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2019高考作文-上海试卷-中国味
上海卷:中国味[适用地区:上海]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认识事物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听、看、闻、摸,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人类就用自己的身体来认识这个世界。
声音、色彩、形状、味道,这些感受让我们对事物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接触到的事物越来越复杂。
同时,我们认识事物的途径也变的更多。
书本、电视、报刊、甚至是传闻都成为我们认识新事物的渠道。
然而,复杂的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
甚至有些真相隐藏在内,想要真正认识,并不容易。
人们往往更习惯使用直来直去的方法。
但在认识这类复杂事物甚至抽象事物时,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说的是人们只从一个点上或者只从一个方面就能对事物全貌有一定的认识。
这句话并没有错。
但也充分说明了人们更习惯这种直接的认识方式。
直接的方式能够很快的对我们并不熟悉的事物形成认识。
但这种认识通常都是片面的。
就比如有一些三维动画,我们从正面看是一个图案,从侧面看却是另一个图案。
因此,从管中窥豹,我们只能见到一斑。
而事物的全貌我们永远也看不清晰。
这就会导致我们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让我们在后续的一些活动中采取完全错误的行动。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战斗指挥。
即使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所牵涉到的东西也是方方面面。
作为指挥官,对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战斗情况、人员分配都必须尽可能的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战争,情报是重中之重的原因。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全方位,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
无论事物是否复杂,我们都应该采取这种方式。
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上都有很多著名的失败战役,就是因为认识事物的方式过于单一而造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耗费巨资建造的马奇诺防线成了笑柄。
2019年高考上海卷满分高分作文精选10篇
悠悠五千年,塞上西北,江南水乡,带着历史的痕迹,唱着古老的歌谣,一歌颂天地赐予万物生灵,欣欣向荣,二歌颂风雨洗涤世间污泥而不染,三歌颂祖国励精图治繁荣富强!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历史赞歌。
音乐丰富多彩,中国千姿百态。多种音乐轻轻伴唱,唱响中国味道!
2019高考上海卷满分高分作文:2
博采众长,守住特色
★一考生
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现代人耳中早已不仅仅是大唐的悠远歌声与两宋的浅吟低唱,节奏明快的摇滚和饶舌正大行其道。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与异域文化的冲击,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守住特色。
鲁迅曾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想要在世界之林立足,就先要有自己的特色并坚守。西皮流水的酣畅淋漓,二黄导板的潇洒自如,须生的嘎调响遏行云,青衣的水袖千姿百态。京剧,这一凝聚了中国传统戏曲精华的国粹,正逐渐被人淡忘。穿着金属外壳的优美旋律,正愉悦着我们的耳朵。摇滚、嘻哈成了现代人生活的节奏。在流行音乐、异域风情之下,谁又复清唱。“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不仅如此,各种搞怪音乐的兴起之下,一曲曲高雅的名调被冠以粗俗的词语,当其被以嬉戏的形式唱出时,我嗅到了一种邯郸学步的悲哀,是国粹的落寞。
“君子和而不同。”说的就是多元融合。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天桥下、小巷中、集市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随处可见的是繁荣。而这一繁荣,究其本源,是开放。胡人的服饰、习俗,觉得好玩,就学来;西域人的娱乐,十分喜欢,就学来。这样的融合看似杂乱,但在人们的巧妙融合下,反而与唐朝本身的文化一起,站在了世界的巅峰,促成了唐代的强盛。我们认识事物也是这样,多涉猎,多理解,反而会理解得更透彻,一味地故步自封,不知改进,会让自己变成井底之蛙,最终一叶障目,不识泰山啊!
