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灭菌ppt课件
电离辐射ppt课件
多次受到照射,累积剂量为8-15Gy。
医学硕士用放射源报复同事 78人受害索赔三千万
古计明仅因与合作对象有私人恩怨,拥有硕士学历、在广州 从事医学工作多年的古计明竟然在办公室安装放射源,加害 有恩怨的同事。更可怕的是,古计明的毒计不仅使到他的仇 人受重伤,同时也伤害到医院其他70多名医护人员。2003年 7月,78受害人为此告上法庭,向两案犯和出售设备及放射 源的两家单位共同索赔共计3000万元。2005年12月,越秀法 院判赔不到200万,78名原告不服提起上诉,本案今日在广 州市中院开庭审理。
变异
细胞转化
癌症
cancer
异常细胞克隆
transformation
6.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制
e.细胞凋亡(apoptosis) 变异细胞的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death)
镜下表现:胞核浓缩、断裂
机理:P53基因
凋亡小体
激活自我致死程序
是变异细胞免于患癌的重要机制
细胞凋亡(apoptosis)
④复合照射:放射复合烧伤、放射复合创伤。
指上述一种以上作用方式 作用于人体,也可以是一种或 一种以上上述作用方式与其他 类型非放射性损伤复合作用于 人体,如放射复合烧伤 、放 射复合创伤 等。
5.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
(1)类型
①依据效应-剂量关系分类
指辐射损伤效应发生的 概率与剂量大小有关,但损 伤的程度与剂量无关,且不 存在损伤效应的阈值水平, 如癌效应、遗传效应等。
核反应堆的建立和运转 2. 射线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 加速器、X射线和γ射线
的医用和工农业生产用辐射源 3. 天然放射性核素伴生或共生矿生产 磷肥、稀土矿、
钨矿等开采和加工
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培训ppt课件
25
-
急性放射病(轻度)
1
-
20
身体急性照射效应(全身)
剂量/Sv
< 0.25 0.25 ~ 0.5 0.5 ~ 1.0 1.0 ~ 2.0 2.0 ~ 3.5
3.5 ~ 5.5 5.5 ~ 10 10 ~50 50以上
效应
病理变化不明显和不易察觉 机体出现可恢复功能变化的损伤,可有血液学的变化 可出现机体功能性变化、血液变化损伤,但无临床症状
内、外照射或二者兼有的混合照射作用于机体 产生的生物效应各不相同。
● 外照射时,多方向照射 > 单向照射; ● 内照射时,射线的生物效应 > 、射线; ● 混合照射 > 单一照射的效应更显著。
41
照射部位与面积:
● 机体受照的部位不同,其损伤的严重程度也不同 在同一剂量和剂量率情况下,腹部损伤最重, 其次是盆腔、头颈、胸部和四肢。
剂量率:一般情况下,剂量率越高生物效应越
显著。这是因为高剂量率的照射使机体对损伤的修 复作用不能充分显现出来所致。
单次和分次照射:同一剂量的照射,在分次给
予的情况下,其生物效应低于一次给予的效应,分 次愈多,各次间隔时间越长,其生物效应越小。其 原因与机体的代偿和修复过程有关。
40
照射方式:全身照射比局部照射效应强;
4
损伤特点:
(1)外照射引起的急性体表损伤; (2)氡及其子体内照射引起的肺癌; (3)镭内照射引起的骨肿瘤。
典型事例:
(1)X射线被发现一个月,X射线的制造者 格鲁柏的手发生了“特异性皮炎”;
(2)1896年,Edison和助手Morton自身试验, 眼部受照数小时后,眼痛,结膜炎。
5
2、中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
辐射杀菌技术PPT课件
第25页/共28页
不同的辐射加/共28页
3. 质地
低剂量辐射处理食品不会对食品质地产生 明显的影响,相反还可以抑制软化,破坏 一些引起果实后熟的有关酶的活性,延缓 一些水果后成熟。
• 高剂量辐照处理食品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软化作用,这种软化是由食品大分子 物质的解聚而引起的。
第24页/共28页
4.实际应用
酒的陈化
• 我国在白酒的辐照催陈(陈化)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辐照处理 薯干酒,使酒中酯、酸、醛量有所增加,酮类化学物减少,甲醇、 杂醇含量降低,酒口味醇和,苦涩辛辣味减少,酒质提高。
上 海 采 用 辐 照 与 冷 藏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有 效 控 制 苹 果 和 草 莓 的 采 后 腐 败。
