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置管理作业指导书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第1章固体废弃物概述 (4)1.1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与分类 (4)1.2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与特点 (4)1.3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5)第2章固体废弃物收集与运输 (5)2.1 收集方式与设备 (5)2.1.1 收集方式 (5)2.1.2 收集设备 (5)2.2 运输技术与要求 (5)2.2.1 运输技术 (6)2.2.2 运输要求 (6)2.3 储存与管理 (6)2.3.1 储存 (6)2.3.2 管理 (6)第3章固体废弃物预处理技术 (6)3.1 筛分与破碎 (6)3.1.1 筛分技术 (6)3.1.2 破碎技术 (7)3.2 粉碎与分选 (7)3.2.1 粉碎技术 (7)3.2.2 分选技术 (7)3.3 固液分离技术 (7)3.3.1 沉淀与浮选 (7)3.3.2 过滤与离心 (7)3.3.3 蒸发与干燥 (7)3.3.4 萃取与吸附 (7)第4章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 (8)4.1 填埋处理 (8)4.1.1 预处理 (8)4.1.2 填埋场选址与设计 (8)4.1.3 填埋操作 (8)4.1.4 填埋场管理与监测 (8)4.2 焚烧处理 (8)4.2.1 预处理 (8)4.2.2 焚烧设备 (8)4.2.3 焚烧操作 (8)4.2.4 废气处理 (9)4.3 生物处理 (9)4.3.1 堆肥化处理 (9)4.3.2 厌氧消化 (9)4.3.3 蚯蚓床处理 (9)4.4.1 水解处理 (9)4.4.2 热解处理 (9)4.4.3 化学稳定化处理 (9)4.4.4 化学还原处理 (9)第5章废旧物资回收与资源化利用 (9)5.1 金属回收利用 (9)5.1.1 回收原则 (9)5.1.2 回收方法 (10)5.1.3 利用途径 (10)5.2 塑料回收利用 (10)5.2.1 回收分类 (10)5.2.2 回收方法 (10)5.2.3 利用途径 (10)5.3 纸张回收利用 (10)5.3.1 回收分类 (10)5.3.2 回收方法 (10)5.3.3 利用途径 (10)5.4 玻璃回收利用 (11)5.4.1 回收分类 (11)5.4.2 回收方法 (11)5.4.3 利用途径 (11)第6章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 (11)6.1 垃圾焚烧发电 (11)6.1.1 概述 (11)6.1.2 工艺流程 (11)6.1.3 关键技术 (11)6.2 生物气发电 (11)6.2.1 概述 (11)6.2.2 工艺流程 (11)6.2.3 关键技术 (12)6.3 沼气利用 (12)6.3.1 概述 (12)6.3.2 工艺流程 (12)6.3.3 关键技术 (12)6.4 其他能源化利用技术 (12)6.4.1 热解与气化 (12)6.4.2 燃料电池 (12)6.4.3 热能利用 (12)6.4.4 纳米材料制备 (13)第7章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与设备 (13)7.1 填埋场设施与设备 (13)7.1.1 填埋场基础设施 (13)7.1.2 填埋场设备 (13)7.2.1 焚烧厂基础设施 (13)7.2.2 焚烧厂设备 (13)7.3 回收处理设施与设备 (13)7.3.1 回收基础设施 (13)7.3.2 回收处理设备 (13)7.4 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 (14)7.4.1 污泥处理设施 (14)7.4.2 污泥处置设施 (14)第8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 (14)8.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4)8.2 污染物排放与控制 (14)8.2.1 大气污染物排放 (14)8.2.2 水污染物排放 (14)8.2.3 土壤污染控制 (15)8.3 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15)8.3.1 环境风险评价 (15)8.3.2 环境风险管理 (15)第9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政策与法规 (15)9.1 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政策 (15)9.1.1 政策背景 (15)9.1.2 主要政策法规 (16)9.1.3 政策措施 (16)9.2 国际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法规 (16)9.2.1 国际法规概述 (16)9.2.2 主要国际法规 (16)9.2.3 国际法规对我国的启示 (16)9.3 政策与法规对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影响 (17)第10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发展趋势 (17)10.1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17)10.1.1 新型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7)10.1.2 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17)10.1.3 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 (17)10.1.4 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的完善 (17)10.2 市场分析与投资机会 (17)10.2.1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17)10.2.2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7)10.2.3 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17)10.2.4 政策环境对市场的影响 (17)10.3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17)10.3.1 环保理念的融入与实践 (17)10.3.2 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18)10.3.3 生态补偿机制的应用 (18)10.3.4 公众参与与环保意识的普及 (18)10.4.1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18)10.4.2 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18)10.4.3 跨界融合与创新 (18)10.4.4 绿色低碳发展的推进 (18)第1章固体废弃物概述1.1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与分类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失去原有使用价值或经过处理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固态物质和物品。
危险废弃物作业指导书
危险废弃物作业指导书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作业指导书
版本号:
文件编号:
发放编号:
编制部门:
编制人:
批准人:
编制时间:
1.职责
1.1 项目部主任工程师负责制定和更改本方案,并对其执
行情况进行检查。
1.2 项目部工会主席负责控制项目经理部办公和生活区域
内的危险废物。
1.3 各项目负责人负责管理所属施工区域危险废物的收集、储存和处置全过程。
1.4 其他人员必须按要求控制自身工作中的危险物。
2.作业要求
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废弃物。
危险废物的种类见公司《固体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中的“危险废弃物
清单”。
危险废物具有易燃易爆炸、毒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和传染性,会对自身和人类造成急性、长期的、潜在的危害。
因
此,各单位、各部门在生产生活中应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高度重视危险废物的处置。
