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经济普查课题之八

合集下载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方案及培训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O八年八月目录单位清查方案第一部分单位清查办法一、单位清查的目的--------------------------------------------4二、单位清查的对象和范围--------------------------------------4三、单位清查的原则和方法--------------------------------------4四、单位清查的表式和内容--------------------------------------5五、单位清查的时间--------------------------------------------5六、单位清查的标准--------------------------------------------5七、单位清查的实施步骤----------------------------------------6 第二部分清查表式、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和主要审核要求一、填写单位清查表的一般要求----------------------------------10二、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表-----------------------------------10三、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表主要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13四、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表主要审核要求-----------------------17五、个体经营户清查表-------------------------------------------18六、个体经营户清查表主要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19七、个体经营户清查表主要审核要求-------------------------------19 第三部分部门提供的单位名录表及清查汇总表、综合表一、部门提供的单位名录表---------------------------------------20二、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底册---------------------------------21三、清查汇总表及综合表-----------------------------------------22四、数据质量抽查表---------------------------------------------25五、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表封面---------------------------------26 第四部分单位划分的有关规定一、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划分规定---------------------------27二、单位划分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30第五部分普查工作细则一、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选聘和培训工作细则------------------------------36二、普查区划分工作细则--------------------------------------------------39三、普查区划分与绘图电子化操作工作细则----------------------------------41 第六部分单位清查底册整理及使用说明一、建立单位清查底册----------------------------------------------------45二、带底册进行“地毯式”清查--------------------------------------------46三、发挥单位清查程序管理平台的作用--------------------------------------47单位清查培训教材第一讲普查单位清查办法讲义--------------------------------------------50第二讲单位清查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59第三讲普查单位划分规定及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70第四讲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简介及填报应注意的问题------------------------89 第五讲带底册的地毯式单位清查数据处理业务工作流程讲义--------------120第六讲普查区划分与绘图电子化操作培训讲义----------------------------128单位清查方案第一部分单位清查办法单位清查是经济普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准确确定普查对象总体,规范各类普查报表实施范围,保证普查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

中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

中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

中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经济普查是国家对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估的重要工具,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经济数据,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经济普查。

其中,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对我国经济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统计的一次重要举措。

一、背景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国家决定进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二、目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我国各行业、各地区经济活动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情况,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数据。

其主要任务包括:1. 统计各地区、各经济部门的基本情况,包括生产规模、经济增长率、人力资源等。

2. 调查各地区、各行业的产量、销售收入、利润等经济指标,全面分析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问题。

3. 研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和方向,提出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4. 提供数据支持,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三、调查内容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对各行业、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产业经济:统计各类企业的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并分析不同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趋势。

2. 投资与建设:调查各地区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和投资效益,评估发展项目的进展情况。

3. 对外经济:统计外向型经济的出口规模、进出口贸易额,分析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状况。

4. 城乡经济:调查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经济情况,比较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和差距,提出解决方案。

5. 人力资源:统计就业人数、劳动力参与率、人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评估社会资源利用情况。

四、调查方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包括现场访谈、问卷调查、企业抽样等。

此外,还将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五、预期收益通过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2024年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总结

2024年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总结

2024年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总结一、引言____年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工作难度最大的一次普查。

通过此次经济普查,我们全面了解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为进一步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在这次普查中,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经济数据,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总结。

二、经济整体状况____年我市经济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

经济总量达到了X亿元,较上次普查增长X%。

这一增长主要源于我市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我市也积极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加快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三、产业结构本次经济普查显示,我市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X%,第二产业占比X%,第三产业占比X%。

与上一次普查相比,我市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上升,这是我市努力发展服务业的一个重要体现。

其中,信息技术、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为我市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就业状况____年我市就业状况总体稳定。

根据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城镇就业人数为X万人,较上次普查增加了X%。

在就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吸纳了大部分的劳动力,特别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我市也加大了对失业人员的培训和再就业政策支持力度,使得失业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五、区域发展差异本次经济普查数据还显示了我市各区域发展差异。