化 学 防 腐 和 辐 照 复 合 处 理 的 协 同 效 应 可 以 降 低 化 学 处 理 的 药 剂 量 和辐照剂量,把药物残留量和辐照损伤率降到最低程度。既可延 长保藏期,又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辐射源:
来自60Co 或137Cs的γ射线,X射线(能级≤5MeV),加速电 子(能级≤10MeV)。
第2页/共28页
2.辐射杀菌技术的优点
①辐射杀菌技术射线穿透力强,可对预先包装好的或烹 调好的食品通过剂量控制和辐照工艺进行均匀彻底处理, 辐照过程较易控制。
②可以在不破坏商品包装和食品外观又能保护食品原有性状 的条件下,杀灭食品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消除在食品生产 和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叉污染问题。
消毒与灭菌(共17张PPT)
用于滤过除菌的各式滤器
重金属盐类 升汞、红汞、硫柳汞
酸碱类
醋酸、生石灰
高压蒸汽法
四、防腐〔antisepsis〕
化学消毒剂的类型与杀菌原理
氧化作用, 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灭活酶类
氧化作用, 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灭活酶类 破坏细胞壁、细胞膜,蛋白质变性与凝固
用于滤过除菌的各式滤器
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化学消毒剂的类型与杀菌原理
厕所:生石灰
空气:甲醛熏蒸法、过氧乙酸熏蒸法
手:0.2%—0.4%过氧乙酸浸泡、70%乙醇擦洗
影响消毒剂效果的因素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温度与酸碱度 有机物
根本概念
一、消毒〔disinfection〕 杀死致病微生物繁殖体
二、灭菌〔sterilization〕
杀死所有微生物 三、抑菌〔bacteriostasis〕
抑制体内、体外细菌的繁殖
四、防腐〔antisepsis〕
抑制体外细菌的繁殖 五、无菌〔asepsis〕
无活细菌存在的状态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二、化学消毒剂的正确使用
三、影响消毒剂效果的因素
化学消毒剂的类型与杀菌原理
类别
常用消毒剂
杀菌原理
酚类
石炭酸、洗必泰
膜、灭活酶类
蛋白质变性、损伤细胞
醇类 谢
乙醇
蛋白质变性与凝固,干扰代
重金属盐类 升汞、红汞、硫柳汞 沉淀,灭活酶类
氧化作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蛋白质变性与
硝酸银、蛋白银
氧化剂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
氧化作用, 蛋白质沉淀
二、辐射灭菌法
三、滤过除菌法
3电离辐射灭菌
–电离辐射可使棉纤维解聚,因而降低其抗
张强度,而对丝质外科缝线损坏较轻。
3、引起人体放射病。
–辐射能推迟香蕉、芒果、番木瓜、香菌、蘑菇
的成熟,减少腐烂,延长贮运期。
二、电离辐射灭菌的种类和特征
种类:电离辐射灭菌的辐射源有 –60Co的γ射线 –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射线 –高能电子束打在重金属靶上产生的X射线。 以60Co应用最广。
辐射灭菌方法的比较
项目
源种类 穿透力
剂量分布均匀 性
– N取10-6是对直接或间接进入生物组织内的医疗器械为
对象得出的数值,对其他用品如面罩等一般为10-3~10-4。
3、灭菌剂量
不论灭菌的医疗用品类型如何,在大多数 国家(包括英国),最小或平均的吸收剂 量以2.5Mrad被认为是合适的灭菌剂量,而 且一般认为是相当于标准热灭菌方法,即 121℃15min饱和蒸汽压和160℃2小时的干 热(但有不同意见)。
病毒中双股复杂病毒又比单股病毒较难杀灭, 小病毒比大病毒较难杀灭。 生活在活细胞系统中的一些病毒有最大的辐射抗性。
2.辐射灭菌的标准指示菌
一般采用短小芽胞杆菌E601的芽胞,而北 欧国家多采用粪链球菌、球杆菌芽胞。
六、影响电离辐射灭菌的因素
㈠微生物种类和物品的污染程度
不同种类微生物对辐射敏感性不同。 对同一菌种其含菌量不同,则其辐射敏感性也 不同。菌液浓度高,D值增加。 对同一菌株,由于菌的生理差异,其辐射抗性 也不同。
㈠医疗用品的电离辐射灭菌
国家技术监督总局和卫生部于1996年发布 GB16383-1996“医疗卫生用品辐射消毒,灭菌 质量控制标准”。 2000年制订了“医疗卫生用品电离辐射灭菌 操作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
《辐射灭菌工艺介绍》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辐射灭菌工艺概述 • 辐射灭菌工艺流程 • 辐射灭菌效果评估 • 辐射灭菌工艺的注意事项与限制 • 辐射灭菌工艺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辐射灭菌工艺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辐射灭菌是一种利用放射性物质释放的辐射能量来杀灭微生物的灭菌方法。
