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系统工程复习!!!!
环境工程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复习资料环境工程复习资料环境工程是一个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它旨在通过研究和应用科学、工程和技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系统,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在环境工程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一些环境工程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的内容。
1.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 环境工程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环境工程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前景- 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 环境污染与控制- 大气污染的来源、特点和治理技术- 水污染的类型、影响和处理方法- 土壤污染的成因、评估和修复技术- 噪声污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3. 环境监测与评估- 环境监测的目的、方法和技术- 环境评估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指标体系- 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应用4.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 生态系统恢复的原理和方法-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5. 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分类、利用和管理- 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实践6.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项目计划、实施和控制- 项目风险评估和管理- 环境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价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
同时,还可以巩固和扩展我们的专业知识,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工作中,环境工程师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除了以上的复习资料,我们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教材、学术论文和实践案例,深入研究和理解环境工程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实地考察,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工程原理总复习
环境工程原理总复习环境工程原理是指以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为目标,通过分析和研究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和传递规律,制定相应的控制和治理策略的一门学科。
环境工程原理的内容涵盖了环境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下面,我将从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环境传递规律以及环境治理策略等方面进行总复习。
一、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1.自然因素:自然界的地质、气象和生态等因素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如地震、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2.人为因素: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工业排放、生活垃圾和土地开发等。
3.综合因素:环境问题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
二、环境传递规律:1.污染物的传递途径: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和土壤等媒介传递和扩散,其中大气传递是最常见和普遍的途径。
2.污染物的转化与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会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转化过程,同时会迁移到不同的介质中,形成环境污染链。
3.污染物的累积与富集:一些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累积和富集的特性,例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可能在食物链中逐步积累并富集到高等级生物体内。
4.污染物的生态效应: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生物多样性、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破坏,以及对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干扰。
三、环境治理策略:1.源头控制:通过减少或改变污染物排放源头来控制环境污染,例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政策等。
2.污染物去除与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去除和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例如大气净化器、废水处理设施和土壤修复技术等。
3.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源情况,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4.环境管理与政策:制定和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强环境管理与监管,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只是环境工程原理的简单总结,实际上环境工程原理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的问题和方法也非常多样化。
环境系统分析复习题
概念解释: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系统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3.环境系统分析:是研究环境系统规划、设计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技术科学,它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等为依据,并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和防止工程进行系统分析,谋求整体优化解决。
4.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称为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简称基本模型。
5.灰箱模型:复杂问题,主要因果关系清楚,但许多机理细节(参数)不明,可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大致变化,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又称半机理模型(许多含物理意义的统计模型)。
6. 黑箱模型:即输入-输出模型。
因果关系不明,只有输入、输出统计关系,仅在一定区间内基本正确。
需要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以获得经验模型。
它们可在日常例行观察中积累,也可由专门实验获得。
.7.白箱模型:因果关系十分清楚,物理、化学运动机理(参数)完全掌握;可精确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全部变化,又称机理模型8. 推流迁移:推流迁移是指在气流或水流作用下污染物产生的转移作用。
推流作用只改变污染物的位置而不改变污染物的浓度。
9. 湍流扩散: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10. 弥散:由于横断面上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在用断面平均流速描述实际运动时,就必须考虑一个附加的,由流速不均匀引起的作用。
11.污染物到达岸边(或地面)所需的距离:在二维环境中,污染物中心排放下,如果岸边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断面平均浓度的5%,则称污染物到达岸边或地面,从污染物排放点到污染物到达岸边的距离称为污染物到达岸边所需的距离。
完整版)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汇总
完整版)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汇总1、环境是指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并以人为中心围绕着人的物质世界。
2、环境问题狭义上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广义上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3、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其一是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其二是保存子孙后代发展的潜力。
4、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对生产工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革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料到最终处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5、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
