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表主要指标解释

合集下载

经济普查用统计分类标准

经济普查用统计分类标准

主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目录
说明
一、为反映我国主要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状况,为国家和地区、各行业进行宏观决策,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特编制《主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目录》。

二、本目录为工业企业填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试点《主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表专用。

目录共分为十一大类,凡列入该表普查范围的工业企业和单位,不受部门、行业、地区的限制,只要从事本目录所规定的工业生产活动,均应按目录规定的指标、代码、计算单位和计算依据填报。

三、本目录的每一个指标有4位代码,前3位为顺序码,最后1位为校验码,企业一律按目录规定的4位代码填报。

四、技术经济指标一般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一、电力工业
二、煤炭工业
四、有色金属工业
五、石油开采业
六、石油加工业
七、化学工业
八、建筑材料工业
九、机械工业
- 11 -
十、电子工业
十一、纺织工业
- 12 -
- 13 -
- 14 -。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5-12-14 09:56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14日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国第二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一)企业单位数和就业人员2004年末,全国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45.1万个,就业人员[1]9643.8万人;工业个体经营户532.3万户,就业人员2565.8万人。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3.0万个,占2.1%;集体企业15.2万个,占10.5%;私营企业94.7万个,占65.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9万个,占4.1%;外商投资企业5.5万个,占3.8%;其余类型企业20.8万个,占14.3%。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占13.3%,集体企业占7.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21.3%,私营企业占35.0%,其余类型企业占22.8%。

(详见表1)。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8.2万个,制造业132.9万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0万个,分别占5.7%、91.6%和2.7%。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就业人员中,采矿业占9.2%,制造业占87.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3.8%。

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就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9.0%、8.2%和5.7%(详见表2)。

(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0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3。

(三)能源消费2004年工业企业分品种能源消费总量见表4。

(四)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004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240706.8亿元,负债合计136785.0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2]103921.7亿元(详见表5)。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率,采矿业为48.8%,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37.0%;制造业为58.3%,其中烟草制品业为37.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53.7%。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6日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我国于2004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

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2]。

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就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经过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及全体普查人员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全国经济普查的登记填报及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基本完成。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将分三次向社会发布普查公报。

现将第一号公报发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2004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516.9万个。

其中,企业法人单位325.0万个,机关、事业法人单位90.0万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10.5万个,其他法人单位91.4万个。

产业活动单位682.4万个,其中,第二产业167.5万个,第三产业514.9万个。

个体经营户3921.6万户,其中,第二产业588.7万户,第三产业3332.9万户(详见表1)。

表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与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同口径数据比较,企业法人单位数增加了22.3万个,增长了7.4%。

其中,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共19.2万个,减少17.7万个,下降48.2%;集体企业、集体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共45.6万个,减少40.2万个,下降46.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共40.6万个,增加10.6万个,增长35.2%;私营企业198.2万个,增加65.8万个,增长49.7%;其他内资企业6.2万个,增加2.5万个,增长66.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15.2万个,增加1.3万个,增长9.6%(详见表2)。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表总览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表总览

L608 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 L609 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 B610 表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B611 表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 B612 表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 C613 表 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 C614 表 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财务状况 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 2 -
(二)普查综合表目录
报送单位 报送时间 各省、自治 5 月底前 区、直辖市 普查办公室 652 表 按机构类型分组的法人单位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653 表 按机构类型分组的产业活动单位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654 表 法人单位基本情况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655 表 多产业法人单位所属产业活动单位情况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B656 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价值量综合表 同上 4 月底前 B657 表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价值量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B658 表 工业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B659 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生产能力及能力利用率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同上 规模以上工业 4 B660 表 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综合表 月底前, 规模以下 工业 5 月底前 B661 表 工业企业主要原材料消费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B662 表 工业企业水消费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L663 表 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综合表 同上 4 月底前 C664 表 建筑业企业主要指标综合表(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同上 4 月底前 C665 表 建筑业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表(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同上 4 月底前 C666 表 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综合表(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 同上 4 月底前 C667 表 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综合表(资质以外建筑业企业) 同上 5 月底前 H668 表 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指标综合表 同上 4 月底前 H669 表 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表 同上 4 月底前 H670 表 房地产物业管理企业主要指标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H671 表 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主要指标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H672 表 其他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D673 表 交通运输和电信业企业业务活动情况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D674 表 交通运输及电信业企业能源消费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D675 表 交通运输及电信业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E676 表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商品销售情况综合表 同上 限额以上批发和 零售业 4 月底前, 限额以下批发和 零售业 5 月底前 E677 表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经营状况综合表 同上 限额以上住宿和 餐饮业 4 月底前, 限额以下住宿和 餐饮业 5 月底前 E678 表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主要财务状况综合表 同上 4 月底前 E679 表 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主要财务状况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E680 表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主要财务状况综合表 同上 4 月底前 E681 表 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主要财务状况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E682 表 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E683 表 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按经营地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E684 表 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商品销售情况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E685 表 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住宿餐饮经营状况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G686 表 服务业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G687 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628 表 个体经营户经营情况综合表 同上 5 月底前 表号 表名 651 表 法人单位及产业活动单位综合表

