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封装详解

合集下载

RTP协议中的音视频传输流程详解

RTP协议中的音视频传输流程详解

RTP协议中的音视频传输流程详解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是一种用于实时传输音视频数据的协议。

它是一种基于UDP协议的传输协议,主要用于实时音视频通信领域,如视频会议、实时直播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RTP协议在音视频传输中的流程。

一、RTP协议简介RTP协议定义了音视频在网络中传输的规范。

它提供了时间戳、序列号等机制,用于优化音视频传输的时序和可靠性。

RTP协议常与RTCP(RTP Control Protocol,RTP控制协议)共同使用,用于传输控制信息和接收反馈。

二、RTP数据包格式RTP数据包由固定的12字节头部和负载数据组成。

头部包含了版本号、报头扩展位、数据类型等字段,以及时间戳、序列号等用于时序和顺序控制的信息。

负载数据是实际的音视频数据,可以是压缩格式,如H.264、AAC等。

三、RTP传输流程1. 建立RTP会话: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建立RTP 会话,通常利用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来交换RTP相关信息。

2. 数据封装:发送方将音视频数据封装成RTP数据包。

在封装过程中,需要将数据进行压缩和打包,同时附加时间戳、序列号等控制信息。

3. 数据传输:发送方利用UDP协议将RTP数据包发送给接收方。

由于RTP协议是无连接的,因此需要保证数据包的可靠传输,一般采用重传机制或者前向纠错。

4. 数据接收:接收方收到RTP数据包后,首先解析头部获取时间戳、序列号等控制信息。

然后对负载数据进行解码和解压,还原成原始的音视频数据。

5. 数据播放:接收方将解码后的音视频数据进行播放或显示。

由于RTP协议只负责传输数据,因此接收方需要根据时间戳控制播放的时序和同步性。

四、RTP协议的优点1. 实时性好:RTP协议能够保证音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适用于对时延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2. 可拓展性强:RTP协议可以与其他控制协议结合,支持多路流媒体传输和多播。

数据传输是怎么传输的?传输过程详解

数据传输是怎么传输的?传输过程详解

数据传输是怎么传输的?传输过程详解一、FTP客户端发送数据到FTP服务器端,详述其工作过程。

两台机器的连接情况如下图所示:详细解答如下1.1、假设初始设置如下所示:客户端FTP端口号为:32768服务器端FTP端口号为:211.2、不同网络段上的两台计算机通过TCP/IP协议通讯的过程如下所示: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物理层,指的是电信号的传递方式,透明的传输比特流。

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数据传送的单位是分组或包。

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

网络层负责点到点(point-to-point)的传输(这里的“点”指主机或路由器),而传输层负责端到端(end-to-end)的传输(这里的“端”指源主机和目的主机)。

1.3、数据包的封装过程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

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最后将应用层数据交给应用程序处理。

两台计算机在不同的网段中,那么数据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过程中要经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

1.4、工作过程(1)在PC1客户端,将原始数据封装成帧,然后通过物理链路发送给Switch1的端口1。

形成的帧为:注:发送方怎样知道目的站是否和自己在同一个网络段?每个IP 地址都有网络前缀,发送方只要将目的IP地址中的网络前缀提取出来,与自己的网络前缀比较,若匹配,则意味着数据报可以直接发送。

也就是说比较二者的网络号是否相同。

本题中,PC1和PC2在两个网络段。

(2)Switch1收到数据并对数据帧进行校验后,查看目的MAC 地址,得知数据是要发送给PC2,所以Switch1就对数据帧进行存储转发,查看自己的MAC地址列表后,从端口2将数据转发给路由器的S0端口。

【原创】PPTP封装详解

【原创】PPTP封装详解

PPTP控制数据包端口为TCP 1723PPTP业务数据包没有传输层封装1.PPTP连接建立过程中控制连接数据包的格式:下表列出了PPTP控制连接中用到的主要控制信息。

表一、PPTP呼叫控制和连接管理信息经过了以上的连接建立过程后,进入了参数协商阶段:其中IP参数协商经过了3个相互过程:客户端192.168.1.55请求,PPTP服务器192.168.1.251拒绝(NAK),NAK数据包中为空信息客户端192.168.1.55请求,PPTP服务器192.168.1.251拒绝(NAK),NAK数据包中为返回IP、DNS等信息客户端192.168.1.55根据前面受到的NAK包,填写IP、DNS等信息到请求数据包中,惊醒再次请求,PPTP服务器192.168.1.251接受(ACK)。

