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3000字:
“《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阿诺德·汤因比曾这么评价这本历史巨著。笔者在读完书后,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并不是简单地表达对一国的情感,而是体现了对人类发展深深的忧虑,这也是本书所凸现的“全球史观”之精髓,让人获益匪浅。
首先,先谈一下这本书的阿诺斯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美国历史学家,曾获得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荣誉。虽然他以《全球通史》闻名世界,但他其他优秀著作(如《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等等)也同样具有很高学术价值。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于2004年3月23日去世,笔者此次阅读的是第七版,也是目前最新的一版。
为什么要出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作者在本书的致读者一
文中这样说道:“新世界需要新史学”。古语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往今来,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向前转动,史学都没有停滞不前。世界在变,史学发展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以期能做到反思过
去与展望未来。
《全球通史》是一部在“全球史”潮流中的奠基杰作,它最早出版于19世纪70年代,一经问世便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畅销于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不断更新版本,多个国家的历史教材也纷纷从中引用摘录。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本书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呢?
很多人觉得史书难读,认为其过于乏味枯燥,所有叙述不外乎将历史从古至今、循规蹈矩地记录下来,因此只有一些学者或专业学生愿意深入阅读之中,这就降低了书的阅读传播效果。
但是这本《全球通史》不同,它的语言通俗易懂,自然就吸引了更多的受众。文章合为时而著,一部好的史书,始终不应该脱离现实,能够用历史知识给当下以反思借鉴,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启示。《全球通史》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它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对21世纪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整个人类的未来进行了深刻思考和启发。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西方在近几个世纪来的主导地位,而民主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又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因此,自然有很多史学书籍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来叙述历史。二战后,美国崛起并与苏联形成了两极对抗的冷战局面,看似毫无硝烟的世界,却暗流涌动,局部战争不断。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迅速发展,东亚各国逐渐崛起,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到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变成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也更加明显。
世界多极化趋势难以逆转:
世界格局的变化也促成了史学观念的改变,《全球通史》则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全球史观——的代表作。二战后,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试图以一种全球观念来解释历史,他们摒弃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和那些较为狭隘的史学观念,认为应该用一种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去评价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等等,是他们常用的口号。
在读本书时,读者能明显感受到作者中立、客观的态度,它不以国籍、意识形态、个人观点来评判历史发展。但人无完人,只要生活在现实社会,总会受到世俗客观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也不例外。编者在前言部分也直言道,可能是西方中心论的余毒所致,读书笔记.虽然他不认为西方文明比东方文明高端,但是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东方论”的影响。他始终不敢给现代文明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他意识到此前的说法明显忽略了东方文明对于三大革命的历史贡献,所以感到了一种道义上的不安、踌躇。
一直以来,人们从课本中学到的历史,都带有一种本国的视角,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对于本国与外国的历史带有一种潜意识的偏向情感。这虽然会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但是却不够客观。
例如上课时老师提到过的“各个国家对1840年中英之间的
战争的命名”问题:在中国它被称之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因为我们认为这是英国试图用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国门而引起的一场非正义性质的侵略战争;但它在英国却被称之为中英战争,这一说法明显是想掩盖其侵略中国的实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国家的利益和意识形态对于历史的客观评价有着决定性影响。
英国人将“鸦片战争”称之为“中英战争”:
中日的关系亦然,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日渐猖獗: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等等,甚至妄图将钓鱼岛划为己有。这些对历史篡改的行为,正是基于他们对于自身所犯的罪行没有根本的反省和认识,所以试图以掩盖他们不光彩的历史,而这不仅会使日本的年轻一代认识不到本国所犯的错误,还严重伤害了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情感,这种行为必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和唾弃。因此,客观地记述历史既是对过往的尊重,也是对现世的负责。
另一方面,它给我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历史视角。高中课本基本上是按照中国古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分别来介绍的,这样我们对于特定时期的历史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而,这也导致我们对于同一时期的中、西方的时空概念不甚明确,虽然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横向对比,但还是更加注重纵向的叙述。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过往的世界缺少一种全局性的认识。《全球通史》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宏大的、世界性的视角,它在叙述时将整个世界联系了起来,减少了地域和民族的局限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向读者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人类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新兴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人类通过自身的智慧成为了世界主宰,我们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又使自己陷入新的困境。在作者看来,“人类应该去寻找一个“伦理罗盘”(即当盲目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在全球泛滥时,让人类尽量避免成为“经济动物)来引导技术的发展”。
刚去世的伟大物理学家霍金,曾三番五次地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论”,警示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2016年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顶级围棋大师李世石;今年3月18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发生了世界上首例无人驾驶汽车撞人事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不安。
人工智能的利弊该如何权衡?
这些不禁让人们担心起来: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未来彻底将人取代?可能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与人类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人工智能发展的透明度如何监督、法律条文如何规定、人工智能造成失业问题等等,都将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人们无法否认整个社会始终在前进着,也无法改变这样的趋势,人类只能不断地弥补缺口。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的,现在到了对现存的惯例和制度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行之有效的,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