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周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民俗风情艺术考察报告 (2)

合集下载

对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探索

对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探索

对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探索在现代高速发展的时代的冲击下,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逐渐陷入没落,传统手工艺人生存状况举步维艰,从事传统技艺制作的人大量锐减,手工艺者在机器化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手工制作技艺,是手艺人们智慧的结晶,传统手工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代代相传。

标签:传统工艺;发展;文化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基本源泉,经济与文化、科学技术与艺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是影响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社会生活以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对手工艺艺术有着直接而深刻的联系,应了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

在传统手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我们把这种不断通过纯手工一步一步雕琢出来的工艺精神称为“工匠精神”,手艺人们对传统工艺追求完美和极致。

一、水族马尾绣文化发展现状水族是主要聚居在我国贵州的少数民族,自称“睢”,因发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之说。

水族先辈创造了许多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以水书为主要载体的独特的水族文字;独具特色的水族端节、卯节、敬霞节等节日;以丰收时节农历九月为岁首的水历;以马尾绣为代表的水族民间传统技艺;能反映水族民俗、信仰和社会生活的铜鼓文化。

在水族人們的生活习俗中,认为穿戴马尾绣的服饰,外出会一切平安、吉祥,会给自已带来祥瑞之气,用马尾绣的背扇背了小孩,孩子会避免外界一切伤害。

马尾绣因工序繁琐复杂,在水族人们心目中属极为贵重的物品。

水族的女孩从小就跟着长辈学刺绣和剪纸,一般是十岁左右开始。

但一大部分都像汉族年轻人一样因为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太学习接触马尾绣了。

马尾绣在女性服饰中的运用是最为广泛的,几乎所有的水族女性服饰上都或多或少地有马尾绣装饰图案。

三都水族服饰同侗族等少数民族服饰一样,分为盛装和便装,马尾绣比较常用在盛装上,男性服饰一般不用。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水族人民不追求过度华美,仅注重点缀美化作用。

由于马尾这种材料较难获取,工艺繁复,费工费时,通篇绣制成本十高昂,所以马尾绣纹样一般运用在衣物的边缘。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寨

黔东南苗族侗族⾃治州锦屏县河⼝乡⽂⽃村寨⽂⽃苗寨位于锦屏县西南部,距县城30公⾥,距三板溪⽔电站⼤坝8公⾥,坐落在海拔600――800⽶的半⼭腰中,前有宽阔的本板溪电站湖⾯,左右分别有风光旖旎、清澈见底的乌榜溪、乌⽃溪环绕。

⼤坝蓄⽔后,从湖边码头只需步⾏百余⽶,即可抵达苗寨。

全寨300多户,2000多⼈,苗族⼈⼝占98%,总⾯积约11.5平⽅公⾥。

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整个村寨被600多棵参天古树环抱,300多幢清⼀⾊的⽊质吊脚楼掩映在青⼭绿⽔之中,环境⼗分优雅。

⽣态环保:时⾄今⽇,寨内仍保存着胸径50cm以上的“古、⼤、稀”树种600余株,其中国家⼀级保护树种红⾖杉就有60多株,最⼤⼀株树⾼30余⽶,胸径1.91⽶,树龄800年以上。

⽂⽃下寨的⼀株⼤银杏树,树⾼18.6⽶,胸径2.8⽶,树龄逾千年,近年来仍年产银杏果300余公⽄。

主⼲外直内空,直者⽪厚⾁丰,⽣机勃勃,空者其间能围坐⼀桌⼈。

另有⼀株古杉,挺⽴在下寨旁边的⽥坎上,树⾼35⽶,胸径1.6⽶。

⽂⽃等清⽔江⼀带是明清时期为朝廷提供“贡⽊”以修宫殿的地⽅,古往今来村民们⼀直把此树呼为“皇杉”。

村头寨尾还有数不清的⼤⼩楠⽊、⾹樟、猴梨、枫⾹等,这些年,提倡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村民们⼜在房前屋后栽植了⼀⽚⼜⼀⽚⽵林和果树。

这⾥⽆⼭不青,⽆⽔不绿,⽆处不流淌着绿⾊环保的史话。

留存有多块清代环保⽯碑。

碑⽂明⽂规定“此⽊蓄禁,不许后代砍伐,留以壮丽⼭川”等。

另有引起专家关注的被称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代婚姻法”的婚俗改⾰古碑等。

还有乌⽃溪⼀线天瀑布群,⾼桥溪近600只的猴群。

锦屏⽂书:寨内95%的农户家中都还珍藏着清代林业契约,约有3万件,这些历史⽂书分林地买卖、佃⼭造林、青⼭买卖、林业分配、⼭林管扩、⼭林纠纷调处、⼭林登记、乡规民约若⼲类,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是我国乃⾄世界现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林业契约⽂书,是我国继故宫博物院和安徽徽州契约后的第三⼤历史⽂献,填补了契约史料中地区性、民族性和中国经济史上林业契约的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文化和山水风光的结合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文化和山水风光的结合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文化和山水风光的结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这里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壮丽的山水风光,深受游客的喜爱。