2. PPTP连接建立并且参数协商完毕后,经过封装在隧道中传输的普通数据包格式:这里的普通区别于上面的控制连接数据包。

PPTP数据的隧道化过程采用多层封装的方法从客户端192.168.1.55于服务器192.168.1.251交互的数据包来看,有以下规律:1.客户端192.168.1.55发给服务器192.168.1.251的数据包为PPP格式,封装如下:2.服务器192.168.1.251发给客户端192.168.1.55的数据包为GRE格式,封装如下:客户端请求断开PPTP连接的过程:下面我们通过上图中的127号数据包分析一下PPTP的隧道化数据包封装格式: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1)PPP帧的封装初始PPP有效载荷如IP数据报、IPX数据报或NetBEUI帧等经过加密后,添加PPP报头,封装形成PPP帧,这是第一步封装,是二层封装,又是是第一重TCP/IP封装。

PPP帧再进一步添加GRE报头,这是第二步,是三层封装,是第二重TCP/IP封装,这样就形成GRE报文。

GRE是采用第47号IP协议的客户端协议,为在IP网络上进行数据封装提供了一种简单,轻巧的通用机制。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封装分析(CorrespondenceAnalysis),也称关联分析,是一种非参数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它能够从数据中查看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

封装分析是一种从相关数据中探索变量关系的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庞大的二元和多元数据集,以及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它具有良好的可视化特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

封装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多变量的总体数据表转化为低维的视图,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它也被称为列联表分析,用于检测多变量数据集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分析方法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相关性或可解释的关系。

封装分析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它可以将一组变量映射到一个平面上,使得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视化,而不必依赖复杂的精确计算。

封装分析的原理主要是,它可以处理大型数据集,并且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基本思想是将数据表中的变量转换为低维,使变量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显示出来。

它可以使得关系可视化,而不必依赖复杂的精确计算。

封装分析可以用来分析二元、三元及多元数据集,可以使用所谓的“关联”和“相关”方法,探索数据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封装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它将大量的数据表转化为低维的视图,使得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更加容易。

封装分析可以用来研究社会科学、市场营销和投资等诸多领域的数据。

它主要用于分析大型数据集,可以检测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例如,封装分析可以用来探索人们在购买产品时,消费者行为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它也可以用来分析多变量数据集,如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封装分析主要由三个步骤构成:矩阵建模、数据降维和结果可视化。

首先,它需要将数据转换为矩阵,以便更容易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其次,进行数据降维,将多变量的总体数据表转化为低维的视图,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进行可视化,使得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视化,而不必依赖复杂的精确计算。

SO、SOP、SOIC封装详解

SO、SOP、SOIC封装详解

精心整理SO、SOP、SOIC封装详解2015-12-15一、简介SOP(Small Outline Package)小外形封装,指鸥翼形(L形)引线从封装的两个侧面引出的一种表面贴装型封装。

1968~1969年飞利浦公司就开发出小外形封装(SOP)。

以后逐渐派生出SOJ(J型引脚小外形封装)、TSOP(薄小外形封装)、VSOP(甚小外形封装)、SSOP(缩小型SOP)、TSSOP(薄的缩小型SOP)及SOT (小外形晶体管)、SOIC(小外形集成电路)等。

在引脚数量不超过40的领域,SOP是普及最广的表面贴装封装,典型引脚中心距 1.27mm(50mil),其它有0.65mm、0.5mm;引脚数多为8~32;装配高度不到1.27mm的SOP也称为TSOP。

表1、常用缩写代码含义代码英文全称中文全称SOP Small Outline Package 小外形封装。

在EIAJ标准中,针脚间距为 1.27mm (50mil)的此类封装被称为“SOP”。

请注意,JEDEC 标准中所称的“SOP”具有不同的宽度。

SOIC Small Outline Integrated Circuit 小外形集成电路。

有时也称为“SO”或“SOL”,在JEDEC标准中,针脚间距为 1.27mm (50mil)的此类封装被称为“SOIC”。

请注意,EIAJ标准中所称的“SOIC”封装具有不同的宽度。

SO Small Outline (SOP的别称)DSO Dual Small Out-lint 双侧引脚小外形封装(SOP 的别称)SOL Small?Out-Line?L-leaded?package 按照JEDEC标准对SOP?所采用的名称SOW Small Outline Package(Wide-Type) 宽体SOP。

