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
目录
• 生产理论概述 • 生产函数 • 成本最小化与产出最大化 •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 扩展生产理论
01 生产理论概述
生产、生产函数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01
02
03
生产
生产是指企业使用一定数 量的生产要素,经过一定 的加工或组合,创造新的 使用价值或效用的过程。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描述了在一定技 术条件下,一定数量的投 入与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描述了在 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 一个经济能够生产的商品 的最大数量组合。
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描述了在固定生产 规模下,一定数量的可变投入与 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
长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描述了在可变规模 下,一定数量的可变投入与最大 产出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形式为 Y=min{aX,bK},其中Y表示产出,X和 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要素,a 和b为常数。这种生产函数形式强调各 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固定不变。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总结词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一种常用的生产函数形式,用于描述现实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应当满足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相等,即等产量线和等 成本线相切的条件。
05 扩展生产理论
要素可替代性
要素替代性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两种或多种生产要 素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则它们被称为可 替代要素。可替代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 替代关系,当一种要素价格上涨时,生 产者可能会选择使用更多的另一种要素 来代替它,以保持生产成本不变或降低 生产成本。
规模收益对于企业的竞争策略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和 提高市场份额,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同 时,企业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 合理地选择生产规模和经营策略,以实现最
姚磊微观经济学-第四章生产者理论
技术水平给定。
例如:1 、
用L表示劳动投入量 用K表示资本投入量 用M表示原材料投入量 Q=f(L,K,M)表示给定生产技术和投入量
最多可生产Q台电视
〔三〕投入
固定投入 可变投入 长时期 短时期
〔四〕技术系数
生产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
〔五〕产出〔量〕
总产量〔TP〕 平均产量(AP) 边际产量(MP) 例如:
A0
劳动L价格上升使等成本线 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斜率变大
O B2
B0
B1
L
练习:按表列式作图
注意:等本钱线斜率绝对值的涵义 ——反映了两要素在购置中的替代比率
价格
在要素市场上,放弃一单位的劳动节约下来 的 厂本 商钱 总,的可生用产于本购钱置支出wr不单变位的资本,此时
在要素市场上,放弃一单位的资本节约下来 的 厂本 商钱 总,的可生用产于本购钱置支出wr不单变位的劳动,此时
上的边际产量相等。 〔每一元本钱 都很有效〕
三、产量既定,本钱最小
1、图示分析
K
A”
A’
A
E
K1
Q
0
L1 B
B’ B” L
2、条件:
在E点,两线斜率相等:
四、公式
PK--- K的价格 PL--- L的价格
QK--- K的数量 QL--- L的数量
MPK--- K的边际产量 MPL--- L的边际产量
L2
TP
L
L3
AP
L3
MP
〔五〕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平均产量递增
平均产量递减 边际产量为正
AP
MP I II III
边际产量为负
MP
O
AP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成本理论
C L rK C K L r r
K
isocost line
r
注意:1.一条等成本线 对应某一给定的成本;2. 一条等成本线上不同的 点对应不同的(L,K) 组合,但成本支出相同; 3.等成本线的斜率 K/L=-/r 表示由市场 确定的两要素的替代比 例。如=10, r =5,则 K/L=-/r =-2,表示 企业可以用两个单位的 资本来替代一个单位的 劳动而总成本保持不变。
- - - -由于K减少带来的产出变化 A B的变化是在同一条等量 曲线上
K
A
C
B
MPL L MPK K 0 MPL K L MPK
MRTS LK
MPL
MPK
L
生产的基本规律
也可以用数学方法得到上面的结论
Q f ( L, K ) f f dQ dL dK 0 L K dK f L dL f K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pi yi j x j
i 1 j 1
n
m
收益
生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本规律
利润
生产的基本规律
二、生产函数的概念(production
function) (一). 生产的概念 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 产品的行为。也可以将生产理解为将投入 转化为产出的过程。
Input
