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
浅述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浅述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全媒体时代是新闻传播方式和媒体形态发展的新阶段,广播新闻作为传统媒体形式之一,在全媒体时代下也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数字化、互动性和多元化三个方面来浅述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数字化是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实现了广播传媒的数字化转型。
传统的广播节目通过无线电波传递到听众的收音机上,而在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数字化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这样一来,广播新闻节目的传播范围更广泛,受众数量也会大幅度增加。
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还体现在互动性方面。
互动性是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与传统广播新闻最大的不同之处。
在传统广播新闻中,听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广播新闻的传播,而在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性得到了提升。
通过互联网技术,听众可以在广播节目中进行实时的互动,比如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微博等方式与主持人进行互动,提问、留言、点赞等,使得广播新闻节目更加生动和具有参与感。
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还表现在多元化方面。
传统广播新闻节目通常只提供音频资源,而在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提供多种形式的内容。
广播节目可以同步在互联网上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直观。
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也可以与其他媒体形式相互融合,比如与电视台合作制作视频新闻,与纸媒合作推出深度报道等,增加广播新闻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数字化、互动性和多元化三个方面。
数字化技术使得广播新闻的传播范围更广泛,互动性的提升使得广播新闻节目更加生动和具有参与感,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使得广播新闻更加丰富多样。
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不仅仅是声音的传递,更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与听众实现互动,以及通过多种形式的内容呈现新闻,使得广播新闻走向了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发展方向。
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
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原理1.广播电视新闻为何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广播电视新闻(尤其是电视新闻)传播,是迄今为止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以及对现代人行为影响最重大、最深刻、最广泛的新闻传播。
世界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证明,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哪一家主流广播电视台,无不是把广播电视部门看做是最核心的重要部门,把广播电视新闻视为电台、电视台的旗帜。
在广播电视新闻领域,无不是最早、最快凝聚和应用着人类最先进的高新科技结晶的领域。
在我国,“广播电视是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最强大的现代化工具”,“新闻性节目是广播电视宣传的骨干”。
这是因为广播电视媒体的特性和独家优势所决定的。
2.广播新闻的定义是什么?广播新闻是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广播中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3.电视新闻的定义是什么?电视新闻是运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以及电视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电视屏幕上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4.广播媒介的特性是什么?广播的特性是“即时同声传播性”。
广播新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就一定要尽可能与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同步的传播有关新闻信息,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声音的表现力,生动的传播新闻信息。
5.电视媒介的特性是什么?电视的特性是“即时形声传播性”。
电视的特长至少表现在:传播形象化,传播及时化,传播内容广泛化,传播形式多样化。
6.认识电视媒介的特性与电视现场直播有什么关系?在电视新闻传播中,注意发挥电视的特性,将会使电视传播发挥和体现出最大的绝对优势,使其他传播媒介望尘莫及。
为此,应当充分认识和善于运用电视现场直播等传播方式。
注意发挥电视的优势,将会使电视在与其他各种传播媒介的相互比较中,始终居于领先地位。
二.广播电视新闻体裁(上)1.采摄电视新闻消息要注意哪些关键环节?1.仔细观察,精神捕捉典型画面。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教案、讲稿01
潍坊学院教案讲稿第一次课,首先介绍自己;其次作课程简介,该课程在所学专业课(让学生回顾所学课程,师生对话)中的地位、重要性,主要内容,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教学方式,教学安排,教材使用方法,考核方式;再次是课堂要求,包括课后作业、课堂纪律等;然后正式讲课。
第一章广播电视深度报道概论什么是深度报道,它是怎么出现的?这是—个科技高速发展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是一个观念更新加速度时代,代际冲突呈现新形态——文化反哺和后喻文化,成人世界面临新挑战;这是中国社会转型时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礼俗社会到法理社会,从农耕社会向城市的工业社会转型。
这是变革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人都充满困惑和疑问,需要传播媒介不仅回答“是什么”还要追问“为什么”,指出“怎么样”,发现被社会公众忽视或被人遮蔽的“危机”。
正如美国学者威利斯·哈曼所说:“我们对‘为什么’这种具有价值含义的问题,越来越变得模糊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谁也不明白什么是值得做的。
我们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我们却迷失了方向。
”这样的时代需要深度报道,这是深度报道勃兴的时代。
本章从深度报道概念入手分析其渊源和特征,解读当代中国社会广播电视深度报道形态演变和功能拓展。