2.1 危险废物污染的防治规定如下:
2.1.1 危险废物的包装物和处置场所必须设有识别标志。
2.1.2 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置。
2.1.3 从事收集、储存、运输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持有经营许可证。
2.1.4 收集、储存、运输危险废物必须分类进行。
禁止混合收集、储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未经安全处理的危险废物,并禁止与非危险废物混存。
2.1.5 转移危险废物必须填写“转移单”,并向移出地和接受地环保部门报告。
2.1.6 禁止将危险废物与人员同车载运。
EHS固体废弃物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定置的资源化管理,以达到废弃物的再利用及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2.适用范围适用于组织所有固体废弃物的管理。
3.职责3.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及管理。
3.2管理部负责固体废弃物的日常管理及处置。
4.定义4.1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置于容器中的液态废物也纳入废弃物管理范畴。
4.2固体废弃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有害物质将通过水体、大气、土壤、食物等途径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
5.工作程序5.1 管理原则:减少产生量、分类收集、回收利用、按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处置。
5.2固体废弃物分:可回收固体废弃物、不可回收固体废弃物、危险固体废弃物三类。
5.3可回收固体废弃物及不可回收固体废弃物由产生部门负责收集,按《固体废弃物作业指导书》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4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5.4.1生产现场产生的报废品(废树脂、过滤袋等),生产部填写《危险废弃物移交单》,经生产部负责人签字后交管理部,并将上述废弃物送危险固体废弃物存放点存放。
5.4.2供销部收到顾客退回应报废的产品,填写《危险废弃物移交单》,经供销部负责人签字后交管理部,并将上述废弃物送危险固体废弃物存放点存放。
5.4.3技术部、品管部、生产部等部门产生的实验室废液,各部门填写《危险废弃物移交单》交管理部,并将上述废弃物送危险固体废弃物存放点存放。
5.4.4电池领用时以旧换新。
管理部负责废旧电池的收集保管。
5.4.5打印机墨盒领用时以旧换新。
供销部负责废旧墨盒的收集保管,并向管理部移交。
移交时填写《危险废弃物移交单》。
5.4.6设备科对各部门报废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收集保管,由供销部按固定资产报废程序办理手续后,设备科向管理部移交。
移交时填写《危险废弃物移交单》。
固体废弃物管理作业指导书
3.5.1生活垃圾应在指定的堆放场所临时堆放,不得乱丢。
3.5.2食堂剩பைடு நூலகம்菜应合理处置,不应倒入下水管道。
3.5.3 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由行政人事部负责联系,清运至城市指定的生活垃圾堆
存地点。
3.6废弃物的削减
3.6.1各部门应对员工开展教育,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3.6.2产品研发部应从设计和工艺考虑,减少生产废弃物。
1.0目的
有效执行《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规,合理利用及处理固体废弃物,特别
是危险废弃物,防止环境污染。
2.0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使用。
3.0 内容
3.1管理职责
3.1.1 行政人事部负责生产、生活及办公废弃物的管理和合理处置,并负责保管场所
的管理工作,包括食堂、宿舍等由生活产生的垃圾管理及处置。
称,以便防止不同化学性质的物品发生化学反应。
3.3.3危险废弃物不可随处倾倒,填埋或焚烧。
3.3.4危险废弃物应交符合法规要求、有资质的回收公司处理。
3.4保管场所的管理
3.4.1行政人事部应指定专人负责废弃物保管场所的管理、整理、整顿和卫生工作。
3.4.2保管场所应设置避雨设施,避免废弃物的流失及污染下水管道。
3.1.2行政人事部须按月按职责分工统计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理量,并填写《废弃
物处理情况登记表》,每月10日前报总经理办公室。
3.1.3总经理办公室应经常检查有关部门是否按制度处理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
弃物”的处理情况,如有不符合应及时监督纠正。
3.2 一般废弃物的处理
3.2.1对于可以利用类废弃物:如纸箱、气泡袋、胶袋、塑料箱、塑料桶、铁桶、通
三废作业指导书
三废作业指导书【三废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三废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
合理处理和管理三废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企业对三废的处理作业,制定本指导书,以确保三废的安全处理和环保要求的达标。
二、废气处理作业要求1. 废气排放监测: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配备废气排放监测设备,并定期对废气进行监测,确保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2. 废气净化处理:企业应采用适当的废气净化设备,如除尘器、脱硫装置等,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废气采集与回收利用:企业应设立废气采集系统,并将采集到的废气进行处理后,进行回收利用,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废水处理作业要求1. 废水排放监测:企业应配备废水排放监测设备,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定期对废水进行监测,确保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2. 废水处理工艺:企业应根据废水的性质和污染物浓度,选择合适的废水处理工艺,如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确保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 废水回用:企业应设立废水回用系统,对经过处理的废水进行再利用,减少用水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固体废物处理作业要求1. 分类采集:企业应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采集,并设置相应的采集容器,确保固体废物不交叉污染。
2. 安全存放:企业应将采集到的固体废物进行安全存放,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 合理处置:企业应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如焚烧、填埋、回收等,确保固体废物的合理处置和资源利用。
