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 ppt课件
2255
(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ppt课件
2266
(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ppt课件
2277
(四)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ppt课件
2288
(四)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ppt课件
2299
(五)标准
➢目前,我国已发布了涉及职业照射防护、公众照 射防护、放射性疾病诊断与处理、辐射剂量监测规 范与方法、放射性物质运输以及放射性废物管理等 一系列辐射安全和防护的标准,建立了较为全面的 标准体系。
现行的与辐射安全和防护有关的部分标准:
ppt课件
3300
(五)标准
ppt课件
3311
(五)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我国放射性安全管理的第一部大法 授权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监 管 作用和意义
ppt课件
1122
工业-辐照中心
ppt课件
1133
II类γ射线探伤装置
X射线探伤装置
ppt课件
1144
密度测量仪 Density Gauges
ppt课件
15
密度测量仪(核子秤)Density Gauges
传送带称重仪器 Belt weighing gauge
ppt课件
16
固定核子测量——料位计
➢ 要求废弃放射源返回生产厂、供应商,或送交废物库或处置 场;
➢ 建立放射同位素信息管理数据系统,对放射源实行动态跟踪 管理。
ppt课件
99
我国辐射安全管理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 《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1960年) ➢ 《放射防护规定》GBJ8-74 (1974年)
辐射安全培训ppt课件【27页】
。
三里岛核事故
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 核电站发生的反应堆堆芯熔毁事 故,由于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导
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福岛核事故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 的严重核事故,由于地震和海啸 导致的外部电源丧失,引发反应 堆冷却系统失效,造成核泄漏和
辐射污染。
案例分析:事故原因与教训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原因
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
辐射工作场所的选址
选择合适的地点,远离高辐射源和放射性物质,降低辐射水平。
工作场所布局
合理规划工作区域、控制区和非控制区,避免交叉污染和意外照射 。
定期监测与评估
对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 标准。
个人防护措施与用品
01
02
03
防护服
包括放射性防护服、铅围 裙等,用于降低身体暴露 部位的辐射剂量。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
制定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设备管理、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遵守国家和地方标准
企业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辐射安全标准,确保辐射水平符合法规要求。
辐射安全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辐射水平
对工作场所、设备等进行定期监 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可接受范围 内。
风险评估与控制
辐射安全培训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辐射安全基本知识 • 辐射安全管理体系 • 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 • 辐射安全培训与教育 • 辐射安全案例分析
CHAPTER
01
辐射安全基本知识
辐射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辐射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它可以 通过电磁波、粒子等形式传播。
三里岛核事故
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 核电站发生的反应堆堆芯熔毁事 故,由于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导
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福岛核事故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 的严重核事故,由于地震和海啸 导致的外部电源丧失,引发反应 堆冷却系统失效,造成核泄漏和
辐射污染。
案例分析:事故原因与教训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原因
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
辐射工作场所的选址
选择合适的地点,远离高辐射源和放射性物质,降低辐射水平。
工作场所布局
合理规划工作区域、控制区和非控制区,避免交叉污染和意外照射 。
定期监测与评估
对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 标准。
个人防护措施与用品
01
02
03
防护服
包括放射性防护服、铅围 裙等,用于降低身体暴露 部位的辐射剂量。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
制定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设备管理、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遵守国家和地方标准
企业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辐射安全标准,确保辐射水平符合法规要求。
辐射安全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辐射水平
对工作场所、设备等进行定期监 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可接受范围 内。
