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二十四节气简介
中国二十四节气之夏至-夏至未至
夏至的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谢 谢 观 看
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 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盘古开天, 浑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夏至吃馄饨,热 天不疰夏。”夏至吃馄饨则又包含一种祈求平安度 夏的良好愿望。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 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 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 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第四章 夏至的诗歌
夏至的诗歌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 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 以冬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 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 节。
“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 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 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 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 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 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 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 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夏至的特点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 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 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 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 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 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 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 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的诗歌
夏九九歌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简介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简介夏至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
它标志着夏天正式开始,代表着太阳到达黄经90度。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达到了北纬23.5度,也就是北回归线的位置。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同时也是至暑的开始。
夏至最早出现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而在农历中一般是在6月21日至6月23日之间。
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最南,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南半球则白昼时间最短。
夏至在气温上标志着夏季的来临。
夏至之后,北半球太阳高度开始减小,阳光射线斜入,而南半球太阳高度开始增加,阳光射线更直。
这也是北半球开始进入炎热的季节,而南半球则进入寒冷的季节。
夏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国传统,夏至被视为“尊长日”,也就是尊敬长辈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同时,夏至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许多地方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除了在中国,夏至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比如在美国,夏至是许多印第安人部落的重要节日之一,他们会举办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舞蹈、歌唱和传统游戏等。
夏至的到来还意味着农事活动的开始和转变。
夏至过后,阳光明媚,气温升高,适宜种植许多蔬果作物。
这个时候正是农民们忙于田间劳作的时候,他们会忙着收获,同时也要继续耕种和播种。
夏至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中医养生中,夏至这一天阳气达到极盛,人体的阳气也处于高峰状态。
因此,在夏至这一天,人们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暴露在烈日下。
此外,夏至也是人体湿气增加的时候,因此要避免食用过多生冷和寒性食物,以保护脾胃的健康。
总的来说,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时刻,它标志着夏天正式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农民忙于农田劳作,人们需要适应炎热的天气,并注意保养身体。
夏至也是人们表达对祖先感恩之情的日子,各地都会举行庆祝活动。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夏至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喜悦的氛围。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是什么意思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是什么意思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夏至的时间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
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古代人的“夏至”怎么过“夏至”这个时点它是太阳运行的北回归线上的一个极点,这是最早被确定下来的节气之一。
二十四节气介绍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 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
参考。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 日为清明。 ●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 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特点介绍
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特点介绍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时间划分方式,夏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夏至通常出现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左右,代表了夏季的正式开始,气候逐渐升温,白昼时间最长,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也最北。
一、气候特点夏至时节,气温开始逐渐升高,炎热的天气成为主导。
此时,北半球的太阳辐射最为强烈,阳光直射地面的时间最长,这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时刻。
许多地区开始进入梅雨季节,雨水充沛,湿度较高。
夏至时节也是雷雨频繁的季节,天空中的电闪雷鸣增添了夏日的活力。
二、农业特征夏至是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也是农民们忙碌的时节。
在中国农村,夏季是主要的农作物生长季节,许多作物在夏至后迅速生长并成熟。