五、作业安全与环保措施1. 作业人员培训:企业应对从事三废处理作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对作业安全和环保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2. 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企业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网、防护装置等,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3. 废物处理设施维护:企业应定期对废气净化设备、废水处理设备和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与处置作业指导书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与处置作业指导书第1章概述 (3)1.1 工业固体废物定义及分类 (3)1.2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4)第2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特性 (4)2.1 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 (4)2.2 工业固体废物的特性分析 (5)2.3 工业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 (5)第3章工业固体废物收集与储存 (6)3.1 收集技术与方法 (6)3.1.1 分类收集 (6)3.1.2 收集设备与工具 (6)3.1.3 收集要求 (6)3.2 储存设施及要求 (6)3.2.1 储存设施 (6)3.2.2 储存要求 (7)3.3 储存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防控 (7)3.3.1 防渗措施 (7)3.3.2 防漏措施 (7)3.3.3 防扬尘措施 (7)3.3.4 有害气体防控 (7)3.3.5 监测与应急预案 (7)第4章工业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 (7)4.1 物理预处理 (7)4.1.1 筛分与破碎 (7)4.1.2 磁选与浮选 (8)4.1.3 干燥与冷却 (8)4.2 化学预处理 (8)4.2.1 水解与酸碱处理 (8)4.2.2 氧化与还原 (8)4.2.3 化学稳定化 (8)4.3 生物预处理 (8)4.3.1 好氧处理 (8)4.3.2 厌氧处理 (8)4.3.3 生物稳定化 (8)第5章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9)5.1 物质回收技术 (9)5.1.1 筛分与分选技术 (9)5.1.2 湿法冶金技术 (9)5.1.3 热处理技术 (9)5.2.1 焚烧发电技术 (9)5.2.2 热解技术 (9)5.2.3 厌氧消化技术 (9)5.3 材料化利用技术 (9)5.3.1 混凝土制品制备技术 (10)5.3.2 陶瓷制品制备技术 (10)5.3.3 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10)5.4 生物化工利用技术 (10)5.4.1 生物发酵技术 (10)5.4.2 酶解技术 (10)5.4.3 生物质能源制备技术 (10)第6章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技术 (10)6.1 填埋处置技术 (10)6.1.1 概述 (10)6.1.2 填埋场选址与设计 (10)6.1.3 填埋操作与管理 (10)6.1.4 填埋场封场与生态恢复 (11)6.2 焚烧处置技术 (11)6.2.1 概述 (11)6.2.2 焚烧设备与工艺 (11)6.2.3 焚烧操作与管理 (11)6.2.4 焚烧残渣处理与利用 (11)6.3 稳定化/固化处置技术 (11)6.3.1 概述 (11)6.3.2 稳定化/固化处理方法 (11)6.3.3 稳定化/固化处理工艺 (12)6.3.4 稳定化/固化处理效果评价 (12)6.3.5 稳定化/固化处理产物应用 (12)第7章典型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案例 (12)7.1 煤矸石的处理与利用 (12)7.1.1 案例概述 (12)7.1.2 处理技术 (12)7.1.3 利用途径 (12)7.2 冶金渣的处理与利用 (12)7.2.1 案例概述 (13)7.2.2 处理技术 (13)7.2.3 利用途径 (13)7.3 化工废渣的处理与利用 (13)7.3.1 案例概述 (13)7.3.2 处理技术 (13)7.3.3 利用途径 (13)第8章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体系与政策法规 (13)8.1 环境管理体系 (13)8.1.2 环境管理体系构建 (14)8.2 政策法规概述 (14)8.2.1 政策法规的定义 (14)8.2.2 政策法规的作用 (14)8.3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 (14)8.3.1 法律层面 (14)8.3.2 法规层面 (14)8.3.3 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层面 (15)第9章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产业发展 (15)9.1 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5)9.1.1 产业现状概述 (15)9.1.2 产业发展趋势 (15)9.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15)9.2.1 技术创新 (15)9.2.2 产业升级 (16)9.3 产业政策与市场分析 (16)9.3.1 产业政策 (16)9.3.2 市场分析 (16)第10章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环境保护措施 (16)10.1 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 (16)10.1.1 物理污染防治 (16)10.1.2 化学污染防治 (16)10.1.3 生物污染防治 (17)10.1.4 管理措施 (17)10.2 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 (17)10.2.1 污染土壤修复 (17)10.2.2 生态恢复 (17)10.2.3 生态补偿机制 (17)10.3 环保监测与应急预案制定 (17)10.3.1 环保监测 (17)10.3.2 应急预案制定 (17)10.3.3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17)第1章概述1.1 工业固体废物定义及分类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固废管理作业指导书
固废管理作业指导书固废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如垃圾、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
固废管理是指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收集、处理、运输和最终处置。
为了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固废管理措施必须得到严格执行。
以下是固废管理作业的指导书,帮助你理解固废管理及其操作实践:一、分类收集分类收集是固废管理最基本的环节。
各种废弃物需要分成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三种类型进行分类收集,使之得到有效的利用、处理和处置。
可回收物如纸张、塑料、金属等需要统一管理,将其送到回收站进行分类回收;不可回收废弃物如食品残渣、废弃建筑材料等需要正确处置;有害废弃物如电池、灯管、油漆等则需要特殊处理。
二、储存与运输固废储存和运输需要遵守安全规则,确保废弃物不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固废储存区域需要设定,并要求对地面和周围环境进行保护性处理,例如覆盖土壤和防水膜等。
在运输中,必须使用装载完好、密闭性良好的废物运输车辆和容器,以便安全运输废弃物。
运输途中,需要确保固废不会溢出或泄漏,否则会导致污染。
三、处理与处置处理是指对固废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处理,以减少其对环境和公众的危害,并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
处理技术包括焚烧、堆肥、压缩和填埋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也不同,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可能会对环境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填埋是处置最常用的方式。
垃圾填埋场需要方便收集和覆盖垃圾、安装分流处理系统和雨水保护系统、同时确保周边环境和地下水不受到污染。
填埋前,必须进行垃圾分类和压缩处理,以减少垃圾体积。
填埋后,需要定期检查、监控和维护垃圾填埋场,以避免渗漏、变形或污染。
四、政策法规固废管理的实践需要遵守政策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法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条例等。
政策法规规定了对固废的处理,运输、储存和处置等方面的要求,监管机构会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在固废管理中,所有固废的操作实践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进行。
