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doc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1. 引言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制定本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本文档主要包含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方式与方法、培养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指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来说,研究生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开展科学研究,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具备良好的科研与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科研伦理和社会责任意识;3. 培养体系为了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是必要的。
本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中制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体系:3.1 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科前沿与发展方向的专业课程;•学术规范与科研方法的综合培训课程;•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的学术讲座与学术会议等活动;•科研训练与实践环节。
3.2 导师制度导师制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导师应具备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优秀的学术水平,并具备较高的人道与责任感。
导师应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论文撰写等工作,并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
3.3 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学术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学术交流与合作包括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发表等活动,研究生应主动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术影响力。
4. 培养方式与方法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方式和方法应得到合理的安排和选择。
研究生培养方式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强化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培养应注重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项目、实验室实践和科研训练,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研究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并具有严谨的学风、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控制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能够服务于社会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本领域主要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3.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5.系统工程三﹒学习年限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生以全日制方式学位攻读,学习年限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含专业实践)1年,论文工作(含专业实践)1年。
实行学分制,修满30个学分,按期毕业。
四﹒培养方式1.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2.培养中注重培养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3.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4.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5.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学术型研究生含博士硕士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及要求
学术型研究生含博士硕士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及要求1.培养目标: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旨在培养具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的人才,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
2.学位课程要求:学术型研究生需要修读一定的学位课程,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研究方法课和学术论文写作等。
学科基础课主要是关于所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基础理论;专业课则是培养学生对于自己研究方向的理解和掌握;研究方法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则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
3.科研项目要求:学术型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包括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自主申请的课题等。
科研项目的选择应与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相关,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科研成果要求:学术型研究生需要在培养期间产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研成果,如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获得科研奖励等。
这些科研成果既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也是评价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5.学术交流要求:学术型研究生应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领域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这些学术交流活动有助于学生拓宽研究视野、更新科研思路、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6.学术道德要求:学术型研究生应严格遵守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尊重知识产权,不进行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型研究生还要具备诚实守信、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积极参与学术道德培训和学术道德引导。
总之,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要求学生在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并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产生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研成果。
同时,学术型研究生还应遵守学术伦理,保持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
这些要求旨在培养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的人才,为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根据《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2014年4月修订)、《2014年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方案》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精神,为推进我校工商管理硕士(以下简称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特制定本总则。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企业或经济管理部门需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好的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具体的培养目标如下: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2.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商业道德;具有企业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业精神。
3.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基本分析方法与工具;掌握与企业职能管理、综合管理相联系的专业知识。
4.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通过各种课程和案例教学、企业实践、学位论文工作等环节培养学生从事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全球视野下把握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分析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决策和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对外交往、商务洽谈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MBA学制为2年,学习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在校攻读时间最短不得少于1.5年。
三、课程设置和学分1.课程设置我校MBA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四类。
学位课是必选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学位课。
2.学分要求在校期间应修满51学分,其中学位课38学分,第二课堂2学分,专业与职业素养1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其他学分由选修课取得,选修课可根据每届生源情况,相对集中选课。
第二课堂包括学术讲座、企业参观实习、课外拓展训练等活动,由学院负责组织和考核。
江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江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江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如下目标:(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
(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新见解。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三)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半至三年,其中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三年。
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四年。