播放节目,感性认识:1、央视对于“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件”的报道,8月13日《新闻联播》、8月13日14日20日《焦点访谈》2、5月14日《24小时》“黑龙江男子徐纯合中枪身亡涉嫌暴力袭警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公布调查结果”,5月14日《焦点访谈》“安庆火车站枪击事件真相”,5月30日《新闻调查》“庆安枪击案调查”第一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概念解析一、各类深度报道定义目前国内外关于深度报道的定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文体说这类定义将深度报道归为:一种新闻体裁,介于动态新闻和评论之间,以“深”见长。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1.深度报道: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以“深”见长的新闻体裁。
浅述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浅述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广播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与发展,传统的广播新闻呈现形式正在逐渐演变,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兴起为广播新闻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述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呈现在内容形式上。
传统广播新闻以广播电台为主要传播媒介,信息的传播往往受限于时间、空间和形式,报道的内容普遍呈现线性单一的呈现形式。
而在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媒介不再局限于广播电台,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广播新闻可以融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丰富了信息传播的表现形式,增加了传播的多样性和立体性,使得广播新闻更富有时效性和可读性。
在传播渠道上,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除了传统的广播电台,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了广播新闻的主要传播渠道之一。
各大广播电台纷纷开设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账号,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广播新闻可以更快速地实现全天候传播。
手机客户端、智能电视、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介的兴起,也为广播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不仅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也能够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不仅促进了信息的快速流动,也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
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体现在技术手段的变革。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广播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先进、高效的手段。
随着5G技术的普及,视频直播、VR、AR等技术正逐渐应用于广播新闻领域,使得广播新闻呈现更生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广播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更为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了广播新闻业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内容生产上,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全球化与多样化。
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跨国、跨地域性得以实现,广播新闻报道已不再局限于本国范围,面向全球受众。
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报道主题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政治、经济领域,还逐渐拓展到文化、生活方式、科技等多个领域,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2024版广播电视新闻学课程教案
广播电视新闻学定义及重要性广播电视新闻学定义研究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涵盖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制作、播出等多个环节。
重要性培养学生掌握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提高新闻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01课程目标02要求掌握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制作等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和素养。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制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类型与特点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03确定采访的主题、目的以及合适的采访对象,确保采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明确采访目的和对象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经历、观点等,为采访做好充分准备。
背景资料收集根据采访目的和对象,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包括问题设计、时间安排等。
制定采访计划采访准备工作使用开放式问题,引导采访对象自由表达观点和想法。
开放式提问在需要明确回答或限制回答范围时,使用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提问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适时进行追问和引导,深入挖掘信息。
追问与引导提问时保持中立,避免带有偏见或误导性的问题。
避免偏见和误导提问技巧与策略01有效倾听保持专注,认真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不打断或插话。
02观察非言语信息注意观察采访对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等非言语信息,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03反馈与互动适时给予采访对象反馈,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氛围。
浅述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浅述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在创新与发展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实现了多平台的同时播出。
传统的广播新闻只能通过广播信号传输到收音机上,而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可以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多种设备进行播放。
