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焦耳定律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焦耳定律
初中物理说课稿焦耳定律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初中物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是热力学领域的基础定律之一,对于理解能量转换和热力学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在本次课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公式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焦耳定律的表述和公式,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焦耳定律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焦耳定律的概念。
比如,我们可以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搓手会感觉到暖和,从而引出能量转换的概念。
2. 概念讲解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焦耳定律的定义:在一个电路中,电流通过电阻时,电阻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的大小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Q = I^2 * R * t,其中Q是产生的热量,I是电流,R是电阻,t是时间。
3. 实验演示为了加深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我会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
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个电阻丝,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观察电阻丝发热的情况。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验证焦耳定律的公式。
4. 应用举例在讲解完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实验后,我会给出几个焦耳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电饭锅的加热过程等,让学生了解这一定律的实际应用价值。
5. 问题讨论最后,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例如:为什么电器长时间工作会发热?如何设计一个节能的电热设备?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焦耳定律,并将其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四、作业布置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会布置一些与焦耳定律相关的习题,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电功率第三节焦耳定律说课稿(新版)教科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掌握焦耳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物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抽象出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点评:在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他们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例如,我会表扬他们在作业中的正确答案和清晰的解题思路,同时也会指出他们在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释。通过作业点评,我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线工具: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在线讨论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时讨论和交流。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耳定律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焦耳定律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焦耳定律教学目标和焦耳定律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焦耳定律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焦耳定律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焦耳定律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功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电功的掌握情况,为焦耳定律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3.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通过学习焦耳定律的发现历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安全意识: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初中物理焦耳定理的说课稿
初中物理焦耳定理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焦耳定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首先是教材分析,其次是教学目标的设定,然后是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分析,接着是教学方法和过程的设计,最后是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材分析:焦耳定理是初中物理电学单元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揭示了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与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这一定理不仅是电学计算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电器工作原理的关键。
教材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焦耳定理的基本内容,并能够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焦耳定理的含义,掌握焦耳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并能够在简单的电路中应用该定理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焦耳定理的基本内容,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该定理。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发现焦耳定律,并理解电流、电阻、时间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电能的计算方法和生活中电器发热的现象,引出焦耳定理的学习。
2. 进行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3. 理论讲解:结合实验结果,讲解焦耳定理的数学表达式Q=I^2Rt,并解释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4. 实践应用:设计几个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练习使用焦耳定理计算电热。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和计算过程中的体会,理解焦耳定理的普适性。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对焦耳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焦耳定律》说课稿
《焦耳定律》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二、实验器材电池、铅笔芯、火柴、教学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塑料泡沫板自制教具:电热锯、瓶灯、焦耳定律演示器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1.实验装置生活化:电池点燃火柴实验、电热锯实验、瓶灯实验中的器材大多数选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而成;2实验装置简约化:电热锯和瓶灯制作简单,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即实验装置简约化;3.实验测量定量化:自制焦耳定律实验板均能粗略定量探究电热与电阻、电流的关系。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1.通过实验情景体验让学生体验电流的热效应的物理概念;2.通过两个实验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验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与电阻、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3.将焦耳定律的定性探究变为定量探究,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五、实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3. 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认知到实验对人们获取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2.通过对所学的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来源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3.通过对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的了解,使学生感染其刻苦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实验教学内容本节课设置五个创新实验:电池点燃火柴、电热锯、瓶灯、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七、实验教学过程下面我主要针对“焦耳定律”演示实验进行改进。