AP L
L L
生产的基本规律
MPL
AP L
• AP和MP的关系 MP>AP , 则AP增加 MP<AP , 则AP减少 MP=AP , 则AP最大
L L
生产的基本规律
二、边际报酬(收益)递减规律
微观经济学_第四章_生产函数-ppt课件
第四节 长期生产函数 四、规模报酬
第四节 长期生产函数
四 规模报酬
K
❖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 K3
于各种生产要素增
K2 K1
加的比例,称之为
规模报酬递增。
o
K
❖ 产量增加的比例等
于各种生产要素增
加的比例,称之为
规模报酬不变。
o
R
·A ·B·C
Q3=300 Q2=200
Q1=100
L1 L2 L3
L
R
Q3=300 Q2=200 Q1=100
[资料] 瓦西里·W·里昂惕夫
❖ 1921年,在列宁格勒大学学习; ❖ 1925年,在德国柏林大学学习; ❖ 1928~1929年,任国民党政府
铁道部经济顾问; ❖ 1931年,移居美国纽约; ❖ 1931~1975年,哈佛大学任教; ❖ 1941年, 出版成名作 《 美国
的经济结构1919-1929 》; ❖ 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L
[案例] 烧饼哥新开分店
[案例] 烧饼哥新开分店
K
R
Q3=1500 Q2=1000
o
Q1=500 L
❖ 通过与必胜客的交流, 他之前遇到的人力、管 理和成本压缩等问题得 到了指导和传授。
第四节 长期生产函数 四、规模报酬
第四节 长期生产函数
四 规模报酬
K
❖ 产量增加比例小于
要素增加比例,称
R Q3=300
[资料] C-D函数的特性
[资料] C-D函数的特性
❖ 产出对规模的❖弹P性au等l H于. 产Do出ug对la要s与素的弹性之和: ChEarλl=esEWL+. CEKobb共
❖ α是劳动的边际产同出探与讨平了均投产入出和的产比值: ❖ β是资本M的P边L/A际P产出1制L8=出关造9(9A与系~业α平,1的L9α均研生2K2β产究产年)/(出了。美A的L国α比Kβ值) =。α ❖ 生产扩张是一条直线(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常数): ❖❖劳假前时动设 提 劳与条 ; 动资(件 边2本): 际要M的产(素R1替T)出的劳S代递L边动K弹减际=与性,M产资:P出本固σL/=大同定M1于P时劳K零作动=α;为时/β(获资3)得本固产边定出际资的产本 ❖ 要出素也的递边减际;产(4出)非递负减性。;(5)要素间彼此可替代。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理论
本案例选自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微观经济学
第四章 生产理论
案例: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20世纪,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改变了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 国家,如印度)的食物的生产方式,劳动的平均产出因而上升。 这些进步包括高产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先进的收割机 械。在“二战”结束后,世界上总的食物生产的增幅总是或多或 少地高于同期人口的增长。 粮食产量增长的源泉之一是农用土地的增加。例如,从19611975年,非洲农业用地所占的百分比从32%上升至33.3%,拉丁 美洲则从19.6%上升至22.4%,在远东地区,该比值则从2l.9% 上升至22.6%。但同时,北美的农业用地则从26.1%降至25.5%, 西欧由46.3%降至43.7%。显然,粮食产量的增加更大程度上是 由于技术的改进,而不是农业用地的增加。 在一些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饥荒仍是个严重的问题。劳 动生产率低下是原因之一。虽然其他一些国家存在着农业剩余, 但由于食物从生产率高的地区向生产率低的地区的再分配的困难 和生产率低地区收入也低的缘故,饥荒仍威胁着部分人群。
3、短期与长期 Short Run and Long Run
• 短期: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 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 长期:所有生产要素都能够改变的时 期。
即问即答
q f ( x 1 , x 2 , x 3 , x 4 x n ) (1) q f ( x 1 , x 2 , x 3 , x 4 , x n ) ( 2) q f ( L, K ) (1) q f ( L, K ) ( 2)
• 注意:
– 1)前提是一定时间,生产技术不变 – 2)产出是要素投入的最大产出 – 3) x1, x2, x3, …xn 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
微观经济学 第四章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一、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 价格总额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 的差额,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 感受
第四章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第四节 消费者剩余
一、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消费量 1 2 3 4 5
合计
愿意支付的价格 实际支付的价格 消费者剩余
9
5
4
8
5
3
7
5
2
6
5
1
吉芬物品拥有正的收入效应和负的替代效应, 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总效应是正的
第四章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第三节 市场需求
一、市场需求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各种不 同的价格水平下市场中 所有消费者对某商品的 需求量,在每一个价格 水平上把所有消费者对 该商品的个人需求进行 加总
第四章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第四章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第四节 消费者剩余