这种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广播新闻的传播渠道,也使得广播新闻能够更广泛地被听众接收。
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深度报道。
传统的广播新闻以快报为主,内容通常较为简短,报道的方式也比较单一。
而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可以采用更多的报道形式,如新闻纪录片、专题报道等,使得广播新闻的内容更加丰富、新颖。
全媒体手段也使得广播新闻能够深入报道重要新闻事件,提供更加详尽的背景和专业解读,满足了听众对于深度报道的需求。
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实现了互动性的提高。
传统的广播新闻往往是单项传播的,听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
而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将互动性融入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听众与广播新闻的互动。
听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与广播新闻主持人互动,提问、发表意见等。
这种互动性的提高增加了听众的参与感,也增强了广播新闻的互动性。
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注重个性化服务。
随着技术的进步,广播新闻可以根据听众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算法分析听众的收听历史和浏览记录,推送针对性的新闻内容;通过定制化的电台功能,为听众提供喜欢的音乐和主题服务。
这种个性化服务的创新,使得广播新闻更能满足听众多样化的需求。
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在创新与发展方面经历了多个方面的变化。
通过多平台的同步播出、丰富多样的内容报道、互动性的提高和个性化服务的提供,广播新闻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效果更好,广告效应也更加显著。
随着技术的进步,相信未来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会更加丰富多样。
浅述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浅述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全媒体时代是指信息传播的载体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单一形式,而是涵盖了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多种传播方式,形成了信息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和多元化传播渠道。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播新闻作为传统媒体之一,也必然要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创新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变化。
一、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全媒体时代不仅给广播新闻带来了机遇,也同时带来了诸多挑战。
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广播新闻需要更快捷地获取、编辑、发布新闻,以满足观众对及时信息的需求。
传统广播新闻需要转型,通过结合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平台,更好地整合和分发新闻内容。
观众的需求和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愿意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来获取信息,因此广播新闻需要通过创新手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互动性和参与度。
全媒体时代意味着信息碎片化和多样化,广播新闻需要更好地解决信息过载和信息真实性的问题,提供更具价值和可信度的新闻内容。
二、广播新闻的创新发展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广播新闻必须进行创新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
广播新闻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效率。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新闻信息的快速采集、编辑和发布,实现多平台统一制作,提高新闻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广播新闻要进行内容创新,深挖报道价值,注重深度和思考层面,提供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新闻产品,让信息真正具有价值和意义。
广播新闻要进行形式创新,增加多媒体元素,结合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增强互动性和吸引力,提升新闻的表现力和影响力。
广播新闻要加强平台创新,打破传统的单一平台传播模式,积极融合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种平台,实现全媒体化传播,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三、案例分析当前,全媒体时代下的广播新闻正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创新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变化。
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为例,CRI通过建设全球最大的中英双语新闻网站,实现中英文全媒体播报、翻译、编审、节目制作,提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全方位新闻报道,满足全球华人和外国用户对及时准确新闻信息的需求。
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
全新闻频率频道的定义与特点
全新闻频率频道定义为
一种24小时不间断提供新闻信息的电视频 道。其特点在于
实时更新
全新闻频率频道会随时更新新闻信息,保 持时效性。
全面覆盖
全新闻频率频道会涵盖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
深入报道
全新闻频率频道会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 全面的报道和分析。
跨平台融合
将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的内容整合到多个平台上,如电视、网站、社交媒体等,实 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内容共享
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相互提供内容支持,全新闻频率频道可以提供实时、全面的新 闻报道,为深度报道提供素材;深度报道则可以为全新闻频率频道提供深入、详尽的新闻 解析。
互动性增强
通过观众参与、在线评论等方式,增强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的互动性,提高观众参 与度和黏性。
道方面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02
社会信息传播的变化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社会信息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播电视新闻