上海卷-2021年高考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
上海卷真题鲜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回首来径2020年上海卷作文原题: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9年上海卷作文原题: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8年上海卷作文原题: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7年上海卷作文原题: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新课标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认真解读这几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我们会发现2017年以来的上海新高考,延续了数年来材料简洁、设问抽象、蕴含哲理的特点,侧重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比如:2017年的材料: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生活中的“变数”,并学会科学地预测;2018年的材料: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2019全国高考英语作文真题及范文指导(共8套)
2019全国8套高考英语作文真题及范文指导1.全国Ⅰ卷【题目要求】假定你是李华,暑假在伦敦学习,得知当地美术馆要举办中国画展。
请写一封信申请做志愿者,内容包括:1.写信目的:2.个人优势:3.能做的事情。
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结束语已为你写好。
【参考范文】Dear Sir/Madam,I’m Li Hua, an exchange student from China during this summer vacation. I’m delight ed to learn that volunteer students are wanted for a Chinese painting exhibition to be held in the local art gallery. Now I’m writing to apply for the position.The reasons for my application are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having been exposed to foreign tea chers since a young age, I can communicate freely with others in English. What’s more, years of being monitor makes me a brilliant organizer, which will help a lot to keep the exhibition in order.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s that my related knowledge will undoubtedly help the audience learn more about the unique Chinese art form.All in all, m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will make me a qualified volunteer. I’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take my application into consideration.Yours,Li Hua【写作解析】这篇书面表达属于应用文中的申请信类型,可以按照申请信的思路来写,同时要注意电子邮件的写作需要体现交际性。
2019年全国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中国味”》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目适用地区:上海全市题目要求: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9年上海满分作文:“中国味”在历史的回眸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拥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就着这多滋多味的中国味。
回眸历史,仰望苍穹,中国味是什么?中国味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对恋人的思念,她在帘卷西风中,人比黄花瘦地等待着,她对明诚的等待坚如磐石,衣带渐宽终不悔。
无言的爱孕育那份心酸,中国味是无尽含蓄的等待。
中国味是“问汝平生之功绩,黄州惠州詹州”的淡然。
乌台案平息后,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划下了一方窄窄的土地,并判你一个“监视居住”,他们的丑恶嘴脸大笑着,要看你那高贵的头颅如何低垂。
但你只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地淡然处之。
中国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
中国味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
乌江边,天空已被染成血红色,你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地倒下,接着,爱妃的自刎更使你怒不可遏,你和着四面的楚歌,在乌江边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向那奔腾不息的乌江,你知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随你的三千子弟一去不复返。
你自人愧对江东父老,愿以死来保全他们以后的安定生活。
中国味是不惧生死的豪迈。
中国味是我心一片磁石针,终向南方心不改的忠贞。
在蒙古铁骑入侵,国破家亡,在惶恐的滩头,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世界,你被俘虏,他们威逼利诱你投降,你只选择了三条路:腰斩,活剐,下油锅。
你皆不怕,秉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念。
中国味是无畏的忠肝义胆。
中国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中国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淡定;中国味是“曳尾涂中”于濮水临竿而钓,夜梦蝴蝶的逸出尘世;中国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忧思情怀;中国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志向;中国味是…………透过历史的眸子,中国味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它给我们以信念,给我们以坚定,给我们以淡然,给我们一从容,给我们以力量,给我们以坚强的后盾………。
2019上海高考优秀作文4篇及点评
2019上海高考优秀作文4篇及点评作文题: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今年高考上海卷作文命题注重引导考生对材料整体性的把握和分析,注重引导考生对认识事物的理解,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材料第一句使用叙述性语言,涉及的信息比较丰富,我们不妨从逻辑的角度进行分析,整体上非常明显的因果逻辑:因为“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所以“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局部来看,“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与“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两个原因属于并列关系,“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与“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又是先因后果的关系。