废弃物品管理作业指导书[模板]
废弃物品管理作业指导书1.概述确保公司产生的废弃物不污染环境。
2.目的通过对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废弃物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满足法律、法规及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
3.术语4.作业内容4.2 作业流程图4.3 作业说明:4.3.1.废弃物分类➢品管部组织公司各部门挔据《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进行废弃物的识别及分类,建立「废弃物分类与管制一览表」。
➢各部门根据「废弃物分类与管制一览表」管制本单位的废弃物,其中危险废气物指定培训合格的专人进行处理,其它类不必指定。
4.3.2.废弃物分类与管制一览表的维护➢各部门在有新的生产活动,如:生产线变更、新制品或新设备导入、新材料使用,产参数或出货情况变更时,应按《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对环境因素重新进行识别,如有新的废弃物种类增加时需对「废弃物分类与管制一览表」进行重新评审或修订(必要时)。
➢各单位如发现有未列管之废弃物时,应通知行政及品管部,以便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订定本公司的列管方式,如获确认完成列管后,再依规定分类放置。
➢正常情况下,品管部负责对「废弃物分类与管制一览表」每年评审一次,必要时进行修订。
对于新的废弃物分类区分有困难时,向地方环保部门进行查询。
4.3.3.废弃物收集、储存方式➢由行政部划分确定本公司的废弃物放置区域,主要分为:危险废弃物、生产可回收废弃物、生产不可回收废弃物、食堂可回收废弃物、生活及食堂垃圾五个区域。
➢行➢各部门根据本部门实际产生的废弃物类别分类,并按需要设置废弃物收集箱,主要分为“危险废弃物”、“可回收废弃物”和“普通废弃物”等。
➢生产过程中危险废弃物由生产单位收集到本部门的暂存“危险废弃物”收集区,达到一定数量时,通知行政将危险废弃物转移到公司设置的“危险废弃物集中放置区”,办公过程及数量较少的危险废弃物可由各部门指派专人将危险废弃物送至“危险废弃物集中放置区”。
4.3.4.废弃物产生部门的责任4.3.4.1.各部门应对部门产生的废弃物担负管理处置责任,主要实施以下事项:➢暂时放置场所标识在简单易行的前提下,由各部门自行设定废弃暂时放置场所,并按照分类明确的标示,使人一目了然,以下为一般原则供参考:(1) 同一场所废弃物箱应不影响工作的方便性为宜;(2) 大量同类废弃物产生场所应设专门废弃物管理种类多数量少的废弃产生场所,暂时将危险废弃物、可回收、普通的废弃物分开,在公司统一设置的废弃物暂置场所投放时再按类进行投放。
固体废物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废物的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适用专业:课程代码:学时: 1周学分: 1编写单位:编写人:2015年12月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1)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工程实施的基本训练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所学内容及相关知识;3)掌握调查研究、查阅文件、确定系统设计方案的方法;4)提高使用技术资料、认识及遵守国家工程标准、规范和规定、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初步具备对一般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组织形式课程设计是学生按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废物的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安排在“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讲授之后进行。
具体的形式是教师给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在专门的课程设计教室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每天到教室指导答疑,检查学生的进度与完成情况。
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处理系统设计、有机垃圾产沼工艺的设计),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不等,每一学生设计的工艺参数不同,做到一人一题,并且要求学生手写。
三、课程设计步骤设计布骤如下:1、由给定的任务书明确自己要做的工作,查阅相关的文献参考资料;2、分析确定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组成;3、对固体废物处理系统进行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4、进行系统布置,完成图纸绘制;5、进行说明书编写。
分选系统的确定系统的物料衡算系统设备的计算选择绘制图纸设计说明书编写四、课程设计要点“固体废物处置与处理”课程设计的要点是:1、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的选择分析与确定;2、对处理系统内各种处理设备的计算选择和描述;3、处理后固体废物的出路分析;4、厂内辅助建筑物以及道路等的说明;5、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的总图布置及其他说明成果的图纸;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1)设计动员,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答疑。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第1章固体废物概述 (4)1.1 固体废物的分类与特性 (4)1.2 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危害 (4)1.2.1 来源 (4)1.2.2 危害 (5)1.3 固体废物管理体系与政策 (5)第2章固体废物收集与运输 (5)2.1 固体废物收集技术 (5)2.1.1 分类收集 (5)2.1.2 集中收集 (6)2.1.3 自动化收集 (6)2.2 固体废物运输设备与方式 (6)2.2.1 运输设备 (6)2.2.2 运输方式 (6)2.3 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 (7)2.3.1 压缩与打包 (7)2.3.2 破碎与筛分 (7)2.3.3 混合与配料 (7)2.3.4 脱水与干燥 (7)第3章填埋处理技术 (7)3.1 填埋场设计与建设 (7)3.1.1 设计原则 (7)3.1.2 场地选择 (7)3.1.3 填埋场布局 (7)3.1.4 防渗系统 (7)3.1.5 排水系统 (8)3.1.6 填埋单元设计 (8)3.2 填埋场运行与管理 (8)3.2.1 运行要求 (8)3.2.2 填埋作业 (8)3.2.3 渗滤液处理 (8)3.2.4 填埋气体处理 (8)3.2.5 环境监测 (8)3.2.6 生态恢复 (8)3.3 填埋气处理与利用 (8)3.3.1 填埋气体收集 (8)3.3.2 填埋气体处理 (8)3.3.3 填埋气体利用 (9)3.3.4 污染物排放控制 (9)3.3.5 安全保障措施 (9)第4章焚烧处理技术 (9)4.1 焚烧设备与工艺 (9)4.1.1 焚烧设备选型 (9)4.1.2 焚烧工艺流程 (9)4.1.3 焚烧操作要点 (9)4.2 焚烧过程污染控制 (9)4.2.1 二噁英和重金属污染控制 (9)4.2.2 颗粒物和酸性气体污染控制 (9)4.2.3 恶臭和噪声污染控制 (9)4.3 焚烧灰渣处理与利用 (10)4.3.1 焚烧灰渣的分类与特性 (10)4.3.2 焚烧灰渣处理技术 (10)4.3.3 焚烧灰渣的资源化利用 (10)第5章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0)5.1 污泥的分类与性质 (10)5.1.1 污泥来源与分类 (10)5.1.2 污泥性质 (10)5.2 污泥浓缩与脱水技术 (10)5.2.1 污泥浓缩 (10)5.2.2 污泥脱水 (10)5.3 污泥焚烧与土地利用 (11)5.3.1 污泥焚烧 (11)5.3.2 污泥土地利用 (11)5.3.3 污泥资源化利用 (11)第6章农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11)6.1 农业固体废物的特点与危害 (11)6.1.1 特点 (11)6.1.2 危害 (11)6.2 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 (12)6.2.1 物理处理技术 (12)6.2.2 化学处理技术 (12)6.2.3 生物处理技术 (12)6.3 农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12)6.3.