1. 文化多样性的展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民族团结和谐的地方,拥有苗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群体。

这些少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服饰文化、音乐舞蹈和节庆活动。

游客们可以参观少数民族聚居区,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了解他们独特的文化。

2. 风景如画的山水之间黔东南地处于贵州高原,山青水秀,景色优美。

这里拥有许多自然景点,如黄果树瀑布、镇远古镇、诗画古村等。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水势汹涌,景色壮观。

镇远古镇则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游客可以在古镇漫步,感受古朴的氛围。

3. 文化与自然的交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山水风光与少数民族文化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景观。

例如,凤岭苗寨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这里有壮丽的自然风景,如奇峰、溪流和绿树。

与此同时,寨子里的苗族人们保留了传统的居住建筑和文化习俗,游客们可以欣赏到苗族的歌舞表演和手工艺品。

4. 保护与发展并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当地政府和居民们共同努力,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整治,以及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举措保证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山水风光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总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山水风光相得益彰,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亲身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并享受山水之间带来的放松和宁静。

同时,对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视,也让这片土地的美丽得以长久地延续下去。

对黔东南苗族传统吃新节的调查报告范文

对黔东南苗族传统吃新节的调查报告范文

对黔东南苗族传统吃新节的调查报告范文对黔东南苗族传统吃新节的调查报告范文调查时间:20xx年7月8日到20xx年7月23日。

调查地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凯里市、台江县、雷山县、炉山镇以及福泉市等地。

调查对象: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

调查目的:通过对吃新节时间的确定,和该节日所涉及的空间范围,以节日的内容为探讨对象,确定苗族传统计时制度中的原有面貌和基本特点。

一、吃新节的内涵及调查过程吃新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社区十分隆重的节日。

吃新节大致是在糯稻插秧结束之后到稻谷收割前所过的一组节日。

这是一个为预祝稻谷丰收和祈求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的宗族性节日,又是一个以糯稻的成熟阶段为物候标识的节日。

为了弄清吃新节的时间定位,执行的空间范围以及节日的内涵。

笔者与吉首大学的几位同事一道到了贵州省凯里市。

从凯里市出发我们首先到了台江县。

台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1],该县的苗族居民占全县总人口的97%,而且苗族原生态的各种传统节日文化在此保留得比较完整,要调查苗族的吃新节,这个地方可以称得上是最理想的田野调查选点。

其后,我们一行人到了雷山县。

据前人的研究表明雷山县是苗族第三、四、五次大的迁徙之后的苗族重要聚居区之一,县内苗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4%左右。

雷山县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厚重的文化底蕴,有“中国苗族文化中心”和“苗疆圣地”之美称[2]。

因此我们选定雷山县,对雷山县的苗族展开调查是希望当地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原生态节日文化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丰富、完备的资料。

在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我们拜访了杨夫林老先生。

杨老先生是当前研究苗族历法颇有造诣的民间研究者,从他的手中我们获得了关于苗族传统计时制度的很多的有价值的资料。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行人又到了凯里市的炉山镇和福泉市做了补充调查,对于苗族的传统计时制度收获也颇多。

但是,由于时间和经历有限,因而此次调查的深度还不能令笔者满意,这里仅就这次调查获得的部分资料作如下表述。

对民歌传承活动的考察与思考——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部分地区侗族大歌现状

对民歌传承活动的考察与思考——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部分地区侗族大歌现状

对民歌传承活动的考察与思考——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部分地区侗族大歌现状对民歌传承活动的考察与思考——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部分地区侗族大歌现状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侗族的民歌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神内涵吸引着广大的研究者和爱好者。

作为我国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大歌是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内涵的表达媒介。

为了更好地了解黔东南黎平县部分地区侗族大歌的现状,我进行了一次考察,并对其传承活动进行了思考。

黔东南黎平县是侗族大歌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亲自走访了黎平县的各个侗族村寨,亲身感受了这里大歌文化的浓厚氛围。

首先,我了解到黔东南黎平县部分地区的侗族大歌在演唱风格上都非常独特,旋律婉转动听、高亢激扬,歌词意境深远,积极向上。

同时,每一首大歌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其次,黎平县侗族村寨举办的大歌比赛和传统音乐会也极具特色。

参与的不仅有村民,还有许多外地游客和文化学者,大大推动了侗族大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然而,在考察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年轻人对侗族大歌的兴趣逐渐减少。

许多年轻人选择追求现代流行音乐,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热爱逐渐减少。

其次,在一些村寨中,由于经济发展不够平衡,侗族大歌的传承活动遭到了一些限制。

一些村寨缺乏文化场所和专业的艺术指导,使得大歌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以志愿者为主体的侗族大歌宣传普及工作,特别是针对年轻人。