风险评估与控制
辐射安全培训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辐射安全基本知识 • 辐射安全管理体系 • 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 • 辐射安全培训与教育 • 辐射安全案例分析
CHAPTER
01
辐射安全基本知识
辐射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辐射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它可以 通过电磁波、粒子等形式传播。
《电离辐射监测》课件
感谢观看
2023
《电离辐射监测》 ppt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电离辐射概述 • 电离辐射监测方法 • 电离辐射监测仪器 • 电离辐射监测标准与法规 • 电离辐射监测实践与应用
2023
PART 01
电离辐射概述
REPORTING
电离辐射的定义
定义
电离辐射是一种能够使物质发生 电离现象的辐射,其具有足够的 能量使原子或分子的电子脱离, 从而产生带正负电荷的离子。
该法规定了电离辐射监测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法律责任等内容,是开展电离 辐射监测工作的法律依据。
放射性物质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该条例对电离辐射监测的设备、技术、人员和数据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以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方电离辐射监测规定
各省市放射性污染防治办法
各省市根据国家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符合本地特色的电离辐射监测规定 ,以确保本地区的电离辐射环境安全。
电离辐射还可能对社会产生影响,如 核事故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 社会恐慌。
环境影响
电离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放 射性物质的排放和扩散,可能对土壤 、水源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污染。
2023
PART 02
电离辐射监测方法
REPORTING
直接测量法
01
直接测量法是通过直接测量电离 辐射的物理量,如能量、剂量等 ,来评估辐射水平的方法。
台式电离辐射监测仪
固定安装,适用于连续监测和定点监测。
特殊用途电离辐射监测仪
如航空监测仪、地下水监测仪等,适用于特定环境和应用。
监测仪器的选择
01
02
03
根据监测目的选择
2023
《电离辐射监测》 ppt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电离辐射概述 • 电离辐射监测方法 • 电离辐射监测仪器 • 电离辐射监测标准与法规 • 电离辐射监测实践与应用
2023
PART 01
电离辐射概述
REPORTING
电离辐射的定义
定义
电离辐射是一种能够使物质发生 电离现象的辐射,其具有足够的 能量使原子或分子的电子脱离, 从而产生带正负电荷的离子。
该法规定了电离辐射监测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法律责任等内容,是开展电离 辐射监测工作的法律依据。
放射性物质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该条例对电离辐射监测的设备、技术、人员和数据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以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方电离辐射监测规定
各省市放射性污染防治办法
各省市根据国家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符合本地特色的电离辐射监测规定 ,以确保本地区的电离辐射环境安全。
电离辐射还可能对社会产生影响,如 核事故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 社会恐慌。
环境影响
电离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放 射性物质的排放和扩散,可能对土壤 、水源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污染。
2023
PART 02
电离辐射监测方法
REPORTING
直接测量法
01
直接测量法是通过直接测量电离 辐射的物理量,如能量、剂量等 ,来评估辐射水平的方法。
台式电离辐射监测仪
固定安装,适用于连续监测和定点监测。
特殊用途电离辐射监测仪
如航空监测仪、地下水监测仪等,适用于特定环境和应用。
监测仪器的选择
01
02
03
根据监测目的选择
电离辐射防护与监测课件
电离辐射监测仪器与设备
便携式与固定式
电离辐射监测设备可分为便携式和固 定式两种类型。便携式设备便于携带 和移动,适用于现场监测和应急响应 。固定式设备则安装在特定位置,用 于长期连续监测。
电离辐射监测方法与流程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VS
电离辐射监测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间 接测量。直接测量是通过直接接触或 靠近电离辐射源进行测量,而间接测 量则是通过测量电离辐射在物质中产 生的次级效应进行测量。
电离辐射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
数据应用于决策支持
电离辐射监测数据可用于决策支持,为政府机构、企业单位 和个人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核设施选址、放射性废物处 理、公众健康保护等方面,电离辐射监测数据都是重要的决 策依据。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电离辐射安全管理与案例分析
电离辐射安全管理规定与要求
制定电离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电离辐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 级人员的职责和操作规程。
培训与教育
对工作人员进行电离辐射安全培训和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实施辐射监测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 平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应急预案与演练