需要适应这一变化,提高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的质量。
03
研究意义
通过对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的研究,可以深入了
解其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
导。
研究目的与方法
全新闻频率频道的优秀案例介绍
总结词
快速反应、实时更新、多维度呈现、互动性强
详细描述
全新闻频率频道优秀案例通常具备快速反应和实时更新的特点,能够紧跟时事热点,为观众提供最新 的新闻资讯。同时,通过多维度呈现手法,将新闻事件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给观众。此外,互动性 强的特点也使得全新闻频率频道能够更好地吸引和满足观众的需求。
浅述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浅述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在创新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全媒体
时代的广播新闻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波广播,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实现
了跨平台传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新闻内容。
以下将从新闻形式、新闻传播方
式和新闻体验三个方面浅述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在新闻形式方面,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移
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广播新闻在传统的电波传播基础上,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传播,例如
通过流媒体实时在线播放,通过移动应用提供点播服务,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交流互动等等。
这种多样化的形式使得广播新闻能够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新闻
内容。
在新闻传播方式方面,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传播的全球化和多媒体化。
作为传统的电波广播,传统广播新闻的传播受到地理限制,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而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通过互联网的全球覆盖,实现了全球传播。
在多媒体化方面,全
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不再局限于声音的传播,而是结合图像、文字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和有趣。
在新闻体验方面,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创新主要在于用户参与和个性化推荐。
全媒
体时代的广播新闻更加注重用户的参与和互动,通过社交媒体和评论功能,用户可以与新
闻内容进行交流互动、发表意见和分享信息。
全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也利用个性化推荐技术,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智能推荐相关的新闻内容,提升用户的新闻体验。
如何做好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如何做好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文/冯晋华摘要:当前,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闻报道形式逐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等。
特别是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新闻报道形式更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即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鉴于此,本文将围绕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这一课题,对其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报道策略长期以来,电视媒体是人们最重要的资讯获取渠道。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发展,移动终端的诸多优势,使得电视媒体陷入了尴尬的发展局面,相对新媒体而言,其缺乏时效性、互动性等,不但受众被分流,影响力也日渐降低。
故此,电视新闻要取得更长远的发展,必须创新报道形式,以多样化报道形式提高影响力。
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概述及优势(一)概念分析深度报道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新闻传播媒介不断竞争的产物。
深度报道它不只是多个消息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多个新闻事件的现象陈述和罗列,它是通过对新闻现象的展示和分析寻找事件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挖掘事件现象背后的含义和理念。
《新闻学简明词典》对深度报道的解释:“是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它“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还要分析它的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从更多渠道获取信息,因此,要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必须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实质上,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就是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挖掘,并第一时间以最佳品质呈现给受众,其主要包括通过对新闻事实发生现场的同期声、画面、字幕等因素充分调动,有机配合,向受众作有效传播。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以某个主题或焦点、热点为核心,再对其背景材料、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以民众所关注的焦点、热点,弘扬讴歌社会进步和先进典型。
(二)优势分析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与普通新闻报道差异明显,其主要是以现代先进电视技术为载体,并结合了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共同对新闻事件事实进行还原,表达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使深刻的思想观点通过可视的画面形象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播出来,给受众以强烈的感受。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圣才出品
