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方案
医院保护患者隐私制度与措施
![医院保护患者隐私制度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0ce66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7.png)
医院保护患者隐私制度与措施
一、保护患者隐私制度
1、护士应当遵循《护士办法》中规定的护士的义务,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2、护士在工作中有获得与患者疾病治疗、护理相关的信息的权利,应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患者的隐私。
3、在工作中不随意谈论患者及家属不愿公开的患者信息。
4、在进行暴露性护理、治疗、检查操作时,应关门、用隔帘或屏风保护患者隐私。
5、对涉及到患者隐私或敏感问题的医疗护理信息收集时,应选择合适的环境和场所,避免信息传播。
6、教学、参观等活动应提前告知患者,并征得患者同意。
二、保护患者隐私措施
1、评估患者的民族、信仰、风俗、习惯、忌语,在不违反医疗、护理规定的原则下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
2、未经患者或家属同意,护士不得私自向他人公开患者个人资料、病史、病程及诊疗过程资料。
3、护士要注意在言谈中不得擅自议论患者及家属的隐私。
4、对特殊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床头交接时不应交接医疗诊断,应为患者保守医密。
5、对异性患者实施隐私处处置时,应有医护人员或家属陪伴。
6、除重症监护病房外,住院病室要做到男、女患者分室。
7、医护人员进行暴露性治疗、护理、检查等操作时,应加以遮挡,并避免无关人员探视。
8、对于院内或科室内安排的涉及患者隐私的参观、学习活动,应征得患者同意,并告之学习内容,不得随意拍照。
9、除实施医疗活动外,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的病历,如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病案科同意,阅后应立即归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尊重患者隐私权制度及具体措施
![尊重患者隐私权制度及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15b754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9.png)
尊重患者隐私权制度及具体措施
一、病人就诊时做到“一医一患”,无围观。
二、规范服务行为,保护病人隐私。
要求医务人员深切理解患者就医心理,通过规范服务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强安全感。
三、完善门诊诊室及医技检查设施,保护病人隐私。
要求每间诊室、检查室内安装隔帘,形成独立、隐秘的诊察空间,或采取男、女分设检查室的方式,从细节入手,切实做好保护病人隐私工作。
四、对涉及患者的隐私的身体检查、治疗及病历资料,除相关诊疗人员因医疗活动需要外,其他人员不得进行上述活动。
因实习医生、进修医生教学需要,可以在征得患者同意后进行。
男性医生为女性患者作暴露躯体性体检、检查时,应有女性第三方在场。
五、对于涉及患者隐私的有关临床检验结果,化验检验单因交给患者本人,本人如因各种原因不能来取化验单的,应交给其授权人,其他无关人员不能查阅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
六、病人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除因医生诊疗、会诊、讨论等活动需要外,无关人员不得查阅、记录、复印等。
七、对于归档病历,应该按照归档病历的要求保管;对于病历复印,只有患者本人或其授权人才能复印,其他人员不能复印,复印时应该带好患者身份证及授权人身份证。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84bbb6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5c.png)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正文第一篇: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一、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则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则的条款。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二、术语(一)隐私:就是公民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所包括的内容,就是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
私人信息是有关个人的一切情报资料和资讯,诸如身高、体重、收入、生活经历、家庭电话号码、病患经历等等。
私人活动是一切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活动,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夫妻之间的两性生活、婚外性关系等等。
私人空间也称为私人领域,是指个人的隐秘范围,如身体的隐秘部位、个人居所、旅客行李、学生书包、日记、通信等。
(二)隐私权:是公民的人格权,它包括这样几种权能:一是隐私隐瞒权,公民对自己的隐私有权隐瞒,使其不为所知;二是隐私利用权,权利人可以利用自己的隐私,满足自己在精神上物质上的需要;三是隐私支配权,支配自己的隐私,准许或者不准许他人知悉或者利用自己的隐私;四是隐私维护权,当自己的隐私被泄露或者被侵害的时候,有权寻求司法保护。
三、患者的隐私保护范畴(一)患者享有不公开自己的病情、家庭史、接触史、身体隐私部位、异常生理物征等个人生活秘密和自由的权利,医院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非法泄露。
四、病人隐私权保护管理制度(一)医务人员在询问患者隐私时,应当态度严肃,不得嘻笑、不得嘲弄。
在诊疗过程中要富有同情心,要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状况,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要客观、耐心地解释,语言和蔼,通俗易懂,避免使患者产生误解,疑虑等不良反应。
(二)患者的隐私应当在病历中详细记载,医务人员只能为诊疗护理需要交流。
(三)不得将患者隐私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四)不得泄漏患者的隐私。
(五)未经患者许可、授权,不得将其疾病及相关隐私信息传播给他人。
(六)未经患者允许,不准任何无关人员参与其病案的讨论或会诊。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解析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5565f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1.png)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解析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解析篇一: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切实尊重和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病人的隐私权,践行我院“一切为了患者”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和措施,请各类各级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一、隐私权是公民具有与公共利益的一切个人信息,个人领域不受他人侵扰的权利。
病人隐私是患者不愿意告知或不愿意公开的有关人格尊严的私生活秘密。
它主要包括:患者个人身体的秘密,主要指患者的生理特征、生理心理缺陷和特殊疾病,如奇特体征、性器官异常,患有性病、妇科病等“难言之隐”患者的身世和历史秘密,包括患者的;出生、血缘关系,如系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生育婚恋史及其他特殊经历:患者的性生活秘密,包括夫妻性生活、未婚先孕、堕胎、性功能缺陷等;患者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秘密,包括夫妻生活关系,家庭伦理关系、亲属情感状态和其他各种社会关系。