如确有必要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三、学科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研究方向的设置应紧密联系本学科的基础研究,体现本学科自身优势和特点,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过程,同时又要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使硕士研究生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课程设置应有利于硕士研究生加深加厚基础理论、获取本门学科的最新信息,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构建面向未来的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应处理好与本科阶段课程的衔接与层次关系。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部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要求:文学类、法学类、哲学类、教育学类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至少为。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始之前,要进行广泛的文献阅读和综述及调查研究,初步构筑出论文工作框架并适当进行可行性研究,完成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并聘请有关学科、专业的三名以上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其中本学科专家不得少于一半),对选题报告进行评议。
选题报告评议通过后由硕士研究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
如选题报告未通过,则在1~2个月内可补作选题报告,仍未通过,按有关规定处理。
(建筑工程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部
(建筑工程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部船舶和海洋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船舶和海洋工程学院二OO七年三月二十壹日目录壹江苏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二船舶和海洋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1.船舶和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2.结构工程………………………………………………………………………………3.流体力学………………………………………………………………………………4.工程力学………………………………………………………………………………三船舶和海洋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目录汇总表……………………………………四船舶和海洋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注:每门课程所于页数参见第页研究生课程目录汇总表)江苏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江科大校研〔2006〕143号为进壹步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和教育部教研〔2000〕1号文以及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现对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培养方案修订如下:壹、培养目标我校硕士生培养的总体要求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技能”为基本出发点,以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形成我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
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作风。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应掌握壹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我校硕士生实行学分制,于校学习期限壹般为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壹年,其余为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于籍年限累计不超过6年(从入学至毕业)。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1. 培养目标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总则是为了确保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自己,并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研究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生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具备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2. 课程要求2.1 学位课程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在学期内完成一定学分的学位课程。
学位课程旨在加强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的学位课程包括专业课程、研究方法论等。
2.2 学科交叉课程为了培养研究生具备跨学科研究的能力,研究生培养方案还要求研究生参加一定的学科交叉课程。
学科交叉课程可以帮助研究生扩展学科视野,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2.3 学术论文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在学期内完成一定的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可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师资力量为了确保研究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学院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需要具备如下条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具备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能够提供良好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4. 培养过程4.1 导师制度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建立健全的导师制度,为研究生指派专业的导师。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和支持者,他们在学术研究和生活方面都要给予研究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2 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交流是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并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
4.3 科研实践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项目。
科研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科研实践项目,研究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科研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4.4 学位论文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提交一篇学位论文。
10-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扬州大学文件扬大研院〔2016〕10号关于印发《扬州大学攻读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的通知各学院,校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扬州大学攻读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扬州大学攻读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扬州大学2016年3月1日附件扬州大学攻读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称“硕士生”)的培养与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及《扬州大学章程》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生培养的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硕士生的培养应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围绕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和创新能力开展研究生教育,造就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明礼诚信,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教学、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第三条硕士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实行由学校、学院、学科、导师在本办法规定的范围内分工负责的制度。
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实践实验和学位论文撰写等培养环节由各学院合理安排。
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学院和学科应合理安排课程、科研、实践、学位论文与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探索精神、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1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2021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按照“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促进创新、提高质量”的原则,加强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二条加强素质教育。
坚持以育人为本,教育和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风建设,培养研究生树立严谨的学风,提高研究生的科学道德素养;加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第三条增强创新能力。
通过改革培养模式,更新培养方案,完善培养环节,增强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研究生学术个性培养,创造宽松、自由的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研究生进行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出高水平的成果。
第四条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研究生导师要以科学研究为导向,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课程教学与科研指导相结合,努力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第五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既要强化课程教学,重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又要结合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科学研究实践环节培养中,重点培养其具有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学位论文的形成。
第六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在遵循本规定的基础上,制订适合本单位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办法,送学校研究生学院备案。
第二章培养方案第七条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对培养质量进行监控的主要依据。
第八条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1.培养方案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培养方案应处理好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在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3.培养方案应体现学科专业培养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对培养流程的各个环节提出明确规定。