6、BOD和COD分别指在水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和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溶解氧量。
7、水体自净是指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经扩散、稀释、沉淀、氧化还原、分解等物理化学过程及微生物的分解、水生生物的吸收等作用后,浓度自然降低,达到水体的自净作用。
8、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水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可供水中藻类吸收利用的形式,因而藻类大量繁殖,成为水体中优势种群,使得鱼类死亡的现象。
一般来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超过20毫克/米,300毫克/米,就可以认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
9、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10、PM10是指飘尘微粒粒径小于10um长期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11、逆温是指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12、固体废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材料考试必备
物理吸收:如果气体溶质与吸收剂不发生明显反应,而是由于在吸收剂种的溶解度大而被吸收,成为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如果溶质与吸收剂(或其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被吸收。
吸附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流体(气体或液体)和吸附剂接触,流体中的吸附质将被吸附剂所吸附。
当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相等时,气固相中的吸附质浓度不再改变时。
反应操作: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进行工业生产或污染物处理时,需要通过反应条件等的控制,使反应向有利的方向进行。
为达到这种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措施通称为反应操作。
导温系数: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它反映了温度变化在物体中的传播能力。
导热系数:是导热物质在单位面积、单位温度梯度下的导热速率、表明物质导热性的强弱,即导热能力的大小。
绝对黑体:表示落在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力能全部被物理吸收,这种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黑体具有最大的吸收能力,也具有最大的辐射能力。
绝对白体:表示落在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全部被反射出去,若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侧物体称为镜体,若反射情况为漫反射,该物体称为绝对白体。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度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在改变的状态。
1、环境学科的任务:环境学科是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掌握其发展规律,从而保护环境并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变。
2、环境工程学的任务:利用环境学科与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舒适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技术、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防治技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等传统的内容,还包括生态修复与构建理论与技术、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以及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等。
环境系统工程试题库
名词解释1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实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2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从生态——经济大系统点的整体优化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不断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以提高物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及消除废料的生产和排放,降低生产活动对资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风险,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为了给决策者提供有效信息而进行的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分析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便于决策者直接判断和决定系统最有方案。
4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是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实施后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5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一般而言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区域的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阀值。
6环境质量:环境质量一般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7环境预测: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对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8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指的是对区域内(经济开发区、高科技、旅游开发区等)拟议的所有开发建设行为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
填空1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2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包括:资源性,客观性,相对变异性,可调控性,多向性。
3环境影响评价的四种基本功能有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和导向功能4系统分析的要素包括:目的,备选方案,模型,费用,效果和评价指标六个方面5人类系统对环境系统的作用,可用环境承载量和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6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7所谓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和生物群落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汇总
环境(huánjìng)工程学复习资料汇总环境(huánjìng)工程学复习资料汇总绪论(xùlùn)1、环境(huánjìng)(定义):广义:围绕着某一事物(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客体)。
狭义:是以人类(rénlèi)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2、“环境(huánjìng)科学”的主要(zhǔyào)任务: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环境工程学(定义):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即分。
它是一门运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4、环境工程学的研究任务:环境工程学有着两个方面的任务:既要保护环境,使其免受和消除人类活动对它的有害影响;又要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免受不利的环境因家的损害。
5、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环境上程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体系。
它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技术和措施,而且研究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无废或少废的清洁生产系统,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与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这些都是环境工程学的重要内容。
6、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内容:(1)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3)固体废弃物控制及噪声、振动与其他公害防治工程;(4)清洁生产、污染预防与全过程污染控制工程;(5)环境规划、管理和环境系统工程;(6)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章1、我国水资源特点:❶我国年降水量为61900 xl08m3左右,相当于全球陆地总降水量的5%、❷地面水年径流量为27115 X 108m3左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美国、印度尼西亚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六位。
环境系统工程复习!!!!