经济普查需要的三个表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经济普查需要的三个表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经济普查需要的三个表格-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经济普查是一个国家经济数据的重要来源,它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了解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趋势。

在进行经济普查时,通常会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整理成表格,以便进行更好的分析和比较。

下面介绍三个经济普查中常用的表格类型:1. 收入表格(Income Table):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收入表格可以了解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收入情况。

收入表格通常包括各种收入来源(工资、投资收入、财产收入等)、收入水平的分布情况、收入的动态变化等信息。

这些数据有助于政府和研究机构制定更好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 就业表格(Employment Table):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就业表格可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就业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

就业表格通常包括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不同行业的就业人数等信息。

这些数据有助于政府和企业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教育和培训政策,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 产出表格(Output Table):产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产出表格可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生产情况和产出价值的分布情况。

产出表格通常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同行业的产出价值、生产者价格指数、劳动生产率等信息。

这些数据有助于政府和企业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制定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经济普查需要的三个表格——收入表格、就业表格和产出表格,对于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趋势,制定更好的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进行经济普查时,对这些表格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要特别重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示例2:经济普查是一种重要的调查方法,用于收集和分析经济数据,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趋势。

第一次经济普查

第一次经济普查

China Economic Census China Economic Census China Economic Census China Economic Census
热力产量的计算
1、热水: 闭路循环:20千卡 公斤 热水: 闭路循环: 千卡 千卡/公斤 热水 开路循环: 千卡 千卡/公斤 开路循环:70千卡 公斤 2、饱和蒸汽: 、饱和蒸汽: 1-2.5公斤 平方厘米,127℃以下:620千卡 公斤 公斤/平方厘米 千卡/公斤 公斤 平方厘米, ℃以下: 千卡 3-7公斤 平方厘米,135℃-165℃:630千卡 公斤 公斤/平方厘米 千卡/公斤 公斤 平方厘米, ℃ ℃ 千卡 8公斤 平方厘米,170℃以上: 公斤/平方厘米 640千卡 公斤 千卡/公斤 公斤 平方厘米, ℃以上: 千卡 3、过热蒸汽: 、过热蒸汽: 150公斤 平方厘米,200℃以下: 650千卡 公斤 公斤/平方厘米 千卡/公斤 公斤 平方厘米, ℃以下: 千卡 220℃-260℃: 680千卡 公斤 千卡/公斤 ℃ ℃ 千卡 280℃-320℃ :700千卡 公斤 千卡/公斤 ℃ ℃ 千卡 350℃-500℃ :750千卡 公斤 千卡/公斤 ℃ ℃ 千卡
宾栏指标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消耗的各种 能源数量。 能源数量。
China Economic Census China Economic Census China Economic Census China Economic Census
消费量
1、实际使用原则 (谁消费,谁统计) 实际使用原则 谁消费 谁统计) 谁消费,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 、何时投入使用, 3、 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 、
China Economic Census China Economic Census China Economic Census China Economic Census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5-12-16 14:50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16日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一)单位数和就业人员2004年末,全国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7.3万个,就业人员[1]760.7万人;个体交通运输经营户621.7万户,就业人员933.4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行政事业法人单位0.8万个,就业人员40.8万人。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交通运输业[2]占83.5%,仓储业占14.0%,邮政业占2.5%;在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交通运输业占85.9%,仓储业占5.2%,邮政业占8.9%(详见表1)。

(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004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35763.2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占89.2%,仓储业占7.2%,邮政业占3.6%;负债合计17050.2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占87.7%,仓储业占10.5%,邮政业占1.8%;所有者权益合计18713.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占90.7%,仓储业占4.2%,邮政业占5.1%。