部分半导体厂家采用的名称SSOP Shrink Small Outline Package 缩小外形封装VSOP Very Small Outline Package 甚小外形封装VSSOP Very Shrink Small Outline Package 甚缩小外形封装TSOP Small Outline Package 薄小外形封装TSSOP Thin Shrink Small Outline Package 薄的缩小外形封装MSOP Mini Small Outline Package 迷你小外形封装。

RTP协议详解实时传输协议的音视频数据传输机制

RTP协议详解实时传输协议的音视频数据传输机制

RTP协议详解实时传输协议的音视频数据传输机制实时传输协议(RTP)是一种专门用于音视频数据传输的协议。

它通过提供时间戳、序列号和同步源等机制,以确保音视频数据能够实时、有序、可靠地传输。

本文将详细讲解RTP协议的音视频数据传输机制。

一、RTP协议概述RTP协议是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制定的,在音视频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通过在音视频数据上附加头信息的方式,实现对数据的分组、传输和重组。

二、RTP报文结构RTP报文采用二进制的格式进行传输,一般由固定长度的头部和可变长度的有效载荷组成。

头部包含了报文的一些关键信息,如版本号、序列号、时间戳等,而有效载荷部分则存放着音视频数据。

三、RTP序列号与时间戳1. 序列号:RTP序列号是一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用于标识RTP报文的顺序。

发送者在每发送一个RTP报文时,将序列号递增1并附加在报文头部,接收者通过对序列号进行排序,可以还原出音视频数据的正确顺序。

2. 时间戳:RTP时间戳用于标识音视频数据的播放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发送者在每发送一个RTP报文时,会将当前时间戳附加在报文头部,接收者可以根据时间戳信息对音视频数据进行同步。

四、RTP同步源(SSRC)RTP同步源标识了一路音视频数据的来源,它是一个32位的无符号整数。

通过SSRC,接收者可以确定音视频数据所属的流,并将不同流的数据进行分离与重组。

五、RTP报文传输流程RTP协议的音视频数据传输可以简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封装:发送端将音视频数据打包成RTP报文,包括头部和有效载荷两部分。

2. 报文传输:发送端通过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将RTP报文传输给接收端。

3. 报文接收:接收端通过UDP接收RTP报文,并对数据进行解析,提取出音视频数据和报文头部的各项信息。

4. 数据解封:接收端根据解析得到的信息,将收到的RTP报文解封得到音视频数据。

数据结构头部信息详解

数据结构头部信息详解

网络数据格式详解:1、数据封装结构:传输层数据结构名称叫做数据段segment网络层数据结构名称叫做数据包packet链路层数据结构名称叫做数据帧frame物理层数据结构名称叫做比特流bits注意:帧长度为64-1518字节数据包长度为46-1500字节2、头部信息详解:传输层头部内容详解:其中source port指源程序是哪个程序,其取值范围为1-65535,其中1-1023每个数值对应一个固定的程序,例如TELNET:23 HTTP:80;1024-65535为随机端口号,不固定匹配一个程序;Destination port:目标端口号,描述通信的目标程序是哪个,取值范围同源端口描述;SeqNum:序列号,每发送一个数据段+1;AckNum:确认号,当发送一个序列号为N的数据段,对方应该用N+1的AckNum来进行回应,以确认之前的数据段已经接收;网络层头部信息详解:版本:现在IP协议版本分为V4和V6;报文头长度:固定部分20字节,加上IP选项最长可达60字节;服务类型:可以给IP包添加优先级;总长度:IP包最长可达65535字节;注意:网络端口默认可以转发的最长IP包长度为1500字节,当数据长度超过1500字节会被分割成多个分片;标识符:每发送一个完整的IP包标识符+1,注意一个IP包分割成多个分片后,每个分片的标识符都一样;标志:其中有两个关键位,DF(不分片)、MF(更多分片)DF=1 不分片DF=0 已经分片MF=1 后续还有分片MF=0 后续没有分片了片偏移:描述分片在未分片前在IP包中的位置;生存时间(TTL):最大值为255,每经过一个网络层设备,数据中的TTL-1,当TTL=0时数据会被设备丢弃不再进行转发;协议:发送方事先填写的内容,告知接收方数据应送给高层哪个协议继续进行后续处理;以太帧首部内容详解:DMAC:目标MAC地址SMAC:原MAC地址L/T:在以太协议中这部分为T(type)指明了高层有哪些协议继续处理数据,802.3协议中该部分为L(lengh)描述数据帧长度;。

八大基本数据类型及包装类(装箱拆箱)

八大基本数据类型及包装类(装箱拆箱)

