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张和不协调。
因此,探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对于我们认识并改善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
首先,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
自然界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如果人类以短视的方式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例如,森林砍伐导致的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水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等等。
只有通过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平衡,才能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其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还表现在促进人类健康和幸福方面。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研究表明,与自然接触可以降低人们的压力水平,提升心理健康,增强免疫力等。
此外,拥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如优质的空气、清澈的水源等,也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很多人类疾病的发生。
因此,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不仅有助于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
同时,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当前,全球正面临着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粮食安全等。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依赖于人与自然之间的良好关系。
只有通过协调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关注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否则,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将会给我们和未来的后代带来严重的后果。
另外,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还能够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整体的道德水平。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明进步,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世代的责任。
通过培养人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尊重,可以建立起一种以和谐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生态保护与恢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该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园,保护珍稀物种和栖息地,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2. 资源的合理利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是合理的、可持续的。
我们应该推广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应该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3. 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保护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
4. 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
我们应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培养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同时,应该推动绿色发展,鼓励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方式,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5.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应该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投入,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同时,应该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6. 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实现美好未来的重要任务。
通过生态保护与恢复、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等措施的综合推进,我们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创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当今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备受关注。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持平衡,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环境意识三个方面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首先,生态保护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自然界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使得地球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然而,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导致了许多生态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水源污染和物种灭绝等。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活动,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并推动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其次,资源利用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自然资源是我们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但是过度开采和浪费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我们应该意识到资源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保护自然资源,推动可持续利用。
对于有限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循环利用和回收利用来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此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最后,环境意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环境意识是指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
我们应该培养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开展垃圾分类和植树造林等。
此外,积极参与环境教育和科普活动,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学校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制定相关政策、开展环境保护项目、推动环保意识的培养等。
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在美丽的地球上生存和发展。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通过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环境意识的努力,我们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出现。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1.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 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3.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社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留下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途径1. 推行低碳经济模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通过加强能源管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促进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4.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域,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5. 建立环境友好型城市和社区。
通过推行绿色建筑、低碳交通等措施,改善城市和社区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案例分析1. 挪威的可持续渔业管理挪威政府通过限制捕鱼数量、禁止捕捞珍稀濒危物种等措施,保护渔业资源,实现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瑞士的环境教育活动瑞士政府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培养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中国的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中国政府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第一篇: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摘要: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还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相对短缺。
我国的环境问题已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资源方面,我国的过度消耗是惊人的。
我国生态建设要求更加迫切。
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我们不能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关键词: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发展生态文明正文:(一)科学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18世纪初到20世纪末,工业革命在200多年的突飞猛进中已经达到了它的顶点,工农业的发展早已突破了增长的极限,科技的进步也基本上达到了极大放飞人类想象力的地步,但是它并没有始终给人类社会带来福音。
一方面,人类竭尽全力地攫取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在拼命地制造种类日益繁多、成分日益复杂的各种废弃物。
人类的活动已经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使整个地球陷入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危机。
马克思、恩格斯是较早反思并科学认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圣者,他们一方面欢呼新的文明时代的到来,另一方面又把批判这个制度的腐朽性、不合理性,建立理想社会和新的文明形态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
人类发展到今天,应该而且已有能力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从深层次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到,虽然现代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但人始终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的生存、繁衍、发展,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与能量。
人与自然应始终保持共存共荣关系。
(二)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人是生命的存在体,自然生态也是作为“生命存在体”而存在的。
一方面,自然生态具有自身不断进化的生命过程;另一方面,人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员,其生命状态与自然生态的生命状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生态的死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的衰竭。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既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又要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辟和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重要性与意义1. 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生态灾难的发生。