三、税收的介入与消费者剩余
相关概念——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愿意获得 的最低收入总额和实际获取的收入总额之间 的差额
第四章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第四节 消费者剩余
三、税收的介入与消费者剩余
税收、消费
者剩余与生
P
产者剩余
C PD
消费者剩余和生
P0
产者剩余之和为
第四章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个人需求和市 场需求理论的核心内容——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理论、消费者 剩余理论;掌握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中的基本概念、需求曲线 与弹性和收益之间的关系、网络外部性的概念与分类。
第一节 个人需求 第二节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第三节 市场需求 第四节 消费者剩余 第五节 网络外部性
微观经济学 第四章 生产函数——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一
二、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
经济学中的短期与长期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时间周 期。 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 时间周期。
划分的标准是,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 量的数量。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
劳动量L 总产量TP 边际产量MP 平均产量AP
是固定的。
Q=aL+bK
2.2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生产函数。
假定只用L和K,则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Minimum(L/u,K/v) u为固定的劳动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劳动数) v为固定的资本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资本数)
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条件要求:完全信息 。
长期的目标: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 原因:信息是不完全的,厂商面临的需求可能是不确
定的。
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
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
第二节
生产
一、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
在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下,产量取决于较小比值的那一
要素。 产量的增加,必须有L、K按规定比例同时增加,若其 中之一数量不变,单独增加另一要素量,则产量不变。
2.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
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
Q AL K
复旦冯剑亮-微观经济学-4
Micro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第四章
生产理论
© Copyright by Jianliang Feng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 Fudan University
第四章 生产理论
本章从生产函数出发,分别研究短期生 产和长期生产中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 间的关系及其有关规律。其目标
第二节 生产过程与生产函数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与生产决策 第五节 规模报酬
第四节 长期生产函数与生产决策 • 问/答
24
© copyrights by Jianliang Feng 2003. Fudan University.
等产量曲线
定义 等产量曲线(isoquants)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 产既定产品产量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各种可能组 合点的轨迹。
4
5
65
75
85
90
100
105
110
115
115
120
13
© copyrights by Jianliang Feng 2003. Fudan University.
生产与生产函数
•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续2) – 表述方法 图像法:三维产量山,生产面(production surface) Q K A0 K0 A0’ (L0,K0) L0 L
当MPL=APL,则dAPL/dL=0,APL极大。
20
© copyrights by Jianliang Feng 2003. Fudan University.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微观经济学 第四章 成本
25
复习:扩展线与等成本线
K
C3 C2 C1
O
等成本线 扩展线
E3 E1 E2
Q1
当两种要素数量可 以同时变化时,随着总 成本的增加,生产的最 优决策点沿着扩展线向 右上方移动。
N
那么,如果 有一种要素的投
入数量不变呢?
Q3 Q2
L
26
短期的最优要素组合
K
C3
在相同产量水平下, 短期(最优要素组合对 应的)总成本要大于或 等于长期(最优要素组 合对应的)总成本。
O
TC TVC
TFC Q
MC AC AVC
AFC Q
问题:(1)有人说,正常利润属于厂商成本的范 畴,你认为这一说法对吗?