二、医疗行为当中有意识无意识地侵犯病人隐私的十种形式:1、医生询问病情隐私被候诊患者或他人“旁听”。
2、化验单随时公开引出各种有关隐私被泄露。
3、医学观摩未经病人同意隐私变成活教材。
4、床头卡曝光病情泄露患者疾病隐私。
5、以书面形式(撰写医学论著、科研论文等)公开病人隐私。
6、少数医务人员非法触摸、窥视病人隐私部位。
7、少数医、技、管人员以口头形式宣扬病人隐私。
8、病案管理人员因工作疏忽造成病案损坏、丢失、被盗而发生病人隐私泄露。
9、电子病案技术的应用,由于网络系统不完善、操作人员不注意保密,密码被他人窃取进入医生、护士工作站,病人隐私被泄露。
10、少数院外办案人员调阅、复印病历,窥探到与本案无关的病人隐私内容,予以宣扬。
三、强化法律意识,树立维护病人隐私的观念。
加强相关的卫生行政法规的学习及宣扬,提高全体医务人员法律素质。
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保护患者隐私,把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的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5bf18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a.png)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保护患者隐私权是医疗系统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这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需要向医务人员提供个人的敏感信息。
在医疗保健环境中,确保患者隐私的制度和措施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1.法律和法规:许多国家都通过了法律和法规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这些法律和法规规定了医务人员和卫生机构在处理患者个人信息时需要遵守的规定,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传输和存储等方面。
2.患者同意: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通常会要求患者签署同意书,以获得患者的明确同意来使用其个人信息。
这种同意通常会说明医务人员可以如何使用患者的个人信息以及哪些信息可以分享给其他医务人员或第三方。
3.数据安全:医疗机构需要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这包括采取技术措施来保护患者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例如使用加密技术来传输和存储数据,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患者信息。
4.培训与教育:医务人员需要接受关于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培训和教育。
这包括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处理患者信息的最佳实践、了解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隐私侵犯的情况。
5.访问控制:医疗机构应该采取措施来限制对患者个人信息的访问和使用。
这包括确定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患者信息,并对访问进行记录,以便进行审计和追溯。
6.共享信息的限制:医疗机构应该限制患者个人信息的共享。
只有在患者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将患者信息分享给其他医务人员或第三方。
医疗机构应该确保与他人分享患者信息时,只分享必要的信息,并且要对信息的使用进行监督。
7.匿名化和去标识化:在研究和统计分析等领域,医疗机构可以使用匿名化或去标识化技术来保护患者隐私。
匿名化和去标识化可以去除患者个人身份信息,以便对数据进行分析,同时确保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
8.隐私审计:医疗机构应该进行隐私审计,以确保其采取的制度和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权。
隐私审计可以发现任何违反隐私规定的行为,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aa4565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9.png)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
目的:加强检验科所有信息的管理,规范和保护患者隐私,确保患者
隐私权受到保护,并维护职业荣誉;
范围:适用于检验科所有信息包括患者信息、检验结果、文件资料等;
职责:检验科主任负责信息的管理和落实情况;全科工作人员有责任保护患者的一切信息,严格遵守本制度;
具体制度和措施:
1.实验室应收集为识别患者和为进行所申请的检验和其他实验室操
作所需要的适当信息,不应收集不需要的个人信息;
2.全科工作人员有责任保护科里的一切信息,严格遵守信息保护程序;实验室应收集为识别患者和为进行所申请的检验和其他实验室操作所需
要的适当信息,不应收集不需要的个人信息;患者应当知道所收集的信息
和收集目的;
3.当传染病可能存在时,应关注实验室人员和其他病人的安全,并可
为此目的收集必需的资料;
4.某些检查可能需要专门的咨询建议,这通常由临床人员或负责医生提供;如果患者未得到足够的咨询服务,而检查结果又暗示预后不良,实验室应尽量避免将检查结果直接通知患者本人;
5.患者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应该保密,除非得到授权,否则实验室检查
的结果只能发给特定的患者并且是保密的;门诊患者的检验报告,凭门诊
病历或收费明细单取检验报告,故患者应该妥善保留好这些相关资料;住
院患者的检验报告提供给申请检验医师;实验室检验结果可用于如流行病学或其他统计分析但不能有患者个人信息;
6.只有在检验完成以后不需要知情同意方可以将标本用于申请检验
以外的目的;如果这标本已无姓名或者混合成库,需要时也可以使用;
7.实验室的所有资料、信息包括患者基本资料和检验结果、实验记录等均应确保有合理的安全的保管,以免出现丢失,未经授权不能查阅或使用;。
保护患者隐私规章制度和要求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规章制度和要求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680d02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a.png)
保护患者隐私规章制度和要求措施1.法律法规保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得到合法保护。
2.内部隐私保护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内部隐私保护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和流程,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隐私的重视程度。
3.隐私告知和知情同意: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信息前,应向患者告知其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目的、范围和方式,患者应给予明确的知情同意。
4.信息脱敏和匿名化处理:医疗机构应对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进行脱敏处理,以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同时可以将数据匿名化,确保患者个人身份不被识别。
5.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网络隔离等手段,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6.严格的权限管理:医务人员应具备特定的权限才能访问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医疗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设定不同的权限级别,并定期审核和更新权限。