(详见表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率为47.7%。

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业为46.8%,仓储业为69.5%,邮政业为24.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为747.5亿元。

(三)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200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11661.1亿元。

其中,交通运输业占87.5%,仓储业占7.7%,邮政业占4.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业务收入288.2亿元。

交通运输个体户营业收入7701.7亿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利润总额1022.4亿元。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摘要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摘要
维普资讯
第一次全 国 经济普查
数 据 摘 要
国务院第一次全 国经济普 查领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 中, 国有企 中 ,资质 内企业 2 2 5 7 亿 元 .资 9 2 8
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 局从 20 业及国有独资公司09万个 , . ; 质外企业完成 1 7 6 05 .5 占74 % 2 5 亿元。 7 非建筑 年 1月 6 2 日开始陆续公布了此次全 集体企业14 万个 , .% ;私营 业企业法人 附营的建筑业产业 活动 .9 占1 6 1 国经济普查 的数据结果 普查 的标 企业6 6 万个 , 2 2 9 占5 % 港澳台商 单位经营收入2 5 1 1 亿元。 建筑 业个 准 时点是 20 0 4年 1 月 3 日,时期 投资企业 00 万个 ,外商投资企 业 体 经营户经营收7 2 6 亿元。 2 1 .8 ,146 资料 为 2 0 年度 04 0 0万个 , 8 均占06 %;其余类型企业 在 建筑业企 业法人单 位的建筑 元 ,占6 % :中部地 区6 8 .亿 37 2 17 《 建筑机械》杂志社将其公报 中 35 万个 , 76 可见 , .1 占2 .%。 全国建 业总产值 中 ,东部地 区 1 7 6 0 3 亿 9 的相关数据摘录 出来 ,以期 为建设 筑业企业一半为私营企 业 ( 见表 1 。 ) 工程机械行业提供及 时有效 的数据
23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
负债 率为6 .Z 26
资产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 司
私营企业
24 工程结算收入和利润总额 . 20年 , 0 4 我国建筑业企业法人单 位工程结算收入23 0 9s , 中, 9 8 - 元 其 f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 .% , 3 1 建

武汉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普查表讲义

武汉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普查表讲义
4
4、住宿餐饮业多产业法人: 限额以上(星级以上):601表、602表、*602-1表、 E624表; 限额以下(星级以下):601表、602表、*602-1表、 E625表; 5、非批发零售业或非住宿餐饮业法人附营的批发零 售业或住宿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602表、602-1 表;
5
(二)、限额划型标准(P5)
9
(3)单位所在地及行政区划:指单位实际所处的详细地址
及行政区划代码。单位实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所有单位 均填写本项。要求写明单位所在的省、市、区、乡(镇)以 及具体街(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不能填写通讯号 码或通讯信箱号码。行政区划代码,由所在地普查机构统 一填写,填表单位免填。 例如:老通城酒楼位于江岸区大智街景福居委会,其行政区 划代码查找顺序为区(420102)—街(002)—居委会 (008)。 (4)联系方式:在填写电话号码时,将号码以左顶齐方式 从左向右填写在方框内;号码超过所列空位时,向方框外 右面扩充。电话号码以填写固定座机电话号码为主,对于 确实没有座机电话号码的单位,可以填写主要负责人的移 动电话号码。
10
(5)行业类别: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 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本项分二部分填写: (a)主要业务活动,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具体填写 各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名称,按其重要 程度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并注明是批 发还是零售。 例如:服装批发代码为6332,服装零售为6532。 (b)行业代码,基层单位免填。由所在地普查机构根 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 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填 写行业小类代码。
(5)普查表内所有价值量指标均以人民币“千元” 为计量单位,凡以外币形式计算的价值量指标, 均以2004年的年末汇率折合成人民币填写。所有 数据一律取整,不留小数。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业企业、交通及电信企业普查方案简介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业企业、交通及电信企业普查方案简介
标均保留两位小数;B611表指标允许保留两位小数。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情况 (603表)
(一)填报范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二)填报内容:
1.价值量指标:
2.实物量指标 :
本部分按照《主要工业产品产、销、存目录》 填报,凡是列入普查范围的工业企业,只要生 产本目录所列的产品,均应按照本目录的规定 填报。
填报范围
• 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 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国有企业(登记注
册类型为“110”的企业和当年产品销售 收入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非国 有工业企业 • 规模以下工业:当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 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统计分类和目录
• 统计上使用的行政区化代码结构及编制规则 • 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 • 关于统计上国有经济控股情况的分类办法 •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 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主要工业产品产、销、存目录 •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目录 •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 科技项目来源分类与代码 • 科技项目合作形式分类与代码 • 科技项目活动类型分类与代码 • 科技项目技术经济目录分类与代码 • 统计上单位划分规模的规定
9、本企业自用量:又称企业自产自用量,指工 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已作为本企业生产量 统计的、又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 料使用的产品的数量。如钢铁企业生产的生铁, 一部分对外销售,另一部分本企业用来炼钢, 这部分自产自用的生铁应作为企业自用量统计。 但是,由本企业验收合格后,作为商品出售给 本企业生产用、在建工程用或行政部门用的产 品数量,不能作为自用量统计,而作为销售量 统计。如钢铁企业将本企业生产的钢材用于本 企业房屋维修的数量,应作为销售量而不是自 用量统计。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个体经营户调查方案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个体经营户调查方案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个体经营户调查方案(试点用)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制定个体经营户普查方案。