第九章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9.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和意义1.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类别界定的中外之别如果深入分析国外类似的节目实践,许多成功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人,都会更关注一个新闻栏目的整体风格和定位,而并不十分介意在栏目中播出的单个节目,究竟是调查性报道、特写还是访谈。
2.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实践脉络(1)中国广播电视深度报道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历程中发育起来的。
(2)1990年代初中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①中国媒介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媒介生存压力骤增,新闻业新的竞争态势开始出现。
②中国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驱动下开始出现各种利益分化,新的社会问题凸显。
3.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和困境(1)2003年前后,中国的新闻深度报道进入更广阔的公众视野。
(2)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力量以更加明确的方式体现出来。
于是,对于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而言,多个两难选择始终存在。
①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多种时代成分并存和多重利益分化,使得这类报道在面对大量可能涉及的内容时,担负着沉重的道义责任,却又时常力不从心。
②强大的市场驱动在一些时候成为道义责任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共谋。
(3)广播电视新闻深度类节目与中国新闻改革的发展脉络相一致,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类栏目的实践,呈现出宣传管理、市场需求和新闻媒介自身专业诉求之间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
二、全新闻频率/频道的理念和实践策略1.全新闻频率/频道的新闻理念广播电视全新闻频道(频率)的兴起,是新闻业和社会公共生活发展变化相互呼应的结果。
从1970年代末美国有了第一家全新闻广播频率,到1980年世界上第一个24小时播出的电视全新闻频道CNN开播,如今每时每刻不间断的滚动新闻和现场直播已经让受众习以为常。
2.全新闻频率/频道的组织架构和节目策略(1)“时间迁移(time-shifting)”时间迁移是利用滚动新闻和重播让那些错过收听收看某些新闻栏目的听众和观众能在不同的其他时段补听补看。
新闻广播业务第九章
第四节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说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征 电视新闻评论分类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说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 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 象表示的意见或态度。(《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 》,第22 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这一界定,区分了它和消息新闻的不同任务,前 者是报道事实,传播新闻信息,而新闻评论节目 主要是发议论,讲道理。
新闻专题节目界说
新闻专题节目特征
新闻性
专题类新闻节目必须具有新闻性,即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这是新闻 专题区别于社教类专题节目的主要特点。 新闻性专题是围绕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新闻典型等展开的。报道要 有时效性,或是新近发生的事,或是适宜于当前形势需要的 对有重大新闻价值的题材,及时深入采访、挖掘,把思想内容和表现 形式都达到一定高度的完整节目呈现给观众,这是新闻专题的重要特 征。
例证: CNN 和凤凰台关于美国“9.11”事件的报道 CNN 关于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的报道
简 短
快和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样消息类新闻的任务是迅速 、简要地报道国内外大事,至于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 果的详尽分析、解释则是专题类电视新闻的任务。 由于要求快,每条新闻的播出时间都短,只能立足事件、 事态发生的现在来报道,即使用背景材料,也要用最简练 的语言与最典型的画面形象来说明问题。 新闻短,但不是短而空、短而轻、短而浅、而应是短而实 、而重、而厚而丰满。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电视新闻作深度报道最常用的节目形态, 专题 报道往往被视为重头新闻,是专题新闻中承载深度报道内 容的重要形式。
从题材内容上,专题报道可分为:
典型报道 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 重大新闻事件的综合回顾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教案、讲稿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教案、讲稿一、引言1. 课程定位: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其新闻采编和报道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独立采访、编辑和报道的能力。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基本概念:深度报道是一种反映社会现象和问题、揭示事物内在联系的新闻报道形式。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以广播和电视为载体,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向观众传递更多信息。
2.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特点:(1)主题突出:深度报道聚焦重大新闻事件,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使观众对事件有更全面的认识。
(2)内容详实:深度报道通过采访、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大量事实和数据,为观众提供丰富的信息。
(3)逻辑性强:深度报道在报道过程中,注重事物内在联系的揭示,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脉络。
(4)形式多样:深度报道可以采用纪录片、访谈、系列报道等多种形式,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1. 选题与策划:在选题过程中,要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力求做到题材新颖、有深度。
在策划阶段,要明确报道角度、采访对象和报道形式等。
2. 采访技巧:采访是深度报道的重要环节。
要注重与采访对象的沟通,善于提问、捕捉关键信息。
要注重现场感受,丰富报道内容。
3. 写作与编辑: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性、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编辑时要合理安排素材,注重音乐、音效和画面等的搭配,提高报道的观赏性。
4. 创新与突破:在报道形式和内容上,要敢于创新,力求突破。
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拓宽报道渠道,提高报道的影响力。