以下是我的实验内容创新设计:实验一:电池能点燃火柴吗该创新实验的优点在于:1.创设实验情境,引入新课。
2.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焦耳定律》说课稿
《焦耳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焦耳定律。
我将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所以我把学情分析作为本次说课的第一部分。
一、学情分析。
在心理方面: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物理实验较感兴趣。
但缺乏理性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观察能力有待提高。
知识能力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知识。
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一名教师不仅要备好学生,更要备好教材。
下面我将从内容定位和教学重难点来对教材进行分析。
焦耳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热能转换中的体现,在整个初中物理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本章结构来看,电与热是对电能、电功率的应用总结,也是从电热角度认识安全用电的理论基础。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电热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
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焦耳定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为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分析得出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
为加深学生对电流热效应影响因素的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决定性的结论,给出焦耳定律后,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物理公式进行推导,以此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合作进行探究的方式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焦耳定律的内容,并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体会物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3、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4、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5、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四、教法学法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学法的选择是关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说课稿1、体现“教师是牧者而不是纤夫的”教师观生本教育思想认为,教师是牧者,而不是纤夫,教师的责任在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轨道上,让学生在主轨道内纵情想象,寻找知识的绿洲,通过自己的努力,驰骋于求知的原野。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活动设计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
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准确的探究方法、步骤,提高学生科学和探究能力。
2、体现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物理教学要与生活密切联系,当学生觉得所学知识与生活相关,才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情感,内心动力才能有效转化为学习效率。
在学习开始,创设电视通电发热的情境,同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生活中。
3、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物理教学的目标不能把知识作为唯一目标,而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焦耳定律的实验中,组织学生大胆猜想、设计、观察、讨论、总结,通过学生看、听、议、想,多种形式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在焦耳定律的推导及电热的作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发现知识,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
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空间和展示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自由畅想,纵情发展,谈及所思,做其想做,放飞他们的心智与心灵,学生快乐着、进步着。
4、体现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研究方法及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认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同进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分析现象的能力及表情答意的能力。
四.说过程:1.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视频材料引发学生思考,爸爸通过什么现象发现了孩子看过电视?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从能量转化角度,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教师利用日常生活的用电器(热得快、电热杯、电烙铁、电饭锅、电风扇、电视机、电灯等)引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电流的热效应2.探究学习:(1)、提出问题教师出示图片,电炉丝通电后热得发红,可与它相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为什么?小组讨论,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与电流I的大小有关(2)与电阻R的大小有关;(3)、与通电时间t有关。
焦耳定律的说课稿
焦耳定律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讲述焦耳定律的相关内容。
焦耳定律是电学领域的基础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之间的关系。
这一定律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理解电器设备的发热原理、电功率计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下: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焦耳定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电器设备发热现象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 培养科学思维:焦耳定律的发现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推理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焦耳定律是电学基础中的重要部分,掌握这一定律为后续学习电功率、电路分析等内容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1. 焦耳定律的定义: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之间的关系。
2. 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I^2Rt,其中Q表示热量,I表示电流强度,R 表示导体电阻,t表示通电时间。
3. 焦耳定律的应用:计算电功率、分析电路发热现象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焦耳定律的定义,掌握其数学表达式。
(2)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功率、分析电路发热现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启发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焦耳定律的发现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焦耳定律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式。
(2)焦耳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电流、电阻、通电时间与发热量之间的关系。
(2)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功率、分析电路发热现象等。
《焦耳定律》说课稿
《焦耳定律》说课稿焦耳定律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课目标是通过讲解焦耳定律,帮助学生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基本原理,了解热量和功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说课重点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