当地农民会根据夏至的到来,进行播种、施肥、除草等工作,以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夏至时节还是田间水稻的灌溉和割黍莳稷的关键时期。
三、民俗风情夏至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民俗风情。
夏至对于民间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和祭祀活动。
在南方的地区,夏至是龙舟比赛的时间,每年都会吸引众多观众前来观赛。
此外,还有踏青、赏荷、吃饺子等习俗,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夏季生活。
四、养生保健中国古代认为夏至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期,人们注重养生保健,以应对炎热的天气。
许多养生传统与夏至有关,如多喝水、多吃水果、避免暴晒等。
此外,夏至时节,人们还喜欢在室外活动,参与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五、饮食习惯夏至时节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所变化。
由于气温升高,人体易出汗,因此要注重补充水分和盐分。
此时,人们普遍喜欢吃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如西瓜、黄瓜、冰淇淋等。
夏至期间,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粽子比赛或食用粽子等传统食物,以庆祝这一特殊时刻。
六、文化传承夏至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着一个季节的交替和自然界的规律。
人们通过庆祝夏至来纪念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夏至还是一些古建筑和祭祀活动的传统时节,人们可以通过参观景点和参与传统仪式来感受历史的韵味。
二十四节气夏至介绍
二十四节气夏至介绍夏至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时节到来。
在这一天,中国的北半球阳光直射最北,太阳直射地面的点达到北纬23°26′28″,这一天的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
夏至标志着夏季正式开始,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夏至一词源于汉语,意为“夏天最盛”。
它代表了夏天的正午时刻,也代表了太阳的巅峰时刻。
根据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和气象记录,夏至标志了气温最高、日照最长、白昼最长的时间段。
在中国,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关键节点,人们会因此而开展各种庆祝和习俗活动。
夏至作为农事节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时候,大地上的农作物已经进入了生长的高峰期。
农民们会根据夏至的到来来进行相应的农事活动。
他们会对庄稼进行植株整理,包括修剪杂枝、增强排水、加强施肥等。
同时,夏至也是一年中灌溉水利用量最高的时候,农田需要充足的水源滋养作物。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夏至也是重要的节日和传统习俗的开始。
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各种庆祝活动,以祈求好收成和丰足的夏季。
各地的习俗有所不同,但许多地方都会举办龙舟比赛、吃粽子、挂艾草和入汤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丰收,也有助于人们团结在一起庆祝和享受夏天的美好。
夏至以及与之相关的习俗和传统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
在古代,夏至被视为阴阳平衡的重要节点,一些古老的仪式和庆祝活动仍然被保留下来。
例如,人们会在夏至这一天参观和祭拜祖先的墓地,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
此外,夏至也被认为是女儿节,一些地方会举办各种与女性有关的庆祝活动。
夏至的到来也标志着中国南方季风的开始。
随着夏季的来临,季风气候将中国大部分地区带入了雨季。
降雨量的增加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灌溉,但同时也带来了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威胁。
因此,人们需要在夏至前后做好防洪和抗灾的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生活的安全和稳定。
在现代社会,夏至虽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但庆祝活动逐渐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
详解二十四节气——夏至
详解二十四节气——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之间。
一、夏至节气的由来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二、夏至节气如何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
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简介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界中最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而中国传统文化,以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天文现象为基础,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以表示不同季节中特定的天气和物候现象。
这些节气承载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间传统习俗,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简要介绍二十四节气及其特点。
立春:立春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季的开始。
天气逐渐回暖,大地开始复苏,万物焕发生机。
雨水:在雨水时节,多雨天气逐渐增多,开始有雨水浇灌农田,助长春作物的生长。
惊蛰:惊蛰意味着春雷开始响起,冰雪融化,春意渐浓,万物开始苏醒。
春分:春分是昼夜均匀的日子,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天气逐渐转暖。
清明:清明时节,气温回升,大地一片绿意盎然,人们开始扫墓祭祀,感慨生命的短暂。
谷雨:谷雨时节,是大地迎来丰收的前奏,也是田间农作物生长最为关键的时期。
立夏: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到来,气温明显升高,人们开始穿上夏装,准备迎接炎热的夏天。
小满:小满时节,作物开始结小穗,草木枝繁叶茂,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芒种:芒种时节,农作物开始抽穗,麦类作物如麦子、高梁等进入成熟期。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时刻,也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气温达到全年最高点。
小暑:小暑意味着酷暑的开始,气温继续攀升,人们开始采取一些清凉降温的措施。
大暑:大暑时节,酷热难耐,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以及防范疾病的发生。
立秋: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虽然气温还较高,但已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处暑:处暑时节,已经渐渐凉爽起来,人们可以逐渐放下防暑准备,享受凉爽的温度。
白露:白露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清晨的露水增多。
秋分:秋分是昼夜平分的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线上,标志着秋季气温不断下降。
寒露:寒露时节,天气渐冷,晨间有露水出现,进入冷秋的阶段。
霜降:霜降意味着初霜的出现,冷空气逐渐增多,天气寒冷,大地开始降温。
立冬:立冬标志着冬季正式来临,气温急剧下降,人们开始增添冬装。
关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详解