其实,这一句话还隐含着一个逻辑关系在里面,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下两个“更”字,这样一来隐含的递进关系浮出水面,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句话:在没有倾听、接触不同国家与风格的音乐之前,我对音乐的“中国味”感受深度不够,寻找“中国味”的意识不够强烈;倾听、接触不同国家与风格的音乐之后,我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材料第二句使用议论性语言。
“这段话”承接第一句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中的“启发”意味着考生要从第一句材料的事例里面领悟道理并予以探究、挖掘,也可以这样说第一句只是一个引子;“如何去认识事物”是第二句的核心,也是整个材料的第一核心。
明确了写作核心,再联系起来看,找出“如何去认识事物”与第一句所给事例的联系,很明显第一句涉及“如何认识中国味的音乐”是通过广泛接触异域音乐,比较中国音乐与异域音乐的相同与不同,从而拓宽音乐认识的视野,甚至吸收异域音乐的长处,发现中国音乐的不足,从而加深对本土音乐的认识。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一类卷(30篇)
2019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作文作文试题: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目录1.知知与共,美美与共 (4)2.全面比较方能深刻 (5)3.走出去,返回来 (6)4.守着窗儿,看遍千山万水 (8)5.见之广,乃可思之深 (9)6.曲之道 (11)7.因鉴而思 (12)8.多元认识 (13)9.差异铸就独特 (15)10.跳出箱子思考 (16)11.美人之美,天下大同 (17)12.递进的认知过程 (19)13.寻悟此中味 (20)14.论认识事物之道 (21)15.认识差异,珍视本质 (23)16.识广寻根以致妙 (24)17.构建“个性化”之自我 (25)18.聪明见雪,智者见白 (27)19.博泛而精 (28)20.万籁中的共鸣 (30)21.以外来之识,悟原生之知 (31)22.大视野下的回眸与前行 (32)23.接触陌生 (34)24.向外张望,向内审视 (35)25.拥抱不同,探寻原“根” (36)26.打开格局,从他物认识事物 (38)27.比较的艺术 (39)28.致广大,尽精微 (40)29.多元眼光与认识事物 (42)30.慎内而后开外 (43)1.知知与共,美美与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出了人之三境,乃是迷茫、探寻,终会偶遇;我认为人之认识也有三境,认识事物并非是一味探寻的过程。
其一乃是各识其识,各美其美。
就好比对音乐的“中国味”来讲,初听这类音乐,我们对“中国味”的含义理解不深,只能在浅层感受它的音韵之美。
这是一种模糊又笼统的美的感受,我们此时将它与其他国家的音乐做出简单的区分,欣赏认识“中国味”音乐,在这些“单曲循环”中我们揣摩并鉴赏。
因此我们是只知其知,与其他风格的音乐各美其美。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7篇)
满分中学作文【作文真题】2019年上海卷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考点解析】【满分佳作】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
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
”一个沉沉的声音。
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
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
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
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
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
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
”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
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
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
”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
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
2019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2019上海高考作文详情: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9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初看此题,心中不禁一沉。
这题,不好写啊,实话实说,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原因很简单,如果我是一位对音乐不怎么感兴趣,甚至基本不听音乐的同学,那可如何是好?本人,就不是音乐领域的行家,对世界乐坛的认知近乎小白。
但冷静下来,转念一想,又觉得这可能是一种误解。
音乐虽是作文题的关键词,但此题考察的目标,却不是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进而言之,为什么考“音乐”?这里头可能蕴含着深意。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世界各国文化的大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而音乐,恰恰是体现这一特点的最佳载体。
因为,它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可以轻松跨越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差异造成的层层阻隔。
戴上耳机,按下开关,全球年轻人都可以沉浸在同一个音乐世界里。
目睹此情此景,若还有人认为,各国的经济、文化可以实行闭关自守、各行其是,那无疑是荒谬的。
不过,音乐无国界固然不假,但各国音乐之间的差异,就连我这个音乐门外汉也能分辨得出来。
且不说流行音乐,印度电影里的动人歌舞、日本电影里的风雅古音、好莱坞电影里未来感十足的配乐,无不渗透着本国文化的味道。
正因和而不同,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于是,我们理应追问,中国音乐的位置又在哪里?但这么问或许并不恰当。
作文题题干中的提法显然更高明——音乐的“中国味”,而不是中国的音乐。
此中差异何在?以周杰伦为例,他的“中国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青花瓷》《发如雪》《千里之外》等作品里,自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但他的音乐创作,同样离不开R&B等西方音乐风格的滋养。
另一方面,世界音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少不了对中国音乐的借鉴和学习。
2019上海高考作文一类卷范文8篇
范文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1、知知与共,美美与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出了人之三境,乃是迷茫、探寻,终会偶遇;我认为人之认识也有三境,认识事物并非是一味探寻的过程。
其一乃是各识其识,各美其美。
就好比对音乐的“中国味”来讲,初听这类音乐,我们对“中国味”的含义理解不深,只能在浅层感受它的音韵之美。
