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11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11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虽是长篇巨制,然主旨只有一个,便是介绍人类各阶段文明的兴衰之史。
但我感到,在外敌入侵时,除了军队力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自身的骨气。
正如福熙元帅在“一战”结束后说的:“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一战”结束后,参战的各国不得不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内心,暂作休整。
虽然未再发生大型战争,但日本侵占了满洲,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这等于把它们置于“二战”最有利的位置。
这是为什么?就是那些“元首”们胆小怕事,便将一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展现给外人!“二战”揭开大幕,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希特勒便做出了他那“海狮计划”,魔爪伸向了英伦三岛。
日复一日的狂轰滥炸,虽然一开始德军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所有英国居民,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也不见有人心惶惶的时候。
反而,这段轰炸时期坚定了所有人的信念,人们为皇家空军的胜利欢呼,士兵们则更勇敢地投入新的战斗。
终于,希特勒第一次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看,这就是骨气的力量!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自1937年起,至1943年开始反攻,总是不断地有人投向日本。
我们的民族难道真是如此窝囊吗?不!抗日名将英雄辈出。
那么,为什么有叛徒?一言以蔽之,怕死!保命要紧。
因而,这些人为后人所不齿。
战争,如此残酷。
正是因为这残酷,它培育、磨砺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
在这试金石上,人性如此全面的展现出来。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更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特别是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从世界历史中继承和发扬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将无以迎接全球激烈的竞争,无法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世界通史》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世界历史的新型图书。
它在吸收国内外世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地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阿诺德·汤因比曾这么评价这本历史巨著。
笔者在读完书后,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并不是简单地表达对一国的情感,而是体现了对人类发展深深的忧虑,这也是本书所凸现的“全球史观”之精髓,让人获益匪浅。
首先,先谈一下这本书的阿诺斯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美国历史学家,曾获得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荣誉。
虽然他以《全球通史》闻名世界,但他其他优秀著作(如《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等等)也同样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于2004年3月23日去世,笔者此次阅读的是第七版,也是目前最新的一版。
为什么要出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作者在本书的致读者一文中这样说道:“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古语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古往今来,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向前转动,史学都没有停滞不前。
世界在变,史学发展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以期能做到反思过去与展望未来。
《全球通史》是一部在“全球史”潮流中的奠基杰作,它最早出版于19世纪70年代,一经问世便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畅销于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不断更新版本,多个国家的历史教材也纷纷从中引用摘录。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本书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呢?很多人觉得史书难读,认为其过于乏味枯燥,所有叙述不外乎将历史从古至今、循规蹈矩地记录下来,因此只有一些学者或专业学生愿意深入阅读之中,这就降低了书的阅读传播效果。
但是这本《全球通史》不同,它的语言通俗易懂,自然就吸引了更多的受众。
文章合为时而著,一部好的史书,始终不应该脱离现实,能够用历史知识给当下以反思借鉴,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启示。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0篇)《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1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虽是长篇巨制,然主旨只有一个,便是介绍人类各阶段文明的兴衰之史。
但我感到,在外敌入侵时,除了军队力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自身的骨气。
正如福熙元帅在“一战”结束后说的:“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一战”结束后,参战的各国不得不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内心,暂作休整。
虽然未再发生大型战争,但日本侵占了满洲,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这等于把它们置于“二战”最有利的位置。
这是为什么?就是那些“元首”们胆小怕事,便将一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展现给外人!“二战”揭开大幕,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希特勒便做出了他那“海狮计划”,魔爪伸向了英伦三岛。
