五脏生成篇第十作为中医文化的瑰 宝,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脏生成与养生的关系
五脏养生原则
为了保持五脏的正常生成和功能,应遵循一定的养生原则,如顺应自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调畅等。
五脏养生方法
针对不同五脏,可以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例如,养肝应注重调节情绪,多食用疏肝解郁的食物;养心应保持充 足的睡眠,多食用养心安神的食物;养脾应保持饮食规律,多食用健脾益气的食物;养肺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多进行深呼吸;养肾应节制房事,多食用补肾益精的食物。
五脏生成篇第十的未来发展方向
01
02
03
深入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五脏生成 篇第十的理论体系、临床 应用及文化内涵,推动中 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临床应用
加强五脏生成篇第十在临 床实践中的应用,提高中 医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 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黄帝内经原文
黄帝内经原文黄帝内经原文《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原文(一)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
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
黄帝内经原文
黄帝内经原文《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原文(一)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
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第十(原文)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第十(原文)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也。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
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冲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范文精选
医生《黄帝内经》范文精选医生《黄帝内经》1《黄帝内经.素问》第十篇《五脏生成》阐述了五脏之间及五脏与五体、五色、五味、五脉之间的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关系。
开篇便讲到“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制约之意)肾也;。
是故多食咸,那么脉凝泣而变色”。
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咸入肾,多食咸那么肾病,肾病不可制约心,那么心病不得主血脉,血脉凝涩淤滞那么变色。
这些推断与现代西医学所谓的盐的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这一论断相吻合。
读到这里不禁让我再次为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所折服。
《黄帝内经》之所以可以位居中医四大经典之首,就在于他叫“经”,“经”为何意?最初是指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竖线是不动的,所以后世用“经”来形容固定不变的标准,那么《黄帝内经》便是中医的根底及标准,他告诉了我们古代先贤认识自然,认识人类,认识疾病的最本质的道理。
所以,不读透《黄帝内经》如何可以问心无愧地自称是中医?其实很多质朴的道理,老祖宗们早就告诉了我们,还写在书中流传后世,可是今人却浑然不知,只看到一些皮毛便开场大放厥词,鞭挞中医是伪科学。
请问科学就是评判一切的标准吗?今天看到一位博友的话“不怕中医是伪科学,就怕科学是伪真理”。
所以科学不等同于真理,而且中医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医疗保障、安康卫士,经过了千百年的验证,这样的结果难道不比实验室里小白鼠身上做出的“证据”可靠得多?值得欣慰的是,如今还是有很多人热衷于中医的,而且我找到了好老师。
真正热爱一件东西,它也会给你回报。
如今发现看《黄帝内经》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如闻黄钟大吕,醍醐灌顶,发蒙解惑,看完后脑袋格外清醒。
不像是看教科书,洋洋洒洒那么多字,可是读不到感情,满眼的冷冰冰,看后满脑是浆糊。
不过《内经》里还是有很多读不懂的地方,我想那些问好以后都会一一得到解决的。
热爱中医的人们,大家一起加油哦!医生《黄帝内经》2大半个月的时间,做事与修学总是提不起干劲来找了堆借口来抚慰自己。
也对,该是冬眠的时间了;呵呵。
《黄帝内经》素问 ● 五脏生成篇第十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导读:【原文】心之和、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原文】心之和、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译文】心脏的配合者是脉,荣华表现于面部色泽,它的制约者是肾。
肺脏的配合者是皮,荣华表现于毛,它的制约者是心。
肝脏的配合者是筋,荣华表现于爪甲,它的制约者是肺。
脾脏的配合者是肉,荣华表现于唇,它的制约者是肝。
肾脏的配合者是骨,荣华表现于发,它的制约者是脾。
【原文】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此五味之所伤也。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
此五味之所合也。
【译文】所以过食咸味,则使血脉凝塞不畅,而颜面色泽发生变化。
过食苦味,则使皮肤枯槁而毫毛脱落。
过食辛味,则使筋脉劲急而爪甲枯干。
过食酸味,则使肌肉粗厚皱缩而口唇掀揭。
过食甘味,则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
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损害。