(2)当经济利润为零时,存在正常利润吗?13
经济学家如 何看企业
会计师如何 看企业
收益
经济利润 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
会计利润
经济成
本或机 会
会成本
计 成
显性成本
本
收益
14
各种利润和成本的关系
经济利润 = 总收益 – 总成本
(超额利润)
22
由短期总产量曲线导出SVC曲线
Q Q — L 关系
TPL w ·L — Q 关系
L O
w ·L
可变成本(w ·L)
23
由SVC曲线导出STC曲线
STC(Q) w L(Q) r K
C
STC(Q)
不变成本
w·L(Q)
rK
O
可变成本
Q
24
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
短期总成本(STC) STC(Q) w L(Q) r K Φ(Q) b SVC(Q) SFC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选择1。
生产理论中的扩展线与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 B )类似.预算线收入—消费线价格-消费线恩格尔曲线2。
当总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B。
边际产量达到最大C。
平均产量为0D。
边际产量为03。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 C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上的组合预算线与等产量线曲线切点上的组合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曲线切点上的组合等成本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上的组合4.企业每增加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叫(C)平均成本净利润边际收益分摊成本5。
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与纵轴相交经过原点与横轴相交6.关于边际产量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B. 当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C. 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D。
以上都对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8。
下列哪些属于厂商的组织形式?A. 家族企业B. 法律事务所C. 政府部门D. 股份制公司9.生产过程中,不能增加或减少的生产要素称()增加报酬可变投入固定投入递减报酬10。
如果等成本线向右平移,有可能是生产成本减少了两个生产要素的价格等比上升生产成本增加了两个生产要素的价格等比下降11。
关于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下降的B.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上升的C. 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小值D. 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12.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等于()平均成本边际产量平均产量边际成本13.厂商利润最大化是指产量最大成本既定下的产量最大成本最小价格最低产量既定下的成本最小14。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论假设:1.效用量可以具体衡量 2.边际效用(MU)递减规律 3.货 币边际效用不变;序数假设:只符合排序即可。
•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联系
二、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 各种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也叫等效用线。
y y
e
d
f
c
U x, y
(4.16) 4.18
•
y
y M Py Px Py x
或
Pxy x
(4.17)
o
图4-12预算线
x
• 预算空间(budget space):消费者花费其全部或部分收 入后所能购买的商品量的集合。
M Px x Py y x0 y0
• 序数效用论与基数效用论的异同 • 区别 •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考察消 费者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推导需求曲线。而基数 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的分析法。物的效用向量可 以表示为: 。向量的模长可以直接比较,这是基 数效用论的方法;多个向量可以复合成一个总的 向量,或者一个总的向量可以分解成多个、多组 向量,这是序数效用论的方法。下表给出两种理 论的具体区别: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束克东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QQ:372467374 电子信箱:jamedong@
第四章 效用理论
• 第一节 消费者偏好 • 第二节 效用理论与基数理论 • 第三节 序数效用与无差异曲线
第一节 消费者偏好
• 一、消费者偏好的含义 • 二、关于偏好的几种假设
一、消费者偏好的含义
1.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能消费的商 品组合进行的排列。消费者的商品组合称为商品束 (a basket of commodities),商品束可以是多种商 品,也可以是一种商品。在经济学中,消费者的消费 行为通常以效用理论来描述。 2.对偏好如下约定: • 表示严格偏好或强偏好(strong preference) • 表示弱偏好(weak preference) • 表示无差异(indifference) • 严格偏好,弱偏好,无差异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不 独立,具有相关性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函数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函数第一节厂商生产者(厂商/企业)含义: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一、厂商的组织形式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合伙制企业(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公司制企业(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二、企业的本质三、厂商的目标——追求最大化利润第二节生产生产技术决定成本生产技术是指生产过程中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一、生产函数厂商进行生产的过程就是从投入生产要素到生产出产品的过程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生产函数(表示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含义: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Q=f(X1,X2,X3............,X N)Q最大产量X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N种生产要素Q=f(L,K)L劳动投入数量K资本投入数量(假定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二、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1.