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接近真相从质疑开始,《新闻调查》探询事实真相。”——《新闻调查》的片头较为准确地概括了深度报道类节目的定位及属性。那么,深度报道究竟来源于何处,它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一、电视深度报道产生的背景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教授门彻儿提出了著名的“三层报道”概念。他认为:对事实表面的直截了当的报道是第一层报道;发掘事实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的调查性报道是第二层报道;在事实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为第三层报道。深度报道即是在第二层报道和第三层报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概念,它强调更深入地挖掘题材内在和外在的诸多联系,在报道内容上充分拓展,多角度大范围展示事物的全貌和动态过程。

深度报道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报业,本来是报刊为对抗电子新闻媒介竞争而发展起来的新闻报道模式。二战后,报纸昔日独霸天下的地位受到挑战,特别是时效性方面,报纸无法与广播、电视竞争,面临危机。报界认为,报纸只有在充实版面内容、开拓报道深度和广度上发展,才有可能胜过广播电视。于是,深度报道这一形式应运而生。在一段时间内,广播电视以报道快捷取胜,报纸以报道的深度取胜。

随着采录设备的更新,观念的发展,更出于竞争的需要,深度报道被逐渐引进电视新闻中。1968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大型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60分钟》,以对社会问题作有深度的调查为特点,很快成为美国电视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节目。《60分钟》加速了深度报道的电视新闻专题、专栏节目的繁荣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电视的普及,深度报道开始尝试进入中国电视领域:1994年4月1日,观众纷纷将目光掷向刚出炉的新闻纪实性节目《焦点访谈》,“实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是它的宗旨。不久,该栏目获得较高的收视率,随后央视又适时创办《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大作“深度”文章。此后,电视上的“大调查”、“大扫描”、“大透视”等深度报道栏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个从美国舶来的报道方式逐渐在中国的传媒土壤里扎稳了脚跟。

二、什么是电视深度报道

《新闻学大词典》给深度报道的定义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深度报道的实质是新闻事件与社会、人的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复合体”。

电视深度报道可以充分利用一切符号和技术手段,在节目编排的策划、结构的安排、叙事的选择以及出镜记者等方面大展所长,充分体现对“生活原生态”的关照,讴歌光明,弘扬进步,针砭时弊,使深度报道成为中国电视新闻深化主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一种全新的报道形式。

三、电视深度报道的特征

与消息类新闻报道相比,电视深度报道有非常鲜明的特征,即理性思辨、对新闻事件的整合强化、过程性、表现手法多样化。

1、思辨色彩

思辨色彩是电视深度报道最显著的特征。深度报道将“大”和“专”对接在一起,实现了报道的厚度与深度的统一,而这其中又以“专”更为重要,深度报道必须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提供给观众可以思考、受到启迪的东西。思辨色彩是衡量一个报道是否达到深度报道的根本标准。理性思辨带给人们的不是简单的介绍经验、做法,而是通过对典型事件的分析,传播思想、颂扬精神。如《香醋为什么这么涩》《难圆绿色梦》都是通过现象的透视,由表及理,探寻原因。总之,理性思辨、思想深度是深度报道的灵魂。

2、对新闻事件的整合强化

电视深度报道是围绕一个主题、紧扣一个焦点,对新闻信息进行整合报道,它的首要功能就是要产生1+1>2的聚合效应。深度报道的“兴奋点”常常都是社会关注程度极高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另外,深度报道因其重要性和显著性,也易引发观众产生足够的注意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传播学理论中所谓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显著性模式”的成功应用,即“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

同样的新闻事件,采用了深度报道的方式,其新闻价值更容易得到拓展,其传播效果更容易得到强化。

3、过程性。

电视深度报道对新闻事件过程中的曲折性、复杂性要有所反映,上承以往报道的事实或观点,下继新闻事实的最新发展趋势,使观众对于整个事件有一个全面深刻地认识。

重视过程性还必须展示记者调查或发现的整个过程,这样更让人信服,更有真实感和现场感。

4、表现手法多样化

表现手法多样化是电视深度报道在形式上的特点。电视深度报道内容上的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决定了其变现手法的多样化。同时,由于电视自身的优势,声、光、画各方面技术手段都能应用在电视深度报道过程中。深度报道节目,往往要通过客观介绍、被访人物述说、主持人采访、对话、现场报道、主持人或记者评述等方式的运用,向观众揭示真相。

四、电视深度报道的分类

这种报道方式基本分为两大类:一是独立的深度报道,即解释性报道(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它是一种用相关事实来解释或分析最新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以《焦点访谈》为代表)、调查性报道(它注重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的、隐藏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以《新闻调查》为代表)、预测性报道(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推理,典型表现是,雅典奥运会中,比赛前对运动员的夺金希望进行预测)。

二是组合深度报道,即整合报道(将某一类新闻事件或新闻事件的某一侧面的报道整合在一起)、系列报道(以《新闻联播》为例,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推出某类主题的系列报道,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骄傲中国》)。

五、电视深度报道的功能

1、舆论监督

实行舆论监督是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之一。作为后起之秀的电视,现已成

为当今世界最先进、最现代、最具活力的传播媒介。电视图文并茂、声画结合,快捷、形象,因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产生的影响也就更深刻,带给观众的感受更直接,留给观众的思考也更深远。如《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目。

2、品牌效应

电视深度报道是媒介风格化和个性化的一种符号。一次成功的深度报道的策划和运作,会有助于使媒介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并强化自己的特色,从而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眼球,擦亮自己的品牌。如《凤凰卫视》正是通过对“911”事件的全程报道而一举成名。

3、电视深度报道使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

由于电视新闻报道的容量和分量比单篇新闻相对要大,因而对电视采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