主城区的经济总量最大,发展速度也较快,是我市经济的核心区域。

而郊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差距。

因此,我市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区域间发展的均衡。

六、问题与挑战在经济普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一些传统产业仍存在着低效益和高能耗的问题,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简介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简介

6、普查登记和报送原则建筑企业在法人单位注册地进行普查登记。各地 区普查机构原则上按行政区域组织实施普查。
普查表的基层报送单位为法人单位;法人所属的 产业活动单位由法人单位统一组织填报。
跨地区(县、市、区)产业活动单位采取双重报送 原则:一方面向法人单位报送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 另一方面,按产业活动所在地普查机构的要求向当 地报送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但不上报上级普查机 构(单位清查表除外)。
⑶ 内部分工:
统一制订方案, 统一部署培训(清查、综合、专业), 统一采集数据(专业程序和普查程序), 分专业审核把关 (数据合并后联审)
7、时间安排
普查工作从2007年初开始准备,计划2010 年初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分为: 一、普查准备阶段(2007-2008.9) 二、普查登记及数据处理阶段(2008.3-2009.7) 三、数据发布、开发及总结表彰阶段(2009.102009.12)
8、普查的组织方法
组织原则: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 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
业务分工: ⑴部门分工:编办、民政、工商、税务、质检 等部门提供本部门所审批、登记、管理的各类单 位名录,并协助普查机构进行单位清查。 ⑵条块结合:军队、武警负责本系统的普查任 务,铁道、银行、证券和保险4个部门承担本行业 的普查任务。
5、普查用标准
1.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T11714-1997) 2. 统计上使用的行政区划代码结构及编制规则 3.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4. 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 5. 关于统计上公有和非公有经济控股情况的分类办法 6.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2404―1997) 7. 统计上单位划分的规定 8. 主要工业产品产、销、存目录 9. 科技统计分类目录 10. 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编码 11.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12. 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 13. 零售业态分类标准(GB/T 18106-2004) 14. 批发和零售业商品类值目录 15. 商品交易市场类别目录

2024年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总结(2篇)

2024年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总结(2篇)

2024年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总结2024年,市进行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该普查是对全市范围内所有企业及个体经济组织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经济普查。

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数据和详细信息,能够全面了解到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制定经济发展的政策。

下面是对普查结果的一些分析和总结。

一、总体情况在2024年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共涵盖了市内的各类企业及个体经济单位,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普查的重点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从业人员情况以及行业分类等信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根据普查结果显示,2024年市的经济总量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增长,实现了稳定增长。

市总的经济规模达到了X万亿元,较上一次普查增长了X%。

这主要得益于市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对外开放的积极推进,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外资进入。

同时,市的消费需求也得到了较好的释放,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二、行业结构在行业结构方面,市的经济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在市的经济中占据了较大比重。

包括金融、房地产、商贸、旅游等领域的发展特别突出,为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制造业仍然是市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虽然增速相对较慢,但在就业和产值方面仍然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市在制造业上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

第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业的发展对市的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并注重发展农村的特色产业,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三、就业情况在2024年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对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

普查数据显示,市的就业状况总体较好,就业人口相对稳定。

首先,市的就业总量保持稳定,达到了X万人。

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等领域。

其中,服务业是就业人口最多的领域,包括金融、商贸、餐饮等行业。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题目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题目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题目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题目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题目
1、我国基本单位分布状况、问题与对策
2、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我国地区经济实力比较分析研究
4、我国就业潜力的对策研究
5、金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研究
6、能源消耗与GDP增长评价问题研究
7、未来10年我国工业增长的驱动力研究
8、中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和路径研究
9、耗能设备状况分析
10、经济与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11、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
12、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研究
13、能源产业研发投入研究
14、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政策研究
15、房地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
16、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17、中外批发业的比较研究
18、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研究
19、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研究。