7.严禁私自查阅患者信息:医务人员严禁私自查阅与其工作无关的患者信息,如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8.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设备(如电脑、移动设备等)的安全管理,包括定期升级系统补丁、使用安全的操作系统、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
9.隐私事件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生患者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或其他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尽快制止和消除隐私泄露风险。
10.加强监督和检查: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对隐私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隐私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总之,保护患者隐私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法定责任和伦理要求。
通过建立和完善保护患者隐私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风险,增强公众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信任和满意度。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392e8b9a32d7375a5178047.png)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制度:1.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耐心、细致的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医疗护理服务。
2.为病人保守医疗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的隐私。
3.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地位、财产状况,应一视同仁。
4.医师、护士在职业活动中要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得知患者隐私不得泄露。
措施:1.了解患者的民族、信仰、风格、习惯、忌语使其在不违反医疗、护理规定的原则下得到尊重。
2.医护人员未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不得私自向他人公开患者的个人资料、病史、病程及诊疗过程资料。
3.医务人员注意言语,不得擅自议论患者及家属的隐私。
4.对待特殊病人,医护人员在床头交接时不应交接医疗诊断,应为患者保护隐私。
5.对异性患者实施隐私处置时,应有异性医师或者家属陪伴。
6.危重患者在更换被服、衣服、翻身时应尽量减少暴露,做处置时拉帘关门,肌肉注射和心电图检查时应男女分室。
7.医护进行暴露性检查、治疗、护理处置等操作时,加以遮挡或避开无关人员。
8.对院内或科内安排涉及患者隐私的参观、学习活动应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9.除实施医疗活动外,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病例,如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例的需经医务科同意,阅后应立即归还,不得泄漏患者隐私。
简易呼吸器的清洁与消毒1.将使用后的呼吸器配件按顺序打开,置于500mg/L,即(1:100)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取出后使用灭菌蒸馏水冲洗所有配件,去除残留的消毒剂,晒干备用。
2.储氧袋只需擦拭消毒即可,禁用消毒剂浸泡,因易损坏。
3.对血传播的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的置入200mg/L,即(1:25)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洁干燥封闭备用4.如遇特殊感染者,可使用一次性配件及耗材,使用后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焚烧。
5.消毒后的部件,应完全干燥,并检查是否有损坏、将部件依顺序组装做好测试,待备用。
门诊分诊护士岗位职责1.在门诊部当护士长的领导下,做好就诊患者咨询分诊工作,负责门诊患者的一切分诊工作为初诊患者进行预检、就诊、分诊等工作,为患者指导线路。
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和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b41c55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1.png)
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和措施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和措施一、背景保护患者隐私旨在保障患者的基本权利,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社会形象,同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和措施。
二、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1. 患者隐私保护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患者隐私保护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经过严格保密。
管理制度要包括患者信息采集、使用、保存、修改、删除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患者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安全。
2. 患者信息采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信息采集制度,这个制度要包括患者信息的采集范围、采集方式、采集时间、采集人员、使用范围、使用目的、使用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并由法律部门进行审查合法性。
3. 患者信息使用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信息使用制度,明确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患者信息,以及使用方式、使用范围等规定,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
4. 患者信息保存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信息保存制度,规定信息保存的期限、保存的方式、保存的安全、保存的备份等方面的规定。
5. 患者信息修改、删除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信息修改、删除制度,要求患者本人在提出修改或者删除要求时,证明身份,并注明修改或者删除的项目。
6. 患者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信息安全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信息的使用范围,加强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内部员工的危机意识,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和处理机制。
三、保护患者隐私的措施1. 实行“责任与义务”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应当知悉保密的必要性,建立保密意识,明确保密责任和保密义务,以便优化保密管理。
2. 加强专业化培训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水平,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患者信息保密培训,加强工作人员保密技能的培训,提高保密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3. 采用技术手段医疗机构应采用安全防护的技术手段,确保患者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降低患者信息泄露的风险。