⼋⼤基本数据类型及包装类(装箱拆箱)⼀、⼋⼤基本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包括:整数类型(byte、short、int、long),浮点类型(float、double),字符类型(char),布尔类型(boolean) byte:8位,占⽤空间为1字节,最多存储数据量是255,存放的数据范围为-128~127之间。

short:16位,占⽤空间为2字节,最⼤数据存储量为65536,数据范围为-32768~32767。

int:32位,占⽤空间为4字节,最⼤数据存储量为232-1,数据范围为-231~231-1。

long:64位,占⽤空间位8字节,最⼤数据存储量为264-1,数据范围为-263~263-1。

float:32位,占⽤空间为4字节,数据范围为3.4e45~1.4e38,直接赋值时必须在数字后加上f或F。

double:64位,占⽤空间为8字节,数据范围为4.9e324~1.8e308,赋值时可以加d或D,也可以不加。

boolean:占内存1字节,可存储true与false两个数值,分别表⽰逻辑的真与假。

char:16位,存储Unicode码,⽤单引号赋值。

范围从⼩到⼤依次为:byte、short、char、int、long、float、double⼆、包装类2.1 Java为每种基本数据类型分别设计了对应的类,称之为包装类。

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包装类byte Byteshort Shortint Integerlong Longchar Characterfloat Floatdouble Doubleboolean Boolean每个包装类的对象可以封装⼀个相应的基本数据类型的数据,并提供了其他⼀些有⽤的⽅法。

包装类对象⼀经创建,其内容不可改变。

基本数据类型与包装类的相互交换: 由基本数据类型向对应的包装类转换称为装箱,例如把int包装成integer类的对象。

由包装类相对应的基本数据类型转换称为拆箱,例如把integer类的对象重新简化为int。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数据传输过程详解

一、FTP客户端发送数据到FTP服务器端,详述其工作过程。

两台机器的连接情况如下图所示:详细解答如下1.1、假设初始设置如下所示:客户端FTP端口号为:327681.2、不同网络段上的两台计算机通过TCP/IP协议通讯的过程如下所示: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物理层,指的是电信号的传递方式,透明的传输比特流。

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数据传送的单位是分组或包。

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

网络层负责点到点(point-to-point)的传输(这里的“点”指主机或路由器),而传输层负责端到端(end-to-end)的传输(这里的“端”指源主机和目的主机)。

1.3、数据包的封装过程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

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最后将应用层数据交给应用程序处理。

两台计算机在不同的网段中,那么数据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过程中要经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

1.4、工作过程(1)在PC1客户端,将原始数据封装成帧,然后通过物理链路发送给Switch1的端口1。

形成的帧为:注:发送方怎样知道目的站是否和自己在同一个网络段?每个IP地址都有网络前缀,发送方只要将目的IP地址中的网络前缀提取出来,与自己的网络前缀比较,若匹配,则意味着数据报可以直接发送。

也就是说比较二者的网络号是否相同。

本题中,PC1和PC2在两个网络段。

(2)Switch1收到数据并对数据帧进行校验后,查看目的MAC地址,得知数据是要发送给PC2,所以Switch1就对数据帧进行存储转发,查看自己的MAC地址列表后,从端口2将数据转发给路由器的S0端口。

(3)Router收到数据后,先对数据进行校验,然后对IP数据报进行分析,重新对数据进行封装,查看路由表后,从S1端口将数据发送出去,此时得到新的数据帧如下:注:目的IP和源IP地址不会被改的,改变的是MAC,路由器会把远端的源MAC地址改成下一跳的MAC地址,然后就发送出去(4)Switch2接收到Router给它发送的数据后,进行校验后直接存储转发,查看自己的MAC 地址列表后,将数据帧从端口1发送给PC2服务器端。

OSI七层参考模型报文封装详解

OSI七层参考模型报文封装详解

OSI七层参考模型报⽂封装详解OSI七层模型中的报⽂封装详解⼀、OSI七层模型上三层(会话/表⽰/应⽤):HTTP/FTP协议等——数据传输层: TCP协议/UDP协议——数据 TCP/IP(HEAD)段⽹络层: IP/ICMP/ARP/RARP协议——数据 TCP/IP(HEAD) IP(HEAD)包数据链路层:ppp点到点—— 数据 TCP/IP(HEAD) IP(HEAD)帧物理层: 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11 ⽐特个⼈总结:记住各层主要协议,了解每层全部协议可以单独google.⼆、基础概念整理1.报⽂(message)是⽹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

