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推科特色操作规范流程图

合集下载

医院中医科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中医科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中医科推拿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软组织损伤,关节功能障碍,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肢体循环障碍,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神经痛,肌肉萎缩等。

二、禁忌症急性传染病,皮肤化脓性炎症,烧伤,静脉炎,严重出血倾向。

三、准备工作治疗巾或大浴巾。

四、操作方法(一)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二)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三)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四)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

常用操作方法有:1 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接摩擦。

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

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

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

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使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2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

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3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4 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

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滯、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5 擦法(平推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推拿按摩法操作流程图

推拿按摩法操作流程图
推拿按摩法操作流程图
仪表端正,衣帽整洁,洗手,戴 口罩,掌握推拿按摩法。
素质要求
评估
评估患者的发病部位,症状、相关 因素、既往史及心理状态。
按摩油,必要时屏风。 再次核对确定病变部位,腧穴
物品准备 患者准绪。取合理体位,暴 露施穴部位,冬季注意保暖,必要 时以屏风遮挡。
观察病人精神情况,局部皮肤及 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舒卧 位,整理床单。用物清洗整理好 归还原处,洗手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推拿 按摩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字。
推拿按摩 观察 完毕 整理 评价 记录
根据病人情况及病情选择不同的手 法和力度。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有无红肿,皮下 出血,瘀斑等。
推拿按摩的准确度,皮肤情况,体 位是否合理,患者的满意度及治疗 效果达到的程度。

推拿科技术操作流程

推拿科技术操作流程

推拿科技术操作流程
推拿科技术操作流程通常包括准备阶段、操作方法和结束处理等。

具体如下:
1. 准备阶段:
-取得患者的配合和信任,解释推拿的过程和效果。

-让患者取适宜的体位,协助松开衣物,暴露治疗部位,同时注意保暖。

-在治疗部位上铺设干净的治疗巾,确保治疗环境的卫生。

2. 操作方法:
-推法:使用指、掌或肘部在特定部位进行单方向直接摩擦,力度要均匀且能使肌肤深层透热。

-一指禅推法:使用拇指指腹或指端在指定部位施力,要求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动作灵活使患者有透热感。

3. 结束处理:
-完成治疗后,帮助患者整理好衣物,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告知可能的反应。

-清洁工作区域,保持设备和用具的清洁消毒。

此外,操作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在秋冬季节或寒冷天气里操作时,须将器具预热至稍高于体温的温度。

总的来说,推拿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手法按摩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进行推拿时,医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中医针灸操作流程图

中医针灸操作流程图

中医针灸操作流程图操作流程图graph TDA[患者就诊] --。

B[病史询问与观察]B --。

C[望闻问切]B --。

D[脉诊]B --。

E[舌诊]B --。

F[目诊]C --。

G[辨证施治]G --。

H[针灸操作]H --。

I[局部皮肤消毒]H --。

J[选择合适穴位]H --。

K[准备针具]H --。

L[采用适当手法插针]H --。

M[控制需要的针刺时间]H --。

N[拔出针具]H --。

O[按摩穴位]O --。

P[结束针灸]操作步骤详解1.患者就诊:当患者到达针灸诊所或医院,接待员会进行登记和安排诊室。

2.病史询问与观察:针灸师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询问病史和症状,同时对患者面色、眼底、舌苔及口臭等进行观察。

3.望闻问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针灸师可以获取更多关于患者的信息,辅助辨证施治。

4.脉诊:通过触摸患者脉搏,判断患者的阴阳寒热等状况,进一步核实诊断结果。

5.舌诊: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形态和湿润度等,结合其他病史信息,确定治疗方案。

6.目诊: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睛、面色等,辅助辨证施治。

7.辨证施治:结合病史、望闻问切等信息,进行综合辨证施治,确定治疗方案。

8.针灸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操作。

9.局部皮肤消毒:在选择好穴位后,用适当的消毒液对穴位进行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10.选择合适穴位:根据患者的病症,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11.准备针具:将所需的针具准备齐全,包括针灸针、艾条等。

12.采用适当手法插针:根据穴位的具体位置和需要治疗的病症,采用正确的手法插入针灸针。

13.控制需要的针刺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需要,控制针刺的时间,一般为15分钟至30分钟。