【精品】深圳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课题

【精品】深圳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课题

深圳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课题深圳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课题工贸处1.深圳工业结构特点2.深圳交通邮电业在蓬勃发展中前进——加快交通枢纽建设,盘活现有网络资源,积极促进跨越发展3.条条高速公路营造深圳“经济长廊”4.抓住机遇,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与公路货运业——我市公路货运现状与发展物流的思考及建议5.深圳能源结构特点服务业处1.深圳市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2.深圳市批发和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投资处1.从建筑业普查过程、资料看建筑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2.深圳建筑业在总体经济中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3.房地产业在深圳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核算处1.深圳市GDP结构分析普查中心1.深圳市基本单位分布状况、问题与对策罗湖1.罗湖区产业结构升级分析2.罗湖区企业变动情况分析3.罗湖区经普100强分析4.罗湖区企业规模分析5.罗湖区物业管理和物业中介分析6.罗湖区消费热点与消费升级分析7.罗湖区珠宝产发展分析8.罗湖区专门专业发展状况分析福田区1.福田区基本单位分布状况、问题与对策2.福田区经济结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3.福田区个体经济基本状况分析4.福田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5.福田区CBD及环CBD高端产业带发展报告6.福田区楼宇经济发展初探*7.福田区新型业态发展研究*8.福田区总部经济发展及策略研究9.福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析研究10.福田区高端服务业发展分析研究11.福田区文化产业发展分析研究12.福田区经济转型对策研究*13.福田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和路径研究14.福田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政策研究15.福田区房地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16.福田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17.福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研究*18.能源消耗与GDP增长研究*南山区1.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总体公报2.南山区总体经济实力比较研究3.南山区基本单位分布状况4.南山区规模以上企业总量分析5.南山区经济实力与动力研究6.南山区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升级调整研究7.南山区文化产业发展分析研究8.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析研究9.南山区建筑业规模、结构、效益与企业竞争力研究10.南山区房地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11.南山区固定资产存量规模和结构分析12.南山区批发与零售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研究13.南山区住宿与餐饮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研究14.南山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5.对南山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分析与思考16.南山区工业结构布局调整研究17.南山区市建筑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18.南山区体育产业研究19.南山区企业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0.南山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1.南山区物流业发展研究22.南山区第三产业规模、结构、效益分析23.南山区新兴产业(电子商务、体育产业、会展业)发展状况研究24.南山区工业发展状况研究25.南山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分析宝安区1.宝安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2.宝安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研究3.宝安基本单位现状及特点4.宝安中小企业的现状与特点5.宝安工业经济效益研究6.宝安工业产业结构及其变动特征研究7.宝安限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财务状况分析8.宝安建筑业企业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9.宝安房地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10.宝安区大中型企业科技项目情况分析11.宝安区文化产业发展分析12.宝安区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简析13.浅析新安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14.新安产业结构“退二进三”战略的研究与探讨15.西乡营商环境与第三产业发展探究16.工业行业综合实力评析17.福永街道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18.福永街道房地产内部结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19.沙井工业能耗与产出分析20.沙井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及问题分析21.松岗街道工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22.松岗工业企业财务状况研究23.石岩经济发展前瞻与对策24.石岩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5.观澜工业发展水平研究26.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开发调整研究27.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研究28.龙华街道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升级调整思路29.龙华街道经济地理状况及区域发展定位展望30.找准定位、突出优势、打造深圳都市“后花园”—民治商圈现状及发展前景31.民治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32.大浪街道重点工业行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33.大浪工业产业结构及其变动特征研究龙岗区1.批发与零售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研究2.龙岗区建筑业规模、结构、效益与企业竞争力的分析3.工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优势、不足及趋势研究4.龙岗区经济结构研究5.从经普数据看我区经济增长模式的变迁6.龙岗区能源降耗潜力研究7.布吉街道企业数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8.坂田街道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升级调整研究9.龙城街道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0.建设宜居、生态、有幸福感的“滨海小镇”——大鹏旅游发展状况及问题研究盐田区1.盐田区第二次经济普查基本单位情况分析;2.盐田区第二次经济普查就业人员及人才情况分析;3.盐田区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业发展及科技投入情况分析;4.盐田区第二次经济普查港口物流业发展情况分析;5.盐田区第二次经济普查商贸餐饮及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6.盐田区第二次经济普查其他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7.盐田区第二次经济普查个体经济发展情况分析;8.盐田区第二次经济普查房地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经济普查题库