通过举办大歌比赛、音乐节等形式,吸引年轻人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参与度。

其次,要加强对侗族大歌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和文化保护组织,加强对大歌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将其纳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提高社会对侗族大歌文化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另外,政府应该加大对村寨文化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提供更好的场所设施和艺术指导,为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关于对黔东南州三个民族乡调研情况的报告(优秀范文5篇)

关于对黔东南州三个民族乡调研情况的报告(优秀范文5篇)

关于对黔东南州三个民族乡调研情况的报告(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关于对黔东南州三个民族乡调研情况的报告关于黔东南州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报告我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边远贫困地区,有33个民族和2个待认同的人们共同体共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全州民族乡1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87%,民族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做好民族工作,对巩固和发展全州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坚实脊梁和主体力量,事关民族地区人民生活质量,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便没有同步小康奋斗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我州少数民族和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趋优、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但总体上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

为此,州政协文化教育卫生与社会联谊委员会和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在分管领导的领导和指导下,联合组织率相关同志、负责人分别于月日—0日,对麻江县坝芒布依族乡、榕江县定威水族乡、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和从江县刚边壮族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展开调研,并认真听取了有关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建议,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现阶段我州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麻江县坝芒布依族乡的基本情况坝芒布依族乡辖7个行政村36个村民组,全乡4832户,18593人,其中布依族人口占65%,是纯农业乡,全乡现有耕地面积13182亩,人均耕地0.7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33元。

全乡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建有高效农业农业示范园区,境内有老蛇冲省级森林公园、仙人桥、千亩草场等旅游资源。

(二)榕江县定威水族乡基本情况榕江县定威水族乡辖7个行政村,33个村民组35个自然寨,共有1572户6668人,常住人口6057人,其中水族3252人,少数民族人口6219人,占总人口的93%。

该乡地处月亮山腹地、位于都柳江畔,属全省100个1类贫困乡镇之一,耕地总面积3720亩、林地面积18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82%。

侗乡文化调研报告

侗乡文化调研报告

侗乡文化调研报告侗乡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侗乡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为了深入了解侗乡的文化风俗和传统习惯,我们对该地区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侗乡文化的历史背景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了古代楚汉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侗族文化。

侗族文化主要有侗族婚嫁、服饰、民居、节庆等方面的特色。

三、侗族婚嫁习俗侗族的婚嫁习俗非常独特。

在婚礼过程中,有着一系列的仪式和规定。

例如,嫁妆中的“摆跑”是一种跳舞形式,新娘通过跳舞来展示她的美丽和灵巧;新郎的“收弓”,则是通过拉弓来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勇气。

婚礼上还有合家团圆的宴会和走婚促膳的传统。

四、侗族服饰文化侗族的服饰非常特别,无论男女,都有自己的独特打扮方式。

男子通常穿戴白色或黑色的长袍,头戴紋帽,腰束绣腰带。

女性则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绣花精美的长袍和襦裙。

在节庆活动中,侗族人民还会身着特殊的礼服,展示自己的风采。

五、侗族民居特色侗族的民居建筑也与其他地区不同。

他们居住在木结构、竹楼的房屋中,楼层高低错落有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由于侗族地区地形复杂,民居的建筑风格也因地制宜。

同时,侗族的民居中还经常有壁画和彩绘,增添了文化艺术的氛围。

六、侗族节庆活动侗族有着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

例如,每年的侗族“芦笙节”是侗乡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将穿着盛装,载歌载舞,演出各种精彩的传统剧目。

在农历的春、秋两个最重要的节日,侗族人民也会进行盛大的祭祀和赛龙舟等传统习俗。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七、侗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侗乡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年轻一代因为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了解的程度有所下降。

为了保护和传承侗乡文化,我们需要加大对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文化传承中。

八、结论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侗乡的文化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侗族的婚嫁习俗、服饰、民居和节庆活动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并且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发展,成为了侗族人民珍视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黔东民俗文化调查研究报告

黔东民俗文化调查研究报告

黔东民俗文化调查研究报告黔东民俗文化调查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黔东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特殊地域,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黔东地区的民俗文化,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整理和研究,以期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次调查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黔东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探索,可以更好地宣传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素质。

二、研究方法和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资料的收集、实地考察、访谈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深入了解了黔东地区的民俗文化,包括民俗节日、传统习俗、民间工艺等。

1. 民俗节日黔东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节日,如苗族的芦笙节和习水的花山节等。

我们参观了芦笙节的庆祝仪式,聆听了芦笙的悠扬乐曲,了解了芦笙的制作和演奏技艺。

在习水的花山节上,我们欣赏了特色舞蹈和歌曲表演,并体验了节日庆典活动,如花山的建设和通过电视直播的活动等。

2. 传统习俗黔东地区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如南岜的花甲节和松柏的彝族踩山节等。