日复一日的狂轰滥炸,虽然一开始德军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所有英国居民,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也不见有人心惶惶的时候。
反而,这段轰炸时期坚定了所有人的信念,人们为皇家空军的胜利欢呼,士兵们则更勇敢地投入新的战斗。
终于,希特勒第一次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看,这就是骨气的力量!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自1937年起,至1943年开始反攻,总是不断地有人投向日本。
我们的民族难道真是如此窝囊吗?不!抗日名将英雄辈出。
那么,为什么有叛徒?一言以蔽之,怕死!保命要紧。
因而,这些人为后人所不齿。
战争,如此残酷。
正是因为这残酷,它培育、磨砺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
在这试金石上,人性如此全面的展现出来。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2有人说读史就是在读故事,其实本是如此,我们以后来人审判的视角去看待前人的生活,其实并不客观,最大程度的理性也只是保持个人逻辑上合理。
在不能完全客观的前提下,我们不应该去评判历史,以现代人的思维和眼光去对前人品头论足是没有意义的,唯一应该做的是多思考。
汲取其中的养分为己所用,对个人、时代、社会而言都是大有裨益。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就给人这样的感觉,正如书中所言,每个时代都要编写自己的历史。
《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6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6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球通史》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全球通史》读后感1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里面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短处,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缺乏。
缺乏的结果是导致看待中国的立场不够客观,尤其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还有的一个明显就是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两者都很深入。
全球通史给予我这样一直以为是中国人独大的古代世界的历史观的一种彻底的颠覆,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可能他对于中国的历史还是缺乏一定的了解。
在书中有学者说作者是站在月球上来审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毫无疑问的作者写出了一个划时代的作品。
他的全球角度,我是举双手的赞成,那是因为今天的全球化我们在一直深入,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带给人类一个和谐发展的全球化,寻找全球变化的规律,保障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世界不再是某个国家的世界,全球史观破除我们心中的民粹主义和民族的优越感,这种史观的形成告诉每个民族和个体自己只是世界上很普通的一员,每一民族和个人都在为我们的世界作出自己很卑微的贡献而已。
像书中所写的四大文明中,中国也并不像我们有些人所想占绝对的优势。
但是站在月球上看世界的毕竟是一个人,深受西方文化和思维的人。
在他的全球史观里对于中国的贡献和发展与国内的观点似乎有出入。
特别是中国古代,对于内容我不是专家,我也没有办法进行考证。
但是思维和研究历史的逻辑确实充满了傲慢。
任何要写全球史的没有对中国历史深入了解和研究,所写的全球史都是缺陷。
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古代史,那是世界史的精华之一。
我更期待的有朝一日,有个中国人可以站在人类的高度,写出一本真正的《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读后感2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我花了两个星期读完了,不过读的有点囫囵吞枣。
因为看的入迷,以至于我迫不及待想翻开下一页历史,到翻完最后一页我还想再看下一页。
全球通史3千字读书笔记(精选9篇)
全球通史3千字读书笔记(精选9篇)全球通史3千字读书笔记篇1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全球通史》是美国历史学家、教育家亨利·亚当斯的著作,该书以全球视角,全面阐述了从公元前3500年到20世纪末的世界历史。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强大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亨利·亚当斯以人类文明的演进为主线,将世界历史编织成一幅宏伟的画卷。
他对历史的评价和解读,让我重新审视了各种事件和人物。
书中引人入胜的部分是对于全球化的探讨。
亨利·亚当斯强调了全球化对世界各地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他以生动的例子和丰富的数据,展示了全球化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例如,他详细描述了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以及伊斯兰教的传播对中东地区的影响。
这些内容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当然,这本书也有其不足之处。
例如,亨利·亚当斯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解释可能存在偏见或主观性。
此外,书中的语言较为学术化,可能对非专业读者来说稍显晦涩。
总的来说,《全球通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历史著作。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历史,还能启发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珍视我们的共同遗产和未来。
全球通史3千字读书笔记篇2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
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5篇认真品味全球通史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全球通史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篇1)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里面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短处,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缺乏。