经济普查题库

经济普查题库摘要:一、经济普查的定义与意义二、经济普查的类型与内容三、经济普查的方法与流程四、经济普查的数据处理与应用五、经济普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正文:一、经济普查的定义与意义经济普查,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单位的基本情况、经济活动及其成果等进行全面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统计方法。

经济普查旨在全面了解国家经济状况,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

二、经济普查的类型与内容经济普查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全国性经济普查和地方性经济普查。

全国性经济普查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涉及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经济活动单位;地方性经济普查则由各级地方政府统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主要针对地方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单位。

经济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活动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性质、规模、地理位置等;2.经济活动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生产经营、投资、劳动用工等;3.经济活动单位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利润等;4.经济活动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果:包括产品产量、质量、产值、销售收入等。

三、经济普查的方法与流程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制定普查方案:明确普查的目的、任务、范围、对象、内容、时间、经费等;2.组建普查机构:国家统计局和各级地方政府统计部门成立专门的普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普查工作;3.普查区划分与普查员选聘:将全国划分为若干普查区,选聘具备一定统计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普查员;4.普查告知与单位清查:向所有经济活动单位发送普查告知书,明确普查要求,进行单位清查;5.普查登记与数据采集:普查员对经济活动单位进行现场登记,采集相关数据;6.数据审核与汇总: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审核、汇总、整理、分析;7.数据发布与应用:将普查结果向社会公布,为政府决策和国民经济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方案策划方案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方案策划方案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方案策划方案早上起来,一杯咖啡,坐在电脑前,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清查单位,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我得好好梳理一下思路。

一、方案背景得明确一下这次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经济基本情况,掌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清查单位,就是要把这个“全面”落到实处。

二、目标定位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简单明了,就是要做到“三个确保”:确保普查单位不遗漏、不重复、不遗漏重要信息。

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

三、工作原则我们得明确一下工作原则。

是依法普查,这是基础。

然后是科学组织,合理分工,确保清查工作有序进行。

是严谨细致,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四、清查对象清查对象是谁?主要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这个范围可不小,咱们得一家一家地查。

五、清查内容清查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情况、财务状况等。

这些信息可是普查的基础,一个都不能少。

六、清查方法清查方法有很多,咱们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

比如,可以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数据比对等。

关键是,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最直接的方式,可以直观地了解单位情况。

咱们要组织专门的调查小组,深入基层,一家一家地走访。

2.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高效的方式,可以覆盖更多单位。

我们可以设计一份详细的问卷,通过网络、邮件等方式发送给单位,让他们自行填写。

3.数据比对数据比对是一种辅段,可以验证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数据。

我们可以从相关部门获取数据,进行比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七、时间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咱们要合理安排时间。

整个清查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组织培训、制定方案、准备物资等。

2.实施阶段:这个阶段是清查工作的重点,要确保按时完成。

八、组织实施清查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我们要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青海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应用开发课题

青海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应用开发课题

附件3:
青海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应用开发课题
1 青海省就业和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2 青海事业及保障体系现状研究
3 区域资产总量及结构分布状况
4 区域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分析
5 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比较分析
6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7 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8 青海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9 金融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10 青海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11 经济结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2 青海省人才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13 优势与差距—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比较
14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研究
15 企业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6 能源消耗与GDP增长评价问题研究
17 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18 青海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竞争力)研究
附件4:
青海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综合表目录。

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开发课题

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开发课题

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开发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项目负责人负责人所在单位填报日期浙江省经济普查办公室2010年1月申请者的承诺: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

如果获准立项资助,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省经济普查办公室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归省经济普查办公室所有。