关于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关于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各学院:为保障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决定制订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现将《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简称若干意见)和《青岛科技大学关于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发给你们,请各相关单位根据学校指导性意见和教育部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认真制订本单位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现将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照二级学科制定。
同一专业学位点由几个单位合办的,请各相关单位根据指导性意见共同协商,制订一个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0552)和工商管理硕士(1251)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进行制定,格式参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模板。
二、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板块,学位课指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非学位课指专业或专业方向选修课。
各专业代码如下:附件: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青岛科技大学关于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2011-6-7附件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我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
开展全日制专业硕士生教育,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整体规划、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协同发展,确保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及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及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研办【1998】1号)、《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0】1号)、《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0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培养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富有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水平创新人才。
各学科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写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阐明对本学科研究生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修业年限(学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三、研究方向培养方案按学位类别(领域)制定,具体与招生归口一致。
一级学科培养方案的主要研究方向,列出我校当年招生的所有二级学科,无需详细罗列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培养方案的主要研究生方向,需要根据本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目标,列出富有活力且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和优势,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四、培养方式硕士生的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
硕士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江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本模板】
江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如下:(一)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新见解。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应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如确有必要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一般不超过五年。
申请二年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除外)除满足学校规定的基本条件外,必须达到学院(科研机构,下同)、学科制定的高要求。
三、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贯彻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原则,使硕士研究生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重视扩大知识面和对新兴学科的了解,增加发展潜力。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实行导师领导下的指导小组负责制,指导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导师(指导小组)不仅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工作,而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
各学科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细则,建立必要的竞争和淘汰机制,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四、课程学分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按一级学科设置,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
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核心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程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学术型硕士生的公共必修课含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二选一,1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和第一外语课程(4学分)。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二、研究方向 具体见各学科。
三、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根据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实行弹
性学制,课程体系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1、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
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或免试推荐、分流等形式,取得我校硕
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者,攻读硕士学位一般需 2~3 年。研
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 35 分。学分具体分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一、培养目标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特别要
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要求是: 1、研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 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 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改,经导师审阅后,交系(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保存。研究生院定期 组织专家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 抽查。不通过者必须在 3 个月内再次 进行开题报告。第二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将终止其学籍。 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提交的学位论文,其研究方向与主要 内容应与 开题报告基本一致。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变动时,必须重新进行开 题报告。
学术型研究生含博士、硕士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及要求
学术型研究生(含博士、硕士)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及要求(2016修订版)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必修环节、培养环节及学位论文相关工作、教学大纲等八个部分。
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各学科的培养方案应对本学科进行简要介绍。
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相对稳定,反映学科先进性和前瞻性,要能适应、引导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并能体现我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按一级学科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方向一般不超过6个;按二级学科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方向一般不超过4个。
二、培养目标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富有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水平创新人才。
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学制学术型各类研究生基本学制如表1。
表1 学术型研究生基本学制全日制硕士生最长修业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0.5年,非全日制硕士生最长修业年限在基础学制上延长2年,博士生最长修业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2年。
硕士研究生不允许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在制定、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时,课程及学分必须满足以下最低要求(如表2)。
1.公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是研究生的必修课。
其中:1)政治理论课所有硕士研究生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所有博士研究生必修“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本科直博生还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所有博士研究生可选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学分。
2)外国语外国语作为所有研究生的必修课(语言类学科除外),所有博士研究生2学分,硕士研究生3学分。