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6.3.2 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6.3.3 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12)第7章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13)7.1 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与特性 (13)7.1.1 来源 (13)7.1.2 特性 (13)7.2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 (13)7.2.1 物理处理技术 (13)7.2.2 化学处理技术 (13)7.2.3 生物处理技术 (13)7.2.4 热处理技术 (13)7.3 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14)7.3.1 材料回收 (14)7.3.2 能量回收 (14)7.3.3 土壤改良剂 (14)7.3.4 建筑材料 (14)7.3.5 环保材料 (14)7.3.6 生态修复 (14)第8章建筑垃圾处理与利用 (14)8.1 建筑垃圾的分类与特性 (14)8.1.1 分类 (14)8.1.2 特性 (15)8.2 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 (15)8.2.1 预处理技术 (15)8.2.2 处理技术 (15)8.3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15)8.3.1 再生骨料利用 (15)8.3.2 金属回收利用 (15)8.3.3 木材、塑料、玻璃等废弃物利用 (15)8.3.4 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质能源 (16)8.3.5 建筑垃圾制备环保建材 (16)第9章危险废物处理与利用 (16)9.1 危险废物的特性与分类 (16)9.1.1 特性 (16)9.1.2 分类 (16)9.2 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 (16)9.2.1 物理处理技术 (16)9.2.2 化学处理技术 (17)9.2.3 生物处理技术 (17)9.2.4 焚烧处理技术 (17)9.2.5 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 (17)9.3 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与利用 (17)9.3.1 安全处置 (17)9.3.2 资源化利用 (17)第10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发展趋势 (17)10.1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18)10.1.1 环保与高效处理技术 (18)10.1.2 综合利用技术 (18)10.1.3 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 (18)10.2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前景 (18)10.2.1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18)10.2.2 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 (18)10.2.3 有害废物资源化利用 (18)10.3 固体废物管理与政策建议 (18)10.3.1 完善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体系 (18)10.3.2 强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研发与推广 (18)10.3.3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18)10.3.4 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 (19)第1章固体废物概述1.1 固体废物的分类与特性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科研等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条件下丧失使用价值或者经过利用后仍需处理的物质。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规范地执行《环境保护管理程序》,保证本公司实验室废弃物能有效、安全地处置,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特制定本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检测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操作。
3 职责3.1 分析检测室主管负责对实验室的废弃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组织实施。
3.2 现场检测室主管负责对现场检测的废弃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组织实施。
3.3 管理办公室负责提供无害化处理设施、外部处理的安排实施等。
3.4 监督员、安全管理员负责对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检查。
4 处理规定4.1 实验室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有腐蚀性及微生物等废弃物,未经无害化处理前严禁直接对外界排放。
4.2 有毒、强酸、强碱等实验废弃物应分别存入有明显标识的酸碱中和缸、弃物处理缸中作无害化处理。
4.3 有机溶剂应尽量回收处理作次级使用,不能回收的要收集保存,由安全管理员定期集中处理。
4.4 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必须经消毒后才能排放和掩埋,必要时焚毁处理。
4.5 严格贯彻国家环保法规,认真执行“三废”处理各项规定,严禁超标准排放。
4.6 各检测室指定专人负责废弃物处理及记录,监督员并不定期检查各类废弃物处理的过程和效果,并提供监督证明材料。
5 某些化学性毒物的处理5.1废气的处理5.1.1化学检测产生的废蒸气,如样品的强酸消解、挥发浓缩处理等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须经专用通风厨排出室外。
5.1.2少量散发的有毒气体,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须安装排气抽风罩,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5.1.3如有大量有毒气体须经过滤吸收处理,然后才能排出室外。
5.1.4如可燃性有毒物可用供给充分的氧气使其完全燃烧的方式处理,进行处理后排放。
5.2废水的处理5.2.1综合处理:调节废水的PH为3-4,呈明显酸性后,加入铁粉搅拌半小时,再用碱将废水PH调至9左右,继续搅拌10分钟,然后加入混凝剂,进行混凝后产生沉淀,上清液可排放,其沉淀物收集后,再按废渣方法处理。
三废作业指导书
三废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三废作业指导书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和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三废作业指导书的相关内容。
一、废气管理1.1 废气产生与排放控制废气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化学反应和挥发等。
废气排放控制的目标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浓度,保护大气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1.1.1 优化工艺设计,减少废气产生量;1.1.2 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如烟气脱硫脱硝装置;1.1.3 实施废气排放监测和数据记录,确保达标排放。