缺乏的结果是导致看待中国的立场不够客观,尤其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还有的一个明显就是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两者都很深入。
全球通史给予我这样一直以为是中国人独大的古代世界的历史观的一种彻底的颠覆,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可能他对于中国的历史还是缺乏一定的了解。
在书中有学者说作者是站在月球上来审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毫无疑问的作者写出了一个划时代的作品。
他的全球角度,我是举双手的赞成,那是因为今天的全球化我们在一直深入,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带给人类一个和谐发展的全球化,寻找全球变化的规律,保障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世界不再是某个国家的世界,全球史观破除我们心中的民粹主义和民族的优越感,这种史观的形成告诉每个民族和个体自己只是世界上很普通的一员,每一民族和个人都在为我们的世界作出自己很卑微的贡献而已。
像书中所写的四大文明中,中国也并不像我们有些人所想占绝对的优势。
但是站在月球上看世界的毕竟是一个人,深受西方文化和思维的人。
在他的全球史观里对于中国的贡献和发展与国内的观点似乎有出入。
特别是中国古代,对于内容我不是专家,我也没有办法进行考证。
但是思维和研究历史的逻辑确实充满了傲慢。
任何要写全球史的没有对中国历史深入了解和研究,所写的全球史都是缺陷。
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古代史,那是世界史的精华之一。
我更期待的有朝一日,有个中国人可以站在人类的高度,写出一本真正的《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篇2)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我花了两个星期读完了,不过读的有点囫囵吞枣。
全球通史大学的读书笔记5篇
全球通史大学的读书笔记5篇全球通史大学的读书笔记范文(1)读完《全球通史》这本书,感觉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世界史观。
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从西方的角度带领我们漫游史前到21世纪的历史。
虽然全书有很多西方的主观意识,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依然是现阶段最好的世界通史简介。
第一阶段,即从史前到公元元年。
史前时期即原始社会时期,此时人类刚刚由猿人进化而来,已经可以使用工具。
这个时期的世界地形已经完全成型了。
人类,开始从黄河流域,两河流域等地区开始诞生。
随后人们为了获得食物开始狩猎,采得食物,采集文化出现。
随着食物的短缺原始人类开始聚集在一起生活,自此人类部落诞生,新石器时代到来。
有了村庄和部落,人类开始长时间的定居在一个地方,但是原始的采集与狩猎满足不了因为定居而大大增长的人口。
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可是限制于生产力,不能够在一个地方一直耕作,刀耕火种的方式在部落中被广泛应用。
这样便在人口的不断迁移中传播农业,发现各种各样的种植物。
扩大生产,人口也得到了极大的增长这是最初的部落文化。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转动,文明之火出现了。
公元3500年左右,在两河流域一个部落完成了从石器时代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转变。
城市中心,制度,文字,社会阶级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标志。
在文明条件下,人类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各种新的生产技术的出现,灌溉技术,冶金技术,风力,水力的利用,车轮的出现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被称作古典文明,即我们所知的四大文明古国。
这些古典文明国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他们便不在满足自身范围的地方?开始向外探索,这样丝绸之路出现,各个文明古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商业上的,文化上的交流。
例如佛教便是在这一时期从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
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前三千年,人类社会的大体已经形成了,国家,制度,文化,宗教都已经诞生了,这是人类从野蛮到开化的一次飞跃。
这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在人口对技术与制度的推动,技术和制度对人口的反作用下。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大全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军训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learning summary, teaching summary, activity summary, internship summary, military training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experience, other model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大全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大全(4篇)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希望中孕育着危险,美好中承载着毁灭。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6篇)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精选16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全球通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1《全球通史》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这本书问世30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不断再版,不仅为英语国家读者所喜欢,而且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在全世界拥有最多读者的通史类作品。