三、说课难点理解热量和功的关系,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呈现一个物体融化时放出的热量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入本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5分钟)a. 焦耳定律的定义介绍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即单位时间内功率等于对应热量的产生速率,以及焦耳定律的公式:Q = Pt。
b. 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解释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基本原理,强调能量在物理过程中的转化与守恒。
3. 实验演示(20分钟)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如利用电磁炉加热水的过程,测量水的温度变化和用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 计算练(1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练,包括计算功率、热量、时间等。
5.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应用例子,如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电热毯的功率选择等,引导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6. 归纳总结(5分钟)归纳焦耳定律的要点,强调能量转化和守恒的重要性,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五、教学反思焦耳定律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它的实际应用广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计算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同样,拓展应用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焦耳定律》说课稿
《焦耳定律》说课稿《焦耳定律》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焦耳定律。
我将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所以我把学情分析作为本次说课的第一部分。
一、学情分析。
在心理方面: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物理实验较感兴趣。
但缺乏理性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观察能力有待提高。
知识能力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知识。
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一名教师不仅要备好学生,更要备好教材。
下面我将从内容定位和教学重难点来对教材进行分析。
焦耳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热能转换中的体现,在整个初中物理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__结构来看,电与热是对电能、电功率的应用总结,也是从电热角度认识安全用电的理论基础。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电热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
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焦耳定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为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分析得出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
为加深学生对电流热效应影响因素的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决定性的结论,给出焦耳定律后,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物理公式进行推导,以此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合作进行探究的方式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焦耳定律的内容,并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体会物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3、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4、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5、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焦耳定律》优秀教案(精选9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焦耳定律》优秀教案《焦耳定律》优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焦耳定律》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焦耳定律》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运用,知道电热器的原理及构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能从感知事物→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科学探究、知识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的思想和精神,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渗透实事求是和科学献身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如何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引导下的科学探究,加强组内同学间的合作、讨论和交流,加强师生间相互反馈,以问题和小组交流贯穿教学的始终,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
开学时就将学生4人一组分组,分组时男女生分开后,自由组合,便于讨论与交流,随着学习的深入,可适当调整小组成员,每个组至少有一个好的同学能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带领小组同学开展自主式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学生用:铁架台、学生电源、大号试管和温度计各三支、导线若干、量筒、煤油、电阻丝(5、10、10欧各一根,教师课前用电炉丝截取并焊好导线)。
每小组一套。
教师用:与学生的基本相同,温度计改用数字的,另加各种电热器(电炉、电饭锅、白炽灯、电风扇等)、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平台。
五、探究实验: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六、教学活动实录(部分):(一)导入新课师:(教师出示电饭锅,白炽灯、电风扇)这几种电器各有什么功能?生:煮饭、照明、吹风。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精选篇1【课题】“焦耳定律”的演示【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教师演示【活动方式】1.提出问题2.实验观察3.讨论分析【实验方案示例】1.实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2. 制作方法把同一根电阻丝分别绕在玻璃棒的两端,绕线匝数比例为1∶8,两线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这两个线圈上滴上同样多的蜡,使线圈被蜡均匀地包住.点着火柴立即吹灭,靠其余热将两根火柴杆粘在两个线圈上3.实验步骤(1)用两节干电池给玻璃棒上的电阻丝通电,可看到匝数多的线圈(电阻大)上的火柴杆比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先掉.这就表明: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2)经过较长时间后,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也会掉下来.这就说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3)用四节电池(增大电源电压)重做上述实验,可看到两根火柴杆都先后很快掉下来.在线圈的温度不太高时,可认为总电阻不变,电压增大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增大.这就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精选篇2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教材分析教材从实验出发定性研究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避免了一开始就从理论上推导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对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的困难。
在实验基础上再去推导学生更信服。
同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学习物理知识。
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建议本节课题主题突出,就是研究电热问题。
可以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入手,可以举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
焦耳定律说课稿