申请者(签章):年月日承担单位承诺:保证申请者填写的各项内容如实。

如果获准立项资助,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省经济普查办公室的有关规定,在人、财、物力及时间上为该课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做好课题研究的领导协调和管理工作,对本课题完成提供信誉保证。

单位负责人(签章):年月日1一、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课题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务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电话手机通讯地址邮编E-mail姓名年龄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手机主要参加者基本情况二、课题负责人已有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出版发表时间2三、课题组负责人已完成或正在承担的其它项目项目名称项目类别批准时间批准单位完成时间四、预期研究成果主要阶段性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最终研究成果限报2项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预计字数参加人五、课题设计论证提要请先填写课题设计论证,再根据课题论证写出提要(提要请限制在300字以内)。

3六、经费预算序号经费开支科目经费预算金额(元)1 资料费2 国内调研差旅费3 小型会议费4 计算机使用费5 印刷补助费6 管理费7 成果鉴定费8 其他9 合计元经费管理单位及开户银行、帐号、地址(必须详细填写)七、完成项目的条件和保证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4八、推荐人意见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推荐人须认真负责地介绍项目负责人和参加者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项目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今年的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开发》

《今年的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开发》

《今年的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开发》课题招标管理办法浙江省经济普查办公室202x年1月为充分开发利用好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普查的社会效益,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的课题研究工作决定采取招标方式进行。

具体办法如下:一、目的于202x年开始的第二次经济普查是国务院统一部署的大规模国情国力调查。

充分开发利用好经济普查资料,对于深刻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研究和制定政策,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题的确定浙江省经济普查办公室在反复研究和广泛征求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院校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下24个参考选题:1.企业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劳动力分布及发展趋势研究3.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研究4.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5.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6.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定位研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7.浙江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8.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城市、县域、区位、经济圈等)9.与发达地区经济结构的对比分析、行业发展对地区经济的支撑力研究(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业运行等)10.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研究11、浙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12.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13.能源消耗状况研究14.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15.中小型企业科技实力状况研究16.工业发展水平及升级方向研究17.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及利用状况研究18.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政策研究19.房地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20.批发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发展状况及前景研究21.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2.金融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研究23.浙江优势产业发展问题研究24.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课题投标单位可依据省经济普查确定的参考选题投标,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优势,提出参考选题以外的课题申请,其评审办法将与前者一致。

第二次经济普查调研报告

第二次经济普查调研报告

第二次经济普查调研报告
据第二次经济普查调研报告显示,经济普查的调研对象涵盖了各个行业和地区。

经济普查调研报告显示,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稳定,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1.经济增长:报告显示,经济增长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GDP增长率达到X%,超过了前一次经济普查的增长率。

这表明经济发展保持良好的势头。

2.劳动力市场:报告指出,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相对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调研显示,失业率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尤其是青年失业率偏高,这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促进就业。

3.产业结构:报告发现,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较大。

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一定的比重,但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这表明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在加速推进,但转型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4.地区发展不平衡:报告显示,地区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繁荣,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实现协调发展。

5.农业和农村发展:报告指出,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第二次经济普查调研报告显示经济增长稳定,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厦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

厦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

厦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附件2厦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课题研究指南一、重点课题1.基本单位状况研究:分析基本单位总量及其区域分布、行业分布等的变化情况,研究各区域的行业优势等。

2.经济实力研究:分析全市及各区经济总量、资产总量、从业人员总量等方面的现状及其变动情况,为经济存量、增量布局调整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3.经济结构研究:分析产业、规模、地区和劳动力结构等方面的现状及其变动情况,为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4.能源生产与消费状况研究:对各类单位能源生产与消费等基本情况的研究,为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5.资源配置研究:分析资本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6.工业发展研究:分析工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为各级政府制定加快现代制造业发展战略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7.建筑业发展研究:分析建筑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为各级政府制定发展建筑业、提高建筑业水平的战略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8.房地产业发展研究:分析房地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为各级政府制定发展房地产业、提高房地产业水平的战略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9.住宿餐饮业发展研究:分析住宿餐饮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为各级政府制定发展住宿餐饮业、提高住宿餐饮业水平的战略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10.批发零售业发展研究:分析批发零售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为各级政府制定发展批发零售业、提高批发零售业水平的战略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11.服务业发展研究:分析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为各级政府制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战略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12.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分析各区域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