这部书包含了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嬗变,有帝国的更迭、宗教的扩散;有对欧亚大陆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运的宏观思考,也有对著名历史事件的详细介绍;有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哲学分析,对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的辨证评价,也有对世界愈加两极分化的人道关怀对人类历史上诸多灾难的渊源——社会变革总是滞后于技术改革——的忧虑与警示。
这本书之所以可以享誉世界,还在于它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全球史观最有影响力的作品。
其实在西方,早在启蒙时代就有人试图以全球视野来阐释历史。
正如作者本人所说,我们自己这一代人是西方主导的历史观中成长的,我们也生活在一个西方主导的世界里。
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是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这后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世界地图上欧洲殖民帝国的消失就证明了这一点。
地图上许多地方的名字和颜色都发生了剧烈变动,从而显示出20世纪中叶涌现出来的这个新世界。
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西方导向的历史观是落后于时代潮流并有误导性的。
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
尽管伴随着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世界却已经完成了其从旧到新的转变。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20世纪60年代的后殖民世界使一种新的全球历史成为必需,作为读者,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看到这部《世界通史》时受到了一种震撼,这是一部真正打破了国家界限的作品,它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审视整个世界从古至今的每一幅过往的画面。
《全球通史》读后感五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五篇【篇一】《全球通史》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让我感悟很深的书——《世界通史》。
世界通史,字面的意思是记录那些具有重大意义是事情,可是,翻开书,里面却大多是战争!什么“马拉松战役”“温泉关之站”“红白玫瑰战争”……一次战争要死多少人啊!如果有那么多的人力,精力,财力,为什么不拿来建设我们的家园,反而去破坏它呢?我不解。
都说战争是富人发起的,死的却是穷人。
你们还记得在南京车站痛哭的那个小男孩吗?还记得在核战争中受到伤害的人吗?他们重则死亡,轻则致残,连在肚子里的胎儿都不能幸免。
可是,我试问,他们有什么错要遭此灭顶之灾呢?他们都是无辜的啊!战争对全人民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可为什么还要战争呢?那些被权势冲昏头脑的人啊,清醒吧!我们渴望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度,那里有鲜花,有欢乐,伴随着幸福……【篇二】《全球通史》读后感思量再三,还是决定买下这两本书《全球通史》的上下册,原由有二,一者想进一步能以“史”的眼光去品味全球的“恩恩怨怨”,当然以全球的角度来出发,这些恩怨无非是些鸡毛蒜皮的内部矛盾,像邻里的打鸡骂狗。
而事实上我们又身在其中,不能从过去跳出来,毕竟那些欺凌实实在在血淋淋地发生了。
那是历史,是修改不掉的,也不能忘却;二者想看看美国历史学家眼中的全球历史,它们眼中的中国,国人,毕竟,教课书难免有一面之词之嫌吗。
迫不及待的开篇,尽然让萦绕我脑中多年的异想天开找着一些“理论根据”,记来博今后一笑。
由有学过一些电子、化学等相关的科学知识,像电流的流动,电子作为实在存在的物质在导体中流动形成电流,但电子的流动并没有改变导体的物理化学特性。
比如银线连接金线有电流流过,金线并没有得到银线的电子而变成银子,原因是原子核没有被改变,但并不能否认金接受了银的某些东西,只是不好量化衡量而已。
人作为一个生命单位,每天和外界发生着各种信息(能量等)的交换,但你并没有变成我,我也没有变成你,但相对亲近的人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这就是为什么有“夫妻相”一说了。
全球通史读后感
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读后感「篇一」《全球通史》可谓妙极。
真正的是从全球范围讲历史进程是如何缓慢发展的。
在阅读过程仿佛打通任督二脉,妙不可言。
本书有一部分看了之后明白了之前想不明白的事情,有一部分迷迷糊糊,看得云里雾里。
其一是欧洲帝国殖民扩张的历史进程。
就像一个冒险探索游戏,之前不明白为什么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一件如此重要的事情,以及殖民扩张为何会导致英国等国家迅速富强起来。
本书讲得很透彻,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非洲大陆、美洲大陆富含资源,比如黄金。
获得其他大陆的资源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源源不断的黄金流入。
除此之外,还有通过贸易、原材料的加工生产和销售等,获利岂止百倍呢?所以殖民国家迅速富强起来,顺带拉动科技进步、工业革命也不足为奇。
其二,一战、二战、冷战至今的历史事件讲得飞快,看得云里雾里。
一个是因为篇幅有限,在短小的篇幅中讲清楚这么多年全球发生的大事,自然简略。
同样的理由也能用之于上文,因为整个行文结构和行文风格是一致的。
但是前半部分所获颇多,后半部分则不是很懂,是信息量造成的。
历史的前面部分,时间跨度上,事件稀少;历史进程的后半部分,时间跨度上,事件密集。
所以要理解后一半部分就更难些。
本书结构很清晰,每编每章都分了小节。
而每一事件的发生又都整整齐齐地列了原因。
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等。
使得本书看起来很清楚。
的确很适合做教科书。
综上,本书名副其实,而且写得很流畅,一点儿也不晦涩。
全球通史读后感「篇二」闲暇时,我翻开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虽只是几本薄薄的书册,却缮写了人类几百万年来的文明。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文化的争鸣与嬗变、帝国的兴盛与更迭等漫长历程,被作者撰写在几百张由植物纤维组成的纸叶上,以极至凝练的姿态在我眼前绽放。
书一扉扉地翻过,我仿佛聆听到了尼罗河上空盘旋的埃及子民对法老的吟诵,仿佛谛听到了争雄烽烟里传来的悠悠编钟鸣。
在这本书里,我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类所拥有的神秘且深邃的文明。
读全球通史的读书笔记(通用6篇)
读全球通史的读书笔记(通用6篇)读全球通史的读书笔记篇1《全球通史》揭示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世界史丰富而重要的认识价值;提出了许多对当代人有启示的,须作思考的问题,并通过历史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赋予历史以新意,富于智慧,体现了思想的力量。