关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详解本文是关于关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详解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四个节气,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相关含义,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春分:二十四节气之第四节气,在3月20日或21日;表示春季中间,昼夜等长。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第十节气,在6月21日或22日;表示炎热将至,该日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节气,在9月23日或24日;表示秋季中间,昼夜等长。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节气,在12月21日或22日;表示寒冬到来,该日昼最短、夜最长。
先说“春分、秋分”。
从汉字字面可以解释为“昼夜均分”的意思。
春分是春天昼夜均分的一天。
秋分是秋天昼夜均分的一天。
再说“冬至、夏至”。
从汉字字面可以解释为“冬天夜长到头了”。
夏至可以解释为“夏天昼长到头了”。
有些人把“至”当成“到”来解释,是误解了。
冬至绝对不是冬天到了的意思,夏至绝对不是夏天到了的意思。
您如果从前也听人这样说,并且信以为真的话,要赶快纠正过来,以免被人当笑话说你。
“至”在这里是“极至”的意思,即“到头了”的意思。
什么到头了?冬天是说“夜长到头了”,夏天是说昼长到头了。
或者换一种说法:冬至是中午的影长变长到头了;夏至是中午的影长变短到头了。
用天文学的术语说,冬至是太阳走到南回归线了,该回头向北了。
夏至是太阳走到北回归线了,该回头向南了。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四个日子是中国传统历法里的24节气里的四个节气。
分别是第四、第十、第十六、第二十二节气。
或者说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正中一个节气。
天文学上分别以黄经0°、90°、180°、270°定义这四个黄经点。
西方天文学上这四个点的名称是:winter solstice,summer solstice,spring (vernal) equinox ,autumnal equinox。
24节气夏至的介绍
24节气夏至的介绍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夏至的字面意思是夏天最长的一天。
夏至一般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表示太阳到达黄经90°时刻,也就是太阳直射地球的最北点。
在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最短。
夏至标志着夏季正式开始,也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了盛夏时节。
夏至后,阳光直射地面的角度最大,光照时间最长,温度也最高。
这个时候,大地上的万物生长旺盛,植物繁茂,一片绿意盎然。
人们也开始感受到夏天的炎热,穿上轻薄的夏装,享受户外的活动。
夏至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也是农民朋友们忙碌的季节。
在夏至这一天,农民们会按照传统的农事习惯,进行一系列的农事活动。
他们会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及时耕种、播种、除草、施肥等,为丰收做好准备。
夏至也是一些农产品的丰收季节,如小麦、水稻、草莓等。
人们会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夏至也是人们重要的节日之一,许多地方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
如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人们会举行龙舟比赛,庆祝端午节。
在北方的一些地方,人们会举行篝火晚会,燃起篝火、烧烤、唱歌跳舞,庆祝夏至的到来。
夏至也是一些传统习俗的重要时刻,如吃饺子、吃面条、吃鸭蛋等,寓意着团圆和吉祥。
除了农事和节日活动,夏至也是人们养生的重要时刻。
根据中医理论,夏至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
人们应该合理调整饮食,多吃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如西瓜、黄瓜、草莓等,以防暑热伤身。
此外,夏至也是人们运动的好时机,人们可以选择早晚时段进行户外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夏至这一天,人们还会留意一些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等。
夏至后的一段时间,也是观赏星空的好时机。
夜晚天空的星星璀璨,让人沉醉其中。
夏至是一个象征夏天开始的重要节气。
它标志着阳气最旺盛的时刻,也是人们忙碌的农事时节。
夏至是人们庆祝的时刻,也是人们养生的关键时刻。
夏至二十四节气简介
夏至二十四节气简介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是中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年公历6月21日至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90°时,即为夏至。
夏至标志着夏季正式开始,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以下是夏至节气的一些特点及相关习俗。
一、夏至的气候特征夏至时,北半球的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了北纬23.5度,这一天是北半球的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由于高纬度地区夏季阳光更加充足,因此这一时段被认为是生长季节的开始。
夏至标志着天气逐渐变热,气温升高,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温度常常超过30℃。
此时,农民们根据天气状况开始变更耕作计划,例如选择传统的夏作物进行种植,如玉米、大豆和黄瓜等。
同时,夏至也是人们采取防暑措施的重要时期,大家会选择凉爽的地方度过酷暑。
二、夏至的养生习惯夏至是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在中医养生中有一些与夏至相关的特殊养生方法。
1.合理饮食:夏至时,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蔬果、清凉的汤品和海鲜等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食品。
2.适当锻炼:夏至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在炎热的午后阳光直射时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3.注意防暑降温:在夏至时,外出时应注意防晒和避暑,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适当遮阳、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以及多饮水、勤洗澡等都是应对酷暑的有效方法。
三、夏至的传统习俗中国人民注重与气候和农事相关的节气,夏至也有许多传统习俗与之相关。
1.祭祀活动:夏至时期,农民们会进行祭祀仪式,祈求农业丰收和家庭兴旺。
一些地方还会在夏至这天烧香拜祭先祖。
2.泡菜:夏至也是泡制蔬菜的好时机,人们会利用这段时间将各种蔬菜泡制保存,以供冬天食用。
泡菜不仅可以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还可以增加口感和风味。
3.龙舟竞赛: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夏至是龙舟竞赛的盛大时期。
这种传统体育竞赛以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并在这个节日里进行舞龙舟、赛龙舟的活动。
总结:夏至是中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
中国二十四节气简介以及二十四节气记忆歌
中国二十四节气简介以及二十四节气记忆歌(24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简介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24节气的夏至什么意思
24节气的夏至什么意思夏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90°,北半球午时阳光直射处。
夏至标志着阳光直射点移至北半球的最北位置,同时也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而宣告着夏季正式开始。
夏至的气候特征夏至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暑气逐渐增加,日照时间也最长。
在许多地区,夏至标志着酷热的天气将持续一段时间。
人们在夏至时节往往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适当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以顺应气候的变化。
夏至的农事意义夏至在古代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农事意义。
夏至时节,正值农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农民们要及时管理田地,保证庄稼的生长和收获。