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甘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
【原文】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台者死,赤如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生于心,如以稿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甘;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此五藏所生之外荣也。
【译文】面色出现青如死草,枯暗无华的,为死症。
出现黄如枳实的,为死症;出现黑如烟灰的,为死症;出现红如凝血的,为死症;出现白如枯骨的,为死症;这是五色中表现为死症的情况。
面色青如翠鸟的羽毛,主生;红如鸡冠的,主生;黄如蟹腹的,主生;白如猪脂的,主生;黑如乌鸦毛的,主生。
倪海厦《黄帝内经》五脏生成论
倪海厦《黄帝内经》五脏生成论十五脏生成论1这一篇讲五色与五脏关系。
五味合五脏之气,因为有味道在里面,人能够受到地的味道,所以才会看到颜色。
望色的时候,病人的青赤黄白黑是暗而无光、颜色很暗很深的都是死的,颜色很光鲜是生是旺。
望诊-眼辨五脏健康状态“生于心,如以缟裹朱。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
生于肝,如以缟裹绀。
生于脾,如以缟裹括楼实。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此五藏所生之外荣也。
”生于心是红色,如白色的绢裹着个些红色的朱砂在里面,生于肺就好像白绢包浅红色的东西,就是都要有一点光鲜的亮在里面,脾像白色包着栝楼实,不是暗黄,而是黄中带一点白,黄中带润黄的。
生于肾的精气好像白绢包着紫色一样的。
当五脏运转正常的时候,表面上生出来的颜色就是这样。
色味当五藏。
白当肺辛。
赤当心苦。
青当肝酸。
黄当脾甘。
黑当肾咸。
故白当皮。
赤当脉。
青当筋。
黄当肉。
黑当骨。
这是有关药物、食物的选择,对五脏的影响。
白色和辛味应于肺,赤色和苦味应于心,青色和酸味应于肝,黄色和甘味应于脾,黑色和咸味应于肾。
因五脏外合五体,所以白色应于皮,赤色应于脉,青色应于筋,黄色应于肉,黑色应于骨。
各条脉络,都属于目,而诸髓都属于脑,诸筋都属于骨节,诸血都属于心,诸气都属于肺。
同时,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
所以当人睡眠时,血归藏于肝,肝得血而濡养于目,则能视物;足得血之濡养,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养就能拿取。
如果刚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的循环就要凝滞,凝于肌肤的,发生痹证;凝于经脉的,发生气血运行的滞涩;凝于足部的,该部发生厥冷。
这三种情况,都是由于气血运行的不能返回组织间隙的孔穴之处,所以造成痹厥等症。
全身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里面减除了十二脏腑各自的逾穴数目。
这些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客居之所。
治病时,可循着这些部位施以针石,以祛除邪气。
中医研发看眼睛的诊断。
不管是什么人种都是同样的方法。
正中间的瞳孔是黑色的,黑色主肾,所以看瞳孔是看肾脏。
【046】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046】倪海厦-⼈纪系列黄帝内经篇《黄帝内经》046黄帝内经原⽂第⼗篇五藏⽣成青,脉之⾄也,长⽽左右弹,有积⽓在⼼下肢胠,名⽈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清头痛。
黄,脉之⾄也,⼤⽽虚,有积⽓在腹中,有厥⽓,名⽈厥疝,⼥⼦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脉之⾄也,上坚⽽⼤,有积⽓在⼩腹与阴,名⽈肾痹,得之沐浴清⽔⽽卧。
凡相五⾊之奇脉,⾯黄⽬青,⾯黄⽬⾚,⾯黄⽬⽩,⾯黄⽬⿊者,皆不死也。
⾯青⽬⾚,⾯⾚⽬⽩,⾯青⽬⿊,⾯⿊⽬⽩,⾯⾚⽬青,皆死也。
视频同步译⽂:青,脸上是发青的,“青,脉之⾄也,长⽽左右弹”,这个脉是左右的弹,脸⾊⼜发青,脉形还⾮常的长。
“长”,什么样的定义叫做“长”呢?我提醒你们,⼀讲到长短脉的时候,你就要想到⼀个概念:这是我们⼿的纹头,这是“关”,这是“⼨”,这是“尺”。
⼨,我讲过,⼨有九分,(从关往上算九分),从关往下长⼀点点,就是⼀⼨。
所以正常脉的长度应该是⼀⼨、九分。
太长了就是长脉,知道我的意思了吧?有的⼈脉太短了,有的⼈脉太长了,长脉跟短脉没有⼀个标准的话,你如何去判断它?对不对?这个“⼨”讲的是“同⾝⼨”,学过针灸就知道同⾝⼨。
如果是“左右弹”代表“有积⽓在⼼下”,⼼下就是胃的地⽅。
“肢胠”,就是胁肋,胸胁为苦满。
“名⽈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这个会造成腰痛、脚冰冷、头也痛。
《黄帝内经》还有《伤寒论》《⾦匮要略》,诸位每次看到“⼼下”这个⼼下讲的就是胃,要把它下降⼀个位置,再去看《伤寒论》《⾦匮要略》就很简单了。
那你⽼是看,⼼下痞,我们有泻⼼汤、五味泻⼼汤、⽢草附⼦泻⼼汤、半夏泻⼼汤,⼀⼤堆泻⼼汤,三黄泻⼼汤。
那“⼼下”是什么?“⼼下”就是胃,当初不知道为什么写个“⼼下”,误导⼈家看不懂。
“黄,脉”,黄⾊的脸⾊,⽓⾊是黄⾊的,脉到了的时候,如果是⼤⽽虚,正常的脾脏的脉,是缓脉才对。
现在脉是⼤,⽽且是虚脉,所谓虚脉就是,你摸脉就知道了,摸脉没有⼒量,来得很⼤,但是完全没有⼒量,这个是“有积⽓在腹中”。
黄帝内经系列十·五脏生成篇
黄帝内经系列十·五脏生成篇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五脏。
生成:生,生成,出生。
成,生长到一定阶段,达到一定程度。
五脏之气所成之处,以及其气味分别带来的影响变化。
篇:写在竹简上的完整章节。
五脏相合五脏相合,即五脏精气在体表的展现以及其所主之脏。
心气与脉气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面色,肾脏可以制约心脏。
肺气与皮毛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毫毛,心脏可以制约肺脏。
肝气与经筋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爪甲,肺脏可以制约肝脏。
脾气与肌肉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口唇,肝脏可以制约脾脏。
肾气与骨髓相合,其精华多呈现于头发,脾脏可以制约肾脏。
五脏五味五色1、过咸伤心(脉)咸与水相应,若多食用咸味饮食,水旺克火,则会损伤心脏,使脉道温煦功能减退,气血凝结滞塞不通,导致面色从红润变为黧黑。