四、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1. 案例分析:本节课将分析一些经典的广播电视深度报道案例,使学生了解深度报道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2011广播电视新闻学课件第九章
现场报道和直播报道的异同:
同:以表现事件的发生现场为主;时效性强;现场感强
异:①从报道题材上,一般直播要重大些。
②从报道的时间上,直播要与整个事件共始终,而现场报 道可以是整个事件的某个片断。 ③从播出的空间上,直播与事件的发生现场同步播出,现 场报道可以同步也可以选择片断稍后安排播出。
4.连续报道 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不 可预知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持续性报
试析2011-10-18《新闻报纸摘要》的内容提要
各位听众,早上好!今天是10月18日,星期二,农历 九月二十二。北京晴,最高气温21度。以下是内容提 要: 各地积极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惠民 工程,让人民群众更幸福,助国家提升软实力; 记者调查:文化产业融资瓶颈待破解,鼓励引入 民间资本; 三季度中经产业景气指数发布,部分重工业偏热, 预警家电业面临调整和市场竞争加剧; 油价下调一周,一些地方出现柴油荒; 我国民办高校首获研究所招生资格; 基层中国:宁夏固原盼解渴; 未来三天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回升、阳光灿烂; 伊朗宣布生产70公斤浓缩铀,为核反应堆提供 核燃料;
3、注意节目统筹
统筹节目内容:选稿和编排上注意多种类、多 地域、多行业、多层次的新闻信息都有。 统筹节目结构:重点稿件要排在头条或较为重 要的位置,次要稿件则尽量捆绑在重点稿件后。 相同体裁的稿件要穿插排列,如消息、评论、 简讯、新闻小故事、特写或录音报道、连线报 道等分层次间隔安排。
4、新闻编排的具体方法
(1)讲标准的普通话
(2)要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3)要头脑清晰,思路敏捷,把现场所见所闻 有选择地直接表述出来,而且要有条理,通俗 易懂
广播电视新闻生存及发展策略
广播电视新闻生存及发展策略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广播电视新闻概述•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策略•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策略•广播电视新闻的未来展望•总结与建议•参考文献目录01广播电视新闻概述定义广播电视新闻是以声音和图像为传播符号,对近期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报道的新闻体裁。
特点具有直观性、即时性和形象性,能够迅速传递信息,并产生强烈的现场感。
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与特点20世纪20年代,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相继问世。
起源发展挑战二战后,广播电视新闻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新闻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03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0201现状目前,广播电视新闻仍是主流媒体,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但也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和竞争。
挑战新媒体的崛起使得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规模逐渐缩小,广告收入下降,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的问题。
广播电视新闻的现状与挑战02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策略广播电视新闻应始终坚持以真实为生命,以事实为依据,确保报道内容真实可信。
真实广播电视新闻应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以公正的态度呈现事实。
客观广播电视新闻应当遵循公正原则,尊重各方权益,不偏袒任何一方,为公众提供全面、公正的信息。
公正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广播电视新闻应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以优质的内容吸引观众,提升收视率。
节目质量通过打造精品节目和优秀栏目,树立广播电视新闻的品牌形象,增强观众黏性。
品牌建设注重节目质量与品牌建设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媒介融合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创新发展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创新广播电视新闻的呈现方式、传播模式和互动形式,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03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策略采用现场报道、访谈、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使节目内容更加生动、真实。
创新节目形式与内容丰富报道形式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挖掘背后的故事,呈现更加深入、全面的报道。
第09章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
断、良知和勇气。
央视新闻频道与凤凰卫视资讯台的竞争
1、总体竞争态势
新闻频道境外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凤凰卫视咨讯 台。 凤凰卫视资讯台在广东等地有线落地,三星级以上 酒店、涉外小区和部分政府办公大楼可以收到,至 2007年,凤凰卫视在内地拥有近一亿用户。
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存在,打破央视在新闻报 道,特别是国际新闻和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上一统 天下的局面,增强央视的危机感,对于央视和中 国电视新闻的发展改革有益。
有媒介学者用鸡蛋 来描述转型时期中国 新闻媒介。蛋黄:新 闻报道内容不具弹性 蛋白:新闻报道包容性
强,弹性大,变化快,但贴近主流意识形态。薄薄的 蛋壳:具有挑战性的内容,隐喻新闻报道的边界。
困境
1、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多种时代成分和多重利益划分 ,深度报道肩负道义责任,却因时长容易触及“ 蛋壳”力不从心。 2、新闻节目往往表述为:满足受众的需求,在受众 中引起强烈反响,另一些时候,新闻报道类似蛋 白谄媚与主流的社会价值,扼杀了深度报道和新 闻评论中充满道德理想的批判性,消磨掉新闻专 业诉求的高品质标准。如《新闻调查》中报道生 命的名义、农民看病现状调查、长大未成长等软 性题材。
任何一个NBC大牌明 星都可能出现在节目中,由 他们轮流来担当记者,甚至 是主持人。他们的口号就是 要在节目组内部形成协力优 势和实行节目制作的成本分 摊。《日界线》节目播出灵 活,并不只限于一周播出一 期,根据实际情况一周经常 可以播出多期,高峰时期一 周曾播出过5期节目。
《新闻调查》 - 新闻背后的新闻(先观看)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调查类节 目,时长45分钟,每周一期,在百姓和高端都有 着广泛的影响。
观看《60分钟》
长盛四十年的电视新闻杂志王牌栏目《六十分钟》
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5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课件
02
后期制作技术