短期1)含义: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2)不变投入:生产者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不变要素投入3)固定投入:生产者在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可变要素投入2.长期含义: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第三节短期生产函数一、短期生产函数1.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劳动投入量是可变的2.短期生产函数:)K L,(f =Q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短期生产函数:表示在资本投入量固定时,由劳动投入量变化所带来的最大产量的变化(劳动投入量与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1)总产量(TP )劳动的总产量(TP L )含义: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定义公式:)K L,(f =TP L 2)平均产量(AP )总产量÷投入量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含义: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定义公式:)K L,(P T =AP L L 3)边际产量(MP)产量增加量÷投入量增加量劳动的边际产量:指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说增加的产量定义公式:dL)K L,(P T L )K L,(P T =MP L L L d =??2.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先呈上升趋势,而后达到各自的最高点以后,再呈下降的趋势三、边际报酬递减率1.内容: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集中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函数
切线的斜率等于要素价格的比率 ;
切点代表的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 。
04
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的概念与类型
规模报酬的概念
规模报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按照相同的比例变动投入的所有要 素,产出变动的程度。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生产函数
目
CONTENCT
录
• 生产函数概述 • 短期生产函数 • 长期生产函数 • 规模报酬 • 生产函数的发展趋势与前沿问题
01
生产函数概述
生产函数的定义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 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反映了生产过程中投入品与产出的关系,是制定生产计 划和控制生产过程的重要依据。
投资决策
根据生产函数和预期的产量需 求,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投资 计划,以扩大生产规模或改进 技术水平。
02
短期生产函数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与关系
总产量
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与固定生产要素的数量 之积所产出的产品数量。
平均产量
指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产出的总产量。
边际产量
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定义
在成本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 产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的成本边界。
离原点越远,成本越高
等成本线离原点越远,代表总成本越高。
斜率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要素价格的比率。
无数条
对于任意一个成本,都可以找到无数条等成 本线。
生产者均衡: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供给与需求得市场力量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得市场力量问题与应用1.用供求图分别解释以下表述:A.“当寒流袭击佛罗里达时,全国超市中橘子汁得价格上升。
”答:图4—1 全国超市中橘子汁得供求图B.“当每年夏天新英格兰地区天气变暖时,加勒比地区旅馆房间得价格直线下跌。
”答:图4—2 加勒比地区旅馆房间得供求图C.“当中东爆发战争时,汽油价格上升,而二手凯迪拉克车得价格下降。
”答:图4—3 中东战争对凯迪拉车二手车得影响2.“练习本需求增加提高了练习本得需求量,但没有增加练习本得供给量。
”这句话对还就是错?解释原因。
答:这句话错,应该就是“练习本需求增加提高了练习本得需求量,但没有增加练习本得供给。
”因为只就是某种因素影响了练习本得需求,使需求曲线移动或均衡点沿着需求曲线变动。
没有什么因素改变练习本得供给,即练习本得供给曲线不会发生移动。
但就是一般说来,在其她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得增大会引起供给量得增大。
3.考虑家用旅行车市场。
根据下面所列得每一个事件,分别指出哪一种需求或供给得决定因素将受到影响。
同时还要指出,需求或供给就是增加了,还就是减少了。
然后画图说明该事件对家用旅行车价格与数量得影响。
A.人们决定多生孩子。
答:决定需求与供给得预期因素都受到影响。
人们预期孩子多了,家庭开支会增大,家用旅行车得需求会减少。
从供给角度来瞧,由于人口会增加,对家用旅行车得消费量也会增加,于就是生产商会增加供给。
图4-4 人们决定多生孩子与运动型多功能车车价格上升得影响B.钢铁工人罢工,致使钢材价格上涨。
答:决定需求得收入因素受到影响,罢工提高钢材价格,钢铁工人得工资也会提高,家用旅行车得需求增加。
而同时,钢材价格得提高使家用旅行车得投入价格上升,供给减少。
图4-5 钢铁工人罢工得影响C.工程师开发出用于家用旅行车生产得新得自动化机器。
答:决定供给得技术因素受影响,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家用旅行车得供给增加。
图4-6 工程师发明自动化机器得影响D.运动型多功能车价格上升。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