环境系统工程复习第一章掌握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①系统地提出问题,明确其目标和范围;②选择评价系统功能的指标或目标函数;③明确系统的组成因素,提出各种可选用的方案;④建立数学模式或进行数学模拟;⑤分析模式特点,确定选优方法,使系统最优化;⑥按选定的最优方案,建立环境污染控制系统。
掌握系统分析的过程方法:分解和综合是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分解:研究和描述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掌握各要素的变化规律。
模型化过程,研究描述环境系统主要功能的逻辑模式(定性的)和数学模式(定量的);综合:研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有机组合,达到系统的总目标最优。
最优化过程,利用数学模式进行最优化分析。
记住环境系统工程的定义:定义: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自净能力以及有关环境工程技术原理为依据,运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环境污染预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研究如何利用它来分析各种污染控制过程可调因素(或各种可替换方案)对环境目标或费用、能耗等的影响,以及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第二章掌握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方法:分类:白箱模型(机理模型)、黑箱模型(经验模型)、灰箱模型(半机理半经验模型)过程:数据收集-模型结构选择-参数估值-模型检验参数的估计方法:图解法、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性回归、最优化法模型的检验与验证:图形法、相关系数法、相对误差法灵敏度分析:状态\目标对参数的灵敏度、目标对状态的灵敏度第三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运动特征:推流迁移、分散(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弥散)、衰减和转化环境质量基本模型:零维模型(认为排放的污染物或其他物质进入该环境单元后,很快混合均匀,单元内污染物仅用一个平均浓度表示)、一维模型(通过对一个微小体积单元的质量平衡分析,得到一维模型。
)、二维模型基本模型的解析解:零维模型稳定排放和非稳定排放:零维模型稳态解:稳态条件:如果环境介质处于均匀稳定的条件下,且污染源稳定排放,那么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也将稳定,也就是污染物在某一空间位置的浓度不会随时间变化。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
2、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
3、水质标准:习惯上常把前一类国家或政府部门正式颁布得统一规定称作就是指标准。
4、水质要求:把后一类由一些有影响得部门或单位建立得参考规定称为水质要求。
5、社会循环:指得就是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活与生产得需求,要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得水,这些经过使用后得生活与生产用水,混入了各种污染物质,它们经过一定得净化处理,最终又流入天然水体。
6、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得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得改变,从而影响水得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得现象。
水得污染分两类,自然污染与人为污染(对水体造成较大得危害)。
7、水质:就是指水与其中所含得杂质共同表现出来得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得综合性质。
8、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得种类、成分与数量、就是判断水质就是否符合要求得具体衡量标准。
9、碱度:水得碱度就是指水接受质子得能力。
10、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钙、镁得碳酸盐与重碳酸盐所形成、可经煮沸而除去,故也称为“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主要由钙、镁得硫酸盐、氯化物等形成,不受加热得影响,故又称“永久硬度”。
11、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严格得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得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得氧化剂量,结果用氧得mg/L 数来表示。
12、生化需氧量:在有氧得条件下,水中可分解得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得作用:采用5d,20℃作为生化需氧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要氧量。
BOD5量测定得标准条件,这样测得得生化需氧量记作BOD5、13、pH反映得就是水得酸碱性强度。
14、常用得蒸发烘干温度为103~105℃。
15、同一废水中各种有机物质得相对组成没有变化,则 COD > BOD > OC16、如果同一废水得BOD5/COD>0、3,一般认为此种废水就是适宜于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得。
比值越大,可生物处理性越强。
环境生态工程复习.doc
1.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态工程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再生、循环”。
3.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的目的就是通过开发技术及工艺解决经济系统的污染问题,并保障环境的健康安全。
基本的做法是把污染物集中到系统外进行处理。
生态工程则寻求一条系统内解决的思路,通过生态工程的自设计和其他工艺的结合,实现系统污染的零排放或最小排放。
生态工程的边界要大于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研究对象是自然系统,而生态工程的对象是生态系统。
环境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环境科学,而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
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相比,均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的,但着重点不同。