这是一种模糊又笼统的美的感受,我们此时将它与其他国家的音乐做出简单的区分,欣赏认识“中国味”音乐,在这些“单曲循环”中我们揣摩并鉴赏。
因此我们是只知其知,与其他风格的音乐各美其美。
这就又犹如百年前那明末海边的禁令角,片甲不得入海的政策下,我们只听朝中歌舞之声,却不曾听过大海上一艘艘帆船乘风之声。
(划线句文意不明,类比牵强)因此,第二境便是识人之识,美人之美。
仍然是对音乐的“中国味”来说,我们开始思考,何为“中国味”。
定义的最好方法是寻找其逆否命题,因此我们会寻找“什么不是中国味”。
在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后,我们便达到了识人之识的境地;而若能做到欣赏他国音乐则是能美人之美。
这一环节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十分重要。
古之学者如史学家刘知几则是翻阅上百册史集花费十几年以研究史学方法,若是仅看一本《史记》的一家之言又怎么能严谨对待历史呢?因此广博地学习后才能体悟到糟粕与精华的不同,才能术业有专攻,放眼全局才能看到局部之微妙。
当对中国味的音乐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后,我们将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此时的“中国味”将不再局限于音乐领域,而是走向了生活中的每一处。
这便是第三个境界:知知与共,美美与共。
此时我们有了充沛的知识储备,却仍未达到完全认识事物的标准,我们将自己所知融会贯通使其不再与生活割裂,因此这是知知与共。
2019年语文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及优秀范文精选点评
2019年语文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及优秀范文精选点评作文题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一、心的归属“如果说国际路线的英文歌是我的翅膀,可以带我飞得更远;那传统的中文,传统的东方神韵就是我的根,可以带我回家。
”这是歌手张靓颖在第三届全球风格论坛的演讲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她的话让我更坚定地认为,无论走多远走多久,心的归属都会是最初的起点。
中国,具有她独特的“味道”。
正所谓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才能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倾听”不是简单的听,是在开放的心态下去理解,而“不同风格”意味着现代文明有着巨大差异,才需要我们有自己见解地去感受,认知属于中国的味道。
首先,我想先来谈谈“中国味”。
上下五千年,中国是不断发展的,也在不断开放。
而所谓的“中国味”,也许是一首《青花瓷》,也许是上海的小弄堂,又或許是一段京口相声,四川的大熊猫。
我们谁都不可否认,“中国味”是缤纷多彩,好比说年初的《流浪地球》,中国式的科幻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这意味着“中国味”发展向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既有传统的保留,更有新的发展。
然而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人面对不同风格的地域文化时失去了自己的思想,要么盲从,要么固守,前者缺乏思考,没有主见,终寻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后者固执己见,一味的坚守终会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淘汰。
因此,在我看来,应该既不迷失自我,又勇于接收他者。
认识事物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应当是认识自我,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想要知人,首先要自知。
一个人若是连自己都不了解,何谈去认识了解他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水平,进而取别人之所长,避别人之所短,才能更好地调整、提升自己。
其次是认识社会,社会,简单来说是人的集合,故认识社会的基础就在于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中需要的是良性竞争,各种观点相互整合,融为一体是在认识社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
范文【2019年高考上海卷】从别国音乐中对“中国味”有了更深刻感受
范文【2019年高考上海卷】从别国音乐中对“中国味”有了更深刻感受【题目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70分)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限制性:1. 内容限制。
引导语要求考生“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考生的“思考和感悟”不能脱离题目给出的材料,写作时要从材料出发,最终落点还应在材料上。
2. 立意限制。
材料的重点不是音乐的“中国味”,而是考生对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的认识和感悟,或进一步上升为对“如何认识事物”的思考。
要抓住关键词,比如“中国味”“寻找”“认识事物”等,也要注意表述,注意在对比中发现差异,找到“中国味”的真正内涵,并对其做相应的阐发。
3. 思维限制。
材料关键词为“中国味”,材料由对音乐的“中国味”的感受递进为对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的寻找。
材料暗含的归纳推理暗示考生,思维的起点是对音乐的“中国味”的感受,思维的过程是对“中国味”的寻找,思维的终点是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认识事物的规律。
考生应注意材料本身的逻辑,构思时不可只抓住一个关键词简单列举。
4. 选材限制。
选材要突出的不是音乐的“中国味”,更不是“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而是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
不能机械罗列,而要对中国文化特有的价值做一些适当的分析归纳,从而体现考生分析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
开放性:1. 立意角度是自由的。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可以谈对材料的思考,也可以由“这段材料”谈谈自己对如何认识“中国味”乃至“认识事物”的思考。
比如要写“中国味”是个限制,但写什么样的“中国味”则具有开放性,考生可写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家国情怀、中国的特色文化或政治经济形态,可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和发扬;还可以赋予“中国味”新的时代内涵。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今天(6月7日),随着各省市语文科目开考铃声的响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大幕正式拉开,超千万考生奔赴考场,接受这场人生大考。
据了解,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031万(不含高职扩招补报名人数)。
此外,北京、天津、海南、山东4个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也迎来了“2020年新高考”改革前的最后一次高考。
高考首日,最受关注的必然是各省的语文作文题,今年的考生将面对怎样的作文题呢?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今年高考语文卷共分9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全国汉语试卷、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卷,这9套卷子的作文题汇总如下:【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和分析