夏至也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古代民间有一些与夏至有关的习俗和民俗活动,如夏至不死、夏至谷雨等传统观念。
夏至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夏至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夏至被赋予了“中和之义、上下交感”的象征意义。
夏至是阴阳交感的时刻,人们应当保持心态平和、身心调和,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同时,夏至也象征着阳气达到顶峰,代表着蓬勃和繁茂的生命力,人们应该珍惜生命,努力在生活中发展壮大。
夏至的养生之道夏至作为一年中的重要节气,也有着养生的重要意义。
夏至时节,人们应当根据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夏至时节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食油腻肥甘的食物,防止中暑和热病的发生。
同时,适量参加户外运动,保持体态匀协。
结语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不仅标志着气候的变化和农事的重要性,同时也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养生之道。
人们在夏至这一天不仅要注意适应气候变化,更要珍惜生命,保持心态平和,保持身体健康,努力发展壮大。
愿我们在夏至这一天与自然界相互融合,共同迎接盛夏的到来。
夏至节气简介
夏至节气简介
夏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节气。
夏至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
民间的重要节日之一。
夏至这个节气,象征着炎热的夏季正式开始了。
在这一天,阳光直射
地球北半球的最高点,白天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
此时天空湛蓝
如洗,阳光强烈而耀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夏至有着丰富的习俗和风俗。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
属“吃面”和“晒艾草”。
“吃面”是指在夏至这一天吃面条。
相传,在古代农村里,人们认为
吃面能消除暑气、增加体力,并能保护身体健康。
因此,在这个特殊
的日子里,人们会用各种方式制作美味可口的面条来庆祝这个节日。
与“吃面”相伴而生的还有“晒艾草”。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艾草”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药材。
人们相信,在夏至这一天晒艾草,能够
提高艾草的药效,并且可以驱除病魔。
因此,很多人会在这一天将新
鲜的艾草摆放在阳光下晒干,以备后用。
除了“吃面”和“晒艾草”之外,夏至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习俗和节庆活动。
例如,在江南地区,人们会在夏至这一天吃粽子、赏菖蒲;而在北方地区,则会举行龙舟比赛、打秋千等活动。
总之,夏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它不仅象征着炎热的夏季正式开始了,而且也是人们庆祝收获、祈求健康和幸福的日子。
无论你身处何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都可以与家人朋友一起享受美好时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夏至节气介绍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也是夏季的开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夏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一些庆祝活动和习俗。
夏至节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当时的人们认为夏至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太阳直射点到达了北半球的最北端,这一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期。
夏至节气也是中国传统的“三伏天”开始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开始为期40天的三伏天,这是一段非常炎热的时期,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夏至节气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习俗。
在南方地区,人们会吃一种叫做“夏至粽”的传统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豆沙、肉等制成的粽子,寓意着团圆和祈愿丰收。
在北方地区,人们会吃饺子、面条等食品,寓意着“吃面长寿”、“吃饺子团圆”。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龙舟比赛、荷花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总之,夏至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代表着夏季的开始和阳气最盛的时期,人们会通过吃食品、举办活动等方式来庆祝这一节气。
24节气简介
24节气简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气候和农事传统,在这二十四个节点,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季节的轮回。
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象征意义,本文将为您介绍二十四节气的简介。
春节:也叫大年初一,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人们会进行丰富的庆祝活动,如高歌、放鞭炮、赏花灯等。
立春:标志着农历的春季开始,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人们会在这一天吃春饼、放风筝,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雨水:这一节气意味着冬天的雨水开始增多,也是农田开始灌溉的时候。
人们在这一天会有祈求雨水的习俗。
惊蛰:惊蛰意味着蛰伏在地底的动物开始苏醒,也是春雷开始响起的时候。
这一天,人们会用红色或绿色的东西来祈求平安。
春分:在这一天,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象征着平衡和和谐。
人们会采摘春菜、植树等来迎接新的季节。
清明:清明节是传统的扫墓日,也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悼。
人们还会在这一天踏青、玩耍、放风筝等。
谷雨:在这一天,春天的降雨量达到了最高峰,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十分关键。
人们会有吃谷雨的习俗,以祈求丰收。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温度逐渐升高。
人们会在这一天吃立夏粥、戴艾叶等活动,以预防夏季疾病。
小满:小满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农民们繁忙的季节。
人们会在这一天吃新糯米饭,祈求五谷丰登。
芒种:芒种意味着杂粮的穗开始成熟,农田需要杂草,也是农夫们忙碌的季节。
人们会采摘芒种作物,如大黄瓜、马蹄等。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冬至是黑夜最长的一天。
人们会举办一些庆祝夏至的活动,如吃长寿面等。
小暑:小暑标志着气温继续升高,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
人们会在这一天吃荔枝等水果,以消暑。
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们需要做好防暑工作。
夜晚是大暑期间比较凉爽的时候,人们会在这个时间户外活动。
立秋: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开始,是传统的重要节气。
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一些栽种、种植树木等活动,以迎接秋季的到来。
处暑:处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暑气开始减退的时候。
夏至节气的特点简介
夏至节气的特点简介夏至节气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节气,通常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也就是夏至之日。
夏至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 它与冬至一样,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
下面将为大家简要介绍夏至节气的特点。