4. 建立内部保密制度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不同的信息等级,建立相应的保密等级,制定不同的保密措施,实现保密文件的追溯查询功能,防止信息泄露。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3de0ceb67ec102de3bd8965.png)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制度:1.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耐心、细致的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医疗护理服务。
2.为病人保守医疗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的隐私。
3.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地位、财产状况,应一视同仁。
4.医师、护士在职业活动中要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得知患者隐私不得泄露。
措施:1.了解患者的民族、信仰、风格、习惯、忌语使其在不违反医疗、护理规定的原则下得到尊重。
2.医护人员未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不得私自向他人公开患者的个人资料、病史、病程及诊疗过程资料。
3.医务人员注意言语,不得擅自议论患者及家属的隐私。
4.对待特殊病人,医护人员在床头交接时不应交接医疗诊断,应为患者保护隐私。
5.对异性患者实施隐私处置时,应有异性医师或者家属陪伴。
6.危重患者在更换被服、衣服、翻身时应尽量减少暴露,做处置时拉帘关门,肌肉注射和心电图检查时应男女分室。
7.医护进行暴露性检查、治疗、护理处置等操作时,加以遮挡或避开无关人员。
8.对院内或科内安排涉及患者隐私的参观、学习活动应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告知学习内容。
9.除实施医疗活动外,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病例,如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例的需经医务科同意,阅后应立即归还,不得泄漏患者隐私。
简易呼吸器的清洁与消毒1.将使用后的呼吸器配件按顺序打开,置于500mg/L,即(1:100)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取出后使用灭菌蒸馏水冲洗所有配件,去除残留的消毒剂,晒干备用。
2.储氧袋只需擦拭消毒即可,禁用消毒剂浸泡,因易损坏。
3.对血传播的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的置入200mg/L,即(1:25)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洁干燥封闭备用4.如遇特殊感染者,可使用一次性配件及耗材,使用后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焚烧。
患者隐私保护的整改措施
![患者隐私保护的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ec346a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a.png)
患者隐私保护的整改措施
患者隐私保护是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和严格执行的一项工作。
为了有效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 加强员工培训: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隐私保护培训,包括患
者隐私权的重要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保护措施的具体操作
方法。
培训内容应定期更新,确保员工始终具备最新的隐私保护知识。
2. 建立严格的访客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部区域的管理,实行身份验证制度,确保只有经过合法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患者信
息存储区域。
未授权人员应严禁进入,并设立监控系统进行监督。
3. 强化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加密存储患者隐私信息,并设置必
要的访问权限和操作记录。
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安全检查,及
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性。
4. 制定明确的隐私保护政策和流程:建立隐私保护政策和程序,明确患者隐私权利和医疗机构的责任。
确保患者明确授权并知晓信
息使用和共享的目的及范围,并提供随时查询和修改个人信息的渠道。
5. 加强内部监督和审查:设立专门的隐私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对内部员工的监督与审查,确保隐私保护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定期进行内部隐私保护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 加强外部合作伙伴管理:对涉及患者隐私信息的外部合作伙伴,必须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并且定期审查其数据安全措施的有效性,避免因外部合作方造成患者信息泄露风险。
通过执行上述患者隐私保护的整改措施,我们将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并提升医疗机构的信誉和声誉。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及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d6227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8.png)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及措施首先,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明确的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
这包括指定专门的负责人负责监督和管理患者隐私保护工作,制定详细的隐私政策和流程,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个人健康信息时需要遵守的规定和原则。
其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隐私保护意识和能力。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隐私权的重要性,知晓个人健康信息的保密性,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患者信息,如何妥善保护和处理这些信息。
第三,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技术手段保护患者的个人健康信息。
例如,建立和使用安全的电子病历系统,对个人健康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未经授权的人员无法访问和获取这些信息。
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防火墙、权限管理和审计机制等措施,对未授权的访问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
第四,医疗机构应当与外部合作伙伴签订严格的保密合同。
这些合作伙伴可能包括诊断实验室、药品供应商等,他们在处理患者个人健康信息时也需要遵守同样的隐私保护原则和措施。
第五,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
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限制医务人员对患者个人健康信息的访问权限,确保仅有授权人员才能查看和使用这些信息。