03
动画与图表制作
运用特效、音效、字幕等后期制 作技术,提升报道的视觉效果和 信息传递效率。
运用动画和图表等手段,将复杂 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便于观众 理解。
编辑与制作的结合
编辑思维贯穿制作过程
在制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编辑思维,确保报道内 容的质量和效果。
制作技术为编辑提供支持
运用制作技术将编辑的创意和想法转化为具体 的画面和声音。
02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类型 与题材
类型
专题报道
01
对某一事件、人物或话题进行深入、全面的报道,挖掘背后的
故事和意义。
调查报道
02
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揭示真相和内幕,为公众提供
客观、全面的信息。
评论报道
03
对某一事件或话题进行评论和分析,提出观点和建议,引导公
众思考和讨论。
题材
社会热点
后续报道
对事件的后续发展进行持续报道,及时更新 相关信息。
案例三:人物专访的深度报道
人物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知 名企业家、文化名人等。
深入交流
与人物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 们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等。
细节描写
对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展现 人物的个性和特点。
观点呈现
通过采访,呈现人物的观点和 看法,让观众更加了解人物的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将更加注重专业化和个性化, 针对不同领域和受众群体提供更加精准的报道。
面临的挑战
竞争压力
随着媒体数量的增加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面 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内容创新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创新报道内容,提高报道的吸引力和影 响力,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面临的重要挑战。
教学配套课件:电子媒介新闻教程广播与电视
第一节 旧中国的广播事业
一、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办广播
• 奥斯邦与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 外商创办的其他商业性广播电台 • 日伪广播及其他国家在华广播
二、北洋政府官办广播
• 北洋政府在公布广播法令允许民间购置收音机时, 开始着手筹建官办广播电台。
(三)香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 新闻传播的国际性与开放性 • 新闻传播的社会性与服务性
二、澳门的广播电视
(一)澳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 • 澳门广播电台 • 澳门电视台
(二)澳门卫星电视台
• 澳门卫星电视台是澳门宇宙卫星电视有限公司创办的一家在澳门 注册的跨国跨地区的卫星电视广播机构。
三、台湾的广播电视
• 不同广播电视体制最根本的区别是所有制 • 依据广播电视事业所有制的不同,在世界范围内,
大致存在三种不同模式的广播电视体制 。
(一)国家经营型
• 国家经营型,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是由 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 府部门。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 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 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
• 广播电视的社会教育节目包括广播电视教学节目 和社会教育类节目。
(三)文化娱乐
• 文化娱乐是人们最早赋予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从最先从收音机中飘出的小提琴曲,到现代电视 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城",娱乐性节目始终是广 播电视节目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节目
(四)信息服务
• 广播电视中直接为人们的实际生活提供知识和信息的节目是信 息服务节目。
(一)新闻传播
• 新闻传播是广播电视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 的主体和骨干,在广播电视传播的各种信息中,报道和评价事实 的新闻是最新、最快、最重要、信息量最大、按照传播规律经过 专业化处理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视主持人从风格上显得稳重和谨 慎,语速较慢; 凤凰台的主持人在风格上显得活泼, 语速更快。
主持人和演播室专家、嘉宾的轮换频率方面看
央视从开始直播由康辉主持一直到13:00 点左右,此后又由白岩松主持直至节目结 束,每位主持人主持的时间相对较长,显 得有些疲惫。
主演播室里的嘉宾的轮换也相对较少;凤 凰卫视的主持人和演播室嘉宾轮换相对要 多。
头“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要频繁。
嘉宾方面:
由于央视早有准备,提前锁定了大陆的军事、 外交专家作为直播嘉宾。 凤凰卫视慢了一步,只好邀请本地专家,并借 助自己原有的评论员进行直播评论。
央视共有30多位专家走进央视演播室, 创下为同一事件直播邀请专家嘉宾最多 的记录。
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
中东问题专家 李绍先
第九章
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
——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的发展和意义
一、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 阐述明日之意义
1. 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点
关注时事和社会重大问题 对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有 比较深入的分析 对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有一定的阐释
央视新闻频道与凤凰卫视资讯台的竞争
1、总体竞争态势
新闻频道境外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凤凰 卫视咨讯台。 凤凰卫视资讯台在广东等地有线落地, 三星级以上酒店、涉外小区和部分政府办 公大楼可以收到,至2007年,凤凰卫视在 内地拥有近一亿用户。
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存在,打破央视在新闻 报道,特别是国际新闻和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上 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强央视的危机感,对于央 视和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改革有益。
一现场、第一需要”的口号。
四、中央电视台(CCTV)新闻频道
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送来自国内
外的新闻信息,形成 “整点新 闻+现场直播+字幕新闻+专题报 道”的基本传播模式。
CCTV新闻频道竞争压力
受众压力:全球化和媒介融合的大背景,
使受众能够接触多种信息来源和多样化 新闻内容。
媒介压力:各种媒介,特别是网络 媒体的压力
独家新闻方面:
央视基本上使用国外电视新闻媒体的画 面,独家新闻较少。其中,只有水均益 到巴格达发回过一些现场报道。 凤凰卫视则派出五路记者奔赴巴格达和 与战事密切相关的地区,发回大量独家 画面和报道。其中阎丘露薇更因在巴格 达进行现场采访一夜成名,被称为“战 地玫瑰”。