贯穿于书中作者对历史富于见解的思考:1:人类社会群体可接近性和相互影响的作用。
综观人类历史,人类文化的进步取决于社会群体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的其他的社会群体的经验。
只有那些最易接近.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民族,才最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全球史时代的到来,结果将是全球范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融,并产生如生物学领域中杂交优势法则的那种发展。
2:人类历史遗产的继承。
对历史的考察,揭示作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人类创造活动的灵活性和潜能,尽量客观地评价人类历史的遗产,使人们更加了解今天的人类社会,更有助于把握未来。
诸如古希腊时期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构成了希腊流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每个历史阶段中最有影响的社会都是力图缩小上下层之间鸿沟的社会——都是倡导提高群众参与水平的社会。
这种参与人数总量上的猛增构成了开拓性社会的现代性,这在性质上赋予这些社会以优越的社会内聚力和推动力,使得这些社会胜过同时期的其他社会,在它们的时代打上这些社会的印记。
3: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付出高昂的代价,其原因在于人类运用技术的方式。
目前,人类对技术的滥用,已造成了广岛.博帕尔.切尔诺贝利等灾难,而更急迫.更潜在的灾难则是毁灭性核战争所造成的人类灭绝。
当前我们的任务应当是促成技术的使用,给大多数人都带来好处,从而增加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充分运用技术来控制大自然的种.种灾害,如何发展技术来滋养我们生存的地球。
当今社会,全球史教育,尤其是其中所表现的人类发展的整体观念和全球方略,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作为地球村一员的当代人的前沿意识和全球眼光是相当重要的!当代大学生值得花功夫学习并且必须掌握的不只是外语.电脑.金融和外贸等课目而已,加强全球史观的教育在当今时代尤显重要了,《全球通史》作为一部“精品教材”,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把握未来!读全球通史的读书笔记篇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传世著作《全球通史》,自从出版近半个世纪以来给全球史学界带来巨大的震撼,它从系统的全球史观出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3000字
《全球通史》读书心得3000字《全球通史》读书心得3000字篇1在我们老家的高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农村的孩子数理化方面的成绩要优于文史方面。
很多人都认为农村的孩子不善于学习文科课程,更善于学习理科课程,所以在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大部分农村来的孩子都选择了理科,我就是其中一个。
我们村与我同一年考上重点高中的人大概有七八个,无一例外都选择了理科。
事实上,我们高一的时候文科课程的成绩也确实一般,根本没有办法与城里的学生竞争,选择理科也应该是非常明智的决定。
直到前一段时间我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之前,我都下意识地认为我不是学文史哲的料。
尤其是历史,在此之前我始终觉得这个东西非常枯燥无味。
然而,《全球通史》却完全改变了我这种非常幼稚的想法,我认为农村的孩子文科成绩不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中学教育不重视文史教育,这是一种误导;二是教材本身的原因,传统的历史教材缺乏必要的逻辑阐释。
农村的孩子从小接受“重理轻文”的思想,习惯于逻辑推理的方法,所以在遇到一些缺乏逻辑的教材时,不免产生厌烦失掉本应有的兴趣。
然而真正的历史远非如此,例如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唐宋元明清这些王朝的兴替,并不是下一个王朝拥有比上一个王朝更先进的制度,而是因为旧有的王朝经济的繁荣往往伴随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即意味着人均资源会不断的下降,由于缺乏技术进步,人们的收入也会不断减少,人口的增加最终会迫使人们的生活维持在生存水平状态。
此时如果再有贪污乱臣贼子,再加上天灾人祸外邦入侵,内忧外患之下邦国必然分崩离析。
当然,多数情况下历史并不是只有唯一合理的解释,历史更不是要告诉你鸦片战争爆发在哪一年,而是要解释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为什么鸦片战争不是在更早的一个世纪中发生,为什么不是更晚的一个世纪。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甚至遭到各国的唾弃。
然而自汉以后,儒家思想又重新得到了青睐,并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最重要的思想,以至于有人将其称之为“儒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等并列,为影响世界文化最重要的思想。
全球通史的中学生读书笔记5篇
全球通史的中学生读书笔记5篇《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一种思想武器,可以用来救治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全球通史的中学生读书笔记5篇,供大家参考。
全球通史的中学生读书笔记范文(1)一直以来就很喜欢读历史,感觉可以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与那些历史中有趣的人们进行交流。
陆续的看了很多与历史有关的书籍,但都是片段式的',就连初中、高中上历史课所学到的历史,也是明确的划分出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这次阅读《全球通史》这本书算是连贯性的对整个人类的历史做一次梳理,把以前看不清楚弄不明白的一些历史事件的关联性,看得更加通透。
这本书的时间跨度是从史前史到__世纪,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已于20__年去世,这本书是其最后的版本。
《全球通史》这本书有意识的淡化世界史中政治方面的内容,而把全人类的文化、社会生活的演进作为史学考察的重点,尽量以更加客观的角度来描写历史,让读者真正进入到整体世界史的思考境界,而不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对现实世界具有启发意义的思考,便于读者理解民族国家形式遮盖下的真实世界。
这本书从人类还是食物的采集者讲起,到人类进化为食物的生产者,进而人类发展出古典文明,欧亚大陆上的中世纪文明,也没有忘记非洲大陆上的人类文明演进,以及一些在灿烂文化边缘的被孤立的文明,最终讲到新兴西方世界的兴起与衰落,宏观上十分的全面。