2、过苦伤肺(皮毛)苦与心相应,若多食用苦味饮食,火旺克金,则会损伤肺脏,使皮毛失于润泽而变得干燥枯槁,甚至脱落。
3、过辛伤肝(爪甲)辛与肺相应,若多食用辛味饮食,金旺克木,则会损伤肝脏,使人体筋脉拘挛而爪甲干枯。
4、过酸伤脾(肌肉口唇)酸与肝相应,若多食用酸味饮食,木旺克土,则会损伤脾脏,使人体肌肉坚硬皱缩,嘴唇干燥开裂。
5、过甘伤肾(骨髓)甘与脾相应,若多食用甘味饮食,土旺克水,则会损伤肾脏,使人体骨节疼痛,头发掉落。
五色生死死色:脏气衰败生色:脏气旺盛1、肝(木)死色:如枯死的草一般青色中带灰暗,没有生机。
生色:如翠鸟的羽毛一样色青而有光泽。
表现于人:如白绢裹着青色那样的颜色。
2、心(火)死色:如坏死的血一般黑红晦暗。
生色:如鸡冠一般鲜艳明朗的红色。
表现于人:如白绢裹着红色的朱砂那样的颜色。
3、脾(土)死色:如枳实一样的颜色枯黄,没有生气。
生色:如蟹黄一般明黄亮丽。
表现于人:如同白绢裹着栝蒌实那样的颜色。
4、肺(金)死色:如枯骨一样的白色。
生色:如猪油膏一般润泽的白色。
表现于人:如同白绢裹着红色那样的颜色。
5、肾(水)死色:如煤灰一般枯败的灰黑色。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五脏生成篇第十》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论述了五脏的生成、功能以及相互关系。
通过对这篇文献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理论体系中五脏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以下是关于《五脏生成篇第十》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领会其中的精髓。
一、五脏的生成与功能1.心:心为神之宅,主管血脉,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2.肝:肝主疏泄,调节情志,促进气血运行,储藏血液,具有调节血量的作用。
3.脾: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负责人体的消化吸收和运输功能。
4.肺: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辅助心脏推动血液循环。
5.肾:肾主水,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为先天之本。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1.相生关系: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肝生心。
2.相克关系: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
3.相乘关系:若某一脏器功能过旺,可能导致所生脏器功能过亢,称为相乘。
4.相侮关系:若某一脏器功能过弱,可能导致所克脏器功能反侮,称为相侮。
三、临床意义1.诊断:通过观察面色、脉象、舌象等,可以判断五脏的病变。
2.治疗:根据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采用调整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等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预防:了解五脏的生理特点,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养生保健1.饮食: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以养五脏。
2.运动:适度运动,增强五脏功能。
3.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4.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五脏的修复与恢复。
通过学习《五脏生成篇第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五脏理论,为养生保健、疾病防治提供有益指导。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第十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第十本篇主要从人体与五体、五味、五色、五脉的关系上阐述了诊色脉以察五脏的问题,以及色脉诊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故篇名为“五脏生成”。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心脏与脉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心与脉相合,心脏功能的好坏可以从脸部颜色和光泽度上体现出来,(肾属水,主蛰,血液聚于体内而且释放的能量减少,心属火,心脏功能强则泵血能力强,释放的能量增加。
)肾脏能够制约心脏。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肺脏与皮肤有着特殊的联系,所以说肺合皮毛。
肺脏功能的好坏体现在毛发上。
(比如:毛发的光泽,粗细,韧性等)心属火,肺属金所以心脏可以制约肺脏。
(呼吸是可以很大程度被人为控制的,心跳加快正常情况是呼吸也短促,以满足身体能量要求增加的需要;心跳速度减慢相应肺的呼吸也逐步减慢,身体释放的能量减少,人体也可以逐渐平静下来。
还有在四时的五脏中心为火,对应夏季,天地能量是处于一个旺盛的状态,且蒸蒸日上。
而肺对应秋季,天地的能量处于一个由盛极而逐步衰弱的过程,所以心胜肺)●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肝脏与筋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肝与筋相合。
肝脏功能的好坏可以在爪甲上体现出来;肺属金,而肝属木,所以肺脏可以制约肝脏。
(肺对应四时的秋季,天地的能量处于一个由盛极而逐步衰弱的状态,人体血液的分配也有体表逐步减少,而体内逐步增加;而肝对应四时的春季,天地的能量由弱极而逐渐增强的状态,所以肺胜肝)●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脾脏和肌肉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说脾与肌肉相合,脾脏功能的好坏可以从口唇上体现出来。
肝属木,脾属土所以肝脏可以制约脾脏。
(脾胃的生化功能可以理解为现代工厂的前加工,把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
脾胃的功能强就表现为身体可以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加工成身体所需的半成品。