阎丘露薇
从主持人的风格和语速方面看:
2. 《新闻学大辞典》对深度报道的解释
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
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 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导新
闻的方式。
3. 深度报道诞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深度报道
源于
社会需要和受众需要
4. 对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认识
一篇深度报道包含的主要内容:事件,新闻 背景,新闻过程,新闻分析(感性认识、理
主持人:崔志刚 《新闻直播间》
三、全新闻频率/频道 架构和节目策略
记者按地域分工的新闻“采购”模式
充分利用伙伴媒介机构的新闻资源
庞大的专家嘉宾库 媒介融合的资源共享
四、中央电视台(CCTV)新闻频道
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试 播,7月1日正式播出。
提出“与世界同步”、“贴近生活、贴 近实际、贴近群众”和“第一时间、第
央视和凤凰卫视都非常快。
央视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国际频道马 上停播原来的节目,进行现场报道。随 后,一套、九套也根据频道特点和时差 要求及时打开直播窗口。
战争打响后凤凰卫视中文台和资讯台立 即开始现场直播。但是相比起来,央视 更快一点。24小时后,中文台停止直播, 资讯台开始连续24小时全天滚动报道, 到24日下午,连续直播报道达到了破记 录的100小时。而央视整个伊拉克战争直 播特别报道总计达到了608个小时。
体现新闻深度: ——客观深度和主观深度
舆论监督功能
内容取向与报道风格
第二节 全新闻频道/频率 的理念和实践策略
一、全新闻频道/频率的新闻理念
24小时随时随地报道新闻 通过与新闻事件同步的实时追踪、全
景描摹、连续关注,呈现出全球化的 影响力
新闻频率/频道像一个全天候的雷达,24小时
对环境进行同步监视,真正实现新闻的透明化。 意味着现代电视新闻传播理念和模式的确立。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开播,栏目创办
之初就明确提出:要做中国的《60分钟》。 并提出用调查的方式来做深度新闻节目的设 想,对节目制作形态做出了初步界定:双机 拍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 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 递进式探究。这种节目形态 一直沿用至今。
二、中国广播电视新闻 深度报道的实践脉络
在报道的组织方面:
央视提前一天组织主持人、记者、编辑进行演 练,海外中心共动员2000人来做伊战报道。央 视一、四、九套全力出动,联合报道,显示了 规模化报道的威力。 凤凰卫视在布什对萨达姆发布48小时最后通谍 后立即召开中文台、资讯台的负责人开会,部 署战争报道事宜。刘长乐发出《紧急动员令》, 并成立了战时报道指挥部。
2、竞争方式与特点:
(1)竞争取向: 硬新闻之争
一方面与大陆地理上接近,文化上保留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另一方面,又具开放性和国际性,各种各样
的人物和思潮碰撞,资讯非常发达,人们既能够
从华人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又能够用世界的眼光 来进行比照。
央视新闻频道优势在于特殊的政策资源和 新闻资源: 央视是国家重大新闻发布的首选媒体。 第十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定地方台 为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地方台必须对《新 闻联播》进行转播。
连线各地记者的频率上看:
凤凰台明显比中央台多
对重要信息的反应速度等方面看:
央视的主要信息是通过演播室主持人的口播和 各地记者的连线,由密度决定节奏,时常出现 信息延缓、重复。 凤凰卫视的字幕新闻的不断滚动和随时插入最 新消息在感觉上加快了节目的节奏。
凤凰卫视的片头“特别报道:海湾 最前线”插入的频率明显比央视的片
央视此次伊拉克战争史无前例
大规模全程直播,是中国电视
媒体走向成熟和国际化的一个
里程碑。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 安· 库珀
1994年4月1日央视开播的《焦点访谈》 栏目将内容定位为:
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
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
三、中国广播电视新闻 深度报道的现状和困境
中国广播电视 新闻深度报道 的实践,呈现 出宣传管理、 市场需求和新 闻媒介自身专 业诉求之间一 种微妙的平衡 关系
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实施
凤 凰 时 事 评 论 员邱
震 海
在传播成本方面:
央视倾全台新闻力量,投入了大量的人 力、物力、财力——整个直播报道花费 1000万人民币,共计2000多人参与直播。 凤凰卫视全程直播花费不到800万,员工 只有700人。
传播效果方面:
央视新闻频道整体收视份额迅速飚升。央 视索福瑞收视调查显示:战争爆发后,人 均收视时间达到52分钟,较平时(13分钟) 提高39分钟; 平均收视份额达30.46%,比平时(7.74%) 提高2.72个百分点; 凤凰收视率较911直播有所下降,但与央 视相差不多,一统华语直播天下的局面被 打破。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2003年5月1日起试播, 7月1日起正式播出。脱胎自原CCTV-1(新闻、 综合频道)。 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整点新闻将以最快 的速度向观众提供第一手的国内国际新闻资讯, 突出时效性和信息量,实现滚动、递进、更新 式报道。整点新闻后,分别安排了各分类新闻, 主要有财经、体育、文化、国际四大类。
性分析),新闻预测,对策建议等。
深度报道从调查走向研究,从知性走向理性, 记者通过调查研究社会问题,从调查型记者 走向研究型记者。
5. 深度报道特征 ——6w要素,注重6W中why ,how 的要素
when: 立足此时,追溯既往,推测未来。 where: 立足现场,左右延伸,纵横兼顾。 who : 立足事实,追踪采访,涉及相关。 what : 立足此事,搜集情况,报道细节。
1970年代末期,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历程中 凸显出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广播电视新
闻深度报道便应运而生。如:1978年上
海电视台推出的《新闻透视》栏目。
1990年代中期,随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一方面,媒介竞争日益加剧;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新
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广播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呈现出新的面貌。
无论在覆盖范围还是在新闻来源,央视新 闻频道与凤凰卫视资讯台相比,都具有明显的 优势。
‚央视新闻频道和凤凰卫视资 讯台都瞄准了‘硬新闻’来做文 章,两者各有千秋,看来竞争将 长期进行下去。‛
——央视前台长 杨伟光
(2)竞争焦点:突发重大事件报道
对突发重大事件的报道,己经成为反映现 代电视新闻媒体实力的重要标志。 突发事件报道往往体现媒体的反应速度、 新闻采制能力、媒体的独特视角和观点,体现 出媒体的整体实力。 甚至只要媒体能够参与到突发重大事件报 道的角逐之中,本身就表明了媒体己经具有了 一定的实力。
盘点新闻频道部分新闻栏目
主持人:劳春燕 《环球视线》 主持人:郭志坚 《新闻联播》 主持人:郎永淳 《新闻30分》 主持人:紫凝 《午夜新闻》
主持人:邱启明 《24小时》 主持人:柴璐 《国际时讯》 主持人:白岩松 《新闻1+1》 主持人:李小萌 《东方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