2. 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惟独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才干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3. 人类福祉:和谐发展能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4. 文化传承:自然环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保护自然环境能够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传承人类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三、实现途径与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推动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利用,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3. 促进生态修复: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恢复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4. 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推动节约资源和减少浪费的生活方式,提倡绿色消费和低碳出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5. 加强环境教育:加大环境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四、案例分析1. 案例一: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新加坡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但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手段,成功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新加坡通过建设雨水采集系统、海水淡化厂和废水处理厂等设施,将雨水和废水转化为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无法回避的难题,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环境破坏严重、资源短缺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反思目前的发展模式,思考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
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内涵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史。
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之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同时又必须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
2.人与自然发展的现实存在的不断扩大的矛盾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并极大地提高了认识自然和改变自然的能力,但是,全球性的人口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和谐。
当前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因此单从理论层面上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辨证统一、互动和谐;从实践层面上讲,它应有人与自然双方均处于既被改造又应保护的关系之中。
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就中国国情而言,人与自然的发展的问题日趋扩大,环境问题日益尖锐,而地理这门课程恰恰是帮助我们了解自然,了解人类,并且能以此为指导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依据,地理科学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产生活生存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对我们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摘要: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对我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人与自然,发展观,环境,和谐,可持续,协调发展通过李教授《当代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总结,我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自然发展的现状从人类生活方面,现在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过于旺盛,而一切物质的东西最终都得向大自然索取原料再经过工厂的生产而获得,人类只有从道德上检讨自己,学会过俭朴的生活,才会有自然与人的和谐,但是,目前人类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
资源与环境方面,我国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西部生态系统脆弱,西北干旱少雨,沙漠化严重;西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必须严加保护。
东部地区固然要加大治理和改善环境的力度,但是首先还是保护现存环境不再遭到大的破坏,不让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造成新的更大的破坏。
人口仍在继续增长,在人口压力不断增强条件下控制环境质量下降趋势,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人口方面,目前,我国现有人口有13亿,13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
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我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1997年到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300多万,这一增一减,使得我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实现平衡与协调的发展方式。
随着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活等方面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生态环境保护1. 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例如,建立更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捕猎和破坏行为。
2. 生态修复与恢复:加大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力度,采取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例如,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推动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污染。
3.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物种保护网络。
例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猎捕和贩卖珍稀濒危物种,推动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
三、可持续发展1.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排放。
例如,加强对能源的管理和监测,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鼓励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例如,推动绿色制造、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3. 教育与宣传: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例如,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推动环保知识的普及,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四、绿色生活1. 节约用水:提倡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例如,修复和改造供水管网,推广水-saving设备和节水灌溉技术,倡导居民合理用水。
2. 减少垃圾产生:鼓励居民减少垃圾产生,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例如,建立垃圾分类系统,推动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动,加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3. 低碳出行:鼓励居民采用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生产力明显地提高,经济发展迅猛。
但是,随即而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使得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近来,我国长江中下游七省发生严重旱情,近3500万人受灾,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难觅烟波浩渺,不见碧波荡漾,昔日的天泽水乡如今却成了一望无际的草原。
.。
...,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俨然成为当今全球人类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自然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措施三个方面来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自然环境污染及其产生的原因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生产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进步进程.都是,与之相伴而生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
一些列后果。
现存在的自然环境问题,可以将其分为十类:一、土地遭到破坏;二、气候的恶性变化和能源的浪费;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四、森林面积的减少;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六、化学污染;七、混乱的城市化;八、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的污染;九、空气污染;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以上十类问题,是人类与自然严重的矛盾表现。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简单来说,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必须保护环境,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生态基础和根本保障.生态良性循环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一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工业原料、药物以及科研、美学等直接和间接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尤其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是生态良性循环的核心。
二是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
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是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引言概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正文内容:1. 保护生态环境1.1 促进生态系统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2 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污染的监管,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3 推动可持续发展:制定并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 促进生态经济2.1 发展绿色产业:鼓励绿色技术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2 建设生态城市:推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绿色化,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3 倡导可持续消费:提倡绿色消费观念,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 增强环境意识3.1 教育宣传: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能力。
3.2 媒体宣传:通过媒体渠道传播环保知识,引导社会舆论关注环境问题。
3.3 政府引导:政府加大环境保护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4.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4.1 建立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
4.2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4.3 增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环境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5.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5.1 尊重自然规律: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5.2 增强生态意识:培养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5.3 维护生态平衡:通过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增强环境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家园。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导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3. 保障人类健康: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4. 维护社会稳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减少资源竞争和环境破坏引发的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关键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环保习惯。
2. 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3.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加强对珍稀物种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4. 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规划,加强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5. 强化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6. 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案例分析1. 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新加坡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建设水源保护区、海水淡化厂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保障了国家的水供应。
2. 荷兰的防洪工程:荷兰位于海平面以下,面临洪水威胁。