报⽂包含了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信息,其长短很不⼀致,长度不限且可变。

2.OSI七层模型中,数据从上层应⽤到物理层⼀层⼀层封装:上三层的数据流在传输层被封装成数据段,在⽹络层数据段被封装成数据包,在数据链路层数据包被封装成数据帧,在物理层数据帧被封装成⽐特流。

解封装则反之。

三、报⽂封装详解传输层TCP报⽂段的封装:TCP 报⽂段的报头有 10 个必需的字段和 1 个可选字段。

报头⾄少为 20 字节。

报头后⾯的数据是可选项。

1)源端⼝(16位)标识发送报⽂的计算机端⼝或进程。

⼀个 TCP 报⽂段必须包括源端⼝号,使⽬的主机知道应该向何处发送确认报⽂。

2)⽬的端⼝(16位)标识接收报⽂的⽬的主机的端⼝或进程。

3)序号(也叫序列号)(32位)⽤于标识每个报⽂段,使⽬的主机可确认已收到指定报⽂段中的数据。

当源主机⽤于多个报⽂段发送⼀个报⽂时,即使这些报⽂到达⽬的主机的顺序不⼀样,序列号也可以使⽬的主机按顺序排列它们。

在 SYN 标志未置位时,该字段指⽰了⽤户数据区中第⼀个字节的序号;在 SYN 标志置位时,该字段指⽰的是初始发送的序列号。

在建⽴连接时发送的第⼀个报⽂段中,双⽅都提供⼀个初始序列号。

SOSOPSOIC封装详解

SOSOPSOIC封装详解

S O、S O P、S O I C封装详解2015-12-15一、简介SOP(SmallOutlinePackage)小外形封装,指鸥翼形(L形)引线从封装的两个侧二、宽体、中体、窄体以及SO、SOP、SOIC之争。

在事实上,针对SOIC封装的尺寸标准,不同的厂家分别或同时遵循了两种不同的标准JEDEC(美国联合电子设备工程委员会)和EIAJ(日本电子机械工业协会),结果就导致了“宽体、中体和窄体”三个分支概念的出现,把很多人搞得晕头转向,也激起很多砖家在“宽体、中体、窄体以及SO、SOP、SOIC”几个概念之间争得死去活来。

还有许多来自不同半导体制造商的封装不属于上述标准。

另外,JEDEC和EIAJ这两种标准的名称也并非总是被用于制造商的产品目录和数据表中,除此以外,不同制造商之间的描述系统也不统一。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看一下两个封装标准,再对比几种常见的元件尺寸,不难发现,规律其实并不复杂:1、单从字面上理解,其实SO=SOP=SOIC。

2、混乱现象主要出现在管脚间距1.27mm的封装上,多为74系列的数字逻辑芯片。

3、两个标准对代码缩写各有自己的习惯:EIAJ习惯上使用SOP(5.3mm体宽);JEDEC习惯上使用SOIC(3.9mm与7.5mm两种体宽);也有些公司并不遵守这个习惯,如UTC,使用SOP(3.9mm与7.5mm两种体宽);另有很多制造商使用SO、DSO、SOL等。

4、两个标准规定的尺寸不同,互不兼容,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宽度WB和WL上,下表给出了常用SOP封装在两个标准下的WB与WL值:表2、SOP封装在JEDEC和EIAJ标准下的尺寸差异引脚数WB(体宽)WL(总宽)JEDEC EIAJ JEDEC EIAJmil mm mil mm mil mm mil mm 8150 3.8208 5.3236 6.03107.914150 3.8208 5.3236 6.03107.916150/3003.8/7.5208 5.3236/4006.0/10.23107.9183007.5208 5.340010.23107.9203007.5208 5.340010.23107.9243007.5208 5.340010.23107.9注:更详细的尺寸信息请参见文件MS-012(JEDEC)、MS-013(JEDEC)和TYPE-II 其中WB与WL的含义如下:三、举例1、74HC573,仙童公司可同时提供两种封装:SOIC-20---JEDECMS-013,0.300"=7.5mmWideSOP-20---EIAJTYPEII,5.3mmWide2、LM2904,TI公司可同时提供两种封装:SOIC-8(D)---JEDECMS-012variationAA,0.150"=3.8mmWideSO-8(PS)---5.3mmWide3、74HC595,TI公司可同时提供三种封装:SOIC-16(D)---JEDECMS-012variationAC,0.150"=3.8mmWideSOIC-16(DW)---JEDECMS-013variationAA,0.150"=3.8mmWideSO-16(NS)---5.3mmWide四、推荐的标注方法为避免误解,在设计选型时,尽可能将同一型号的不同制造商的datasheet收集齐全,按制造商的datasheet给出符合通用习惯的代号,对于多种封装尺寸共存的型号(如74HC595),在后面注明尺寸:宽*长,如SOIC-16(3.9*9.9)、SOIC-16(7.5*10.3)、SOP-16(5.3*10.2)。