一般认为,生态工程是利用生物多样性和活的生态系统及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而环境工程则依赖新的化学、机械或物质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4.生态工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态工程与我国的农业持续发展②生态工程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③生态工程与我国的工业与城市发展5.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①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系统②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③“废物”再生利用和环境调节工程系统④多功能污水自净工程系统⑤多功能农工联合生产系统。
6.生态工程的特点:①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活的生物为主体,强调利用生物与生物的共生功能、生物物质的循环再生功能、食物链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原理,来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生产工艺设计。
②利用生态系统的反馈控制和稳态机制等稳定性特点,生态工程重视培育和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
③生态工程强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④生态工程尤其是农业生态工程是在石化农业逐渐走入死胡同的形势下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石化农业的种种弊端。
⑤生态工程包括生态工程系统和生态工程技术两个方面。
7.我国现代生态工程研究㈠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研究的内容:①生态农业②无公害农业和绿色食品③有机农业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研究的特点:①研究对象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内容广泛,综合性更强。
环境工程复习重点5篇
环境工程复习重点5篇第一篇:环境工程复习重点第1章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
复习内容有污水与废水的区别、了解污水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与指标。
重点掌握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可生化性B/C。
熟悉TOD、TOC及与BOD等的关系、大肠菌群指数。
第2章水体污染与自净。
掌握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水体自净作用、氧垂曲线、水环境容量的标准定义。
重点熟悉2.4污水处理基本方法与系统,例如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及三级处理的定义,城市污水处理典型流程图等。
第2篇城市污水处理——是考试的主要内容,需要认真学懂。
第3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掌握格栅、(破碎机)、沉砂池和初沉池的类型、用途及在污水处理中的位置。
掌握格栅、沉砂池(平流和曝气)和初沉池(平流、普通辐流式、竖流式和斜管沉淀池)的计算和设计。
理解并熟记沉淀的四种类型、斯托克斯公式、自由沉淀实验、平流理想沉淀池原理、斜管沉淀池的理论基础等。
第4章活性污泥法。
4.1全文了解,重点掌握活性污泥的形态、混合液、活性污泥的构成及作用、F/M、净化反应过程。
熟悉微生物增殖与活性污泥的增长。
4.2 重点掌握BOD:N:P溶解氧含量、pH值范,污水系统的控制指标,如MLSS、MLVSS、沉降性能评定指标(SV与SVI)及其与回流比、污泥负荷的关系图,污泥龄、污泥负荷等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4.3 理解并掌握莫诺方程式,了解劳麦方程式。
4.4 熟悉各种曝气池的结构、运行方式、优缺点。
4.5 熟悉氧化沟、SBR等的结构、运行方式,特点及优缺点。
4.6 熟悉曝气的方法和作用,氧转移的影响因素;理解并掌握氧转移原理、转移速率和供气量计算。
4.7、4.8了解。
4.9 熟悉曝气池容积计算。
4.10 掌握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
第5章生物膜法。
掌握生物膜的构造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生物膜的老化问题、生物膜处理的主要特征。
其余内容为了解,重点了解有哪些生物膜处理技术及其相较特点。
环境工程复习总结
环境工程复习总结第一篇:环境工程复习总结《环境工程原理》一、知识点第一章1、环境、环境污染的定义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与某个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总称。
环境污染:它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生物生存和人类生活条件的一种现象。
2、了解各种环境净化与控制技术;从技术原理上的分类(隔离、分离、转化)各种环境净化与控制技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生物污染控制、面源与移动源污染防治技术。
隔离(扩散控制)、分离(不同介质间的迁移)、转化(化学生物反应)隔离:是将污染物或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途径,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
分离: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他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转化:利用化学反应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第二章1.环境工程“三传”原理:传质、传热、动量传递2.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单位和2个辅助单位;物理单位间的换算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
2个辅助单位:平面角(弧度rad)立面角(球面度sr)物理单位间的换算(见课本22页)3.量纲;MLtT量纲体系;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浓度各种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量纲: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
MLtT量纲体系在SI中将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的量纲作为基本量纲,分别以M、L、t、T表示。
简称为MLtT量纲体系。
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浓度各种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见课本26页)4.衡算系统;稳态系统与非稳态系统;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衡算系统:衡算的空间范围稳态系统: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非稳态系统: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36)一、名词解释1、堆肥化参考答案: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腐殖质转化的生物过程。