14.拔出针具:在治疗时间到达后,将针灸针缓慢地拔出,注意避免伤害患者。

15.按摩穴位:通过按摩或轻拍等方式,刺激穴位,加强疗效。

16.结束针灸:针灸师告知患者针灸结束,并提供相关注意事项。

针灸推拿技术课件.ppt

针灸推拿技术课件.ppt
紧张情绪;尽量取卧位及选择 舒适持久体位;取穴不宜过多,手法不宜过重;过饥、过劳患者 暂不宜针刺;医者边治疗边注意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一旦出现 晕针先兆,应及早处理。
②滞针 现象:在穴位内行针或出针时感到涩滞困难。 原因:行针用力过猛、角度过大,或一个方向连续捻转致肌纤
④捻转补泻法: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 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 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⑤呼吸补泻法:当病人呼气时进针、转针,吸气时 退针,为补法;当病人吸气时进针、转针,吁气时退 针,为泻法。
⑥开阖补泻法:出针时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 大针孔,不加按压为泻法。
维缠针身;或患者精神紧张及因疼痛致肌肉痉挛引起滞针。 处理:让病人放松以缓解紧张状态,用手指在邻近部位按揉;
或在附近加刺一针以宣散气血;因单向捻转所致者,须反向推转 左右轻捻松懈之。 预防:尽量消除病人的紧张和顾虑,进针避开肌腱,捻转角度 不宜过大,不能单向连续捻转。
③弯针 现象:针身弯曲,在肌肉内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
其他灸分为:灯火灸、天灸
三、临床常用灸法及操作
①直接灸:是把艾灸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用黄豆 或枣核大小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经烫伤产 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者称为化脓灸;用中小艾炷直接灸 之,烫时即取走,灸后不起泡或不成灸疮者称为非化 脓灸。
三、临床常用灸法及操作 ①直接灸:是把艾灸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用黄豆
花防止针尖受损。毫针必须认真消毒,常见的消毒方 法有高压蒸气灭菌法、药液浸泡消毒法和煮沸消毒法。
二、针刺体位选择的原则
选择体位的原则以患者自然舒适、医师操作方便、便 于正确取穴、持久留针为度。尽可能采用卧位以防止 晕针。临床常用的体位,一般以仰卧位、侧卧位、俯 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为主。

针灸推拿科特色治疗操作规程

针灸推拿科特色治疗操作规程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用物准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75%酒精、棉签、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

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进针。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

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6、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

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7、起针,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臵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9、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

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

3、小儿囟门未合时 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

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 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

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二、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方法】患者取正坐位,每次取2~4穴,皮肤常规消毒,取5ml 注射器抽取注射液2ml左右,在穴位上斜刺约10~15mm,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每穴注入药液0.2~0.4ml),隔日一次,3次一疗程。

针灸科常用特色治疗操作流程

针灸科常用特色治疗操作流程

针灸科常用特色治疗操作流程
目录
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2、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3、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
4、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
5、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6、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7、湿敷法操作流程图
8、换药法操作流程图
9、坐药法操作流程图
10、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11、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
12、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图
一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二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三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
四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
五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六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七湿敷法操作流程图
八换药法操作流程图
九药熨法操作流程图
十坐药法操作流程图
十一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注:蘸药干湿度适宜,以不滴水为度,涂药厚薄均匀。

十二 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
十三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图
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艾灸操作规程一、简介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

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三、禁忌症1、禁灸部位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

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禁忌体质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

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五、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

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

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

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

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洗手;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