焦耳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焦耳定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焦耳定律》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基础知识以及欧姆定律之后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焦耳定律揭示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规律,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热水器、电饭煲、电暖器等电热器的工作原理都基于焦耳定律。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焦耳定律的表达式以及焦耳定律的应用。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通过对焦耳定律表达式的推导和理解,让学生掌握定量分析电流热效应的方法;通过焦耳定律的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电学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学生可能只是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对于其本质规律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在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在心理方面,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耐心和毅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3)会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焦耳定律的推导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焦耳定律的说课稿
初中物理焦耳定律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焦耳定律。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我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并能够应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来看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焦耳定律,即在一个电路中,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大小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我们将通过实验演示和问题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定律。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现在,让我们进入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新课,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电热水壶加热水的过程,来引出热量与电能的转换关系。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随后,我们将进入实验验证环节。
我会演示一个简单的实验,用电阻丝、电源和秒表等器材,来验证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大小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焦耳定律的结论。
在学生理解了焦耳定律之后,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和深化对定律的理解。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思考焦耳定律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实际价值。
最后,我们来到板书设计。
板书将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课题“焦耳定律”,然后是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I^2Rt”,最后是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和关键步骤的描述。
板书内容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焦耳定律》教案(精选12篇)
《焦耳定律》教案《焦耳定律》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焦耳定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焦耳定律》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
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二)教具如图的实验装置一套(比课本上图9梍7的实验装置多用一个乙瓶和一块电流表)。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问: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回答:发烫。
是电流的热效应。
再通过课本本节开始的“?”和图1,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①介绍如图1的实验装置,告诉学生RA>RB,RB=RC,通电后,IA=IB,IB<IC(从电流表的示数可知道I的数值)。
②问: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③问: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观察什么?向学生讲述:当电流通过电阻丝A、B、C时,电流产生的热量就使三个瓶中的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瓶塞上面原来一样高的液柱就会逐渐上升。
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液面就会上升得越高。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④教师演示实验,记录下在同一时刻三管中煤油液面的高低情况:hC>hA>hB。
⑤分析:问:比较A、B两瓶,什么相同?(I、t相同),什么不同?(R 不同,RA>RB;玻璃管中煤油上升的高度不同,hA>hB)说明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问:比较B、C两瓶,同上问(略)。
引导学生回答: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教师指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焦耳定律》说课稿
《焦耳定律》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焦耳定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焦耳定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焦耳定律是重要的物理定律,它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热能转换中的体现,本节在电学中是重要的概念之一。
学生学好这节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为学生升入高中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A、重点:理解焦耳定律,用实验让学生总结出计算公式。
B、难点:帮助学生认识电流做功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防止学生乱套用公式。
C、关键:本节的教学关键是做好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在得出了焦耳定律以后介绍焦耳定律公式及其在生活、生产上的应用。
2、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理解焦耳定律(内容、公式、进行一些计算),知道电热器的工作原理。
(电热器的发热体为什么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采取一边实验一边讲解、边讨论、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说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利用日常生活的用电器(热得快、电热杯、电烙铁、电饭锅、电风扇、电视机、电灯等)引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猜想、讨论,告诉学生科学家们也经常使用“猜想”这种方法来研究有关问题。
教师、学生共同确定因素:电流的热效应——所以有电流(I);因导体的电阻影响电流的大小,所以应该有电阻(R);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不难知道导体放出的热量还与时间(t)有关。
在I、R、t三个量的情况下如何研究呢?先让学生讨论,并设计研究的方案。
利用控制变量法,结合人教版第115页可设计如下实验:(1)I、t不变,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观察实验,此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2)当温度计降回原来温度,加大电流、用与(1)同样的时间,同学们又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3)I、R不变,时间越长电流放出的热量越多。
《焦耳定律》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焦耳定律》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教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二、实验器材自制泡沫塑料切割机(4.5V和1.5V电压各一个)、自制电学实验平台(使用组件包括:电池盒、数字式电流表、开关、数字式焦耳定律装置、滑动变阻器、导线等)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1.自制泡沫塑料切割器:优点如下:第一:构造简单:利用亚克力材料、镍铬合金线制作,改造方便。
第二: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第三:切割效果明显:可用于泡沫、塑料的切割。
2.电学实验平台:优点如下:第一:整合电学实验18个,实验平台配备电学实验所需全部元件,可完成初中任意版本教材中电学实验。
装置中配备的吸盘式演示底座,方便在黑板上辅助演示所有电磁学实验。
第二:操作方便。
每个元件接线柱采用台阶螺母和自锁螺母,避免原有器材使用时螺丝松动造成的接触不良现象。
配合接线柱使用插片式导线,连接方便,且价格低廉。
第三:增强演示效果。
采用磁吸式结构设计,变桌面实验为黑板实验,大大增强了演示高度,并增强了实验的灵活性。