1.2 废气管理技术废气管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方法。
常用的技术包括:1.2.1 除尘技术,如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1.2.2 脱硫技术,如湿法烟气脱硫、干法脱硫等;1.2.3 脱硝技术,如选择性催化还原、氨法脱硝等。
1.3 废气管理设施运维管理废气管理设施的运维管理是确保废气管理效果稳定的关键。
运维管理应包括:1.3.1 设备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1.3.2 废气排放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1.3.3 废气管理效果评估,定期检查废气排放是否符合要求。
二、废水管理2.1 废水排放控制废水排放控制的目标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保护水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2.1.1 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水产生量;2.1.2 安装废水处理设备,如沉淀池、生物处理池等;2.1.3 实施废水排放监测和数据记录,确保达标排放。
2.2 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方法。
常用的技术包括:2.2.1 沉淀技术,如重力沉淀、浮选等;2.2.2 生物处理技术,如曝气池、好氧处理等;2.2.3 膜分离技术,如微滤、超滤等。
2.3 废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废水处理设施的运维管理是确保废水管理效果稳定的关键。
运维管理应包括:2.3.1 设备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3.2 废水排放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2.3.3 废水管理效果评估,定期检查废水排放是否符合要求。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作业指导书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作业指导书第1章概述 (3)1.1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3)1.2 防治工业固体废物的意义 (3)第2章工业固体废物分类与特性 (4)2.1 固体废物的分类 (4)2.2 固体废物的特性 (4)2.3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 (5)第3章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5)3.1 物理处理技术 (5)3.1.1 筛分与破碎 (5)3.1.2 磁选与浮选 (5)3.1.3 重力分选与风力分选 (5)3.2 化学处理技术 (6)3.2.1 焚烧 (6)3.2.2 热解 (6)3.2.3 化学稳定化 (6)3.3 生物处理技术 (6)3.3.1 堆肥化 (6)3.3.2 厌氧消化 (6)3.3.3 生物沥滤 (6)3.3.4 植被覆盖 (6)第4章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技术 (6)4.1 填埋处置技术 (7)4.1.1 概述 (7)4.1.2 填埋场设计与施工 (7)4.1.3 填埋操作 (7)4.2 焚烧处置技术 (7)4.2.1 概述 (7)4.2.2 焚烧设备与工艺 (7)4.2.3 焚烧操作 (7)4.3 资源化利用技术 (8)4.3.1 概述 (8)4.3.2 废物回收利用 (8)4.3.3 废物能源化 (8)4.3.4 废物材料化 (8)第5章固体废物污染土壤防治 (8)5.1 土壤污染现状与危害 (8)5.1.1 土壤污染特征 (8)5.1.2 污染物种类及来源 (8)5.1.3 土壤污染危害 (8)5.2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8)5.2.2 传输过程控制技术 (9)5.2.3 污染预防技术 (9)5.3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9)5.3.1 物理修复技术 (9)5.3.2 化学修复技术 (9)5.3.3 生物修复技术 (9)5.3.4 综合修复技术 (9)5.3.5 生态修复技术 (9)第6章固体废物污染水体防治 (9)6.1 水体污染现状与危害 (9)6.1.1 水体污染现状 (9)6.1.2 水体污染危害 (9)6.2 水体污染防治技术 (10)6.2.1 源头控制技术 (10)6.2.2 过程阻断技术 (10)6.2.3 末端治理技术 (10)6.3 水体污染修复技术 (10)6.3.1 水体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10)6.3.2 水体污染物理修复技术 (10)6.3.3 水体污染化学修复技术 (10)第7章固体废物污染大气防治 (10)7.1 大气污染现状与危害 (10)7.1.1 污染现状 (10)7.1.2 污染危害 (11)7.2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11)7.2.1 源头控制技术 (11)7.2.2 过程控制技术 (11)7.2.3 终端治理技术 (11)7.3 大气污染修复技术 (11)7.3.1 生物修复技术 (11)7.3.2 物理修复技术 (12)7.3.3 化学修复技术 (12)7.3.4 综合修复技术 (12)第8章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策略 (12)8.1 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12)8.1.1 优化生产工艺 (12)8.1.2 废物分类与回收利用 (12)8.1.3 废物减量化措施 (12)8.2 固体废物收集与运输 (12)8.2.1 废物收集 (12)8.2.2 废物运输 (12)8.2.3 运输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12)8.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设施建设 (13)8.3.2 处置设施建设 (13)8.3.3 设施运行与维护 (13)8.3.4 环境监测与评价 (13)第9章法律法规与政策 (13)9.1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13)9.1.1 概述 (13)9.1.2 法律法规体系的主要内容 (13)9.2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政策 (14)9.2.1 概述 (14)9.2.2 主要政策内容 (14)9.3 国际合作与交流 (14)9.3.1 国际合作 (14)9.3.2 国际交流 (14)第10章案例分析及防治措施 (15)10.1 工业园区固体废物污染案例 (15)10.2 城市固体废物污染案例 (15)10.3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案例 (15)10.4 防治措施及建议 (15)第1章概述1.1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现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固体废物热值、含水率测定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原理 (4)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4)四、实验步骤 (5)五、数据分析与讨论 (6)六、实验注意事项 (6)实验二:固体废物破碎与筛选 (8)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原理 (8)三、试验仪器与设备 (9)四、实验步骤 (10)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0)六、实验注意事项 (11)七、讨论 (12)实验三固体废物浸出毒性实验 (13)一、实验目的 (13)二、实验原理 (13)三、试验仪器与设备 (13)四、试验步骤 (14)五、数据分析与讨论 (15)六、实验注意事项 (15)七、讨论 (15)实验四碱溶性金属废物碱浸-电解资源化 (16)Ⅰ、含锌废物中锌含量的测定实验 (17)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7)二、实验原理与测试方法 (17)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19)四、实验步骤 (19)五、计算 (20)六、注意事项 (20)Ⅱ、含锌废物强碱浸取实验 (21)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21)二、实验原理 (21)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21)四、浸取参数设计 (22)五、实验步骤 (22)六、计算 (23)七、思考与讨论 (23)八、注意事项 (23)Ⅲ、含锌强碱溶液电解回收金属锌实验 (25)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25)二、实验原理 (25)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25)四、电解参数设计 (26)五、实验步骤 (26)六、实验结果计算 (27)七、思考与讨论 (28)八、注意事项 (28)实验五固体废物堆肥实验 (29)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29)二、实验原理 (29)三、实验部分 (30)四、实验结果讨论 (31)实验一固体废物热值、含水率测定一、实验目的为了有效管理固体废物和确定合理的处理处置方法,必须充分分析了解固体废物的性质。
固体废物的物理性质与废物成份组成有密切的关系,它常用组分、含水率和容重三个物理量来表示。
废弃物管理工作指导书4
一、目的
为了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使废弃物得到更好的回收利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效控制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生产、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以及相关的各项业务和活动的管理。
三、职责
1、设备部负责工业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理。
2、企管部负责办公区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理。
3、企管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
四、工作程序
1、管理原则:分类收集,综合利用,合理处置。
2、可回收利用废弃物:
2.1无毒无害类
a.办公产生的废纸倒入垃圾箱中(废技术文件、重要文件除外);
b.废纸箱、木箱由各责任部门送往指定堆放处,设备部定期处理;
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边角料,由各责任车间负责收集后送到指定废物堆放处存放。
由设备部负责联系有资质的单位定期回收处理。
d.各责任车间将生产中产生的各种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容器送往指定的废物堆放处,由设备部定期处理;
2.2有毒有害类
装化工材料、化学品等的废容器,由各责任车间将容器中的化工材料、化学品用完后送至垃圾场堆放处,由设备部负责处理。
3、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
3.1无毒无害类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利用价值的边角料,设备维修、保养产生的垃圾,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由各责任部门送至垃圾箱堆放,设备部负责联系清运。
3.2有毒有害类
废日光灯管、废电池、废化学品容器、报废化学品等由各产生部门收集送至指定地点存放设备部负责联系清运。
五、检查监督
各责任部门对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堆放必须随时检查监督, 设备部不定期抽查。
固体废弃物分类表。
物业公司固体危险废弃物管理作业指导书
物业公司固体危险废弃物管理作业指导书1. 引言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物业公司固体危险废弃物管理的操作指导。
固体危险废弃物的正确管理和处置是确保环境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步骤。
本指导书将帮助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了解固体危险废弃物的分类、储存、处理和运输,并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
2. 固体危险废弃物概述固体危险废弃物是指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潜在危害的固体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常常包含有毒、易燃、腐蚀性或爆炸性物质。
物业公司负责管理的固体危险废弃物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废油、废液体、废气体容器、废药品等。
3. 固体危险废弃物分类为了有效管理固体危险废弃物, 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固体危险废弃物分类:3.1. 可燃固体废弃物可燃固体废弃物包括易燃物质,如纸张、木材、布料等。
在储存和处理这类废弃物时,必须采取防火措施,避免引发火灾。
3.2. 有毒废弃物有毒废弃物包括含有有毒化学物质的废弃物,如废弃药品、废油、废液体等。
这些废弃物的处理必须符合相关环保法规,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3.3. 腐蚀性废弃物腐蚀性废弃物包括具有腐蚀性质的废弃物,如酸、碱等。
在处理这类废弃物时,应戴上防护手套、眼镜等防护装备,并将废弃物储存在特定的容器中,以防止对其他物质和人体造成损害。
3.4. 爆炸性废弃物爆炸性废弃物包括易燃爆炸物质,如气体罐、火箭弹等。
在处理这类废弃物时,需要特别小心,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4. 固体危险废弃物的储存储存固体危险废弃物是确保其安全管理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固体危险废弃物的储存原则:•废弃物应储存在专用的容器或包装中,以防止泄漏和污染。
•废弃物储存区域应保持整洁,并设置明显的标识,以便识别不同类型的废弃物。
•不同类别的废弃物应储存在不同的区域或容器中,以防交叉污染。
•废弃物储存区域应远离易燃和易腐物质,确保安全。
5. 固体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固体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必须遵循相关的环保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
废弃物管理作业指导书
废弃物管理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包括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分类存放和分类处理等,以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伤害。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施工、生活、办公废弃物的管理。
3.依据文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管理程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测和监控管理程序》《环境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GB厅50324-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4.管理程序4.1废弃物分类4.1.1不可回收的无毒无害废弃物。
如混凝土碎块、碎砖头瓦块、碎石材、生活垃圾。
4.1.2可回收无毒无害废弃物。
如废木材、废钢材、废弃的办公纸、包装箱。
4.1.3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废弃物。
如废打印墨盒、废磁盘、计算器、废电池、废涂改液、变质过期的化学烯料、废涂料。
4.1.4可回收有毒有害废弃物。
如废油桶、废灭火器罐、废玻璃丝布、废铝箔纸。
4.2废弃物的存放4.2.1公司废弃物由行政事务部负责管理。
总部办公楼、各部门内配备垃圾桶,只用于临时存放无毒无害不可回收废弃物,无毒无害可回收废弃物(报纸和废办公纸)由各单位、部门指定存放地点,临时存放在行政事务部指定位置,行政事务部定期回收,统一卖给废品收购站。