另外,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进行隐私保护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升患者隐私保护的水平。
最后,医疗机构应当对侵犯患者隐私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对于违反隐私保护原则的医务人员,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并对其进行内部制度的处罚,从而强化患者隐私保护的意识。
总之,保护患者隐私是医疗行业必须重视和积极采取措施的一项工作。
通过建立明确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员工培训、采用技术手段保护健康信息、与合作伙伴签订保密合同、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以及对侵犯患者隐私行为的严肃处理,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提升患者的信任度。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f081d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7.png)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1.法律法规:保护患者隐私的首要步骤是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各国和地区都有针对隐私和数据保护的法律,例如欧洲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美国的《健康保险携带及责任法案》(HIPAA)等。
医疗机构和医生必须熟悉并遵守这些法律法规,以确保患者隐私得到合法的保护。
2.内部政策和流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内部政策和流程,明确患者隐私的保护措施。
这些政策和流程应包括认识到患者隐私的重要性、合规性要求、员工培训、违规惩罚等方面的内容。
3.最小化信息披露原则:医疗机构应遵循最小化信息披露原则,只收集、使用和披露患者个人信息的最小必要量。
这意味着仅在必要的情况下收集必要的个人信息,只使用这些信息来提供医疗服务,避免超出必要范围的信息披露。
4.保密协议和非披露协议:为确保患者隐私的保密性,医疗机构可以与员工、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签署保密协议或非披露协议。
这些协议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和补救措施。
5.技术安全:医疗机构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来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这包括使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建立安全防火墙、实施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措施、定期更新和维护系统等。
6.员工培训: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应向员工提供关于患者隐私保护的培训。
这些培训应包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内部政策和流程、了解个人信息的敏感性和保密性、掌握安全措施等内容。
7.患者知情同意:医疗机构在收集和使用患者个人信息时应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患者应明确知道他们的个人信息将用于何种目的,以及谁可以访问这些信息。
医疗机构应确保患者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同意将个人信息提供给他们。
8.审查和监督: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和措施进行审查,以确保其合规性和有效性。
这可以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评估。
此外,相关监管机构还应对医疗机构的隐私保护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
保护患者隐私相关制度与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相关制度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fc1e5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7.png)
保护患者隐私相关制度与措施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患者隐私得到保护。
这些制度应包括以下方面:对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对患者信息的收集、使用和存储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核;禁止非授权人员或非工作需要的人员访问患者信息;制定安全防护和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如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加密措施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的认知等。
其次,医疗机构需要对患者信息进行严格的访问和使用控制。
只有合法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患者的信息,并且在访问时需按照权限操作。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患者隐私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患者信息,以及使用患者信息的限制。
医疗机构可以采用技术手段,如访问控制系统、身份认证等,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患者信息。
另外,医疗机构还可以使用匿名化和脱敏技术,保护患者隐私。
匿名化是指去除患者身份信息,仅保留与医疗服务或研究相关的匿名编码,以保护患者隐私。
脱敏则是指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加密或屏蔽,使其无法直接关联到特定个体,保护患者隐私。
此外,医疗机构应密切关注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信息安全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的安全隐患的出现,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修复,确保患者隐私得到充分保护。
最后,医疗机构需要与患者建立信任和沟通,以加强患者隐私保护的意识。
医疗机构可以定期告知患者其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和政策,向患者提供详细的隐私权利说明书,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权益。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隐私泄露事件,确保患者权益得到保护。
综上所述,为了保护患者隐私,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患者信息进行严格的访问和使用控制,并使用匿名化和脱敏技术保护患者隐私。
同时,医疗机构需要不断更新信息安全系统,与患者建立信任和沟通,以加强患者隐私保护的意识。
保护患者隐私权制度和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权制度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788dbb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1.png)
保护患者隐私权制度和措施首先,医疗保健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隐私政策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
该制度应明确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和从业人员对患者个人信息的处理方式、权限和责任。