制定电离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确保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强化培训与教育
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 和技能水平,加强公众对 电离辐射的认知。
加大投入与研发
增加对电离辐射防护与监 测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 创新。
未来电离辐射防护与监测研究重点
新型监测技术
研究新型的电离辐射监测技术, 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跨界融合
探索电离辐射与其他环境因素(如 气象、地质等)的关联性研究。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PPT
02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通过直接测量电离辐射的剂量或强度来评估环 境中的辐射水平。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设备,如盖 革计数器、闪烁计数器等。
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适用于应急情况下的快速 评估。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人工操作,且只能提供局部的辐 射水平,无法全面反映整个环境的辐射状况。
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电离辐射产生的次生效应来推算环 境中的辐射水平。例如,通过测量空气中放射性气体的浓 度、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等来推算辐射水平。
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辐射水平信息,适 用于长期监测和评估。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实验室 分析,无法快速得到结果。
遥感监测法
常用的声学监测技术包括超声波检测、声发射检测等,可用于检测材料内部结构、 损伤和缺陷等信息。
声学监测技术具有穿透能力强、无损、实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安全监 测等领域。
04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的应用
核设施周边环境监测
01
核设施周边环境的电离辐射水平 监测,以确保设施正常运行且不 对周边环境造成辐射污染。
模型预测法的优点是能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辐射水平,适用于长期规划和决策支持。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支 持和专业的建模能力,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待验证。
03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技术
放射性测技术
放射性测量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衰 变过程中释放的射线进行测量的一种 方法。
放射性测量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 精度,适用于环境监测、核安全等领 域。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
contents
目录
• 电离辐射概述 •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技术 •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的应用 •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的挑战与展望
电离辐射监测PPT课件
禁带 激活中心
满带
(3) 发光机制:
辐射晶体 电离激发 满带中电子进入导带,产生空穴(过程1) ∵低 能态较高能态稳定 进入导带的电子落入电子陷阱 形成F中心(空穴移 入激活中心形成H中心)(过程2) 辐射能量贮存(常温下可保持很久)
• 加热 温度达到一定值 F中心的电子又进入导带 最终 与H中心的空穴复合(过程3) 发出荧光(热释光TL)
• 导带 —— 没有电子填入或尚未填满的容许能带 • 禁带 —— 隔开满带和导带(有一定宽度)
(2) 杂质原子及原子或离子的缺位和结构错位
• 电子陷阱——近导带下面的局部能级,能吸附电子 • 激活能级——近满带上面的局部能级,能吸附空穴 • 没有辐照——电子陷阱是空着的,
激活能级是填满电子的
导带 电子陷阱
• 从几种探测器的能响来看,电离室型较好,闪烁型次 之,计数管差些。在防护监测中,对数百千电子伏以 上的光子来说,能量响应差别不大,但对100keV以下 的光子,就需要注意仪器的能量响应性能与被测光子 的能量是否相适应。
• (四)环境特性:对温度,在-10℃-40℃的温度范围 内,仪器读数变化在±5%以内;对相对湿度,在10% 到95%范围内,读数变化在±5%以内。此外,应考虑 气压与电磁场的影响。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简介
一、监测标准
•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 •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 • 《表面污染测定第一部分:β发射体和α发射体》GB/T14056.1-2008 •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 125-2009 •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GBZ114-2006 •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防护标准》GBZ115—2002 •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165-2012 •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13 •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 •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2-2008
满带
(3) 发光机制:
辐射晶体 电离激发 满带中电子进入导带,产生空穴(过程1) ∵低 能态较高能态稳定 进入导带的电子落入电子陷阱 形成F中心(空穴移 入激活中心形成H中心)(过程2) 辐射能量贮存(常温下可保持很久)
• 加热 温度达到一定值 F中心的电子又进入导带 最终 与H中心的空穴复合(过程3) 发出荧光(热释光TL)