OSI七层模型详解

OSI七层模型详解

OSI七层模型详解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SI)是1984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参考模型。

作为一个概念性框架,它是不同制造商的设备和应用软件在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标准。

现在此模型已成为计算机间和网络间进行通信的主要结构模型。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网络通信协议的结构都是基于 OSI 模型的。

OSI 将通信过程定义为七层,即将连网计算机间传输信息的任务划分为七个更小、更易于处理的任务组。

每一个任务或任务组则被分配到各个 OSI 层。

每一层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分配到各层的任务能够独立地执行。

这样使得变更其中某层提供的方案时不影响其他层。

OSI 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具有清晰的特征。

基本来说,第七至第四层处理数据源和数据目的地之间的端到端通信,而第三至第一层处理网络设备间的通信。

另外,OSI 模型的七层也可以划分为两组:上层(层7、层6和层5)和下层(层4、层3、层2和层1)。

OSI 模型的上层处理应用程序问题,并且通常只应用在软件上。

最高层,即应用层是与终端用户最接近的。

OSI 模型的下层是处理数据传输的。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应用在硬件和软件上。

最底层,即物理层是与物理网络媒介(比如说,电线)最接近的,并且负责在媒介上发送数据。

各层的具体描述如下:第七层:应用层∙定义了用于在网络中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接口 - 用户程式;∙提供标准服务,比如虚拟终端、文件以及任务的传输和处理;第六层:表示层∙掩盖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格式的不同性;∙指定独立结构的数据传输格式;∙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加密和解密;压缩和解压缩第五层:会话层∙管理用户会话和对话;∙控制用户间逻辑连接的建立和挂断;∙报告上一层发生的错误第四层:传输层∙管理网络中端到端的信息传送;∙通过错误纠正和流控制机制提供可靠且有序的数据包传送;∙提供面向无连接的数据包的传送;第三层:网络层∙定义网络设备间如何传输数据;∙根据唯一的网络设备地址路由数据包;∙提供流和拥塞控制以防止网络资源的损耗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定义操作通信连接的程序;∙封装数据包为数据帧;∙监测和纠正数据包传输错误第一层:物理层∙定义通过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物理方式;∙作为网络媒介和设备间的接口;∙定义光学、电气以及机械特性。

视频编码与封装方式详解

视频编码与封装方式详解

视频编码与封装方式详解1.编码方式和封装格式12.视频编码标准两大系统2MPEG-1 (2)MPEG-2 (3)MPEG-3 (3)MPEG-4 (3)ITU-T (4)WMV (4)3.常常利用视频编码方式有Xvid(44.常见存储封装格式65.几种常见的转换格式设置76.无损视频编码91. 编码方式和封装格式常见的AVI、RMVB、MKV、ASF、WMV、MP4、3GP、FLV等文件其实只能算是一种封装标准。

一个完整的视频文件是由音频和视频2部份组成的。

H264、Xvid等就是视频编码格式,MP3、AAC等就是音频编码格式。

例如:将一个Xvid视频编码文件和一个MP3视频编码文件按AVI封装标准封装以后,就取得一个AVI后缀的视频文件,这个就是咱们常见的AVI视频文件了。

由于很多种视频编码文件、音频编码文件都符合AVI封装要求,则意味着即即是AVI 后缀,也可能里面的具体编码格式不同。

因此出此刻一些设备上,同是AVI后缀文件,一些能正常播放,还有一些就无法播放。

一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其他容器格式。

即便RMVB、WMV等也不例外事实上,很多封装容器对音频编码和视频编码的组合方式放的很开,如AVI还可利用H264+AAC组合,可以在具体利用中自己体会。

尤其是MKV封装容器,大体无论什么样的组合都可以!但一般MKV用的最多的就是H264+AAC组合,此组合文件体积最小,清楚度最高。

因此网上很多MKV视频都是高清楚度的。

因此,视频转换需要设置的本质就是:A设置需要的视频编码、B设置需要的音频编码、C选择需要的容器封装。

一个完整的视频转换设置都至少包括了上面3个步骤。

目前最多见的视频编码方式有MPEG-1/-2 < WMV/7/8 < RM/RMVB < Xvid/Divx < AVC/,视频紧缩效能和技术先进性也大体表现为上述排列顺序(由低到高,不完全准确)。

