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第二十八篇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四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四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知识导引(一)表解知识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剖析重、难点1.慕尼黑阴谋2.德意法西斯在二战中扩张的过程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1)进攻顺序为:先是中欧的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再是向东进攻波兰,然后向西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西欧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英国等。

法国战败、英国遭到猛烈轰炸之后,德国又掉头向东进攻苏联,特别是苏联首都莫斯科、重镇斯大林格勒。

总体上呈现出逆时针进攻方向。

在法国被占领前,德国的扩张是一路顺利。

之后,德国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2)德国在扩张之初顺利进展和后来遇到挫折的原因分析:二战爆发后,英法虽然对德国宣战,但在绥靖政策的指导下,实际上是宣而不战。

原因是它们鼓励德国在灭亡波兰之后进攻苏联。

反映了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

德国就是在这种纵容之下,出其不意地向西进攻,使得英法措手不及,出现了敦刻尔克的狼狈撤退、英国遭到猛烈轰炸甚至法国被占领的情况。

之后,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认清德国法西斯的真实意图后,不再以苏联作为主要对手,而是联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抗敌,使德国扩张进程步步受挫。

这体现出世界反法西斯和法西斯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1940年四五月英国遭到轰炸,法国投降。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

1943年意大利投降。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

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4.二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1)原因:第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学习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

要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要坚持不懈,在学习中发现真谛。

态度固然重要,但要付之行动。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1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慕尼黑阴谋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

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2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联合。

二、雅尔塔会议1.召开时间:1945年2月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4.内容:(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2)决定成立联合国(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5.影响: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四、二战的胜利1.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使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受敌。

2.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标志二战在欧洲结束。

3.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下册各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下册各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下册各知识点复习资料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形成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实力变化:英法德美—美德英法 2、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德意奥组成,德国为核心,意大利是动摇者。

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1882年5月三国协约:英法俄组成,英国为核心。

签订《英俄协约》1907年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一战”爆发的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为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形成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两大集团。

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展开军备竞赛,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扩大,巴尔干半岛是争夺的“焦点”,成为大战的“火药桶”。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导火线。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经过:普林西波在萨拉热窝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认识:既是反侵略、正义的爱国行为,也是极端个人恐怖活动,带来灾难。

3、一战过程爆发: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7月全面爆发:俄德法英卷入战争1914年8月决定性战役:凡尔登战役 1916年2月,使德军丧失西线主动权。

结束:德国投降, 1918年11月结果: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性质: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战争。

4、后果的影响: 5、“一战”带来的启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热爱和平,远离战争;反对恐怖主义等。

-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巴黎和会概况:1919年1—6月,凡尔赛宫协约国召开性质:战胜国争夺霸权的分赃会议操纵国:美英法中心问题:如何处臵战败后的德国焦点问题:德国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二、《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签订,协约国对德国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

殖民地:德国全部的殖民地英、法、日等国瓜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o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o二战的主要战场: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o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o《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o二战的转折: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o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o波斯坦会晤:时间:1945年7月会晤国:美、英、苏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o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o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2018)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

(2018)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7课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一、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1、背景: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纳粹党进行了蛊惑性的宣传,还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2、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总理,德国进入法西斯专政时期。

3、德国法西斯专政:A、利用“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

B、迫害犹太人。

C、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4、《慕尼黑协定》:1938年九月底英、法、德、意四国政府首脑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它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二、意大利法西斯入侵非洲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国内陷入混乱状态,墨索里尼趁机建立法西斯政党。

2、夺权: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为总理, 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3、1935年意大利军队未经宣战即侵入埃塞俄比亚,在非洲点燃了侵略战火。

三、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背景:日本资金匮乏,市场狭小,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严重,阶级矛盾趋于尖锐。

在这种形势下,军国主义势力趁机发展,日本政府一步步走上了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2、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由此揭开了世界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7年日本又制造了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三国轴心:德、意、日法西斯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进行侵略扩张。

它们相互勾结,在反共的幌子下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本课总结提升:(1)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为总理,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1935年,意大利军队侵入埃塞俄比亚。

(2)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希特勒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3)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中考历史总复习 九下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梳理+过关检测+综合提优练习,pdf)

中考历史总复习 九下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梳理+过关检测+综合提优练习,pdf)