3. 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根据平均产量的定义,总产量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 线的斜率就是平均产量。从图4-1可以看出,总产量曲线 上的B点和原点的连线的斜率最大,所以此时平均产量达 到最大,相应的劳动投入量为L2。
4. 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递增的;当 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而在边际 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边际产量和 平均产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对任何函数都存在。在图4-1中, 可以看出,总产量曲线上的B点与原点的连线正好是B点处 的切线,即在劳动投入量为L2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
二、 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也称厂商预算线,是指在既定成本及既定生 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最大数量的两 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表示 厂商对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不能超出其总成本的限制。
设厂商给定的总成本为C,劳动的价格或工资率为w ,资本的价格为r,那么厂商购买的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 产要素的数量满足下面的方程:
在对生产者行为进行分析时,假定所有厂商都知道相 应产品的生产函数,因此他们总能达到技术上高效率的产 量。这是因为,一方面以盈利为目的的厂商总在寻求达到 最大产量的途径;另一方面,做不到这点的厂商难免会在 竞争中被淘汰。
三、 几种常见的生产函数
1.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任何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之间都存 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被称为里 昂惕夫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 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假定生产过 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 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在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边际报酬递减是以技术水平不变和其他 要素投入量不变为前提的。 (2) 边际报酬递减是以可变要素投入量超过 一定限度为前提的。 (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假定所增加的生产要 素是同质的,不存在技术性与非技术性要素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第4章 完全竞争市场
短期供给曲线:从企业到市场
生产者剩余和市场总剩余
生产者剩余:任意一个生产者在生产和
出售商品时得到的实际收益和意愿收益(即
P
他愿意接受的最小收益)之间常常也存在一
P1
定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
P0
消费者剩余:任意一个消费者在购买商
品时的意愿支付(即他愿意支付的最高代价)
与实际支付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差额。
S
企业的供给曲线: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并且能够
提供给市场的产品数量。
➢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利润最大化
的两个不同条件
• 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曲
线最低点,利润最大化产量由价
格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
A
PA
P1
PB
PC
B
MC
AVC
C
• 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
低点,最大化产量等于0。
全竞争假定不是资本主义现实的反映;第二,完全竞争的政策不能解决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出
现的种种问题;第三,完全竞争状态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
从完全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可以推导出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以此作为参考,
可以进一步去说明现实市场中的供给的性质。
调整企业进出的不是正常利润,不是零经济利润,不是零利润率,而是大于零的平均利润率。
E
生产者剩余
D
P2
0
Q0
Q
第四节 完全竞争企业和市场的长期均衡
企业规模的调整
行业规模调整
长期均衡
长期供给曲线
企业规模的调整
• 长期的规模调整,或长期的
在长期中,企业会采用哪个规模来生产?
利润最大化,就是在所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总产量 TP=Q=f(L) 一定投入要素下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 AP=TP/L 几何意义:总产量曲线上各点到原点连线的斜率。
边际产量 MP=ΔTP/ΔL= dTP/dL 几何意义:总产量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
工人人数
0
1
短
2
期
3
产
4
量
5
表
6
7
8
9
10
2 141 200 245 283 316 346 374 400
1 100 141 173 200 224 245 265 283
1 234 5 67 8
劳动投入量 L
组合 K A6 B3 C2 D1
L 1 2 3 6
产出 245
短期生产函数与生产决策
短期生产函数分析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保持 稳定的前提下,某种投入数量与产量间的关系。就短期要 素调整的特征看,劳动要素是最常调整的可变要素,因此 短期生产函数通常分析劳动和产量间的关系。通过短期产 量函数、短期产量表和短期产量曲线的方式,总结和刻画 短期生产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 而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 素的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 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农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作用 农业用地政策——制度创新的作用
评价
它是以经验为依据的一般性概括,现实生活中对绝大 多数生产都适用。
MRTS =(Y2-Y1)/(X2-X1) = ΔY/ΔX ΔY·MPY=ΔX·MPX
MRTS=MPX/ MPY
某厂为生产某一数量产品,拟采用五 种投入方案,问这些方案是否处于合 理界线内?