荷兰通过修建堤坝、水闸和抽水站等防洪设施,有效减少了洪灾的发生,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重新定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造成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途径三方面展开论述, 为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考。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悠远而又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它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剖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创新,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
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疯狂掠夺,人类的生存也出现了严重的态势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
正如在100 多年前,恩格斯曾预见性地提出警告: 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1]。
人类要缓解生态危机,摆脱生存危机,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正确认识并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本质上是统一的。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高于自然,但却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
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自然环境可以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提供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
正如马克思所说[2]:“实际上,人的万能正是表现在他把整个自然界——首先就它是人类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而言;其次,就它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而言——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
人靠自然来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限与无限、局部与整体、反作用与决定作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本质的规定,我们必须从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出发,才能真正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引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全球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意义1. 保护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提供了食物、水源和气候调节等重要资源和服务。
2. 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可以确保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推动绿色经济,我们可以实现经济繁荣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3. 促进健康和幸福: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健康和幸福有着重要的影响。
和谐发展可以提供清洁的空气、饮用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三、挑战1.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人类的活动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如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使用等。
这些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3. 城市化和土地开发:城市化和土地开发导致了大量的土地破坏和生态系统破碎化。
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使得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与自然的联系减弱。
四、解决方案1. 促进环境教育: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理解,培养人们的环境责任感和行动能力。
2. 推动可持续发展:制定和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推动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4. 降低碳排放: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推广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效率、加强碳排放监测和管理等。
5. 建设生态城市:推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生态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五、结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浅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浅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041240645 王瑾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是因为,首先,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对自然界的依赖和自然界对人的反向依赖是同时存在的。
正如恩格斯所告戒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这已为人类发展的历史所反复证明。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既是自在世界的产物,又是人类世界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从原始和谐到分离、对立、对抗,再到和谐、协调发展的历史。
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和谐,保护自然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
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给予人类警告,也是促进入类不断探求和自我反省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个亘古的话题,它反映着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也影响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
人与自然是辩证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由和谐到失衡、再到新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处的。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水中的鱼、空中的鸟、森林野地的野菜和野果是维系原始人生存的必要条件。
人类只能生存在自然的怀抱中成为自然之子。
这个时候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被动服从,和谐的主导因素是自然。
进入农耕社会后人与自然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在整体上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出现了阶段性的、区域性的不和谐: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人类开始不安于自然的庇护和统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试图改造和改变自然,而这种改造和改变往往伴随着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破坏性。
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义及实现途径篇一:浅析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浅析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摘要:面对我国目前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新特点,针对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的关系,结合自然辩证法,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积极运用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以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都知道,人口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成为目前中国发展的沉重包袱。
虽然计划生育体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人口的高速增长,但我们看到人口问题在短时间内是难于解决的。
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人口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
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
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
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
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面对全球性的资源危机,我国的能源状况尤为严峻。
虽然我国国土辽阔、矿产丰富,但由于近些年来人们资源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对矿产的保护与高效率利用,政府措施不得力等诸多因素,我国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多种矿产开采殆尽、利用率偏低,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自然辨证法中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自然辨证法中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指人类社会在与自然界的关系中,秉持共生共存、保护自然的原则,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社会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下面我将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协调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资源和条件,而人类通过劳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往往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往往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引发各种环境问题。
因此,人类必须与自然界建立和谐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其次,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协调。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冲突。
一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使人类社会面临诸多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会对人类社会造成种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等。
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和谐共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通过改变人们对自然的消耗态度,转变为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人类社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首先要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只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总体方针和目标中,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其次,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确保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得到切实的执行,加强对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对环境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既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又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全球共同的目标。
二、重要性1. 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稳定。
2. 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谐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资源的可再生性和长期供应。
3.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谐发展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4. 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三、实现途径1. 建立环境意识: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并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加强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4.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5. 保护生态系统: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案例分析1. 新加坡的城市绿化: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但他们通过大规模的城市绿化计划,将城市变成为了一个绿色的花园。
他们在城市中建立了许多公园和绿化带,提供了大量的绿色空间给市民休闲和娱乐,同时还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2. 冰岛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冰岛是一个拥有丰富地热能和水能资源的国家,他们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几乎100%的电力供应都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这不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了自然环境。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策略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策略在人类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中,自然环境一直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可避免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逐渐被扭曲,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削弱。