2019年高考作文文和分析【题目回放】(70分)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很多于800字。
【评分标准】一类卷(63~70分)总体标准:能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
有新意,有文采。
一类上(68~70分)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1.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并富有说服力,文采优美的。
2.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并富有说服力,语言朴实无华而有一定功力的。
3.在立意、构思、文体应用等某一方面有创新的。
4.思考角度独特且富有说服力的。
一类中(65~67分)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1.能从材料中引出有深度的道理,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2.在立意、思考角度、结构、文体某一方面有创新,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一类下(63~64分)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能从题意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角度比较独特,但在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二类卷(52~62分)总体标准: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40~51分)总体标准: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9分)总体标准:偏离材料,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0~20分)总体标准: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卷1.脱离材料。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400字。
【一类文上(69分)】:预测与立命“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雷《》2016年,雷的一曲《》让多多少少被命运刺痛过眼睛的入暗自垂泪:生活的无奈在于你预测到了余路,却还是在挣扎。
面对预测,不难看到生活中的人大都是这种模式:生命的前些年,壮志在心,呐喊“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高考作文备考之鉴往知今: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经典范文
高考作文备考之鉴往知今: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经典范文【题目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70分)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限制性:1. 内容限制。
引导语要求考生“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考生的“思考和感悟”不能脱离题目给出的材料,写作时要从材料出发,最终落点还应在材料上。
2. 立意限制。
材料的重点不是音乐的“中国味”,而是考生对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的认识和感悟,或进一步上升为对“如何认识事物”的思考。
要抓住关键词,比如“中国味”“寻找”“认识事物”等,也要注意表述,注意在对比中发现差异,找到“中国味”的真正内涵,并对其做相应的阐发。
3. 思维限制。
材料关键词为“中国味”,材料由对音乐的“中国味”的感受递进为对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的寻找。
材料暗含的归纳推理暗示考生,思维的起点是对音乐的“中国味”的感受,思维的过程是对“中国味”的寻找,思维的终点是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认识事物的规律。
考生应注意材料本身的逻辑,构思时不可只抓住一个关键词简单列举。
4. 选材限制。
选材要突出的不是音乐的“中国味”,更不是“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而是普遍意义上的“中国味”。
不能机械罗列,而要对中国文化特有的价值做一些适当的分析归纳,从而体现考生分析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
开放性:1. 立意角度是自由的。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可以谈对材料的思考,也可以由“这段材料”谈谈自己对如何认识“中国味”乃至“认识事物”的思考。
比如要写“中国味”是个限制,但写什么样的“中国味”则具有开放性,考生可写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家国情怀、中国的特色文化或政治经济形态,可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和发扬;还可以赋予“中国味”新的时代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中国味
上海市长青学校初三王璐瑶
春节是中国味最浓的节日。
挂在屋子门口的大红灯笼随风摇曳,小小的中国结挂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整座城市,这是我记忆中的中国味,也是爸爸妈妈小时候过春节的样子。
然而,这两年我发觉年味慢慢淡了,春节越来越冷清了,春节里的中国味到底去了哪里?
为了寻找丢失的中国味,今年春节,我建议全家一起包饺子。
奶奶先做了一遍示范给我看,擀出一张饺子皮,放上适量的馅儿,再把饺子皮对折,用手捏出一个个皱褶。
很简单嘛,我跃跃欲试———学着奶奶的样子,擀皮、放馅儿、对折。
可一到捏褶皱的环节,我就败下阵来,包出的饺子又丑又平,再瞧瞧奶奶包的饺子,我不禁叹了口气,想就此放弃。
这时,一双温暖的手包裹住了我的双手,奶奶握着我的手教我捏皱褶,我闻到了奶奶身上常年散发着的花香味,心顿时沉静下来。
转头看向奶奶,她正朝着我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跟月
牙儿似的,像是要和那厚厚的褶皱融为一体。
奶奶笑起来真好看呀。
我看着正在忙碌的、有说有笑的一家人,那一瞬间,我的心被填满了,中国味应该就是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中国味应该就是团圆时刻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
在这浓浓的中国味的包裹下,我感受到了幸福。
我好像知道了中国味在何处,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寻找,它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
曾幾何时,在团圆饭的餐桌上,手机抢红包取代了家人之间的交流,大家都低着头看手机,迷失在网络中。
这样的春节与平常日子有什么区别?我很庆幸,今年春节我们重新找回了久违的中国年、中国味。
我们有义务去守护它,让它发扬光大,而不是让它沉睡在久远的历史中抑或是缥缈的记忆中。
中国味是能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的,它不会消失,它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守护中国味也是守护我们中国人心中的那份情。
教师点评
作者开篇以大红灯笼、中国结、鞭炮声等经典意象营造出以往春节热烈喜庆的中国味,而后通过“我”学包饺子的过程,逐渐展现、深化“我”心中的中国味的内涵。
结尾点明中国味渐淡的原因,强调“守护中国味也是守护我们中国人心中的那份情”,这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难能可贵。
(叶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