2、逆温参考答案:指对流层中某层次出现气温上热下冷的现象。
3、中位径(d c50)参考答案:指粒子群中将颗粒质量平分一半时所对应的颗粒的粒径。
4、富营养化参考答案: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5、农业退水参考答案: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排出的污水。
6、水环境容量参考答案: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的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或称纳污能力。
7、污泥负荷参考答案:指单位时间单位微生物质量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单位为kgBOD5/(kgMLVSS·d)。
8、物理性污染参考答案:物理环境中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光、热等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仪器设备,造成的污染或异常,就是物理性污染。
9、热解参考答案:指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中提取燃料油、油脂和燃料气的过程。
10、自养型微生物参考答案:自养型微生物以无机物为底物(电子供体),其终点产物为二氧化碳、氨和水1/ 20等无机物,同时放出能量。
11、容积负荷参考答案:单位为:kgBOD5/(m3·d),指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器容积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
12、废物固化参考答案: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基材中,使之呈现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
13、理论烟气体积参考答案:燃料在供给理论空气量下完全燃烧,且生成的烟气中只有CO2、SO2、H2O、N2这四种气体,此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为理论烟气体积(又称湿烟气体积)。
14、表面水力负荷参考答案:单位为m3/(m2·d),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污水流量。
环境系统分析复习整理 复习笔记
第一章 环境系统分析概论体的,因此 即使每一个元素都不很完善,但也可以组合出一个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 *4.系统分析的定义:系统分析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队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过程,通过分解与综合的反复协调,寻求满足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最大特点是追求总体目标的最优)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等为依据,并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和防止工程进行系统分析,谋求整环境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系统,生态保护区系统,空气污染控制系统 ,水污染控制系统, 都市生态环境系统环境管理功能: 环境监测系统 ,环境执法系统, 环境规划管理系统 ,排污申报管理系统, 环境统计管理系统 ,排污收费管理系统污染物的发生与迁移过程产业类型:污染物发生系统,污染物输送系统,污染物处理系统,接受污染物的环境系统, 矿山环境系统,冶金环境系统,环保产业系统第二章 数学模型概述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 两个假设:所有自变量的值均不存在误差,因变量的值则含有测量误差与各自测量点拟合最好的直线为能使各点到直线的竖向偏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直线(也就是将尽可能地靠近所有的点)。
设有n 对x.,y 的值适合线性方程y=mx+b 。
如果已知b 、m 的值,就可以根据自变量xi 的值计算出对应的因变量的值设为yi ’,另di 为测量值与计算值的偏差,则: di =yi -yi ’=yi -(b+mxi )偏差平方和:2211[()]n ni i z di yi b mxi ====-+∑∑为使平方和最小,他们必需满足必要条件:0z b ∂=∂0z m ∂=∂解得:2. 模型的检验:(图形表示法,相关系数法,相对误差法)相关系数法: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计算值和观测值的吻合程度的量,用r 表示:其中yi ,'yi 为测量值和计算值 y ,'yi 为测量值和计算值的平均值。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1.环境问题的分类:主要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有害的化学物质或生物物质,影响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等。
2.水资源管理:包括水质监测和调控、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处理和再利用等。
其中,水质监测是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化学和生物分析,以评估水质的状况。
水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以提高水质。
3.空气污染控制:包括源头控制、排放控制和室内空气质量管理。
源头控制是通过减少或消除污染物排放源来控制空气污染。
排放控制是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如过滤、吸收、干燥等,处理废气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是通过合理的通风和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维护室内空气的质量。
4.土壤保护:包括土壤污染评估、土壤修复和土壤保持。
土壤污染评估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土壤样本,确定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类型和浓度。
土壤修复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或减少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土壤保持是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和土壤保护措施,保持土壤的质量和生产力。
5.废物管理:包括废物分类、处理和处置。
废物分类是将废物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以便安全地进行处理和处置。