在慕尼黑签订协定 , 规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 给德国 , 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 ( ) 影响 :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 2 ( ) 绥靖政策 3
1.慕尼黑阴谋 ( ) 时间及经过 : 德、 意、 英、 法四国政 府 首 脑 1 1 9 3 8年9月,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 ) 原因 : 帝国 主 义 经 济 和 政 治 发 展 不 平 衡 ; 1 1 9 2 9~1 9 3 3
军开始向德军展开反攻 . 折点 .
① 时间 : 1 9 4 2 年 7 月 ~1 9 4 3年2月. : , 结果 年 月 被 围 困 的 残 余 德 军 投 降.此 后, 苏 ② 1 9 4 3 2 斯大林 格 勒 战 役 成 为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重 要 转 ③ 影响 :
使德军陷入苏军和 盟 军 的 东 西 夹 击 之 中 , 加速了法西斯德国 的灭亡 .
, 战场是苏德战场 ) 打 开 了 盟 军 从 西 线 直 捣 德 国 本 土 的 大 门,
美、 英等反法西斯盟军 . ② 组织者 : 盟军在 诺 曼 底 登 陆 ,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第一 ③ 影响 :
日, 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
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 ② 投降 : 1 9 4 5年8月1 5日,
九年级下册
从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 1 ������ 下图反映了二战前夕的欧洲形势 , ( )
一 、选择题
欧洲联盟条约 » 生效 B ������ « « » 慕尼黑协定 签订 C ������
A ������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 ������ 慕尼黑会议
A ������ 巴黎和会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 苏联红军对法西 1 1 ������ ( 2 0 1 2������ 贵州贵 阳 ) 斯德国发动总攻并迫使其最终投降的战役是 ( ) 观 察 分 析 下 表, 从该表信息中你能得出 1 2 ������ ( 2 0 1 2������ 四川泸 州 ) “ ” ( ) 有关 二战 的正确结论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 卷入战争 国家 6 1个 死伤人数 持续时间 6 年多 军费开支及 物资损失 C ������ 莫斯科保卫战 A ������ 诺曼底登陆 B ������ 攻克柏林 D ������ 阿拉曼战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1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慕尼黑阴谋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

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2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联合。

二、雅尔塔会议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4.内容:(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2)决定成立联合国(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5.影响: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四、二战的胜利1.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使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受敌。

2.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标志二战在欧洲结束。

3.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4.胜利的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共同对付法西斯。

5.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中考一轮复习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中考一轮复习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D决定成立联合国
12、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外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 是
否会从……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
后一个受害者……”这里的“决定”出自
A《九国公约》
√ B慕尼黑会议
C《凡尔赛和约》
D雅尔塔会议
13.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中考一轮复习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 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梳理: 考点一:慕尼黑阴谋(起因、实质、 签订及影响) 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爆 发的标志、战争的进程、反法西斯联 盟的建立、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全面爆发:1939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6、1919年巴黎和会与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有
①包含有损中国主权的内容②确定了对德国的处理方案③参加
会议的都是帝国主义国家④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7、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那么打击 德国法西斯的第一战场是
√ A 法德战场 B 北非战场 C 苏德战场 D 英德战场
10、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苏军攻克柏林②德国突袭波兰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日本偷袭 珍珠港⑤诺曼底登陆 A ④②③①⑤ B ②③④⑤① C ②③④①⑤ D ②④③⑤①
√ 11、在关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新闻报道中,不应出现的是
A决定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B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苏联承诺对日本作战
√C.美国宣布对日本作战
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新人教版慕尼黑阴谋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3、后果:使德国野心进一步膨胀,不但吞并苏台德,不久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又把矛头指向波兰。

4、评价:这是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企图(1)牺牲小国利益,换来欧洲的和平,(2)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以达到“祸水东引”目的的一次大阴谋,史称“慕尼黑阴谋。

”这是法国、英国纵容德国侵略到高峰的表现(绥靖政策)。

它助长了德国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5、启示:对侵略要进行有效抵制或不要让侵略者得寸进尺或不能助长侵略者. (弱国无外交)绥靖政策1、定义: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2、实质:西方大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的政策3、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三次突袭事件)1、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②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所隐含的矛盾③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争策源地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④具体原因:英法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3、初期的欧洲战事(西欧战场):1940年德国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西欧和北欧在内许多国家,德国对英国发动了“不列颠之战”,英国首相丘吉尔号召人民坚决作战。

4、战争的扩大①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突袭),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扩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o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o二战的主要战场: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o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o《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o二战的转折: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o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o波斯坦会晤:时间:1945年7月会晤国:美、英、苏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o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o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慕尼黑阴谋1.慕尼黑会议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侵略野心膨胀,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参与国:1938年9月,德、意、英、法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为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含义(或实质):英法等西方大国虽对法西斯侵略不满,但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对法西斯侵略不加严厉制裁,而是希望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