我们参加了花甲节活动,目睹了老人们祭祀祖先的场景,了解了花甲节对老人的敬仰和崇尚。

在彝族踩山节上,我们观看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舞蹈和音乐表演,了解了彝族的踩山习俗和相关传说。

3. 民间工艺黔东地区拥有丰富的民间工艺,如蜡染和苗族的刺绣等。

我们亲自体验了蜡染和刺绣的制作过程,在与工艺师傅的交流中了解了传统技艺的细节和传承情况。

同时,我们还采购了一些蜡染和刺绣的艺术品,展示了黔东地区的民间工艺之美。

三、研究结果和发现通过对黔东地区民俗文化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果和发现:1. 黔东地区的民俗文化多样性黔东地区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传统节日、习俗和工艺品。

这种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也为开展旅游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机会。

2. 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挑战传统的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人口流动、文化多元化等。

民居艺术研究之黔东南考察感想

民居艺术研究之黔东南考察感想

民居艺术研究之黔东南考察感想五月,温暖的季节,像吴侬软语般的。

伴随着课程的要求我们开始了桂林龙胜以及黔东南的考察。

由于课程是民居艺术研究,此次考察是深入到各个村寨中的,路途颠簸是免不了的,一天当中起码有半天是在车上度过。

第一天到达桂林龙胜平安寨,之前也是来过这里,如此这般便没了初见木楼的新奇感,就像“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反而是路途的劳累盖过了一切。

上一次来是秋天,秋高气爽,天很蓝,稻田有黄有绿,拍出的照片很好看。

或许也是心情不同,比如说是纯旅行与纯学习。

第二天来到了贵州省黔东南州肇兴侗寨,或许又是第一次来到贵州的心情,似乎是最初来到的心情胜过了路途的疲倦。

这是个还没有完全开发成旅游区的寨子,还是比较原生态的,侗族的鼓楼与风雨桥在这里也很好的体现了,房子多围鼓楼建,鼓楼是侗寨特有的一种民俗建筑物,它是团结的象征,侗寨的标志,在侗民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其附近还配套侗戏楼、风雨楼、鼓楼坪,构成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俨然侗寨的心脏。

每逢大事,寨中人皆聚此商议,或是逢年过节,村民身着盛装,在此吹笙踩堂,对歌唱戏,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许多侗寨,为适应村民拦路迎宾送客、对歌交朋结友的特殊需要,在村头寨尾修建木质寨门。

寨门造型多种多样,或似牌楼、凉亭,或似长廊、花桥,将风光如画的侗族村寨装点得更加美丽。

这种别具一格的公共建筑物,虽然不是民居,却是以民居为主要载体的侗寨所不可缺少的。

印象深刻的就是芭沙苗寨,刚进寨走不久就能看到“世界上最后一个抢手部落”的字样,或许是它的古老与奇特吸引了我,对这个寨子的感觉是不错的。

男子除了前面一些剪掉以外都留着长发,女子的服装是黑色为主,寨子里有很多“禾晾”,之前极度以为它是一种标志或是武器,因为它的体量算是比较大的,像是抵御外敌一般的,不过这种想法或许太天真了。

建房特色是苗族特有的吊脚楼,壁板都是油的发亮,听说是用桐油泡过,用来防潮与防虫。

途中看到一位老伯伯抓着稻谷往一个木制机器里塞,看了半天似乎是在打谷的样子,这栋木楼就是典型的下面作为堆放杂物或做一些室外的事物,楼上住人。

湘西、黔东南地区考察写生报告

湘西、黔东南地区考察写生报告

湘西、黔东南地区考察写生报告篇一:湘西、黔东南地区考察写生报告作为一名艺术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对湘西、黔东南地区的考察写生活动。

这次活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该地区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一、自然景观湘西、黔东南地区是一个山水秀美的地方。

该地区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包括高山、峡谷、河流、瀑布等,尤其是在黔东南地区,有许多非常美丽的梯田,让人流连忘返。

在晴天的时候,蓝天白云映衬着梯田,景色非常壮观。

此外,该地区的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春天的时候,山上各种鲜花盛开,非常美丽。

二、历史文化湘西、黔东南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该地区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例如,黔东南地区的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苗族聚居区,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习俗,如苗族吊脚楼、苗族芦笙舞等。

此外,湘西地区也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古城、岳阳楼等。

三、民族风情湘西、黔东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该地区的民族风情非常浓郁。

在黔东南地区,可以看到苗族、侗族等各种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如苗族银饰、侗族鼓楼、风雨桥等。

在湘西地区,可以看到土家族、苗族等各种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如土家族摆手舞、苗族花鼓等。

总结起来,湘西、黔东南地区是一个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都非常丰富的地区。

这次考察写生活动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该地区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篇二:湘西、黔东南地区考察写生报告作为一名美术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湘西、黔东南地区的考察写生活动。