一、普查对象及范围个体经营户普查对象包括:按照《民法通则》和《城乡个体经营户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在本地区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经营户和个人合伙经营单位。

即:本地区内除农户外的所有个体经营户,包括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及其他服务业个体经营户。

具体范围包括:(一)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个体营业执照的个体经营户;(二)虽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但有固定的地点、人员并常年从事上述经营活动的个体经营户和个人合伙经营单位(不包括纳入比照法人单位处理已经进行普查的个人合伙企业)。

二、普查的时点个体经营户普查的调查年度为2004年。

三、普查的调查方式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的调查方法。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的地区可参考国家提供的参考方案,也可以采用适合本地的其他抽样方案。

四、数据处理与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办公室于2005年6月底前,将分县的个体经营户经营情况综合表核转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

五、指标解释及填表要求行政区划代码:由所在地普查机构按照《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统一填写。

个体经营户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或据实填写。

业主姓名:填写领取工商执照的经营者姓名,或据实填写。

详细地址:填写经营场所所在地的市、县(市、区)、乡(镇)以及具体街(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

行业类别代码:由所在地普查机构按照01工业,02建筑业,03运输业,04批发业,05零售业,06住宿业,07餐饮业,08房地产业,09居民服务业,1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1其他服务业填写代码。

从业人员:指参加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经营者、参加经营活动的家庭成员、帮手和学徒。

营业收入:指个体经营户2004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销售商品、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活动等取得的全部收入。

经济普查表格填写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经济普查表格填写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经济普查表格填写内容-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在进行经济普查时,填写表格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因为这些数据将被用于统计和分析各种经济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填写内容:1. 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以便对受访者进行分类和分析。

2. 家庭情况:填写家庭成员的人数、年龄、教育程度、就业状况等信息,以便了解家庭的整体经济状况。

3. 收入情况:填写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来源、收入金额、经济活动等信息,以便评估受访者的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

4. 消费情况:填写家庭或个人的消费开支、主要消费项目、消费习惯等信息,以便评估受访者的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

5. 财产情况:填写家庭或个人的资产状况、负债情况、房产、车辆等信息,以便了解受访者的财务状况和资产状况。

6. 就业情况:填写就业状态、工作单位、职业、工作经验等信息,以便评估受访者的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

7. 其他信息:包括家庭住房情况、社会保障情况、医疗保障情况等其他相关信息,以便全面了解受访者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状况。

通过填写这些内容,经济普查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和分析受访者的经济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和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示例2:经济普查表格是为了收集关于经济活动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数据而制定的一种统计调查工具。

填写经济普查表格是企业和个人的法定义务,也是参与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手段。

在填写经济普查表格时,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企业/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2. 经济活动情况:包括经营项目、主要产品或服务、产值、销售额等;3. 资源利用情况:包括人员规模、资本规模、设备情况等;4. 财务情况: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投资等;5. 行业分类:根据相关标准将企业/个人划分到对应的行业类别中。

填写经济普查表格的数据对国家经济决策和政策制定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政府了解各行业的发展情况,指导相关产业政策和资源配置。

因此,企业和个人应当认真填写经济普查表格,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便更好地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