一、历史意义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意义。
早在古代中国,人们就根据太阳的运行轨迹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夏至作为其中一个重要节气,经过千百年的沿袭至今。
夏至也被赋予了丰收、福气和吉祥等象征意义。
人们通过庆祝夏至,以向大自然表示感谢和对丰收的期盼。
二、天候特点夏至的到来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
随着太阳的直射位置移到北回归线上,南北半球的温度差异明显增大,北半球进入炎热的夏季。
在中国,夏至这一天通常气温较高,特点是酷热干燥。
加上日照时间明显延长,人们需注意避免中暑和日晒等问题。
夏至后,气温还会继续升高,人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皮肤,防晒工作也变得格外重要。
三、农业特点夏至对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夏天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夏至之后,阳光直射地面的时间更长,而且温度较高,这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农民们在夏至这一天会庆祝丰收的到来,并同时开展农事活动,如除草、施肥等,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四、饮食特点夏季的饮食习惯也与夏至有关。
人们会根据夏至的到来,调整饮食,注重清淡、健康、凉爽。
夏至这一天,人们可以食用一些有清热解暑功效的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等。
这些食物不仅可以满足人体对水分的需求,还可以降低身体内的热量,帮助人们清凉解暑。
五、民俗特点夏至也是我国一些地区传统的节日之一。
在夏至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有的地方会举办夏至祭祀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吉祥;有的地方会赛龙舟,表演舞狮等传统活动。
另外,夏至也是中国古老的中医养生学说中的重要节点,人们会通过饮食养生、草药熏蒸等方式,以调理身体,并预防疾病。
以上就是夏至节气的特点简介。
夏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气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农业意义。
二十四节气调研之夏至
二十四节气调研之夏至夏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夏天的正式开始。
夏至一般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夏至标志着白天变长、夜晚变短,是炎热的夏季的象征。
夏至这一节气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它不仅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开始感受到夏季的酷热,同时也开始思考和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夏季带来的炎热和高温。
夏至作为太阳直射点位置最北的节气,意味着北半球的一年中的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最短。
太阳高高挂在天空中,从东方升起,一直到西方落下。
在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达到了北半球的最高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3度27分。
夏至的到来标志着气温的逐渐升高。
在这个时候,阳光照射的面积更大,辐射更强,所以会感到更加炎热。
人们逐渐从春天的凉爽过渡到夏季的炎热。
夏至时节,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人们在白天更多地享受户外活动,享受光明和温暖。
随着夏至的到来,中国各地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这些庆祝活动包括登山、划船、放风筝、吃冰淇淋、赏荷花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夏天的快乐与活力,还能够增进人与自然的联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夏至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的重要时刻之一。
在南方,人们会举办龙舟比赛,纪念屈原;而在北方,人们则会吃粽子,并有一些与粽子有关的民间传统活动。
这些习俗和传统使夏至成为一个家庭团聚、亲朋好友聚会的好机会。
夏至还是一个重要的农耕节气。
在这一天,农民会根据夏至的时间和气候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
一些农民会进行夏季作物的插秧、迁移温室蔬菜以及打草等工作。
夏至时节,田野间的庄稼茁壮成长,各种瓜果蔬菜也开始进入丰收季节。
除了对农作物的影响外,夏至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夏至时,阳气最高,人体循环系统和新陈代谢都处于高峰状态。
同时,气候炎热也会让人感到疲倦和烦躁。
因此,保持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以及做好防暑降温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简介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简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包含了24个节气,分别代表了四季中不同的时期和气候变化。
夏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代表了夏季的正式开始。
本文将对夏至进行简要介绍。
夏至,指的是太阳到达黄经90°的时间点,通常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
在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全年最高点,也就是说,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
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盛夏季节的正式开始。
在夏至之后,白天逐渐变短,夜晚逐渐变长,而气温也逐渐升高,进入了夏季的巅峰。
夏至在中国古代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人认为夏至是阳气最旺盛、阴气最衰弱的时节,因此,人们在夏至这一天常常要举行各种祭神、祈福的仪式,以期求得平安吉祥。
同时,夏至也是农业社会中的重要节点,农民们在夏至这一天会进行一系列农事活动,比如插秧、施肥等。
夏至还是许多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的重要标志,比如端午节。
在夏至这个特殊的时节,不少地方还保留着一些与夏至相关的民俗活动。
比如在湖南地区,有吃咸粽子的习俗。
湖南人认为夏至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因此要食用咸粽子以补充体内的盐分。
而在江苏苏州地区,人们则会选用豆腐等食物制作夏至米酒,在家人团聚的时候一起品尝。
此外,夏至也是热带地区高温、高湿等极端天气的开始。
夏至之后,气温逐渐攀升,往往会出现酷暑天气,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需要注意避免中暑、脱水等问题,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并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
总的来说,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点,标志着盛夏季节的正式开始。
人们可以通过举办祭神祈福的仪式,参加一些与夏至相关的民俗活动,来感受夏至独特的氛围。
同时,也要注意在高温天气下保持健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夏至对于人们而言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了解和庆祝夏至是一种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 至 的 特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 后它将走‚回头路‛。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 点
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 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 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 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 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到‚昼晷已云 极,宵漏自此长‛。