这次活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

一、湘西地区湘西地区以张家界、武陵源等自然风景区为代表,被誉为“大自然的奇迹”。

这里的自然景观异常壮观,鬼斧神工,独具特色。

当我们来到张家界景区,看到那奇特的石柱和峰林,无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价值调研

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价值调研

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价值调研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价值调研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价值调研苗族服饰的传承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我们可以对苗族服饰传承的影响因素,展开有关苗族服饰文化价值的情况调研。

苗族服饰图案是件随着苗族服装服饰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至今仍应用于日常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纪念祖先和传承祖训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意义,这些图案背后的意义和由来代表着苗族人民的感性经验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

苗族服饰,历史悠久。

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服饰一直未被任何一部史料记载。

但从苗族服饰图案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看,苗族服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虽然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学,但仅凭强烈的认同感,靠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也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

黔东南苗族服饰的特点和其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其织绣技艺、服饰款式、装饰花样,还是配饰及发式,都记录着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生活状况,被一些专家学者称做“穿在身上的史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下面是关于苗族服饰的一些简介:1.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服饰中可看出苗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沉积,集中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的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在此间也就产生了苗族的审美意识。

文山地区有句俗语:“苗族住山头,壮族住水头,汉族住街头”。

这句俗语大致勾勒出文山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也反映了文山苗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条件。

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奠定了苗族对山中事物由感性识别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基础。

服饰是进行民族识别的手段之一,也是区分民族间的特征之一,直接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或世界观。

文山苗族大致分为白苗、青苗、花苗、汉苗等。

根据苗学专家对苗族服饰类型的划分,文山州的苗族服饰为几何花衣披肩型(即川黔滇型)的马关式(即挑花褶裙式)、邱北式(即白裙式)和开远式(即飘带式)。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的开题报告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的开题报告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民居作为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了解苗族民居的基本构造、设计特点和装饰风格,深入探讨苗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文化传承和习俗传统,展现苗族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三、研究内容1. 苗族民居的基本构造和设计特点2. 苗族民居装饰和建筑材料的特点3. 苗族传统生活方式及其文化内涵4. 苗族传统习俗和节日庆典5. 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法: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等,了解苗族民居和文化的基本情况。

2. 实地调查法:对苗族居住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情况,并邀请苗族人听取他们对本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3. 专家访谈法:通过专家的访谈和交流,得到专业性的指导和建议。

五、预期成果1. 对苗族民居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2. 揭示苗族衣食住行和节日庆典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3. 增加公众对苗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六、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目的和内容1.3 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第二章:苗族民居与建筑艺术2.1 苗族民居的基本构造和设计特点2.2 苗族民居装饰和建筑材料的特点2.3 苗族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艺术风格第三章:苗族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3.1 苗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内容和特点3.2 苗族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的关系3.3 苗族传统习俗和节日庆典的文化内涵第四章: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1 苗族文化的传承现状和问题4.2 苗族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实践探索4.3 苗族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对当代社会的启示第五章:结论5.1 研究成果与发现5.2 研究的局限性和推进方向5.3 对苗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2)2篇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2)2篇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2)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2)精选2篇(一)《苗族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苗族文化的传统特点、发展现状及对于社会的影响,为苗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选择苗族聚居地,与苗族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其生活习俗、传统节日、音乐舞蹈等。

2.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书籍、论文、报告等,获取苗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变迁等信息。

3. 专家访谈:与苗族文化研究专家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苗族文化的见解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苗族的起源与历史:苗族是中国汉族以外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苗族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后迁徙至现今的贵州、云南等地区,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2. 苗族的生活习俗:苗族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热爱自然,崇尚生育。

苗族人民普遍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如苗年(农历正月的第一天)是苗族人民的新年,他们会穿上传统的苗族服饰,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芦笙舞会、赛马、射箭等。

3. 苗族的传统节日: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苗族人民非常重视新米节,这是苗族人民表达对大地的感恩和丰收的庆祝活动。

另外,苗族还有清明节、儿童节、腊八节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4. 苗族的传统音乐舞蹈:苗族文化中的音乐舞蹈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音乐以芦笙、木鱼、锣鼓等乐器为主,歌曲多以山歌为代表,歌词唱出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喜悦和哀思。

苗族舞蹈形式多样,如大芦笙舞、舞龙舞狮等,舞蹈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欢快。

5. 苗族文化的现状与保护:苗族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流失,城市化进程对苗族村落的冲击等。

苗族文化保护工作正在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苗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工作。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苗族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苗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贵州民俗文化的探索实践报告内容

贵州民俗文化的探索实践报告内容

贵州民俗文化的探索实践报告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贵州民俗文化的探索实践报告摘要:贵州民俗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和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寨采风调研报告

苗寨采风调研报告

苗寨采风调研报告苗寨采风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苗族文化与传统生活方式,并发掘潜在的旅游资源,我们组织了对苗寨的采风调研。