有毒有害可(或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公司执行以旧换新原则,领用时将废弃物交回行政事务部,由其按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再次分类,放置到指定的存放点或容器内。
4.2.2公司总部及项目部的生活垃圾均应设置垃圾站分类存放,并进行覆盖。
4.2.3项目部对施工废弃物指定专人管理,进行分拣、分类存放。
有毒有害废弃物全封闭存放,防止再次污染。
无毒无害废弃物,设指定地点露天存放。
不可回收的无毒无害废弃物应有固定的围档。
4.2.4产生废弃物的各单位、部门应设置专职或兼职废弃物管理人员。
4.3废弃物标识4.3.1按废弃物分类制作标牌或写字标识,悬挂或书写在废弃物存放处或容器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废弃物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6.8.1遵循废弃物管理原则,确保回收、合理分类、妥善保管及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6.8.2减低废弃物数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6.9异常处理:
6.9.1危险废弃物在公司内搬运贮存时发生泄漏,依《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6.9.2若废弃物管理发生异常情况,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处理。
6.10监督管理
环保责任人负责对全公司废物处理供方的运作(运输、处理过程等)进行监督,并定期跟踪和考察审核,编写报告交环境管理代表审查。
6.11按照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的各个环节,分别如实记载所有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利用处置等信息,危险废物处置统计表(台帐)应由专人管理,保存期限至少为5年。
7.0相关记录
7.1《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网上申报
7.2《废弃物分类明细表》
7.3《危险废弃物处置统计表》
8.0相关文件
8.1《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6.1.3集中保管是指各部门回收的废弃物应集中存放在公司指定的地点。
6.1.4统一处理是指由公司指定部门对所有废弃物进行处理。
6.2废弃物的分类:
6.2.1按照废弃物危害程度,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把公司所有的废弃物分成三大类:
A类:生活类废弃物------生活垃圾、绿化垃圾、建筑垃圾。
B类:一般工业废弃物------指在生产中产生的末沾染危险化学品的废弃设备、包装物、抹布等。
5.2其它部门负责直接回收使用本部门可直接回收利用的材料,本部门不可直接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则按“A类生活垃圾”、“B类一般工业废弃物”、“C类危险废物”分类投放到指定的收集桶(箱)内。
6.0工作程序
6.1废弃物管理原则:
6.1.1所有废弃物的管理必须遵照“分类回收、集中保管、统一处理”的原则进行。
6.1.2分类回收是指各部门按照废弃物的类别,将各部门的废弃物分类以后再回收。
1.0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有一个正确、安全且符合法律法规的管理程序,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生产活动、产品及服务中产生的废弃物。
3.0引用文件
无
4.0术语和定义
4.1废弃物:指在生产、生活及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容器盛装的液态、气态等废弃物质。
C类:危险废弃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即“废物名称和类别编号对应表”中的01~50#类的危险物)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
6.2.2具体分类由EHS部门填入《废弃物分类明细表》。
6.3废弃物的收集:
6.3.1 A类生活类废弃物:由各部门分类收集,由清洁工送垃圾房/点。
6.3.2 B类一般工业废弃物:由生产部收集,后送到垃圾房。
6.5.3为有效利用资源,所有的办公纸张应双面使用,否则不能废弃;
6.5.4办公室、车间、实验室等外围区域都设置有相应的各类垃圾桶,必须按规定分类投放。
6.5.5各部门对本部门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使员工清楚有关废弃物分类的常识。
6.5.6公司EHS部负责对公司的垃圾分类、回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予以登记,并公告。
固体废物:指在生产中、日常生活、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所有固态的、用容器盛装半固态(泥状)和废水以外的高浓度的液态废物。
一般工业废弃物:指在生产中产生的不含化学品废弃物,如废包装材料等。
生活垃圾: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及法律、法规视定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即通常指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绿化垃圾。
6.4.4危险废弃物容器放在危废存放区,EHS部门每月要进行检查,防止发生泄漏。
6.5废弃物的处理:
6.5.1首先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废弃物分类办法进行分类投放。
6.5.2为减少垃圾袋消耗,对于公司范围所有的垃圾篓/桶(包括各办公室台下面的垃圾篓),不得倾倒茶叶、水,以使垃圾袋能够重复利用。行政部在必要位置设置专用垃圾桶以收集茶叶、水。
6.3.3 C类危险废弃物:由各部门分类收集,由清洁工送危险品收集点保存。
6.4废弃物的贮存管理:
6.4.1指定的存放地点、存放方式,一般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放置在指定的垃圾桶,桶上有明确的标示
6.4.2废弃物应妥善储放,防止风吹雨打,贮存地点及容器设施保持清洁完整。
6.4.3易燃性废弃物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严禁烟火,摆放灭火器。
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即“废物名称和类别编号对应表”中的01~50#类的危险物)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
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性(即(1)急性毒性(2)易燃性(3)腐蚀性(4)爆炸性(5)化学反应性(6)传染性)的固体废物。
5.0职责
5.1行政部、运营部负责废弃物的收集、保管及处理。
6.7废弃物处置规定:
6.7.1 A类生活废弃物由行政部清洁工清理到指定位置,委托环卫部指定的本区域的生活垃圾处理公司定期清理。
6.7.2 B类一般工业废弃物,由生产部人员清理到指定位置,委托环卫部指定的本区域的一般工业垃圾处理公司定期清理。
6.7.3 C类危险废弃物移交:各部门产生的危险废弃物根据性质、形态及数量的多少分几种方式处理:直接投在垃圾箱(桶)里的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的危险物由清洁工定期回收,而后送危险废弃物存房;对不能投放回收箱的危险废弃物由使用部门标识清楚,直接送危险废物存放。
6.6废弃物承包商资格的确认:
6.6.1公司所有废弃物应交由有资质的废弃处理公司处理。EHS部应依据《信息交流控制程序》及《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中有关相关方环境的要求,将本公司环境要求事项与废弃物处理公司沟通。
6.6.2废物处理公司应具有处理废弃物的由政府认可的收集或处理相关废弃物的资质。
6.6.3废物处理公司要按法律法规要求处置废弃物,避免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8.2《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8.3《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修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