昼晷已云极, 未及施政教, 公门日多暇, 高居念田里, 亭午息群物, 门闭阴寂寂, 绿筠尚含粉, 于焉洒烦抱,
宵漏自此长。 所忧变炎凉。 是月农稍忙。 苦热安可当。 独游爱方塘。 城高树苍苍。 圆荷始散芳。 可以对华觞。
01 夏至的由来
目 录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C O N T E N T S
Hale Waihona Puke 02 夏至的特点03 夏至的习俗 04 夏至的诗歌
在此录入您的描述说明。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 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 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 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 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 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 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 在此录入您的描述说明。 在此录入您的描述说明。 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 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 40度 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 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 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左右。
章
3
夏 至 的 习 俗
夏 至 的 食 物
自古以来,夏至当天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 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 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 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 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 鸣;三候半夏生。可见夏至一到阴凉就不远了。
夏 至 的 由 来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 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 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 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 雨点值千金‛之说。
章
1
夏 至 的 由 来
夏 至 的 由 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 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夏 至 的 特 点
夏 至 的 特 点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 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 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 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 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 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 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 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 至 的 由 来
夏至节气一般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为者,至有三义;一 以阴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阳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 为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夏至说:五月中,夏,假也, 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章
2
夏 至 的 特 点
夏 至 的 特 点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日 那天,整个地球上除南极点和南极圈内的极夜地区外,所 有地点的日出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开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夏 至 的 习 俗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 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 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 ‚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 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 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 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夏 至 的 习 俗
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 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 ‘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 (《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 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 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 讳……‛(《清嘉录》)。
夏 至 的 诗 歌
夏九九歌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 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 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 家家找棉衣。
夏 至 的 诗 歌
《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韦应物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章
4
夏 至 的 诗 歌
夏 至 的 诗 歌
夏九九歌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 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那一天为起点, 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 最寒冷的季节。 ‚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 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 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 ‚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 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 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 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 今尚存。
夏 至 的 食 物
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 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盘古 开天,浑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夏至 吃馄饨,热天不疰夏。‛夏至吃馄饨则又包含 一种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