制度还应明确规定违反隐私政策的处罚措施,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其次,医疗保健机构应采取技术和物理措施来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
例如,医疗保健机构应采用安全的电子病历系统来存储患者的个人信息,并限制访问权限。
同时,机构应定期进行系统安全审查,并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以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性。
此外,医疗保健机构应对从业人员进行隐私保护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应包括隐私政策、患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方式、处理患者信息时的注意事项等。
机构还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隐私保护意识和知识的测试,以确保从业人员能够恰当地处理患者个人信息。
对于外部合作伙伴,医疗保健机构应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
合作伙伴如有必要接触患者信息,机构应要求其遵守相同的隐私保护标准,并对其进行定期的安全监督和审计。
对于患者本人,医疗保健机构应提供选择是否共享个人信息的权利。
当机构需要共享患者信息时,应提供明确的解释和选择,以便患者做出知情且合理的决策。
此外,医疗保健机构应建立投诉和处理机制,以应对患者隐私保护方面的投诉和意见。
机构应提供一个渠道,让患者和相关各方反映问题,并及时处理和解决。
最后,医疗保健机构应定期进行隐私保护的自查和评估。
机构应委派专门的人员负责监督隐私保护措施的执行,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
总之,保护患者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医疗保健机构和从业人员来说是一种道德和法律责任。
通过建立完善的保护患者隐私权制度和措施,可以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的保护,同时增强患者对医疗系统的信任。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6bd985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a.png)
流程: 接到停电通知一备好应急灯一准备动力电器的应急方案一突 然停电后一采取措施保护抢救仪器的正常运行一开启应急灯一与电工联系一查询停电原因一加强巡视一安抚患 者一防火防盗 洗手注意事项、指征 注意事项: .当手有血液或其他液体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洗手,当手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用快速手 消代替洗手,同洗手方法相同。 .洗手方法正确,受的各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尤其要清洁指背、指尖。 .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和伤口前后。 .解除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前后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之后。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处理药物和配餐前。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搬运患者时,正确使用轮椅、平车。 .候诊区接诊护士要巡视观察患者、评估患者跌倒的因素,病情转严重者优先安排。 .青年文明号值班人员要密切注意大厅来就诊的患者,有行动不便的患者要上前扶助或用轮椅、平车运送。 .指导患者及家属看护好孩子,不能乱跑、不能攀爬、远离锅炉及电闸。 .有明显的预防跌倒标识。 门诊患者摔伤的应急预案及流程1 应急预案: .患者不慎摔伤,第一时间发现人,立即通知门诊部。 .门诊部值班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迅速迅速就地进行全身检查,先查患者神智、四肢、躯体、活动度、测血 压、判断有无危机生命的症状,如无大碍,检查一下看看无外伤,通知相关可是医生。 .如有出血,则应先止血、包扎。 .如判断为骨折,则应先固定,然后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和工具进行搬运。 .判断有无内伤和其他部位多发伤,应紧急处理呼吸循环紊乱,给予氧气吸入,立即送往急救中心救治。 .病情为重,来不及送急救中心的患者就近在注射室抢救。 .根据伤情及时进行对症检查和治疗。
保护病人隐私具体措施
![保护病人隐私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e8172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0.png)
保护病人隐私具体措施保护病人隐私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职责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具体措施:1.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保护病人隐私。
2. 建立健全隐私保护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隐私保护制度,制定详细的隐私保护政策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分工和流程,确保隐私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限制隐私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医务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治疗需要,仅获取和使用必要的隐私信息,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操作,未经病人同意,不得擅自获取和使用隐私信息。
4. 加强隐私信息的保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隐私信息的保管,采取物理、技术和管理等多种手段,保护隐私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泄露、滥用和篡改等风险。
5. 提高医务人员的隐私保护意识:医疗机构应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方式,加强医务人员的隐私保护意识,使其深入理解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和操作规程。
6. 限制隐私信息的披露:医务人员应严格控制隐私信息的披露,对非法披露行为进行严肃追责,根据病人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合法披露和告知。
7. 保护病人身份的隐私:医务人员在患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泄露病人的身份信息,尤其在公共场所和社交媒体等易泄露信息的环境中要格外小心,确保病人身份的安全。
8.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医疗机构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对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隐私信息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9. 加强对外交流的隐私保护:医务人员在与其他机构和人员进行合作和交流时,应加强对隐私信息的保护,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隐私信息不被滥用和泄露。