身体的一个重要半成品就是谷氨酰胺,它是身体合成肌肉的重要氨基酸,在我们的血液中是含量最高的氨基酸。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是一本关于中医养生学的经典著作,由古代医学家所著,内容涉及五脏六腑的形成、功能、调理等方面,对中医养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医养生学的奥妙之处,下面我将对这部著作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总结。
在《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中,作者首先对五脏的生成进行了详细阐述。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部分,在中医理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指出,五脏的生成是在母体中逐渐形成的,分别对应五脏发育的五个阶段。
心脏是第一个形成的脏器,它主管心血之气,贯穿全身,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肝脏是第二个生成的脏器,主要负责肝藏血,调节气血运行;脾脏是第三个形成的脏器,主要作用是消化肌体的营养物质;肺脏是第四个生成的脏器,主要负责呼吸气息,吸收天地之气;肾脏是最后一个生成的脏器,主要负责水液代谢和生殖功能。
在《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中,作者还进一步探讨了五脏的功能和调理方法。
五脏在中医理论中不仅是生理器官,更是情志之所在,与情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保持五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作者提出,要保持五脏的健康,首先要注意饮食调理,合理搭配食物,不偏食、暴饮暴食;其次要注重情志调理,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再者要注意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要适当运动,保持身体的活跃,促进气血畅通。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是一部关于中医养生学的经典之作,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领悟到中医养生学提倡的“防未病”的理念,强调预防胜于治疗,注重调理身体的内在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加关注五脏健康,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情志调理和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脏生成篇第十读书笔记》是一部引导人们重视保健养生的优秀著作,对于学习中医养生学、提高养生保健意识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0五)第十篇·五脏生成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一0五)第十篇·五脏生成【原文】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原文解释】各条脉络,都属于目,而诸髓都属于脑,诸筋都属于骨节,诸血都属于心,诸气都属于肺。
同时,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
“诸脉者,皆属于目”从这个地方,中医看眼睛的诊断。
眼睛正中间的瞳孔一定是黑色,主肾,肾属水,要把水固住得靠土,所以,瞳孔外面的一圈是脾脏,脾脏属土,要让土不流失,得靠树木,所以,瞳孔外面的第二圈就是属肝,树木要疏,得靠金,所以,眼白的地方就是属于肺,眼白越多的人越笨,眼白越少的人越聪明。
我们怎么知道他有病,眼袋的地方是属于脾,因为承泣,四白都在这个地方。
中间的瞳孔就是肾脏,肾是阴脏,阴和阳本身就是相通的,阳可以去叫阴,所以,我们常常用一根蜡烛去照瞳孔,瞳孔马上就缩小,代表阳在里面。
用手电筒照瞳孔,瞳孔很大,没有反应,那就是肾阳没有了。
这里有一个比例,如树太少了,土会流失,树太多了,也不行,脾脏的位置占三分之一,肝脏的位置占三分之二,瞳孔要小,瞳孔越小智慧越高,因为他越集中,越能够收藏,肾是主藏,如果瞳孔很大,那就不能收藏。
那要让瞳孔变小,肾脏能够潜藏阳的时候,就需要脾脏,脾脏把肾脏固护住,让肾脏缩小,这都眼诊的治证和诊断。
做为一名中医,一定要会看,如果两只手都没有的人,脉也摸不到,再加上又是哑巴,问也问不出什么,所以,中医有很多种方法,每一样都要会一点。
心脏的部分,就是内眦的地方,血脉就在这里,睛明这边就是心脏,所以,从眼睛就可以看到五脏。
所以,“诸脉者,皆属于目”,每一天脉络都是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骨里面的髓,通通是属于脑部,都是脑部在管;“诸筋者,皆属于节”,筋都是长在关节的旁边,所以各条筋都是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血都是属于心,血都是心在管;“诸气者,皆属于肺”所有的气都是属于肺在管;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
黄帝内经-素问、译文.总结
黄帝内经-素问-译文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从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
他向歧伯问到: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
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
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
人们无论吃什麽食物都觉得甘美,随便穿什麽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相倾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
因而任何不正当的都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淫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