13.经济普查综合分析:全面分析经济普查取得的丰硕成果,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南京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系列分析之

南京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系列分析之

南京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系列分析之南京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系列分析之四关注“三资”工业,促进我市工业要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在南京的“三资”工业发展迅速,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对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根据2008年南京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对在我市的全部“三资”工业发展状况作简要分析,供参考。

一、“三资”工业的整体状况截止2008年末,南京共有“三资”工业企业1307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63.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472.17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比重达37.2%和36.0%。

“三资”工业业已成为南京工业重要支柱,对南京工业经济影响举足轻重。

1、“三资”工业企业以外商投资企业居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相对较少。

从“三资”工业企业投资来源上看,南京的“三资”工业企业以外商投资企业居多,截至2008年末,南京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84家,外商投资企业823家,分别占“三资”工业企业比重为37.0%和63.0%。

外商投资企业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个数的1.7倍。

从规模上看,外商投资企业远大于港、澳、台资企业,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978.76亿元,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只有493.42亿元,外商投资企业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4.0倍。

“三资”工业企业单位构成“三资”企业单位数(户)37%6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2、独资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形式。

南京的“三资”工业企业以独资企业为主,2008年末,全市外资企业和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有737家,占“三资”工业企业56.4%;其中:外资企业469家,港澳台独资企业268家。

合资企业也占有一定比重,共有508家,占38.9%;其中,中外合资有318家,与港澳台合资经营企业有190家。

采取合作经营形式的较少只有33家,只占2.5%。

另外,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6家。

在“三资”工业企业中,独资企业在经济总量上占有较大份额,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15.17亿元,占“三资”工业企业总量47.4%;其次为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30.20亿元,占40.2%。

第二次经济普查调研报告

第二次经济普查调研报告

第二次经济普查调研报告第一篇:第二次经济普查调研报告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全面掌握我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搞实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镇产业组织、结构、技术现状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全面掌握研究制订我镇经济和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为此我镇经普办对以下几方面情况进行调查。

1、普查机构的划分组建按照普查阶段性工作要求,对全镇二、三产企业单位数进行初步模底,有近1000家工业企业,其中属镇属的近300家,个体工商户3500家,贸易企业近100家。

为使这些企业不重不漏地划分到每个普查区,普查办人员经细致调查和方案征询,拟定以企业住址所在地划分普查区,全镇分成15个行政村和三个居委会共18个普查区,较清淅地构筑成普查区域框架。

2、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选定及普查补贴的落实建立健全普查组织网络和普查人员队伍是顺理开展普查工作的前提,我镇成立了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有经济服务中心主要邻导任组长,其他涉及经普的各部门邻导为小组成员,下设经济普查办公室,配备专兼职人员并明确分工。

据以普查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镇普查办要求各普查区指定一名普查指导员必须具备业务和能力较强,对工作诚实、认真、勤奋和负责,态度谦虚和耐心的人员方能任用。

普查员学历具有初中以上,每个普查区人员配备不少于4人。

至7月底各普查区人员已落实到位,队伍阵雄初具。

普查经费方面,各普查区负责人明确表示,本着精打细算、履行节约的原则,合理开支的普查费用确保支出。

3、普查业务培训的形式和范围4、做好能源普查的几个方面首先让企业搞清消耗的能源是什么,应该填到能源报表的哪一行(如在以往的月报上发现有的企业用了蒸汽不知填热力);其次是核准消费量和计量单位(如有的企业电量万千瓦时不知是万度),分清工业消费和非工业消费量;再次是网上直报企业填准能源执标系数并进行自动计算和审核。