废物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废物转化为无害或可利用的物质。
废物处置是将处理后的废物安全地储存或倾倒,以防止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6.可持续发展:环境工程学旨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以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要考虑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供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会。
7.环境法规: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规和标准是环境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环境法规包括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和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环境工程师需要遵守这些法规,并根据其要求进行项目规划和实施。
8.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项目、工业厂房和城市规划等。
(完整版)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资料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化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所需的氧量。
2.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K2Cr2O7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水循环: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通过海洋等水面及土壤表面、植物茎叶的蒸发和蒸腾形成水汽,遇冷后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的运动称为水循环。
4.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5.水体自净: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水体基本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一自然净化过程叫做水体自净。
6.亏氧量: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与实际浓度之差。
7.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8.自由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的沉降过程。
9.过滤: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净化的工艺过程。
10.截留沉速:淀池内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
11.表面负荷:单位沉淀池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水量,即沉淀池的沉淀能力。
12.滤层膨胀率:是指滤层在一定的反洗强度下发生体积膨胀,体积膨胀前后的体积差与体积膨胀前的比值。
13.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占混合液的体积分数。
14.污泥指数: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
15.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为CH4和CO2等物质的过程,也称厌氧消化。
16.生物膜法:附着在构筑物挂膜介质上,并在其上生长和繁殖,由细胞内向外伸展的胞外多聚物使微生物细胞形成纤维状的缠结结构,又称固定膜法。
环境生态工程复习材料
环境生态工程复习材料环境生态工程复习材料一、填空1.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最大区别在于,生态工程考虑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设计特点,是有利于人类和自然两者的设计,生态工程的工具箱包括全世界能提供的所有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物种。
2.生物工程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对自然关系产生干扰,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完全有可能对自然界乃至人类构成威胁。
3.生态工程中,加环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根据加环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它们归纳为5类: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复合环和加工环4.我国环保工程粗略地可划分为5类:无少废工艺系统、分层多级利用废物生态工程、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废物循环、再生系统、污水自净与利用生态系统、城乡结合生态工程二、名词解释(还有1题是老师上课讲过的)1、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狭义的)指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开发新物种或新变异体,以满足人类多种需要的先进技术。
3、海滩或海岸带生态工程利用海滩及海岸带的第一性生产力(自然的或人工的)为主要成分组建的海滩生态系统,具有保滩护堤、减轻污染、保护海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低投入高产出和可持续发展的功能,这就是海滩或海岸带生态工程。
4、黑箱原理该原理认为:描述和预测系统的行为,并非要完全知道系统以下层次的构成,了解该系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只需要有第一层次的资料,第二层次的资料是不必要。
在复杂的生态系统研究中,重要特征的定性解释和预言,比非重要特征的准确阐明更有价值。
5、物种耐性原理(一种生态的生存、生长和繁衍需要适宜的环境因子,环境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和过量都会使该生物不能生存或生长、繁殖受到限制,以致被排挤而消退。
换句话说,)每种生物有一个生态需求上的最大量和最小量,两量之间的幅度,为该种生物的耐性限度。
由于环境因子的互相补偿作用,一个种的耐性限度是变动的,当一个环境因子处于适宜范围时,物种对其它因子的耐性限度将会增大,反之,则会下降。
环境系统工程总复习
环境系统工程总复习1环境问题的特点跨领域:社会学、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地理学、环境物理学等。
多系统:①自然保护系统、环境管理系统、监测系统、污染控制系统。
②污染源发生和处理系统。