这本书的每一个篇章的最后一节内容都是历史对今天的启示,这些启示带给我们的思考都非常的有意思,和我们上中学时死记硬背的历史意义很不一样,这些启示与思考并没有一个很准确的结论,它涉及方方面面,却带给人很多思考的空间。
比如第一篇讲述了人类作为食物的采集者,可以采集到的食物种类很繁多,那时的人类死亡多是因为意外和医疗条件的落后,如果一个人顺利的活着,寿命并不比现在人类寿命短,这与他们丰富而又健康的饮食,以及适量的运动是相关的,现在的营养学家推荐给人们的健康饮食与当时以采集为生的人们所获得的食物结构是十分相似的,那个时候人们也主要以植物的果实为主,肉食的摄入量十分有限,而且那时人类的食物种类远比现在丰富,结构也更加合理,书中引导读者以此来反思现在生活中人类的饮食结构。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5篇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5篇《世界通史》承载着的是史料学说,内容不失厚重,读着却没有感受有一丝枯燥的味道。
全球通史读后感1刚刚读完《全球通史》上下册,这种大裤头的书,我看的好像并不多,尤其是历史方面的书。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时间跨度比较大,从史前史到21世纪,基本上还原了人类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一个过程。
开卷间,感觉人类历史长河浩瀚无边,仿佛可以听到远古传来的呼唤,每一朵浪花激起,就蕴含着上百年的故事;掩卷后,又感觉人类历史昙花一现,那些存活过的王朝和人物,都已烟消云散,要不是在历史中读起,像是不曾存在过。
从中我也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伟大。
文明和野蛮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相生相克,你无法用感情色彩去评价哪种力量更高级,他们之间的冲突,成为历史推动的主要动力。
这就像人性的善恶一样,它更像是一种主观评价,其实善恶并无区分,只在人的一念间。
利益的驱动成为很多发明、冒险、开拓的原动力。
比如最早西欧国家葡萄牙、荷兰、西班牙、英国等国家的对外航海远行,有了很多地理大发现的壮举。
例如好望角、美洲大陆、大洋洲的发现等。
他们都是在本国或邻国权贵的经济资助下完成的探险。
甚至是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也是源自对纺织品生产效率提升下的创造。
杀戮与战争基本也是因为围绕经济掠夺和宗教信仰来展开的。
没有一个永存的王朝,最长寿的拜占庭王朝似乎存在了近2000年。
大多数王朝都是你唱罢我登场,有种对空长悲切的感叹。
近两百年的历史加速了世界的变革与发展。
最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距离我们也仅仅过去70余年。
还不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印之战距离我们似乎更近,而中东的巴以冲突、叙利亚战争还一直存在的局部战争,我们目前的和平环境的确是难能可贵。
不包括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中东文明、印度文明在内,中国文明是历史上唯一没有遭到大的摧毁的完整文明体系。
在经过工业革命、信息互联网革命之后,人类创造了强大的世界,也面临着巨大的冲突,人类控制与环境压力的冲突。
关于著作《全球通史》读后感参考范文3篇
关于著作《全球通史》读后感参考范文3篇《全球通史》读后感1最近,我读了一本让我感悟很深的书——《世界通史》。
世界通史,字面的意思是记录那些具有重大意义是事情,可是,翻开书,里面却大多是战斗!什么“马拉松战役”“温泉关之站”“红白玫瑰战斗”……一次战斗要死多少人啊!假如有那么多的人力,精力,财力,为什么不拿来建立我们的家园,反而去破坏它呢?我不解。
都说战斗是富人发起的,死的却是穷人。
你们还记得在南京车站痛哭的那个小男孩吗?还记得在核战斗中受到损害的人吗?他们重则死亡,轻则致残,连在肚子里的胎儿都不能幸免。
可是,我试问,他们有什么错要遭此灭顶之灾呢?他们都是无辜的啊!战斗对全人民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可为什么还要战斗呢?那些被权势冲昏头脑的人啊,糊涂吧!我们渴望一个没有战斗的国度,那里有鲜花,有欢快,伴随着幸福……《全球通史》读后感2在《全球通史》一书的卷首,向读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缘由就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编写新的历史,这不是说前人所编写的史书是不正确的,而是由于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新的问题,进而就需要探究新的答案。
人们都说,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之一,由于每个人、每件事都处在时间的渐渐长河之中,过去了的自然就变为了历史,所以,历史其实无处不在。
在我心中,历史本身是有神圣感的,手上拿着史书,就似乎能抓住过去时间留下的痕迹。
阅读通史类的书籍其实并不简单,由于它其中包含的内容太过于庞杂,但是读通史会非常有利于读者形成一种全球的视角。
在《全球通史》一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摒弃了西方传统的史学家通常使用的三分法,而是采纳了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的方法:分别是一千五百年以前各地区处于孤立时期的世界和一千五百年以后西方国家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这种划分方法非常有利于我们读者消退自己头脑中有关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种时间差和空间差,我现在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常常会把同一时期中国和外国的历史进程进展一个联系和比拟。
读《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与感悟五篇范文
读《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与感悟五篇范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就是我分享的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全球通史》的读书笔记1一直爱读历史,而对于中国历史,看到的都是中国作者写的作品。
而作者本身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和视角,其“先天性”地无可避免也限制了读者的眼光视角。
这次看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受益菲浅。
而其中有关中国的部分,可谓洋眼看中国,更是不可多得的收获。
东周东周的形成是由于西、北方牧羊野蛮民族的侵入,当时世界上各地区都差不多同一时期都出现了这种野蛮部落都文明帝国的侵略掠夺,而独独中国的文明没有由于入侵被毁灭或转型。
同时的希腊、印度统统难逃过这两次游牧民族的侵入浪潮。
而中国被野蛮入侵而继而出现了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更是反证出华夏文化的连续性和坚韧性。
青铜铁器一般的历史教科书对这两项技术都只是说明出我国人们在商、战国就掌握了这两项技术。