经济普查报表范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经济普查报表范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经济普查报表范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经济普查报表是一种用于收集并整理经济数据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各个企业、机构或个人的经济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了解国民经济的总体状况、个体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结构。

经济普查报表的编制和填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但其收集到的数据对于决策、规划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在本文中,将介绍经济普查报表的意义、内容要点以及填写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工作。

通过正确填写经济普查报表,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制定政策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正确理解和正确填写经济普查报表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可以提及每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概要。

在这个经济普查报表范例的长文中,文章结构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展开:文章结构:1. 引言- 概述:介绍经济普查报表的背景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说明整篇文章的章节组成和内容安排- 目的:阐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期望达到的效果2. 正文- 经济普查报表的重要性:探讨为什么经济普查报表对于经济监测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 经济普查报表的内容要点:详细介绍经济普查报表中包含的关键信息和数据- 经济普查报表的填写注意事项:提供经济普查报表填写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3. 结论- 总结经济普查报表的意义:强调经济普查报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强调正确填写经济普查报表的重要性:指出正确填写经济普查报表对于数据准确性和政策制定的影响- 提出未来完善经济普查报表的建议: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经济普查报表的内容和填写流程,以提高数据质量和效率通过以上文章结构的安排,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整个长文的内容安排和内在逻辑结构,有助于有效阐述文章主题和传达信息。

在经济普查报表范例的文章中,1.3 目的部分描述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目的是为了向读者说明经济普查报表的重要性,传达经济普查报表的核心内容要点,并提供正确填写经济普查报表的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普查报表。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编辑 /王 允 盘
由 纯 透 明 质 酸 制 备 而 得 的 Hy ltncFI n a o i iig u l
— —
格标示无依 据或者无 从比较 的.
7在开展促销 活动时采取 先提价再折 扣或蹭券 方式
销 售 商 品 的 行 为 .
蝙 辑 /王 允 m
接受美容 服务前
要签订 美窖协议 .明确 美容
项 目、内容 权 利.义务 . 避免 责任不清造 成纠纷 切 记 索耍发票 . 凭证 . 避免 日后出现 纠纷后 . 因证据 不足 . 难 以索赔。
质的美容机 构 赞者应事先 查验美容机 构是否持 有《 消 医
疗 机 构 职 业 许 可 证 》 及 营 业 执 照 上 是 否核 准 有 医 疗 美 容
服务项 目. 不要在 普通美容机 构接受诸 如整形 . 注射 . 纹
眉 纹 唇 . 眼 线 纹 容 服 务 .

穿 耳 朵 孔 等 创 伤 性 或 侵 入 性 的 医 疗 美
强 自身的消费 免疫力
蝙辑 /王允 负
亿 元 . 中批 发业 销售额 1 2 4 其 002 4亿元 . 售业 销售额 琴
2 l00 元 l1 亿
批 发业个体 经营户 21 48万户
零 售业个体 经营户
州 个 I If!nJ J 『 k j , I I 价 格 J 妖订
深 层 除皱 的 非 注 射产 品
E g a n cb r L d公司 2 5 I 月向外 界公布了该公 司最 . t 年 2  ̄ .
新 发 现
S r ph e @

营业 收八 . 批发 业个体经 营户 19 4 亿元 . 4. 3 5 零售业
个体经 营户 24 8 7 3 . 元 7亿

最新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最新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2005-12-23 16:12:01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统计局2005年12月21日为全面掌握我国第二、第三产业[注一]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状况,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各级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于2004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本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

普查对象[注二]是我国境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普查内容包括各单位的基本属性、从业人员与报酬、生产经营活动与财务状况、科技活动以及能源消费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全国的统一要求,北京市组织实施了北京地区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到2004年末,北京市共有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77.4万个。

其中,法人单位25.6万个[注三],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4.1万个,个体经营户47.7万个。

本次经济普查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数为29.7万个,与2001年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24.7万个相比,增长了20.2%。

在法人单位数量中,第二产业单位4.6万个,占17.9%;第三产业单位21.0万个,占82.1%。

从法人单位机构类型看,企业单位22.9万个,占法人单位的89.4%;其他各种机构类型的单位占10.6%。

表1:法人单位机构类型情况从法人单位的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单位24.8万个,占法人单位的97.0%;外资单位0.8万个,占3.0%。