这些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多层次:流域环境系统、区域环境系统、城市环境系统、水、气、声污染控制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系统。
多因素:多输入、多变量。
(多变污染源,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多)随机性:时间、空间、数量上均带有随机性。
多目标:有时是费用、质量等同时寻优。
动态的:随时间在变化,周期性很长的开放性的系统。
2环境问题的解决只靠单项技术已不能圆满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更不能达到最优,必须综合分析,系统设计规划,就需借助系统工程处理法。
①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②研究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建立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布局。
主要内容一、环境系统分析概述二、数学模型概述三、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四、内陆水体水质模型五、大气质量基本模型六、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七、习题练习环境系统分析概述一、系统的概念:(书)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ppt)由若干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功能。
二、系统的基本特性即系统的特点: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集合性、阶层性、整体性三、什么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通过分解与综合的反复协调,寻求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分解和综合是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系统分析的两个主要环节。
分解:研究和描述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掌握各要素的变化规律。
模型化过程,研究描述环境系统主要功能的逻辑模式(定性的)和数学模式(定量的);综合:研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有机组合,达到系统的总目标最优。
最优化过程,利用数学模式进行最优化分析。
四、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书)1明确问题;2设立目标;3收集资料;4建立模型;5制定系统评估标准;6综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掌握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①系统地提出问题,明确其目标和范围;②选择评价系统功能的指标或目标函数;③明确系统的组成因素,提出各种可选用的方案;④建立数学模式或进行数学模拟;⑤分析模式特点,确定选优方法,使系统最优化;⑥按选定的最优方案,建立环境污染控制系统。
掌握系统分析的过程方法:分解和综合是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分解:研究和描述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掌握各要素的变化规律。
模型化过程,研究描述环境系统主要功能的逻辑模式(定性的)和数学模式(定量的);综合:研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有机组合,达到系统的总目标最优。
最优化过程,利用数学模式进行最优化分析。
记住环境系统工程的定义:定义: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自净能力以及有关环境工程技术原理为依据,运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环境污染预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研究如何利用它来分析各种污染控制过程可调因素(或各种可替换方案)对环境目标或费用、能耗等的影响,以及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第二章掌握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方法:分类:白箱模型(机理模型)、黑箱模型(经验模型)、灰箱模型(半机理半经验模型)过程:数据收集-模型结构选择-参数估值-模型检验参数的估计方法:图解法、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性回归、最优化法模型的检验与验证:图形法、相关系数法、相对误差法灵敏度分析:状态\目标对参数的灵敏度、目标对状态的灵敏度第三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运动特征:推流迁移、分散(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弥散)、衰减和转化环境质量基本模型:零维模型(认为排放的污染物或其他物质进入该环境单元后,很快混合均匀,单元内污染物仅用一个平均浓度表示)、一维模型(通过对一个微小体积单元的质量平衡分析,得到一维模型。
)、二维模型基本模型的解析解:零维模型稳定排放和非稳定排放: 零维模型稳态解:稳态条件:如果环境介质处于均匀稳定的条件下,且污染源稳定排放,那么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也将稳定,也就是污染物在某一空间位置的浓度不会随时间变化。
一维模型稳定排放(考虑和忽略弥散)和非稳定排放: 稳定排放:考虑弥散:024exp 112x xx x u x KD C C D u ⎡⎤⎛⎫=-+⎢⎥ ⎪⎢⎥⎝⎭⎣⎦忽略弥散:0exp x Kx C C u ⎛⎫=- ⎪⎝⎭q Q qC QC C ++=210 一维流场中污染物分布特征(断面最大浓度及出现时间):断面处出现最大浓度的时间是:xu x t =相应的最大浓度值为:二维流场中污染物分布特征(扩散羽、中心及岸边排放情况下污染物到达岸边及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纵向距离)扩散羽:定义扩散羽的宽度为包含断面上95%的污染物总量的宽度,则扩散羽的宽度为4y (岸边为2y )污染物到达岸边的距离:中心排放:yx D B u x 20137.0=岸边排放:20.055x yu B x D =()()kt A Mt x C xMax -=ex p 2,πσ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第四章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影响溶解氧变化的因素:污染物的生物化学分解;藻类呼吸作用;藻类光合作用;大气复氧 ;底泥和底栖动物耗氧饱和溶解氧的计算:单一河段水质模型:S -P 基本模型: 基本假设:(1)河流中BOD 的衰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反应速度定常; (2)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 衰减引起; (3)溶解氧的来源是大气复氧。