辐射剂量确定
辐射剂量计算
根据物品的厚度、密度和所需的灭菌效果,计算 所需的辐射剂量。
辐射剂量控制
在灭菌过程中,严格控制辐射剂量,确保达到最 佳的灭菌效果,同时避免对物品造成损伤。
辐射剂量验证
通过实验和检测方法,对辐射剂量进行验证和校 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辐射灭菌操作流程
物品准备
对需要灭菌的物品进行清洗、 干燥和分类,确保其符合辐射
原理
通过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α、β、γ射线或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作用于微生物 的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壁,破坏其DNA结构,使其失去复制能力,从而达到 灭菌效果。
辐射灭菌的优势
高效快速
辐射灭菌具有较高的灭 菌效率,可在短时间内 杀灭大量物品上的微生
物。
穿透性强
辐射能够穿透物品,对 其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定。
辐射灭菌效果的检测方法
微生物培养法
01
通过培养灭菌后的物品上的微生物,观察其生长情况,判断微
生物是否被杀灭。
化学指示剂法
02
在物品上放置化学指示剂,通过指示剂的变化判断辐射剂量是
否达到灭菌要求。
生物指示剂法
03
使用对辐射敏感的生物指示剂,如细菌芽孢等,通过检测其存
辐照灭菌的原理
辐照灭菌的原理辐照灭菌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它利用电离辐射对微生物进行杀灭,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辐照灭菌的原理是通过电离辐射破坏微生物的核酸结构和代谢功能,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辐照灭菌主要依赖于电离辐射的作用。
电离辐射包括γ射线、X射线和电子束辐射,它们具有高能量和强穿透力,能够直接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核酸分子。
当电离辐射通过微生物体时,会与微生物体内的分子相互作用,引起分子的电离和激发,进而破坏微生物体内的核酸结构。
微生物体内的核酸分子是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基础,它们包括DNA 和RNA。
DNA是微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RNA则参与了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
当电离辐射作用于微生物体时,会破坏DNA和RNA 的链结构,改变其空间结构,导致DNA链断裂和交联,RNA链断裂和降解。
这种破坏作用使得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无法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转录,从而丧失了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电离辐射还会对微生物体内的代谢功能产生影响。
微生物体内有许多酶和蛋白质参与了代谢过程,电离辐射可以破坏这些酶和蛋白质的结构,影响它们的活性和功能。
这样一来,微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受到阻碍,导致微生物无法正常地进行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最终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辐照灭菌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杀灭各种类型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不同于其他消毒方法,辐照灭菌不使用化学药剂,因此不会在产品中留下任何残留物。
同时,辐照灭菌还可以在不改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不会对产品的味道、营养价值和外观产生影响。
这使得辐照灭菌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卫生领域的消毒方法。