电针疗法工作流程图

电针疗法工作流程图
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更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以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打开电源开关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所需的频率和及组合分别调节强度旋钮逐渐加大电流强度不同的病证所需的刺激强度不尽相同但多数病证可以使患者出现酸胀热等感觉或局部肌肉作节律性收缩为度持续通电时间为1520分钟如作较长时间的电针病人往往会发生电适应即感到刺激渐渐变弱此时可适当增加刺激强度或采用间歇通电的方法治疗完毕先将各电极强度调零再关闭电源以避免关闭电源时产生突然增强的电刺激再撤去导线将毫针轻轻捻动几下拔出起针后要观察毫针针体有否变黑变细或缺损如出现这种情况要停止使用这种电针仪
电针法工作流程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16页PPT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16页PPT
处按压“十”字痕迹。 ❖ 3、施术部位消毒:以75%酒精棉球自上而下
沿脊柱常规消毒3遍。 ❖ 4、涂抹姜汁:沿脊柱凸部医者按压“十”字
痕迹处涂抹姜汁。
操作方法
❖ 5、撒督灸粉:沿脊柱凸部医者按压“十”字痕迹 点撒督灸粉呈线条状。
❖ 6、敷盖桑皮纸:将宽10厘米,长40厘米的桑皮纸 敷盖在药粉的上面,桑皮纸的中央对准督脉。
❖ 10、更换艾炷:1壮灸完后再换1壮,共灸3 壮。
❖ 11、移去姜泥:灸完3壮后取下姜泥。 ❖ 12、轻擦灸处:用湿热毛巾轻轻揩干净灸后
药泥及艾灰。
(三)治疗时间
❖ 每次治疗3小时,25天~30天治疗1次,3次 为1个疗程。
四、注意事项
❖ (一)调节饮食:要求患者在治疗前7天开始调节饮食,以清淡素食为 主,多食用植物蛋白,如大豆、花生、蔬菜等等。忌食一切酒类和水产 品鸡、羊、狗肉及肥甘之品,以免降低疗效或发疱过大。
一、适应症
❖ (一)主要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 节炎等免疫性疾病。
❖ (二)可用于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二、禁忌症
❖ (一)哺乳期或崩漏的女性患者,孕妇。 ❖ (二)有糖尿病、心血管、脑血管、肝、肾
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及 过敏体质、高血压者。 ❖ (三)关节畸形活动不利的患者。 ❖ (四)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合并有其他风湿 性心脏病患者及皮损者。
五、管理制度
❖ (一)医师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病员详细了解病 ❖ 情,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严防艾灰脱落烫伤皮肤,熄灭后的艾条(炷)妥 ❖ 善处理,防止发生火灾。 ❖ ()患者如需配合其他治疗(如理疗等),通知相关项 ❖ 目主管,合理安排顺序。 ❖ (四)医师需严格按照毫针刺法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进行治

中医操作流程图.

中医操作流程图.

中医操作流程图目录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2、电针法操作流程图3、水针法(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4、耳针法操作流程图5、火针法操作流程图6、皮肤针法操作流程图7、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8、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9、温针灸法操作流程图10、盒疚法操作流程图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一、留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三、走罐法操作流程图附四、针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五、刺络拔罐操作流程图附六、刮痧拔罐操作流程图12、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图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15、刮痧法操作流程图16、胸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17、颈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18、中药熏蒸操作流程图19、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20、中药热奄包操作流程图21、敷药法操作流程图22、湿敷法操作流程图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24、换药法操作流程图25、药熨法操作流程图26、坐药法操作流程图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28、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29、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图←→↓→←→←→←→←→ ↓→ ←→→←→←→↓→←→←→←→6、皮肤针法操作流程图9、温针灸操作流程图10、盒灸法操作流程图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一、留罐操作流程图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12、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15、刮痧法操作流程图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注:蘸药干湿度适宜,以不滴水为度,涂药厚薄均匀。

28、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29、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图。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中药足浴疗法操作规程一、简介中药足浴是以预防保健为目的,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散剂或中药煎出液均匀地与清水混合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洗浴的中医预防保健技术。

二、适应症足浴的临床运用范围很广,对于神经性疾病和经络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而对于急性合并有器质性病变的疾病则没有显著疗效,足浴特别适合于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

涉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皮肤及神经等科的许多疾病,常用于以下病症:1、内科病症主要有:感冒,头痛,咳喘,失眠,耳鸣耳聋,疲劳,高血压,高脂血症,低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面瘫,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炎,甲亢,便秘,腹泻,阳蜜,遗情,早泄等。

2、外伤科病症主要有:颈椎病、落枕、肩周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关节扭伤、风湿性关节炎、前列腺炎、痔疮等。

3、妇科病症主要有: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症、子宫下垂、阴道炎、盆腔炎、子宫肌瘤、宫颈糜烂、更年期综合征、产后缺乳、乳腺增生等。

4、儿科病症主要有:感冒、呕吐、腹泻、麻疹、遗尿、夜啼、疮积、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5、五官科病症主要有:结膜炎、近视、远视、视疲劳、中耳炎、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咽炎、内耳眩晕症、牙痛、口腔炎等。

6、皮肤科病症主要有:湿疹、带状炮疹、4麻疹、神经性皮炎、黄褐斑、痊疮、脱发、皮肤痉痒、脚气等。

三、禁忌症1、足部皮肤病,如皮肤疮疡、溃烂、烧烫伤等;2、各种传染病如肺结核、非典、禽流感、伤寒、流脑等;3、各种血液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以及严重开放性损伤,胃肠急性穿孔等;4、妇女在妊娠期期间,或月经期月经过多;5、危重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以及各种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肺癌等;6、极度疲劳、醉酒后神志不清、饥饿的患者,药浴液过敏等;四、用物准备足浴盆、中药散剂或中药煎出液、浴足巾、必要时可备毛毯、屏风五、操作步骤(一)施术前准备1、环境要求应保持环境安静,清洁卫生,温度适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