10. 加强隐私信息的监督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定期对隐私保护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隐私保护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具体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4fd7c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7.png)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具体措施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保护患者隐私权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也是法律所规定的医疗行业的义务。
为了确保患者隐私权得到有效保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制度和具体措施。
一、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制度与基本原则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是基于法律法规的规定,其中包括宪法、医疗法、信息安全法等。
这些法律制度为保护患者隐私权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在实施隐私权保护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只能在合法情况下收集、使用和披露患者个人信息,必须经过患者的明确同意或法律授权。
2. 公平原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个人信息时应保持公正和公平,不得歧视患者。
3. 限制性原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只能在明确的目的和必要范围内使用患者个人信息,且不得超出其权限范围。
4. 安全原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采取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滥用或损坏。
5. 通知原则:医疗机构应向患者告知其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披露情况,同时提供患者行使隐私权的方法和渠道。
二、医疗机构的制度与措施1. 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隐私保护政策和规章制度,并确保全体工作人员能够熟悉和遵守。
该制度应明确规定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披露和保护的具体要求。
2. 加强员工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意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法律法规知识、信息安全意识、隐私保护技巧等。
3. 强化数据安全措施: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系统,包括防火墙、数据加密、访问限制等技术手段,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4. 限制权限管理:医疗机构应根据员工的职责和需要,设定不同级别的权限,确保员工只能访问其工作所需的患者个人信息,避免滥用和泄露。
三、医务人员的具体措施1. 保持患者信任: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确保患者对个人信息的自主决策权。
泄露患者隐私的防控措施
![泄露患者隐私的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141ff1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5.png)
泄露患者隐私的防控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医疗保健机构面临着如何保护患者隐私的重要挑战。
患者的个人身体信息和医疗记录是极为敏感和机密的,若不妥善保护可能会导致患者隐私泄露的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信息安全,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探讨一些泄露患者隐私的防控措施。
1. 制定隐私政策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隐私政策,并在人员招聘和培训过程中强调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隐私政策应确保对患者个人信息的保密,并规定员工在处理患者信息时的责任和义务。
2. 强化数据安全措施医疗机构需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包括加密、备份和防病毒措施等。
对医疗记录和个人身体信息进行加密,限制员工的数据访问权限,并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此外,医疗机构也应建立有效的防病毒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建立访问控制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特定人员有权访问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医疗记录。
通过制定严格的访问权限管理制度,限制员工只能在必要情况下接触患者信息,有效降低了泄露隐私的风险。
4. 加强员工培训医疗机构需要向员工提供有关隐私保护的培训,使其充分了解保护患者隐私的重要性和操作准则。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有关隐私政策的解释、数据安全意识的强化以及正确处理患者信息的方法。
通过员工培训,可以提高其对隐私保护的认识,并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隐私泄露风险。
5. 采用匿名化处理医疗机构可以采用匿名化处理患者信息,将个人身份与医疗记录分离,以降低患者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匿名化处理能够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仍然可以进行医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医疗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
6. 加强网络安全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医疗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威胁。
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是保护患者隐私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加强网络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及时更新软件补丁以修复漏洞。
此外,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和渗透测试,及时发现和修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7. 建立投诉和监测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投诉和监测机制,让患者可以随时向机构反映隐私泄露或其他安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
制度:
1.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耐心、细致的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医疗护理服务。
2.为病人保守医疗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的隐私。
3.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地位、财产状况,应一视。
4.医师、护士在职业活动中要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得知患者隐私不得泄露。
措施:
1.了解患者的民族、信仰、风格、习惯、忌语使其在不违反医疗、护理规定的原则下得到尊重。