实际上冶铜技术的发明并不是在中国,而是在中东地区,中国于公元前1500年才学会了冶铸青铜武器的技能,同时传入的还有种植小麦和制造马车等技能,正是由于这些的帮助,当时的商朝统治者才能征服了其它四周仍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村落,扩大了华夏的版图。
而铁器的传入对比起世界其它地区则相对较晚,冶铁技术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中叶的小亚细亚,公元前800年传入印度,公元前750年传入中欧,于公元前600年才传入中国。
孔子在西人眼中,孔子是一个渴求成就功名利业的人。
这从他周游列国,试图寻得一位采纳其理想政治见解的统治者得知。
生逢乱世的孔子对当时的实际政治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不过“孔子最终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并将其充分发挥。
他证明了他自己的一个具有罕见热情和擅长教育的教师”。
这个普通的教师不单单教育出了几个像样的弟子,并借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成了深远且恒久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教育家。
读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读全球通史读书笔记读全球通史读书笔记篇1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更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特别是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从世界历史中继承和发扬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将无以迎接全球激烈的竞争,无法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古代卷从古代世界的开端,按纵的历史发展进程依次对各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分章编写;对公元前4世纪后的诸国按横的历史联系分章编写。
中世纪卷按地区和典型专题相结合的系统叙述。
近代卷主要叙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法国里昂和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英国大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和第二国际、巴黎公社、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晚期的亚非拉国家等内容。
现代卷主要阐述人类世界进入20世纪后所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等内容。
当代卷以对战后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为依据,反映战后世界这个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统一整体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反映各类型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人_动和对外关系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
”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
学习世界历史,不仅可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深远的战略思维,培养开阔的世界眼光,从而能认清复杂现状,抓住要遇,应对挑战。
世界历史是人类作为一个现实整体的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世界历史体系中的一部分。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了解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风貌,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重大变迁,并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才能在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中,认清复杂现状,融入时代的潮流。
在书中有学者说作者是站在月球上来审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毫无疑问的作者写出了一个划时代的作品。
他的全球角度,我是举双手的赞成,那是因为今天的全球化我们在一直深入,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带给人类一个和谐发展的全球化,寻找全球变化的规律,保障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阿诺德·汤因比曾这么评价这本历史巨著。
笔者在读完书后,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并不是简单地表达对一国的情感,而是体现了对人类发展深深的忧虑,这也是本书所凸现的“全球史观”之精髓,让人获益匪浅。
首先,先谈一下这本书的阿诺斯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美国历史学家,曾获得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荣誉。
虽然他以《全球通史》闻名世界,但他其他优秀著作(如《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等等)也同样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于2004年3月23日去世,笔者此次阅读的是第七版,也是目前最新的一版。
为什么要出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作者在本书的致读者一
文中这样说道:“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古语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古往今来,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向前转动,史学都没有停滞不前。
世界在变,史学发展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以期能做到反思过
去与展望未来。
《全球通史》是一部在“全球史”潮流中的奠基杰作,它最早出版于19世纪70年代,一经问世便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畅销于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不断更新版本,多个国家的历史教材也纷纷从中引用摘录。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本书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呢?