二、调研时间和地点时间:2021年6月1日-6月3日地点:贵州省凯里市糯里县青朝苗族寨三、调研内容1. 苗族文化和传统习俗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

在苗寨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苗族人民非常重视传统习俗的传承。

他们通过编织、刺绣、歌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文化,并且世代相传。

苗族的服饰非常独特,女性漂亮的蓝色长裙和精美的首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苗族人以农业为主要生计,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农作物,他们注重生态农业和有机种植,对土地的保护和环境的维护非常重视。

除了农业,一些苗族人还从事手工艺品制作和旅游服务业。

他们以手工艺品、苗族特色饰品和纪念品等为主要经济来源。

3. 旅游资源和潜力青朝苗族寨是一座保存完好的苗族古寨,同时也是一处具有潜力的旅游景点。

寨子周围山水秀丽,风景如画。

苗族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

此外,苗寨地处丘陵地带,周围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例如溶洞、瀑布和古树等,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

四、调研总结通过对苗寨的采风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旅游资源的丰富潜力。

苗族的传统习俗、独特的服饰和手工艺品制作技艺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

同时,苗寨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目前苗寨旅游资源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等。

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该地区旅游的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交通便利性,并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向更多的游客宣传苗族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们对苗族人民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表示赞赏,并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为苗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参考资料无。

2024年大学生侗戏社会实践报告

2024年大学生侗戏社会实践报告

2024年大学生侗戏社会实践报告一、实践背景侗戏是中国民间戏曲之一,在贵州省的侗族地区有着广泛的流行。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侗戏逐渐被遗忘和忽视,年轻一代对侗戏的了解和参与也越来越少。

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戏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我们决定组织一次大学生侗戏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侗族文化: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和体验,深入了解侗族的历史、传统和习俗。

2. 学习侗戏表演:学习侗戏表演技巧和基本动作,认识侗戏的特点和风格。

3. 传承侗戏文化:通过实践和学习,传承和弘扬侗戏文化,鼓励年轻人参与到侗戏活动中去。

三、活动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前往贵州省的侗族地区,深入了解侗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2. 学习侗戏基本动作:请来一位资深侗戏表演艺术家进行指导,学习侗戏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

3. 观看侗戏表演:观看侗戏演出,了解不同剧目的故事情节和表演形式。

4. 参与侗戏表演:将学到的侗戏技巧应用到实践中,与当地侗戏团队一起参与演出。

5. 交流与分享:与当地侗族人民交流,分享学习、感悟和体验。

四、活动成果1. 加深对侗族文化的了解:通过实地考察和与当地人民的交流,我们对侗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掌握侗戏表演技巧:经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掌握了侗戏表演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传承侗戏文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参与,我们为传承和弘扬侗戏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4.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参与侗戏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演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经验总结通过这次侗戏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灵魂,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

同时,实践活动也让我们了解到,只有通过实践和参与,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的价值。

通过与侗族人民的交流和互动,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友情和感动。

我们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传统文化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风俗调研]深度调研民族文化侗戏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风俗调研]深度调研民族文化侗戏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风俗调研]深度调研民族文化侗戏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我于__年1月末至2月初在家乡唐朝侗寨进行寒假社会实践,组织唐朝地方文化传承发扬侗族戏曲文化,并于1月31日举办唐朝__年春节文艺晚会。

后于2月1日组织带唐朝文艺队往唐朝寨之归滚寨举行“为也”的文化交流活动。

现将本人组织的“新春为也”实践活动总结汇报如下: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

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能人,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书记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

唐朝侗族民歌中,有侗族大歌、侗族长歌(又称侗族河边情歌)、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耶歌、侗族笛子歌、礼俗歌、劳动歌、儿歌等等,另有芦笙踩堂、芦笙曲、侗族戏曲,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涵盖侗族文化之精华于一体。

唐朝侗族戏曲自古有名。

自从侗戏流传入唐(光绪十年,即公元1875年)以来,唐朝侗戏班代代相传,多出能人,每届戏班都颇受大众欢迎,美名响誉百里侗乡。

20世纪90年代以前,唐朝地方有7个戏班,即大寨戏班、上楼戏班、中楼戏班、下楼戏班、知了戏班、归滚戏班、良拜戏班,90年代后,三楼戏班与大寨戏班合并为大寨戏班,更名为“唐朝文艺队”。

唐朝大寨80年代经历一场火灾后兴修大寨戏台(1992年新修,__年维修),一直以来大力发展侗戏。

十年间,唐朝大寨戏班走遍周边黔桂边境数十个侗寨进行“为也”(侗音weex yeek)演出(黔东南黎平的中潮区黄堡wangcbuc、田坝头gaosbianv、林掌ullemc、山兰sanhlanc、兴隆nanldongl、金田湾、湖南的大坝dalbal、gaosjeenx等寨)不下一百场,场场赢得博彩。