资金(Y) 劳动力(x)
60
10
30
20
20
30
14
40
10
50
注意:在产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投入要素互相替代的 范围是有限的。劳动和资本存在替代关系,在这个范围 内等产量线的斜率是负值,超出这个范围,等产量线的 斜率变为正值。由负斜率向正斜率变化的点联结起来的 线称为“脊线”。厂商可以在两条“脊线”所形成的区 域以内从事生产,任意变动其投资要素的组合。西方经 济学将这一区域称为“生产区域”。
1 目前总经理决定使用400名熟练工,100名非熟练工,这 个决定正确吗?
2 若决定每天的工资总额控制在5000元,熟练工和非熟练 工各应用多少?
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
K
KB
B A
KA
LB LA
L
对投入要素征税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影响
对一种要素征税意味着该投入要素价格的相对提高。 如果企业谋求生产成本的最低化,就会少使用这种价格 相对较高的投入要素,多使用其他价格相对较低的要素。
哪种成本最低呢?有必要引进等成本曲线。
Y
O
E=PX·X+PY·Y
Y= E/PY - PX/PY·X
X
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K
K
A
D
B
C
0
L0
L
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般原理
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条件
MPX = MPY
PX
PY
利润最大化的投入要素组合
MRPy=MR•MPy= PY MRPX=MR•MPX= Px
通过将钻床移到生产过程的起始部分,同样的10个工人和 一台钻床能够使每天产量达到150台,此外,这位生产工程师 不能再发现进一步改进工序提高产量的方法了。
Q=ƒ( K, L )
Q
K
L
三维产量山
Q 100 K 0.5 L0.5
产量Q
资 本
8
283 400 470 565 632 693 748 800
MRPy=MEy
变动投入要素 边际产量 投入要素价格 成品价格 边际产量收入 边际利润
Y
MPY
PY
PQ
π MRPY M
19
5
30 7.5 37.5 7.5
20
4
30 7.5 30
0
21
3
30 7.5 22.5 -7.5
工人人数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Q 98 L 3L2
假定产品的单价20元,工人每天的工资均为40 元,而且工人是唯一可变的投入要素,问为谋求利 润最大,每天应雇佣多少工人?
等产量线曲线的性质和类型
❖ 等产量曲线
Y
表示各种投入要素的不同
4
数量的配比,生产某一规定的
2
最大产出数量的曲线。
1
0
Q Q’ c d
12
e 4X
❖性质
较高位置的等产量线总是代表较大产量。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是△Y/ △X,当要素组合发生变 化时,比如,劳动力数量增加了,由于产量不变,资 本 的数量必然减少。所以,在等产量曲线上,资本 与劳动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因此,等产量曲线的斜 率必然是负值。
解:
MPL= dQ/dL=98-6L MRPL=MR·MPL=20×(98-6L) MEL=40 20×(98-6L)=40 L=16
长期生产函数与生产决策
长期生产函数在技术不变的前提下,分析多种可变投入 要素组合和产量间的关系,通常研究资本和劳动均可变时产 量和劳动、资本投入组合的关系。
最优组合即企业谋求能使利润最大的产量。 为寻求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需要利用等产量曲线和等 成本曲线。
短期生产函数与生产决策 长期生产函数与生产决策 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
➢ 企业生产
生产投入
生产转换
产出
➢ 企业投入要素
劳动 土地 资本 企业家才能
➢企业投入分类
固定投入是指那些在考察期间使用量不易变动的投 入,这并不是说这些投入由于价格昂贵而不增加, 而是指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不易增加或减少。 变动投入是指那些在所考察期间使用量容易变动的 投入,这也不是说这种投入由于价格低廉容易增加 或减少使用数量,而是指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容易 调整其使用量。