为了未来能够建立起稳定、合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制定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策略。
一、自然环境削弱的原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诸如工业生产、城市化进程、化学农业以及过度的森林伐採等等活动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过度的经济利益追求。
工业生产过程中,高温炉火、电能、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一直是主要的能源来源,然而这样的能源摄取导致了气候变化,并对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水源和土壤质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被破坏,大量的生态系统面临了破坏的威胁,这也对人类社会造过没有预测的负面影响。
化学农业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为显著,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农田氮磷含量过多,使得田间地头的生态环境生态平衡失去平衡。
二、人类应该采取的策略由于自然环境被削弱的原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利益相关,因此,人类应该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同时优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
首先,人类应该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比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这些能源使用起来更加环保,同时在长期内更加具有经济价值。
其次,人类应该更加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
对于过度使用的土地和森林,应该逐渐地回归到自然环境中,尽量避免消耗与破坏大自然。
最后,人类还应该在生态环境的建设方面思考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生态资源,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
比如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等,都是人类应当优化的领域。
三、结语总之,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策略是我们所急需的,人类应该以一种更加理性和智慧的方式来检视生态环境,不断地调整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模式。
只有通过大力提升技术水平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才能够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共同进步。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背景介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灭绝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1. 维护生态平衡: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自然环境可以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 保护人类健康:污染的空气、水源和土壤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保护自然环境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3. 保护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自然环境可以有效利用和保护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
2.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可持续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4. 提倡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5.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6.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案例分析1. 新西兰:新西兰是一个注重环境保护的国家,该国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砍伐森林、推动可持续农业等措施,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巴西:巴西是世界上拥有最大热带雨林的国家之一,该国通过加强森林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保护了亚马逊雨林的生态系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日本: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该国通过节约能源、推动环保科技的发展等措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摘要:面对我国目前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新特点,针对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的关系,结合自然辩证法,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积极运用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以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都知道,人口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成为目前中国发展的沉重包袱。
虽然计划生育体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人口的高速增长,但我们看到人口问题在短时间内是难于解决的。
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人口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
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
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
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
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面对全球性的资源危机,我国的能源状况尤为严峻。
虽然我国国土辽阔、矿产丰富,但由于近些年来人们资源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对矿产的保护与高效率利用,政府措施不得力等诸多因素,我国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多种矿产开采殆尽、利用率偏低,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一部分程度
上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缺乏可持续性。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国社会的一切思考和决策都不得不以全球性的人口困境、生态困境和资源困境为背景,不得不考虑人口、生态、资源困境对社会发展的强制约束。
人口、资源、环境相关联的人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清醒的看到,人口、环境与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如中国继续走传统工业文明之路,就没有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容量已经出现瓶颈,持续发展理念与新能源的利用已经提到中国政府的日程上来。
中国政府所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协调好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的科学发展观。
中国经济的改革可谓是任重而道远,而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发展体系的建立成为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是三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如何使三者协调发展是当代人们迫切关心和解决我国乃至全球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唯一出路。
首先,要树立协调的发展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是通过人和自然的活动来实现的。
历史上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往往都是观念上的失误造成的,树立人和自然持续、协调发展观念是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前提。
要增强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认识。
当代科技发展与人类实践表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人类在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时必须从人与自然的整体出发,以依存互利、协调发展的整体效果最佳为最高准则。
不能再走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的老路。
其次,要发展科学技术的调控作用。
科学技术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了人与自然动态平衡的内在机制与规律,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只要人们从社会与自然的整体观念出发,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努力
发展科学技术的调节作用,是可以消除恶性循环,保持、建立良性循环,使社会与自然协调一致向前发展的。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人类为了摆脱目前全球性问题所造成的困境,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相过渡的战略。
它定义为既能满足当前需要,又不损害满足子孙后代需要能力的发展。
它既有对人类文明模式的深刻反省和历史选择的自觉性,更有人类正在进行的伟大探索实践和辨证唯物哲学的支持和论证;它立足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以摆脱目前困境和实现社会稳定持续发展为根本宗旨;它走向国家和国际的均等、建立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维护和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关注和考虑生态环境的基本思想原则,是符合当前国际情况和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因而是正确的务实的、可取的。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时。
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国也被逐渐的接受和重视。
我们的党和政府为了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把可持续发展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下大决心、大力气,以改变当前中国尖锐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改变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依靠科学与技术为主导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努力实现经济的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新的发展之路。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阶段、新历史时期制定的宏伟政策,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它是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国的具体体现,要求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发展,协调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来进行市场经济建设。
是我国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永恒稳定的基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和自然的关系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统一或者说混沌的状态,但那是在生产力十分落后和比较落后状态下的统一。
工业化进程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但又使人与自然逐步走向了对立。
一晃几百年过去了,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正在登上把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作为终极目标的新的历史征程。
这一宏伟而美妙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且在有些地方已经成为现实。
这是历史发展的否定之否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法。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切不可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对我们的环境采取掠夺式的开发。
要改变目前资源环境已经造成的问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
但是我们相信,有党的正确方针政策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努力,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会正确解决。
参考文献
[1]武坚.《人口、环境、资源约束-决定现代中国社会演进的四个因素》.光明网-光明观察-学术观点,2005-3-24.
[2]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http://news.163.com.2005.03.03.
[3] 李林,薛景华,阎广强.《自然辩证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
[4]于新.我国可持续发展资源战略的哲学分析[J].吉林地质,1998,17(1):67.
[5]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