然而,辐照灭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辐照灭菌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成本较高。
其次,电离辐射对人体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在进行辐照灭菌时需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此外,辐照灭菌不适用于某些特定的产品,如含有大量脂肪的食品、易氧化的药品和生物制品等。
辐照灭菌利用电离辐射破坏微生物的核酸结构和代谢功能,从而杀灭微生物。
中药辐照灭菌控制及验证课件PPT
一、中药辐照灭菌相关基本知识
6、(微)生物负载( bioburden )
一件产品/或无菌屏障系统上/或中活微生物的总数对于中 药来说可以认为就是产品中的初始污染菌。
8
一、中药辐照灭菌相关基本知识
7.微生物抗性
微生物随着剂量下降的残存率曲线。
9
二、中药辐照灭菌相关标准
1、国内体系标准: •GB/T 1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1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 •ISO14971:2007《风险管理》
脊髓灰质炎病毒
• 单纯疱疹病毒 • 痘苗病毒 • 流行性感冒病毒 • 细菌芽胞(厌氧):肉毒杆菌 • 细菌芽胞(喜氧):枯草杆菌 • 破伤风杆菌 • 革兰氏阳性菌 • 革兰氏阴性菌 • 霉菌 •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0.7-6.5 kGy
3.9-4.7 kGy 1.6-5.3 kGy 0.5-5.6 kGy 1.3-3.4 kGy 1.7-2.5 kGy 2.2-3.3 kGy 0.18-0.89 kGy 0.029-0.24 kGy 0.15-1 kGy 0.48-0.69 kGy 0.34-1.30 kGy
12
三、中药辐照灭菌的剂量确认
2、D10值:
D10值定义为:在规定的条件下,将供试微生物的数量减少 90%所需要的剂量或时间。在辐射灭菌中通常用吸收剂量表 示,单位是kGy。D10值是显示微生物对射线的抵抗能力的 特征值。D10值是针对微生物的种类来说的。
13
三、中药辐照灭菌的剂量确认
3、常见微生物的D10值:
17
四、辐照灭菌装置
1、γ 辐照装置
消毒与灭菌PPT课件
1、噬菌体的形态结构
• 噬菌体有四种外形,即蝌蚪形、球 形、丝状和柠檬形。
• 典型的噬菌体呈蝌蚪形,由头部和 尾部组成。头部由核酸和蛋白质衣 壳构成,呈20面体对称;尾部主要 含蛋白质,呈螺旋形,分尾领、尾 鞘、尾髓、尾板、尾刺和尾丝几部 分,尾部有的能收缩,有的不能收 缩。
2、噬菌体的增殖
• 噬菌体只能在活的敏感菌细胞内增 殖,并将菌体细胞裂解。其寄生生 活有严格的菌种及菌型的特异性, 即一种噬菌体只能寄生及裂解一种 和它相应的细菌,或仅作用于该种 细菌的某一型。
蔡氏滤器
微孔滤膜
玻璃耐酸滤器
五、低温抑菌法
低温抑菌的机理
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抵抗力很强,在 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低到 最低水平,生长繁殖停止,但仍可长 时间保持生命。
低温在微生物学工作中的用途
主要用于保存微生物,如:
0~4℃保存细菌
-20℃以下保存病毒
低温保存微生物注意事项
① 有少数细菌和病毒对低温特别敏感, 如 淋 球 菌 、 巴 氏 杆 菌 在 4℃ 保 存 比 室 温 保 存 死 亡 更 快 , 疱 疹 病 毒 在 -20℃ 保存比4℃死亡更快。
温和噬菌体的增殖
噬菌体的应用
• 由于噬菌体感染具有菌种或菌型的特异 性,故可用噬菌体进行细菌的鉴定和分 型、检测未知细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此外,噬菌体也是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 程研究的工具。
第四节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一、生物安全的概念和一般要求
(一)生物安全
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 济、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的有害影 响。而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是 指在转移、检查和处理病料、污染材料 等过程中,避免污染环境及对人员造成 危害。
[课件]辐照灭菌培训PPT
辐射源: 钴60 Co60. 铯137,Se137. 优点:穿透力强,辐射剂量分布均匀. 电子束 辐射源:高能加速器 优点:能量集中,处理速度快,相对安全. 缺点:穿透力差,对物品形状和摆放方式敏感.