随替代土地的劳力增多到某种程度,挤满麦田的众多农 民会把小麦踩倒。如果保持小麦产量,随人力增多,土 地也要增多,因为增加的人必须有立足之地。
等成本曲线及其性质
一定的产量可以有不同投入要素组合方式,但等产 量曲线反映的是一种实物关系,它说明生产一定的产 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为确定资本和劳动的最优组合,还要把投入要素的 成本信息加进去。
第四章 生产决策分析
企业是一个把资源组织起来进行加工以生产产品、直 接或间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单位。企业可以小到一个 人在家烤苹果派卖给邻居;大到跨国联合企业,但基本点 是相同的——它们都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并向市场出售。企 业的目标是通过这一活动获最大利润。
企业面临的一般生产决策问题是如何确定生产多少产品 和使用多少劳力和资源,以便最有效地生产这些产量。为 了回答这些问题,必须把表现生产函数形式的技术信息和 关于投入物与产品价格的经济信息结合起来。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投入量的确定
通用汽车公司的实物资本存量的价值约为360亿美元, 假定这是企业的固定投入,约有760000工人在使用这一 资本存量。根据什么原理来做确定雇佣人数的决策?
一般而言,为了使利润最大,只要因增雇一名工人而 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增加,大于因雇佣这名工人而引起的成 本,企业就应雇佣新工人。
它作了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假定,而没有预测技术水 平变化的情况。
强调其他投资要素保持不变,没有说明各种投入要素 同时等比例变动的情况。
短
产 量
期
TP
生
产
三
阶
OⅠ
Ⅱ
Ⅲ
L
段
MP
与
AP
生
MP
产
合
AP
理 区
O
AB
L
已知短期生产总产量函数为Q=21L+9L2-K3, 推导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函数,并讨论生产过程 中三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范围,同时确定短期生产 的合理阶段。
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
Q=f(L,K,D,…)
bQ=f(aL,aK,aD,…)
b>a, 规模收益递增 b=a, 规模收益不变 b<a, 规模收益递减
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
❖ 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
工人的专业化生产 专门化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 大设备单位制造能力和运转费用比小设备要低 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1000吨高炉,产量达1000吨才能充分利用) 其他因素(大规模生产便于大量销售和采购)
S
极大值点,递增
与递减的转折点
R N M
L0 L1 L2
TPL
TP切线斜率 = MP,如点M TP连线斜率 = AP,如点N 点R切线、连线斜率 = MP&AP
拐点,凸弧与 凹弧的转折点
L3 L
三者关系
MP>AP,AP必然上升 MP<AP,AP必然下降 MP=AP,AP达到最大值 MP>0, TP必然上升 MP<0, TP必然下降 MP=0, TP达到最大值
Q=f(X1,X2,X3,…) Q=f(L,K)
生产函数的表达形式:表、 几何图形、 代数方程。 生产函数所反映的函数关系是就某一时期而言的。 在考察期,假定技术水平不变。 生产函数中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是用实物量衡量,而不是货币单位。 生产函数中的产出是指企业运用投入要素所能生产出的最大数量产出。
一家生产电动机的企业使用流水线操作,这条流水线在 将电动机送到计算机控制的钻床前,要经过5个人工步骤。在 钻孔阶段,钻床要钻出最后组件需要的36个孔,在打孔中要 损耗2磅铁。用这套生产工序,企业要雇10个流水线工人和1 台计算机控制的钻床,以保证每天140台电动机的产量。一位 生产工程师通过研究这套生产工序发现将计算机控制的钻床移 动到流水线的起始位置,即在5个人工步骤之前,将节省劳 动——电动机送到工人面前时,已减轻2磅重。