托马斯模型:考虑了污染物的沉淀与再悬浮的影响,在S -P 模型中引入沉淀作用对BOD 去除的影响,其速度常数为ks临界点的计算和应用:溶解氧含量最低,氧亏值最大,溶解氧浓度变化速度为零0d a c dDK L K D dt =-=多河段水质模型 断面设置方法:1. 在河流断面形状发生剧烈变化处,这种变化导致河流的流态(流速、流量、水深的分布等)发生相应的变化;2. 在支流或污水汇入处(流量、流速及污染物浓度变化);3. 河流取水口处(流量、流速变化);4. 在码头、桥涵等便于采样处;5. 在水文、水质监测断面等可共享水文水质资料的地方。
湖库水质模型湖库水质特征:1. 流速很低、停留时间长数月~数年2. 水生生态系统相对比较封闭由于与外系统质量、能量交换较小,一般处于静水状态,其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比较稳定。
3. 水温和水质分层分布4. 湖泊或水库的边缘至中心,由于水深不同而产生明显的水生植物分层5. 主要水质问题——富营养化完全混合箱式模型:沃伦威德尔模型,吉柯奈尔-迪龙模型平衡浓度和时间的计算:()() Array []t r--=exp+sCCCC+pp富营养化判别方法:(1)——富营养化水质标准(2)——迪龙和瑞格勒方法(3)——沃伦威德尔方法(4)——沃伦威德尔和迪龙模型其他模型:河口水质影响:地下水污染途径:通过包气带渗入;由集中通道直接注入;由地表水侧向渗入;含水层之间的垂直越流重金属的迁移、释放第五章大气污染扩散特征分析:影响扩散的主要气象要素:气象要素风向、风速(风对大气污染物起着输送和稀释扩散作用)、湍流、垂直温度梯度(波浪型(翻卷型)温度层结强烈递减,大气非常不稳定,气流上下混合剧烈,污染扩散良好。
常出现在中午前后;圆锥型温度层接近中性。
常出现在阴天或多云天气、阳光照射不强烈、风力较大时;扇型(平展型)温度层逆温。
垂直方向对流受到抑制。
常出现在冬、春季节微风的晴天午夜至清晨时间;屋脊型(上扬型)烟流的上部大气不稳定,下部稳定。
常出现在日落前后;漫烟型(熏烟型)烟流的上部大气稳定,下部不稳定。
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混合层高度、降水、雾等气温层结和大气稳定度的关系:不稳定的层结热力湍流得到加强,扩散能力提高,混入污染物中的空气增多,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
稳定的层结造成大气湍流抑制,扩散不通畅,污染物的稀释和转移相对较慢。
混合层高度:地面热空气对流所能达到的高度大气扩散模型概述源强预测与有效源高计算:点源扩散模型:无边界瞬时、连续排放点源模型,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型(地面、轴线、地面最大浓度及流模式)线源和面源排放模型线源(垂直、平行、角度、分段)、面源(虚拟点源在中心、前置、积分)、箱式(单箱模复杂条件下的大气质量模型最大熏烟浓度成立条件:第六章水污染系统规划的组成和分类:1.污染物发生子系统 2.污水收集输送子系统3.污水处理与回用子系统4.接受水体子系统 ; 按层次分类:1. 流域规划(总量控制);2. 区域规划3. 设施规划按照规划方法划分1. 排放口处理最优规划(水质规划)2. 均匀处理最优规划 (污水处理厂群规划)3. 区域处理最优规划水域环境容量和允许排放量计算河流的环境容量、河流允许排放量(一维模型有/无混合区、二维模型):环境容量:一个环境单元在满足环境目标的前提下,所能接受的最大污染物量。
允许排放量:在环境容量的约束下,污染源的最大排放量。
无混合区:0'()s G qC C q Q C Q ==+-有混合区:x x/u s 0G '(Q q)C QC k qC e ==+- 湖泊的环境容量和允许排放量水污染系统的费用分析污水处理规模经济效应:随着流量的增加,处理和运输单位污水的成本降低。
费用与规模的这种关系称为污水处理和运输的规模效应 污水处理效率经济效应:单位污水处理费用随着处理效率的增加而增加。
污水处理费用与处理效率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污水处理效率的经济效应。
“全部处理或全不处理”策略的基本原理:由于污水处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污水集中治理可节省投资,人力,用地,使设备保持较高的完好率和运转率 水污染系统最优规划方法排放口处理最优规划、均匀处理最优规划和区域处理最优规划的原则排放口处理最优规划的原则:排放口污水处理厂规模不变,位置不变(即污水管网不变),处理工艺或运行参数改变均匀处理最优规划的原则: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基本相同的污水处理效率 大气污染系统规划情景分析法、比例下降模型、地面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规划方法1.系统的基本特性即系统的特点: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集合性、阶层性、整体性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1明确问题;2设立目标;3收集资料;4建立模型;5综合分析6.系统设计和实施3.环境系统工程的定义:是系统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是对环境系统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的思想,组织和技巧的总称,也是系统工程的一个专门分类4.数学模型的制约:抽象简化不完全正确造成失真;系统复杂,参数不明情况下误差大;参数的确定常要用到物理模型和现场实验方法。
5.黑箱模型:因果关系不明,只有输入、输出统计关系;仅在一定区间内基本正确;白箱模型:因果关系十分清楚,物理、化学运动机理(参数)完全掌握;可精确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全部变化,又称机理模型;灰箱模型:复杂问题,主要因果关系清楚,但许多机理细节(参数)不明,可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大致变化,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又称半机理模型。
6.环境建模过程:1)有关数据收集2)模型结构选择3)模型参数确定4)模型检验与修正7.灰箱模型的建立方法:图解建模法直观、简单、易于全局把握质量平衡法(空间状态法)环境数学模型常用量纲分析法物理学、流体力学和化工原理常用概率统计法监测数据统计规律8.相关系数法:y=b+my. m越接近1,b0 越接近零,相关系数R越接近1,模型与系统实际的吻合程度越好。
对m和b0的要求要严于R,如果它们离要求值太远,则R值再接近1 也没有用。
9.三种形式的分散作用:分子扩散:由于分子随机运动引起的分散现象。
湍流扩散:湍流流场中质点随机脉动引起的分散现象。
弥散:由空间点流速与考察空间的平均值的系统差别所产生的分散现象。
10.推流迁移:污染物随介质运动而发生的位置变化。
11.二维模型较多应用于大型河流,河口,海湾,浅湖中的水质预测,也应用于线源大气污染的计算12.扩散羽:定义扩散羽的宽度为包含断面上95%的污染物总量的宽度,则扩散羽的宽度为4y。
特别:岸边排放情况,扩散羽宽度为2y13.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污染物浓度与断面污染物平均浓度之比介于0.95~1.05时,则称该断面已经完成横向混合;污染物排放点至完全混合断面的最小距离称为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14.断面设置方法:1. 在河流断面形状发生剧烈变化处,这种变化导致河流的流态(流速、流量、水深的分布等)发生相应的变化;2. 在支流或污水汇入处(流量、流速及污染物浓度变化);3. 河流取水口处(流量、流速变化);4. 在码头、桥涵等便于采样处;5. 在水文、水质监测断面等可共享水文水质资料的地方。
15.湖库水质特征:1. 流速很低、停留时间长数月~数年2. 水生生态系统相对比较封闭由于与外系统质量、能量交换较小,一般处于静水状态,其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