很多人觉得史书难读,认为其过于乏味枯燥,所有叙述不外乎将历史从古至今、循规蹈矩地记录下来,因此只有一些学者或专业学生愿意深入阅读之中,这就降低了书的阅读传播效果。
但是这本《全球通史》不同,它的语言通俗易懂,自然就吸引了更多的受众。
文章合为时而著,一部好的史书,始终不应该脱离现实,能够用历史知识给当下以反思借鉴,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启示。
《全球通史》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它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对21世纪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整个人类的未来进行了深刻思考和启发。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西方在近几个世纪来的主导地位,而民主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又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
因此,自然有很多史学书籍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来叙述历史。
二战后,美国崛起并与苏联形成了两极对抗的冷战局面,看似毫无硝烟的世界,却暗流涌动,局部战争不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迅速发展,东亚各国逐渐崛起,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变成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也更加明显。
世界多极化趋势难以逆转:
世界格局的变化也促成了史学观念的改变,《全球通史》则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全球史观——的代表作。
二战后,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试图以一种全球观念来解释历史,他们摒弃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和那些较为狭隘的史学观念,认为应该用一种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去评价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
“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等等,是他们常用的口号。
在读本书时,读者能明显感受到作者中立、客观的态度,它不以国籍、意识形态、个人观点来评判历史发展。
但人无完人,只要生活在现实社会,总会受到世俗客观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也不例外。
编者在前言部分也直言道,可能是西方中心论的余毒所致,读书笔记.虽然他不认为西方文明比东方文明高端,但是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东方论”的影响。
他始终不敢给现代文明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他意识到此前的说法明显忽略了东方文明对于三大革命的历史贡献,所以感到了一种道义上的不安、踌躇。
一直以来,人们从课本中学到的历史,都带有一种本国的视角,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对于本国与外国的历史带有一种潜意识的偏向情感。
这虽然会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但是却不够客观。
例如上课时老师提到过的“各个国家对1840年中英之间的
战争的命名”问题:在中国它被称之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因为我们认为这是英国试图用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国门而引起的一场非正义性质的侵略战争;但它在英国却被称之为中英战争,这一说法明显是想掩盖其侵略中国的实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国家的利益和意识形态对于历史的客观评价有着决定性影响。
英国人将“鸦片战争”称之为“中英战争”:
中日的关系亦然,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日渐猖獗: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等等,甚至妄图将钓鱼岛划为己有。
这些对历史篡改的行为,正是基于他们对于自身所犯的罪行没有根本的反省和认识,所以试图以掩盖他们不光彩的历史,而这不仅会使日本的年轻一代认识不到本国所犯的错误,还严重伤害了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情感,这种行为必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和唾弃。
因此,客观地记述历史既是对过往的尊重,也是对现世的负责。
另一方面,它给我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历史视角。
高中课本基本上是按照中国古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分别来介绍的,这样我们对于特定时期的历史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然而,这也导致我们对于同一时期的中、西方的时空概念不甚明确,虽然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横向对比,但还是更加注重纵向的叙述。
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过往的世界缺少一种全局性的认识。
《全球通史》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宏大的、世界性的视角,它在叙述时将整个世界联系了起来,减少了地域和民族的局限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向读者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人类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新兴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人类通过自身的智慧成为了世界主宰,我们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又使自己陷入新的困境。
在作者看来,“人类应该去寻找一个“伦理罗盘”(即当盲目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在全球泛滥时,让人类尽量避免成为“经济动物)来引导技术的发展”。
刚去世的伟大物理学家霍金,曾三番五次地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论”,警示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
2016年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顶级围棋大师李世石;今年3月18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发生了世界上首例无人驾驶汽车撞人事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不安。
人工智能的利弊该如何权衡?
这些不禁让人们担心起来: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未来彻底将人取代?可能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与人类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人工智能发展的透明度如何监督、法律条文如何规定、人工智能造成失业问题等等,都将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人们无法否认整个社会始终在前进着,也无法改变这样的趋势,人类只能不断地弥补缺口。
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的,现在到了对现存的惯例和制度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行之有效的,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
尽管现在充斥着不少关于人类未来悲观论的言论,但是斯塔夫里阿诺斯仍然抱有一种乐观的态度。
现代人拥有两个祖先们没有的武器——飞速发展的科技和人权意识的觉醒,它们或许可以带领人们奔向自由王国。
站在历史的路口回望,人类未来的命运终将掌握在自己手中,社会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也取决于人们如何将把所学到的,借鉴的知识与智慧付之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