• 导带 —— 没有电子填入或尚未填满的容许能带 • 禁带 —— 隔开满带和导带(有一定宽度)
(2) 杂质原子及原子或离子的缺位和结构错位
• 电子陷阱——近导带下面的局部能级,能吸附电子 • 激活能级——近满带上面的局部能级,能吸附空穴 • 没有辐照——电子陷阱是空着的,
激活能级是填满电子的
导带 电子陷阱
• 从几种探测器的能响来看,电离室型较好,闪烁型次 之,计数管差些。在防护监测中,对数百千电子伏以 上的光子来说,能量响应差别不大,但对100keV以下 的光子,就需要注意仪器的能量响应性能与被测光子 的能量是否相适应。
• (四)环境特性:对温度,在-10℃-40℃的温度范围 内,仪器读数变化在±5%以内;对相对湿度,在10% 到95%范围内,读数变化在±5%以内。此外,应考虑 气压与电磁场的影响。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简介
一、监测标准
•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 •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 • 《表面污染测定第一部分:β发射体和α发射体》GB/T14056.1-2008 •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 125-2009 •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GBZ114-2006 •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防护标准》GBZ115—2002 •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165-2012 •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13 •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 •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2-2008
《电离辐射防护知识》课件
介绍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包括屏蔽和隔离辐射源、个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护装备以及辐射防 护程序。强调合理使用和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性。
电离辐射防护在工作场所的应用
讨论各种行业中电离辐射防护的应用,包括核能、医疗、工业和研究。强调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在工作 场所保持安全。
电离辐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 传方法
分享有效的培训和宣传方法,以提高大众对电离辐射防护的认识和意识。包 括制作教育资料、开展培训活动和利用媒体传播信息。
电离辐射的来源和种类
探索电离辐射可能产生的各种来源,包括天然辐射和人造辐射源。介绍不同 种类的电离辐射,如阿尔法、贝塔、伽马射线和中子辐射。
电离辐射的测量和监测方法
了解测量电离辐射的常用方法,如用于监测辐射水平的计量仪器和电离辐射剂量测量器。讨论辐射安全标准和 监测程序的重要性。
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和装备
《电离辐射防护知识》 PPT课件
探索电离辐射的定义、危害和防护意义,了解来源、种类、测量和监测方法, 以及在工作场所应用和培训宣传方法。
电离辐射的定义和概述
深入了解电离辐射的本质,以及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充分阐述电离辐射 如何与物质相互作用,传播和产生辐射效应。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意义
详细介绍电离辐射对人类健康和生物系统的危害。强调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的重要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 的负面影响。
电离辐射防护在工作场所的应用
讨论各种行业中电离辐射防护的应用,包括核能、医疗、工业和研究。强调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在工作 场所保持安全。
电离辐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 传方法
分享有效的培训和宣传方法,以提高大众对电离辐射防护的认识和意识。包 括制作教育资料、开展培训活动和利用媒体传播信息。
电离辐射的来源和种类
探索电离辐射可能产生的各种来源,包括天然辐射和人造辐射源。介绍不同 种类的电离辐射,如阿尔法、贝塔、伽马射线和中子辐射。
电离辐射的测量和监测方法
了解测量电离辐射的常用方法,如用于监测辐射水平的计量仪器和电离辐射剂量测量器。讨论辐射安全标准和 监测程序的重要性。
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和装备
《电离辐射防护知识》 PPT课件
探索电离辐射的定义、危害和防护意义,了解来源、种类、测量和监测方法, 以及在工作场所应用和培训宣传方法。
电离辐射的定义和概述
深入了解电离辐射的本质,以及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充分阐述电离辐射 如何与物质相互作用,传播和产生辐射效应。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意义
详细介绍电离辐射对人类健康和生物系统的危害。强调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的重要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 的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机性效应 几 率 严 重 程 度
确定性效应
剂量
阈值
剂量
5.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
②按效应发生的个体分类:可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
效应。
③按效应表现情况分类:大剂量照射的急性效应、 较大剂量照射的亚急性效应和低剂量长期照射的 慢性效应、受照射后的远期效应。
6.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制
(2)生物效应产 生的过程和机理 a.电离辐射的能 量转移过程
电离辐射
1.概述——电离辐射概念
电离辐射( ionizing radiation ):凡能使受作用物质发 生电离现象的辐射,称电离辐射。
可由不带电荷的光子组成,具有波的特性和穿透