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素问五十篇(素问对照参考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五十篇(素问对照参考译文)《黄帝内经·素问》,第25宝命全形论篇,原文诵读《黄帝内经·素问》,第25宝命全形论篇,对照参考译文【原文】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原文】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翻译】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
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原文】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翻译】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原文】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原文】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翻译】黄帝道: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天地二气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为九野,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
《黄帝内经》名句赏析——素问部分
《黄帝内经》名句赏析——素问部分《黄帝内经》名句赏析素问部分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出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白话:如果肾藏精,心神不受外界干扰,疾病又从何而来呢?释义: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出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白话:男子到了八八六十四岁,女子到了七七四十九岁,先天之精衰竭不能在生育了。
释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出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白话:单独站立静守心神,整个身体犹如太极状态。
释义:天明则日月不明出处:《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白话:如果天之清净之气下降,则日月阴阳之气升降失调。
释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处:《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白话:圣人在春夏之季调养生发机体功能(阳气),在秋冬之季收藏养护机体阴精。
释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出处:《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白话:圣人不是注重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而注重调理机体在疾病发生之前。
释义: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出处:《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黄帝内经1-10(古文版)
黄帝内经1-10(古文版)1)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
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
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黄帝内经白话文五脏生成
所以过食咸味,那么使血脉凝塞不畅,而颜面色泽发生变化。
过食苦味,那么使皮肤枯槁而毫毛脱落。
过食辛味,那么使筋脉劲急而爪甲枯干。
过食酸味,那么使肌肉粗厚皱缩而口唇掀揭。
过食甘味,那么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
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损害。
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肝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
面色出现青如死草,枯暗无华的,为死症。
出现黄如枳实的,为死症;出现黑如烟灰的,为死症;出现红如凝血的,为死症;出现白如枯骨的,为死症;这是五色中表现为死症的情况。
面色青如翠鸟的羽毛,主生;红如鸡冠的,主生;黄如蟹腹的,主生;白如猪脂的,主生;黑如乌鸦毛的,主生。
这是五色中表现有生机而预后良好的情况。
心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朱砂;肺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粉红色的丝绸;肝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天青色的丝绸;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栝蒌实;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天紫色的丝绸。
这些都是五脏的生机显露于外的荣华。
色、味与五脏相应:白色和辛味应于肺,赤色和苦味应于心,青色和酸味应于肝,黄色和甘味应于脾,黑色和咸味应于肾。
因五脏外合五体,所以白色应于皮,赤色应于脉,青色应于筋,黄色应于肉,黑色应于骨。
各条脉络,都属于目,而诸髓都属于脑,诸筋都属于骨节,诸血都属于心,诸气都属于肺。
同时,气血的运行那么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
所以当人睡眠时,血归藏于肝,肝得血而濡养于目,那么能视物;足得血之濡养,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养就能拿取。
如果刚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的循环就要凝滞,凝于肌肤的,发生痹证;凝于经脉的,发生气血运行的滞涩;凝于足部的,该部发生厥冷。
这三种情况,都是由于气血运行的不能返回组织间隙的孔穴之处,所以造成痹厥等症。
全身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里面减除了十二脏腑各自的逾穴数目。