2.医护人员未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不得私自向他人公开患者的个人资料、病史、病程及诊疗过程资料。
3.医务人员注意言语,不得擅自议论患者及家属的隐私。
4.对待特殊病人,医护人员在床头交接时不应交接医疗诊断,应为患者保护隐私。
5.对异性患者实施隐私处置时,应有异性医师或者家属陪伴。
6.危重患者在更换被服、衣服、翻身时应尽量减少暴露,做处置时拉帘关门,肌肉注射和心电图检查时应男女分室。
7.医护进行暴露性检查、治疗、护理处置等操作时,加以遮挡或避开无关人员。
8.对院或科安排涉及患者隐私的参观、学习活动应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告知学习容。
9.除实施医疗活动外,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病例,如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例的
简易呼吸器的清洁与消毒
1.将使用后的呼吸器配件按顺序打开,置于500mg/L,即(1:100)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取出后使用灭菌蒸馏水冲洗所有配件,去除残留的消毒剂,晒干备用。
2.储氧袋只需擦拭消毒即可,禁用消毒剂浸泡,因易损坏。
3.对血传播的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的置入
200mg/L,即(1:25)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洁干燥封闭备用
4.如遇特殊感染者,可使用一次性配件及耗材,使用后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焚烧。
5.消毒后的部件,应完全干燥,并检查是否有损坏、将部件依顺序组装做好测试,待备用。
门诊分诊护士岗位职责
1.在门诊部当护士长的领导下,做好就诊患者咨询分诊工作,负责门诊患者的一切分诊工作为初诊患者进行预检、就诊、分诊等工作,为患者指导线路。
2.协助患者填写病历封面个人信息,合理安排患者的就诊顺序,尽量缩短就诊时间,遇到发热患者提前测量体温并进行登记。
3.注意观察就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急重患者应安排提前就诊或按急诊处理、防止发生意外。
4.协助医生进行检诊,按医嘱进行处置。
5.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分诊室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表、地面、并进行紫外线灯空气消毒。
6.每日登记专科、专家门诊出诊时间,工作量及其他统计工作。
7.认真做好门诊卫生宣教及健康教育工作,按时播放健康宣教电视片。
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定期向上级述职。
9.做好开诊前室物品准备工作。
10.做好急救物品、药品的管理,确保“四定”,定位置、定数量、定期检查、定人管理。
11.下班前认真检查各诊室、候诊室水电、空调、门窗及各种电器,确保水电安全工作。
门诊患者跌倒的预防措施
1.创造良好的就诊安全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地面、各种标识、就医设施等。
2.对患者进行安全宣教。
3.搬运患者时,正确使用轮椅、平车。
4.候诊区接诊护士要巡视观察患者、评估患者跌倒的因素,病情转严重者优先安排。
5.青年文明号值班人员要密切注意大厅来就诊的患者,有行动不便的患者要上前扶助或用轮椅、平车运送。
6.指导患者及家属看护好孩子,不能乱跑、不能攀爬、远离锅炉及电闸。
7.有明显的预防跌倒标识。
门诊患者摔伤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应急预案:
1.患者不慎摔伤,第一时间发现人,立即通知门诊部。
2.门诊部值班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迅速迅速就地进行全身检查,先查患者神智、四肢、躯体、活动度、测血压、判断有无危机生命的症状,如无大碍,检查一下看看无外伤,通知相关可是医生。
3.如有出血,则应先止血、包扎。
4.如判断为骨折,则应先固定,然后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和工具进行搬运。
5.判断有无伤和其他部位多发伤,应紧急处理呼吸循环紊乱,给予氧气吸入,立即送往急救中心救治。
6.病情为重,来不及送急救中心的患者就近在注射室抢救。
7.根据伤情及时进行对症检查和治疗。
8.及时通知医务部。
9.如有患者摔伤与我院道路、建筑物和设施有关,应及时通知总务后勤部和医学工程部,这些部门应尽快解决问题。
10.做好对病人的安抚工作和家属的安慰工作。
11.做好记录。
流程:
发现患者摔倒→立即通知门诊部→检查患者摔伤情况→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医生进行必要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立即转送相关科室→对症处理→报告相关部门→写记录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突发事件包括未报导的刑事案件,如(打架、斗殴、枪伤)停电、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重大医疗事件,医务人员受到威胁及其他特殊事件。
2.门诊办公室人员接到报告后,马上向门诊部主任汇报并到现场了解、协调具体情况。
3.门诊主任接到报告后,即刻到现场,并向医院相关部门汇报。
4.办公室人员、主任及有关部门按照制度流程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做好协调保护工作。
5.门诊办公室监督相关科室和部门做好事件总汇工作。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突发事件包括未报导的刑事案件,如(打架、斗殴、枪伤)停电、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重大医疗事件,医务人员受到威胁及其他特殊事件。
2.门诊办公室人员接到报告后,马上向门诊部主任汇报并到现场了解、协调具体情况。
3.门诊主任接到报告后,即刻到现场,并向医院相关部门汇报。
4.办公室人员、主任及有关部门按照制度流程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做好协调保护工作。
5.门诊办公室监督相关科室和部门做好事件总汇工作。
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接到停电通知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
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
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采取措施保护抢救仪器的正常运行,维持抢救工作,开启应急灯,点蜡烛,照明灯。
3.与物业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尽早排除故障或开启应急发电系统。
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流程:
接到停电通知→备好应急灯→准备动力电器的应急方案→突然停电后→采取措施保护抢救仪器的正常运行→开启应急灯→与电工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加强巡视→安抚患者→防火防盗
洗手注意事项、指征
注意事项:
1.当手有血液或其他液体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洗手,当手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用快速手消代替洗手,同洗手方法相同。
2.洗手方确,受的各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尤其要清洁指背、指尖。
3.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3.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和伤口前后。
4.解除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前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之后。
7.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8.处理药物和配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