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规定
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规定江科大校研〔2007〕206号为进一步规范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工作,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我校硕士研究生可以比各专业正常学制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二、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攻读学位期间从未受过行政或党、团处分。
2.已修完相应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各门课程的考试或考查均须一次性通过,学位课程加权平均成绩须达到80分以上,且列本专业前50%。
3.攻读学位期间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杂志上公开发表或录用1篇及以上与研究方向相一致的学术论文,发表的论文应以江苏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应为第一作者。
各学院可根据学科特点自行制定不低于此标准的论文要求。
三、申请办法和时间1.研究生如具备以上条件可在每年的4月份或12月份由本人申请并填写《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指导教师同意并签署意见,学院批准后到研究生部申请办理。
2.已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在答辩前向所在学院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成绩单、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及其复印件各一份,录用论文以录用通知、论文清样和版面费收据为准)。
研究生所在学院负责对其课程成绩、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审核,并提出初步意见,报研究生部。
3.研究生部审核批准。
四、学位论文评阅申请提前毕业研究生的毕业(学位)论文由学校聘请两位校外同行专家盲审,两份学位论文评阅成绩平均不低于85分。
未达到本项要求,不得举行学位论文答辩,本次申请无效,可继续撰写学位论文,按正常学制毕业,本次申请所需要的相关费用由研究生本人承担或其指导教师从指导经费中开支。
五、普通奖学金和学费享受普通奖学金的研究生提前毕业,其普通奖学金享受至毕业当年学位授予月份。
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的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学费按正常学制收取。
六、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为推进我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以职业为导向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提升,成为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要确保符合全国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指导性培养方案及专业学位标准,特别关注专业评估相关最新要求。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具体学制由各领域确定。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1.5年,学位论文形成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在籍年限累计不超过5年(从入学至毕业),在校攻读时间最短不得少于1.5年。
三、课程设置和学分
1.课程设置
我校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A类)、专业基础学位课(B类)、专业学位课(C类)、专业选修课(D类)、公共
选修课(E类)五类和补修课程(F类)。
学位课是必选课(明确可选除外),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外国语、数学基础课(或其他核心课程)、专业基础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
在选修课中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实践课程和专业外语。
工程领域的实践课程开设不少于4门,工程硕士必选实践课程不少于4学分。
实践课程可以是以下三种方式,由各领域自行确定形式和内容:(1)具有特定主题的实验课或以实验为主的专题课;(2)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的课程,企(行)业专家参与授课,共同进行课程教学;(3)案例编写和分析,等。
公共选修课注重提升研究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科学研究方法、学术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主要开设“自然辩证法”“文献检索”“知识产权”“第二外国语”“学术与职业素养”等课程。
补修课程是跨学科录取或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取的全日
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补修的本领域本科专业基础主干
课程,补修2门 (不记学分),随本科课程插班进行,没有相应本科专业的,可辅导自学。
2.学分要求
在校期间应修满34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5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
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外国语、公共选修课的学分、学时由学校统一确定,其他课程一般每学分16学时,每门
选修课学时数不得超过32学时(2学分)。
四、专业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应做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
各工程领域应建立稳定的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应具有相关技术研发工程实验条件,提供适合开展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的岗位、课题及相关运行与研究经费,并有协助指导专业实践与课题研究能力。
各领域应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专门的专业实践考核办法,对实践环节作出明确规定,不断细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内容和标准,努力提高专业实践质量。
1.专业实践方式
具体内容、要求和时间由导师安排并负责考核,鼓励专业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
2.实践时间
全日制工程硕士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3.学分
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提交实践总结报告。
经导师审核通过后,工程硕士研究生获得专业实践6学分。
五、培养方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鼓励导师组制,组建由相关学科领域专
家和行(企)业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
六、中期考核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须参加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项目)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学位论文全过程,如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等环节的要求,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学位论文完成后应由2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同行专家。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5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不含导师),其中至少有1名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同行专家。
学位论文要求、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各领域可根据领域特点和培养目标对学位论文提出具体
要求。
八、学位授予
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教育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相应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九、本方案自2016级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工业工程领域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领域代码:085236
一、学位点简介
工业工程是工程领域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领域,即工业工程是一门把工程的、定量的分析方法和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的知识相结合,对各种综合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运行、评价、改善和创新,以提高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工程学科。
我校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于2003年由国务院院学位办授予,目前已在该领域所属的生产运作管理、企业信息化暨ERP系统的研制与实施、工效学与人因工程、质量工程与质量管理、物流分析和设施规划等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科研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领域硕士生应具备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
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对复杂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改善和创新的能力。
三、学制
学制为2.5年(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3月份)。
四、研究方向
五、课程设置
注:所修应用型课程不少于4学分。
六、学位点相关规定
1、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必须有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发表论文要求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须在核心或统计源及以上期刊发表(含被正式录用的论文,凭录用通知和版面费收据确定)或被ISTP、EI、SCI、CSSCI收录(含源刊或源会议)至少1篇与所研究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
硕士生撰写的学术论文,投稿前应经导师审阅同意。
论文的署名由硕士生与导师根据具体情况协商确定,硕士生应为所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或第二作者;在硕士生为第二作者时,第一作者应为导师,且第一作者单位为江苏科技大学。
3、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按照《江苏科技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的规定》(江科大校[2015]5号)等文件要求执行。
(1)论文选题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并来源于生产实际,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项目)设计、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各种形式的论文要求,参照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文件的要求)。
(2)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研究成果有实际应用价值。
如对于工程(管理)系统的改造,必须给出原系统的评价和分析,诊断存在问题,提出改造的方案、关键技术及其解决途径,对新方案做出技术先进程度、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的预测评价。
(3)论文工作时间不应少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