这样做后就不会出现大的差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经济普查课题之八投资对丽水经济拉动力的研究经济理论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均表明,持续较高的投入水平是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工业化起步加速阶段,劳动力和科技进步往往尚不足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

通过大规模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培育支柱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丽水,长期以来在投入上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全省差距越拉越大,直到2000年撤地设市后,投资规模才明显扩大,投资率快速上升,经济社会发展得以加快。

但自2005年以来投资呈现增长疲弱态势,增幅明显低于全省水平,再次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

当前丽水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补工业化进程的课,又要赶全面建设小康的丽水统计分析(96)二O 一O 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丽水市统计局未经同意 请勿转载趟,保持一个较高的投资水平、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得极为关键。

本文利用第二次经济普查及相关统计资料,分析论证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剖析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固定资产投资对丽水经济增长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影响经济发展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既能增加生产能力,又对生产构成需求,对经济增长兼有供给和需求双重效应。

短期内,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作为一种需求来影响经济的发展,推动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而从长期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具有的供给效应更为明显,表现为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双重效应,使得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影响着当年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以后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投资的扩大,就没有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没有投资的稳定快速增长,也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

从1979年以来的统计数据看,丽水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规模变动走势基本一致,运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7757,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对1979-2009年投资额(I)与地区生产总值(GDP)建立如下回归模型:GDP=5.2115+0.3012I+0.9445GDP-1①①GDP-1表示上一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

r2=0.996609 t=3.840258 DW=1.752808 t值显示该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 DW=1.752808表明不存在自相关性,同时判定系数拟合优度r2达到了0.996609,说明模型的拟合情况也非常好。

从模型分析可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二者之间存在稳定的数量关系,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可形成即期生产总值3012元,并且还对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长期影响。

可见,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丽水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投资规模越大,经济发展越快,反之,经济发展就越慢。

图一 1979-2009年丽水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变动情况以撤地设市为分界点,固定资产投资对丽水经济增长的影响可分为截然不同的二个阶段。

(一)撤地设市之前,投资严重不足,制约经济发展上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浙江省实行点轴开发,建设的骨干项目主要集中在从杭州到衢州的浙赣铁路沿线,70年代末起,全省新建大中型项目逐渐转向甬(绍)舟地区,而丽水由于特殊的地理位臵,从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国家对丽水的投入非常之少。

1950-1978年,丽水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为4.51亿元,比衢州少5.14亿元,只相当于衢州的46.8%。

其中,1950-1966年即解放后至文革前的投资额1.15亿元,比衢州少3.25亿元,1967-1978年即文革至改革开放前投资额3.36亿元,比衢州少1.89亿元。

丽水在各方面的投入都显不足,大大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1950-1978年,全市GDP年均增速仅为5.9%,而衢州达到8.5%。

1952年丽水人均GDP 93元,比衢州高8元,而到了1978年,丽水人均GDP 226元,被衢州反超85元,与全省差距更是从1950年的9元扩大到105元。

图二 1979-2000年丽水与衢州、全省投资率对比上世纪80年代,省委、省政府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让部分地区优先发展,大项目几乎与丽水无缘,丽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一直处于全省末位,导致与发达地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马太效应”越发明显。

1979-2000年,丽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3.10亿元,仅为全省的1.65%,分别相当于衢州的70.5%、杭州的8.4%、宁波的9.2%,投资率只有22.1%,低于全省11.9个百分点,低于衢州4.4个百分点。

其中上世纪90年代差距尤为突出,丽水投资率仅为19.8%,比全省低15.6个百分点,比衢州低6.9个百分点。

投入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丽水发展,1979-2000年,丽水GDP年均增幅仅为9.5%,分别比全省(13.2%)和衢州市(15.6%)低3.7个和6.1个百分点,人均GDP与全省的比例从1978年的100:146扩大至2000年的100:213。