这些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客居之所。
五绝气脉-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10.6)
五绝气脉-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十篇五脏生成(10.6)
展开全文
第六节五绝气脉
第82页最后一行,“诊病之始,五决为纪。
欲知其始,先建其母”。
所谓五决者,就是五个脉,五脉,也就是五脏的气脉。
后面呢,我们还也会介绍,比如说有一章章节呢,《诊药中经纶》它全部在讲脉,那我会很详细的分析给大家听。
这里呢,我们讲五决的五脉呢,就是肝、心、脾、肺、肾,这里,这一段你要知道就是,肝是弦脉,心脉是洪脉,脾脉是缓脉、肺脉是浮脉、肾脉是沉脉。
原因是什么?因为肝是木,所以你摸到肝的脉好像树枝一样,一根树枝一样的,细细的枝一样,就好像吉他的弦一样,我们是称为弦。
心脏是洪脉,你摸上去比较粗大一点,比较有力一点。
那脾脏是缓脉,非常的柔缓,柔缓柔和,肺脏的肺脉,因为肺走皮毛,皮肤毛孔,所以浮脉就是你手指头轻轻碰到皮肤,刚刚接触到你皮肤,压都没有压下去,你就可以摸到脉,这就是浮脉。
那你稍微重按它一下,它就沉下去了,就好像一个树木,一块木头漂在水上面,你这样轻轻摸它还在,你一按它就沉下去了。
这是常
脉,正常脉。
那你如果说,你摸的是浮脉,按他还在,按他,他还没有沉下去,还是在那边,就是病在皮毛,以后我们会慢慢进行,会慢慢的越来越深入。
那沉呢,肾是水嘛,五行里面他属水,所以我们要按到骨边,我们才能够按得到脉,这是肾脉,这是常脉,正常的脉搏。
文源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 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当风。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 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9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 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 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 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3
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 黑如台者死,赤如血者死,白如枯骨者 死,此五色之 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 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生于心,如以稿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 红;生于肝, 如以缟裹甘;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 以缟裹紫。此五藏所生之外荣也。
10
谢谢!
11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4
色味当五藏:白当肺、辛,赤当心、 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 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 黑当骨。
5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 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 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 视,足受血 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 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 也。人有大谷十二 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 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6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 谓五决者,五脉也。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 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 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阳,甚则入肝,腹满月真胀, 支鬲胠胁,下厥上冒,过在 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 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鬲中, 过在手巨阳、少阴。
7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 以指别;五藏之象,可以类推;五藏相音 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 色,可以万全。
8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 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 喘而虚,名曰 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黄帝内经》 素问 ● 五脏生成篇第十
1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2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 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 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 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 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 味之所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