全市私营单位12.7万个,占法人单位的49.6%。

表2:法人单位登记注册类型情况从法人单位的行业分类看,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的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占法人单位的57.6%。

经济普查填表说明

经济普查填表说明

经济普查填表说明
经济普查填表说明如下:
1. 填写《普查表(实物量部分)》,主要包含固定资产情况、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产品或服务生产情况等,有助于了解单位的资产状况和能源消耗情况。

2. 填写单位代码,根据单位的性质,按照规定的代码序列进行填写。

3. 填写单位所在地的名称,包括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的名称。

4. 填写行业类别,根据单位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进行分类。

具体包括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和行业代码,其中行业代码由普查机构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

5. 填写单位从业人员情况,包括在岗职工人数、女性人数、离退休人数等。

6. 填写单位财务状况,包括营业收入、成本、税金等信息。

7. 填写单位的基本情况,如成立时间、注册类型、隶属关系等。

8. 填写普查时点的情况,如单位的经营状况、主要产品产量等。

以上是经济普查填表说明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表主要指标解释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表主要指标解释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表主要指标解释第一部分普查表的填报规定及要求1.普查表中的指标包括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的时间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的调查年度为2004年日历年,即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

[试点表中时点指标的时间为2003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的调查年度为2003年日历年,即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2.普查表中的各类统计分类、目录和代码均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3.“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的填报范围为全部法人单位,包括比照法人单位填报普查表的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的填报范围为法人单位所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

4.单产业法人单位(无下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填报法人单位一套表,但不填报“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多产业法人单位(具有多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填报法人单位一套表,其法人单位本部及所属产业活动单位还要分别填报《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多产业法人单位与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1.同业(按行业大类,下同)并在同一地区(省)时,由多产业法人单位统一填报全部法人一套表。

2.同业但不在同一地区时,多产业法人填报的“企业财务状况”应包括全部产业活动单位的相应数据;多产业法人填报的其他表,只包括与法人在同一地区产业活动单位的相应数据;与法人不在同一地区但同业的产业活动单位,应向所在地普查机构报送“商品销售分类”和“住宿和餐饮企业经营、财务情况”中的补充资料的数据。

含有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的第一产业法人单位负责布置和收集并向当地普查机构上报其附属的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的普查表,包括“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和“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

5.普查按法人单位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调查,即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在同一地点的,按单位的实际所在地由法人单位负责进行普查登记,并向当地普查机构上报各项普查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表主要指标解释第一部分普查表的填报规定及要求1.普查表中的指标包括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的时间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的调查年度为2004年日历年,即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

[试点表中时点指标的时间为2003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的调查年度为2003年日历年,即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2.普查表中的各类统计分类、目录和代码均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3.“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的填报范围为全部法人单位,包括比照法人单位填报普查表的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的填报范围为法人单位所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

4.单产业法人单位(无下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填报法人单位一套表,但不填报“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多产业法人单位(具有多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填报法人单位一套表,其法人单位本部及所属产业活动单位还要分别填报《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多产业法人单位与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1.同业(按行业大类,下同)并在同一地区(省)时,由多产业法人单位统一填报全部法人一套表。

2.同业但不在同一地区时,多产业法人填报的“企业财务状况”应包括全部产业活动单位的相应数据;多产业法人填报的其他表,只包括与法人在同一地区产业活动单位的相应数据;与法人不在同一地区但同业的产业活动单位,应向所在地普查机构报送“商品销售分类”和“住宿和餐饮企业经营、财务情况”中的补充资料的数据。

含有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的第一产业法人单位负责布置和收集并向当地普查机构上报其附属的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的普查表,包括“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和“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

5.普查按法人单位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调查,即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在同一地点的,按单位的实际所在地由法人单位负责进行普查登记,并向当地普查机构上报各项普查表。

对于在工商部门的登记注册地与生产经营所在地不是同一地点的企业(即所谓异地经营企业),或在工商部门登记后又变更了地点的企业,普查时都要按实际生产经营所在地进行普查登记。

但下列情况除外:⑴建筑业企业:按法人企业注册地进行普查登记。

⑵交通运输业企业:按法人企业注册地进行普查登记。

⑶行政单位:在外省的非法人办事机构(如办事处、联络处),由派出省进行普查登记。

但办事机构兴办的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法人单位,应按在地原则进行普查。

6.普查表的各个项目以及编码都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需要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填写清晰;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7.在填写普查表的属性标识时,首先在选中的属性代码上划圈,然后在□中填写代码,每□中只填一位数字。

