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现状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现状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摘要:职业卫生研究的是人类从事各种职业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其中包括劳动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防止职业性危害的对策。我国当前的职业卫生问题相当突出,全国急性中毒事故与职业病现患病人数尚居高不下,亟待从法制、卫体制、监管等途径加强和改善职业生工作。

关键词:职业卫生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一.职业卫生及我国职业卫生现状概述

1.职业卫生的概念

职业卫生研究的是人类从事各种职业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其中包括劳动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防止职业性危害的对策。只有创造合理的劳动工作条件,才能使所有从事劳动的人员在体格、精神、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保持健康。只有防止职业病和与职业有关的疾病,才能降低病伤缺勤,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职业卫生实际上是指对各种工作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损害或疾病的预防。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劳动者在不良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下工作时,由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某些因素。例如石粉过筛时产生的粉尘:油漆工在刷漆或喷漆时散发出来的苯、甲苯、二甲苯或其他有机溶剂;放射科医师在透视或摄片过程中接触到的X射线等,都称之为职业性有害因素,也叫生产性有害因素。

2.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历史成就

1.研制和颁布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有关标准与法规

从1954年第一次全国工业卫生会议开始,50多年来,中央及各省市人民政府先后颁发近500份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解决防尘防毒、职业病待遇、劳动卫生管理、各种职业病的防治技术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50年代,国家规定14种职业病,1987年,卫生部颁文规定我国职业病为九大类102种。

2.建立了全国网络型专业机构和人才队伍

自1951年5月鞍山钢铁公司成立全国第一个劳动卫生研究所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大型企业系统已相继成立起集防、治、研于一体的近300个职业病防治院(所),各省、地、县2000多个防疫站成立了劳动卫生科,大多数省、地级医院成立了职业病科。近10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卫生监督所的建立,劳动卫生监督人员队伍,已成为一支强化企业职业卫生法制管理的不容忽视的力量。

3.适合国情的专业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

从1959年起,平均每5年左右召开一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学术研讨会,研讨会规模和水平逐届提高。从1973年起,全国先后正式创刊职业医学专业学术期刊11种。源自我国职业卫生实践、适合我国国情的较完整的一套专业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

4.职业环境改造取得重大成效

50年代中,根据全国防尘实践,总结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综合防尘措施,1979年在卫生部牵头颁发的文件

中又明确规定了职业卫生设施与工厂企业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三同时”法定要求,从而卓有成效地促进和规范了60~70年代、80一90年代两次全国性工业技术大改造,使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基本得到控制。

5.职业健康监护和监测水平迅速提高

自70年代末起,化工部在全国180多个化工企业40余万名职工中开展健康监护工作,不仅掌握了化工职业危害因素,还为全国摸索出一套较完整的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就业前体检、上岗后定期体检及职业病普查,已成为接触毒有害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常规。据近年资料分析,全国县级以上企业职业健康体检率己达30%左右,而职业性体检的阳性检出率已有明显下降。以上海市为例,1981年检出率140/万, 1988年降至3.2l/万。

6.慢性职业病发病呈现下降趋势

从50年代至80年初,全国慢性职业中毒和尘肺年发病率持续下降,至80 年代末回升,近年来又有回落。据1999年统计,全国大中型国有企业1998年报告慢性职业病发病人数较1990年下降55%。据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1955--1959年问,全国尘肺病例平均发病工龄,矽肺为9.5年,煤尘肺为16.2 年,至1985~1986年间分别延长至26.2年和24.7年。矽肺病人发病年龄也从50年代平均35岁左右,延长至80年代后期的51岁左右。

7.职业病临床诊治研究成果显著

70年代,卫生部组织全国范围的职业病普查,在历史上第一次

基本摸清尘肺和铅、苯、汞、锰中毒五种主要职业病在我国的发病情况。至80~90年代,有关尘肺及铅、苯等职业中毒的全国范围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不仅促进了职业病筛检诊断技术的提高,使数十种职业病有了可靠诊断方法,也为完善和规范全国职业病报告系统作出了贡献。在临床研究方面也成果显著,如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致ARDS、~氧化碳中毒致筋膜间隙综合征、硫化氢致假性心梗、三氯乙烯致表皮坏死松解症、有机磷致中间综合征,慢性铅中毒致肾间质纤维化、砷中毒致肺癌、钒中毒致肺问质纤维化等研究,均走在世界前列。

8.职业健康促进工作初见成效

新中国在经历1954年至70年代的卫生宣传教育阶段,和80年代的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建立阶段后,全国不仅已建起170多个健康教育所,使从6事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达到2万多人,而且卫生部已提出在工矿企业开展健康教育。

3.我国职业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⑴全国急性中毒事故与职业病现患病人数尚居高不下

据卫生部统计,2001年全国有尘肺病人累计达55万人,其中已死亡近13 万人,患病人仍达42万人,新发尘肺病人仍以每年1.5--2万例速度增加,病死率不断上升,1991年尘肺全死因病死率为1.2%,1996年升至1.4%。据预测,今后10年内,我国将出现第三个职业病高发期。消除矽肺至少还需15~25年的不懈努力。可见,我国的职业危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⑵乡镇企业、外资企业职业危害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工成为职

业危害的主要受害者

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是,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总人数超过2亿。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约1亿,还有留在乡镇企业从事工业劳动的1亿多农村劳动力。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农民工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我国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吸纳了大量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因此,职业病危害突出反映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

⑶职业病防治工作出现滑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所长李涛在接受《嘹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的职业病防治就处在一种滑坡的状态中。如果不尽快扭转这种局面,10年后我们就该尝苦果了”。至于职业病防治形势在上世纪90年代陡然逆转,出现震荡,李涛归纳了四个原因:其一,经济体制转型,部分企业效益滑坡,职业病防治难以独善其身;其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乡镇企业,或进城务工,绝大多数只能从事脏、乱、差的工种,职业病危害难以避免;其三,境外职业危害转移,部分私营企业野蛮作业,不重视改善劳动用工条件,以牺牲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得经济效益;其四,职业病防治机构受到冲击,有的为自谋生路而转为综合医院,人员流失情况十分严重。

⑷新职业、新工艺、新化学物带来更多的职业危害因素

随着以高科技为特征的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需要,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