目前最多见的音频格式有Mp3、AC-3、ACC,MP3最普遍的支持最多,AC-3是杜比公司的技术,ACC是MPEG-4中的音频标准,ACC是目前比较先进和具有优势的技术。

三辰通载白话详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辰通载白话详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辰通载白话详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引入的背景和目的。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方式:在当今信息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辰通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的新技术。

三辰通是一种基于xxx原理的通信技术,它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的通信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改变。

通过三辰通,人们可以实现更快速、更可靠的信息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一技术使得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高效的交流和沟通,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和信息传递的质量。

本文将对三辰通进行详细的解析和阐述。

我们将分析三辰通的定义和起源,深入探讨其基本原理,以及探讨它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三辰通这一通信技术,以及它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积极影响。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对三辰通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和应用有所展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框架和逻辑顺序,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方式组织文章的结构: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三辰通的概述进行介绍。

我们将首先给出三辰通的定义,然后简要阐述它的起源和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解释文章的结构,并明确阐明本文的目的。

2. 正文: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三辰通的基本原理。

在2.1节中,我们将解释三辰通的定义和起源,并介绍其发展背景。

然后,我们将详细阐述三辰通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内在机制和关键概念。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说明这些原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3. 结论:在结论部分,我们将讨论三辰通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在3.1节中,我们将探讨三辰通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潜在益处。

我们将列举一些实际案例,说明三辰通对某些行业或领域的影响。

接着,在3.2节中,我们将展望三辰通的未来发展前景,并探讨其可能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mllp 协议详解

mllp 协议详解

mllp 协议详解目录1.MLLP 协议概述2.MLLP 协议的基本组成部分3.MLLP 协议的工作原理4.MLLP 协议的优势和应用场景5.MLLP 协议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正文1.MLLP 协议概述MLLP(Multi-Level Layered Protocol)协议,即多层次分层协议,是一种用于数据通信的协议。

它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高效传输。

MLLP 协议的设计目标是为了解决传统数据传输协议中存在的问题,如数据传输效率低、网络资源浪费大等。

2.MLLP 协议的基本组成部分MLLP 协议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数据封装: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被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会对数据进行封装,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数据传输: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通过不同层次的协议进行控制和管理,以确保数据的高效传输。

(3)数据解封:在数据传输的接收端,数据会按照封装的层次进行解封,以还原原始数据。

3.MLLP 协议的工作原理MLLP 协议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分层:在发送端,数据会被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会对数据进行封装。

(2)传输控制:在发送端,通过 MLLP 协议控制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包括数据传输的速度、传输的路径等。

(3)数据接收:在接收端,数据会按照封装的层次进行解封,以还原原始数据。

(4)传输确认: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会向发送端发送传输确认信号,以表示数据传输成功。

4.MLLP 协议的优势和应用场景MLLP 协议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通过多层次的协议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2)减少网络资源浪费:通过数据分层和传输控制,可以减少网络资源的浪费,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

(3)保证数据完整性:通过数据封装和传输控制,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MLLP 协议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1)大规模数据传输:如文件传输、视频传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列号(Sequence Number)--字段长度为32位,序列号确定了发送方发送的数据流中被封装的数据所在位置。

确认号(Acknowledgment Number)--字段长度为32,确认号确定了源点下一次希望从目标接收的序列号。

报头长度(Header Length)--字段长度为4位,又称数据偏移量,报头长度指定了以32位为单位的报头长度。

保留(Reserved)--字段长度为6位,通常设置为0。

标记(Flag)--包括8个1位的标记,用于流和连接控制。

它们从左到右分别是:拥塞窗口减少(Congestion Window Reduced, CWR)、ECN-Echo(ECE)、紧急(URG)、确认(ACK)、弹出(PSH)、复位(RST)、同步(SYN)和结束(FIN)。