8.“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和“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中凡属某一行业或某类单位填报的项目,其他行业或单位免填。

9.普查表内所有价值量指标均以人民币计量,按标明计量单位填写;以外币计量的价值量指标,均以2004年12月31日的汇率的折合成人民币填写;普查表内填写所有数字一律取整数(重点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主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除外)。

第二部分单位基本情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1.单位代码(01):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

具体填写规定如下:(1)法定代码填写规定已经领取了法定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

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代码均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

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8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

(2) 临时代码使用规定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临时码段已由国家统计局划分区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再由各省划分区段分配给地、市、县统计局按规定使用。

地方各级统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临时代码的发放,做到发放的代码不重不漏。

2.单位名称(02):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

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

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

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法人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3.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03):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

企业法定代表人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填写;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填写;机关的法定代表人填写单位主要负责人;社团法定代表人按《社团法人登记证》填写;产业活动单位填写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4.单位所在地及行政区划(04):指单位实际所处的详细地址及行政区划代码等。

本栏分三部分填写:第一部分:单位实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

要求写明单位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以及具体街(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不能填写通讯号码或通讯信箱号码。

第二部分:单位归属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村委会。

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

位于城市内的单位填写所在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的名称;位于农村的单位填写所在村委会的名称。

第三部分:行政区划代码,由所在地普查机构统一填写,填表单位免填。

行政区划代码:指单位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代码,共有12位阿拉伯数字,分为三段。

第一段为6位数字,表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统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1999)填写;第二段为3位数字,表示街道、镇和乡;第三段为3位数字,表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第二段和第三段代码按照《统计上使用的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国统字[2000]64号)编制并填写。

第二段3位代码中的第一位数字为类别标识,以“0”表示街道,“1”表示镇,“2和3”表示乡,“4和5”表示政企合一的单位;第二、三位数字为该代码段中各行政区划的顺序号。

具体编码方法如下:(1)街道的代码从001-0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2)镇的代码从100-1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3)乡的代码从200-3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4)政企合一单位的代码从400-5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第三段的3位代码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代码,用3位顺序码表示。

具体编码方法如下:(1)居民委员会的代码从001—1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2)村民委员会的代码从200—3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行政区划编码中的地址名称应采用民政部门认可的正式名称。

5.通讯号码(05):包括长途区号、电话号码、分机号、传真号码、邮政编码、电子信箱和网站地址。

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

在填写电话号码时,将号码以左顶齐方式从左向右填写在方框内;号码超过所列空位时,向方框外右面扩充。

6.行业类别(06):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

本项分二部分填写:(1)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栏,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

具体填写各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总产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军工企业兼生产民品的,只填写主要民品的名称,并在第一个产品名称后注明“军工”。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的活动性质填写主要业务活动(主要产品)名称。

(2)行业代码栏,基层单位免填。

由所在地普查机构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军工企业兼生产民品的,即使目前企业的民品产值大于军工产值,但军工企业的生产方向并未改变,由普查机构按军工生产的性质划分行业并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的活动性质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7.登记注册(或批准)情况(07):指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机关(或批准成立的机关)名称和登记注册号码。

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

本项标识为复选指标,即登记注册机关(或批准机关)为多个时,可复选多项。

不属于前三项的选填“其他”,并在后面的方框内用文字注明具体的批准机关名称;如果确实未经任何部门批准,请注明“无”。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一律选填“其他”,不需文字注明批准机关。

登记注册号码只填写在工商、编制和民政部门办理审批、登记注册的号码。

企业填写营业执照正本上的注册号;事业单位填写事业单位登记证上的登记号;社会团体填写社会团体登记证上的登记号;民办非企业单位填写民办非企业登记证号。

登记注册类型(08):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

企业或生产经营性活动单位的登记注册类型,按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填写。

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的登记注册类型,按其主要经费来源和管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比照《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与代码》确定。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的类型分为以下各种:8.国有企业: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

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9.集体企业: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10.股份合作企业:指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

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称为联营企业。

联营企业包括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和其他联营企业。

11.国有联营企业:指所有联营单位均为国有。

12.集体联营企业:指所有联营单位均为集体。

13.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指联营单位既有国有也有集体。

14.其他联营企业:指上述三种联营企业之外的其他联营形式的企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称为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分为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