会议的影响: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绥靖政策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反法西斯力量,最终导致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二战开始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也最先尝到了苦果,1940年四五月德军进攻英法,法国战败投降,英国首相丘吉尔带领英国人民坚决抵抗。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时间:1942年1月1日国家: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内容: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26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影响: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促进二战胜利。

2.开罗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1943年11月国家:中、美、英地点:开罗内容: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3.雅尔塔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1945年2月人物: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召开雅尔塔会议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无
【解析】:
某学校九年级(2)班同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日关系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下面的活动。
材料一:美、英、日之间特别是美日之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虽然极其尖锐,但是当时大战刚刚结束……因此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来解决冲突……因此美国更是急于谋求召开一次新的国际会议,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限制竞争对手……
A、《斯大林传》
B、电影《最长的一天》
C、罗斯福的国会演说
D、小说《静静的顿河》
【答案】:
【解析】:
1945年2月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雅尔塔会议。关于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你认为中国应当怎样去做?
【答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析】:
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时代主题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发展”。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它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条约。一一高中人教版《20世纪战争与和平》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该集中营。………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人教版九年级下近5年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在发展中国家,有近1/3的人处于赤贫状态。如果发达国家不改变目前的政策,世界贫困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20亿。
A、正确
B、错误
史实: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推论:此举的目的是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相对过剩。
A、正确
B、错误
史实: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
材料二中“太平洋地区”战争爆发有何影响?“可怕的武器”指的是什么?
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出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和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这一时期日本有怎样的“经济力量”?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美日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某学校九年级(2)班同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日关系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下面的活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真正世界规模的事件是什么?
""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
二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是指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希特勒曾得意地说:“三个国家联合起来了,起初是欧洲轴心,现在是世界的大三角……”,他所说的轴心国集团的缔约国家是( )
A、德、意、奥
B、德、意、日
C、美、中、苏
D、德、俄、英
【答案】:
【解析】:
下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推论:当英国、苏联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时,英国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
A、正确
B、错误
史实:一位德国军事历史学家说:“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的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大象——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
推论:科技用于战争,使战争变得更为残酷。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20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美国为了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亚洲基地,放宽了对日本的惩罚,极力稳定日本的经济。
——(岳麓版)《世界历史》
材料四:70年代日本摆脱向美国一边倒的“追随外交”,提出所谓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把经济力量、外交力量、文化力量等综合的聚集起来……推行大国外交。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一认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美国与日本之间矛盾最为尖锐,美国谋求的“国际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在该会议上,美国通过什么条约成为最大的受益国?该条约有何影响?
材料二中“太平洋地区”战争爆发有何影响?“可怕的武器”指的是什么?
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出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和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这一时期日本有怎样的“经济力量”?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美日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2015.贵州省铜仁)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改变了历史发展的面貌,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答案】:无
【解析】:
哪一事件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发展到怎样的新阶段?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呈什么趋势?美国的“设想”反映出当今的世界还存在什么问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真正世界规模的事件是什么?
""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
二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是指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岳麓版)《世界历史》
材料四:70年代日本摆脱向美国一边倒的“追随外交”,提出所谓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把经济力量、外交力量、文化力量等综合的聚集起来……推行大国外交。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一认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美国与日本之间矛盾最为尖锐,美国谋求的“国际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在该会议上,美国通过什么条约成为最大的受益国?该条约有何影响?
【答案】: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解决战后重大问题而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
A、德黑兰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会议
D、波茨坦会议
【答案】:
【解析】:
“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这段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
请回答:
材料一中是指的哪次战役?在哪次战争中出现的?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中这场战争,什么事件标志战争全面爆发?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是什么?欧洲战场最后一次战役是什么?
材料二中所述的战争,在中国被称为什么?而这场战争在中国却长达14年。这场战争体现了中国军民的什么精神?
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这种因素最主要是什么?请你设计一条宣传和平的标语。
""
【答案】:
【解析】:
阅读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占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二:这次战争是由德意日发动的。英法美纵容起来的,是一场世界性战争,是人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消耗大量财富,无数生灵涂炭,它以其巨大的破坏力使世界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中国首脑与苏美英首脑会晤共同通过有利于中国抗战的决议
C、会议决定取消国际联盟,成立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
D、苏联决定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利于加快战争的胜利
【答案】:
【解析】:
下图是一幅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漫画,下列对漫画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法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最新精选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第二十八篇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对美洲的征服拉开了序幕
B、1916年月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C、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规模开始扩大
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材料一:美、英、日之间特别是美日之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虽然极其尖锐,但是当时大战刚刚结束……因此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来解决冲突……因此美国更是急于谋求召开一次新的国际会议,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限制竞争对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