唐朝大寨文艺队为侗族戏曲文化宣传、发扬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也赢得了黎平东部、湖南南部、桂北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各寨人民的一致好评和普遍赞誉。

黔东南的风俗作文

黔东南的风俗作文

黔东南的风俗作文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个山川秀美、民风古朴的地方,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来到黔东南,你回感觉到这不仅是空间的转移,而是时光在倒流,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这里还保存着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居住在这里的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

他们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村寨寨都木青竹翠,绿树成荫。

村寨来客,热情的苗侗人民都有用酒拦路、拦门的礼仪,最高的贵客到来,拦路酒达十二道之多。

黔东南还是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的中心,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民族传统节日数以百计,异彩纷呈,犹如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风情博物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黔东南周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民俗风情艺术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0年2月10—18日
考察地点:贵州省锦屏县河口乡,唐东村、瑶光村(仰阿沙湖上游周围自然村)。

指导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李炅老师。

考察者:姜崇桂
报告人:姜崇桂
报告撰写:姜崇桂
一、考察内容与预期目标
此次考察是回到自己的家乡,那是我生养我的地方。

从小学到中学,都没有离开那里半步。

以前放假在家都没有像这一次放假在家收获那么大!这次寒假放假回家,我带着李炅老师安排的课题,再加上对民间美术为期一个学期的学习,故对家乡的民间美术做一次理性的认识。

那里是我我成长的摇篮,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人文风情感触都很深。

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了一下五项考察内容。

希望此次的考察对家乡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一)、考察地的地理与人文环境
由于我出生在大山里,大山阻挡了我的视野,我只好用心去才外面的世界。

于是我努力读书,走出大山。

这是我的梦想,今天我的梦想基本实现了。

我的家乡是我梦看开始的地方,于是此次考查的地方,我选择了我的家乡:贵州省黔东南周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

锦屏县河口乡概况
河口乡位于锦屏县西南部,清水江畔,东邻平略镇,南抵启蒙镇、
固本乡,西与剑河县南加镇毗邻,北与彦洞乡接壤。

距黎平机场70多公里,距隆里古城50多公里,距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大坝坝址40公里。

三板溪电站蓄水后,河口乡是仰阿莎湖库区第一个民族生态旅游乡镇。

水陆交通发达,是锦、剑、黎三县的交通枢纽。

全乡辖19个行政村,53个自然寨,1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18人,主要由苗、侗、汉三个民族构成。

全乡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25亩,森林覆盖率达65%。

河口乡抢抓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本板溪水电站建设机遇,“三个文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32万元,较上年增长11.32%;全乡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1062.43万元上升到2003年的1105.05万元,增长4.2%;财政总收入完成63.8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12.95%。

河口乡是一个以绿色为特征、良好多样生态环境系统为优势的民族风情、好山好水、历史文化三位一体组成的绿色生态旅游乡。

民族环保第一村——文斗、人间仙境——青山界的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是河口乡旅游休闲的一个亮点。

置身于河口乡生态旅游园,旖旎的水色山光、浓郁古朴的苗族风情、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和谐而统一,妙不可言,使人留连忘返。

河口乡境内有国家一、二级珍稀保护动物和闻名全国的十八杉等,有风味独特的土特产——裕和腌鱼。

“青山界”山泉水己打入省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金、银、铜、砷等地下矿产储量丰富。

(二)、民俗活动(过年的一些活动)
此次考察正逢春节前后,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赶年厂,杀年猪,打
年糕,祭祖,斗牛等等活动。

我们那里地处偏远,自然村寨历史悠久,原生态的民俗活动传承的很好。

以前没有认真的去体会,这次以一位考察者的身份去感受,更有一番风味。

(三)、俗民信仰
民俗信仰在俗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正是在各种俗信力量支持下,产生了丰富的民俗活动。

祖信,是我们的信仰。

在我们那里,无论自己的家是传统的木房,还是新式的砖房,每家每户都少不了一个神龛。

在经济高数发展的今天,我们那里的民俗活动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民俗艺术的创作者——手工艺人
民俗艺术作为反映俗民生活的艺术行为和艺术品,其创作者的创作观,艺术转换观、技术和材料的选择、技巧的运用等。

此次考察预期成果是通过对民俗艺术的近距离观察,取得最鲜活的民俗艺术材料,在民俗活动中观察民俗艺术的作用。

(五)、自然风景特色。

(图片收集)
此次考察的地方,有着最原始的生态体系。

虽是严寒冬日,但是深绿遍野,郁郁葱葱,美不胜收,这种水田相接的天堂,无不让人心旷神怡。

二、考察所用方法
(一)、实地调查。

因为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对那里的认识还是有几分的的,为了对它们有根理性的认识,我主要采用了这些手段进行实地调查:包括测量,绘图,摄影等方法的运用,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