辐照灭菌与EO灭菌比较
辐照灭菌:
价格高,不需解析,无污染. 对材料要求较高,不适用于所有材料. EO灭菌: 价格低,对环境有污染.管理成本高.灭菌后要检 验灭菌水平,并且需要解析.对大部分材料可以 适用.
辐照剂量审核
1.AAMI 11137规定,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剂量审核. 2.从正常生产批中,取110个样品.10个做初始污染菌 检测.100个按照验证剂量±10%进行辐照. 3.辐照后经过灭菌检测,阳性样本不超过2个.则原来 剂量有效. 4.若发现需要重新建立验证剂量.对前三个月的已经 灭菌的产品,无需召回.
确立辐照剂量步骤(五)
1.查表(AAMI
11137 附录的表格), 相应的 SAL=10-6 剂量.即为正常灭菌剂量. 2.灭菌时间,由辐射率和灭菌物品的辐射剂量 决定. ?
其他信息
1.灭菌剂量为最性.
一般1.3-1.5. 3.需要建立剂量分布图:确定产品中最小剂量 位置和最大剂量位置. 4.需要在最大剂量下,对样品进行辐照以研究 材料对最大辐照剂量的耐受程度,并进行老化 试验
1.选取产品测试比例(SIP),除非大型医疗器械
如手术床,大型导管等, 一般取整个产品. 即:SIP=1.0 2.检测产品样品上的初始污染菌数量. 将样品多次洗脱,计算洗脱因子,作为确立灭菌水 平的校正因子
确立辐射剂量的步骤(三)
1.每一批产品的平均初始污染菌数量A.
2.三批产品初始污染菌总平均数B. 3.若三批产品中的最大A值≤2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用灭菌方法性能的比较
项目
电离辐射法 环氧乙烷法ETO 高压蒸汽法
包装材料的适用性 耐辐射材料 透气性材料
耐压、耐热、透气
电子加速器
小
大
小
大
大:1-几十kGy/s 中:1-几十kGy/min
几秒
几分-几十分
较γ射线小
与γ射线差不多
大
小-中
单一方向
单一方向
大
小
少量及大量生产 少量及大量生产
三、电离辐射灭菌的基本原理
直接作用:射线的能量引起分子的电离或激 发,直接破坏微生物的核酸、Pr、酶等有生 命功能的物质。
间接作用:由于射线作用使水分子电离产生 自由基,自由基再作用于核酸、Pr、酶等。
第三章 电离辐射灭菌
Sterilization by lonising Radiation
定义:
–电离辐射灭菌是指利用丙种(γ)射 线或高能量电子束(阴级射线)进 行的灭菌。是一种适用于忌热物品 的常温灭菌方法,又称之为“冷” 灭菌。
特点:
–不使物品升温、穿透力强、操作简便、 成本低。
适用:忌热物品。
㈡药品的电离辐射灭菌
我国对中药的电离辐射灭菌研究较多。中 药材经γ射线照射,其化学成分、药理作 用、临床毒性、疗效等均未见明显改变。
㈢食品的电离辐射处理
批准辐照食品最早的国家苏联,于1958年批 准马铃薯。1965年批准洋葱。
批准辐射食品最多的国家是荷兰。 美国研究的最早,投资最大,但批准的很少,
2、传输带悬挂链连续运动辐照方式装置:
–大规模生产应用。
(三)电离辐射灭菌的优点
(1)灭菌彻底,无污染与残毒。 (2)可在常温下进行灭菌,特别适用于处理热敏材
料制成的医疗产品。 (3)产品可在包装后灭菌。 若包装材料耐辐射4)可连续不间断作业,节约能源。
–常用于一次性医疗塑料物品、精密器械、 生物制品、药品、食品。
电离辐射灭菌的发展
早在1956~1985年,美国科学家用电子加速器 进行实验证明,电子辐射能使外科缝线灭菌, 为医疗用品的辐射灭菌提供了应用实例。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大量的 一次性使用的医用敷料制品采用辐射灭菌。
电离辐射灭菌的发展
㈠医疗用品的电离辐射灭菌
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消毒工 艺。
加热消毒法发展最早,但应用逐渐减少, 化学消毒法自4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至80年代逐渐
下降,主要原因是消毒灭菌后残留毒性问题。 只有辐射灭菌法的应用逐步上升。