数字式电压表、电流表、温度计的使用,增强了数据采集的可视性,有利于全体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
数字型装置,通过指示灯的颜色便于区分。
为了尊重教材对指针型电表的教学要求,设计了数字指针二合一型电表。
第四:增强器材的耐用性、抗氧化性,便于长期存放和使用。
克服原有器材各类插头、插座易于生锈、氧化、接触不良等缺点。
3.焦耳定律装置该装置作为电学实验平台的组件,具有电学实验平台的优点。
相比较教材实验装置,它还具有使用便携,降低教师和学生对装置的组装要求;在学生已有的电路组装的能力基础上,学生使用方便,完全可自行组装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整体设计思路:为了克服现有实验器材体积较大、不便于存放、组装困难、设计的不合理、演示高度较低等因素。
实验平台通过改进设计、材料选取等方法进行了整合实验。
1.自制泡沫塑料切割机:原理为焦耳定律。
电路为3节或者1节干电池,开关、8cm长0.3mm2的电热丝串联即可。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4焦耳定律说课稿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与焦耳定律相关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结合生活实例,思考焦耳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撰写实验报告,总固焦耳定律的知识点,提高计算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计算方法,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组织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发现彼此在理解上的误区,共同提高;
3.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给予个别辅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3.部分学生对物理公式的记忆和应用不够熟练。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加强个别辅导。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
3.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针对反思结果,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对于理解困难的学生,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2.加强实验操作指导,提高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能力;
3.定期组织复习,巩固物理公式的记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组内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组间进行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巩固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记忆。
焦耳定律说课稿
《焦耳定律》说课稿吴占富“焦耳定律”是初三物理第十八章《电功率》的第四节,教教材安排了“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电热的利用和防止”三个知识板块,内容以“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为引线、以两个“演示实验”为铺垫、以两个“实验表明”为基础而导出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一生致力于实验探究”,在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焦耳定律。
教材又利用大量文字回顾、解释了“电炉丝很热、而导线却不热”的原因,例题也通俗易懂,学生不用老师讲解也能看得懂、学得会。
课本用文字叙述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结合课后第5题,让学生知道“电流的热效应有时对我们有益,我们利用它;有时对我们有害,需要减少电流导致的发热,或者尽快把发出的热散发掉”,我非常赞赏这段文字,就原文体现在学案上,因为它非常人性化、有人文精神,学物理不尽是为了做题、考试,它应该还“有用”,在生产、生活中有用到物理的地方,“北京火灾、冬季电热火灾”的元凶多数就是没有及时“散热”而导致,我们学了物理就应该有这方面的防护意识。
【学习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电热的利用防止。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焦耳定律;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情分析】:13班的学生基础不错,有几个有展示欲望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逻辑思维、物理科学素养都很突出,多数都是小组的组长、学科组长等角色。
当然也有一些“不开面儿”的学生存在,不管用什么方法总是“渗透”不进去,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慢慢化解知识。
【教学设计】本节课采用物理教学模式进行,即:“创设情境、自主先学——明确目标、预习展示——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回归生活、学以致用——盘点收获、归纳总结——课堂检测、诊断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耳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焦耳定律以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也为下一节安全用电的教学做了某些知识准备,本节课在全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知道焦耳定律
●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流产生热效应跟什么因素有关(也就是焦耳定律)
难点:推导公式Q=I²Rt以及Q=W=Pt
二、说学情
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第十七章中已学习了欧姆定律,通过本章前两节的教学,学生对电能、电功率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一些探索性问题,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心理方面,学生对很多科学问题总是有很浓的兴趣,很想探究这些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探究教学法2.谈话教学法
四、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2.理论联系实际法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学生生活实际中的场景(认识生活中的电热器),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用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用电器通电以后会产生哪些现象?它们实现怎样的能量转换呢?"由此得出电流的热效应.
(2)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用课件展示电炉丝工作时的图片,由"电炉丝与导线发热的不同"的现象提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这时我就引
导学生讨论分析并最终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接下来让学生讨论"当一个物理量被猜测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应用什么方法去研究?
(3) 理论推导,加深理解
教师使学生明白焦耳定律即可以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来也可以通过电功率和欧姆定律推导出来,这对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来学习、研究物理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
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消耗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消耗的电能W。
即:Q=W=Pt=UIt=IR×It=I²Rt
=U(U/R)t=U²/Rt
(4)分析总结,得出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论,综合得出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公式:Q=I2Rt
(5)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焦耳定律来回答“电炉丝为什么很热而导线不热”的问题。
通过对课本的例题讲解,加深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运用,明白解题一般过程(已知、求、解、答)。
(6)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以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认识电热的用处和危害,提高课堂气氛,增
强教学效果。
情感教育:积极利用电热有利的一面,努力防止电热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便。
(7)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得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认识了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
2、通过探究知道了焦耳定律、
3、了解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8)、课堂检测,查漏补缺,巩固本节知识。
六、板书设计:
焦耳定律:1、电流的热效应
2、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
猜想:电阻大小、电流大小、通电时间
结论:在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有关,,产生的热量越多。
3、焦耳定律
内容:
公式:Q=I²Rt
4、电热的利用和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