窗口大小(Window Size)--字段长度为16位,主要用于流控制。

校验和(Checksum)--字段长度为16位,它包括报头和被封装的数据,校验和允许错误检测。

紧急指针(Urgent Pointer)--字段长度16位,仅当URG标记位置时才被使用,这个16位数被添加到序列号上用于指明紧急数据的结束。

可选项(Options)--字段用于指明TCP的发送进程要求的选项。

最常用的可选项是最大段长度,最大段长度通知接收者发送者愿意接收的最大段长度。

为了保证报头的长度是32位的倍数,所以使用0填充该字段的剩余部分。

*扩展知识
TCP提供了一个类似于点到点的连拉,点到点的特点:
1、仅存在一条到达目的地的路径。

进入连接的数据包不会丢失,因为数据包唯一可去的地方就是连接的另一端。

2、数据包到达的顺序与发送顺序相同。

但实际链路并不能保证以上点到点的特点,除电话连接这类面向连接外,对于无连接服务,TCP提供以下三种基础机制实现面向连接服务:
1、使用序列号对数据包进行标记,以便TCP接收方在向目的应用传递数据之前修正错序。

2、TCP便用确认和校验以及定时器系统提供可靠性。

对方确认错误消息或者在定时器内没有回复确认消息,都会引发数据的重传。

报头长度(header length)--字段长度为4位,它标识32位字长的IP报头长度。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字段长度为8位,用来指定特殊的数据包处理方式。

实际上被划
分为两个字段:优先权和ToS.优先权用来设置数据包处理的优先级;ToS允许按照吞吐量、时延、
可靠性和费用选择传输方式(ToS所有位通常被设置为0--普通)。

总长度(Total Length)--字段长度为16位,标识数据长度,以八位组为单位计,其中包括IP报头。

16位的二进制数用十进制表示为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是65535。

标识符(Identifier)--字段长度为16位。

当数据包原始长度大于链路MTU,则会在数据成帧之前进
行分段,而标识符则是这些数据分段的标记。

标记字段(Flag)--字段长度为3位,第一位没有使用;第2位表示数据不分段(DF),当DF设置为1时,路由器不会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处理,如果此数据包的大小多于MTU值,路由器会将此包丢弃,
并向源点发送一个错误消息,扩展Ping 可以对DF进行设置,用于链路MTU的测试;第三位表示还有更多字段(MF),路由器在对数据分段时,最后一个分段的MF设为0,其他分段设为1,以便接收者接
收数据直到MF位为0的分段为止。

分段偏移(Fragment Offset)--字段长度为13位,以8个八位组为单位。

用于指明分段起点相对于报
头起点的偏移量,以便对方接到数据帧能够按正确的顺序重组数据包。

(注:如果某个分段丢失,
则会引起整个数据包的重传)
生存时间(Time to live,TTL)--字段长度为8位,每到一台路由器都会降低TTL值,当TTL为0时,路由器会丢弃该数据包并向源点发送错误信息,TTL可以防止数据包在网上无休止地被传输。

协议(Protocol)--字段长度为8位,指定了数据包中信息的类型。

其中众所周知的协议号:ICMP为1、IGMP为2、被IP协议封装的IP为4、TCP为6、UDP为17、IDRP为45、RSVP为46、GRE为47、NHRP(NBMA 下一跳解悉协议)为54、IGRP为88、OSPF为89。

报头校验和(Header Chechsum)--字段长度为16位,校验报头在传输中是否发生错误(只计算机报头,不计算被封装的实据)。

由于TTL值会减少,所以每台路由器都要对报头进行校验重新计算。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Source and Destination Address)--字段长度为32位,分别表示发送数据包源
点和目的地的IP地址。

可选项(Options)--字段长度可变,内容也是可选的,该字段主要是用于测试。

包括以下四方面:
松散路由选择(Loose Source Routing)--它给出了一连串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序列。

数据包必须沿
-------------------无故ARP--------------------主机使用自己的IPv4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发送ARP请求称为无故ARP。

主要功能:
1、检查网络中是否有和自己地址重复的存在。

2、通告一个新的数据链路标识符。

当一台设备收到一个ARP请求后,如果发现缓冲中已有发送者的IPv4地址,就会相应地进行更新。

3、某个子网内运行热备份协议(HSRP)的路由器台果从其他路由变成主路由器,就会发出一个无故ARP来更新子网上的主机ARP缓存。

注:无故ARP在现实网络中并没有使用,缺省也是关闭的,在此仅作了解,此项功能开启命令为:ip pratuitous-arps
------------------反向ARP---------------------某些设备,如无盘工作站在启动时可能不知道自己的IPv4地址,嵌入这些设备固件中的RARP程序可以允许它们发送ARP请求,其中硬件地址为设备的硬件编入地址,RARP服务器将会向这些设备回复相应的IPv4地址。

扩展知识:RARP在很大程度上正在被动态HDCP和自举协议(BOOTP)的扩展协议所代替,不同于RARP,这两种协议都可以提供IPv4地址以外的更多信息,而且还可以跨越本地数据链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