㈠医疗用品的电离辐射灭菌
国家技术监督总局和卫生部于1996年发布 GB16383-1996“医疗卫生用品辐射消毒,灭 菌质量控制标准”。
电离辐射灭菌优于环氧乙烷等化学灭菌。由于环氧 乙烷易燃,易爆,使用不便,且对人有一定毒性, 故现在国外以转向用电离辐射灭菌。
由于电离辐射灭菌是低温灭菌,不发生热的交换、 压力差别和扩散层的干扰,所以尤其适用于怕热的 灭菌物品, 而且从经济上考虑,只有辐射灭菌适合 大规模的灭菌。
一、电离辐射灭菌的应用
2000年制订了“医疗卫生用品电离辐射灭菌 操作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
㈡药品的电离辐射灭菌
因为很多药品对热敏感,所以对抗菌素、激 素、甾体化合物、复合维生素制剂等已经用 辐射作了检查,发现用2Mrad照后除少数例 外,一般稳定性可保存四年,无不利化学反 应。一般固体状态的药物比液态药物稳定, 大的照射剂量对牛痘病毒可能有些破坏,同 时发现电离辐射对胰岛素有害的影响。
国内概况:
1983年7月中央卫生部审查通过了马铃薯、 洋葱、粮食、蘑菇四种辐射食品的卫生标 准,此后上海、河南、北京、广州、江苏、 浙江等省市也在筹建食品辐射中心,目前 已有许多辐照食品上市。
食品辐照的应用:
1.杀虫:大多数昆虫在5~204拉德下被杀死。 2.抑制发芽、延迟成熟、改进食品品质:
只有面粉和土豆。
㈢食品的电离辐射处理
在发展中国家辐射食品保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因为这些国家大多处于高温、高湿的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物产丰富,如鱼类、谷类、豆类等。但损失 严重,多者达30~50%。加之,目前对水果蔬菜化学 试剂(如二溴乙烷、环氧乙烷等)保藏,越来越多 的环境机构对此提出抗议。如美国从1983年1月起对 凡用二溴乙烷熏蒸过的产品不让入境。化学灭菌法 已不受欢迎了。
㈢食品的电离辐射处理
近年来,世界各国批准的辐射食品品种有了很大的发展, 1974年有19种,1976年增加到25种,目前已有23个国家的 卫生部门对39种辐射食品商业化进行了无条件批准或暂行 批准。
1980年10月,联合国粮家组织(EAO)、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三个组织,组成辐照食 品安全卫生专家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建议“总体剂量为 100万拉德(1Mrad)照射的任何食品不存在毒理学上的危 害,用这样剂量照射的食品不再需要作毒理试验。”
–用放射线抑制发芽,需要的剂量小(5~154拉 德)辐照马铃薯、洋葱、大蒜、生姜等使它们 不能发芽。照射后的蔬菜不需要特殊的保藏设 备。
–辐射能推迟香蕉、芒果、番木瓜、香菌、蘑菇 的成熟,减少腐烂,延长贮运期。
二、电离辐射灭菌的种类和特征
种类:电离辐射灭菌的辐射源有
–60Co的γ射线 –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射线 –高能电子束打在重金属靶上产生的X射线。
(一)电离辐射灭菌对细胞的损伤分类
(1)致死损伤
–是一种不可逆、不可修补的致细胞死亡的损伤。
(2)半致死损伤
–除非叠加半致死损伤,这种损伤在正常情况下, 数小时内能得到恢复。
(3)潜在的致死损伤
–这种损伤将受到辐照后环境条件的影响。
(二)辐照装置简介
1、分批、堆码翻转静态间歇方式装置:
–可作为实验性和小规模生产应用。
以60Co应用最广。
辐射灭菌方法的比较
项目 源种类 穿透力
剂量分布均匀 性
剂量率 加工速度 对材料影响 温度上升 照射方向性 射线利用率 生产特征
γ射线灭菌 60钴和137铯 大 大
小:1-几十kGy/h 数小时-数十小时 对材质有劣化趋势
小 4π方向 小-中 大量生产
电子束射线灭菌 χ射线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