表一 1979-2000年丽水固定资产投资与全省对比情况图三 1979-2000年丽水与全省GDP增速对比(二)撤地设市之后,投资快速扩大,促进经济发展1.投资规模扩张有力拉动经济增长丽水于2000年撤地设市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有力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0年的49.2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79.19亿元,增长5.7倍,年均增速高达26.1%,增幅高于全省水平4.9个百分点。

2001-2009年累计完成投资1679.19亿元,为1950-2000年51年总额的7.1倍。

投资率从2000年的36.0%提高到2009年的51.1%,而在撤地市之前,除了2000年投资率高于30%,其余年份一直低于30%。

投资率的大幅度上升,为保证丽水经济的起飞和快速增长创造了前提条件,并初步形成了高积累与经济高增长的良性循环。

丽水GDP总量由2000年的136.76亿元扩大至2009年的546.55亿元,翻了近两番。

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3.8%,比撤地设市前10年平均增速11.3%高2.5个百分点,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从6304元增加到23717元,扩大2.8倍,年均增长13.1%,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这种同趋势、高度相关的关系,充分说明了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投资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

图四 2000-2009年丽水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变动情况2.投资结构变化引导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投资是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手段,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需求拉动提供投资品的产业扩张,二是投资投向转变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现存的产业结构是以往投资在产业之间配臵的结果,而现在的投资结构又决定着未来的产业结构。

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初期,丽水经济一直属于典型的农业经济。

1978年,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58.2%,二产和三产是丽水经济的短腿。

投资取向与结构调整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2009年全市三次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从1978年的12.4:55.5:32.1调整到3.0:35.5:61.5,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相应地从58.2:21.5:20.3演变为10.7:47.8:41.5,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47.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26.3个和21.2个百分点,实现了产业序列由“一二三”的不发达经济结构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二三一”较发达的经济结构迈进,与此同时,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分布结构从2000年的61.5:15.6:22.9调整为42.0:24.6:33.4。

图五 1978-2009年丽水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3.基础设施投资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基础设施是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为整个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基础设施投资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方向和前景的影响十分显著。

撤地设市以来,丽水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高速公路、电网、水利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2001-2009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66.20亿元,占同期全社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5.6%,年均增长22.3%,一度是经济发展“瓶颈”的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一是交通道路明显改善,交通项目投资累计完成302.93亿元,年均增长22.6%,先后建成金丽温、丽龙、龙丽、台缙高速公路,实现了“一纵三横一绕两线六通道”的主骨架布局,迈入全省四小时交通圈,极大提升了区位条件。

二是加快重大能源项目建设,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投资189.45亿元,年均增长21.2%,兴建了滩坑、开潭、左溪等一批大中型水利枢纽和电站,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2座,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信息网络发展迅速,累计完成投资23.11亿元,固定电话网络、传输网络、数据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并进一步向偏远农村地区延伸。

四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路网及供电、供水、供气、排污和垃圾处理等城市硬件逐步改善。

4.工业投资促进工业经济快速成长丽水撤地设市后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大工业项目投入。

工业投资规模从2000年的13.69亿元扩大到2009年90.54亿元,2001-2009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51.10亿元,是撤地设市前10年工业投资总量的10.2倍,年均增长29.3%。

其中制造业投资累计完成359.5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5.9%。

工业投资增强了工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提升和优化了工业结构,壮大了工业经济的实力。

200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18.43亿元,年均增长21.9%;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9.6%升至40.4%,提高10.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规模日益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00年的295家发展到2009年的1451家;行业集聚加快,29个制造业行业中,产值超10亿元的行业由2000年的1个行业发展到2009年的17个行业,17个行业共实现产值805.29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92.8%;工业园区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底,全市10个工业园区已投产规模以上企业达612家,比2004年增加349家,实现产值485.9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56.0%,比2004年提高8.9个百分点。

“投资主导-工业推动”的组合成为现阶段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图六 2000-2009年丽水工业投资与工业增加值情况二、丽水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撤地设市以来,丽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空前扩张,成效十分显著,但是与丽水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以及与周边地区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突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