(二)、主位访谈与客位观察。

在调查过程中,我与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沟通,他们都是
古稀之年,他们亲眼见证了时代的变化。

了解他们的看法并在参与过程中,亲身体会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三、考察内容
(一)、塘东村寨子,摇光村村子
由于这两个村寨有着丰富的内容,还有种种原因,所以我选择了走访他们。

红色经典在这里传承,据了解:“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从湖南省靖州和黎平县分三路进入锦屏。

其中,中央红军从黎平县罗里取道锦屏八受顺乌下江北下,一路由黎平县大家进入锦屏县固本乡境经由小瑶光沿乌下江而下;红六军团从湖南省靖州新厂进入中黄之后分兵两路进如锦屏:其中一路经过敦寨、铜鼓、偶里、平略沿清水江南岸西上,一路经过新化、龙里司上地茶、启蒙翻雄黄界下乌下江。

最后红六军团两路人马在河口乡瑶光会合。

根据中央部署,由六军团强度乌下江。

十二月十八日,红六军团先头部队在乌下江河口与以逸待劳、早已在西岸设防固守的王家烈部两个团展开激战,经过数次反复,最后击败西岸守敌强度成功。

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央红军总部由黎平八里行进至瑶光大寨宿营。

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宿营于瑶光中寨姜家大宅院。

二十二日,总部离开瑶光西上剑河,宿营于剑河县柳霁。


塘东村就是我出生的地方,这里我太熟悉了。

大街小巷上不知留下我童年的多少脚印。

塘东村在一般的地图上是看不到的,因为他太小了。

它有200对年的历史,古井,羊肠小道,原始森林,是我们那里的一大特色。

我喜欢用图片记录生活,一页一片天。

图片能直接快速的呈现给我们最直接的信息。

这就是我出身的地方,通过看图片,您
对那里的建筑特设,风土人情,自然风景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瑶光村是我老家对面的一个村子,从小就看着它我长大。

每天早上都能听到他们村子鸡鸣的响声,他也是一个历史久远的自然村寨。

塘东古井一角
1、仰阿沙湖上游民居
(二)、民间信仰与名族风情
1、祭祖的形式
祭祖是我们那里一项很严肃的活动,年前去上坟叫做:迟年。

它和清明节时的祭祖活动差不多,规模要比清明是小一点。

2、民族特色活动
(三)、塘东村手工艺人姜木青的访谈
姜木青是当地有名的手工艺人。

小儿麻痹症让他从6岁后失去了常人的行走方式,虽然身体残废,自学成师的他对生活充满希望。

他编织一些农具出售,他编织的竹筐,
北篓,形状美观,实用,广在周边村寨实用。

年前年后这几天,是农闲的日子,在走访是他时他在编粪箕(方言)(如图)
各式各样用竹子编织而成的农具:
一个依靠四肢行走的人,他的手很巧!一根竹子在他的手里能变化那么多的农具(不止上面列出来的东西)。

背篓(背东西用的) 弯磊(放刀具用的) 粪箕(担农肥用的)
四、考察总结与思考
1、考察取得的初步成果,资料整理
此次考察,最大的收获是在对家乡的考察中获得了对家乡民俗艺术的第一手资料,对于民俗艺术的表现形式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与传统的艺术研究不同,民俗艺术与俗民生活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对当地手工艺人的采访中体会最深),与生活中的节日联系起来。

在民俗艺术制作上,艺人已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

另一个成果是亲身体会和亲眼目睹了处于民俗活动中的民俗艺术,其根本的基础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与民俗信仰。

尽管是在二十一世纪,电脑、电视、互联网、卫星等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但是各种各样信仰并未消失。

各种信仰影响着信仰者的生活,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行为表现出来,包括一些特定的节日和特殊的仪式,以及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族群特点的民俗艺术。

这些民俗艺术,一方面反映了俗民对于其信仰的理解和变迁,另一方面也承载了俗民的艺术观。

2、存在的问题向以前的小学老师请教
时间虽然很充分,地方也很熟悉,但是条件有限,缺乏器材,走访的地方很局限。

收获的只是多年的感受和重新的认识。

不过这次的走访调查让我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更爱的我的家乡了,我会好好的珍惜大学这几年学习的机会,将来回报生我养我的故乡。

在启蒙老师的帮助下,我好好地整理了我这几天都收集的第一手材料。

3、改进的建议和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察,要从感性认识
当中不断的上升到理性认识中去。

收集好材料,筹备好各项考察所需的设备。

爱家乡,先得了解家乡!
后记
在我的家乡里,锦屏县境内保留有大量古文化遗存,需要我们这一代去发掘和保护,其民间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风格。

爱家乡,了解家乡,认识家乡,保护家乡······
题目:贵州省黔东南周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民俗风情艺术考察报告
学校:西南大学
学院:美术学院
专业:美术学
年级:2008级
姓名:姜崇桂
学号:2220083120110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