能力,如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 α射线、β射线、中子、质子等能引起粒子型电 离辐射。 自然界来源:宇宙射线、地壳岩石中的放射性元 素、人工辐射源。
235铀裂变
60钴、192铱
X球管、加速器
1.概述——放射性活度概念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单位时间内放射性物质 衰变的次数
SI单位专用名为“Bq”(becquerel)
原专用单位为"居里"(Ci Curie)。
l Ci =3.7×1010 Bq =3.7×1010 次核衰变/秒
internal exposure:放射性核素进入人 体造成的辐射照射。 源器官 (source organ):辐射源沉积 的器官。靶器官:受到从源器官发出的辐射 照射的器官。 特点:内照射对机体的辐射作用,一直 要持续到放射性核素排出体外,或经10个半 衰期以上的蜕变,才可忽略不计。
指放射性核素沾染于人体表 面 (皮肤或粘膜)。 3.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 体表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 是有创伤的。沾染的放射性核素 ③体表沾染:内、外照射 对受沾染的局部构成外照射源, 还可以经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而 构成内照射。
核反应堆的建立和运转 2. 射线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 加速器、X射线和γ射线
的医用和工农业生产用辐射源 3. 天然放射性核素伴生或共生矿生产 磷肥、稀土矿、
钨矿等开采和加工
核反应堆的内部结构
核反应堆的中控室
大亚湾核电站
粒子加速器
external exposure:位于人体之 外的辐射源 (radiation source) 对 3.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 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 特点:脱离或远离辐射源,辐射 作用即停止;当辐射源距离人体有足 ①外照射 够远的距离时,可造成对人体较均匀 的全身照射;辐射源靠近人体,则主 要造成局部照射。 ②内照射
随机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 (stochastic effects) (deterministic effects)
有剂量阈值
辐射效应的严重 程度随剂量的加大而 效应的严重程度 增高,如放射病、放 与剂量成正比 射性白内障和放射性 皮肤损伤。
无剂量阈值
发生几率与剂量 成正比
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5.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
变异
细胞转化
癌症
cancer
异常细胞克隆
transformation
6.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制
e.细胞凋亡(apoptosis) 变异细胞的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death)
镜下表现:胞核浓缩、断裂
机理:P53基因
凋亡小体
激活自我致死程序
是变异细胞免于患癌的重要机制
细胞凋亡(apoptosis)
6.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制
b.DNA损伤(分子水平)
C
单链断裂:
可以实现无差错修复 双链断裂:
错误修复
6.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制
C.细胞水平损伤
间期死亡
增殖死亡 间期死亡 间期死亡 增殖死亡 间期死亡 增殖死亡
功能障碍 结构改变
增殖死亡
6.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制
d.细胞变异(modification)
6.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制
间接作用:射线作用于细胞内外的水分子,
引起电离和激发,形成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产 物如激发态水分子、氧自由基、羟自由基水合
电子等,他们继而作用于生物大分子使其发生
改变。
表25
辐射 类型 α β 质量 (U) 4 5.5×10-4
与职业卫生有关的电离辐射的特征
电荷 (e) 2+ 1-,1+, 0 能量(MeV) 空气射 程(cm) 100 102 来源 举例
239钚、212钋
100 0-100 (max)
90锶,氚
n γ X
1 0 0
0 0 0
0.025eV-100 100 -50 104
6.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制
分子水平 细胞水平
体细胞 细胞死亡 生殖细胞 DNA损伤 体细胞 细胞变异 生殖细胞 遗传效应 不孕
临床症状
功能障碍
效应
确定性效应 多细胞死亡导致
肿瘤
随机性效应 单一细胞变异导致
6.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制 概括:
直接作用:电离辐射引起生物分子发生电 离、激发或化学键的断裂,从而导致这些 生物大分子结构或性质的改变。
1.概述——剂量当量概念
剂量当量(dose equivalent):为衡量不同类 型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将吸收剂量乘以若干修正 系数,即为剂量当量。H=DQN,D为吸收剂量,Q为
不同辐射的品质因子,N暂定为1。SI单位为“西沃
特”,符号“Sv”。
2.接触机会
1. 核工业系统 放射物质的开采、冶炼和加工,以及
1.概述——照射量概念
照射量 (exposure,X): 单位质量空气的照射量(仅用于X射线或γ射线)
SI单位:库伦/kg空气(C.kg-1)
原专用单位名称为“伦琴” (R) 1R=2.58×10-4 C.kg-1
1.概述——吸收剂量概念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表示被照射介 质吸收的辐射能量的多少,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 辐射。 SI 单位为“戈瑞”,符号“ Gy” ,原用单位 “拉德”,符号“rad” 。 关系式为: lGy=100rad
④复合照射:放射复合烧伤、放射复合创伤。
指上述一种以上作用方式 作用于人体,也可以是一种或 一种以上上述作用方式与其他 类型非放射性损伤复合作用于 人体,如放射复合烧伤 、放 射复合创伤 等。
5.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
(1)类型
①依据效应-剂量关系分类
指辐射损伤效应发生的 概率与剂量大小有关,但损 伤的程度与剂量无关,且不 存在损伤效应的阈值水平, 如癌效应、遗传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